连日来,从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业内专家向公众阐释PX项目的环境风险;到悉心组织民主恳谈会,邀请40名群众参与平等对话和理性协商,昆明市政府以开门见山的姿态,用信息公开、坦诚对话,搭建起政府、企业、公众三方理性解决PX问题的平台,PX风波峰回路转。
环保尽失人心,奈何PX引发习惯性恐惧
中国目前环境严重破坏的结果已经让公众成为惊弓之鸟,而且环境污染后的恶果也主要由公众来承当和埋单,这也会让公众感到,即便有些项目在开工之前说得很好,信誓旦旦,但此后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请神容易送神难,污染地的公民不得不长期生活在污染的阴影之下,或生病死亡,或背井离乡。
公众抵制PX项目所体现是对环保失去信心,对管理方失去信任,这也是长年累月以来管理方和项目方在环保上的少作为和不作为,以及环保与GDP博弈中环保败下阵来导致环境日益恶化的结果。公众能观察到的一个最说明问题的现象是,主政者的升迁主要是与GDP挂钩,但与环保无关,甚至是负相关。[详细]
重化工项目硬上马,冲突就不可避免
这种在PX项目上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对抗,已经在好几个地方上演。地方政府觉得很冤枉,上马PX项目是为了提振地方经济;公众更觉得冤枉,影响环境和健康却不跟公众协商,当然要抵制。而且,每一次散步事件后,官民关系都会受到一次伤害。同样的故事每重复一次,都会进一步强化对PX项目的刻板恐惧,扩大“无解”的认知。
可是,正如一些专家所言,中国发展离不开重化工项目的上马,中国工业经济正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平台,重化工项目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能源危机的总体压力下,国家也需要这些项目解决能源问题。但这是一个总体和宏观的状况。理性地审视,可能每个人都能意识到重化工项目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但在根深蒂固的“PX恐惧症”下,没有人愿意这种PX项目建在自己的身边。[详细]
KEY1:科学了解,无须谈“PX”色变
PX项目成为广受关注的敏感词,在一些地方甚至谈PX色变。究竟PX是什么,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有多大,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在中央电视台的专访中进行了回答。此前,昆明市政府也就广受争议的中石油云南年产1000万吨炼油项目作了解释,项目没有PX设备,也不生产PX产品。
PX的中文名称是对二甲苯,常温下为液体,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用途十分广泛。曹院士对PX所做的一些解释其实在一般的卫生学、毒理学和化工文献资料中都有记载,如PX是低毒类化学物质,只有当人体吸入过量PX时,才会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会出现急性中毒,过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PX定义为现有的证据不能证明其对人类致癌的3类致癌物。[详细]
KEY2:民主决策,把争议制度化
抗议PX项目的人并非都反对项目本身,反对的是涉及自己利益时不跟民众商量的行为。政府在PX项目上选择封闭决策,是担心民众不理解,引发群体性事件——但这种封闭决策,有没有避免事件的发生呢?最终都没有绕过去。网络时代的墨菲定律是,只要政府预期一个问题会引起反弹和争议,结果必然会冲突不断,捂肯定是捂不住的。
所以不如将争议制度化,在民主决策程序中化解争议。越多交锋,决策越多民主,街头越少散步。即使在讨论中被民众否决,也比这种被散步否决的方式要好得多。而且,政府应该有一种自信,把各种信息都充分摆在讨论平台上,民众不一定就不理解,不一定就会否决。民主有时会使决策效率没那么高,却是政府摆脱责任的一种方式。人们之所以批评政府,因为政府主导决策,人们在决策时插不上话。[详细]
KEY3:利益共享,让民众切身体会福利
在韩国首尔参加那个垃圾处理厂时有个感受,就是它们在利益共享上做得很好,首尔街头很多地砖用的都是垃圾处理厂生产的,让人看到它的环保。垃圾处理厂所发的电供给附近居民时,会便宜很多,这也让附近居民对垃圾处理有了一种共同的利益感。
这对PX项目的脱敏也是一种启示,都说PX项目的益处,但这种益处往往都体现在政府财政税收上,而没有让公众尤其是附近的公众切身感受到。如果民众只感受到PX的弊,而看不到对自己的利益,当然会反对。现在的政府部门和企业,缺乏一种向公众说明PX项目的能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