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领军人物

陈锡文解析当前我国粮食及三农政策问题

发布时间: 2015-05-18 16:49:32    来源: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    责任编辑: 张林

5月14日晚,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以下简称“农研院”)主办的“清华三农讲坛”第十三讲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层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也是公管学院与农研院本学期开设的“公共政策前沿”暨“中国‘三农’问题前沿”课程的第九讲。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农研院院长陈锡文作了题为《当前我国粮食及三农政策问题》的演讲。公管学院党委书记、农研院副院长孟庆国主持讲坛。农研院专职副院长魏唯、院长助理王亚华,农研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剑波、汪小亚,公管学院党委副书记谢矜等出席讲坛。

图为陈锡文演讲。侯晓军 摄

陈锡文从粮食安全、土地制度改革及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三个方面对当前我国粮食及三农政策进行了深入解析。

陈锡文认为,当前我国粮食进口量大,主要在于品种结构问题和价差问题。国际粮食价格方面,由于近年来全球能源价格的变化,使得投入品、运输成本等下降,引起全球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国际粮食价格偏低;农业成本结构方面,中国更多依赖土地、劳动力等要素,随着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的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高,导致我国粮食产量、进口、库存都在增长,粮价也持续提高。他指出,解决粮食问题需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及中国国情出发,进一步深化改革。

关于土地制度改革,陈锡文表示,要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的多元保障机制,做好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住房保障工作。同时,要理性看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合理控制其范围。

最后,陈锡文强调,当前我国各地涌现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经营体制,发展迅速,但不能照搬国外经验,要结合国情实际,通过周到便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把家庭经营引入到农业现代化的轨道,推进改革创新,走一条中国特有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现场互动环节,陈锡文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补贴、农业信息化、农村金融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孟庆国总结指出,本次讲座内容丰富、分析深入、观点鲜明,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三农”政策问题,把握我国农业农村改革的政策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图为讲坛现场。侯晓军 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前沿”课程学生、有关院系师生代表、北京高校师生代表等200余人聆听了讲坛。

供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评 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