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企稳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稳增长过程中各类金融风险不断累积的基础之上,其可持续性取决于这些风险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和有序释放。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风险可能会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第一,外部风险和国际市场冲击。首先,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暗淡,总需求疲软,导致贸易收缩。其次,在经历了八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后,全球资产泡沫风险全面上扬。在外部冲击和全球流动性收紧预期下,人民币过度贬值和资本加速外逃的风险仍然存在。外部冲击叠加内部的应对失误,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挑战。
第二,国内债务紧缩风险。近年来,中国一直处于债务周期的下行周期,仅弱化了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而且存在债务违约引发流动性危机的风险。首先,总体杠杆率上升的紧缩风险;其次,债券市场泡沫和密集违约的风险;最后,债务到期规模加速增长的风险。可能会在明年1季度还款高峰期出现违约高潮,导致银行不良率上升、企业资金链收紧和恐慌情绪蔓延,引发系统性金融震荡。
第三,房地产市场风险。2016年房地产市场走势总体好于预期,但在房地产复苏过程中,出现了房地产泡沫化风险、房地产杠杆率上升、房地产市场分化、房地产复苏弱化与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总体效果的不确定性等五个层面的风险,不仅可能会使得房地产复苏难以持续,而且加剧了资金脱离生产领域实体经济的程度,可能会阻碍创新和产业转型,削弱经济增长动力。
第四,不同规模企业出现分化,兼并重组可能异化成“大鱼吃小鱼”。首先,不同规模企业的PMI指数出现严重分化。其次,不同规模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出现分化。
第五,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2016年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存款活期化,表现为M1与M2增速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从货币供给的角度反映了资金“脱实向虚”情况的恶化,不仅标志着企业短期投机的倾向加重,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经济可能处于“流动性偏好陷阱”的边缘。其次,大量高负债国有企业大规模进军土地市场、海外并购市场和金融投资市场。再次,大量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最后,资金脱实向虚和资本外流的风险,也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困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