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
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贡布(藏族)和屈银华共同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中国人首次站上世界之巅。
亲历者
王富洲:74岁,河南西华人,著名登山家,曾任中国登山队党委书记。现居北京。
75岁的王富洲步履沉重,双脚拖地,几乎只能一步一挪,上下楼更费劲。
他习惯把房间的光线调得很暗。因为视力的问题,他几乎要把脸贴着电视屏幕才能看清画面,对光线的明暗变化尤其敏感。
走在人群中,很少有人能想象这个行动迟缓的老者,乃是最早站到珠穆朗玛峰顶的中国人。
乡音未改,当半个世纪前的往事在他浓重的河南口音中渐次呈现,你会明白,苍老的面容背后,是他不灭的雄心和激情。
“逼上珠峰”
王富洲回忆,攀登珠峰的主意,是苏共中央提出来的。那时苏联在登山运动方面发展得比较好,可他们没有8000米以上的高峰,鉴于中苏之间特殊的友邻关系,苏联提议,两国共同组队攀登珠峰。
对于那时的中国而言,攀登珠峰不仅仅是学习苏联发展登山运动那么简单,在这背后有着更加深远的政治意义。
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境,对于珠峰的归属,当时中尼双方存在争议。划界谈判时,中方提议将边境线划在珠峰顶峰,但尼方认为珠峰完全在尼泊尔境内,与中国无关。
王富洲介绍说,珠穆朗玛在藏语中意为“大地之母”,在尼泊尔,人们把她叫做“萨加马塔峰”,西方人则称之为“埃非勒士峰”。中方曾建议给这座山起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友谊峰”,但尼方拒绝接受:“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1953年5月29日,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盖和新西兰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从南坡登顶珠峰,成为历史上第一支成功登顶的队伍。正是丹增·诺盖的这一创举,成了尼方在谈判中的重要砝码。
在这样的情境下,中国人可谓“逼上珠峰”。
按照中苏双方约定,两国于1958年选拔队员训练队伍,1959年正式攀登。刚刚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的王富洲通过层层考核顺利入选。
他的队友来自各行各业,贡布是西藏班禅警卫营的一名战士,来自四川的屈银华是一名伐木工人,身兼教练和队员之职的刘连满则是哈尔滨电机厂的一名消防员。
颇有意思的是,直到来北京读大学,出生在中原大地的王富洲基本上没见过山。入选登山队之前,他甚至不知道登山是怎样一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