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陈志锦(右),准备参加今年的“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爸爸(左)每天都要到练功房陪儿子练功、排练。
辞去工作的爸爸陪同儿子陈志锦来到北京,在舞蹈学院附近租下一间小理发馆,外间理发、里间居住。只要儿子专心学习,再苦也能够坚持。
Δ陪读也可能出天才Δ
“艺术特长”之风催生了一个新的专有名词:“陪读”。
凡是拥有著名艺术院校的城市,都会吸引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和家长,学校附近的房子出租供不应求。人们在陌生的城市安营扎寨,为的是照顾备考的孩子,督促他们学习和训练。一些经济状况低下的家长,还会找些适合的工作打工挣钱。人们把这样的地方叫作“陪读村”。
陪读人群的数量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家长的陪伴下,不少孩子考上了心仪的艺术院校,学有所成,甚至也出现过令人羡慕的艺术天才。例如享誉海内外的年轻钢琴家朗朗,当年也是父亲辞去沈阳的工作,陪伴他到北京考学。那段艰难的日子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朗朗和父亲至今刻骨铭心。
父母们相信,即使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只要能接受正规的教育和训练,也一定会有光明的前程。
陈志锦是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中国舞专业的四年级学生。这个生长在辽宁鞍山市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四年前被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到鞍山招生的老师看中。能有这样的机遇,孩子的父亲陈殿宏感到十分幸运。
陈先生为孩子想得长远:“虽然孩子学习还不错,但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将来他能否考上大学、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都很难说。上了舞蹈学院的附中班,高考时文化课的分数就要求低一点,把舞蹈专业学好了,将来做个演员也不错。要是以后能读研究生,然后在舞校当老师就更好了。”
现在,陈先生把鞍山的工作辞了,在北京舞蹈学校附近租了一间不足10平米的房子,每天给孩子做点可口的饭菜,还兼营理发来贴补家用。孩子的母亲在鞍山开着一间美发店,年收入的一半用于儿子的学费和父子俩的生活费。
一家三口人两地分居已经三年多了。但陈先生很乐观,他说:“还有两年,儿子就要考大学了,以他现在的成绩,应该有不错的结果。到那时我们就能省点心了。”少言寡语的陈志锦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他在学校十分用功,今年还被学校选中参加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
希望似乎就在眼前。文:侯若虹 图:冯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