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渔家的喜与忧[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2-16 发表评论>>

黄小红(站立者)的船上小店很受邻居们的欢迎。

 

张齐恩说,现在像他这样会制作木船的人已经不是很多了。

 

Δ禁渔和“抓大放小”Δ

  洞庭湖的鱼少了,不仅仅是渔民着急。岳阳市政府一直在作着各种努力,希望保护洞庭湖的渔业资源和环境。最初,他们在小范围内划定禁渔区,规定一段时间内禁止捕捞,以期逐步改善环境和鱼类被破坏的状况。后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下,从2002年开始,洞庭湖全湖实施了春季禁渔。春季是鱼儿产卵、生长的重要时期,从4月1日到6月30日,三个月的时间封湖禁渔,让鱼儿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每年有90天不能打鱼,对以“渔”为生的渔民来说,生活上有困难是难免的。为了能把禁渔真正落实,岳阳市在禁渔期间为当地渔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每人每月80——100元的生活费。并鼓励渔民在禁渔期间寻找新的就业门路,有些地方还安排渔民从事栽种芦苇、采挖砂卵石以及网箱养殖等多种办法来增加收入。

  杨老三说:“渔民都欢迎禁渔,这样湖里的鱼会多一些,大一些。我们的收入也就能多一些。”在禁渔期间,杨老三的日常工作就是维修渔船、渔网,为日后打鱼做准备。剩下的时间就是打点在市场上的生意了。

  岳阳市的渔政部门除教育渔民不使用那些有害的捕鱼方式外,还用发放捕捞许可证的方法来控制入湖渔船的数量,降低洞庭湖的捕捞强度,并严格进行水上检查,随时取缔非法捕捞。

  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洞庭湖的一些湖区试点“社区共管”,要求当地渔民严格按照协议规范捕鱼作业,不允许随意捕捞。他们避开候鸟集群的时节,每年在夏秋季进行2—3次集中捕捞,并规定2斤以下的小鱼都不在捕捞范围之内。这样,每次的大捕捞中,都会有近万公斤小鱼被放生。这些小鱼,有些可以继续长大,有些则成为候鸟的食物。让自然生物链保持相对平衡,对洞庭湖的自然环境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人们在对试点地区鱼类资源的调查中发现,当地很多传统鱼类正在恢复,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有所增加,大鱼也比以往多了。文:侯若虹 图:冯进

  〈小资料〉

  Δ洞庭湖建有“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境内,面积1903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和珍稀鸟类。那里鸟类资源非常丰富,仅候鸟就有158种,是中国及全球重要的湿地和候鸟保护区。

  Δ洞庭湖是回游性珍惜鱼类追逐、交配的场所。它们大多在长江入海口产卵繁殖,回游到洞庭湖生长发育。洞庭湖的春季禁渔为这些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其功效惠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

  Δ所谓“迷魂阵”,是用小孔网布做成圆筒形状,圆筒的一侧“嘴巴”大张,鱼进嘴后继续往前游,网“路”越来越窄,最后只有一个小出口。圆筒套圆筒,鱼游过出口只能向前,不能返回,最终只能落入渔民手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庄昊文章来源: 中国网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