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17日记者招待会
活动描述
- 2001年5月17日,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介绍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字内容:
- 王国庆: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我们请来的是科技部徐冠华部长。这是在一个月之内,徐部长两次到我们这个新闻发布厅,说明这段时间我们国家的科技活动非常活跃,也说明政府对科技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今天我们请徐部长向各位介绍一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下面就先请徐部长给大家简要地通报一下情况,然后再回答大家的问题。 2001-05-17 10:01:19 - 徐冠华: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年是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题词十周年,同时也是江泽民总书记在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上提出“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五周年。在这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我很荣幸能够借助这样一个机会向各位介绍一下中国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情况。 2001-05-17 10:03:46 - 徐冠华:
从1991年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高新区以来,国家高新区在“八五”和“九五”两个五年期间,始终保持了高速度发展的态势。根据统计,到2000年,53个国家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209亿元,工业总产值7942亿元,税收460亿元,出口创汇185.8亿美元,上述指标在“九五”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3.2%、41.5%、45.8%、44.7%,比1991年相比都有百倍以上的增长。 2001-05-17 10:05:05 - 徐冠华: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0年,国家高新区工业的增加值达到1979亿元,比上一年增加503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新增部分的24%。高新区内的企业规模化发展也非常迅速,与一些和高新区同龄或者更年轻的高新技术企业相比,已经成长为规模上亿元,或者数十亿元的小巨人。 2001-05-17 10:07:40 - 徐冠华:
根据统计,到2000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一共有企业20796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1252家,过十亿元的企业143家,过一百亿元的企业有6家,而在1991年前,国家高新区内过亿元的企业仅仅有7家。这些企业当中,有些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并且这样的企业还在不断地、快速地涌现。 2001-05-17 10:08:55 - 徐冠华:
高新区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在企业的产权、分配、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高新区通过改革和创新,不断地优化软硬件环境,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2001-05-17 10:09:39 - 徐冠华:
国家高新区也是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我国的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投资家进行创新、创业的基地和示范区。科技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和青年学子在这里新创办了近2000家企业,企业孵化器当中又有5000多家中小科技企业在培育。近年来,有近6000项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在国家高新区内实现了产业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企业自有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占区内产品总值的80%。 2001-05-17 10:11:54 - 徐冠华:
高新区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促进了国家高新区健康、快速的发展。高新区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在理念、体制、技术、管理、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经验。 2001-05-17 10:12:48 - 徐冠华:
第一,建立了新型的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配备了开拓、创新、精干的领导班子。第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构建局部优化的产业化环境,这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的途径。第三,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始终把培育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当做战略重点。第四,以人为本,注意发挥青年人才的作用。第五,以竞争力为导向,强化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2001-05-17 10:14:20 - 徐冠华:
国家高新区的下一步发展将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所提出的方针政策措施。在“十五”期间,国家高新区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持续创新和改革,全面提高国家高新区的整体发展质量和辐射带动能力,强化创新创业的环境建设,努力抓好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和其他科技创业园的能力建设,扶植多种类型的创业孵化机构,吸引大批的科技创业人才进园进区创业,推行知识产权战略,提高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率先建立和完善创业孵化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和风险投资知识体系。国家高新区将继续扶持出口型的高技术企业和产品,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到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支持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国门,开辟国际市场。特别要支持国家急需的产业,比如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环保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科技部将遵循突出示范、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对国家高新区的管理和指导,要按照国际示范建设国家高新区,提高国际竞争力。 2001-05-17 10:19:01 - 徐冠华:
我先简单介绍这些,下面我愿意回答各位关心的有关问题。 2001-05-17 10:19:53 - CCTV记者:
刚才徐部长介绍了高新区的十年发展情况,我的问题是,高新区发展到现在,是否也面临一些问题,国家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 2001-05-17 10:20:54 - 徐冠华:
你这个问题很好。当前国家高新区的发展面临着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还不是非常平衡。刚才我介绍了国家高新区总体的发展情况非常好,但是53个高新区发展并不都是一样的,大多数,或者说绝大多数的高新区发展速度都非常快,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有少数的五、六个、七、八个高新区,虽然发展速度也超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但是和其他的高新区发展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我们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召开了相对比较落后的几个高新区的有关会议,和当地的领导进行了座谈。应该讲,在最近一年内,这些相对落后的高新区的面貌绝大多数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有的高新区有了明显的变化。 第二,我们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深化还要继续进行。高新区在管理方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也是高新区的生命力所在,就是我们提倡“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在创办的十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这个方针,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办事效率方面受到了各个方面的好评,也吸引了很多人员,包括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但是随着高新区的发展,随着大量的企业入园,我们发现少数高技术园区的机构变得臃肿,经不起周围环境的影响,个别的园区有体制复归的现象,我们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认为这个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001-05-17 10:27:11 - 徐冠华:
第三,政府制定了一些鼓励高技术产业发展和激励科技人员从事高技术产业化的政策,但是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大家知道,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这个决定对于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极为重要。在这个文件当中,提出了一大批鼓励科技人员从事高科技产业化方面的激励政策,同时,也提出了对于发展高科技企业的扶植政策。应当说,在过去两年,这些政策有很多已经得到了落实,在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应当指出,其中有些政策,包括一些激励政策,现在还有待进一步落实。这里包括对这些政策的可操作性进行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另一方面,也要解决一些认识上的问题,统一思想,这都是我们下一步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2001-05-17 10:28:56 - 德国世界报记者:
第一个问题,在您的介绍当中提出了有5000个留学人员回国创办企业,为什么没有更多的?第二个问题,作为科技部部长,您对磁悬浮列车持什么样的看法?2003年以前,国家会不会作出决定,北京会建设从首都机场到北京市内的磁悬浮列车? 2001-05-17 10:32:58 - 徐冠华:
国家现在大约有30万留学人员,这些留学人员一部分学成回国,一部分现在仍旧在国外。在国外的绝大多数人都期望能够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他们很多人也采取了各种方式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其中有些人就选择了回国创业的方式,这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中国政府和地方政府为留学回国人员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使他们回国创业能够得到发展。在这里面,首先我们制定了很多鼓励科技人员从事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同时对高科技产业发展有扶植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海外留学人员都是适用的。 同时我们也考虑到留学人员有他们自己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加以认真地解决。比如有些留学人员因为长期在国外,对国内的有关法律条例和各种规定不是非常熟悉,有些留学人员对国内的产业发展的现状不是非常熟悉,对于市场的渠道,金融的渠道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同时,留学归国人员还有自己特殊的问题,比如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很多孩子在中国的学校里学习有困难。同时怎么样进一步提高他们在国内外往来的效率,比如办签证的效率等等问题。 2001-05-17 10:38:38 - 徐冠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建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为他们提供一些更适合他们特点的环境条件,解决他们的一些特殊问题。现在看来,这样的做法已经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 我想,随着中央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随着环境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会有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我们也欢迎有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到祖国,为祖国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现在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我认为,磁悬浮列车是一项高技术,对于改进交通的效率,发展中国未来的交通运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也很高兴地看到,上海的磁悬浮铁路线已经开始动工修建,在2003年初要运行,这是中国和德国合作的结果,对此我感到非常高兴。 2001-05-17 10:40:23 - 徐冠华:
科技部从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就一直在支持高速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发展,在西南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北京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等各个单位的协作下,也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果,在“863”的成果展览会上大家也可以看到。 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科技部将把磁悬浮列车技术作为最重大的科技项目之一要加以支持。 关于北京首都机场到东直门的高速磁悬浮线的建设问题,我建议你最好问刘淇市长,我相信他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2001-05-17 10:42:56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是53个区内企业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创业板何时推出,现在国内有两种分歧,一种态度说现在时机已经完全成熟,宜早不宜迟,太晚推出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不利,第二种态度认为现在比较冷,等经济复苏了再推出。您是怎样看,第二个问题,从规模上讲,53个高新区的前三名是哪几个,规模有多大? 2001-05-17 10:47:37 - 徐冠华:
关于创业板块的问题,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决定当中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说法,所以我认为,创业板块的实施,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制定一个比较严格的规章制度,大家都可以遵循的,而且能够有利于这个板块健康发展的规章制度。另外,也要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在创业板没有正式上市以前,科技部和其他的有关部门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包括在高新区的工作要做。比如,我想大家都知道,创业板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一个很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而且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必须有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来支持。在这方面,我觉得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企业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比如,要建立包括有相当份额的独立董事来参与管理,包括建立独立董事占一定主导地位的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等等。有了这样的制度,就可以使我们的信息披露建立在一个很妥善的基础之上。另外,我们在中介机构的建设方面,在高新区内可以做大量的工作。比如对于资产的评估,特别是无形资产评估的中介机构,以及其他的法律、金融、会计等方面的中介机构的建设,所以,在这方面,我认为国家高新区还有很多事要做。 你提到的两种观点我都听到了,我还愿意继续听这两个观点,到底时机成熟还是不成熟,我想经过大家的充分讨论,会有一个一致的看法。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建议我们不排一二三名,排得太清楚也不好,确实我手里有一个名单,但是我想高新区的建设受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很着急地把一二三名排出来,可能对这前三名也未必是好事情,对于后面的高新区会有不平衡之感,所以我想我们还留着这个名单,在适当的时间再公布比较好。 2001-05-17 10:51:38 - 中国新闻社记者: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有高新技术园区,我国的高新区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相比,我们的优势和不足有哪些?我前一段时间在做“863”计划高新技术首席科学家访谈时,大家都认为,中国高技术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主要是成果的运用和产业化方面,您认同这个说法吗?您觉得我们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多大的差距?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当中我们将如何缩短直至消除这种差距?我们国家除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以外,好象地方也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但是有的开发区并不是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有“挂羊头卖狗肉”或者“拉大旗做虎皮”的现象,因为这方面有国家的政策支持,科技部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将如何进一步规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 2001-05-17 10:59:33 - 徐冠华:
你问了三个问题,我一个一个回答。第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兴办科技工业园区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对于发达国家如此,对于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根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000家左右的科技园区正在运行。比如美国就有180多个,在欧洲有400多个,这主要是发达国家。另外在亚太地区也有400多个,主要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所以我说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但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相比,确实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特点,当然也有自己的不足。 第一个方面,就是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智力资源,这是我们最宝贵的未来高科技发展的财富。中国总体的平均教育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高等教育方面,也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是因为中国有巨大的人口的基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的总量是非常大的,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数量也不小,这是非常丰富的高智力的资源。以北京中关村园区为例,在几十平方公里很小的区域内,就有68所高等院校,有232个研究所,这种智力密集度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 中国的智力资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的劳动力的价格比较低,而且相对来讲比较稳定,在和其他国家竞争当中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2001-05-17 11:02:25 - 徐冠华:
第二个方面,政府在高技术园区的成长阶段,还是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主要是创造一个局部优化的硬环境和政策环境(软环境)。这也是考虑到中国的国情特点,因为在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总体环境还不是很好,我指的首先是硬环境,在这方面,就急需把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集中起来,在一个局部地区形成一个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环境,这是高科技产业本身产品生命周期很短、技术更新很快的特点所确定和要求的,而且也是必须做到的。 2001-05-17 11:03:49 - 徐冠华:
同时,我们也正处在一个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所以很多政策一下子在全国都实行起来非常困难,因此在一个局部地区创造一个更好的政策环境,也是可行的。现在实践证明,它也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举例来讲,北京制定了一个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条例,这个条例是一个非常好的条例,但是我想也只能在中关村园区首先制定下来。 2001-05-17 11:05:04 - 徐冠华:
第三个方面,我们的高新区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是一个改革的试验区,在这里进行了诸多的科技体制和有关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大家知道,在国家高新区内,80%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民营的机制就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中心的机制,对于促进高科技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2001-05-17 11:07:00 - 徐冠华:
我想借此机会澄清一个误解,很多的媒体把民营企业理解为私营企业,我想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说的民营企业,主要指的是管理体制,有国有的民营,也有股份制的民营,也有私有的民营,所以在这方面应当加以说明,我想我们的译员翻译得很完整。 2001-05-17 11:08:15 - 徐冠华:
当然,中国的高新区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最主要的就是我们要建立一个适合于市场经济运行的相应的支持体系,特别是金融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我们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2001-05-17 11:09:13 - 徐冠华:
下面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你提到关于中国的高技术发展的问题,谈到一些专家认为我们的高技术主要是应用和产业化方面有比较大的差距,我同意这个意见,但是我认为这个意见不够全面。我认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的问题,这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我们的原始创新比较少,我们的专利还比较少,我们应当在今后的“十五”发展过程当中,在高技术研究领域作出很大的努力。 2001-05-17 11:11:20 - 徐冠华:
第三个问题。我想首先说明,科技部根据国务院授予的职能,要负责高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工作,也正因为如此,科技部负责国家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宏观指导和管理。据我所知,各个省加起来还有110个左右省一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另外我也听到有些地级的市、县,甚至乡也搞了很多高新区,我认为这不是科技部的意见,科技部从来没有过这种想法,要在全国搞出这么多的高新区来,我认为这不是从实际出发。大部分都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人力优势、资源优势,所以我个人是不同意这种做法的。 2001-05-17 11:14:34 - 亚太金融新闻社记者:
第一个问题,中央政府截止到目前为止,对53个高新区的投资达到多少,下一个五年计划里预计再投资多少?我还想知道一下,所有这53个高新区的总投资是多少,因为除了政府的投资还有来自其他地方的投资。第二个问题,您刚才讲到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我还是没有听得特别清楚,能不能再重复一下? 2001-05-17 11:17:01 - 徐冠华: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科技部对53个国家高新区的支持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上来支持,包括制定规划,制定发展战略,制定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政策,包括人员的激励政策和对于企业的扶植政策,包括加强高新区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有倾向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做好国际渠道的沟通,开辟国际合作和国际金融的联系等等,这是科技部的主要任务。 如果从投入来讲,科技部每年只有几千万元的投入,主要是用来做我刚才说的有关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提高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加强孵化器方面做了一些引导性的投入。 2001-05-17 11:18:11 - 徐冠华:
地方政府的投入,据我了解也很少,因为主要是采取“滚雪球”的方式,逐步积累资金发展起来的。比如西安高新区,我了解到他们的起步资金也只有二三十万元,但是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多的支持。 第二个问题,关于民营企业的问题。民营是一种管理体制的说法,而不是所有制的说法。它的含义,我想集中反映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己做决策,适应市场的变化,进行独立的经营管理。 2001-05-17 11:21:29 - 北京经济报记者:
在刚刚结束的国际周上,国务院有位经济专家提出高新技术企业要让它生得容易,活得愉快,死得安乐,死后还能转世。请问徐部长,政府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退资和转世方面有没有什么政策方面的规定? 2001-05-17 11:22:51 - 徐冠华:
我想在高新区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很明确地定位,政府只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大批的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而不是具体的操作某一个高技术企业的项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高技术企业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高风险和高收益,这种风险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创新的风险,也体现在高度的市场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由计划部门指定某个人去做某件事,很大的投入,往往风险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希望,让这些众多的小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内生长、壮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择优,把最好的,能够适应技术创新的需要和市场发展需要的企业筛选出来。从这个观点出发,企业的生生死死应当说是正常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积极的社会过程,因为这些企业的生死过程实际上是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当中不断地优化和组合的过程,最终形成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大企业。 所以,你刚才说的情况,应当说在高新区内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毫不奇怪了。 2001-05-17 11:30:02 - 王国庆:
今天我们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谢谢徐部长。 2001-05-17 11:31:37
图片内容:
- 国新办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宣布新闻发布会开始
- 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
-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 徐部长答记者问
- 德国记者向徐部长提问
- 与会的各国记者
- 国际台记者提问
- 中新社记者提问
- 网上直播
- 亚太经济新闻社记者向徐部长提问
- 北京经济报记者
视频地址:
rtsp://vod.china.com.cn/Archive/scio/010517.rm
数据地址:
网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