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2005年中国对外实施人道主义援助情况举行发布会
活动描述
- 2006年1月18日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介绍2005年中国对外实施人道主义援助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字内容:
- 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先生,介绍2005年中国对外实施人道主义援助方面的情况。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商务部援外司副司长赛旦霞女士。
现在请陈健先生做介绍。
2006-01-18 09:22:36 - 陈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受国务院新闻办的邀请,我代表商务部,向大家介绍2005年中国政府对外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情况。同时也愿借此机会,感谢各新闻媒体对中国政府对外实施人道主义援助一直给予的关注和报道。
2006-01-18 10:00:47 - 陈健:
中国对外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是一项是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包括外交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地震局等。各部门按各自职能,协调配合,落实救援事项。下面,我就2005年中国政府对外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向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
2006-01-18 10:01:31 - 陈健:
一、2005年中国政府对外提供紧急救灾援助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世界各地海啸、地震、飓风、旱灾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造成受灾国家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过去的一年,中国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根据受灾国要求和国际社会的呼吁,及时提供了紧急救灾物资、派遣救援队和医疗队,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现汇资金援助,积极参与了国际间重大紧急救援行动,如印度洋地震海啸、美国飓风灾害、巴基斯坦大地震等。此外,中国政府还向朝鲜、越南提供了防治禽流感紧急援助,向罗马尼亚水灾、伊朗地震、几内亚比绍蝗灾和霍乱、厄瓜多尔登革热、乌拉圭飓风提供了物资或现汇紧急援助,并向尼日尔、布隆迪、莱索托、吉布提、赞比亚、莫桑比克提供了紧急粮食援助。
2006-01-18 10:02:18 - 陈健:
二、2005年中国政府几次对外重大救灾行动的情况。一般的救援规模比较小,但是有几次救援行动是规模比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向印度洋海啸受灾国提供我国援外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紧急救援。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域发生海啸。中国政府在灾难发生的第二天,即宣布提供价值2163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救灾物资和现汇援助,大家可能问为什么不是整数,这主要是根据飞机的配载,随机结算。随后又陆续追加5亿元人民币救灾援助和2000万美元多边捐助。此次中国政府对外紧急救援行动,无论规模还是金额,都是中国对外紧急援助历史上最大、最多的一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第一批救灾物资首次搭载温家宝总理专机在第一时间运抵印度尼西亚这一受灾最严重的国家,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救灾工作的真诚意愿,是中国积极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政策的具体体现。中国政府除及时提供救灾物资和现汇援助外,还向灾情较重国家派遣了多个医疗队、国际救援队、DNA检测组和潜水员。在提供紧急救灾援助的同时,中国政府还积极参与了灾后重建工作。
2006-01-18 10:02:55 - 陈健:
(二)向美国飓风灾区提供紧急援助。
2005年8月29日,美国南部地区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中国政府宣布向美国提供500万美元救灾援款,并另提供一批救灾急需物资。在紧急人道主义救灾援助机制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紧急救援工作得以迅速、高效完成。灾民所需要的物资组织、启运迅速,切实为灾区人民度过难关起到了作用。
2006-01-18 10:04:10 - 陈健:
(三)向巴基斯坦地震灾区提供紧急救援。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诚挚慰问,先后四次宣布向巴提供了总价值2673万美元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并在翌日即将第一批救灾物资(2000条毛毯)随中国地震救援队专机运交巴方。为了保证救灾物资及早发运到地震灾区,中国政府采取了全部空运方式,自10月9日至11月29日的40天时间里,共向巴空运了26批次救灾物资,总重量达1930吨。此外,中国政府还派出了地震救援队、医疗救援队,深入灾区一线,帮助巴方开展救灾行动。我医疗队在灾区累计诊治2000多人次,受到了巴官方和其他国际救援组织的赞扬。这是2005年三次大的救灾行动。
2006-01-18 10:05:09 - 陈健:
三、中国对外提供紧急救灾援助的基本立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一贯奉行的对外政策。当前,国际发展援助的总趋势是国际社会愈加关注减贫与发展。联合国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以及联合国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在上海召开的国际扶贫特别会议和在墨西哥蒙特雷召开的发展筹资国际会议等行动,都表明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国际发展政策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一直秉承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精神。我们愿意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创造和谐世界尽义务、做贡献。乐善好施、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别人遇到困难和需要帮助时,我们十分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006-01-18 10:06:13 - 陈健:
近几年,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和灾难呈现上升趋势,洪灾、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频繁爆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仅2004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就达24万之多。自然灾害是国际社会共同的敌人,各国也有共同抗击灾害、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义务。中国理应加入这一行列,与其他国家共同面对和战胜困难。
近年来,中国经济确有较快发展,经济总量有所提高,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水平在目前乃至今后较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较低水平。中国自身尚有数千万的贫困人口,地区、城乡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尽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克服自己的困难,向国际社会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这进一步显示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
2006-01-18 10:07:14 - 陈健:
今后,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参与国际紧急救灾援助的能力也将不断提升。中国政府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向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国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救灾援助,支持国际社会救灾、减灾的努力,为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下面我愿意接受大家的提问,谢谢。
2006-01-18 10:08:00 - 郭卫民:
下面开始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你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06-01-18 10:08:29 - CCTV新闻中心记者:
您刚才提到过去几年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重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在这些灾害发生的时候,中国政府提供了相应的援助,请您介绍一下我们近几年援助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2006-01-18 10:08:44 - 陈健:
你主要想知道数量吧?规模是没有确定的,每年都在变化,对未来也没有一个预计。但是,一般来说,我们在援助的总盘子里调剂解决。谢谢!
2006-01-18 10:09:51 - 凤凰卫视记者:
我刚刚注意到,2005年中国政府对外提供紧急援助的受援国当中有美国。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000多美元,为什么中国政府还要向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提供援助呢?谢谢。
2006-01-18 10:11:01 - 陈健:
提供紧急的人道主义援助,不取决于它的人均GDP的差异,我们现在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基本点是四点:第一,中国政府是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各地发生的自然灾害都有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第二,中华民族历来是与人为善、乐善好施的,对世界各国我们都在发展着和他们的友谊,这是我们的历史传统;第三,我们应当认识到自然灾害不只是降临在哪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都有义务去迎接这种挑战;第四,考虑到任何国家在困难的时候确实需要大家帮助,再强大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次美国飓风当中已经看得出来,实际上当时的救援工作组织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我们的帮助历来是相互的,中国在遭到困难的时候,别国也帮助我们,所以别人碰到困难,就像邻居碰到困难一样,我们也要帮助,不能因为邻居家很有钱,我们就不帮助人家了。谢谢。
2006-01-18 10:14:16 - 新家坡《联合早报》记者:
跟着第一个问题,就是援助规模,虽然很难预计,但是政府有没有在每年的预算里设置一定的比例?第二个问题,在对外援助的考虑当中,跟台湾外交上的竞争占了多大的考量比重?这个考量会不会影响到决策,比如说为了争取邦交,和中国没有邦交的国家援助更多?谢谢。
2006-01-18 10:17:03 - 陈健:
我先回答你的问题的第一个部分,就是援助的规模比重问题,这个数字我刚刚已经回答了中央电视台记者,它没有一个固定数字,每年我们也无法去做预算,因为灾害的发生事先并不通知我们,我们没有预算的基础,所以请你理解,不是我不愿意讲这个数字,每年的情况不一样,中国政府只是在大的预算盘子里去调剂解决费用。
第二个问题,我们对外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我们只是帮助那些受灾国的人民。我去过巴基斯坦灾区,你知道他们现在有多苦,到现在都在雪线以上,下着大雪,都住在帐篷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我们提供的都是棉帐篷,我们主要是考虑到这些受灾人民很苦,别的考量那是别人去猜测的问题。所以,主要是帮助那些受到灾害,生活在很困难条件下的人民,去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去救死扶伤,我们的目的就是这个。谢谢。
2006-01-18 10:18:12 -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陈先生,针对以后有可能发生的国际人道主义突发灾难,中国政府在提供此类援助方面有什么新的设想?有没有制定一些紧急预案?另外,在过去几年,有没有一个统计,就是中国政府对外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的数字是多少?我们接受过的援助有没有统计?
2006-01-18 10:22:53 - 陈健:
因为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一个特点就是要快,中国政府为了能够帮助那些受灾国家,并向他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相关部门已经建立了一个紧急的反应机制,同时有工作的预案。紧急救援机制里主要包括相关的国务院的各个部门,其中有负责物资的,有负责运输的,有负责对外的,整个工作都有相应的部门和相应固定的人员来执行、完善。这个机制发挥了作用,所以这几次紧急救援行动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实行。
2006-01-18 10:23:14 - 陈健:
面对目前世界范围内灾害发生频率的加快,中国政府始终对此保持高度的关注。就下一步的工作,我们考虑要加强四个方面:第一,随着中国自身能力的增强,我们对外提供援助的力度也适当地加快,但是只能是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来办这件事情,以切实地支持受灾国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第二,根据各个国家受灾情况的不同,我们的援助方式也要多样化,以适应不同的需要,除了过去传统的物资和现汇之外,我们还可以派遣医疗队、救援队、DNA检测组以及各种专业救援的力量,以使得我们的援助切实地在第一线发挥作用。
2006-01-18 10:27:24 - 陈健:
第三,救灾只是个被动行动,发生灾害之后再去救,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在防灾领域的国际合作,如果都能防灾,就不需要我们去救灾了。当然,自然灾害可能不一定都防得了,但是防灾始终是救灾最重要的环节。
2006-01-18 10:28:46 - 陈健:
比如这次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后,我们在援助印尼的同时也帮印尼建立了海啸地震检测网络;巴基斯坦地震之后,我们除了对他们提供紧急的人道主义援助之外,也发现巴基斯坦地震检测方面比较薄弱,也准备帮助他们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地震检测系统。
第四,我们要加强对整个救灾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物资质量以及各个方面的工作环节要更加严格。包括我们国内的规定,也要跟国际衔接起来。我顺便说一下,印尼在救灾过程中,曾经有报道说我们的物资是过期的,事实上是因为我们包装的标识要求不一致造成的,我们国家的食品包装规范要求打上出厂日期和有效期,也可以打上失效日期,两种都是可以的。但是印尼只允许打上失效期,这样就发生了误解,一看日期觉得失效了,事实上还有个有效期,这是因为与国际不接轨造成的。像这样的环节,我们要更加严密起来。
关于你提的第二个问题,往年的统计问题,你提醒了我一个工作上的缺陷,因为我们好象没有做专门的人道主义援助的统计,这一块是纳入到国别统计当中去的,以后我们会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006-01-18 10:29:58 - 香港《大公报》记者:
2004年、2005年中国的国际救灾行动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前不久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中国的经济总量大幅提升,您刚才虽然没有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这是不是意味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外救援的规模会不断扩大?也是否意味着中国希望在国际社会中担当更为重要的角色?这些又会不会给近年来比较盛行的“中国威胁论”提供指摘的口实?谢谢。
2006-01-18 10:36:47 - 陈健:
谢谢你的提问。我刚才已经几次讲到这个问题,我再次明确地告诉你,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中国能力的加强,我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将根据受灾国的要求、灾情的严重性和自身的实力,及时地对外提供一些救灾援助。今后会扩大到多大?那就根据我们的能力来确定。
2006-01-18 10:41:05 - 陈健:
第二个问题,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外提供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是真心帮助人家做一点事情,不是在做姿态。这表现为:一,我们是最快的,因为我们知道每种灾害可能对当地人民造成的伤害程度,所以一般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启动救灾机制;二,比较实。国际上向印度洋海啸救灾宣布国际援助的总量相当大,但是后续行动大概没有作报道、没调查,据印尼方面跟我讲,大概绝大部分都没落实,而中国宣布的钱已经全部到位。我建议《大公报》去做个追踪报道,这肯定是个特别好的题目;三,中国政府在援助过程中,为受灾国人民考虑得比较细、比较到位。举个简单的例子,因为一个国家的抗灾反应机制不是都那么灵的,有时候受灾了,你问他要什么他都说不出来,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在给巴基斯坦提供帐篷的时候,我们提供的都是棉帐篷、毡帐篷,是厚的、可以过冬的帐篷,但是在巴基斯坦各国援助的现场,我们看到很多国家提供的帐篷都是度假的帐篷。我不是说别的国家不对。最后发生一个现象,中国的援助物资一到,各个地方都去争。因为我们当初考虑11月份马上就要到了,10月份巴基斯坦还可以,但是在巴控的地震区11月份晚上已经比较冷了,所以我们考虑得比较细致。中国的救援行动了受到了受灾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国际救援组织广泛的赞誉就说明这一点。
2006-01-18 10:43:02 - 陈健:
我想,所有的人,但凡心态稍微正常一点,都不会这么认为,就是“中国威胁论”,而应该看到我们所做的和所说的。中国在这个方面的报道不是很多,如果我们大肆报道可能别人又有另外的想法了。我们确实是想帮受灾国做一点实事,所以我想绝大部分人都不会这么认为,说“中国威胁论”。有人这么看,那是他自己的事。谢谢。
2006-01-18 10:47:25 - 郭卫民:
应该说中国加强人道主义对外援助,正好体现了中国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对世界是睦邻友好、乐善好施的,刚才陈健部长已经做了介绍,更体现中国是一个和平、友好、负责任的大国。
2006-01-18 10:49:48 - 上海东方卫视记者:
您刚才讲中国依然是个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它提供的对外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资金就会很有限,中国政府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呢?谢谢。
2006-01-18 10:50:34 - 陈健:
事实上我刚才已经把这个问题回答了,我可以再重复一下,我们的资金确实很有限,怎么使得资金用得好,就是三个字:一个是快,时间就是生命,以最快的速度把我们的援助物资送到受灾国人民手中;第二个是实,把事情办实,我们压缩管理费用,各个环节节约开支,把物资实实在在地送到受灾国人民手中;第三个是细,对他们考虑得细,包括我们自己的工作也细。我们宣布的数字和一些国家是没法比的,但是我们的援助确实受到了受灾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誉,影响是很大的。今后我们将继续这么做下去。谢谢。
2006-01-18 10:51:26 - 郭卫民:
最后一个问题。
2006-01-18 10:52:42 - 北京电视台记者:
在这里我想问陈健先生一个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得到认可和肯定,在救援的过程中,除了政府承担了对外进行人道主义援助的职责以外,中国企业在这里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过去的一年中有没有统计数字,有多少企业参与其中?谢谢。
2006-01-18 10:52:58 - 陈健:
你这个问题是个很好的问题。因为今天的记者吹风会是介绍中国政府人道主义援助的情况,没有包括整个中国人道主义援助的全貌。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在目前,一个国家发生人道主义灾害的时候,中国政府对他们提供援助的同时,我们在那儿的中资企业都向当地政府提供了一些紧急的援助。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但是我可以给你举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在印尼发生海啸灾害的时候,中国的华为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就向印尼紧急提供了无线通讯设备,他们考虑灾区通讯是最大的问题,紧急提供了通讯设备,金额还是不小的。第二个例子是,巴基斯坦发生地震之后,我们在巴基斯坦的企业,使馆统计有十几家企业纷纷向巴基斯坦政府提供现金援助。最多的一家据说达到1000万美金。
2006-01-18 10:54:45 - 陈健:
中国企业这种行动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人民乐善好施、与人为善的传统。我倒觉得中国新闻界应该关注一下这个行动,对他们的做法加以报道。据我所知,除了中国企业之外,中国驻外使领馆的人员都拿出自己的钱进行捐赠,还有中国国内的募捐,中华慈善总会,老百姓当中也有好多捐赠。这方面的情况,你深入了解之后会觉得是很感人的。当然,刚才那位先生问到,会不会产生“中国威胁论”,我认为这么善良的人们,不要再去刺激他们了。谢谢。
2006-01-18 10:59:10 - 郭卫民: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06-01-18 10:59:22
图片内容:
- 发布会前现场
- 中国网工作人员准备直播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发布会
- 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介绍情况
- 商务部援外司副司长赛旦霞出席发布会
-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提问
- 发布会现场
- 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回答问题
-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
-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问
-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 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回答记者提问
- 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
- 发布会全景
- 上海东方卫视记者提问
- 中国网编辑校对文字
- 北京电视台记者提问
- 发布会结束
视频地址:
数据地址:
网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