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今天很荣幸大家能光临首场孔子学院大会的记者见面会,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美国华美协进社Nancy Jervis副社长和黄理平副院长两位女士跟记者见面。美国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是美国最早成立的孔子学院之一,现在他们的主要活动是满足这个地区从小学到大学的汉语教学的需求。现在大家欢迎Nancy Jervis院长给大家做介绍。
2006-07-06 14:08:25
- Nancy Jervis:
对不起我的中文特别不好,可是我可以试试看。
我代表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这是我的同事黄理平,她是来自华东师大的,是来帮助我们工作的。
2006-07-06 14:14:06
- Nancy Jervis:
美国华美协进社是1926年在纽约成立的,是杜威先生和胡适先生创办的。胡适是著名学者杜威的学生,他请杜威1919年来到的中国,呆了差不多一年,来了之后讲了很多的讲座。美国人听不懂中国话,所以他觉得应该成立这样一个机构,让美国人多了解中国话、多了解中国文化、多了解中国学问,华美协进社就是这样开始的。
2006-07-06 14:18:03
- Nancy Jervis:
我们工作的目的与汉办的目的基本一样,所以当中国的汉办成立的时候,相关的工作人员来到美国华美协进社,问我们要不要合作。我们的社长看了很多大学的外国人给中国人的信,觉得华东师大是最合适的,就问能不能跟华东师大合作,汉办同意了,然后就请黄理平女士来帮助我。
2006-07-06 14:18:23
- Nancy Jervis:
我们有16个老师,都是中国人,他们在美国教别的事儿,也教中文,在美国的学校有很多的规定,他们很会中文,但是也需要有中文的学分,就去华东师大学习了。因为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就要帮助他们,他们16个人能在纽约城还是在纽约州还是在别的州给孩子教中文。
2006-07-06 14:21:09
- Nancy Jervis:
我的观念跟别的孔子学院有一点不一样,因为别的孔子学院都是在大学,而我们是面向大众的,什么人都可以学习,我们共有100多个小孩,三岁以上就可以来学习汉语,我们有200多个大人来学习汉语。现在在美国,学汉语特别热,美国教育部汉办也帮助我们,我们的目的就是帮助要学中文的美国人学习汉语。
2006-07-06 14:22:28
- 主持人:
刚才Nancy Jervis副社长简单介绍了一下美国华美协进社的有关情况,各位记者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2006-07-06 14:23:37
- 上海文汇报记者:
您觉得在学汉语的美国人中,有多少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有多少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感兴趣?他们的目的是不是都是不一样的?
2006-07-06 14:24:08
- Nancy Jervis:
对,目的不一样,教育方法也不一样。想了解经济的人,他们就要说话,不太想写字或者认识字。想学习中国文化的人,他们会希望学习写字。有很多的美国人觉得中国文化有意思,他们对中医特别感兴趣,对哲学也很感兴趣,对中国的生活也很感兴趣,但这只是一部分人。目前,来学习的人中大部分人觉得现在是亚洲的世纪,特别是中国的世纪,所以他们应该学汉语。
2006-07-06 14:24:35
- 经济日报记者:
华美学校汉语教师的来源是哪里?是中国的教师多还是美国的教师多?
2006-07-06 14:25:52
- Nancy Jervis:
现在16个教师都是中国人,他们中有的是来自台湾的。因为我们要学习原汁原味的中文,中国人教中文比较好。
2006-07-06 14:26:13
- 黄理平:
她说的意思是,现在华美教中文的老师都是中国人,中国人教汉语,在交流的过程中会比较容易。
2006-07-06 14:27:40
- 中国日报记者:
我想了解一下,学院的汉语老师的教学方法方面的情况。
2006-07-06 14:27:55
- Nancy Jervis:
方法不一样,在美国教外语的老师,一般讲西班牙语或者英语,跟中文完全不一样,他们可以用一样的方法,但是我们觉得不行。
2006-07-06 14:28:28
-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刚才您介绍了,很多美国人喜欢中国的文化,比如说哲学或者艺术,您觉得喜欢中国文化的这些美国人来学习汉语以后,对于促进中美人民的友谊会做出哪些贡献?
2006-07-06 14:29:57
- Nancy Jervis:
我的中文是好几年以前学的,是七十年代学的,所以有点忘了。(主持人:非常好)。
我觉得,如果多一点的中国人去美国,多一点的美国人来中国,包括中学生,包括教授等不同的人群,情况可能会更好。比如说,有的时候美国大学请一个非常有名的中国老师来,可是那个人却不了解怎么给美国人做讲座。中国人应该多了解美国的文化,美国人也要多了解中国人现在的生活怎么样,他们现在几乎是完全不知道的。我们学院除了讲中文课以外,也组织美国的中学老师到中国看一看,这样他们回去以后会告诉他们的学生中国是怎么样的。
2006-07-06 14:30:31
- 黄理平:
Nancy Jervis说的意思是,交流是双向的,通过这种双向交流可以加强两国人民的联系。为什么要双向呢?意思是,目前,美国人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得非常少,在美国能够接触到的中国的一些信息都是西藏问题、人权问题等比较片面的。如果华美把美国人带到中国来,让他们到中国实地了解一下,就知道有些情况并不像美国宣传的那样。同时,学院也希望中国人到美国去,通过实地看了以后,感觉会不同,这样两国之间的差距就会缩小。
2006-07-06 14:33:23
- 记者:
第一个问题,有一些美国的评论说孔子学院的项目是中国政府出口或者扩大中国软权力的输出,您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第二个问题,这个项目从真正的意义上来说,是不是帮助中国的文化在美国扩大影响,在过去的五年内或者两三年内是否有一个趋势表明有更多的美国人有这样的学习需要?
2006-07-06 14:38:26
- Nancy Jervis:
你的问题是孔子学院是否是软实力的输出?对这个软实力怎么理解我不知道,但是从整个的历史来看,德国的哥特学院、法国的语言输出,包括美国在内,全世界各地都有美国中心。但是,各国都是通过这样的机构或者手段,把本国的文化能够传播出去。
2006-07-06 14:39:53
- Nancy Jervis:
从我与中国的交往中,从我在华美的经验来说,我认为通过孔子学院这样的形式输出,如果能够早20年会更好。现在回过头来看,发展确实是惊人的。学习中文在美国已经热得让人不敢相信,美国大学理事会做过调查,有2400所中学高中要开中文课。像芝加哥这么大的城市,中文课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可以说,中文在美国,是大城市都在谈论的事儿。
2006-07-06 14:41:44
- Nancy Jervis:
2400所学校的概念,就是大概占美国学校的10%。现在全美的汉语教师不到500人,现在要满足开设中文课的需求的话,全美必须要有4958名教师,差距很大。
2006-07-06 14:43:56
- 经济日报记者:
您刚才说的这个数字是自己统计来的吗?
2006-07-06 14:44:52
- 黄理平:
这是在美国有一位非常有影响的中文老师统计出来的,他是宾大的教授,在宾大拿了博士,在那里教书。他是美国非常有影响的汉语教师,他统计的数字是想说明目前在美国汉语教师如此的紧缺。
2006-07-06 14:45:19
- 人民政协报:
美国人学会中文之后,跟没有学中文的人相比有什么区别?
2006-07-06 14:46:06
- Nancy Jervis:
我认为每个人至少要学一门外语,因为学了外语以后可以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这是我自己的体会。
2006-07-06 14:47:50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现在美国的一些学校在选择学习中文的教材方面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另外,您对于中文教材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2006-07-06 14:48:10
- Nancy Jervis:
现在教育小孩的教材不太好,也不太够,所以很需要好的教材。北京汉语言大学的教材很多大学都在用,但是教育小孩的教材不够。
2006-07-06 14:48:36
- 记者:
我觉得您的中文说得非常好,您刚才说是七十年代的时候学习的,您觉得那个时间学习中文和现在的美国人学中文,条件有什么不同?
2006-07-06 14:48:57
- Nancy Jervis:
我学中文的时候是做研究生的时候,在哥伦比亚大学,那个时候是七十年代,都是看报纸和文件,不说话,因为觉得不需要说话。我从1979年开始在北京工作了三年,刚来的时候一句话也不会说。现在我有很多的机会来中国,来学习和认识中国人。可以说,现在学习中文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2006-07-06 14:49:20
- 主持人:
下面我们开始第二场的专访,我们有幸请到日本樱美林孔子学院的佐藤东洋士理事长和光田明正院长。日本樱美林是和同济大学联合办的,所以我们还有幸请到同济大学的两位嘉宾一起来和记者朋友们见面。
2006-07-06 14:50:35
- 佐藤东洋士:
日本樱美林孔子学院是去年11月与中国汉办签的协议书,今年4月正式开校开讲。我们日本樱美林孔子学院能够跟上海同济大学合作办学,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
2006-07-06 14:51:52
- 佐藤东洋士:
虽然孔子学院这个项目开始不久,但是我们孔子学院中的汉语课程是比较正规的。具体的是,第一年在日本樱美林孔子学院学习,第二年到同济大学国教院学习。在同济大学学完三年以后,可以拿同济大学的毕业文凭,学士学位。我们能够建立这样一个汉语教学的正规课程,我们觉得对完成孔子学院的使命来说,是走出了第一步。
2006-07-06 14:53:33
- 佐藤东洋士:
最近,在日本的年轻人,学习汉语的人数在减少,我们希望通过日本樱美林孔子学院的努力,通过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普及,使日本的年轻人学会汉语、理解中国的文化,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对日中友好作出贡献,这是我们的心愿。为什么我们大学对建立孔子学院非常有热情?我们希望在日本做好中国汉语言的推广工作,因为我们的大学起源于中国,我们的前身是1921年建立在北京的,我本人是出生在北京的,5岁回到日本。可是现在我不会说汉语,跟中国人交往的时候有时候着急该怎么办,我希望通过孔子学院的教学,使更多的日本人会说汉语,减少跟中国人交往时着急的日本人。
2006-07-06 14:55:23
- 佐藤东洋士:
日本樱美林孔子学院除了刚才介绍的正规的汉语特别课程以外,还有面向社会的汉语讲座、汉语课程,我们今年4月开了19个班。另外我们还有日本的汉语教师培训,从4月开始我们已经搞过两期了,8月还要搞第三期,就是高中汉语教师的培训。培训的前两期大概都是20名一期,第三期报名现在还没有结束,目前大概已经有十二三个人报名,估计最后也会有二十多个人。我们还搞了汉语演讲比赛,包括我们日本樱美林孔子学院独自举办的汉语演讲比赛,以及和驻日使馆教育处合办的汉语桥的东京地区的选拔赛。
2006-07-06 14:59:08
- 佐藤东洋士:
另外我们还组织HSK的考试,东京的考点只有一个,就是在我们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参加日本的HSK考试的今年是2000多人,其中1100多是在我们日本樱美林大学。另外,我们还有日本大学唯一的汉语广场,是对社会开放的,在春季和秋季,前后两期。时间是隔周星期六的下午在我们大学,来参加的有我们大学的学生,还有其他大学的学生,有高中生,有社会上各种人士到我们这儿来,大家说汉语。我们有一个“汉语角”,挺受欢迎的。
2006-07-06 15:01:56
- 记者:
在中日关系现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举办孔子学院,您认为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2006-07-06 15:03:48
- 佐藤东洋士:
虽然说政治方面,最近日中关系确实不理想,但是在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的交流还是越来越密切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中日两国的民众应该多交流,特别是年轻人。通过汉语教学可以使中日两国的年轻人更多地交流,这样的事情一年两年可能看不出具体的成果,但是十年二十年以后一定会看出成果。
2006-07-06 15:04:36
- 佐藤东洋士:
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但是实际上我们使用的汉字中有不少汉字在中日两国的语言系统中表示不同的意思,有时候会产生误解。通过日本人学习汉语,或者中国的年轻人学习日语,互相学习能够解除很多误解,更加加深理解。比如说日语说“自动车”,用汉语来说就是“汽车”,但是同样“汽车”这个词在日语中又是汉语的“火车”的意思,看起来是汉字,但是意思不一样,所以还是应该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
2006-07-06 15:05:44
- 主持人:
我有一个问题,现在咱们学校里有多少学汉语的学生?
2006-07-06 15:06:41
- 佐藤东洋士:
我们大学有中文系,中文系的学生现在一年级到四年级,是不到400人。另外还有选修汉语的学生,有800人左右。
2006-07-06 15:06:57
- 解放日报记者:
作为日本樱美林大学的合作伙伴,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同济大学?或者同济大学为什么想和日本樱美林合办孔子学院?
2006-07-06 15:13:23
- 蔡建国:
中方的想法我也想给各位媒体的朋友做非常简单的汇报。
首先,日本樱美林是在80多年以前建立在北京的,实际上几十年来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学方面的研究的造诣是很深的。我长期在日本工作,有20年的教龄,据我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樱美林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研究,在整个日本是走在前列的,这是第一点。
2006-07-06 15:14:41
- 蔡建国:
第二,现在日本的各个大学都有中文课程,刚才杨教授已经说了,第二外语在十多年以前就正式列入日本正规教育的体系,而日本樱美林作为一门学科,它有中文系,这个学科在日本是非常少的。这次日本樱美林孔子学院挂牌的时候,我们去参加了毕业典礼,在毕业典礼上王毅大使也亲自去了,中文系的毕业生就有很多。所以,像这样一所资格很老的,又是对中国文化很有研究的大学,选择同济大学,日本樱美林是综合大学,文科比较强,而我们在以前的学科建设中工科比较强,这样文理兼容的办学方针也是今后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2006-07-06 15:19:19
- 蔡建国:
第三,同济大学这几年来在招收留学生学汉语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工作当中,我们的理念和他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家都要办国际化大学,在这个过程中,当日本樱美林孔子学院提出在第一年在日本樱美林大学学习,到第二年就进入同济大学学习,或者进入日本樱美林中文系学习,这样一种教学互补的模式,据我了解,在整个日本的四所孔子学院当中是第一次。日本樱美林除了向社会开设讲座以外,实际上招收本科生。这种中日双方共同培养学习的方式,是孔子学院模式当中非常切实的办学模式。所以,这一点我必须要做一点补充。
2006-07-06 15:22:32
- 蔡建国:
另外,刚才解放日报的记者提出来关于中日文化交流的问题。在日本的政治首都东京,唯一一所孔子学院就是日本樱美林。因为我长期在早稻田大学工作,我知道在那个地方是多么需要我们加强中华文化的交流,而日本樱美林大学的特色是几十年来坚持不断地、持之以恒地培养大量对中国文化热爱的学生。所以,在那个地方办孔子学院是有基础的,现在说实在的,孔子学院学得很多,上午提出来要有序地、有质量地办下去。我可以说日本樱美林大学对中国文化的传统了解的是非常深的,而且他们那里的老师几乎都是中国人,杨教授是上海人,是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的,工作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而那两所大学也想和他们合办孔子学院,但是最终他们选择了我们,所以我们感觉非常荣幸。
2006-07-06 15:24:03
- 蔡建国:
因为我们的办学理念也是要走向世界,也是为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中日民间的交往。在东京这个政治中心来改善中日关系,来培养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我想是非常有意义的。跟欧洲其他的孔子学院来比,日本樱美林孔子学院的责任更大,因为他还有改善两国关系的职责。我们同济大学在国家汉办大力支持下,在驻日大使馆的支持之下,特别是日本樱美林大学经过严格的研究后选择了我们,我们也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今后一定会和日本樱美林一起把这个学校办好。
2006-07-06 15:28:13
- 蔡建国:
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光田明正先生。光田明正先生原来是日本文部省的官员,退休前是日本文部省留学生局局长,现在被日本樱美林大学校长聘请,担任日本樱美林大学长期外国语大学的校长。还有一个背景,他是台湾的,但是对我们大陆的情况非常熟悉,和中国教育部、中国大使馆关系非常友好,是这么一个情况。
2006-07-06 15:30:40
- 光田明正:
蔡元培是我们伟大的学者,为什么我们选择同济大学合作呢?我们从去年6月开始考虑创办孔子学院,过程进行得很快。11月1号,王毅大使和李东翔公使衔参赞一起到我们学校里来签字,签字的是李东翔公使。王毅大使当时的讲话非常有意义。那时他讲,中日两国有诸多联系,我们文化教育交流从来没有间断过,是持续的。
2006-07-06 15:32:00
- 光田明正:
我们学校现在有500个中国留学生,说互相理解,语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要好好学习语言,学习语言以后才能融入孔子的思想。王毅大使当时对学生说,你们的祖父、祖母都会背《论语》,你们要学得好一点。大家都感动了。虽然两国间有种种问题,不仅是日中,所有的国家间都可能有种种问题,文化交流肯定是大家急需的。
2006-07-06 15:35:38
- 光田明正:
我当留学生科长,是1979年的时候,中国开始要派大批留学生到外国去。那时候我记得从中国大陆来的留学生不超过10个,现在有8万个中国的留学生在日本,其中我们学校有500个。
2006-07-06 15:37:34
-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佐藤东洋士先生刚才介绍说,现在在日本学习汉语的人数在下降,您指的下降是哪一个年龄层还是整个年龄段?下降的原因在哪儿?孔子学院在推动日本人更多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加强中日友好关系方面发挥哪些作用?
2006-07-06 15:39:25
- 光田明正:
下降是很短期的下降,长期来看是增加的,我大学入学考试是1960年前后,当时高中教汉语的只有一个学校,在高中学汉语的几乎没有。去年搞了高中和大学的联系教育,是关于汉语的。现在有500个高中在学习汉语,有2万多个学生,数量有非常大的增加。所以,虽然一两年有减少,但是如果问理事长十年后学汉语的人多不多?我们看他怎么回答。
2006-07-06 15:40:05
- 佐藤东洋士:
现在学习汉语的人确实在减少,但是2008年以前的时期,一定会增加,请相信我的预感。我希望增加以后能够持续下去。
2006-07-06 15:41:31
- 蔡建国:
有所减少,实际上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我曾经在日本也教过汉语,我刚才说了,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十多年了。把中文作为正规教育纳入大学的体系,那个时候的学生是非常多的,到现在为止也很多。我们有3000个留日学者,包括留学生在那里教汉语,在各个大学教汉语,因为日本的教员不够,用我们的留学生教汉语。
2006-07-06 15:41:56
- 蔡建国:
为什么现在人数减少?第一,中日关系是一个原因;第二,现在的学生很现实,而且大多数学生也很偷懒,他认为中国的发音很难学,所以会去找一些容易学的;第三,也有一点欧美化的倾向,就是学好英文或者学好其他的语言可以走到世界上。所以,自从中文在日本掀起高超以后,德语、法语语种的老师都没活儿干了,因为学的人很少,学中文的人一下子涨了很多。
2006-07-06 15:43:26
- 蔡建国:
刚才这位记者提的问题很好,就是说从长远的角度看,学习中文的人数是要增加的。因为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学了中文以后,他可以找到谋生的手段,就是择业。为什么开始一下子人数增加了?他认为我学了中文以后就可以到中国企业工作。实际上在我们国内的日资企业也好,合资企业也好,在日本大量学了汉语以后中国留学生在那里工作,日本学生也在那里工作。今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大量需要懂中文的年轻人到中国企业来,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006-07-06 15:44:13
- 蔡建国:
刚才校长说了,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奥运会之前一定会掀起一个学汉语热。为什么呢?现在实际上也是汉语热,问题是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大量激增,现在已经走上轨道了,已经成规模了。再加上日本的年轻人在减少,现在日本大学生大量减少,招不到学生,这个情况今后要改变。在这样的过程中,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两个会议都是契机,学汉语的人一定会大量增加。而且校长的意思是说希望可持续发展,能够保持这个水准。所以说,讲人数减少是有复杂的原因在里面,今后数量会增加。
2006-07-06 15:45:10
- 蔡建国:
还有一个现象我也可以告诉大家,日本的老人很想学中文,我们同济大学现在有很多日本的老人在这里留学,这也是日本樱美林孔子学院看准的市场。我刚才讲了,在东京这样有1600万人口的地方,能够推广汉语是功德无量的。
2006-07-06 15:46:47
- 杨光俊:
我从搞实际工作的角度谈谈。刚才说在日本学习汉语的人数减少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发现除了英语以外,什么语种在增加,这对我们是有启示的地方。
2006-07-06 15:47:32
- 杨光俊:
实际上,在日本,学习韩语的人在增加。为什么呢?是因为韩国的电视剧、游戏的影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文化的输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文化的输出根据时代的变化有时代的特点。当一个文化的输出让其他国家的人认同以后,他们会自然地学习你们的语言,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孔子学院为了扩大汉语的学习,还必须把力气放在跟扩大汉语教学有关的地方。
2006-07-06 15:48:35
- 杨光俊:
日本樱美林孔子学院的特点是实实在在地做事,做一件是一件,日本的孔子学院里来说,普及课程大家都有,正规的课程只有樱美林孔子学院里有。普及课程除了社会上一般的讲座以外,还有汉语广场及各种活动及汉语卡拉OK比赛。汉语教师的研修,到目前为止都是我们孔子学院的任务,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做了几期的培训。面向企业的汉语研修,我们打算下半年开始。
2006-07-06 15:49:50
- 主持人:
谢谢佐藤东洋士理事长及两位院长,访谈到此结束。
2006-07-06 15:51:23
- 主持人:
第三场访谈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副校长Alain Mignot先生,今天上午Alain Mignot先生已经在大会堂做了发言,现在我们欢迎他介绍一下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的情况。
2006-07-06 15:51:46
- Alain Mignot:
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是去年世界汉语大会上得到授牌的,到现在整整一年的时间。虽然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的存在只有短短一年,但是普瓦提埃大学和中国的联系,尤其是和中国南昌大学的交流已经做了很多年。在此期间,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南昌大学和中国的一家大型通讯设备供应商——中兴公司已经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家孔子学院是三家合作建立的缘起。
2006-07-06 15:53:22
- Alain Mignot:
南昌大学和法国普瓦提埃大学的合作始于十年以前,从教学、学生方面的交流一直发展到共同开发一些科研项目,迄今已经开展了很多共同的合作项目。在合作的过程中,中兴公司参与进来,一起做了三方合作,包括一些管理学位上的合作,还有在软件、电子和通讯方面的共同的科研。在此合作的基础上,普瓦提埃大学、南昌大学和中兴公司,希望在普瓦提埃大学建立一个中兴公司的欧洲平台,它承担着研发、客户服务、产品展示等多项功能。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孔子学院三方紧密联系、共同合作的坚实基础。
2006-07-06 15:55:12
- 主持人:
大家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提出。 2006-07-06 15:56:24
- 新华社记者:
我们这个大学跟其他孔子学院的不同之处是中国的企业很深入地参与到孔子学院的建设中,我想问这个企业在孔子学院的建设,包括在法国当地推广汉语言到底能够起什么样的作用?
2006-07-06 15:56:52
- Alain Mignot:
中兴公司在孔子学院中扮演了双重角色,第一,中兴公司的很多客户是在西欧和非洲,通过孔子学院建立的,把它的西欧平台建立在普瓦提埃大学以后,形成汉语教学基地,培训它的外籍员工以及客户和技术支持人员,使他们学习一些简单的汉语,并且了解中国文化,这是第一层功能。
2006-07-06 15:57:32
- Alain Mignot:
第二,中兴公司在物质上给了我们孔子学院非常大的支持,在今年年初,首批支持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的远程教学设备,目前是处于世界上最领先水平的远程教学设备已经抵达了普瓦提埃大学,并且在今年年初完成了调试和培训工程师的所有工作。这套设备将会帮助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在全欧洲范围内以及世界的法语区内进行远程教学,扩大我们受众的范围。
2006-07-06 15:58:36
- Alain Mignot:
另外,中兴公司将为我们的孔子学院带来比较稳定的生源,就是刚才谈到的,它的客户、外籍员工以及技术支持人员。这样看起来,我们几方都是处于资源互补,是三赢的状态。
2006-07-06 16:00:25
- 经济日报记者:
刚才您说你们的生源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为中兴公司培养外籍员工,包括中高层的培训,我想问一下,在法国学习汉语的人里有多少是公司的职员或者是想在中国做生意的?大概占多大比例?
2006-07-06 16:00:33
- Alain Mignot:
目前在我们的孔子学院里大概是一半一半,但是我认为在将来,对企业员工以及希望跟中国开展业务的中小型企业的业主或者是管理人员的培训的比例会上升。
另外,在我们所在的普瓦提埃地区,将来可能会有帮助法国企业来中国发展的中心,这个中心和孔子学院的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也在本地区的商会和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很多种小型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联系,希望他们能来中国发展。在此基础上,以后对中文培训的需求一定会增加的。
2006-07-06 16:01:13
- 经济日报记者:
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原因吗?
2006-07-06 16:02:19
- Alain Mignot:
孔子学院是有双重目的的,一个是文化传播的目的,但是在实施这个目的的同时,也会实现一定的经济交往的目的,这两个目的并不是冲突的,也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因为当一个外国人讲中文的时候,也许他有一天就跟中国开展了业务,当他跟中国有业务的时候,就会有学习中文的需求,所以文化和经济是不会分开的。
2006-07-06 16:02:43
- 人民日报记者:
我知道在法国也有一些法语联盟,是和中国的孔子学院一样的,我想请问这个法语联盟和中国的孔子学院在运行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中国的孔子学院从法国的母语这儿可以吸取什么东西?第二个问题,我们目前的孔子学院在法国的运行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对此是怎么解决的?
2006-07-06 16:03:40
- Alain Mignot:
法语联盟和孔子学院首先在结构上不同,因为以我们的孔子学院为例,法国普瓦提埃大学是依托法国的公立大学的,而法语联盟是很少依托一个中国的大学,它是相对独立的。而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是同时接受中国教育部门,也就是汉办和法国教育部的双重指导的,这是孔子学院的特色。而法语联盟的创办部门是法国外教部,合作部门是文化部门,这样的话,在结构上是有不一样的。
2006-07-06 16:04:25
- Alain Mignot:
第二,在目标上有所不同,因为法语联盟主要是在文化、教学、经济方面,但是孔子学院的主要目标除了这些以外,还承担了汉学研究、科研方面的任务。
2006-07-06 16:05:42
- Alain Mignot:
另外有一点特色是法语联盟不太具备的,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同时承担了跟中国南昌大学在教育,就是文凭合作,以及在今后科研方面的合作,而法语联盟没有这方面的职能,它比较简单一点。
2006-07-06 16:06:19
- Alain Mignot:
我认为在建立普瓦提埃大学的时候是不存在困难一说的,因为要做一个这么大的项目,讨论是肯定存在的,但是不存在困难或者是问题。因为我们参加合作建立这个孔子学院,本身就有着良好合作和精诚团结的基础,十年以来,我们在教学、科研以及互派留学生等各个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多非常成功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大家也经过一些磨合,也增进了友谊,增进了了解,最重要的是互相之间有了信任的基础。所以,有些事情有时候可能讨论得特别细致,有时候可能讨论得比较紧张,但是最后我们都成功了,就是说没有很大的问题,最终我们都做成了。
2006-07-06 16:07:23
- 经济日报记者:
现在中国大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外汉语教师短缺,我知道在法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在法国是不是同样存在着教汉语的老师短缺的问题?另一个问题,你们孔子学院用的教材是什么教材?
2006-07-06 16:09:35
- Alain Mignot:
说老实话,教汉语的法国人,他又会讲中文又会教中文的,与目前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这样的人的数量是比较少的。但是,与此同时应该看到有另外一支队伍在成长,就是像翻译小姐这样过去在法国读过书的留学生,现在在普瓦提埃大学每年都有300个左右的新生入学,他们成长起来了,毕业了,很有可能就会走向汉语教师的职业。所以,我觉得,短缺的问题应该是暂时的。我认为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法国教法语的话,就会把这个问题解决,而不能单一指望法国人在短期内把中文学得很好,能够胜任汉语教师这一职。虽然有很多法国老师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但是我也希望有会讲法语的中国老师来补充这一空白。
这个问题也存在于在中国教授法语的人中,每年在法国的留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上的障碍,他们也希望能够有足够的而且是高质量的法语老师教法语,所以在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在这一两年建立了新的专业,就是教外国人学法语的专业,而且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会派往南昌大学等合作的学校,还有到中国教法语,这也是刚刚提问的启示和想法。
2006-07-06 16:10:13
- 新华网记者:
我非常喜欢希拉克,觉得他特别和蔼,刚好今年我女儿参加高考,我希望她学法语,我想知道法国人对中国人了解多少,有没有歧视?
2006-07-06 16:12:50
- Alain Mignot:
我作为一个法国人,很难说法国人到底歧视不歧视中国人,应该问翻译小姐这种居住在法国的中国人有没有这种感觉。
2006-07-06 16:13:42
- 翻译:
我在法国生活了6年多,但是我生活的是一个比较小的城市,就是普瓦提埃这个城市,这个城市从政府到居民都非常友好。可能每个人都是盲人摸象,只看到问题的一个部分,我只能谈我的感受,中国人在法国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因为中国人的形象比较好,热爱和平,读书比较用功,给社会不制造什么事端,所以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2006-07-06 16:14:24
- Alain Mignot:
法国普瓦提埃大学接受中国的留学生都是在框架协议基础上的,我们不太接受个人申请的学生,我们接受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由南昌大学经过选拔过去的,所以这些中国学生到了法国以后,在机场,大学就会去接,到了普瓦提埃,大学就会安排好宿舍,还会有专人带他们上课和解决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这一切十年以来都是这样做,所以可能普瓦提埃的学生感觉比较温暖,因为受到比较好的接待。所以,我建议你女儿如果想去法国读书的话,就从南昌大学走,如果个人申请的话,我就不能保证质量了。
2006-07-06 16:15:11
- Alain Mignot:
要更好地融入一个社会的话,自己本身也要了解这个国家的语言,尤其是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当地人相处。所以,我们也要求南昌大学的学生在到法国来的前一年开始,除了学习法语课程以外,还要学习欧洲的历史、法国的文化等等,使得他们更快地融入当地社会。
另外,法国的大学也更倾向于接受已经在中国完成了基础的高等教育的中国学生,也就是说,不倾向于接受高中刚毕业或者是年纪更小的学生,因为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和学习生活上会有更大的困难和障碍。
2006-07-06 16:16:20
- 经济时报记者:
我想问翻译小姐一个问题,您现在是汉语老师吗?
2006-07-06 16:17:15
- 翻译:
我做的是中文讲座课,我们有专门的汉语老师。
2006-07-06 16:17:33
- 经济时报记者:
现在用的教材是不是很适合现在的法国大学生学习中文?
2006-07-06 16:17:52
- 翻译:
我们跟汉办也取得了很多的联系,我个人的感受是中国的英文对外汉语教材做得比较丰富多彩,而且形式也比较多样,而法语的教材选择特别少,因为我们得到了三千册汉办的教材,经过教研室的讨论以后,发现中间法语教材屈指可数,好象就是一种,而且这一种还是很早以前出版的,有点跟不上时代潮流。
2006-07-06 16:18:13
- 翻译:
我前两天参加了一个会议,看到各个出版社新出的书和多媒体等教学支持的手段,我觉得现在的法语教材相对落后,这样在整个法国法语区传播汉语是很不容易的,本身他们就说汉语很难。在法语里有一种谚语,他对搞不懂的东西,比如说数学学得很差,他说这是中文,因为中文的意思就是搞不懂的东西。
2006-07-06 16:19:37
- 经济时报记者:
是不是合作编写适合法文学习中文的空间比较大?
2006-07-06 16:21:24
- 翻译:
最近我看到汉办的一个消息,说中国有一家出版社和法国的友丰出版社准备合作出新的教材,我觉得可能很快的时间就会走向市场。
2006-07-06 16:21:46
- 经济时报记者:
是不是在这个方面中国和法国存在比较大的合作空间?
2006-07-06 16:22:09
- 翻译: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有比较大的市场的,但是可能法语区想取得比较大的规模效应的话,不仅仅需要在法国市场上推销,还要向魁北克、比利时的法语区、非洲的法语区推广,这样在教材的编写上就不只是加入法语的内容,还要加入非洲的内容,这样他们才会比较感兴趣。
2006-07-06 16:22:27
- 主持人:
谢谢Alain Mignot先生和翻译女士。
2006-07-06 16:23:11
- 主持人:
第四场我们很荣幸地请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副校长詹理哲,以及孔子学院院长谷丰先生,先请詹理哲副校长介绍一下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和开展中文教育的有关情况。
2006-07-06 16:23:27
- 詹理哲:
BCIT是在加拿大学生最多的学校,有5万名学生,座落在温哥华,在加拿大的西部。BCIT的特色是帮助学生进行有关应用性的教育,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很顺利地进入他们的领域工作。我们有400个专业,并且从研究生学位到最低的专业证书,涵盖各种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
BCIT本身有一半的学生都已经在其他学校获得了相关的高等教育,到我们这里主要是为了获得有关应用性教育,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获得工作。BCIT跟当地的工业界、企业界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且为加拿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BCIT也非常主动地做一些国际方面的合作项目,为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在国际上工作和学习的经验。
2006-07-06 16:24:19
- 主持人:
谢谢詹理哲先生,下面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2006-07-06 16:27:27
-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在加拿大,汉语学习的热度到底是怎样的情况?在这样的环境下,贵校的孔子学院对于汉语的推广起到了怎样具体的作用?
2006-07-06 16:27:44
- 詹理哲:
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温哥华又是加拿大亚太的门户,所以在温哥华或者在整个西部地区,很多加拿大人对中国的兴趣都非常大。当然,这里还包括中国两岸三地的移民到加拿大也选择温哥华,这样对汉语的教学需求,尤其是对第二代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作为加拿大本身,主流社会对中文的要求主要是来自于他们在跟中国进行经商和贸易当中所遇到的具体需求,所以他们所学的汉语相对来说不是真正地对汉语感兴趣,而是对中国感兴趣,学习如何跟中国进行相关的贸易往来。在学习中会学习一些基础的汉语,这种汉语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些与社会接触的简单的情景对话,而不是把汉语作为非常高深的外语来学习的。所以,BCIT孔子学院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把当地主流社会在跟中国经商和贸易等各方面往来的兴趣提高了,这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业务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涵盖了一些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的子课题。语言实际上是它的一部分,但是一定要为当地社会服务才可以。否则的话,我们的主要重点是为了服务于主流系统,实际上是以白人为主的主流。
2006-07-06 16:28:09
- 詹理哲:
举个例子,目前有一家在加拿大上市的上市公司,他们跟中国IT领域的中国网通有合作,在合作中发现了很大的问题,就是所有的人都不会讲汉语,他们就要求让别人教汉语,但是所有的外国人一学汉语就睡着了,因为是从拼音开始学习的。看到孔子学院开设这个课程以后,他们就请我们为他们服务。他们是以讲情景对话为主要的,比如说吃饭需要多少个词,在这个基础上讲一讲中国的文化,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坐在什么位置,中国人是非常讲究的,而外国人不讲究。
公司上至CEO,下至部门经理都参加了这个活动,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是最有用的汉语学习,不需要记任何的拼音,就可以在各个不同的场合说简单的话,并且现在跟网通的合作渐入佳境,也是孔子学院为企业服务很成功的例子。
2006-07-06 16:32:16
- 詹理哲:
我们这所孔子学院可以说跟大多数的孔子学院不太一样,大多数是在国内有合作伙伴,而国内一般的合作伙伴都是大学,并且主要是以教中文为主,所以都是从学术性的角度来办孔子学院的。而BCIT本身,在国内是没有具体的合作伙伴的,是直接跟汉办合作的,并且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为了解决主流社会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包括企业到中国发展,还有中国企业到加拿大发展,我们也帮助加拿大人如何跟中国企业合作。包括中国一些企业到加拿大以后,加拿大的企业觉得中国是一种威胁,因为等于要买一些企业、收购一些企业,BCIT孔子学院就会帮助相关的企业进行逐渐的合作,而不是以很生硬的形象去改善中国企业到国外发展的形象。BCIT孔子学院并不是搞科研性的,也不是纯粹语言性的,而是在具体的运作中,在有需要语言的地方才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2006-07-06 16:35:09
- 经济日报记者:
刚才介绍说BCIT主要的教学方向是商务方面?
2006-07-06 16:40:25
- 谷丰:
不一定,我们包括旅游,中加在讨论签旅游协议,开放旅游以后,去加拿大的旅游人士将从现在的11.3万增加到75万每年,对当地的旅游业者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我们现在开一些课,帮助旅游业者如何接待中国人,参与的人数就是酒店、导游等等。我们这些课程都是以行业为主的,我们叫做相关的专业内容。所以我们讲的一些内容,比如说目前中国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我们把加拿大相关的领域和中方的领域结合起来,搞中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合作联盟,这都通过孔子学院作为一个平台来进行。我们所教的课程本身都是用英文上课的。
2006-07-06 16:40:56
- 经济日报记者:
BCIT是英语区的吗?
2006-07-06 16:42:21
- 谷丰:
对,我们的课程都是用英文上,但是课程都是跟中加有关的。还有一些课程专门教汉语,比如说旅游汉语,对一些外国人到中国旅游,要学汉语100句,这100句够他在中国生存,都是适用于完全不了解中国的人学习的。
2006-07-06 16:42:41
- 经济日报记者:
这是孔子学院一家的情况还是在整个加拿大,无论是英语区还是华语区普遍存在的情况?
2006-07-06 16:43:12
- 谷丰:
我们是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在运行的,第二所5月份刚刚签了备忘录,还在筹备中。
2006-07-06 16:43:36
- 经济日报记者:
在加拿大其他地区人如果离孔子学院比较远,他们想学汉语那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呢?
2006-07-06 16:43:59
- 谷丰:
目前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在当地的比如说现有的语言学院来学。
BCIT还有另外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加拿大的语言学院培养汉语教师,因为我们发现很多教汉语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教汉语为母语的人。所以,目前我们开了两期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师的培训。母语是非汉语的人,我们给这些老师们开课程,目前已经开的两期,非常受欢迎,有的老师从美国赶到我们那里上课,这个市场非常大。并且在加拿大,汉语已经在BC省其中一个省考科目,那里考大学要求4门课,其中有2门课是必需的,一个是数学,一个是英语,还有两门是选修的,可以选汉语,也可以选文化。在主流中学、主流高中,我们有很多学生选择汉语作为他们高考的一门课,这样的话,对相关老师的要求就很高,所以我们两期所参加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在主流社会教汉语的老师,是在加拿大高中教汉语的老师。
2006-07-06 16:44:16
-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在什么省呢?
2006-07-06 16:47:27
- 谷丰:
只有在BC省,所以我们的学校叫BCIT。
2006-07-06 16:47:39
- 记者:
您在介绍时一直提到你们的孔子学院教授是以实用为主的,从您刚才举的例子也可以看出,比如说环保、商贸,咱们学校的教师有没有特殊的要求?是否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2006-07-06 16:47:59
- 詹理哲:
BCIT老师是有要求的,要求他在相关的业界一定要有资力,比如说教会计的要是注册会计师,教工程的要是注册工程师。同样的要求,我们也把它应用到孔子学院中来,比如说教中国经商这门课,教这门课的老师我们就要求一定要在中国经过商,也要在加拿大经过商,他知道加拿大人到中国经商或者中国机构到加拿大建立分公司应该怎么做,对老师的要求特别高。
2006-07-06 16:48:27
- 记者:
加拿大的孔子学院对教师的要求可能与其他孔子学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的来源是怎样的?
2006-07-06 16:49:11
- 詹理哲:
我们在老师的选择中,大部分是从当地选的,在当地其中一部分是来自于在那里已经移民很久的对中国大陆有经验的人,有一些是比较资深的研究中国很久的人。有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知识的了解和讲中国话不比中国人差,类似这些人,在温哥华还是很多的。我有时候也要上一些课,因为我对中国和加拿大了解都比较多一些。
2006-07-06 16:49:32
- 经济日报记者:
刚才说了很多“相关的专业内容” ,我感觉是课程设置的时效性非常强,我的问题是教材的来源是哪里?现在加拿大可能只有两所孔子学院,但是我想加拿大想学习汉语的人非常多,远程教育这块是不是有很大的市场?
2006-07-06 16:50:28
- 詹理哲:
在课程开发这块确实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一方面要满足汉办所制定的目标,这种目标要符合汉办文化推广的宗旨,另外我们以市场为导向,没有市场、没有人上你的课也不行。所以,我们选择老师的时候,要能够根据他个人的经验,给他制定相关的目标来开发出这个课程,这样的话学生才欢迎,才肯出钱上这样的课程。我们为旅游业者准备的内容一定要受到他们的欢迎,否则就没有市场了。
2006-07-06 16:50:53
- 记者:
孔子学院的课程都是根据客户的特殊需要所定制的?
2006-07-06 16:51:44
- 谷丰:
是的,包括语言教学。举个例子,比如刚才说的为那个上市公司培训,他们请了很多人,包括资深的大学教授都教不了,他们一听拼音就睡觉。但是,作为老外来讲,汉语他们又必须要学,因为他们的业务本身要和中国打交道。这件事情,我个人下了死命令,不许教任何拼音,先从情景对话开始,比如说吃饭,外国人学汉语的话,他发音有他记忆的感觉方式,不一定非要用拼音的方式,如果用拼音方式就得讲四声,一讲四声的话,很多外国人就已经失去兴趣了。我觉得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想打入主流社会,必须要引起他们的兴趣,包括我的小孩,在加拿大出生、长大,他们学汉语,老师讲课的时候就讲四声,他们就不愿意学。如果学的语言没有运用场合的话他学语言的兴趣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孔子学院在教汉语的时候,我们开发的课程,一本书下来20个情景,坐公车、坐出租车,每一个情景只有10句话,只要背住了,在这个情景中就能够完全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在我们那里是一个尝试,没有任何一所语言学校是这样做的,我们所有学习汉语的学生都是老外,汉语一点不会。
2006-07-06 16:52:00
- 谷丰: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不会跟当地的语言学校抢生源,而是给当地的语言学校提供支持,老外对汉语有了一定兴趣和基础以后,他们再到相关的语言学校去学四声,学拼音,这样我们等于扩大了在温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而不是像有些孔子学院,他们本身就是教汉语的,他们被汉办授权以后,跟当地的语言学校抢生源,我一直在强调,我们有一千多家语言学校,公立私立都加上,这个市场是很大的,但是我们给他们提供的比如说是培训他们的老师,如何教小孩,我们叫做互动式的语言教学,而这一点在很多私立学校或者语言学校是没有办法得到这种帮助的。所以,BCIT孔子学院是为了整体上的扩大生源,而不是仅限于增加我们自己的生源,我觉得如果是这样的眼界就太窄了。
2006-07-06 16:55:00
- 经济日报记者:
教师培训是很重要的,教材研发也是很重要的。
2006-07-06 16:55:59
- 谷丰:
对,我们现在正在做一部分,做完以后我们愿意交给汉办,无偿地由汉办推广到美国或者是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来使用,因为完全不一样,不同的语种教汉语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2006-07-06 16:56:18
- 经济日报记者:
像加拿大这样人口比较分散的国家,分不同的语种区,在这个国家,汉语的远程教学怎么样?
2006-07-06 16:56:47
- 詹理哲:
本身BCIT是有远程教育,但都是相关技术方面的课程,而对于语言教学,远程教育有它的局限性,我们会通过我们的一些网络,因为我们在加拿大有很多合作伙伴,将来逐渐地把我们所开发出来的一些课程和做法移植到这些合作伙伴当中,因为这些合作伙伴本身有相关的设施,他们所缺的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件事情,当我们告诉他们怎么做了以后,包括我讲的孔子学堂,孔子学堂是孔子学院下属的一些分支机构。现在汉办也在提孔子学堂,孔子学堂也会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真正完全依赖于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来解决语言方面的教学的话,还是有它的局限性的。
2006-07-06 16:57:08
- 经济日报记者:
这部分市场开发有困难,但是你们还在努力?
2006-07-06 16:58:13
- 谷丰:
对,因为我们主要的对象都是主流,也就是说是以白人作为主要的学生对象。而不像一些语言学校,基本上是以华人后裔作为学生,像我的小孩,是在周末把他送到语言学校学习汉语。我们的市场对象主要是已经工作的,并且他们有些工作是跟中国文化有关的,或者说他们的公司本身有很多中国人,他们要学如何管理中国人,怎么样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沟通技巧等等,学习这些东西。
2006-07-06 16:58:28
- 记者:
刚才听了两位的介绍,我的感觉是你们培养的是新鲜实用的技术,我的疑问是,孔子学院打的是孔子的牌子,是我们古代的圣贤,实际上我们现在学校注重的是很现代的东西,一古一今,孔子代表的是文化的东西,包括哲学,你们学校到底是看中了孔子学院的哪一点?是它的招牌还是什么,想要建立孔子学院?
2006-07-06 16:59:15
- 谷丰:
在孔子学院这个概念刚刚提出的时候,因为我在国外非常深的感受是,一般的外国人不了解中国人,他认为中国就是对他们有威胁。举个例子,他的哥哥下岗了,是生产家具的,他的妹妹下岗了,是造鞋的,这些都是通过中国的产品打入北美以后,导致当地人对中国人有恐惧感。孔子学院最深的概念和含义是为了宣传中国自己不会给他们造成威胁。但是光去说我不会威胁你是没有用的,外国人不听你的,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了解中国,给你一本书或者给你一个电影看看,他没有兴趣,但是如果跟他的工作联系起来,他的工作本身就要求他去了解中国,那就不一样了,他越多地了解中国,就越了解中国人的文化是以和平、礼貌待客为基础的,这些具体的现实就会教育他中国这个国家不会给他们带来威胁。比如说我给他们讲课的时候就提到这一点,可能你的哥哥失去了生产家具的工作,但是他在IT企业找到另外的工作。所以,要通过跟中国的发展,把孔子和为贵的思想通过具体的实例告诉他们,而不是纯粹地研究孔子的思想,如果纯粹研究,很多老外没有这个兴趣,他们的想法都是相对比较直接的。所以,之所以BCIT要做这个事情,就是因为BCIT本身400个专业,各个行业的行业协会都是我们的学生,我们通过各个行业协会,把行业组织起来,中国已经成为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当一提到跟中国合作,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叫孔子学院?为什么不叫中国学院?其实最主要的含义是孔子本身和平的思想,共同发展的概念要通过孔子学院来表达。
2006-07-06 16:59:52
- 主持人:
谢谢詹理哲校长和谷丰院长,今天下午的记者见面会到此结束,特别要感谢中国网的全程直播,谢谢大家。
2006-07-06 17:02:04
- 詹理哲:
非常感谢大家。
2006-07-06 17: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