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教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10月25日(周三)15时,教育部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王旭明: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收看教育电视台节目的广大观众朋友,收看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和教育部门户网站的广大网民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并且关注教育部这次例行新闻发布会!这次新闻发布会也是我们今年召开的第10次例行新闻发布会,每个月份的25日下午3点我们将在这里和大家准时见面。
2006-10-25 14:31:50 - 王旭明:
我们也特别感到高兴。北京的天气连续阴沉了几天,今天太阳出来了,好像是为我们今天的发布会出来的一样。我们还特别欢迎前排就坐的中国教育协会教育机制分会举办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学员,他们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大家知道,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全国各地各部门都要陆续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全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也要建立这样一项制度,也要设立新闻发言人。作为第一批尝试者,这些同志受到了第一期培训班的训练,我们感到特别高兴,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2006-10-25 14:56:38 - 王旭明:
我首先向各位介绍一下我们正在青岛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的有关情况。从10月24日,就是昨天,到今天,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在青岛举行。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下发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特别是这次会上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时确定了100所职业院校从明年开始开展半工半读的试点工作。
会议提出了新形势下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这次会议特别明确了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半工半读这样一种形式,要根据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开展半工半读的试点。
2006-10-25 14:58:42 - 王旭明:
同时,教育部提出,在这100所试点学校里,可以在部分专业试点,也可以在所有专业开展半工半读的试点;可以工学交替,也可以先到企业学习,然后边学习、边工作,边实习、边完成学业;同时建立半工半读的教学管理制度。教育部提出,这100所试点学校要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特别是教育部提出了对这些学校可以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而不是以前理解的两年或者固定一段时间必须完成某项学业,可以根据需要,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同时可以探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大家知道,实行半工半读之后,和我们以前纯粹在学校里学习,从形式到内容,到学习时段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学生考核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发生变化。同时,还改革招生、学籍、教学及有关的学习管理制度。这些试点学校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企业要为学校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实际上,努力达到一个目标,就是学校和企业来合作、互惠、共同发展,这是发展职业教育实行半工半读的一个目标。
2006-10-25 15:01:14 - 王旭明:
在这个会上,我了解到,有很多地区和学校介绍了前期开展半工半读工作创造和积累的非常好的工作经验,比如山东省人民政府在会上介绍了他们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打造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优势。在山东省25个地区都开展了这样的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青岛市人民政府介绍了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经验。
天津市教委介绍了创新办公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经验,被称为天津模式,这样的经验在全国也引起了很强的反响。
2006-10-25 15:04:03 - 王旭明:
特别让人高兴的是,有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用人单位、企业和学校在会上介绍了他们实行半工半读以后尝到的甜头,比如说山东胶南市教委介绍他们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胶南市政府在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当中切实尝到了甜头,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实行半工半读大大促进了我们胶南这样经济尚不发达地区的经济的发展。
吉林公用事业工程学校介绍了他们探索半工半读的新路子,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经验。大家知道,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我们职业教育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去年我们也实行了短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程,这个工程进行一年多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吉林公用工业工程学校介绍了他们很好的经验。重庆万州商贸中等专业学校介绍了他们坚持校企结合,实行半工半读,为三峡库区移民就业撑起一片蓝天的经验。大家知道,三峡库区建设以后,大量移民就业是很现实的问题,这个学校为移民开创一条就业的新路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据了解,这个学校的毕业生100%就业,就业形势非常好,他们的毕业生深受当地欢迎。
2006-10-25 15:06:52 - 王旭明:
另外扬州市天海职业技术学校介绍了他们帮助农村贫困学生成才就业的经验。大家都非常关注贫困学生,这是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表现。关心贫困学生无非是两大手段,一个是社会企业等各个方面,另一个是政府,这两项结合,贫困生学习和就业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扬州市天海职业技术学校就介绍了他们这方面的经验。另外鲁泰旁氏股份有限公司介绍了他们半工半读搭建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的经验。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介绍了他们打造职教特色品牌的经验。胶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介绍他们产教一体,就是生产和教育合为一体,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经验。胶南电子学校介绍了他们让更多的贫困生上得起学的经验。此外,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和青岛黄海职业技术学校也分别介绍了他们各自的经验。
据我了解,这些地区和单位在会议上介绍的经验,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的兴趣,与会人员现场参观了几所学校。通过现场参观和考察,大家深深为通过半工半读这种形式,走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这样一条新路感到高兴。特别是这100所学校和其他很多学校都表示,要按照教育部的精神探索下去,努力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的品牌。
2006-10-25 15:07:57 - 王旭明:
各位也可能非常关心今年我们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今年专门为职业教育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还很少,去年年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之后,现在已经进入第四季度了,近10个月以来,全国各地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说呈现了非常好的状况,先给大家报告几个方面的情况,供大家参考:
2006-10-25 15:11:00 - 王旭明:
全国已经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了省一级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对各地的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另外,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6年我们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规模预计将达到750万人,在校生规模将突破1700万人,这是历史的一个新高。同时告诉大家,我们和有关部门联合起来实施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短缺人才培养工程等等这样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六大工程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新的进展,制造业绩、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进入这项工程的职业院校目前已经达到了1000多所,企业已经达到了2000多家,覆盖的学生和学员达到300多万人。
2006-10-25 15:12:21 - 王旭明:
同时,教育系统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规模目前已经达到3500多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到5000多万人次,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规模达到1亿人次。这是很好的消息。大家都知道,有大量的农民工来工作,但是农民工经过培训和没有经过培训,效果是大不一样的,继续教育培训工程的效果一年来看是很好的。可以告诉大家,2006年中央财政已经投入职业教育的专项资金15亿元,其中国债资金10亿元。这15亿支持了170个县级的职教中心,每一个县都有一所职教中心,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辐射基地,这15个亿用于支持170个县的职教中心和220所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建设。同时,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了321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大家知道,职业教育和其他门类的教育有一个最突出的不同点,就是其他门类的教育不特别需要实践培训的基地,而有没有一个好的实训培训基地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出来能不能为社会所用。中央财政今年拨出了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全国321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
2006-10-25 15:13:53 - 王旭明:
2006年度,大家知道,我们召开过专门的新闻发布会,成立了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大家记忆犹新;今年第二季度的时候,开了专门的新闻发布会。目前,2006年,中央专项资金8亿元已经拨付到位。同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新的进展,这是我们国家今年前10个月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
大家最关心的可能是2007年还有什么举动,推进职业教育,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肯定要不断地加大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们一贯的方针。我现在可以告诉大家,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总量要在今年的基础上再扩招50万。到那个时候,我们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总规模将达到800万人。这样大规模的中等职业教育就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结合的目标。
2006-10-25 15:16:12 - 王旭明:
我们的高中阶段教育分两部分,一个是中等职业教育,一部分是普通高中教育,这两者的比例应该是大体相当,才符合社会的需求。如果一方面比例过多,一方面比例过低,就会影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不断扩招之后,我们能够在2007年大体上实现高中教育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的教育相等的目标。这是关于职业教育的情况。
我听完之后还是非常兴奋的,因为在各级各类教育当中,我国职业教育还是应该大力发展的。无论是在人们的传统观念当中,还是在现实生活当中,由于各种实际利益的考虑,我们的职业教育常常没有被放到应该放到的位置上去,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所以采取特殊政策,用倾斜的办法,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非常正确的。
2006-10-25 15:19:15 - 王旭明:
在青岛召开的这个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将进一步推进我们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前都在学校,改成半工半读,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将进一步调动起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我再澄清一条消息,也是有不少记者关心的大学生就业的情况,目前网上也有不少议论,有一条消息说,江苏有4万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这样一则消息引起了社会上非常大的反响,因为江苏一个省就有4万大学生登记失业,形势是很严峻的。当然就业工作是当前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教育部已经多次做了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这则消息,我们进行了调查了解,据江苏省劳动保障厅职介中心同志介绍,这则消息是一个不准确的、失实的报道,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从性质上看,到劳动保障厅来登记的这部分学生只是领取了就业服务联系卡,而不是进行失业登记,这二者的概念是不同的。就业服务联系卡是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为了加强与待就业毕业生的联系提供相关职业介绍、培训,以及人事劳动代理等服务发放的有效凭证,领取就业服务联系卡并不能等同于失业,也不享受失业者所享受的相应的社会制度。我领取了这个联系卡只是为了找工作方便,不是说领了联系卡就可以享受社会低保待遇等等。可见,就业服务联系卡和失业是两个概念,不能等同起来的。
2006-10-25 15:20:30 - 王旭明:
第二,从数量上看,原报道中提到的3.8万登记就业联系卡的人,包括了应届、往届的高校毕业生,也包括了中专、技校的毕业生,其中中专和技校毕业生占了绝大多数,我们请他们提供一个数字,这3.8万里到底有多少大学生,到底有多少中专学生,他们统计的结果是这样的,在这3.8万中,应届和往届的高校毕业生合计起来有6000人,其中应届毕业生约有1000人,其他的3万多一点的都是中专和技校,所以很多媒体归为“4万高校毕业生失业”,这显然是不准确的,因此很多媒体和网上也发表了很多评论,这些评论也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事实上就不是很准确的。
也有记者朋友们询问关于美国高校在中国高考的事情,不出国门可以参加美国高考,也是媒体炒得很热的问题。我们在网站上正式澄清了。我最近看到不少网民和记者朋友们还在对此进行议论,让我发表看法,我认为,如果事实都是不明确的,论据不准,论点也很难立得住,所以在这里也一并说明。我要发布的就是这些。下面回答大家的提问。
2006-10-25 15:22:44 - 科技日报社记者:
新闻发言人刚才澄清的第一条新闻,我接着提问一下,刚才这里讲到的大约有3.2万个中专、技校的学生没有就业,我们现在在大力搞职业教育,我想问一下,他们不能就业的原因是什么?而我们现在提倡职业教育跟这个是否有关系?
2006-10-25 15:24:05 - 王旭明: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这恰恰说明我们改革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教材、教学方法等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家知道,之所以有一些中专毕业生和技校毕业生,甚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我们的教材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还有距离。所以,教育部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主张,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就叫做“坚定不移地以就业为导向”,或者说一个学校办得好与坏,衡量的标准就是就业。因此,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方说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刚才我特别提到了,中央财政还拨出专款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这是很重要的,只有有了实践的基础才能很快适应社会的需求,比如我们半工半读这种模式的推广,也是解决中职和技校学生将来毕业以后能够很好地就业的一条很好的途径。谢谢。
2006-10-25 15:24:49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大家都知道半工半读是非常重要的,不知道有什么具体的措施,使这些孩子真正在半工的过程当中不会放羊,不会成为小工,这个“工”确实能够在这个环节上达到目的,因为现在大学生在实习当中都有放羊的感觉,就是给你找个单位,来这里上班,最后给你写一个鉴定就完了。所以不知道这个“工”有什么样的指标,或者有什么考核的措施,你应该会什么,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有没有这些东西来确保?谢谢。
2006-10-25 15:26:24 - 王旭明:
今天非常遗憾,本来我想,如果我们这个会可以放到26号开的话,就可以请具体管这块工作的同志跟大家深入探讨,但是因为他们都不在这个会上,那个会议现在还在进行,只好由我来代为解释。您提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半工半读这种模式不是首创,有很悠久的历史,大家都记得,我们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国外留学都是采用半工半读的模式,应该说半工半读的形式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是在职业教育当中推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有这样那样认识上的不统一,比如有些学校担心学生年龄小,如果过早让他们到生产基地,安全问题如何保证?出了问题怎么办?对教学工作也难以组织。另外,还有一部分企业,大家都知道,半工半读得到企业去,这些企业缺乏积极性,缺乏配合,他们觉得弄一帮学生来,我们这里本来按步就班,很有序地进行生产活动,进来一批技术生疏、年龄尚小的学生,我们还得整天照顾他们,整天看着他们,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也有问题。另外,实际工作当中,半工半读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规范的问题,包括您刚才所说的,如何对他们进行评估,比如一个月了,他们“工”的成绩如何评估,“读”的成绩如何评估等等,这是很实际的问题。
2006-10-25 15:27:22 - 王旭明:
我想有几个方面,我们教育部在会上特别提出要提高认识,要重视,要加强领导,特别是这个方面,仅靠教育来做好这项工作是难以胜任的。没有当地政府的配合,没有用人单位的配合和企业的配合,这项工作就很难做。所以我们既要提高认识,又要相应部门齐抓共管,把这项工作做好。评估的问题,我们先在一百所学校里进行试点,来探索评估教材、教学方法等等方面的路子,以便今后在全国更大范围的推广开来。
2006-10-25 15:29:26 - 中国税务报记者:
在以前的发布会上,教育部有关官员曾经说过,针对企业向半工半读的学生支付薪酬,国家正在制定政策,他们享受税收优惠,不知道这个政策制定的情况怎样?这个试点会上有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企业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呼声?谢谢。
2006-10-25 15:30:37 - 王旭明:
据我了解,这项政策还在制定和研究之中,但是这一条是明确的,我们要求企业根据实习同学的劳动情况,给予必要的报酬,我们在有关文件当中已经明确了。
2006-10-25 15:31:37 - 南方都市报记者:
第一,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刚刚说的那个学校培训新闻发言人的情况?我们教育部想达到什么效果,培训的面有多广?是不是以后要求所有的学校都建立这种新闻发言人制度?第二,高考移民的问题,此前媒体有过集中的报道,本报前段时间调查发现,这次成人高考当中也出现了很多移民的问题,深圳多家民间教育机构组织四千名学生前往湖北、江西参加高考,教育部对这种情况有什么看法?学生不辞劳苦跨省考试,有何利可图?这些学生的做法,包括这些中介的方法算不算违规?如果是违规,怎么办?算不算无效?另外在采访过程当中,湖北和江西的很多学校反映,他们向广东省教育厅申请成人教育招生名额的时候,一直没有得到批准,他们有一种呼声,希望全国高考跨省招生的情况能够从各个教育厅下发到各个学校,请问教育部对这方面有何考虑?
2006-10-25 15:32:56 - 王旭明:
这是两个跨度很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倒不是教育部首创,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的通报中明确提出来,各地要建立新闻发布制度,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来的。各地在建立新闻发布制度的过程中,因为这算是比较新鲜一点的制度,类似半工半读,他们要创造一些好的经验,积累一些好的经验和办法。这次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教育部还没有举办过,据我了解是中国教育协会教育机制工会组织的,作为一个尝试。我看了他们的培训内容,并参加了部分的培训,本来如果时间允许,我想从头到尾参加,我感觉这40位来自各地高校的同志学习热情很高,而且非常年轻,我觉得这都为新闻发布工作后备人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教育部新闻发布工作是从近几年开始的,在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教育部的新闻发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该说也获得了社会的反响。从总的趋势看,我认为,加强政务公开,推进新闻发布制度,这应当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方向,应当是我们政府政务发展的方向,我想沿着这样一个方向,我们会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不断地完善下去。
您谈的第二个问题,关于成人高考的移民问题,您刚才说的现象我们有关部门也注意到了,据我了解,教育部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研究,来提出相应的对策。
2006-10-25 15:33:34 - 中国青年报记者:
刚才您对不出国门参加“美国高考”做了一个澄清。我了解到,在北京、上海一些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参加SAT,以及ACT这些所谓的“美国高考”,教育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未来有没有可能跟美国方面进行合作,真正做到让学生不出国门参加“美国高考”?
2006-10-25 15:37:08 - 王旭明:
可以肯定地说,加强与美国有关方面的合作,来推进包括您说的这几类考试的进行,我想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比方说高考是中国特有的全国统考的现象,据我了解美国没有类似中国这样的高考,二者打通,或者说二者如何借鉴倒是一个问题。如何为想去美国就读的同学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多的可能,让他们参加考试,这倒是一个问题。但是统称为“高考”,在概念上可能会有歧义。
2006-10-25 15:38:57 - 王旭明: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新闻发布会消息发布之后,网上共有近千名网友留下各种留言,提出问题。对于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将请有关部门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可能有不同的方式给大家解答,有代表性的我们可能请教育部有关部门的同志,到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作客来解答;有一些个别的问题,也可能通过我们的信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回答。还有一些问题,可能在我们的政府门户网站上已经有了答案,政策都是很明确的,您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希望您多光顾我们的政府门户网站,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上有教育部出台的最新的政策、教育部下发的最新的通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提供的各种材料,以及各部门相关司局的工作任务和有关方面的内容,大家可以随时到上面浏览。
感谢各位出席我们今天的例行发布会,下月25日我们再会。谢谢。
2006-10-25 15:40:39
图片内容:
- 教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行
- 与会来宾
- 中国网对本次发布会全程网上直播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主持本次发布会
- 媒体聚焦本次新闻发布会
- 发布会现场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介绍近期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情况
- 科技时报记者提问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回答记者提问
- 中国改革报记者提问
- 中国税务报记者提问
- 南方都市报记者提问
-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回答记者提问
- 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
视频地址:
数据地址:
网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