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新办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定于2008年2月4日(星期一)下午3时举行背景吹风会,请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介绍近期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进行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华清:
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先生,请郑先生跟大家就造成目前南方地区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的原因跟大家做深入交流。因为是小范围吹风会,大家可以有多次提问机会,可以交流深入一些。气象问题专业性比较强,国内的不少新闻单位因为平时跟气象局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了解的多一些。境外的媒体朋友可能对气象局工作了解的少一些,所以我们今天特地请了部分境外的记者朋友与气象局的负责人进行交流。
2008-02-04 14:58:29
- 华清:
大家都知道,南方受灾地区处在非常艰巨的时候,在上次发布会上我们就说了,抗灾工作也离不开新闻界朋友的支持,要有一个好的氛围。所以今天非常高兴安排这样一个小型的吹风会。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请到了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气象局的发言人矫梅燕女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副主任李维京先生,他也是气候问题方面的专家。今天各位记者有很多的提问机会。现在先请郑先生做介绍。
2008-02-04 15:01:48
- 郑国光: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今天我和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也是中央气象台的台长矫梅燕研究员,和国家气候中心的副主任李维京研究员二位专家,一起来给大家通报一下近期我国南方出现的大范围、持续性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1月10号以来,一场强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我国南方等地,其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大,所造成的灾害之重是历史上罕见的。
第一这次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属于50年一遇,部分地区可以说是百年一遇。
2008-02-04 15:03:25
- 郑国光:
从1月上旬开始,影响我国的大气环流形势发生了突变,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由晴暖天气转为低温多雨雪的天气,而且这样的大气环流形势后来稳定少变,先后在我国黄河及其以南地区接连出现了四次明显的天气过程,发生在元月10—16号、18—22号、25—29号,以及31号到本月2号。这次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
2008-02-04 15:06:16
- 郑国光:
一,影响范围广。涉及到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重庆、广东、浙江、四川、陕西、江苏、云南、甘肃、河南、青海、西藏、山西、上海等19个省(区、市)。
二,持续时间长。例如湖北和湖南,两个省的平均气温连续低于1摄氏度的日数是百年一遇,也是1954年以来低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的一次。江西省持续出现了自1959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安徽持续降雪24天,是建国以来持续降雪时间最长的一年;江淮等地也出现了少见的积雪深度达到30—50厘米的大到暴雪的天气;南方许多地区冰冻日数创历史同期记录。例如贵州一共有49个县、市持续冰冻的日数突破了历史的记录。冰冻灾害的影响范围及电线结冰厚度已经突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为50年一遇。湖南省部分电路、电线浮冰的厚度达到了30—60毫米。
2008-02-04 15:06:25
- 郑国光:
三,强度大,主要表现在平均最低气温明显偏低,平均最高气温是异常偏低,都是历史同期的最低值。雨雪量之大,也在历史同期排第三。长江地区最大降温幅度达到了10—20度,也就是和元月上旬相较,一下降了10—20度。长江中下游的地区最低气温降到了零下6度到0摄氏度,而且日最高和最低气温接近。长江中下游及贵州平均最高气温异常偏低,达到了历史同期的最低值。平均最高气温之低也是百年一遇。武汉和长沙两个城市已经连续半个多月日平均气温接近和低于0摄氏度,湖北、安徽、江西、湖南、贵州等五省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了2—4摄氏度。部分地区偏低达到4摄氏度以上。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甘肃、陕西平均气温也都是历史的同期最低值。江西、重庆、宁夏的平均气温是1954年以后的最低值。
从雨雪量分析来看,上述地区平均降水量仅少于1998年和1957年,为历史同期第三多。其中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六省区降水量达到了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最大值。浙江的暴雪是1984年以来最强的一次,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积雪深度是近50年以来的最大值。
2008-02-04 15:07:51
- 郑国光:
四,多种灾害并发。既有暴雪、冰冻、冻雨、低温,也有大雾天气,呈现出多发、并发的趋势,造成了灾上加灾,特别是对交通运输、能源的供应、电力的传输、通讯设施、农业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和重大损失。
2008-02-04 15:11:55
- 郑国光:
第二,近期以来北半球许多地区也都相继出现了暴风雪和冰冻天气,这种天气不仅发生在中国,而且也发生在北半球其他的地方。特别是入冬以来北半球许多地区遭受了暴风雪和冷冻灾害的频繁袭击。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北美西部沿岸的高压脊异常发展,导致了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向南爆发,与来自副高南部的热带暖湿气流交汇,造成暴风雪袭击了美国的中西部和东北部以及加拿大的东部地区。美国缅因州北部积雪厚度达到51厘米,造成空中和陆上交通瘫痪。1月30号到2月1号,美国东部和西部再次遭受了暴雪的袭击,也造成了空中和陆上交通的混乱,主要表现在高速公路拥堵,造成了至少10人死亡。1月31号—2月1号,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共有1100个起降航班被取消,在美国东北部许多机场也因暴雪、冻雨、雨夹雪天气关闭,造成大批航班延误。
2008-02-04 15:16:10
- 郑国光:
1月8号,伊朗遭受了十多年来最大降雪的影响,北方和中部的积雪有55厘米厚,造成88人受伤、21人死亡。1月中旬初,阿富汗也遭受了罕见的全国范围持续降雪,也引发了雪灾。一些地区积雪深达2米,60多人死于雪崩和交通事故。1月11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也降下了100多年以来的第一场雪。
1月29号—31号,一场极为罕见的强烈暴风雪袭击了素以气候温暖著称的地中海东部的中东国家,叙利亚和黎巴嫩交界处的积雪厚度超过1米深,狂风掀起地中海大浪高达10米左右,恶劣天气造成以色列国内航班停飞,冻死数十人。
2008-02-04 15:16:27
- 郑国光:
第三,造成我国大范围持续极端天气的成因。
最近中国气象局先后多次组织在北京的部分院士专家深入研讨这次影响我国的大范围持续极端天气产生的原因,专家们认为,一是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这次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的根本原因。首先,1月以来,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呈西高东低分布,这种环流异常型已持续20多天,是多年气候状况的3倍以上,过去大气环流的形势一个星期要调整一次,这种连续20多天没有调整,应该说是1951年以来这种大气环流型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在这种大气环流形势下,特别是蒙古高压持续稳定,使得有利于冷空气自西北方向沿河西走廊连续不断地入侵我国黄河以南地区。
2008-02-04 15:16:36
- 郑国光:
二是西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强大的副高的位置稳定维持在我国东南侧的海洋上空,并多次向西伸展,使得冷暖空气交汇的主要地区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一个是北方的冷空气一股一股向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输送,另外一股是西南的暖湿气流在南方大气环流形势下,又不断输送水汽到长江中下游的地区。所以冷空气和暖空气在这些地区的不断交汇,造成了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而且这种环流的形势一直在维持着,20几天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也是1951年以来少有的,就没有发生过这样的环流形势。
三是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是近十多年来少有的,促使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不断向我国输送。
2008-02-04 15:21:02
- 郑国光:
四是在冷暖空气交汇区,由于暖湿空气位于上部,形成对流层中低层稳定的逆温层,造成了大范围冻雨。一般温度随着高度是降低的,越往高处温度越低,但在这种环流形势下,1500米—3000米的高度出现逆温层,也就是形成温度随高度不是降低,而是增高的,所以雨下来之后在空气下面形成了过冷雨,低于零度的雨滴不冻结,碰到什么地方就冻在什么地方,碰到地面就冻在地面上,碰到电线就在电线上结冰,而且这种形势一直维持着。
2008-02-04 15:21:12
- 郑国光:
上述稳定少动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持续维持20多天,造成了我国东部地区出现罕见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再就是拉尼娜事件对这次灾害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什么是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是姐妹俩。在中东太平洋地区,赤道的海温比常年海温偏低,叫拉尼娜现象,如果异常偏高叫厄尔尼诺现象。从去年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到今年1月已经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度以上。在1月份,最高的偏低了1.5度以上。专家分析表明,这次拉尼娜事件是1951年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次,也是前6个月累计强度最强的一次。到目前为止,拉尼娜事件是1951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根据专家的研究,这种拉尼娜现象出现以后,我国沿着南方长江中下游的地区是多雨低温的天气。这次拉尼娜现象那么强,所以专家认为入冬以来我国出现的降温异常特征和历史上较强拉尼娜事件发生后的冬季气候特征非常相似,因此专家们认为,拉尼娜事件是影响当前我国南方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组织了几次专家讨论,对成因做了这样一个分析。
2008-02-04 15:26:21
- 郑国光:
第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这次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的应对工作。应该说整个过程我作为气象局局长都参与了,所以我感觉到我们的政府,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大范围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灾害的应对工作。1月8号,中央气象台对我国大部地区可能发生雨雪天气作出预报后,国务院领导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华建敏国务委员都作了批示,要求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立即向全国下发紧急通知,要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准备。之后国务院领导同志对中央气象台滚动预报和预警多次作出批示,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也先后发出过九份紧急通知。只要我们中央气象台发一个警报,国务院应急办公室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都发了紧急通知,已经发了九次,从元月8号开始。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强降温、降雪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努力维护交通安全运输畅通,确保城乡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妥善做好灾害救助和农牧业生产工作,而且要求气象部门要加强天气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切实安排好值班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就贯彻国务院领导批示和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通知的要求,对本地应对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灾害作出部署。
2008-02-04 15:26:29
- 郑国光:
因为我们气象部门是一个垂直管理的部门,我们每天都进行天气的会商,每天都听到各个省气象局和各个省气象台汇报各地政府组织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情况。所以我作为中国气象局局长,我时时刻刻都了解到各地政府、各地气象台站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情况。应该说各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了部署,也采取了一些行动。1月8日以来,各级气象台加强分析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的趋势,及时做好暴风雨、强降温工作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性天气过程,气象部门都及时向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大众通报预测预警信息,并充分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充分发挥电子显示屏、公众广播、手机短信的作用,及时向社会广泛公布灾害预警信息和简明的防灾避灾的办法,各有关部门也紧急行动,全力以赴,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全面开展防灾抗灾救灾工作。中国气象局连续召开了六次全国气象部门的紧急电视电话会议,迅速传达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及国务院应急办的有关紧急通知的精神,部署应急气象服务工作。1月22号,中国气象局还组织了国务院应急办、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国家电网公司、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等部门,一起在中央气象台商讨如何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2008-02-04 15:32:24
- 郑国光:
中央气象台除了每天8:00—8:30组织全国天气大会商以外,还增加了每天下午5点钟到5:30,甚至到6点钟的全国天气的专题会商。1月25号和27日,中国气象局分别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三级和二级的应急响应,并要求全国气象部门立即进入应急响应状态,把抗灾救灾气象服务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中国气象局还派出工作组赴湖南、贵州等省指导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要求,中国气象局加强了与铁道、交通、电力、民航、安监、民政等部门的应急联动,第一时间通报最新的天气实况及预报预警信息。及时播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科普宣传片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御科普知识,为公众提供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南。中国气象局先后召开了50余次的新闻发布会,将最新天气实况、灾害影响和预报预警信息,以及气象部门应对气象服务工作等情况及时向媒体通报。
2008-02-04 15:32:38
- 郑国光:
应该指出,虽然气象部门比较准确地预报了这次大范围、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但限于当前天气预报技术、水平,我们对一周以后的天气、对冬季我国南方是下雨还是下雪都还难以作出肯定的预报。每年我国南方,特别是贵州、湖南等地都会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的天气,但是持续时间都比较短,造成的影响也不是很重。一般的每年都要发生,持续两三天就过去了。但每一个过程都持续四到五天,连续四个过程是少有的,而且这是低温雨雪冰冻的天气发生的时间不对,正好是春运的高峰,发生的地点不对,也正是南方地区,在我们交通的干道上。像这次连续发生四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我们气象部门也没有事先料到,以至于我们对前两场,也就是1月10号—16号,18—22号这两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出现以后,没有对后面可能出现的灾害有足够的估计。每一场天气过程我们都准确预报了,都是对一个过程、一个过程的预报,所以后面连续那么多的过程,这对于我们目前的预报水平来说还达不到,我想其他国家的气象部门也很难达到。好在中央气象台提前对后面发生的第三场、第四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预报发了以后,我们也认为连续再来第三、第四场,灾情将会更为严重。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预报极为重视,立即对抗灾救灾工作作出周密部署,全国上下动员,全力以赴,奋勇抢险,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撼天动地的抗灾的壮歌。刚才我从网上也看到了,经过军民共同的努力,京珠高速公路已经全线贯通。
2008-02-04 15:32:49
- 郑国光:
第五,未来一周内,灾区天气阶段性转好,但仍然需要防范低温雨雪冰冻及大雾天气。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今明两天,我国南方地区还有一次雨雪天气过程,我们想这是连续第五场的雨雪天气过程,但也请大家放心,这次持续的时间短、强度比较弱,比前四次过程都要弱得多,前面几个过程持续的时间短则三天,长则六天,而这次的持续时间可能只有一到两天,而且强度比较弱。除夕到正月初三,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基本上没有雨雪天气,但是气温还比较低,积雪和冰冻的融化可能还要慢,这给抗灾救灾工作也带来了一定难度,但好在不下雨雪了,这给我们下一步的抗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08-02-04 15:37:29
- 郑国光:
雨雪天气过后出现大雾的天气可能性就加大了,比如在灾区,昨天和今天都出现了大范围的大雾天气,给交通的运行、抗灾救灾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在继续做好防范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的同时,我们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注意做好防范大雾天气的准备,建议灾区要利用好当前天气转好的有利时期,抓紧做好煤电油运保障,抢险救灾及灾后生产恢复工作。另外,近期我国北方地区天气晴好,有利于我们把北方的救灾物资向南方运输。
我从五个方面把近期的大范围、持续性的、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情况给各位女士、先生们和媒体的朋友做个通报。
2008-02-04 15:37:43
- 华清:
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
2008-02-04 15:37:50
- 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气象局的领导和专家,这次中国南方地区和北半球出现的罕见的雨雪天气,和全球气候变暖是不是有一定的关系?第二,中国北方地区很快就会进入春季了,沙尘天气和往年相比会出现什么变化?
2008-02-04 15:38:08
- 李维京:
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全球变暖是一个非常长时期的变化,全球变暖应该有利于暖冬的出现,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它还有利于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就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来讲,我们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另一个是大气环流的异常。气候变化是年代际变化的时间尺度,而这次主要是年际和季节的时间尺度的因子影响的结果,就是刚才讲的拉尼娜事件和环流异常的影响。
2008-02-04 15:38:48
- 矫梅燕:
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沙尘天气的形成有两个因素,一是地表要有沙源物质,第二是要有冷空气的影响,会把地表沙源带到空气中进行输送。到了春季是沙尘暴的多发季节,主要原因是随着春季积雪融化在地表植被没有长出来之前,地表沙源物质比较活跃,再加上春季是冷空气比较活跃的季节,所以今年春季还会有沙尘天气出来。但是从我们的预测来讲,跟冷空气活动相关,今年沙尘暴会相比最近几年影响次数会多一些。但我想说,最近这一段时间,西北地区东部降雪比较多,积雪覆盖,地表的湿度会比较大,这样对沙尘的抑制是比较有利的。
2008-02-04 15:41:33
- CNN记者:
刚才您说到,这次极端天气是50年一遇的,通过您对历史记录的研究和调查,能不能告诉我们,过去是什么样子的?大概50年以前发生类似极端天气状况时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当时的中国是如何应对的?刚才您说在接下来几天里天气有可能好转,同时您也说可能会有较弱的天气过程提醒人们小心谨慎。你们是不是现在做天气预报时是慎之又慎的,比以前更加谨慎了?
2008-02-04 15:49:37
- 李维京:
什么叫50年一遇,是我们一般根据气候资料分析出来的结果,假如某一个要素在这个地方出现的概率是10%,那我们就说它是十年一遇。50年一遇的概率是多少呢?大概是2%。同样强度的一个灾害,因为应对的能力在提高,从造成的灾难来讲应该是减轻了。如果这个灾害发生在50年前,造成的灾害一定会比今天大得多。
你刚才问到,我们做预报是不是更加小心了。实际上随着气象监测以及预报技术的发展,今天的预报准确率要比过去提高了很多,今天我们不是更小心、更担心了,而是我们更有把握了。
2008-02-04 15:51:25
- 郑国光:
刚才问到我们为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继续防范低温冷冻灾害,因为目前南方的积雪还是比较严重的,我的同事也带来一张南方积雪的卫星遥感图。现在南方的气温还是比较低的,这种比较低的气温对积雪的融化、对冰块的融化将会比较慢,如果再有雨雪下来,可能就是灾上加灾了,而且这些地方比较脆弱。温度虽然有一点回升,白天雪、冰要融化,晚上最低温度低于0度会再冻结,会使得一些道路再次结冰。雨雪以后很容易形成大雾天气,这种大雾天气对交通、民航将会产生影响,所以中央气象台提醒我国南方地区还是要注意防范冰冻灾害和大雾天气的影响。积雪融化可能要有一段时间,之后地面状况才会有所好转。
2008-02-04 15:53:48
- 新加坡海峡时报:
我有两个问题,这几个星期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极端天气是否有一些人造或者是人为的因素?因为近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都挺快的,汽车也很多,这些因素是否加剧了我们看到的这些极端天气的造成?另外,按照目前您掌握的材料或者是研究,您对未来有什么样的判断?就是说今年出现的极端天气是个别偶然的现象,还是未来还会再次发生的问题?谢谢。
2008-02-04 15:56:52
- 郑国光:
刚才我在通报中也谈到了,最近一段时间,北半球出现了暴风雪等天气,而且许多是极端天气事件。比如伊朗、伊拉克出现的强降雪也是百年不遇,以至于伊拉克、巴格达的居民第一次见到雪。正在发生的中东、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出现的大雪天气,这都是极端天气事件,包括美国上个月底到现在发生的暴风雪天气,都是极端的天气事件。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就是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是呈增加趋势的,类似的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可能还会增加。我想哪个气象局都很难预料什么时候会发生极端天气事件。但是,这一次南方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我们一个启示,对于南方地区很少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我们要做好应对准备。我作为气象局长很难预测什么时候再会发生,但从全球变暖大的背景来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是增加的。可能还会发生其他的,比如台风、沙尘暴天气,现在很难预测。
2008-02-04 15:58:21
- 凤凰卫视记者:
大家都在探讨这个天气事件如果发生在北方情况就不会这么糟糕,之所以发生在南方是不是因为概率只有2%,所以我们没有作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应对机制?请问气象局的减灾部门,到底极端天气到什么样的概率才会做预案和基础设施建设?这次事件以后会不会考虑南方的电线粗度、水管方面做一些改进?如果有的话用到的钱是多少?谢谢。
2008-02-04 16:06:49
- 郑国光:
你刚才提的这个问题很好,如果同样一个问题出现在北方的话,可能影响不会像现在南方这么大。你所关心的问题,比如南方应该有这方面的应对措施,我高兴地告诉你,我们的总理,我们的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也让有关部门来制定南方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预案,现在正在制定当中,中国气象局也参与了预案的制定。至于要花多少钱,我作为气象局长无法给你一个数字,所以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你关心的问题我们的政府已经注意到了。
2008-02-04 16:07:44
- 郑国光:
民政部门已经有数字了,我记不清这个数字。
2008-02-04 16:10:50
-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请问李主任一个技术问题,极端天气为什么正好发生在南方而没有发生在北方呢?
2008-02-04 16:11:18
- 李维京:
实际上极端事件在哪儿都可能发生,之所以今年发生在南方,冷暖两股空气的交汇正好在南方。如果冷空气实力比较弱可能就会影响北方,因为冷空气实力比较强到达了南方,正好与暖空气相互作用,就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所以造成了这个事件。
2008-02-04 16:12:19
- 郑国光:
去年发生在东北和山东半岛,也是几十年一遇。
2008-02-04 16:12:56
- 香港电台记者:
刚才局长在新闻稿中提到未来灾区天气会阶段性好转,意思就是说是不是反复的雨雪天气已经结束了?南方地区和华中、华东地区到底什么时候会出现回暖的天气呢?
2008-02-04 16:13:18
- 矫梅燕:
实际上我国的南方地区,特别是像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已经开始回暖,所以昨天开始,南方地区像整个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苏、湖北这一带,由于温暖的回暖,积雪已经开始融化。对未来的预计,今天和明天还会有一次非常弱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很快过去,所以我们在通稿里也提到,从6号—9号,我国南方地区基本上维持晴好的天气,除了局部地区多一点阴天或者有少量的雨雪以外,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是晴好的天气,所以温度呈现回升态势。但由于昼夜温差比较大,晚上的温度还会比较低,这样的话积雪白天在融化,到了晚上还可能会形成结冰,在灾区、交通运输等方面还是要注意。
2008-02-04 16:14:25
- 郑国光:
非常感谢媒体对气象预报服务的关心,作为气象局长,我想说:气象预报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是气象工作者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做好预报,使我们的预报做得更准确、更及时。我衷心感谢媒体长期以来对气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也欢迎媒体能到中国气象局去看一看,如果你们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或者你们有对气象感兴趣的问题,非常欢迎你们到气象局去,和我沟通,和我们的专家沟通。谢谢。
最后,我也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春节愉快!
2008-02-04 16:21:11
- 华清:
本次新闻发布会结束。
2008-02-04 16:22:48
图片内容:
- 发布会开始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华清主持本次发布会
-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先生
-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气象局的发言人矫梅燕女士
-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副主任李维京先生
- 媒体聚焦
- 郑国光介绍基本情况
- 李维京回答记者提问
- 矫梅燕回答记者提问
- 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 BBC记者提问
- 中国网对本次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
- CNN记者提问
-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提问
-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提问
- 发布会主席台
视频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