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暨《文化蓝皮书》发布会
活动描述
- 中国社会科学院定于2008年3月19日下午17:00在社科院社科会堂举行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暨《文化蓝皮书》发布会。中国网进行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范广伟:
各位专家,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08年文化产业蓝皮书发布仪式。《文化蓝皮书》从2002年问世以来,到今天已经连续出版了七年,这七年当中应该说是我们国家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文化蓝皮书》对促进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本书在整个社会上的反响是非常良好的。从我们出版社来说,《文化蓝皮书》已经是一个比较绚丽的产品。
2008-03-19 16:51:14
- 范广伟:
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这个平台上,很多分工领域也独自出了自己的蓝皮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做了一个总体的《文化蓝皮书》,仍然拥有它自己的特色,仍然是全国的文化总体的方面报道,对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提出政策建议。所以每年这个时候,我们举行《文化蓝皮书》的发布会,每年的这些作者一方面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做出描述,对它的前景作出预测,同时也带来很多新的思想和创意。
下面我们请参与本书的专家来为大家发布2008年度《文化蓝皮书》的一些消息。
2008-03-19 16:56:53
- 范广伟:
首先请《文化蓝皮书》的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研究员作主题报告。
2008-03-19 16:58:09
- 张晓明:
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非常高兴我们又一次坐在这里,来发布关于新一年《文化蓝皮书》的一些内容。社科院的皮书系列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很高兴,《文化蓝皮书》这七年以来得到了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得到了学术界同行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新闻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使得我们的蓝皮书在新世纪以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过程中,和这个产业一起成长。
2008-03-19 16:58:35
- 张晓明:
大家也知道,2007年在我们国家发展历史上,特别是在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我们把它叫做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的政治周期的开始,因为十七大的成功召开。正如大家知道的,这次党的代表大会上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样一个号召,标志着我们的文化建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评估这样一个对下一步文化建设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文件时,我们对十六大以来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蓝皮书课题组的人一致认为,在十六大以来的这五年,在文化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8-03-19 16:59:18
- 张晓明: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性,而且基本完成了如何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路线的认识。这几年,我们全面推进文化改革的试点,我们制定了新的文化发展纲要,我们推动了文化产业在全国的迅猛发展,而且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措施和举措,这在十七大报告中有充分的体现。
比如十七大报告提出来,实施重大文化、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培育文化产业不断繁荣,文化产业增加国际竞争力等等,这些表述非常具体、非常务实,应该说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在摸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建设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结晶。
2008-03-19 17:00:25
- 张晓明:
特别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文化建设创造并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总体上来讲,我们认为,我们正站在历史的新的起点上。经济上,我们国家已经是全球性的大国了,但是总体来讲,文化建设还没有获得相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继续改革开放,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经济资源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的“水平”是今年的主要任务。
2008-03-19 17:08:14
- 张晓明:
今年的《文化蓝皮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形势判断,是基本的判断和主要特点。我们分了五个方面,对2007年的文化产业发展形势作了一个基本判断。第一方面,我们要结合经济发展的宏观形势,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一般形势和主要数据在这里汇总了一下。可能大家已经看到了经济蓝皮书的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预测,总的来讲,我们国家经济连续数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6年达到11.1%,2007年上半年达到11.5%,全年增长率估计也不会低于11.5%。经济学界认为,这是中国经济本轮增长周期的一个最高水平,甚至有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周期波动的良性改进,也就是说,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特别长,整体上一直保持高位运行。
2008-03-19 17:15:40
- 张晓明:
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总形势,给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比较好的经济环境。从2007年5月份,深圳文博会的文化发展论坛上,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关于文化产业的信息,来测算2006年我们的文化产业增加值5123亿,增加了17.1%,增速还是相当快的,超出同期GDP增长的6.4个百分点。2006年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进一步增长,达到了2.45,比2004年高了0.8个百分点,从业人员1132万。这是个一般数字。
2008-03-19 17:18:00
- 张晓明:
其实,比较能够说明问题的,是文化产业的结构,从这次公布的数据来显示,在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和相关层这三层分布上看,这两年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方面的比重有较大的增加。我们大家知道,核心层实际上是目前文化产业改革主要的领域,因为它包含了文化管理部门所属的国有文化企业,所在的区域。这个核心层比重的增加说明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对产业发展有较大的推动,引起了总体结构的比较良性的变化。
2008-03-19 17:18:30
- 张晓明:
第二是文化消费的空间进一步扩大,消费模式发生转型。这里面也提出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有文化消费方面的数据,比如说2006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总量570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800亿元,增长幅度是18%。2007年到2008年,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平稳快速增长,国家现在比较关注消费其中所谓延续出台的相关政策,预计城乡居民消费增加还会继续保持10%以上。根据这样的发展速度,我们预计到2007年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将会在6300亿到6600亿的水平,2008年将会突破1000亿。
2008-03-19 17:20:09
- 张晓明:
在2007年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所谓的黄金周的变化,因为黄金周已经很长时间保持快速增长,去年十一,第一次出现了黄金周旅游下降,大家都知道,黄金周旅游出行是大家比较难受的事情,开始讨论法定带薪休假的办法。我们知道黄金周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增加消费需求的做法,黄金周对我们国家旅游消费推动作用非常大,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带薪休假将会改变强制性休假的办法,对于消费模式的转型和资源的配置应该是有很大的作用。
2008-03-19 17:20:39
- 张晓明:
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文化产业存量领域和资本市场开始全面转轨,新闻出版媒体整体上市,这方面的进展已经酝酿多年,每年我们都在关注关于文化领域和资本市场的接轨问题,到了2007年底终于出现了突破。这个突破实际上跟以前的根本性区别就叫整体上市。
2008-03-19 17:28:54
- 张晓明:
2007年3月13日,辽宁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务整体上市的新闻出版企业,真正实现了有关领导所说的完全放开,符合产业发展条件,并经过批准的出版机构、报业企业和官方骨干、新闻类网站在国外上市,不再要求他们将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务有拆分,整体上体现了产业的整体性,减少关联交易,作为中国文化领域特别是核心的文化传媒领域和资本市场接轨的标志性事件,载入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
2008-03-19 17:29:32
- 张晓明:
第四是技术进步,广播电视和电信产业,新兴内容生产和传统模式,蓝皮书每年都关注一个问题,包括三网合一的问题,这也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这几年数字技术发展很快,指向的目标就是三网合一的目标。从广电来看,2006年根据蓝皮书的数字是增长8%,这几年一直延续的速度,整体上看广电的传统业务基本饱和,数字的电视基本增大。
2008-03-19 17:30:09
- 张晓明:
除了广电之外,第二个媒体是通信,这是我们关注的最大的一个重点,从“十五”以来,通信是每年增长一个亿的电话用户,一直保持着这样的速度。2007年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次增加了1亿左右的用户,移动和固定电话分别达到了3.68亿和5.46亿,移动用户大大超过了固定用户,另外是互联网人数,书上提供的数字是1.8亿,实际上年底最后被认为已经超过了。目前,数字上已经超过了美国。
2008-03-19 17:31:23
- 张晓明:
在网络方面的一个最新的趋势,叫做增加速度大大提高,网民数量一年增加31%,增速提高,网络化进程是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通道。网民分布上,最新现象是4500万用户用手机上网,人数比上一年猛增了2.26倍,这是非常重大的发展迹象。我们去年讲到的一个迹象就是博客,半年内增加一倍半,今年我们关注的是手机上网的网络群体,一年增加了两倍多。整个的发展趋势是非常快的。
2008-03-19 17:32:29
- 张晓明:
关于数字化内容的发展趋势,2007年,网游企业掀起了新一轮海外上市的热潮。这里提到了2007年,在三网合一,在新兴文化产业方面,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业态,不知道大家关注了没有,就是《士兵突击》这个电视剧的出现。我们关注到《士兵突击》这个现象,就像前几年关注超女,关注《一个馒头的血案》这几个事件一样,去年关注的是《士兵突击》,《士兵突击》在电视上播出,网民在网吧上讨论,然后继续电视台推出,有的电视台播出了好几次,剧本脱销,小说脱销,然后他们又参与剧本的再创造,形成了所有相关人物不同粉丝团体,形成了独特的大众文化景观,实际上是网络这样一个特殊的新媒体推动了许三多这样的新偶像的出现。我们不去分析这个电视剧的内容,我们只是分析它的传播模式和产业的意义。
2008-03-19 17:33:18
- 张晓明:
最后一个关注的发展对象就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成型,文化产业基地走向规范,北京市文化创新产业形成模式。应该说,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文件出台,“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出台以后,各地都在落实关于“十一五”文化发展的新的任务,制定相关文化政策,是一个非常关注的重点,剩下的问题都是产业发展的具体问题,各地在文化政策的制定方面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2008-03-19 17:45:57
- 张晓明:
在整个行业领域里,动漫产业的政策受到比较多的关注,我们今天就拿动漫产业做一个例子提出,2006年10月建立了要联系动漫产业会议,出台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07年4月组建了这个联席会议的专家委员会,而且启动了动漫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整个动漫产业进入到了规范化发展的阶段。北京市从2006年到2007年形成了文化创意发展的特殊发展模式,我们把它概括成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协调机制,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依据,以文化产业为政府实施手段,政府引导、产业主导、企业主体的发展模式。
2008-03-19 17:47:14
- 张晓明:
北京的经验,我们在这里有一个评价,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我们的评价就是,我们国家人均收入在全球处于中低水平,我们这样一个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在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要依靠一线文化机构,而且要依靠政府文化机构以及各部门、各级社会中介组织的全面配合,不仅要创新政策,而且要创新政策实施手段,这样才能够提升政策的执行力,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发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集聚性和北京市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对其他地区有范本的意义。
2008-03-19 17:47:58
- 张晓明:
总体上我们认为,尽管这些年形成了突破性的进步,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总的里说,我们的文化产业作为工业化后期的产物,创意产业作为后工业化的产物,我们国家目前在各方面的准备还不是很充分,文化产业还具有恢复性增长的毅力,企业性的升华和社会性的推动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所以,这些年的文化产业发展,我们评估,观念突破的深度要大于体制改革推进的实际程度,产业发展破冰的意义其实大于产值增加的实际数。实际上,我们还是处在突破原有体制,释放在原有体制下积累下来的产业潜力的问题,各种出台的政策还具有很大的摸索性,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我们应该关注目前宏观形势过热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我们应该关注改革进一步推进面临的市场化程度不足的制约,我们也要关注和资本市场对接以后,在市场集中度提高之后,可能会造成的新的不平衡的发展,我们也要采取更加务实的手段。
2008-03-19 17:50:08
- 张晓明:
关于宏观形势对文化产业的不利因素,是应该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宏观形势的不平衡,现在学界谈论得比较多,对文化产业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它的影响是什么呢?我们的宏观形势,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但是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是失调的,长期的投资发展速度高于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长的速度,这样就导致消费虽然看起来增长速度不慢,但是大大低于投资的速度,消费的差别也过大,经济增长实际上只是少数的比较高收入的投资,也是政府大量财政资金投入的介入,这实际上和经济发展的进步和多数人消费能力不足演变的,应该说很差。
2008-03-19 17:51:02
- 张晓明:
我们也提到一些数字,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十五”之前,我们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进入“十五”以后,第三产业的增速逐步慢了下来,而且整体速度上低于GDP的增长速度,而且在我们国家,越发达的地区,第三产业的增速降低越明显,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消费比例失调、收入差别过大、人均GDP的增长,同时服务业比重下降的现象,文化消费和文化服务有它自身的特点,文化消费缺少刚性,教育的消费,包括医疗卫生的消费带有很大的刚性,但是文化消费是弹性的。当收入水平得不到提高,或者大多数人消费水平不高的时候,或者当经济环境趋紧的时候,最先影响到的消费是文化消费。当服务业发展受到挤压的时候,可能最先被挤出去的也是文化产业。所以,从总体上来讲,我们应该从体制性升华和政策性推动阶段走向构建深化改革从市场本身寻求增长的源泉的阶段。
2008-03-19 17:56:45
- 张晓明:
第二个问题,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国铺开,但文化市场建设滞后。实际上文化体制改革是给很多试点单位出台了一些政策,当把试点推向全国的时候,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宏观的市场环境不能再靠定制性政策而是靠规范性政策解决发展问题,就出现了试点经验和普遍化的问题。目前来看,虽然有一些企业完成了试点,但是更多的企业目前还是在原技术下运行,两种企业在市场中发生冲突,先行改革的一些企业可能会遭遇一些还在原体制下享受优惠条件的这些企业的不公平竞争。那些企业在开展创收活动的时候,跟已经改制的企业行为方式是完全一样,但是他们的成本负担和风险的承担方面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说他们比较有优越的条件,这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这样一个不公平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已经转制企业的一些员工的情绪。
2008-03-19 17:57:25
- 张晓明:
关于整体上市,我们刚才讲了,这是一个根本的进步。但是总体上市以后,我们也在关注一个问题,市场的集中度会不会过度提高,会不会妨碍竞争,会不会出现垄断的趋势。我们国家总体上来讲,市场比较大,出现二、三十个大规模的传媒集团,对于我们国家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市场非常大的国家来讲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文化产业是一个比较依赖于中小企业的产业,它实际上既需要大型的传媒集团,也更需要众多的中小企业,文化的原创依赖于一个比较分散角色的市场,个人的创造性,对于那些强势的资本,强势的资本集团出来之后,个人的创造性是不是还能够尊重,对创造性是一种激励的作用还是消极的作用,这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出版巨头、传媒巨头,我们还需要成千上万的中小出版机构和个人工作室,这才会形成良好的充分竞争的市场。
2008-03-19 17:58:51
- 张晓明:
第四个问题,涉及到政府与企业。我们目前形成了一个文化建设的新的高潮,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非常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启动了相当多由财政资金构成的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来支持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重点产业,更是获得了很大的政府方面的支持。目前我们国家改革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特别是正在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财政资金的高增幅和财政支出的软约束之间还形成了并存的不良局面,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政府高昂的支持文化发展的积极性,会不会诱发新的问题?第一是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第二是企业对政府的不良博弈。
2008-03-19 17:59:17
- 张晓明:
所谓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就是说政府对市场,对企业的支持可能会导致企业行为的不规范,反过来,对于企业来讲,现在很多企业还没有完全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退出一步说,即使是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如果政府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企业,企业可能会反过来把政府作为客户和市场,就会产生不良博弈,企业就会把他的产品卖给政府,就不会关注市场,不会关注他的产品是不是老百姓喜欢消费的,他就觉得,只要政府能够出资把东西买走,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对企业来讲,这是对财政的不良博弈,这一点是需要关注的。
2008-03-19 18:05:08
- 张晓明:
最后一点,关于“走出去”的问题。去年我们出了第一本国际文化产业蓝皮书,这个蓝皮书里,有一个教科文组织做的94年到03年的国际文化贸易统计,他提出了一个非常让我们吃惊的数字,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在2003年就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三,我们是第三大文化产品出口国。但是他们自己在报告里也承认,这个数字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为他主要是统计有物理形态的文化产品的离岸到岸的问题,对这个文化产品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内容的产地不清楚,没有办法统计。不管怎么说,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中国的文化产业国际化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其实我们已经加入了国际文化产业的分工系统。
2008-03-19 18:06:07
- 张晓明: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动漫领域,在游戏方面,我们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外包地,这样的话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不要一般性地关注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而是更为关注中国目前在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中占什么位置,我们要尽快改变只是作为国际文化产品制造或者外包地的局面,我们要提升,我们要作为国际文化产业的内容原创的重要来源,从我们这样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来讲,我们完全有能力做这件事情。
2008-03-19 18:07:11
- 张晓明:
在这些问题提出来之后,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现在我国的文化产业是在市场化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在政府强力主导下发展起来的,在体制改革获得突破性进展、产业发展势头已经强劲显现的时候,的确需要回过来弥补市场间的不足,我们是先有产业后有市场,或者说我们的市场一直有,但是不完善,我们是有限开放的市场,所以市场建设文化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提出来,要认真研究我国宏观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研究如何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国有企业改革成功做法,机构和改制以及认真研究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成果,进行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跟经济的发展或者文化体制和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合拍,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
2008-03-19 18:07:46
- 张晓明:
关于趋势和政策建议,是第三部分。总体上来讲,2008年经济依然会高位运行,由于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所以经济发展的利好因素,或者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利好因素还是比较多的。另外,我们国家这些年财政收入增长比较快,更多的资金会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这样就会释放出更多的文化消费潜力。我们说在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的推动力度不够大,所以导致老百姓有钱不敢消费,所以这样会释放文化消费的潜力。文化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也会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等等,这些都是好的因素。总体上来讲,仍然需要通过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需要关注相关的问题,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2008-03-19 18:08:32
- 张晓明:
我们提出几条建议:第一,用多种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以扩大供给为主、兼顾需求的政策,在文化领域,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为什么提出要扩大供给为主,兼顾需求,这实际上是经济学界目前对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建议,他们认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方面,理论上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指向需求,就是用公共财政购买公共产品,来弥补低收入群众需求不足,这样可以从需求角度,增加需求,提高供给,或者刺激供给。另一种是指向供给,就是增加供给面的产出,放宽市场准入,降低税收,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这是增加产出的办法,这种办法在经济学界看来,实际上是更加根本性的办法,因为它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你增加产出了,价格就会降低,价格降低了,消费就会提高,就会刺激需求。需求一刺激了,就会再进一步拉动供给,协调良性循环。所以,第二种方法,经济学界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首选方法。
2008-03-19 18:09:00
- 张晓明:
文化方面,我们认为也应该是这样,动用公共财政的方式,来弥补消费不足,对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相对财政增长的速度来说,坚持文化发展的促进。在国家发改委的盘子里,200亿根本算不上什么数字,北京建一条地铁可能都要多出这个数字。但是,动用财政资金,在目前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有可能引起体制的行政性复归,增加下一阶段改革的难度,改革还没有到位,又花了很多的钱。所以应该把政府放在开放市场,刺激生产者,这里我们提出扩大供给为主,兼顾需求,以放松管制加快释放开放为主,鼓励民间文化企业,加快国有经营性机构改制,生产更多价格低廉文化产品,满足文化需求,同时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公共文化供给建设,来弥补基本文化消费需求的不足。不要绕过市场,直接为老百姓购买文化产品。
2008-03-19 18:09:31
- 张晓明:
第二,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问题。我们这一轮改革,基本上是微观改革为中心环节。大家都知道,这种改革是把企事业分离作为中心环节或者作为重点,因为我们要重点解决双轨制的问题。实际上现在的企业改革、微观改革已经进入到宏观环境的问题了,进一步推动需要整体的市场建设。所以,我们现在可能需要更加关注,除了在进一步推动企事业单位微观改革的同时,要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市场,而且要特别关注政府的职能的转变。更多地通过或者采取经济调控的手段,通过市场管理,改变仅靠行政手段推动产业发展的传统方式。实际上政府职能转变已经成为本届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文化管理部门也不会置身于事外。
2008-03-19 18:10:02
- 张晓明:
第三,新闻出版业整体上市突破以后,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鼓励兴办中小型文化企业和个人工作室,形成大中小并举的文化产业格局。我们认为,传媒集团上市确实是一个根本性的突破,但是传媒集团上市的真正意义在于文化市场的全面开放。上市会造成整合兼并重组,会有一批文化企业退市,除了有一些闲置的或者低效的资源要退出市场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应该吸引一批新的文化产业的投资人,一批新的有志于从事文化产业的进步人士,大大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文化市场。所以我们认为,从十七大的精神来讲,要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
2008-03-19 18:10:23
- 张晓明:
第四,我们要创新文化企业的特殊组织形式。这些年我们整个文化机构转企改制的工作已经展开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比较深入人心,企业化的运营大家都可以接受,文化作为商品的生产,在观念上已经没有障碍了。但是现在看来,需要在企业组织创新方面更进一步,也就是说,文化的微观机构不仅仅有简单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两种属性,市场出现的一线文化机构的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2008-03-19 18:10:51
- 张晓明:
对于这样一些具体的文化组织创新不能采取简单化的办法,我提出了演艺业的问题,这是特殊的文化行业,经济学家对演艺业的分析,把它作为服务业的一个典型,就是具有成本规定,而现场演出,在基础条件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人力的资本会不断提高,以演员为中心的演艺行业,生产率会逐步提高,这是演艺业比较多地依赖公共财政支持的重要原因。但是演艺业又是高度创造性的企业,如果它没有一个分散决策机制的话,演艺业的创造性也很难受到保护。所以,用什么方式来推动这些特殊的行业发展,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适应发展,对我们来讲,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2008-03-19 18:11:14
- 张晓明: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十七大以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样一个新高潮的出现,确实对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我们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产生了文化创造热情的时候,才能够刺激文化消费的增长。只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文化创造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的以后,才能真正出现文化创造力充分涌流的形势。所以归根到底,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要尊重文化创造的主体地位,保护文化创造的权益,这也正是我们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性质要求的,也是我们正在建设中的文化管理体制所要求的。这也是我们这次《文化蓝皮书》标题上所说的,这就是我们的一个起点,我们的起点就是一个新的文化管理体制,这个体制是尊重创造性的,是激励创造性的,是保护个人的创造性的权益。这是今年《文化蓝皮书》的主要观点。谢谢大家。
2008-03-19 18:11:29
- 范广伟:
下面请《文化蓝皮书》的另一位主编,社科院哲学所美学研究室主任章建刚研究员发言。
2008-03-19 18:11:41
- 章建刚:
刚才晓明已经把今年《文化蓝皮书》主要内容和去年以来的形势做了比较细致的介绍,我也做几点简单的补充。
首先,我想再强调一下,我们这本蓝皮书是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合作来编撰的,大家可能看到发布会的议程上,本来也安排了交大基地的胡惠林教授发言,因为他临时要参加一个会议,来不了。我们这本书的编撰工作,一直在和上海交大文化产业研究基地有非常紧密的合作,也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领导不断的支持。出版社在皮数上和编辑工作上有一些很好的要求,大家手上的蓝皮书上都有一个中文的内容摘要,希望大家报道的时候,能够提及这一点。
2008-03-19 18:11:51
- 章建刚:
具体的文化产业发展形势,我再做一点补充。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会是什么样的形势,这是媒体比较关注的问题,我们的判断大概是这样的,总体上来说,形势非常好,从十七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专门提出了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跟文化产业发展有关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要求,包括中国文化要走出去,要加强我们国家文化的软实力等等,有很多的论述。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都做了重申,这是政策面上最好的形势。
2008-03-19 18:12:03
- 章建刚:
党和政府的领导同志不仅是一般地提到一些号召,而且还专门讲到了最后要发展文化,具体的方式,就是通过继续解放思想,继续深化改革,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文化,包括文化产业,才能真正地能够得到大发展、大繁荣。另外,在今年,我们国家会举办奥运会,这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一个大事,也是推动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很重要的契机,所以从这些方面看,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势是非常好的。另外,刚才晓明也讲到了,政府在提供公共化服务方面,最近这一两年也有非常重大的举措,这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是促进的因素。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看,2008年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势应该是非常好的。
2008-03-19 18:12:18
- 章建刚:
与此同时,我们也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比如说刚才提到了宏观经济层面上,我们现在有一些让人觉得有些忧虑的因素,宏观经济形势出现问题的话,文化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受到影响。另外,比如说奥运会的召开,是一个利好的因素,但是同时也会要求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有比较严格的措施,因此对于比较活跃的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也可能会有一些约束的作用。
2008-03-19 18:12:28
- 章建刚:
另外,刚才晓明也讲到,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由于现在公共文化政府要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本身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改革,这种公共文化服务如果提供得不恰当的话,也会对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都有很多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关注、去进行研究的方面。
2008-03-19 18:12:37
- 章建刚:
去年以来,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还有一点可以补充的,主报告中注意到了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些新的举措,这里面提到的问题,在全国也有普遍性,在各地,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他们都注意到要发展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区。在北京也好,包括上海、南京、深圳、昆明这些城市里,都在策划或者已经开始创办这样的产业集聚区,这个动向还是值得大家去关注的,这里面有地方政府、民间资本、有原创的艺术家这样三种力量在推动,这个发展对于整个文化产业,对于文化市场都是非常好的事情,一方面说我们文化产业发展最终靠的是内容,集聚区首先要进行内容原创。
2008-03-19 18:12:46
- 章建刚:
这样一个集聚区,作为创意产业的源头,最终要带动或者带动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会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他的一些微观的组织,一些机构,往往是非常微型的,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它的发展有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有一个园区,有一个集聚区的话,对于这些小的、分散的产业中间非常积极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会有很大的益处,尤其是包括从国家的宏观管理方面,从文化产业的统计方面,都会提供一些新的方便的地方。所以,这个积极性已经感受得比较明确了。
2008-03-19 18:12:55
- 章建刚:
随着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不断推动,我们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也跟着发展的形势,正在把文化蓝皮书做成一个系列的产品。从去年底以来,我们已经推出了文化蓝皮书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报告和一个国际文化产业方面的报告,连同今天发布的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我们的《文化蓝皮书》已经有三个品种了。我们刚才也讲了,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双方构成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这两个方面发展好了相得益彰,发展得不好,互相也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慢慢希望把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报告分开,分别用专门的眼光去分析,去提供关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2008-03-19 18:13:08
- 章建刚:
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报告,也是我们需要专门关注的,我们推出的第一本里,有教科文组织的一些文件,还有英国政府做的关于创意十年的总结报告,这里有一些内容可以对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有利的参照,我们也愿意不断地努力,把《文化蓝皮书》的三个品种办得更好。谢谢大家。
2008-03-19 18:13:21
- 范广伟:
下面请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谢锐老师发言。
2008-03-19 18:13:35
- 谢锐:
感谢主持人。我先声明一点,我现在已经不任实职,是虚职。
很高兴今天能够参加这个发布会。谈一点感受,简单介绍一些情况。对于《文化蓝皮书》,我们历来是非常重视和非常看重蓝皮书的出书和发布这项工作的。这些年我们跟他们一起接触和共同工作的感受来讲,蓝皮书的总报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总结和预测的作用,行业报告也能够介绍行业的发展情况,信息量大,预测趋势清晰也比较准确,有一定的数据作为支撑。所以,对于我们管理者来讲,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08-03-19 18:13:47
- 谢锐:
再一点,大家都知道,发展文化产业是比较先进的事情,从我们司的成绩里,也还是阶段性的标志,文化市场的开放,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事情,文化市场开放以后,我们部成立了文化市场司,这个文化市场司从事管理工作有十年以后,到了98年的8、9月份,那次的政府机构改革,我们又成立了文化产业司,到今年又是十年了,就是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进程。文化产业司成立之初,我们想找文化产业的资料和文章,数据就不用提了,总体情况都很难很难找到,《文化蓝皮书》的出书,从2001年到2008年,七个年度出了七本书,只要我们认真读书,就能够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历程,一个缩影,而且是从总体的情况上来说,站的角度比较高的基点上研究问题、提出问题和给出情况的,所以它还是有历史价值的,为后人开展工作提供了基础条件。
2008-03-19 18:14:12
- 谢锐:
第三点,《文化蓝皮书》通过不断地成书,形成了一批作者队伍,我们也能够从中不断受益,在这些作者队伍中间不断地发现学者,能够不断地发现他们的新的文章、新的观点,对于我们搞管理工作来讲,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2008-03-19 18:14:21
- 谢锐:
第四点,文化产业蓝皮书的出书带动了多地方、多行业蓝皮书的出版,这也是非常好的现象。我们国家还是非常大的,中国最大的特色就是地广人多,情况极其复杂,各方面的情况差异很大,所以开展任何工作,做任何事情,不关注到这些特点,都会使我们的工作受到考验,这个蓝皮书的功绩也不可磨灭,大家可以参考地区出的蓝皮书,可以更真实地、深入地了解地区情况、了解行业的情况。对于蓝皮书的出书,从我们司的角度,我们始终认为是功不可没,是编书的参与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和上海交大的基地,还有支持这本书出版的社科文献出版社,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支持,是分不开的。这个结果,也对我们的工作确实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由衷地表示感谢。
2008-03-19 18:14:35
- 谢锐:
既然来了这个会议,就简单介绍一点总体的情况。我们是07年底做了一些总结,对有些情况做了一点梳理,没有蓝皮书总报告研究得那么深入,但是总体情况上有一点了解。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到,从十六大以来的五年中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这一点我们在工作的第一线也是有深切的体会。像十六大以来,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工作引起了各级各地党委政府的密切关注,我们了解到,2007年底的数据,全国有23个省市自治区已经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或者文化大省的奋斗目标,把文化产业列入文化建设中间一个重要的任务来推动。还有一个数据,有13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能够安排几千万到数亿的财政资金引导、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刚才介绍总报告的时候,谈到了对政府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忧虑,也很正常,这个我还有点自己的看法,放到最后来说。
2008-03-19 18:15:12
- 谢锐:
今年的发展趋势是更强化,年初两三个月中间,很多地方都在跟我们联系,联系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工作,他们要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手段,在跟我们探讨。所以,大家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性是有增无减的,表现的方面是规格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开“两会”的时候,很多省级的领导,有的省是党政一把手,都在谈推动文化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问题。
2008-03-19 18:15:21
- 谢锐:
刚才总报告里也谈到了,2006年的发展数据,我们觉得还是很说明问题的。200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123亿,比2005年增长了17.1%,占GDP的比重是2.45,比2004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1100多万,比2004年提高了1.16个百分点,这几个基本数据还是说明了全国的发展势头的。不完全统计,18各省市自治区2006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都在两位以上,但实际上还是超过当地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几个比较主要的省份,大家也都知道了,广东、上海、北京、浙江、陕西、湖南、四川等等,都还是文化产业发展得不错的省份,特别是深圳,深圳是2005年把文化产业作为高新技术金融和现代物流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来推动发展,由于市里推动的力度非常大,所以发展的态势非常猛,他们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是381.96亿同比增长25.9%,占市的GDP的6.7%,比上个年度提高了0.6个百分点。
2008-03-19 18:15:33
- 谢锐:
刚才两位老师也都分析了十七大报告,对文化产业发展给了非常实的描述,我们数过,十六大报告当中谈到了200多个字,有6处谈到,十七大报告当中有400多字,举措、要求和目标都谈得非常明确,从十七大以来,文化产业发展将会进入到实质性的发展阶段。到了实质性发展阶段,有些东西就需要有很实的办法和举措了。
2008-03-19 18:15:43
- 谢锐:
针对这个实质性的发展阶段,还是要找准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和找到促进发展的突破口和重点。我们总结下来,感觉到问题还是有一些方面,比较重点的有两点,一是从政府角度,要研究政策落实的问题,从2005年到2006年,我们相继出台了13个政策,都是宏观层面上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有的是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的政策。政策是有了,但是怎么样具体落实,才能真正对企业发展环境给予改善,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2008-03-19 18:15:52
- 谢锐:
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们这些部门又联系在一起了,共同研究首先要突破的政策,要解决文化企业的融资问题,刚才也谈到,文化企业来讲,体制外的非公这一块的,更多的文化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有一个中小型企业发展中间的很大瓶颈是融资的问题,因为文化类的企业有形资产很少,更多的都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评估、无形资产的抵押,无形资产能否用来融资有很大的风险,所以融资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事情,做大了之后,银行都会追着找了。
2008-03-19 18:16:10
- 谢锐:
再一个方面,就是刚才也谈到,有很多大的出版集团上市,大的文化企业更多的是体制内的企业,有一个深化改革的问题,它是要加速发展的,又有对资金的需求,解决它的资金需求的问题,更多的要从上市的角度来解决,上市去融资。所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要关注的是切实为企业的发展解决一些政策问题,出台一些比较实的政策,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现在是从融资方面入手。
2008-03-19 18:16:20
- 谢锐:
还有一块,从企业来讲,把文化企业认定为真正的企业时间不是很长,再加上行业很多,商业模式也不很成熟,所以这些企业比较多的问题就是小、散,谈不上规模,由于它的运行环境也不一定很理想,所以打擦边球的现象、不规范的行为就比比皆是。企业就有一个做大做强的问题,有一个规范它的行为的问题。我们更多的还是觉得,十七大报告中间提出的以项目带动、评定示范基地、推出一些文化产业的园区、集聚区等等方面,作为鼓励,推动各种文化企业的发展。然后对他们实行一些动态性的管理,奖励好的,对于差的要给予一定的说法。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提出一定的办法,从这个角度推动他们朝着良性的、规律的方向加速发展。
2008-03-19 18:16:29
- 谢锐:
再一个方面,刚才也谈到了,我们应该进一步贯彻国务院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服务。从我们司的角度,因为我们管的不是很实,我们是从中观层面上,这几年工作的重点就是怎么样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今后我们还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05、06、07都是提出文化产业服务工程的建设,搭建为文化企业提供服务的平台,包括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培养人才、培训人才的平台,都是推动这些方面的工作,今后还是会在这些方面继续推动。所谓的推动,很多事靠我们亲力亲为也是不可能的,还是要靠各个方面的参与。
2008-03-19 18:16:38
- 谢锐:
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工作也开始着手研究,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立法的问题、政策的问题、政策的解决,立法是长期的问题,文化产业促进法也开始着手,这是我们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应该做的几个方面的事情。
2008-03-19 18:16:45
- 谢锐:
我想特别说明一下,就是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问题。第一点是非常必要的,这个专项资金的问题,最早是制定文化产业发展“十五”规划的时候,在举措中间提出来的很重要的一个举措。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家都承认它是一个弱势的产业,是不完全竞争的,它有很特殊的方面,我们说它是高风险、高回报,跟科技企业有很多是很象的,但是很多东西比科技企业还要模糊。所以尽管市场可以开放,尽管有些行业可以按照产业方式去发展,但是怎么发展,有它的特殊性,要研究透。别说文化产业这一块了,像农业,政府有多少资金在扶持、在引导?很多高科技企业的起步,也是要政府的资金引导和支持,至于说怎么样引导和支持,有大量的问题需要研究,但是这个方向,在文化产业起步阶段,肯定要设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
2008-03-19 18:16:53
- 谢锐:
我们还是希望,不管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应该积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这是一个前提。至于这个专项资金怎么使用,我们觉得,这次政府大部门改革的时候谈到了,政府要从投资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在计划体制下,政府要大量的承担企业投资事情,所以政府直接去投资项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绝对不会这样。文化产业增长资金,本来也是小钱吊大钱,小钱积极推动社会参与,使用的方向,我们说融资难,它就应该给银行一部分,用来贴息贷款,利息比较高,企业承受不了,就贷不了高,或者银行给的利率点比较高,政府有这样一块儿钱,补贴到利率点上,让文化企业能够承受,原来还三个点的,现在还一点五个点,怎么样个补法,还需要研究,不是简单的划钱的概念了。银行因为有政府给他贴的这点钱,可以降低利息。
2008-03-19 18:17:08
- 谢锐:
再一个,也可以补贴担保,它没有资产抵押,就贷不了款,就由担保机构出面,替他贷款,贷来之后把钱给到企业身上,担保机构也觉得风险很大,不愿意做这个事,担保机构也是市场行为,政府投资也很少,企业还要做强,总之,更多的是用小钱来翘动社会的更多的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投入文化产业中来,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比较有特点的就是张江文化园区,用政府的钱,有一个专项资金,然后拿出一部分钱来搞合资公司,又拿出一部分钱来搞担保公司,这个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再去吸收社会上有志参与投资文化项目的和有志来为文化项目担保的社会吸收进来,大家股份制或者项目制,都可以推进。我们觉得,他们试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效果还是不错的,所以也可以打消一点大家的顾虑,对于财政资金怎么样使用,大家的意识也都在慢慢加强,监管的办法也都在完善。
2008-03-19 18:17:32
- 谢锐:
文化项目启动阶段,政府的一点财政的支持还是很必要的,举一个例子,比如大家都知道,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这个策划启动是98年底的事,为什么这两年才做成?前前后后大约做了五年,一个项目为什么要做那么长的时间?就是因为没有钱,当时文化厅策划这个项目的时候,因为公共文化的钱的使用是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都是专项的,所以有一个点之后,要出一个策划书,出策划书就要钱,这个钱都没有。最后他们跑了一年,在自治区的发改委立了一个小的项,给了二十万,拿这二十万调研,出策划书,然后拿着这个策划书去上社会上找钱,光是这个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2008-03-19 18:17:41
- 谢锐:
找钱的过程又很艰难,因为没有钱,启动的时候,大家看不到这个项目的前景,认定不了这个一定能挣钱,所以大家都很谨慎,进进出出,为了钱的事又搞了两三年,最后第五年才把钱筹到了,推进项目。这么一个好的项目,现在当然情况很好了,不是贷款的问题,是银行追着他贷款的问题,他都可以不贷了,自有资金完全可以不断地开发新的项目,已经做起来了,但是最开始起步的这二十万,如果没有省发改委支持的话,就做不了,因为没有这个钱。所以在关键的时候,政府的专项资金还是要设立的,大家的提醒是对的,怎么样使用,有什么样的管理办法,还是要认真研究的,使用不当应该怎么处理,使用得好又应该怎么做,对大家认识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化,相信会越做越完善。谢谢大家!
2008-03-19 18:18:02
- 范广伟:
感谢谢司长给我们带来很多重要的信息,也感谢谢司长对蓝皮书的高度评价。从第一本蓝皮书开始到现在,谢司长都一直积极参与和支持。如果没有文化产业司以及谢司长本人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文化蓝皮书》是否能够像今天这样出版和发展得这么顺利,可能是有一些疑问的。谢司长原来说今天上午是有事,但是她最终还是赶到我们的会场,并且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我们再次对谢司长表示感谢。
下面请中国出版科学院研究所所长郝振省研究员发言。
2008-03-19 18:18:21
- 郝振省:
我作为出版科研院所,总的觉得这个蓝皮书是一个品牌性的产品,既是文化产业方面的一个品牌,也是文献出版社的一个品牌,也是业界的非常有量的品牌。特别是主报告,我看了这本蓝皮书,觉得主报告的份量确实是有不可替代性。看蓝皮书,主要是看主报告,有没有穿透力,有没有支撑力和覆盖力。我把主报告作为一个借鉴,一个非常好的摹本。
2008-03-19 18:18:59
- 郝振省:
大家也看到蓝皮书里关于出版的一个稿子,这稿子上面有我的名字,就有责任了,这个稿的写得不到位,一个是执笔的同志在美国半年,刚回来,我刚好在外面,当然整个框架的设计上是没有问题,但是质量上来讲有点问题。我想就这个问题做三点补充,因为来的都是业界的朋友、专家,有的是新闻媒体方面的。
2008-03-19 18:19:17
- 郝振省:
第一,这里面有一些重要的亮点没有写进去。比如说国民阅读的问题,这是一个大的问题,这个事应该讲,可是这句话弄不好,部委之间的利益平衡可能就打破了。还有农家书屋的问题,2007年步子很大,搞了两万家,2008年搞了六万家,加起来八万家,国家财政要支付六个亿到十个亿,而且口子还没有封住,如果发展到位的话,继续加大,我参加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说应该把农家书屋的支持纳入到国家财政预算体系里面去,不要现在重视了,给它几个亿,应该像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一样,每年都考虑。不见得全部拿,但是导向应该有,比如说中央政府拿一千万,可能地方政府拿三千万,所以农家书屋也是大事情,这个没写进去。
2008-03-19 18:19:25
- 郝振省:
还有走出去战略的问题,这几年中央政府、中宣部,几家的力度比较大,效果也比较明显,没有写进去。还有中小学教材的招投标问题、公共文化服务的问题也没有反映,新闻出版的问题也没有反映。还有两点没反映,这是一个误区,就是讲出版的报告,不讲内容,不对一年的内容作出评估,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前不久新闻综述图书室发布了一个书业的年度报告,我也讨论去了,那么多专家提出一个强烈的要求,就是你这个图书产业报告不对一年来全国图书做内容的评估,显然是一个缺陷,因为文化是以内容为本的。尽管很艰难,我想,出版业的年度报告一定要有内容。还有产业分析,光有数字统计不行,应该有产业分析,这些方面我们要加强。
2008-03-19 18:19:57
- 郝振省:
第二点,一些重要的问题和困难没有反映,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多研究一点危机,少总结业绩。现在这个行业,存在很大的危机和困难,主报告对问题的分析很到位,既有业绩也有危机。一是我们出版业市场环境的问题,呈现的诚信缺失问题,已经影响行业的生存了,去年有所加强,按道理,这是文化产业,非常文化的,但是恰恰是诚信缺失。现在的集团不少,但是内部的现代企业制度规划的问题是一个空白,是严重的缺误。原来下面的出版社改革劲头还很冲,进入集团之后,反倒处于停滞和观望的状态,这些集团看起来数量不少,但内在的动力的疲乏症的问题、短期效益功利现象问题都没有解决。第三就资本运作而言,刚才讲到整体上市,我们的讨论中,现在实际上对于传媒上市的问题,也有误区。我们认为,可能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非理性预测的问题,非理性期待的问题。因为这一块是垄断的,但实际上它的问题和误区是非常紧迫的。安徽出版集团召集了一批专家,你们跟我说,我敛了钱之后干什么,这个问题弄得不好,上市很风光,发行价格、收盘价好多倍,但是将来怎么交待?
2008-03-19 18:20:46
- 郝振省:
还有,文化工作室、文化公司出版生产力的解放问题,还有数字化进程的迟缓与观望。现在数字化浪潮说得也比较快,而且相当的一部分出版社也有所动力,但是总体来讲,这还是处在一个局部的、力度很不够的时候。
2008-03-19 18:21:02
- 郝振省:
再比如,内容文化含量的注水现象,所谓的内容的粗俗化、粗鄙化的问题。去年出书27万,总数符合发展的规律,我估计得20、30个亿多一点,因为不多也不可能,成本在增加,价格在涨。出版产业还有销售盘子进步不明显的问题,发展繁荣的问题。这个博览会增加了多少个亿,这个改革释放了多少生产力,有管理上解放思想与政策共进的问题。最近我们署长说,现在上面要求我们怎么样解放思想,过去批判只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认为是唯心主义的做法,现在创意产业下,倒过来了,说你现在没有点子。文化总署各个司局的点子都总结出来,让我们写报告,好点子、怪点子,你都琢磨吧,咱们的脑袋瓜子怎么就不行呢?
2008-03-19 18:21:12
- 郝振省:
第三点,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缺乏深度,缺乏理性的追溯。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说是伟大的时代,但是出不了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因为没有解放思想。说你们现在的科研机构,更多的对不科学的论题做论证,每次开会,他说你是一个研究机构,不要顺着我们说话,顺着我说话是我们司长的事,你们不要,你们要跟我唱反调,我说要唱反调我也得掌握分寸。
我们说大繁荣、大发展,什么是大繁荣、大发展?作为出版来说,你的标准是什么?总是有一个量化的标准。
2008-03-19 18:21:55
- 郝振省:
现在要求很快拿出一个政策性的判断,研究所和政策法规司在搞这个事情,我说一定要把文化工作室搞清楚,这是坏东西还是好东西,如果是坏东西,没有说的,如果是好东西,好在什么地方?我们认为,这些东西没有深入的思考,我个人认为,它反映了一个历史的必然性的问题。首先,现在这个创意市场,出版业来看,作者的情况和计划经济情况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变成了全体性的市场,过去作者是主动的,编辑是被动的,现在编辑和策划团队是主动的,我策划好一个东西以后,把各种信息梳理以后,加以策划,然后我找抢手,找操盘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是我们现在还是按照传统的观念,老觉得文化工作室不踏实。
2008-03-19 18:22:18
- 郝振省:
其次,十七大报告当中讲得很清楚,人民群众不只是一个文化消费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什么叫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室现在的问题是内容匮乏,创意多样化,这种情况下该不该支持他?进入这个时代,高度社会分工,高度细化,一个出版社,装订设计给别人了,印刷给别人了,发行给别人了,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同角色考虑,为什么又是一个非常琐碎的事情。还有一些,法律规定不让他这么做,可是现在是普遍的问题。你就要考虑了,在一个个性化、多样化、分众化、小众化的时代,是完全把他卡住,一年一个工作也不干,还是从实际出发,我要放开他?包括全民阅读的问题,决不是口号,不是出版社扩大发行量,是综合国力根本性发展的问题,由此谈到了国民阅读的习惯能不能形成,还有他的生理学、心理学的规律是怎么样的,现在不讲,要讲阅读,就是大运动,我提倡一下,没有人研究这个问题。
2008-03-19 18:22:35
- 郝振省:
我想,也是表示歉意,我们这几个缺陷,向各位表示歉意,我想,明年作为一个常务的合作伙伴,表现得好一点。谢谢大家。
2008-03-19 18:22:54
- 张晓明:
蓝皮书的发展一直得到郝所长这边的大力支持,其实蓝皮书的稿件出书时间一直是有问题的,在年底写年度报告的时候,还没有得到年度数据,所以我们很多的作者其实是出于认真或者出于慎重,总是想晚一点再晚一点,拿到最新的更确凿的数据,这也是一个客观的原因。当然,撰稿人是出国在外,收集资料方面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要继续得到郝所长的支持,以后肯定会越出越好。
2008-03-19 18:23:08
- 范广伟:
从郝所长的发言当中,我有很强烈的体会,一是郝所长对科研的严格态度充分体现出来了,我们这本书是今天刚刚问世,虽然稿子已经提交了,郝所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做一些调整,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另外一个很深的印象,郝所长对整个出版行业,以及出版的改革,应该如何改革,朝着什么方向前进,从刚才发言当中也看到了,是非常娴熟的。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改革的过程当中,出版方面是一个重任,这个领域如何集中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这个领域当中,能不能顺利地进行改革,又好又快地改革,从这方面来看,对我们今天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也可以看出,郝所长在这个领域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说出了一些非常有见的的话,再次对郝所长表示感谢。
下面请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所所长陈共德研究员发言。
2008-03-19 18:23:21
- 陈共德:
谢谢各位来宾。首先我还是对《文化蓝皮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另外我也是广电蓝皮书的总编,所以出版的事情我们确实要多关注。我们广电有特殊性,就是政府性特别强,编委会主任都是领导、撰稿作者好多是广电总局的局长、副局长,还有各广电集团、广电总台的领导,太滞后了。并且,今年我们有一些新的特点,案例上增加了力度,研究上也增加了力度,所以今年的出版拖后了,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发布会。
2008-03-19 18:23:49
- 陈共德:
下面我就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模式谈一点个人的看法,这个看法只代表个人。
我说一下新的模式。现在广播影视还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但是在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形势下,广播影视产业能否抓住机遇,还取决于发展模式的转变。谈一下发展新模式的特点,时间比较紧,我就点点题,不具体阐述了。
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模式要从单层次到多项目、多层次转化,从粗放式发展向内行转变,要从当地的政府向全社会,要从仅仅在国内市场发展向走向国际市场转变。
2008-03-19 18:24:01
- 陈共德:
第一,要形成广播影视的价值体系,走向多元化目标发展道路。目标多元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传统产业单一经济目标的显著特点,因此我国广播影视产业作为一种创意产业,要实现从单位经济目标,要以多营的目标取代单营目标,要从重点突破向均衡发展转变,成为构建起广播影视产业的价格目标体系。广播影视要越产业化,越有社会效果。要处理好广播影视产业经济价值与思想、精神、道德、情操、智慧、学术价值的关系,要使各种价值目标形成互营互胜,互依互助的关系,以各种的关系构成广播影视产业的驱动力和有机体,从而使广播影视产业成为经济的增长点,并成为社会进步、政治文明的精神领导与智能支撑。改变单一的价值目标体系,形成多元目标的道路。
2008-03-19 18:24:13
- 陈共德:
第二,大力发展新媒体走信息化发展的道路。这次的改革,我们曾经有很多猜测,十七大提出了走信息化道路的特色,在信息化猜测上,我们很多认为,广电会纳入信息化道路,在这个基础上会不会进行整治。好在广电的信息化这次没有被纳入到部门体制里,但是广电要未雨绸缪,要走信息化发展道路。广播影视产业,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自觉走信息化发展道路,广电要发挥本身的技术优势和内容业务优势,加快三网合一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广播影视部门要继续发展“IBTV”等业务,把网络打造成集视频、音频、语音数据为一体的双向全国综合信息网。广电网络也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要发挥这个重要基础设施的作用。并且我们现在在提数字化,广播影视数字化也是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生产是电视台的核心优势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化需要技术的支持,所以要巩固内容产业优势,大力推进节目市场的数字化,满足多种数字平台,多种数字接受终端的要求。
2008-03-19 18:24:21
- 陈共德:
第三,要适应传播化的趋势,走传播化的道路,传播技术的革命,使得传播渠道的数量、规模和品种都有爆炸式的增长,再加上信息技术的渗透,已经使得现代传媒早已突破了传统的电影电视广播报纸等传播的局限,打破传统产业的界限,重塑传统的产业结构实行跨媒体的发展,广电通过媒体的扩大形成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图书等多层次立体媒体的运作,提高价值的运营成本,有助于形成品牌,并且降低运行成本,有助于形成品牌和社会产业。跨媒体与集团化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可以看看国际上的例子,比如国际上的一些大的传媒公司,无论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等等都是跨国集团公司,而且还有新的业务平台。
2008-03-19 18:24:36
- 陈共德:
第四,要走出国内的狭窄市场,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国际化是发达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尤其是美国,是最成功、最典型的出口,以国际市场为主,将着眼点放在国际市场出口上,美国影视出口产量,仅次于航天航空业,位居全国第一,作为软力量,传媒又是国家作为长期的手段,在国际竞争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国际化也是我国广播影视产业扩大市场,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同时也是反文化倾销,对外宣传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量的需要,广电也好,跟其他传媒产业也好,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开拓迈向新的发展,增强参与国际合作的竞争能力。
2008-03-19 18:24:51
- 陈共德:
第五,要突破硬行发展模式,走创新的发展道路,硬性产业化的形态是日本学者,后进国家要通过这种发挥后发优势,后来者居上的发展模式。我们广电,或者文化产业,在初步阶段,应该实行后发战略,要吸收国外的经验和成果,引进国外的做法,发展自己的产业技术模式,广电这方面特别明显,广播电视现在大部分的节目形态还是借鉴或者模仿过来的,超级女声、快乐男生,还有中央台的各个节目,基本上都是抄袭英国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有它的好处,扩大了市场,增加了收视率,但是这种模式在国际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我们没有原创,霸权也没有了,所以在国际文化创意的价值分工中处于低端环节,对我们很不利。
2008-03-19 18:25:00
- 陈共德:
未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广播影视产业应该走自主创新的路,这也是十七大提出的一个战略路子,也是我们广播产业的一个发展道路,要坚持独立自主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根据广播影视特点和规律,遵循市场基本规律法律,在体制、内容、形式方方面面,产业要积极创新,要打造我们自己的有民族特色的模式。对于广播影视产业来讲,这种创意产业,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真正有原创、有意义的产业,无论是广播电视也好,还是电影也好,在全球市场分工中才能占有有利的地位。
2008-03-19 18:25:15
- 陈共德:
第六,要消费导向取代产品导向,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随着我们GDP的增长,人们的支出、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成,将来的文化消费将供应消费,老百姓的形势将改变,我们的消费,如果说过去还是为精英服务的话,以后我们的文化消费应该走向大众化,为大部分人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比如我们的电影就是明显的例子,过去电影的票价很高,普通老百姓进不去,广播电视也是这种情况,为精英阶层服务,以后要走向大众化的发展道路,为大众服务,为老百姓服务。如何满足这种大众消费的需求呢?可能要从两点来落实,第一是内容上要贴近大众的需求,要坚持服务人民的本质要求,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体现在广播影视来讲,好莱坞就是迎合大众口味。二是要重视营销,美国的电影营销,基本上占了整个投入的一半,中国广播影视的营销概念非常淡薄,过去作为生产者来讲,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我们要重视一下体现消费者的模式,要实现从产品导向到消费导向的转变,要引导广播影视消费市场,形成新的广播影视的消费市场,这样才能实现广播影视的持续增长。
2008-03-19 18:25:25
- 陈共德:
第七,要改变产群结构,走社会化的发展道路。社会有多元化的声音,老百姓也有知情的权利。现在我们产品结构单一,必然不利于多元化的声音,所以作为广播影视应该实现多元化发展,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光电产业向社会开放,融入社会需要。
参与社会分工是一个产业成熟的标志,如果你不参与社会分工,广电紧紧依靠行政垄断,对行业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是不利的。过去广电集团改革了,成立了23个集团,但这种集团大部分还是属于社会本身内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进行的机构化改革,为了改革,就要提倡走向社会,要上市,要采取股份制的经营形式,才能利于广播影视的这种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要放宽准入制度,打破政府一家垄断,要鼓励和引导多种经济成份进入广电领域,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社会力量兴办的广电产业的新格局。
2008-03-19 18:25:42
- 范广伟:
今天这本书的主编和最主要的作者对蓝皮书的一些基本的思想和重要的观点进一步展开。我们的发布会就到此结束了,再次感谢各位的光临。
2008-03-19 18:26:00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