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专题演讲及闭幕式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于5月31日上午9:00在广州东方国际会议酒店举行专题演讲及闭幕式,由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宣传办主任曹清尧主持。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主题演讲

活动描述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于5月30日下午14:30在广州东方国际会议酒店进行主题演讲,由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宣传办主任曹清尧主持。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曹清尧: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下午好!

    今天上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今天下午和明天上午我们将继续举行论坛的演讲,今天下午请六位专家就各个领域做发言。

    首先我们请共青团重庆市委副书记张继军演讲,他演讲的题目《保护母亲河——青春的绿色承诺》。

    2008-05-30 14:28:36

  • 张继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之际,我非常荣幸来到美丽的羊城——广州市参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学习生态文明建设前沿理念,交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经验。

    工业文明发展引发的生态危机和惨痛教训,促使人类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最终产生发展史上一场革命性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在自然界中人类无论推进自己的文明,都无法摆脱文明对自然的依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类促进自然和谐发展、走生态和谐之路,用生态的和谐之路代替极端人类中心主义。

    2008-05-30 14:30:59

  • 张继军: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统筹,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存、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文明伦理形态和中华民族尊重自然的优良传统。早在2500年前,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与自然共生同信,闪现智慧光芒的思想结晶。从当代中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到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与发展并重的历史性转变,从唯GDP到绿色GDP的提出,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2008-05-30 14:37:39

  • 张继军: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理念,首次被写进了党代会的报告,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在对生态建设进行全面具体部署的同时,还为国民经济增长提出了包括文明在内的四个约束条件。在党的要求下、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华大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并将谱写新的篇章。生态文明是当代青年的神圣使命,青少年是美好环境的创造者,青少年应该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青少年历来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青少年也是最富有创造力和使命感的情感,我们需要付出艰难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中华青年,我们应该明确目标,团结一心,积极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坚持不懈,我们将会一起走进新天地。

    2008-05-30 14:44:54

  • 张继军:

    建设生态文明的世界,见证青年的奋斗,中国青少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员,青少年踊跃投入到植树造林的环节中,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积极参与环境的建设中。全国人大资源保护委员会、水利部,国家农业部等八大部委发起,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依托人民的母亲河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建设了5540个工程,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友好交流,在海内外有了很好的影响。

    2008-05-30 14:46:18

  • 张继军:

    长江、黄河,珠江历来环境的保护的意义非常重大,退耕还林、天然林的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我们将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搞好生态公园区的建设,构建长江上游的屏障。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重要载体,自1999年,我们已累计筹集资金6千多万元,地方性的自建项目43个,植树造林19.56万亩,对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年来,重庆一直非常重视保护母亲河行动,并建立健全培养青少年生态理念的体系。

    2008-05-30 14:48:04

  • 张继军:

    亚洲市场峰会在重庆市进行召开,重庆市每年一个主题开展。我们利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的生态环境责任,我们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深入宣传保护母亲河的进展情况和建设成果,利用城市公共汽车,轻轨、宣传栏刊登公益广告,保护母亲河的文章,诗歌、画画。我们已经营造出浓厚的生态文明氛围。我们每年都评选保护母亲河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开展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增强教育效果。

    2008-05-30 15:00:07

  • 张继军:

    10多年来,重庆保护母亲河载体建立健全了促进青少年生态文明的体系,我们以简单易行的方式,致力于丰富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的举动,让人民足不出户就参与到生态文明意识中去。为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拒绝污染,从我做起,引导市民拒绝使用塑料袋和白色垃圾袋,我们积极拓展社会渠道,动员社会单位和团体来保护母亲河,努力为社会公众与提供便利,通过开展自愿服务,建设青少年生态文明等方式,培养了环保监测环保宣传的重大问题,为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持。

    2008-05-30 15:02:46

  • 张继军:

    10年来,我们建立健全推进青少年生态文明的交流体系,积极扩大合作伙伴,一方面加强环保等部门的合作,实施四级保护母亲河流域重点工程,我们与日本基金,日本建设技术友好协会等合作,加强了在森林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大力推进合作项目,从国际性、全国性、全市性三个层面阐述,开展了中日合作造林项目、重庆中日青年生态环保概念等一系列重点工程。保护母亲河工作10年来,重庆保护母亲河行动以丰富载体为关键,建立健全了促进青少年生态文明参与的活动体系,我们积极创新公众参与的简便模式,我们积极打造社会投入的有效渠道,积极凝聚覆盖广泛的各界青年,我们近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为推进保护母亲河工程提供了有利的保证。重庆市保护母河工程等管理层对保护母亲河工程的申报,立项,监理的使用,确保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我们着力完善项目,建立健全资金建设与管理多项指标,严格奖惩措施,实行了项目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2008-05-30 15:06:06

  • 张继军:

    回顾近10年重庆市的保护母亲河项目,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离各方面的要求还很远,特别是离党的十一大报告中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差的很远。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会引导青少年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母亲河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我们要大力倡导生态理念,让生态理念进入公众场合,唤醒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建设青少年和全社会关爱生态环境,主动与保护母亲河的浓厚的生活氛围,节约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生态道德建设,把热爱自然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区、县乡镇、学校开展活动,引导青少年感召全社会来行动。

    2008-05-30 15:08:03

  • 张继军:

    重庆创造了七个第一:全国第一个保护母亲河在重庆签署,全国第一个保护母亲河三峡、周边绿化带在重庆举行,全国第一个将保护母河行动列入省级单位,保护母亲河得到了全市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认可,在全社会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对重庆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十年探索,十年实践,我们也收获很多成果。保护母亲河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搭建了与国际交流建立了一座桥梁。生态实验是青少年从小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有效方式,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做生态文明的体验者,积极建立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在生态文明活动中起到作用,吸引更多的关注和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在全市形成保护母亲河浓厚氛围。

    2008-05-30 15:10:07

  • 张继军:

    组织青少年进行环保交流,利用森林交流,广泛开展青少年开展各项活动,亲身体验大示范工程进行自然,依托青少年环保社,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等活动,倡导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我们将积极构建生态机制,引导广大青少年和生态环境的受益者,通过充分利用传统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网络优势,以满足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的愿望为基础,通过各社会渠道,发挥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主动争取在政策,资金和项目方面的支持,形成利益共享,互惠共赢的机制。在尊重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的客观规律下,在规划、论证资金等方面,努力实现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一级文化效应,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文明问题。保护母亲河,促进生态文明,是我们当前的问题。今天我们在这里布下希望,明天这里将收获希望,希望通过各位的努力,一定能让母亲河碧波荡漾,浩浩荡荡。

    2008-05-30 15:13:41

  • 张继军:

    最后我想用网络上的一段诗来结尾,我们要以爱传爱,把生态文明的意识刻在心中,让我们的行动和智慧让蓝天更蓝,让世界更美,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母亲河,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大家。谢谢大家。

    2008-05-30 15:16:03

  • 曹清尧:

    谢谢。下面有请江西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刘礼祖演讲:《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文明》。

    2008-05-30 15:20:32

  • 刘礼祖:

    非常荣幸参与这次会议,这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大的措施,十七大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如何把这个题目做大?作为林业厅厅长,我觉得这些内容非常好。我听了一些专家和教授的演讲,很受教育,我们今年也在做一些工作。现在我将我们的一些工作向大家做一个汇报,不一定很对,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

    江西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经过全省人民长期以来的艰苦努力,江西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江西最知名的品牌。近年来,我们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2008-05-30 15:21:00

  • 刘礼祖:

    第一,抓领导,树立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理念。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出宁可经济发展慢一些,也决不能破坏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决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这几句话其实不容易做到,我们这几年把上游的造纸厂,有污染的坚决关闭掉,这些矿山坚决关闭,难度是相当大的,说起来经济发展慢一些,我们本身就慢,那些主要领导谁不要政绩呢?做起来是很难的。

    2008-05-30 15:23:04

  • 刘礼祖:

    第一,抓领导,树立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理念。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出宁可经济发展慢一些,也决不能破坏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决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这几句话其实不容易做到,我们这几年把上游的造纸厂,有污染的坚决关闭掉,这些矿山坚决关闭,难度是相当大的,说起来经济发展慢一些,我们本身就慢,那些主要领导谁不要政绩呢?做起来是很难的。

    2008-05-30 15:23:04

  • 刘礼祖:

    今年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省委、省政府及时作出了打好林业生态恢复硬仗的部署,把灾后恢复、保护和建设青山绿水作为全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党中央把江西作为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的三个省之一,我们江西确定的十个课题,恢复青山绿水、建设青山绿水、保护青山绿水,省委作为一个课题进行。

    2008-05-30 15:26:35

  • 刘礼祖:

    省委苏荣书记到江西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多次强调保护好江西的青山绿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他有两句很经典的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青山绿水、“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青山绿水”;省长吴新雄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品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保绿水青山品牌、保绿色生态优势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这几年,江西从孟建柱书记到现在的苏荣书记,都不可能丢掉绿水青山,都有一些新的理念。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思路指导下,保护生态、科学发展已成为全省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2008-05-30 15:28:27

  • 刘礼祖:

    第二,抓改革,激发林业发展的动力。2004年以来,我们在全省全面推开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改革中,我们坚持彻底还权于民、还利与民,充分调动了广大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林业发展和林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充分肯定。

    2008-05-30 15:29:30

  • 刘礼祖:

    我2004年到林业厅报道,来了之后基本上这几年都是搞改革。中央政治局最近三次开会研究改革,下半年全国铺开,我们作为先行的省份,有很多心酸和泪水。改革非常不容易。但是老百姓非常赞成,用家宝总理的话来说,这是一项农村土地制度的建设,它不是林业部门做的一件事,我们把山分给老百姓之后,老百姓积极性非常高,都把山当做田来耕。

    现在我们的整个生态建设依靠谁?过去没有根本的解决,我这个观点可能不一定对,有的同志还认为是依靠集体进行生态建设,是不是这样的生命力更强?在江西我们依靠的主体是老百姓,我们党执政的根基是老百姓,我们生态建设的老主体还是老百姓,没有老百姓是不行的。

    2008-05-30 15:30:02

  • 刘礼祖:

    第三,抓投入,加强林业态体系建设。这些年来,为了巩固和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我们在积极争取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的同时,千方百计争取省财政和社会各界对林业建设的投入。近三年,省财政投入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接近20亿元,其中2007年就达10亿多元,全社会每年投入我省林业建设的资金达到50多亿元。今年省财政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将达到13亿多元,其中林改转移支付资金8亿多元,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2.8亿元,灾后林业生态恢复资金9000万元,林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五大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奖励资金5000万元,森林资源保护奖励资金3000万元,森林防火专项经费2000万元,森林火灾保险补助1000万元。财政对林业这么大的投入前所未有。

    2008-05-30 15:37:36

  • 刘礼祖:

    第四,抓载体,打牢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一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类林业自然保护区156个、森林公园99个,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面积达到2200多万亩。在鄱阳湖、武夷山、九连山、桃红岭、官山、庐山等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一批林业生态宣教基地和湿地公园,为社会各界了解林业、关注自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的示范基地。二是加快城乡绿化美化。这几年,我们把搞好城市绿化作为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内容,着力抓好中心城镇和工业园区绿化,提高绿化档次,全省城市绿地率达到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接近9平方米,先后有35个市、县荣获国家和省"园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城市生态品位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百万树木进村入户"、"身边增绿"、"绿色扶贫"、"绿色养老"工程,搞好乡村绿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拓展林业生态文化领域。我们充分挖掘森林文化、竹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的发展潜力,加强古树名木以及旅游风景林和革命纪念林的保护,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满足大众需求。

    2008-05-30 15:38:33

  • 刘礼祖:

    第五,抓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主要抓了三件事:一是加强林业宣传。近三年来,我们紧紧抓住中央和省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林业改革,宣传林业建设典型,各级新闻媒体报道江西林业的新闻、专栏、文章达到3万多条,其中中央媒体的报道数量达到2200多条;狠抓林业电子政务建设,省市县三级林业部门基本开通了门户网站,林业政务信息报道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推出了武宁县长水村等一批林业典型,提升了林业地位,塑造了林业品牌。二是加强生态教育。每年组织开展"植树节"、"爱鸟周"、"湿地日"、"荒漠化日"、"林业科技服务月"等活动,倡导全社会关爱自然、关注林业。在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立了一批青少年生态宣传教育基地,将森林、动物、植物、湿地等林业生态基础知识编入了全省中小学教材,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林业生态教育。三是大力创作生态文化作品。近两年,我们先后投资200多万元,邀请一批全国知名作家、艺术家创作了林业歌曲:《为了百姓好》、林业改革电影:《踏界》、林业文学作品:《希望在山》等一批林业文化作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我还在进行其他工作,比如说森林博物馆、林业科技馆等也在做。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8-05-30 15:40:01

  • 曹清尧:

    江西以青山绿水为骄傲,以良好的生态品牌先后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清水绿山,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青山绿水,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青山绿水,这是符合生态文明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江西是以井冈山为代表的中国革命红色根据地,我们也希望江西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根据地,祝江西更美好。

    下面,请河南省漯河市委书记靳克文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创建绿色家园,打造生态漯河》。

    2008-05-30 15:42:36

  • 靳克文:

    刚才听了前面两位嘉宾的发言,很受启发,很多地方也都值得我们学习,这次论坛在广州召开,确实是我们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给我们打造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下面我就把漯河的有关情况给各位汇报一下。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中原之中,辖两县三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56万人。近年来,我们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确立生态文明新理念,积极创建绿色家园,致力打造生态漯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1%,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2.96%、32.77%和12.6平方米,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漯河相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以新理念谋划林业生态建设。

    2008-05-30 15:44:38

  • 靳克文: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如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成为我们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我们深感,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关乎科学发展大局,关乎子孙后代福祉。基于此,市委、市政府根据漯河地域较小、地势平坦、人口稠密、交通便捷等基本市情,依托淮河流域的最大支流沙、澧两河横贯漯河全境并在市区交汇等诸多优势,对这两条河我们这些年也很注意保护,很多企业的取名都跟这两条河有关系,比如说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今年销售收入将达到四百亿,它就是“双汇”,最早的原因就是因为两条河在市区相汇。同时这两条河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保护,澧河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类水质标准以上,沙河常年保持在国家三类水质标准以上。

    2008-05-30 15:45:43

  • 靳克文:

    我们确立了“突出滨河城市特色、培育绿色文化景观,统筹城乡一体绿化、建设生态宜居名城”的工作思路,跳出林业抓林业,着力探索以林促农、以林促经、兴林惠民的新举措,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2005年,我们把建设生态宜居滨河城市纳入“十一五”规划,把环境优美作为漯河快速崛起的战略重点之一。2006年,市五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的发展定位,并使之与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进一步描绘了漯河的中长期发展蓝图,凝聚了全市上下为之奋斗的意志。我们提出建设两个名城,一个是最具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另外一个就是中国食品名城,目前中国食品名城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个。

    2008-05-30 15:47:50

  • 靳克文: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新目标后,我们在发展理念上有了新升华,切实认识到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来抓,以林业生态建设为突破口,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举全市之力办林业,努力把一个天蓝地绿水碧、城乡环境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漯河展现在中原大地上。最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五城同创,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漯河市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我们提出创建森林城市虽然对我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觉得这个目标的提出也是符合群众的要求。

    2008-05-30 15:49:34

  • 靳克文:

    二、围绕两河做文章,以新视野构建沙澧河景观带。

    漯河作为内陆平原城市,优势在两河,特色在两河。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先行,注重依托沙澧河布局新兴产业,实施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开展以绿为主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高标准建设融文化、旅游、休闲、生态于一体的沿河景观带,致力把漯河建成林在水中、水在林中、人在画中的北方森林水城。因为有两条河,这两条河也是漯河生机所在、灵气所在。

    2008-05-30 15:50:30

  • 靳克文:

    在规划上,我们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研究,组织省以上林业、建设、环保等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采取招投标的形式,选定北京北林地景规划设计院承担滨河森林景观设计,并通过召开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形成了被专家称为“百年不落后、全国争一流”的沙澧河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在开发建设上,我们坚持依法拆迁、阳光拆迁、亲情拆迁、和谐拆迁,漯河和谐拆迁的主要做法在全省推广,并被全国新闻界称作“和谐拆迁模式”。为了把沙河和澧河两条河开发建设好,去年我们对沙、澧河两岸在有关部门提供的设计基础上进行整治,由于注重了群众的利益,坚持了和谐拆迁,所以说我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拆迁了很大的工作量,没有一个老百姓有意见。

    2008-05-30 15:51:00

  • 靳克文:

    精心实施以沿河布绿、围桥造景、设景建园、开辟绿洲为主要形式的绿化美化工程,建成沿河游园24处,新增绿地面积3000亩,让广大市民拥有了更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目前,沙澧河开发建设已投入13亿元,其中涵盖水上娱乐、沙滩休闲、堤岸观景、生态乐园等为主要内容的澧河一期工程近期可向市民开放。在创建活动上,我们采取发动青年志愿者、“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广泛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形成人人爱护林木花草、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现在的沙、澧两河四岸,正在成为独具滨河特色的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

    2008-05-30 15:52:24

  • 靳克文:

    三、统筹城乡林业发展,以新举措推进城乡一体化林网建设。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林网一体化布局、生态园林一体化建设,逐步形成了城市园林、城乡林带、农田林网、生态乡村相互衔接的林业生态系统。重点实施了五项工程。一是深入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果树进城”计划。我们也到江西去学习过,我也去过重庆,包括广东,过去我们都来过,我们为这些地方山川秀丽而感到自豪,也对这些地方美好的景观很羡慕,漯河是一个平原城市,我们也想将来打造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果树进城的计划,这个计划也正是在实施的过程中。

    2008-05-30 15:53:17

  • 靳克文:

    我们在城市外环建成40公里长的围城防护林带,依托沙澧河市区段建成32公里的沿河林带,在市区建成6000余亩的森林公园,城市森林总面积达到2.4万亩,市区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春华秋实、一路一景的生态景观。二是深入实施通道绿化工程。在过境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及河道沟渠两侧建成了总长2500公里、宽度不低于20米的生态防护林带;在乡村主干道及农田生产道路之间建成了22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林网。这几年我们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不仅在生态林地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而且这几年经过国道、省道,以及一些农田林网的建设方面,也使我们的农民得到了实惠。一方面,林权制度的改革,使农民栽树得到了实惠。另外这几年河南为全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2008-05-30 15:54:16

  • 靳克文:

    我到漯河六年了,这几年的体会河南的粮食丰收,一年比一年产量高,这就与这几年河南省坚持不懈抓林业建设有关系,今年的河南粮食也是风调雨顺,温家宝总理5月12日中午离开河南安阳,他到河南看到小麦麦浪滚滚,一片丰收景象,非常高兴。有一块地,专家的评估是660公斤,小麦的亩产达到了1300斤。小麦的丰收与林业生态建设是有关系的。

    在入市口等重要地段,高标准建设绿化美化精品,使带状林木、乔灌花草相互映衬。三是深入实施亲民绿化工程。全面实行规划建绿、腾地造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积极开展阳台绿化、屋顶绿化、垂直绿化,使广大居民能够“看到绿色、闻到花香、享受绿荫”。

    2008-05-30 15:55:23

  • 靳克文:

    四是深入实施林业产业开发工程。全市经济林面积发展到3万亩,种苗花卉面积2.8万亩,林木蓄积量1000多万立方米,年产各类干鲜果25万吨,2007年林业总产值达到15.8亿元。五是深入实施生态乡村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十乡百村万户生态林业示范建设活动,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经济林业、观光林业,建成了一批生态村、园林村、花果村,初步实现了村庄园林化、庭院花果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

    2008-05-30 15:58:04

  • 靳克文:

    四、积极改革创新,以新机制保障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不断探索完善体制机制,为建设生态漯河提供动力和活力。

    一是创新城乡统筹的工作机制。科学整合农村造林绿化和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职能,在全国首家组建市林业园艺局,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性障碍,从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上为城乡生态林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是创新产权明晰的林权机制。大胆探索“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的林权改革路子,吸引各类资金投入生态林业建设,全市发展非公有制林业25万余户,造林面积达到78.7万亩,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96.5%,走出了“政府得绿、社会受益、个人得利”的多赢发展路子。六月份全省林权制度改革会议在漯河召开,我们整个市比起江西、广东来说,一个县可能比一个市的面积大,但是我们的人口密度在全省是最大的。

    2008-05-30 15:59:22

  • 靳克文:

    三是创新生态林业共建机制。采取建立植树基地、拍卖绿地游园冠名权等形式,调动社会各界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利用植树节,动员各级干部踊跃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动员社会各界采取共建志愿林、奥运林、夫妻林、三八林、学子林、名人林等形式,实行认建、认养绿地游园等办法,形成了"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是创新林木管护机制。坚持制度化管护,制定出台林地管护标准和办法,定期开展最佳公园、绿地游园评比活动,实现管护工作的常态化;推进义务化管护,完善落实门前公共绿地、林木分包管护责任制,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建立爱林护绿志愿者队伍,组织青少年、离退休老干部义务监督管护;实行法治化管护,组建综合执法队伍,严把征用占用林地、绿地和砍伐林木关,严厉查处毁林违法行为,确保生态林业建设成果。

    2008-05-30 16:01:31

  • 靳克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市的生态林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先进城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我们将以这次论坛为新契机、新起点,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虚心接受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全力打造生态漯河、和谐漯河,让沙澧儿女拥有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美丽家园!谢谢大家。

    2008-05-30 16:05:13

  • 曹清尧:

    各位领导、专家演讲,我讲一个故事吧。前一段时间我到漯河去,漯河一马平川,农民下地干活都是骑摩托车或者是自行车,过去几年都是在路边随便栽一棵树,刮自行车挡风板的泥,但是现在每隔几十米会有一根绳子做这件事,这也是生态文明观的一个普及。

    下面,请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国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和谐发展》。

    2008-05-30 16:06:25

  • 陈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非常高兴作为东道主城市参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首先,我代表广州市政府向参加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再次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08-05-30 16:07:20

  • 陈国:

    今天各位领导和专家演讲非常高水平,非常精彩,我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广州探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特大城市和谐发展的情况与大家作个交流。

    广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1000多万人口、面积7434平方公里的特大型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连续15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初步探索出一条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步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2008-05-30 16:09:09

  • 陈国: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行“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生态城市

    广州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阶段。上世纪50年代后期,广州开始了工业化历程。“九五”时期以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着力发展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和钢铁、造船等产业,工业呈现适度重型化特征。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近4年来,广州的地区生产总值每年都踏上一个千亿元台阶,就是每年都增长一千亿产值,2007年达到了7050亿元。快速工业化带动了快速城市化,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80年的54平方公里扩展为2007年的843.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从502万人增加到773.48万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机动车拥有量增至182万辆,其中私家车69.4万辆;轨道交通通车线路4条,总里程达到116公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享受到了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但也令我们面临日益增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

    2008-05-30 16:10:28

  • 陈国:

    面对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与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我们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广州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尚未结束,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工业适度重型化发展的客观需求仍然存在,经济建设仍然是当前最主要任务之一。另一方面,广州人口规模膨胀、土地资源紧缺、环境容量收窄,制约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想方设法改善环境,破解难题。如何在物质文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广州市长期思考、重点关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广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方略。2000年9月,我们邀请全国著名的规划、建筑、交通、生态专家召开了“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咨询研讨会”,在全国率先推出《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突出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优先原则,提出了建设“适宜创业发展、适宜生活居住”的生态型城市目标,制定了《广州市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确定了量化指标体系,并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先进行生态建设规划,即在市域范围内先确定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区、生态廊道等,把城市的山体、森林、水脉保护起来,再进行城市建设规划,从而使环境保护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互交织,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战略上有效解决了影响城市长远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

    2008-05-30 16:12:18

  • 陈国:

    近年来,广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进一步形成了“富民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环境优先,关切民生、解决民忧”的工作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使继续高水平发展现代工业文明和加快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初步实现协调共进。

    2008-05-30 16:23:50

  • 陈国:

    二、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生态型城市建设的基石,大规模、高强度、持续性地实施造林绿化,造福城乡居民

    建设生态文明,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造林绿化。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森林建设,把它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部分,鲜明地确立了“林业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基石,办好林业是造福人民群众、荫及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的理念,在实践中努力走出一条我国特大型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路子,有效化解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

    2008-05-30 16:26:14

  • 陈国:

    在推进造林绿化工作中,我们全力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和城乡绿化一体化战略,不断增加城市环境容量,构筑起以森林为主体的高效、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早在1986年,针对当时广州荒山秃岭多、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广州市委、市政府率领全市人民连续奋战多年,给115.6万亩的宜林荒山荒地披上了绿装,使全市有林地面积增加到420万亩,生态环境开始好转。世纪之交,针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突飞猛进产生的土地、水、空气等资源压力增大,一些农村“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农民生活环境不够好,局部环境甚至出现恶化趋势的状况,广州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了建设山水生态城市的目标和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并于2003年秋大手笔启动了“青山绿地、蓝天碧水”环境工程,加强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和建设,建立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系统,优化城乡绿化布局,全力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

    2008-05-30 16:27:24

  • 陈国:

    广州推进造林绿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抓规划,以大规划指导城乡绿化布局大优化。规划好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地系统,使城乡绿地与城市功能布局有机结合,形成城市绿地和乡野风光相结合、富有生命韵律变化的生态景观。近年来编制了《广州市生态城市规划纲要》、《广州市城市林业发展概念规划》、《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15个生态建设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实现了林业绿化山上山下统筹、农村城市并举、平原沿海兼顾的战略性转变,一个覆盖城乡,网络化、立体化、群落化的生态绿地系统基本形成。

    2008-05-30 16:27:56

  • 陈国:

    二是抓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城乡绿化水平大提升。着重抓了"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等城乡生态绿化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建设生态公益林、工业防护林、农田林网、新农村绿化、特色林业产业等与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相关的重点工程项目,以“林带+林区+园林”的绿化模式,促使城乡绿化面貌发生深刻改变,基本形成了多效益、多色彩、多层次、多结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

    2008-05-30 16:28:17

  • 陈国:

    三是抓投入,以大投入促进城乡绿化建设大发展。为扎实推进城乡绿化建设,我市坚持多方筹集资金,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投入,高效、稳定的城乡绿化资金投入运行机制。近5年来,政府共投入100多亿元进行城乡生态绿化,由市和区(县级市)政府分级负担,纳入财政预算,为城乡绿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经过多年持续努力特别是近几年大规模、高强度建设,广州城市森林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3.3%,森林覆盖率保持38.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79%,建成区绿地率33.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02平方米,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2008-05-30 16:28:31

  • 陈国:

    广州造林绿化大发展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

    一是保障了城市生态安全。全市448万亩森林,尤其是处于东北部山丘地区的239万亩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发挥了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滞尘减噪、调蓄暴雨量等功能,是城市周边绿色屏障,保障了城市生态安全。

    二是改善了城乡自然环境。“青山绿地”一期工程使全市人均绿地面积增加6.34平方米,在城区1350平方公里范围内绿地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新建的95.26平方公里绿地80%分布在城市东南部,改善了广州森林绿地“北多南少、东西更少”的状况,优化了城市绿化格局。新建了100多个镇村公园、小游园和休闲绿地,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绿化环境。

    2008-05-30 16:28:53

  • 陈国:

    三是满足了市民生态需求。适应城市居民渴望到森林中享受新鲜空气、自然情趣和优雅环境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广州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培育出“流溪香雪”、“石门红叶”和“白水仙瀑”等知名旅游品牌,打造了一批森林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据统计,10个重点森林公园每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位于市区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每年接待游客更达2000多万人次。森林旅游还带动了周边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2008-05-30 16:29:11

  • 陈国:

    四是丰富了城乡生态文化。广州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优势,积极推进森林文化体系建设。一方面,传承岭南历史文化。保护一批古典园林、历史名园,新建一批岭南园林景观,把清代兴起的“迎春花市”发展成与市民生活融为一体的“花文化”、“树文化”。另一方面,弘扬现代生态文明。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及森林科普教育基地,把普及生态科学知识、生态公益和与森林有关的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热潮持续高涨,营造了一大批义务植树主题公园、义务植树基地和纪念树、纪念林,全社会形成了“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风尚。广州市在这些方面的意识是非常强的,一方面不少市民他们有时候会写信、打电话建议我们应该在那里种树、应该种什么树、不要种什么树,另外如果他们发现有人在毁坏林木,又会主动举报,去晚了还会催,怎么还不来呢,所以他们的意识是非常强的,难能可贵。

    2008-05-30 16:29:29

  • 陈国:

    广州造林绿化大发展提升了经济集约化发展水平。例如环境优美的广州科学城自2001年以来引进项目近400个,每个项目总投资都在500万美元以上,且都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没有污染或污染程度很低的高科技项目。在已经开发的12平方公里区域内,实际投资密度达到每平方米1000美元。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不是对立的,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共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没有想好,想好了再干就会减少矛盾。

    2008-05-30 16:30:09

  • 陈国:

    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高生态城市发展水平

    环境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广州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在大力造林绿化、不断增加环境容量、夯实生态城市基石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方位整治城市环境,减少环境负荷,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2008-05-30 16:31:07

  • 陈国: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决实施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战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在搬迁改造中实现优化升级。近年来共关闭、停产和搬迁了市区147家工业污染企业。根据规划,2015年前,还将分三批引导列入“退二进三”实施范围的200多家影响环保类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类企业有序退出市区。市区工业企业退出后,我们利用腾出的空间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引导发展科技研发、设计创意、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产业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服务外包等,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市正在开展城市大功能区的规划工作。通过规划,将进一步促进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具有较高生态质量的特大型城市产业结构。

    2008-05-30 16:31:20

  • 陈国:

    二是大规模整治水环境。水是生命之源,水安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广州整治水环境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进行综合整治。查处和清拆保护区内违法违章建设项目,整顿或关闭禽畜养殖场和窝棚,清理水库网箱养鱼场,查处废水超标排污企业和违法排污企业等。二是对城区河涌进行综合整治。制定实施《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以截污、清淤、补水、固堤、绿化、清违为主要内容,开展从源头截污到末端污水处理的系统整治。“十一五”期间,将全部完成市内主要河涌截污和综合整治工作,向水体功能恢复和建设生态河涌的目标迈进。三是加大对城市生活污物处理力度。目前,全市已建成13座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91.8万吨,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2.34%。全市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82.8%。全市700多座环卫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四是对重点工业企业排放污水进行治理。先后完成国务院“一控双达标”目标任务,对占全市水污染负荷65%以上的省控、市控企业进行重点治理,分批达到省或国家规定标准。目前,珠江广州河段发黑发臭现象已基本消除,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08-05-30 16:31:55

  • 陈国:

    三是综合整治大气环境。我们坚持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排工作,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多部地方性法规和10多项政府规章,对污染源排放实行严格监控,二氧化硫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07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在“十五”期间下降3.04%基础上又下降4%,电耗在2006年下降4%基础上再降1%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2%和8.8%,节约标煤约20万吨,节水300万吨。同时,加大对汽车尾气、餐饮油烟、工地扬尘、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医疗卫生垃圾的治理力度,投资建设了一大批环保治理项目。通过综合整治,我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3天。

    上述的各种努力,已经为构建生态广州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以国内先进地区及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奋力追赶,不断向建设生态文明的新高峰攀登,力争出色完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交给广州的重要任务——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路子,努力成为广东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

    谢谢大家!

    2008-05-30 16:32:25

  • 曹清尧:

    广州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广州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首善之区,这次我们的会议既是研讨会又是现场会,让我们学习广州生态建设的成果,推广广州生态文明的观念,为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作出贡献。

    下面有请广东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育文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试论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8-05-30 16:32:49

  • 张育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2008年中国生态文明高层论坛在我省广州召开,请允许我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们将认真学习有关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论述和兄弟省的经验,努力推进我们省的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刻认识,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极吸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发扬。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发达的林业已经成为国家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具有特殊地位并肩负光荣使命,应当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08-05-30 16:34:01

  • 张育文:

    一、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延续以至文明的衰亡,大都与支撑文明的生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森林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林业以森林为经营管理对象,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从文明形态的历史变迁、经济社会的现实需要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出,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05-30 16:34:35

  • 张育文:

    在唐宋时期,广东大部分的丘陵山地仍然是“山林翳密”,直到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由于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原本分布很普遍的大象、孔雀等野生动物在此时基本绝迹。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在范围和强度上都远远超过农业社会,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达到空前的规模和程度,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加速发展,超越了地球自净能力的极限。联合国《2000年全球生态环境展望》显示,由于人类对木材和耕地的需求,全球森林减少了50%,原始森林80%惨遭破坏。世界粮农组织《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指出,全球森林面积仍继续减少,从2000年到2005年,每年约净损失730万公顷。工业文明破坏森林等生态环境,给全球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难以为继、不可持续。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不难看出,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是文明发展的基石。

    2008-05-30 16:35:13

  • 张育文:

    (二)现实需求表明,建设生态文明更离不开森林。

    生态安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前提。目前,我省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珠三角地区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中等发达国家,对生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我省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生态安全形势严峻。一旦台风、风暴潮、洪水等自然灾害来袭,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如今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全省林业受灾面积1191.87万亩,占总面积的8.2%,生态全面恢复至少需30年。

    环境问题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老百姓对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差、灰霾天气时间长、饮用水质量较低表示强烈不满。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生态环境差距是多方面的。发挥森林的作用,减小生态差距,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选择之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最丰富、最稳定和最完善的贮碳库、资源库、蓄水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研究表明:森林每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大约可吸收350公斤二氧化碳,释放263公斤氧气;1公顷森林可以涵养1000吨水源。从根本上说,没有森林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就难有保障,其他各业的发展势必受到制约,建设生态文明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和一条难以实现的口号。

    2008-05-30 16:43:45

  • 张育文:

    (三)科学发展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高度重视林业。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确立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各方面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共生、和谐发展。为此,在思想观念上要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转变;从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粗放型向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模式转变;从GDP增长为中心向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目标转变。实现上述转变,必须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重视林业。林业承担着培育、管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自然和人文景观,提供多种森林产品的任务,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林业的多种功能与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相对应,发挥其生态功能以满足有关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生态良好的本质要求;发挥其经济功能以满足有关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本质要求;发挥其社会功能以满足有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本质要求。

    2008-05-30 16:47:29

  • 张育文:

    二、实践证明林业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生态文明的概念正式提出不久,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早已开始。党的十六大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把“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作为核心内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从生态文明的理论提出到确定为我党执政理念之前,我省林业进行的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是一致的,为我省率先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2008-05-30 16:49:44

  • 张育文:

    一是森林文化建设推进了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意识文明是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道德基础和重要内容,是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观点和看法,是处理眼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经济和生态、开发和保护、生产和生活、资源和环境等关系时应具备的观念和常识。广东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全省各级党政军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增强全民自觉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省委书记,都亲自抓林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广泛动员全省干部群众全力投入造林绿化。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同志带头在“拒食野生动物”承诺书上签名,在人民群众中兴起保护野生动物高潮。省委书记汪洋三月就两次参加了植树活动。各级林业部门充分抓住“植树节”、“爱鸟周”、森林防火紧要期等林事活动,通过及时发布生态信息、举办文艺晚会、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注重发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自然博物馆等森林文化载体的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和文明观念。

    2008-05-30 16:50:32

  • 张育文:

    二是林业生态建设推进了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思想和观念,同时也是一种体现在政府、企业和公民行为中的过程。没有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意识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就无从表现出来。政府是整个社会人类生态文明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1985年开始,我省启动实施“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的造林绿化运动,在全省范围兴起植树造林高潮,5800万亩荒山披上绿装,1991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的称号,1993年提前两年全省实现绿化达标;1994年逐步推动森林分类经营,1998年开始对生态公益林进行效益补偿,标志着全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在广东首先取得突破;2003年开展创建林业生态县活动,至去年底,全省被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县42个、林业生态市2个。2005年出台加快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决定,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2007年发展现代林业取得良好开局。上述行动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推动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

    2008-05-30 16:51:32

  • 张育文:

    三是林业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推进了生态制度文明。生态制度文明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规范建设成果,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我省林业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已制订有关义务植树、资源管理、湿地保护、封山育林等多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细化和补充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省人大1994年4月通过的《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以立法形式将全省森林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进行经营,首次突出强调森林的生态效益。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关林业工作的决定以及政府规章和省人大议案,为在全省以政策措施强力推动林业工作和依法治林提供了依据。1998年出台的《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明确,补偿资金由省级财政安排。省委、省政府与各地政府建立并全面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有效推动林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林业的这些制度建设与生态建设紧密相关,实质上是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

    2008-05-30 16:52:52

  • 张育文:

    四是林业产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了生态产业文明。生态产业文明是指生态产业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形态。从总体而言,林业产业属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因而属于生态产业文明。我省基本形成造林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森林旅游等多种经营的林业产业化新格局。2007年全省林业总产值1375.5亿元,林产品进出口157.54亿美元。全省现已建成商品林基地4010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850万亩,工业原料林1030万亩,竹林665万亩,经济林1465万亩。我省木材加工业在国内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竞争优势,多年来,木制家具产值、出口创汇均稳居全国第一,2007年人造板产量达660万立方米,名列全国前茅。全省已建成大中型林产品市场110多个。全省已建成各级森林公园412处,总面积1470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5.2%。2007年森林旅游收入达20.86亿元。2007年11月,省林业局、省旅游局联合举办森林生态旅游推介会暨投资项目签约仪式,22家旅游投资公司与22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签订了合作意向书,签约63亿元,打造我省休闲渡假旅游新王牌。

    2008-05-30 16:53:26

  • 张育文:

    三、林业在率先探索我省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上大有可为。

    生态文明所奉行的是新型文明发展观,要求选择新的发展道路,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生产力不仅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人们协调自然、保护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珠海进行专题调研时强调,要以不一样的指导思想、不一样的产业内容、不一样的发展模式和不一样的发展条件,率先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我们广东务林人将以坚定的信心和扎实的作风,按照汪洋书记的讲话精神,积极发挥林业的重要作用,为率先探索我省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做出贡献。

    2008-05-30 17:11:59

  • 张育文: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广东实际,以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作为着力点和抓手,坚持科学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强化创新与和谐两项措施,积极构建林业生态、产业和文化三大体系,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近期目标是,通过今后8年的努力,到2015年,对全省大部分针叶纯林进行林分改造,发展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特别是珍贵树种1000万亩以上;基本建立具备抵御台风、风暴潮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基本修复粤北受灾森林;在市区、县城周边、主要道路、大江大河两旁,构建高质量、多品种、多色彩的森林景观,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2008-05-30 17:12:25

  • 张育文:

    二是发展生态林业,构筑生态屏障,加快生态行为文明建设。加快广东生态建设步伐,改善我省生态状况。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生态公益林建设。大力实施林分改造工程,推广乡土阔叶树种,提高生态功能等级。重点抓好基干林带缺口补植、低效林更新改造和红树林恢复,提高沿海防护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启动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森林生态修复工程,以及水土流失和岩溶地区石漠化生物治理工程,重点抓好林草植被恢复工作。大力发展城市林业,提升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绿化水平,让森林入城、下乡、进山、上路、扩海。实行重点工程营造林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资金投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实施《广东省封山育林条例》。深入开展林业生态县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碳汇和生物质能源造林。组织发动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城乡国土绿化工作。

    2008-05-30 17:12:47

  • 张育文:

    三是发展民生林业,打造绿色经济,推动生态产业文明发展。把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和保障林产品供给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核心内容,整体谋划,分类指导,合理开发,实现林地价值最大化。重点培育能真正带动农户致富的林业龙头企业,培育名牌产品。认真研究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林业投入。大力培育珍贵树种,增加农民绿色收入。努力探索涉林收费制度改革,减轻林区农民负担,增加经营林业的利润空间。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商品林、森林旅游、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产业发展。

    四是发展文化林业,营造文明环境,促进生态意识文明进步。全面开展森林文化建设,构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探索完善以资代劳、认种认养绿地、保护古树名木、植造纪念林等义务植树形式,增强全民自觉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组织以“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广东省森林生态系列宣传活动。强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生态教育功能,完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设施设备。

    2008-05-30 17:13:23

  • 张育文:

    五是强化创新与和谐两项措施,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动力和保障。创新林业、和谐林业是发展广东现代林业的两项措施,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必须加以强化。发展创新林业,增强发展动力。大力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确立新坐标,提出新举措。发挥科技的先导和引领作用,延伸林业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全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力求在林业要素市场建设、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业政策性保险等方面取得突破。创新森林防火预防与扑救机制。抓好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解决林业基础队伍的机构编制和经费保障等问题。发展和谐林业,维护生态安全。全面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加大对重点林业市、县的投入,协调解决“十年绿化广东”遗留债务,下大力气调处山林纠纷等问题。推进森林公安“三基”工程,加强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标准化建设。大力宣传扎根基层、带头创业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优质服务的业务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廉洁的林业队伍,建立和谐、稳定的林区秩序。

    2008-05-30 17:13:51

  • 张育文:

    我们将以此次高层论坛精神为动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率先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广州有花园城市之美誉,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多走一走、看一看,也请多提宝贵意见,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2008-05-30 17:14:27

  • 曹清尧:

    谢谢张局长的演讲。

    下面请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从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的转变谈生态文明价值观》。

    2008-05-30 17:14:45

  • 吴斌: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能有这个机会站在这个讲台上跟大家交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体会,同时新大家学习各位的先进理念和具体做法。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从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的改变谈生态文明价值观”。

    一、生态文明是解决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进步

    人类自从300万年前“人猿揖别”的那一刻起,就逐渐别离了那片爱恨交加的“丛林生态”,开始了自己的文明之旅,先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然而,人类建立的现代文明却走向了危险的彼岸:文明与生态、自然逐渐对立起来,现代科技和经济使得生态难以承载,进而也使得经济、社会难以持续发展,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人类陷入生态危机当中。这种危机的实质,就是现代“生物圈文化”远离了生态系统,进而无限开发,过度干预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过程,从而使得有限的生态系统不可承载非自然的文化力量反自然扩张的危机。

    2008-05-30 17:16:36

  • 吴斌:

    要想走出这种危机,人类必须重新思考文化与生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找到一种使二者协调发展的新道路。生态文明的提出则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传统文明价值观最大的不同,就是高度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遵循生态规律,让自然生态系统的多重价值充分实现,同时使人们的多重真实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理念,不是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对立,它既遵循了生态规律这一外在的“客观尺度”,得以让自然的多重价值充分实现;同时又满足人们的多重需求,也遵循了人的需要这一内在的"主观尺度",它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人与自然矛盾的真正解决与和谐发展。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我们在科技与市场发展的新条件下,充分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精神三重价值,厘清这三重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人之间的不同关系。

    2008-05-30 17:17:10

  • 吴斌:

    二、转变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实现生态系统三重价值是实践生态文明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人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我们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由内而外地体现在人类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教育、法律、制度、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中,从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上进行真正的变革,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

    (一)正确认识生态系统的三重价值及其关系

    1.生态价值是第一位的价值,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都是生态价值的人化实现形式。生态价值的第一位性,一方面表现在生态价值是所有价值存在和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表现在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是难以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

    2.生态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实现可以丰富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精神价值一方面可以换算成巨大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这种经济价值的实现是一种间接的、增值的实现方式,这极大地丰富了经济价值的实现方式。

    3.无形的精神价值是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丰富、扩展和提升。精神价值能让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具有精神内涵,可以丰富和提升其文化品味。

    2008-05-30 17:17:30

  • 吴斌:

    (二)转变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树立和实践生态文明价值观

    认识到了生态系统的三重价值及其关系,人类就必须从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上进行转变,这样才能全面实现生态系统的三重价值,使生态文明价值观落到实处。

    1.前提: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变生活和消费方式

    我们要基于生态原则的需要,摒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现代生产生活模式,避免走西方工业化时期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个老路我们不要理解为现在西方国家的生产方式,如果认为现在西方国家的生产方式是这种生产方式,那么我们可能要致使自己的路子走的更困难一些,这是指一百多年,甚至是二百年前西方国家的生产方式。做出多方面的改变,通过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及可持续发展观等思想的树立促进人类生态意识的树立和觉醒:必须要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转变。

    2008-05-30 17:17:58

  • 吴斌:

    要树立生态优先和正确的消费观念,即当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发生冲突时,应以生态价值的实现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和环保消费。这是生态文明价值观实现的前提。我曾经在日本生活过,生活观念或者生活方式,不能仅仅是一个口号或者是概念,应该是具体的行动。由于在日本生活,必然要去扔垃圾,它的垃圾占绝对没有异味,他是从点滴开始做起,不是在垃圾站做各种各样的消毒达到这样的目标,而是在垃圾产生的瞬间就做的很好。我们现在呢,不仅不要说农村,所有的城市,甚至大城市,甚至号称是首善之区的北京,垃圾仍然是困扰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十几年之前,有一个日本朋友,用一句话,这句话我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他说,“中国人不愿意把垃圾留在自己的身边”,他指的是吐痰行为。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到现在仍然让我想起来觉得中国人民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行为。

    2008-05-30 17:18:14

  • 吴斌:

    绿色消费理念关注人类较高水平的精神需求,提倡适度消费与环保消费。适度消费否定浪费型消费方式,关注消费内容的质量而不是数量,通过适度消费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环保消费引导人们购买那些生产和使用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这有利于生产中清洁生产的推行及绿色消费市场的最终形成。改变人类不健康的消费方式,全面提倡绿色消费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在我们学校食堂吃饭,感觉到一个很难堪的问题,它提供一个一次性的小勺子,这个勺子做的很软,乘汤都会歪歪扭扭,要么就做的结实一些,持续不断的使用,要么就不要提供。一些质量很差的一次性消费品,实际上是对我们人类自身的一种侮辱、对资源的浪费。当然奢侈性的浪费,我觉得也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甚至是暴富,于是暴发户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地方,或者是在某些领域有增长、蔓延的趋势。

    2008-05-30 17:18:33

  • 吴斌:

    十几年前我和一个外国专家有一场争论,当时他是善意的,但是我不能忍受。当时他提到了中国农民的生产方式破坏了资源,造成了水土流失,应该停下来。这是善意的。但是它忘记了一条,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或者它消费的方式,与我们西部农民为了一餐土豆的消费,这两个比较起来,哪一个更应该对环境负责?我就问他,西方人要消费一辆宝马车,西方农民为了满足自己的一餐饭,这两个比较起来哪一个应该对环境负责多一些?那么同样,在我们国家现在不同的社会阶层里,先富起来的人,或者是占有比较多资源的人,对环境的责任是不是更多一些呢?是不是更应该首先调整自己的消费方式,对环境改善作出自己的贡献?

    2008-05-30 17:19:02

  • 吴斌:

    2.基础:转变生产方式,发展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创造符合生态规律的经济价值

    生态文明,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物质财富的支撑,甚至可以说,不能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就不是真正的生态文明。但是,生态文明必须克服经济发展超越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矛盾,改变以往那种高能耗、低产出、重污染、不循环的产业模式,转变生产方式,建设以生态规律为指导的生态化产业。产业建设生态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以下一些基本方面:

    2008-05-30 17:20:06

  • 吴斌:

    (1)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能耗、重污染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2)建设生态工业,提高工业结构层次,提倡生态工业园区式循环工业生产模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知识经济;

    (3)建设生态农业,改变大规模单作物的种植模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多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提高地力,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农产品残留的毒害;我们国家现在的污染,除了一些点源,比如说工厂污染之外,面源污染十分严重,面源污染的核心是化肥、农药,也就是土地的污染,如果我们把土地污染了,那么我们的食物链就会受到影响,人类必然会受到污染。

    (4)开发新产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新材料产业;

    (5)改善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

    (6)优化能源结构,逐渐降低对化石燃料能源的依赖,提高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低污染能源在能源中的比重,并大力开发生物质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等等。

    2008-05-30 17:20:39

  • 吴斌:

    我们还要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在可持续的意义上,生态经济就是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来重构经济系统,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得物质和能量能够不断循环利用。生态经济的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生态损失,降低自然资本,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另外,生态经济还需要开发新能源加工利用、生态环境服务业等新兴生态产业,比如,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森林氧吧的开发,都能使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得以产业化的实现,形成规模效益。

    2008-05-30 17:20:53

  • 吴斌:

    3.保障:环境正义和生态补偿

    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是抽象的,生态系统的三重价值的实现也不是抽象的,而是在具体的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在公有与私有、全球与区域、当代与后代等矛盾之中展开的。

    面对严峻的生态问题,关键是要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基本的环境正义得以实现,从而促进生态系统三重价值的充分实现。环境正义是一个大的责权对等原则(按照经济学家的术语,就是“成本与收益相匹配”原则),基本要求就是要对提供生态服务和生态价值的地区和部门提供生态补偿,而破坏生态系统(而不是本国环境)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一直在林业系统工作,在九十年代初期,我们就提到林业系统它所创造的生态价值,或者非物质价值,或者难以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一些价值,它存在于十分明显的外部性。也就是说生态系统内部,或者森林生态系统为系统之外提供了相应的生态服务功能,它所产生的价值被系统以外的人所占用。系统内部投入土地、投入资金、投入劳力、投入时间,它所产生效益的外溢被外部享用,而外部对系统内部没有任何的补偿,这是不合理的。好在我们现在有了一个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但是远远不够。

    2008-05-30 17:21:07

  • 吴斌:

    比较典型,01年我在刘厅长那里做调研,和一个村长座谈,村长讲了一个故事,非常有意思,他说现在的老表,江西管老乡叫老表,现在的老表难弄的很,你动员他上山造林,他不去,好不容易动员上去了,他还说怪话,挖了一个坑说这是给县长挖的,又挖一个坑说这是给书记挖的,挖的是坟坑,他极端的不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极端对立呢?全世界都认为造林是好事,为什么这样的好事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或者老表不买帐呢?其实我们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他在为谁劳动,他劳动之后,他的价值或者他的利益如何实现。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产权具体的落实、明晰,不解决它所产生的外溢部分的补偿,那积极性就永远没有。

    2008-05-30 17:21:24

  • 吴斌:

    另外环境不是一个地区的问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有上游、中游、下游,一个国家也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如果我们从局部出发,满足部分群体的需求,而对整个系统缺乏平衡或者是补偿,我们的环境在整体系统上可能就难以支撑。今年3月份我在日本有一个演讲,他们在提问的时候很尖锐,日本深受中国沙尘暴的危害,认为来自于我们国家的沙尘暴危害,其实我们也是一个受害国,沙尘暴不是完全从中国产生的,我们也对产生沙尘暴有贡献,但是不完全是我们产生的,更多是大气环流的问题。日本在问谁应该对沙尘暴负责?我说应该是上帝负责。我说沙尘暴它不需要护照,如果没有国际合作、没有全人类的努力,这个问题仍然会继续发生。当然努力了之后也有可能会发生,还是一个自然现象,但是程度可能会弱一些。只有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为我们的家园负责,我们的环境才会逐步的得到改善。

    2008-05-30 17:21:40

  • 吴斌:

    讲到这里,我的发言基本上就结束了。我非常感谢国家林业局等四部委,北京林业大学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北林在建设生态文明、引导绿色文明、传播绿色文化、创建绿色价值观方面,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从建校开始,就是为国家培养绿色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的口号是“红绿相映”,专业上我们是绿色的,但是我们的理想、信念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我们从24年前开始,连续24年在北京每年春季进行绿色咨询活动。连续12年在北京组织了各个高校开展绿桥活动,连续2年动员全国万名大学生进行绿色长征活动。参与了我们国家各类重大林业工程,包括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撑。我们认识到文化的力量对国家建设的重大价值,我们坚持崇尚自然、追求真理、知山知水的办学理念,为我们国家培养建设新型国家、推动事业发展的建设人才。

    谢谢大家。

    2008-05-30 17:21:52

  • 曹清尧:

    刚才吴书记详细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重要论断和重要意义,也从经济学、生态学、系统论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价值,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学术报告。感谢吴书记的精彩演讲。

    今天下午的论坛就到此结束。

    2008-05-30 17:22:12

图片内容:

1   2     lastpage


文字实录  正序 倒序 刷新

全文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