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例行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定于2008年7月8日(星期二)上午10:00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请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武志昂介绍近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颜江瑛: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出席7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地请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副主任,也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武志昂,他是药学博士,也是主任药师。今天有一些问题请他给我们做一些解答。
2008-07-08 09:57:37
- 颜江瑛:
我们今天发布的主题就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情况。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药品在人类防病、治病、保障健康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引导公众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更加重要。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为加强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2008-07-08 09:58:23
- 颜江瑛: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只有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才能及时发现已上市药品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采取相应措施,引导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公众规避风险,保障用药安全。
2008-07-08 09:59:47
- 颜江瑛:
一、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进一步健全
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由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和报告单位四级组成。
2008-07-08 10:00:05
- 颜江瑛:
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经建立国家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1个;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34个,包括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解放军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计生委的计生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地市级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200余个;有些地方还建立了县级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2008-07-08 10:00:23
- 颜江瑛:
截至2008年6月30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系统各级用户总数达到25120个。其中医疗机构用户数14434个,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用户数10629个,其他57个。
2008-07-08 10:01:01
- 颜江瑛:
二、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更加及时
1998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只有500例,2006年,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已经达到369000例,2007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达到547000例,比2006年增长48.1%,报告的质量也在逐年明显提高。
2008-07-08 10:01:13
- 颜江瑛:
2008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65028例,其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11179例,占总体报告数量的13.5%。与此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加大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医疗器械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医疗机构、企业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把全面推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提高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量、提升器械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采取了拓宽信息反馈渠道、加大对各级监管部门宣传培训力度等具体措施。截止到2008年6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今年已收到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5835份,是去年同期报告数量的8倍多。
2008-07-08 10:01:52
- 颜江瑛:
由于药品的自身的特点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系统发展的规律,国际上的经验是,一个理想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报告的病例数应该为200-400例/百万人,其中严重不良反应占30%以上,我国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报告的病例数已达到400例/百万人,其中严重不良反应约占13%。
2008-07-08 10:02:26
- 颜江瑛:
我国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逐年持续增多,并不是由于我国过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少,现在发生的多。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不良反应报告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二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各方面、各地方的不断加强,过去报不上来的现在可以报上来了;三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有关法规不断完善,从制度上对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的不良反应报告提供保障。
2008-07-08 10:02:42
- 颜江瑛:
三、 建立预警制度 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对公众带来危害
2001年我国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该制度就是将已上市药品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时向制药企业、医疗机构和社会通报,以引导制药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或修改说明书、提示医生和患者慎重使用,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截止到目前,已发布15期信息通报,共有49个有安全隐患的药品被通报。
2008-07-08 10:03:22
- 颜江瑛:
对于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其风险程度,采取五种措施:一是要求或责令企业修改药品说明书;二是暂停销售使用;三是改进生产工艺;四是非处方药转为处方药管理;五是责令其撤市。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责令葛根素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非甾体类抗炎药、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胸腺肽注射剂、硫普罗宁注射剂、罗格列酮、头孢曲松钠等药品修改说明书,暂停了乙双吗啉、鱼腥草注射液、替加色罗、抑肽酶的销售使用,责令培高利特撤市等措施,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公众健康。
2008-07-08 10:04:29
- 颜江瑛:
四、通报几种需慎重使用的药品
抗感染药是我国使用十分广泛,然而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现象也很严重,对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头孢曲松钠是抗感染药品中颇具代表性的品种,其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抗感染药的整体安全水平。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头孢曲松钠进行全面评价,结果显示:头孢曲松钠在合理使用情况下,利益明显大于风险。但由于不合理用药现象广泛存在,使得用药风险明显扩大,不良事件数量明显增多。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显示: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数量约占不良反应报告总量的50%,头孢曲松钠的不良事件报告总量、严重报告数量在抗感染药中又均占较高比例。
2008-07-08 10:05:36
- 颜江瑛:
WHO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检索显示,头孢曲松钠较另外两种常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报告数量、ADR例次、过敏性休克及死亡例数均高。
头孢曲松钠严重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建议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避免超适应症用药、禁忌症用药、配伍禁忌用药,规范围手术期用药等,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2008-07-08 10:06:38
- 颜江瑛:
随着药品市场的全球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也趋于国际化,其他国家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也对保障我国公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近年来逐步加大了对国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权衡用药利弊,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根据近期对国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对以下几种药物提出警示:
2008-07-08 10:08:01
- 颜江瑛:
1、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国外的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使用该类药品使得血红蛋白浓度维持在说明书推荐浓度(12g/dL)以上的病人存在死亡率增加、发生严重心血管和血栓事件及促进肿瘤增长的风险。提醒广大医务人员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应控制患者的目标血红蛋白浓度,权衡使用此类产品的风险与效益。
2008-07-08 10:08:20
- 颜江瑛:
2、吗替麦考酚酯:美国移植后妊娠登记处和罗氏公司上市后监测数据表明,使用免疫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与妊娠妇女流产和胎儿、新生儿畸形有关。提醒患者使用此类药品应严格避孕,医生在处方此药品时应排除女性患者妊娠。
2008-07-08 10:08:43
- 颜江瑛:
3、抗癫痫药:美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表明,用抗癫痫药患者可能存在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包括自杀企图和自杀死亡)的风险。提醒医生在处方用抗癫痫药时,应告知患者、患者家属及看护人关于抗癫痫药的自杀风险。
2008-07-08 10:08:54
- 颜江瑛:
4、抗抑郁药:美国、欧盟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抗抑郁药的风险评估表明,抗抑郁药可能增加儿童、青少年及25岁以下成年人自杀的风险(包括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尤其是在抗抑郁药治疗的头几个月。提醒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看护人应加强对患者日常行为的监测,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此类药品。
2008-07-08 10:09:52
- 颜江瑛:
随着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力度的加大,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系统的报告已不仅仅局限在药品不良反应,还包括药品不良事件。即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为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群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对有重要意义的药品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同时,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并非仅仅限于做监测,更主要是强化了安全性评估。
2008-07-08 10:10:12
- 颜江瑛: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的药物警戒栏目http://www.sda.gov.cn/WS01/CL0387/ 可获得有关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通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药品不良反应警戒信息。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断加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力度,并从法规建设、监测系统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行政控制措施等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在全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努力下,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已成为药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
2008-07-08 10:10:39
- 颜江瑛:
我们也提醒公众,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嘱用药,个人发现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应及时就近在当地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并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或(食品)药品监管理部门报告,也可直接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2008-07-08 10:10:55
- 颜江瑛: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情况,下面请记者提问。
2008-07-08 10:11:22
-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想请问武主任,您刚才提的四个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信息全部是国外的,国内有没有这四种药?国外的不良反应是怎样发布的?
2008-07-08 10:12:27
- 武志昂: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刚才大家看到,颜江瑛同志后边讲的四个药品警示,都是境外的药品不良信息对国内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从这几个角度来看:
第一,对于这些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刚才颜江瑛同志也强调,实际上我们国家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更加着重的是监测和监测的评估。别人的原创,别人手边拥有的研究资料比我们要丰富。这样,别的国家已经研究出来的结果,如果我们认为它从科学层面讲是适当的,我们国家如果有这样产品的销售,我们就会把这样的信息反馈给国内的医生和患者,引起大家对这些不良信息的警示。
2008-07-08 10:14:32
- 武志昂: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收集国外相关药品的信息很重要。我国生产的药品以仿制药品为主,国外的信息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他们在药品研究层面的投入较大,在早期开发的时候就有所体现。这些对于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来讲,我们很重视、很关注国外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信息。
中药主要是我们国家产的,我们对中药监测方面还是有些作为的。大家可以去看一看1至15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其中有近1/2都是中药信息。通过监测,我们去发现药品的不良反应的能力和水平,在中药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一些。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方面,我们把国外上市前和上市后的研究工作和收集的信息综合起来,评估对我国公众可能存在的风险。其实,对同一产品,我们警示的风险也不完全和国外都一样,只是我们运用了国外的这个信息。
2008-07-08 10:20:09
- 武志昂:
对于境外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我们专门有同志不断的去搜索和分析这些信息。首先是以警戒快讯的方式把这些安全性信息原汁原味的传达给医院和医疗机构,现在每一个月出一到两期,这是对境外发现的信息最快的一个宣传方式。而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它比快讯层次更高,已经上升到风险管理的级别。我们希望医生、患者能够更加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警示,我们建议企业一定也要注意。
2008-07-08 10:29:35
- 财经杂志记者:
第一个问题想问武主任,今天发布的2008年上半年数字大概是16万多例,2007年全年是54万多例,也就是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一半差得比较多,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年总体的不良反应报告数字比去年下降,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还是说下半年收到的不良反应数字还会有明显上升?这个向请武主任回答。
第二问题想问一下颜江瑛发言人,我听说江西免疫球蛋白事件的调查已经有了结果,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大概的情况。
2008-07-08 10:35:56
- 武志昂:
我们国家不良反应的报告通常有一个规律,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报的数量有差别。我们分析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在不同的时期用药的状况不一样。第二个,医疗机构和各地监测机构对于这些非严重的病例报告,一般的病例报告通常会采取集中报告的做法。这种集中报告可能随年随季会有变化,通常我们是上半年收到的病例报告总数会比下半年少。
今年上半年收到16万份病例报告,实际上比去年同期病例报告数还是增长的。增长的百分数还没有算出来,去年上半年应当是11万多份,今年是16万多份。我们估计总体上今年病例报告数量会比去年有所增加。或者说我们国家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还没有到达一个平台期。
2008-07-08 10:37:15
- 颜江瑛:
回答第二个问题。刚才你说到江西博雅的免疫球蛋白事件调查情况。现在的情况是,5月2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通报的暂停销售和使用标识为江西博雅生产的免疫球蛋白,到现在为止,江西省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一直还在加大调查。
现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送来的样品检查以后,我们发现该样品存在异常。我们通过这个实验检验和实验的结果,可以断定样品异常和患者死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个异常的样品局限在20070514批号的药品里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箱药品有问题,这个结果我们确实还在调查,而且公安部已经全力在调查。江西省委省政府也很重视这件事情,现在可以说还没有一个结果。我们曾经说过几次,有结果我们一定会向社会通报的,我们一定要全力配合公安部门,有一些信息将以他们的调查结果为主,我们会及时向社会公布的。
另外,刚才武主任讲到,给大家解释一下不良反应报告的数量,还没有到一个平台期。我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药品不良反应机构不仅要在不良反应报告的数量上加以重视,另外更要在提高报告质量上下工夫。
2008-07-08 10:39:08
- 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请两位领导回答。第一个问题,最近中山三院被一审判决要承担对药物损害的赔偿责任,中山三院在第一时间及时通过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系统,上报亮菌甲素注射液的不良事件。法院对齐二药事件判决结果出来以后,很多人认为是对医疗机构上报ADR信息的一种打击,您对这个事情如何评价?
第二个问题,这一次中山三院面对的是一种假药的赔偿,但是医疗机构经常面对是的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的赔偿。比如最近有一些家长反应他们的孩子注射疫苗产生了不良反应,根据有关规定,地方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给予不良损害者赔偿,但没有具体的措施。我想请问,目前咱们国家有没有将药物不良反应造成药物损害赔偿列为一种法规,如果有,具体是怎样?
2008-07-08 10:45:27
- 颜江瑛:
大家非常关注齐二药事件的审判。其实我觉得从这个审判来说,广州天河区人民法院在6月28日对这个案件做了判决,11名受害家属起诉药品生产企业、经销商和医院。这个判决出来以后应该从两方面来谈:一个是公众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是非常好的。通过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我们积极提倡。第二个,用法律保护公众利益是一大进步,同时也体现出来企业作为药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在案件判决上有充分的体现。
通过这个案例,我想说一下,这个判决并不会影响医务人员报告不良反应的积极性。这一次齐二药事件,包括欣氟劣药事件,还有报告的其他信息,90%是医疗机构报告上来的。正是有一大批医务人员在积极的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品不良事件,才使得我们能够及时的发现损害公众健康的药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公众的安全。在这一方面,我们真的要感谢医务人员。
另外一方面,齐二药事件出来以后,中山三院是有连带责任,并不是因为他报告了不良反应而去判决的,不是这样的。我想医务人员的医德,工作职责还会让他继续报告不良反应。
2008-07-08 10:51:24
- 颜江瑛:
第二方面,我们国家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管理办法》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还有医务人员报告不良反应的法律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无论是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务人员必须依法报告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不能因为这件事情影响我们的工作。这也是医务人员的一个责任。
另外,我想说一下关于你提到的不良反应赔偿问题。从2006年齐二药和欣弗事件以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组织专家已经开始讨论关于不良反应的救助问题。
2008-07-08 10:55:59
- 颜江瑛:
另外,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使用,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我们称之为“不良反应”。举一个例子,青霉素过敏性死亡。原来也出现过,我们觉得不应该发生,但是药品确实有这么一个特性。像这样的事情怎么办?在其他的国家,比如在美国,在德国,在瑞士,在中国的台湾地区,已经尝试通过建立基金,通过保险对这种不良反应的损害采取救助。
刚才说到齐二药和欣弗事件以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在探索我们国家建立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可行性和必要性。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也觉得确实有必要建立这样一个制度。这个制度的建立不仅是保护公众、消费者的权益,也有利于促进我们国家医药产业化,同时也能够体现政府以人为本,保障公众健康。我们希望这件事情能做成,媒体也可以和我们一起在这方面做一些宣传。如果这一项制度实施了,会使我们保障公众健康的工作又上升一步。
2008-07-08 10:58:33
- 科技日报记者:
第一个问题我想接着问一下,目前中国的不良反应报告大部分来自于医疗机构,刚才您也说国外的医药企业会跟踪药品上市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中国的医药企业有没有这样做,您觉得原因到底是什么?
2008-07-08 11:01:57
- 武志昂: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在我们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大部分来源于医院。应当说一线的医生对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信息,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对于医药企业,我们觉得他们报告的比较少,这也和我们国家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原因有这么几项,和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从不良反应报告质量的层面来看,来自医院、医生的报告是自己的临床实践,他自己的亲自体验。报告质量还是比较高的。
第二,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医药企业获取和报告医药不良反应信息的渠道尚未完善,报告意识还比较淡薄。
2008-07-08 11:04:10
- 武志昂:
第三,医药企业随着发展也慢慢地意识到,尤其是近两年来国家一直在强调责任体系建设,实际上都在从国家制度层面不断的给企业增加一点压力,使得他们对构建自己的责任体系,建立自己安全风险监控上的一些制度和组织,越来越重视。
第四,境外,像美国90%的报告来自于企业。只不过因为他们的企业和医院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这也是我们企业要借鉴的。
第五,基于我们国家发展的实际状况,鉴于我们国家自己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不良事件监测,还有风险评估、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我们相信一定要和我们国家发展的状况吻合,一定要有中国特色。基于目前的状况,医院报得多,企业报的少还是比较符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我们运用这样一套体系增强我们对安全风险的把握。谢谢!
2008-07-08 11:12:25
- 中国医药报社记者:
从7月1号开始,国家要求生物制品企业在申请生物制品的时候,要求提供血浆检疫期的信息,请问血浆检疫对保障生物制品安全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会不会导致对血液制品供应的紧张?
2008-07-08 11:16:10
- 颜江瑛:
谢谢。这几天我也接到媒体记者给我打电话,7月1号血液制品就要提供血浆检疫期的规定。这个规定是2007年7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一个通知,是《关于血液制品生产原料血浆检疫期》的一个通知,是基于保障血液制品安全所做的决定。
血浆检疫期主要是指将采集后的血浆存放一定时期以后,对这个献浆员的再次供浆的样品检验以后,如果没有问题,这个血浆就可以投入使用。为什么要设检疫期?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艾滋病,如果某一个人感染艾滋病,在感染艾滋病的时候,我们进行检测,在他没有形成抗体时,他已经进入感染期。从感染到检测,变成阳性,都称为“窗口期”。这个“窗口期”可能对我们在血浆采集当中,投入到血液制品生产当中带来一定的风险,而且国际上也出现过这个案例。比如说八因子,国内也好,国外也好,都出现过这种感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去年做了规定,这也是国际上其他国家采取的办法。
2008-07-08 11:17:35
- 颜江瑛:
从去年7月18日的通知下达,到今年7月1日实施有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在这一段时间对企业做了部署要求,所以你提到的可能会在短时期内出现血液制品产量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对企业提出了要求,从通知下发到实施这段时间,企业要做好准备。同时医疗机构,可能会出现血液制品短时间波动的情况,医疗机构做好相关的应对工作,保障治疗所用的血液制品。
我想现在导致血液制品供应不足,绝不会因为设置检疫期。我原来几次在新闻发会上说过,主要的问题是血浆的供应,现在原量血浆的供应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各个部门都在努力。
2008-07-08 11:21:00
- 南方日报记者:
刚才在发言人的通报中注意到这样的数字,您讲到2007年不良反应报告已经达到547000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有5835份,这是到今年6月30日。我想这么多的报告,作为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面对这么大的工作量是不是能够应对?这是一个小小的担心。
第二个问题,对这么多报告,你们如何进行甄别、分析,做一些权衡用药的利弊,这个过程大概有多久?谢谢!
2008-07-08 11:23:27
- 武志昂:
第一个问题,对于庞大的数据信息处理,单靠人力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我们这两年一直在致力于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还没有达到一个满意的程度,国家现在也在花很大的精力立项,准备在这方面增加投入。
现在怎样来看待这个问题,因为信息化程度不高,我们可以剔除一些常规的案例,这是我们能做到的。去年有50多万病例报告,刚才也讲到了,实际上严重的和新的病例报告只有13%左右。因此,我们把我们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工作的重点放在深入研究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上。
在省级中心方面,根据分工,我们委托省级中心对一般的病例报告做初步评估,这个评估对一般病例报告来讲,尤其是说明书上已经有的,省里评估了,我们基本上就认同这样的信息评估。有一些发达地区的省份已经把中心延到地区这一级,他们会有一个地区一级的业务人员对报告的分析。国家中心把重点投入到严重的、新的不良反应报告,从中提取需要的信息。
第二个方面,我们预期随着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投入的加大,尤其是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加大,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把信息化做到对我们国内设置预警,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从药物警戒、预警的角度去勾画我们的信息环境。
2008-07-08 11:24:22
- 颜江瑛:
谢谢武主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确实有很大的数量,我们现在要用全系统的力量收集信息。我们有一个分析管理制度,同时在国家局方面有一个突出重点方面。这个是非常好的。我们看美国ADR,他们今年采取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公共信息系统。它的信息系统可以应对全球化的药品来源供应,因为公众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希望药品100%安全,是不可能的,他们就是希望出了问题能够灵敏的反应出来,作为政府能够及时向公众提供这样的信息。我们也希望下一步能够发展预警,只要出问题就可以马上提醒公众。这也是我们共同面对的一个方向。
2008-07-08 11:27:58
- 武志昂:
从不良反应监测角度看,首先是要识别药品安全状况,能相对灵敏的把安全风险检测出来。之后要找出出现安全风险的原因,对恶性的安全风险迅速控制。
2008-07-08 11:31:15
- 颜江瑛:
这里就是有一个周期。实际上一个药品发生不良事件以后,我们的反应要灵敏,要快。就像齐二药事件一样能很快反映出来,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减少对公众的损害。就像我们刚才说有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出现危险信号,我们怎样处置?就像刚才说的博雅事件,我们首先就是要采取紧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它对公众带来的危害。接下来,再深入调查研究其危害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有点要暂停使用,有的要修改说明书等等,要完整的处理,需要的周期会比较长。
2008-07-08 11:39:06
- 武志昂:
补充一点,加强我们的监测体系,包括扩大监测人员的数量,提高队伍的素质,也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也正在努力。
2008-07-08 11:45:47
- 中国日报记者:
资料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号,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有5385份,是去年同期的8倍,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哪类医疗器械上?
2008-07-08 11:46:29
- 武志昂:
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不良反反应监测是有一些差距的。医疗器械主要是收集严重的和死亡的病例,这不光是我们国家,全球的医疗器械上市后,采取的措施都是类似的,大多数是收集严重的、死亡的病例。
我们国家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时间不是很长,应该说全面开展这项工作是到新世纪。如果我没有记错,应该是03年试点,04年启动,是一个新推开的工作。我们知道医疗器械的问题对老百姓的健康很重要。所以这个报告在刚开始,大家要有一个了解和理解的过程。
还有一种,由于医疗器械产品的特殊性,医生判定是不是会带来不良事件的时候,因为还有手术过程等等问题。因此,我们国家不良事件报告的发展,还面临着让公众,尤其是让医疗机构全面了解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原因,国家中心,国家局也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推进医疗机械不良事件的报告。这两年花了很大的力气,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包括对医院组织针对性的学习,尤其是高风险的报告。
今年表现出来增长的倍数比较多,说明我们采取的措施有了很大的效率。尤其是结合高风险这些特点方面,在医院的效率就出来了。所谓拓展信息反馈的渠道,对于器械来讲,我们觉得有两个方面:第一,我们接收信息渠道,建立了专门体系,委托专门机构收集境外的高风险医疗器械信息,然后也和境外监管机构就一些器械的风险问题交换意见,让我们能更多,更早的掌握这些信息。
第二,过去我们主要依靠医院作报告,现在我们也明确要求企业加强信息报告,尤其是那些高风险产品的企业。我们还把自己直接收集的医疗器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信息反馈给相关企业,要求企业去做这种不良事件的调查。这样的方式,从表面上看是一个信息的采集,从内在上讲是国家强化企业追踪自己的产品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2008-07-08 11:47:37
- 颜江瑛:
谢谢武主任。最后我还想说一下,今天确实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离奥运还有一个月。另外,去年的7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启动定时定点新闻发布会,到今天正好是一周年,所以我也想借此机会感谢媒体记者。一年来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奋斗,报道了我们国家的药品专项整治、兴奋剂生产经营专项治理等一系列工作,我们共同见证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这一年当中所取得的成效,包括我们的监管理念——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定时定点的新闻发布已经成为我们和媒体沟通的桥梁,搭成了一个平台。同时我们也感谢媒体,通过这个定时定点的新闻发布,我们和公众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沟通渠道。下一步,我们还要做好我们的新闻发布工作,通过一些吹风会,通气会,包括其他的培训,更好的发布政府的重要信息。
另外,就是一定要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我们这个网站有各种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等方面的信息,这也是我们发布信息很好的平台,请大家多关注。
另外,为了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好地为媒体服务,我们今天也公布一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办的24小时值班电话—13041050009。非常感谢媒体朋友与我们共同工作了一年多,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战斗,谢谢大家!
2008-07-08 11:56:11
图片内容:
数据地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