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北京古都风貌保护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7月29日(星期二)上午10时,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将在新闻发布厅1厅举行北京古都风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谈绪祥,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委员、新闻发言人张农科,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将向中外记者介绍北京古都风貌保护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孙瑛(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副主任):
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参加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发布会的主题是关于古都文物保护的情况。
2008-07-29 10:01:59
- 孙瑛:
大家知道,北京是一个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城,旧城改造和古都风貌的保护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多年来,北京市非常重视古都风貌的保护工作,市政府不断加强规划,努力拓展保护的思路,在古都风貌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在北京正在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日益彰显的现代城市的魅力欢迎着朋友们的到来。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谈绪祥先生,还有北京市建委委员、新闻发言人张农科先生和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先生。
下面,我们请三位发言人分别给我们介绍情况。首先请北京市规委副主任谈绪祥先生介绍情况。
2008-07-29 10:02:10
- 谈绪祥:
我代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就保护古都风貌、建设文化名城城市规划方面的有关情况,向各位媒体做一通报。
多年来,北京市政府在社会各界专家、市民的支持帮助下,在首都古都风貌保护方面,在城市规划的工作方面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在奥运会即将开幕的时候,北京市以它的新的面容,以它悠久历史的风貌状况展现在大家面前。
下面我就几个方面向大家进行通报。
2008-07-29 10:02:56
- 谈绪祥: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北京市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由人类生活史和城市发展史交汇而成的历史文化遗产。一直以来保护古都风貌都是北京城市发展建设的重点工作。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保护,形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古都风貌保护工作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
2008-07-29 10:04:14
- 谈绪祥:
一、北京古都风貌保护的基本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确立以保护促发展的基本思路。一是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加强旧城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的方法,妥善处理旧城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和古都风貌保护的关系。三是坚持积极保护的原则,合理调整旧城功能,强化文化职能,促进文化复兴,推动旧城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保护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和创新的原则,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健全完善保护管理的机制体制。
2008-07-29 10:11:40
- 谈绪祥:
二、北京古都风貌保护的重点工作
特别是北京的旧城,是中国古代都市计划的杰作,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旧城整体保护的重点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适度疏解和完善旧城职能。统筹考虑旧城保护、中心城调整优化和新城发展,合理确定旧城的功能和容量,在综合考虑人口结构、社会网络和就业的基础上,疏解不适合在旧城内发展的城市职能和产业,适度疏散旧城的居住人口,鼓励发展适合旧城传统空间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二是积极推进“有机更新”的保护模式。积极探索适合旧城保护要求的有机更新模式,有效防止大拆大建,稳步推进旧城的保护与发展。
2008-07-29 10:12:18
- 谈绪祥:
三是切实完善旧城基础设施。在保持保存真实历史遗存、传统街道肌理和尺度的前提下,科学制定旧城的交通政策和道路网规划,制定旧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标准和实施办法,积极探索适合旧城保护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四是落实制度保障。健全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出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规定。遵循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制度化的专家论证和公众参与机制。
2008-07-29 10:12:38
- 谈绪祥:
三、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规划体系逐渐完善。
先后组织编制了《北京旧城 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第二批 1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旧城范围内保护区和文物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的总面积为2736公顷,规划覆盖面达到44%。2007年组织完成了《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今年又针对具有特点的优秀工业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和再利用的专题研究。
2008-07-29 10:12:55
- 谈绪祥:
保护机制不断健全。
在旧城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组织、专家咨询、公共参与、科学决策的机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成立北京旧城风貌保护与危房改造专家顾问小组,文保专家作为顾问直接参与规划设计,并指导项目施工,最大限度的实现保护目标。采取逐户调查、座谈听证、规划公示等多种形式,加强居民的公众参与,充分征求并尊重当地居民的意见,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保护私房主的产权利益,鼓励居民实施自主改造,成为房屋修缮保护的主体。
2008-07-29 10:13:28
- 谈绪祥:
规划实施扎实有效。
积极实施“修缮、改善、疏散”相结合的旧城有机更新模式,本着解危先行、修缮为主、完善市政、适度疏散的原则,对旧城平房区四合院进行了修缮整治,拆除与风貌不协调的违法建设,维持胡同肌理,恢复地区风貌,改善环境。确定使用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市政管线布置方式,逐步改善旧城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本着居民自愿的原则,完善居民搬迁、补偿政策和程序,结合旧城危房改造修缮和外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稳步推进旧城过于密集人口的适度疏散,逐步改善旧城居民的生活条件。
2008-07-29 10:13:46
- 谈绪祥:
以上是我向各位通报的情况,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还准备了相关的背景材料,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参照背景材料了解我的通报。谢谢!
2008-07-29 10:14:22
- 孙瑛:
谢谢谈主任的介绍。接下来我们有市建委委员张农科先生做介绍。
2008-07-29 10:14:50
- 张农科: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北京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它正处于现代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承载北京古都风貌保护主体的旧城区危旧房改造,我们始终坚持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与保护古都风貌并重的思路,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旧城保护模式,采取“小规模、渐进式、多样化、微循环”有机更新模式稳步推进,杜绝了“大拆大建”,突出旧城整体保护。
2008-07-29 10:16:37
- 张农科:
近几年北京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出台保护规划和政策法规。先后出台了《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积极构建了推进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实现由文物单体修缮向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整体保护的跨越。2003年出台了《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2004年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完成;2005年3月颁布实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进一步确立了旧城整体保护思路。
2008-07-29 10:20:48
- 张农科:
二是加强了对文保区的保护修缮管理。2001年,南池子被列为我市第一片文保区试点项目,改造完成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探索了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新方式。2003年,市政府又划定前门、大栅栏等6片文保区继续开展文保区试点工作,突出政府主导,采取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的推进方式,积极探索适合于历史文化保护区改造的实施方式和相关政策。
2008-07-29 10:32:50
- 张农科:
三是加大了对四合院的保护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强危改中的“四合院”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为了更好地保护北京特有的四合院,2003年,市政府在普查基础上,分三批对旧城内658处保留院落进行挂牌保护。
2008-07-29 10:33:03
- 张农科:
四是对部分位于旧城内危改项目进行撤项。近几年以来,共有近40个已立项的危改项目被撤项,确需改造的,严格按照保护规划和专家论证意见组织实施。
五是积极开展旧城房屋修缮和胡同整治工作。自2004年以来,旧城区积极开展了 “院落微循环改造”、“政府拔危楼”、“街巷胡同整治”、“文保区试点”,即点、线、面相结合的旧城保护改造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2008-07-29 10:33:16
- 张农科:
2007年下半年,市政府又提出了按照“修缮、改善、疏散”总体要求,采取“政府主导、财政投入、居民自愿、专家指导、社会监督”方式,对旧城内平房、胡同进行修缮、整治的新思路,本次修缮工作共涉及44条胡同,1474个院落,9635户居民。
2008-07-29 10:33:28
- 张农科:
政府主导。即全部工作均由政府部门组织实施,没有任何开发公司进入。政府通过制定改造计划、出台相关政策、拨付财政资金、规范工作流程等,全程主导改造工作开展。颁布了《关于落实旧城内历史风貌保护区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旧城房屋修缮与保护技术导则》、《北京市旧城房屋修缮与保护技术手册》。
2008-07-29 10:33:38
- 张农科:
财政投入。即市政府安排专项补助资金,2005年以来,市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安排5.8亿元专项资金,按照旧城整体保护的思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旧城古都风貌保护工作,2007年市政府又在每年5.8亿专项资金基础上,增加10亿元资金,每区2.5亿元,用于旧城整治工作;胡同改造资金,市发改委共安排建设资金约2.34亿元。各区也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相应配套资金。
2008-07-29 10:33:48
- 张农科:
居民自愿。即居民是否参与本次修缮整治工作,完全坚持自愿原则,政府绝对不强制。
专家指导。即从文件起草、方案论证到具体实施、工程验收,聘请保护专家给予全程指导。
社会监督。即通过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及时向社会报道修缮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请媒体和居民群众全程监督。
2008-07-29 10:33:58
- 张农科:
这种完全由政府主导的实施方式,不仅是对保护古都风貌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并重原则的认真贯彻,也是对《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小规模、渐进式、多样化、微循环” 有机更新模式的积极实践。
总之,经过不断地总结与探索,北京古都风貌保护工作的思路不断清晰,规划不断深化,政策不断完善,旧城保护与危旧房改造工作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谢谢!
2008-07-29 10:34:09
- 孙瑛:
谢谢张农科先生。接下来我们请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先生发言。
2008-07-29 10:34:45
- 孔繁峙:
尊敬的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会议。大家知道,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地上、地下保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直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北京在申奥成功以后,对遗产的保护加大了投入,加快了维修速度。现在我从两个方面向各位介绍遗产保护的工作情况。
2008-07-29 10:34:58
- 孔繁峙:
第一,奥运场馆建设当中的文物保护,在奥运场馆建设过程当中做好遗产保护的工作,这项工作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在规划阶段就处理好和遗产保护的关系,在规划阶段场馆的选定,躲开了城市的遗址,躲开了地上的建筑。(幻灯片)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北京城市发展,这张图是1000年来北京城市变化发展的叠拉图,奥运场馆的建设都躲开了城市的遗址,是在它的原土城的北边,所以奥运场馆的建设和旧城的保护,在城址上处理得还是很成功的。
2008-07-29 10:36:01
- 孔繁峙:
水立方和鸟巢最早规划的时候是在一条线上,现在水立方往北移了100米,这100米就是为了躲开北京的五顶之一,北顶娘娘庙,往北移了,这是从北顶娘娘庙看鸟巢和水立方。这是做好地上文物的保护,包括龙王庙。
2008-07-29 10:36:48
- 孔繁峙:
第二,做好奥运场馆地下遗址和文物的保护。我们对18处奥运场馆的建设先期都进行了考古挖掘和勘探,清理出的历代文物有1500多件。(幻灯片)这是飞碟靶场,考古发掘的现场,在开工之前我们都进行考古的发掘。这是出土器物,这是五棵松体育中心出土的,这是东汉的陶器。这是明清的一些玉器。由于时间关系,就简单放这几张照片。我们处理好奥运场馆的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
关于对文物遗产的维修保护工作,介绍两点情况:第一,政府对遗产保护加大了资金投入。从2000年开始,市政府每年投入1个亿的资金,和历史上相比,相当于1990年以前110年投资的总和,因为在1990年以前,那会儿的专项投入就100万,现在是1.1亿和1.2亿,这相当于过去一百多年的投入总和。这是在资金上的专项款,可以看到保护的力度是很大的。而且这八年来,政府的投入是9.3亿,社会各方带动所投入的资金超过50亿。
2008-07-29 10:37:59
- 孔繁峙:
第二,关于古建维修,这八年来维修的项目是139项,其中有78项经过维修以后,扩大和增加了它的开放内容和开放项目。还有几十处保护单位在历史上是首次实现开放。
我想,剩下的时间,想向各位介绍一下遗产和古建维修的几个图片。这是对故宫缓冲区的保护。(幻灯片)这是普渡寺,(幻灯片)这是琉璃厂文化街,(幻灯片)这是雍和宫平房区,什刹海对四合院的维修情况,鼓楼东大街整治前后的照片对比,东四四条四合院的维修整治情况,这都是前后的对比。还有什刹海地区的胡同风貌,这也是做了很多风貌。还有就是烟袋斜街,是政府按照原状来进行整治、维修。还有南锣鼓巷,四合院在元代就形成了,基本上保持了历史上古都的格局和这种建筑风格。(幻灯片)这是白塔寺周边的四合院。
2008-07-29 10:38:45
- 孔繁峙:
接下来介绍一下对遗产项目的维修,有几张照片,因为(幻灯片)故宫缓冲区,一共有1000多公顷的面积,故宫外围景观的保护,故宫里几组建筑的情况。天坛的维修,天坛的祈年殿、神乐署,天坛的缓冲区,在这个区域里超高建筑是受限制的,基本上是天坛地区的维修情况。
(幻灯片)这是祈年殿修缮的细节。
(幻灯片)周口店险情的加固,整体保护规划进行了设定。
(幻灯片)颐和园缓冲区采取的保护措施,对颐和园的排云殿。
(幻灯片)对长城的11个地段进行了抢险加固。
(幻灯片)十三陵缓冲区,外围缓冲区达到了88平方公里,范围还是很大的。我们修了四个陵,德陵修缮前后的对比。
这是这几年对北京市文物单位的修缮情况。
2008-07-29 10:42:04
- 孔繁峙:
(幻灯片)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图看对重要区域开展的维修。
(幻灯片)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这7.8公里范围内的古建筑都开展了维修。朝阜路几十处的文物单位,对传统的历史街区都采取了保护措施。
(幻灯片)历代帝王庙的维修,对北海进行了维修,对钟鼓楼的维修,对孔庙国子监的维修,这是历史以来最大的修缮项目,还有白塔寺西路的维修,还有对普渡寺的维修,这都是修缮前后。还有就是火德真君庙,还有一些北京旧城,明城墙遗址整治和恢复,还有就是永定门城楼了复建。由于时间的关系,有关材料已经发给各位,我想就介绍这么多。
2008-07-29 10:42:58
- 孙瑛:
谢谢孔局长。刚才三位发言人都分别介绍了情况。下面开始提问,请提问记者先介绍自己来自哪家媒体,每次提问就问一个问题。
2008-07-29 10:43:47
- 台湾联合报记者:
我发现北京做文物的修复和恢复非常认真和努力,我也发现很多商业文化在文物修护过程中,也进驻到胡同里,使商业气息加固了文化的内涵。请问你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谢谢!
2008-07-29 10:44:02
- 孔繁峙:
提到的问题的确存在。历史上的居住区,因为现在的需要,沿街增加了商业店铺,首先居民生活有这个需要,我们不鼓励传统的商业街区完全住人,前门区就属于商业街区,就是经商的,不是居住街区。居住街区如果改成商业街区,和历史的原功能也是不对的。目前,大量的居民住在四合院里,需要商业集市的供应,可以说这是作为过渡阶段的措施。从历史上看,今后的发展,历史街区就应该按照原有的功能发展。商业的就发展成商业的实用功能,居住的就是四合院居住区,今后会逐步做这些工作。谢谢!
2008-07-29 10:44:21
- 法国国际电台记者:
您能否更准确地告诉我们,在旧城中哪些区域是主要的文物保护区,哪些区域是旧的传统的居住受保护区?
2008-07-29 10:45:18
- 孔繁峙:
准确地说,文物保护还没有形成一个文物的区域,我们说的是四合院传统的历史街区,和文物区还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文物是不能够变的,四合院是可以改造维修的。旧城内划定的历史街区一共是33片,面积1974公顷,还有440公顷的平房区,这两个数相加相当于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还是四合院平房区。这33片四合院又分成不同的性质,故宫周边、景山周边是属于四合院的居住区。国子监那条街是属于文化街区。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属于近现代建筑的街区,前门属于商业街区,南北锣鼓巷都属于历史上居住的街区,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性质。
2008-07-29 10:45:37
-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前门大街开街的时间是否确定?开街后展现什么样的风貌?按旧有风貌修缮模式,对北京古都风貌的保护和恢复有什么意义?谢谢!
2008-07-29 10:46:45
- 孔繁峙:
现在崇文区正在进行整治,预计8月上旬进行开街,对前门这条街的维修和保护,特别是中轴线两侧的商业店铺,基本上是恢复了明国期间的建筑形式。这个期间的建筑形式包括几个时代的特征,有清代初期的传统建筑,有近现代的建筑,还有中西结合的欧式建筑。所以这条街的建筑形式,应该说它反映了100多年来北京城变化城市建筑的不同形式。这条街还反映了民国初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两边的店铺很多是连家铺子,前店后场,或者是前店后家,这种传统的经营形式。
2008-07-29 10:47:13
- 孙瑛:
关于前门大街的改造,中心专门安排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应该是在今天下午的两点,请大家关注一下网上的预告,如果关心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届时来参加。下面继续提问。
2008-07-29 10:48:44
- 纽约观察者记者:
在改造传统的院落中,每改造一座传统院落,所需要的代价和成本是多少?现在已经改造的传统院落的比例是多少?还有多少传统院落需要进行改善?
2008-07-29 10:48:59
- 孔繁峙:
四合院的保护是名城保护的一部分,对四合院的维修也不同于文物的维修。它是结合古都风貌的保护和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所开展的一个维修工程。市政府已经决定对旧城里的四合院要全部保护,逐步维修。从去年开始,一年投入资金10亿人民币。要修的范围比较大,首先解决重点区域沿街的建筑,然后再整治一些多年失修和里面居住环境比较差的地方。同时,还要改造和提高四合院的居住环境。谢谢!
因为旧城里面四合院很多,而且每一个四合院保护的状况又不一样,有的保护的很好,有的比较残破,所以对四合院的维修绝不是一个资金额,主要是根据它的保存状况,尽可能多地保持原有建筑,逐步替换一些残破需要改善的建筑。
2008-07-29 10:49:15
- 张农科:
就这个问题,我补充一下。关于四合院的改造成本问题,不可以一概而论。我们改造四合院的根本目的,一是要保护历史风貌;二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在那么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如果四合院保护得很好,不需要太大的修缮,当然投入的资金就会少。大家都知道,很多四合院以前使用的是煤,要把煤改造成电,要通水、通气,这些基础设施当然都是要投入的。
2008-07-29 10:49:56
-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
为了筹备奥运,北京改造了多少城中村,总投资是多少?还剩下多少城中村需要改造?有没有这样的担心,在奥运之后,违规的建筑又会在城中的角落里重新出现?谢谢!
2008-07-29 10:50:15
- 张农科:
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北京改造城中村不仅仅是为了奥运,北京这个城市正处在现代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出现了一些城中村,需要不断地加以改造。奥运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奥运。在这里我只能告诉你这么一组数字,“十五”期间,北京市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了10857.4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两倍。在“九五”的五年时间里,投资的年增长是17.7%。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到了2260亿,相当于“九五”时期的1.6倍。北京的城市发展不会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停止,还会更加快速地发展。谢谢!
2008-07-29 10:50:36
- 孙瑛:
我补充一个数字,近几年北京改造的城中村是71片。下面继续提问。
2008-07-29 10:51:02
- 中国新闻社记者:
刚才发言人谈到,北京为了保持古都风貌,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这个资金投入量要比之前多很多,我们也知道为了举办奥运会,北京新建了很多奥运场馆和建筑,也有一些其他的建筑兴起。外界普遍认为这些建筑具有浓厚的后现代风格,有一种极端的现代风格。请问发言人,具有浓厚的现代风格的建筑,对北京古都风貌有没有影响?它们之间能否兼容?谢谢!
2008-07-29 10:51:19
- 孔繁峙:
后期建筑对古都风貌的影响和影响大小的问题,主要看它所处的位置。如果它处在旧城之外,应该说影响很小。主要高度要控制;如果在旧城之内,高度压得比较低,应该说对旧城影响还不是很大。因为北京旧城不是一个大文物,北京旧城也是一个发展当中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后,名城的整体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调整。中轴线,长安街东西轴线,今后是按照现代的规划,一些建筑,一些大的设施摆在长安街两侧。其他的地方,特别是临近四合院,临近皇城、临近故宫、临近文物单位周边的地方,要严格控制新建高度。谢谢!
2008-07-29 10:51:44
- 谈绪祥:
关于这点,我再补充一下。因为大家非常关心奥运场馆建设与古都风貌之间的关系,我也经历了与很多记者朋友的交流。刚才孔局长回答大家的问题,更多是从建筑与古都风貌之间的协调角度,我们在奥运场馆建设过程当中,经过严密的专家论证,重点是在选址问题上进行解决。
2008-07-29 10:52:58
- 谈绪祥:
我想跟大家介绍的是,奥林匹克场馆的建设也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世界级的文化名城留下了很多遗产,大家也注意到奥运主中心区是位于传统中轴线的北端,刚才孔局长介绍了,是7.8公里的传统中轴线,它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空间组织的重要特征之一。奥运主场馆分布在中轴线的北侧,使原来7.8公里的中轴线,继续向北、向南延伸,形成了25公里的中轴线。使奥运主场馆的建设与北京古城建筑的布局协调的融合在一起,应该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融合和协调,它成为北京面向未来发展的,既保持传统城市格局的特色,又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建设,因此从格局上和城市布局上来讲,它也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继承和发扬。谢谢!
2008-07-29 10:54:10
-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
有评论说,因为主办奥运的关系,因为资金很多,所以北京的传统古都文化反而是在加速流失。不知道您对这种评论有什么看法?也有人说,因为主办奥运,国际上更加关注北京的传统文物保护的问题,所以传统文物保护反而得到更多的重视。您对此怎么评论呢?
另外,也因为主办奥运的关系,城市房地产发展非常迅速。有的地方,给人感觉规划的不是很足。在朝阳区,各个区的公共空间少了。有人说,奥运以后,可能北京的城市规划再做一个慢慢的检讨总结。会有这种可能吗?谢谢!
2008-07-29 10:57:33
- 孙瑛:
先回答奥运和古都风貌保护的关系问题。
2008-07-29 11:00:51
- 谈绪祥:
我想结合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回答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首先,我想说明的是,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工作者,我也是一个技术人员。在申办奥运、筹办奥运的七年过程当中,我们所经历的过程,我个人的感受,恰恰是奥运促进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2008-07-29 11:01:11
- 谈绪祥:
筹办期间,中国政府,包括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什么这么说呢?本世纪初,我们就开始着手制定北京面向2020年的城市发展规划,国务院批复了这个总体规划,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城市发展目标就是文化名城。在这个《规划》的指导之下,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刚才介绍到的,我们不断完善旧城保护规划体系,制定了大量的、切合实际的规划成果,并付诸实施。同时,我们通过这个规划确定了北京面向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城市空间结构,确定了我们要发展新城,来疏解旧城和中心城的职能和人口的压力。
2008-07-29 11:02:13
- 谈绪祥:
我们结合中心城实施的“六个调整”、“六个优化”的措施,逐步改善中心城相对聚集的职能和相对集聚的人口,相信通过若干年的引导,能够使中心城的职能过度集聚的状况有所改善,这将从根本上缓解旧城、中心城的压力,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旧城文化风貌的保护。奥运实际上是帮助和推动我们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世界级的文化名城的有机协调的过程,是统一的。谢谢!
2008-07-29 11:05:51
-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既然本次新闻发布会提到了关于旧城改造的情况,我想了解一下,北京市民目前的生活状况,目前有多少北京人仍然居住在亟待修缮的四合院胡同里,有多少北京市低收入家庭已经住进政府提供的廉租住房和租赁住房里?还有多少北京市民已经通过购买经济适用房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谢谢!
2008-07-29 11:07:41
- 张农科:
根据2008年北京市进行的城镇房屋安全检查的统计,在实查的城镇房屋当中,有14.1万平方米的危房,4049户。今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现“无城镇危房户”的工作目标。今年年底之前,将全部完成14.1万平方米危险房屋的截尾工作。现在的工作进展已经完成了90%以上。
关于保证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大政策性住房的计划管理,政府住房保障力度在逐年加大。2007年已经开工建设廉租房3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47万平方米,限价商品住房312万平方米。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这些政策性住房将在2008年和2009年实现向社会的供应。住房建设规划和计划已满足城市居民多层次家庭住房需求为目标,总量控制、分步实施,通过多渠道解决群众住房困难,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并力求做到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
2008-07-29 11:08:17
- 孙瑛:
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三位新闻发言人,谢谢大家!
2008-07-29 11:11:26
图片内容:
- 新闻发布会现场
- 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副主任孙瑛主持发布会
- 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谈绪祥发言
-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委员、新闻发言人张农科发言
-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发言
- 发布会主席台
- 孙瑛副主任请记者发言
- 台湾联合报记者提问
- 孔繁峙局长回答记者提问
- 法国国际电台记者提问
- 纽约观察者记者提问
- 张农科委员回答记者提问
-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提问
- 谈绪祥副主任回答记者提问
-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
-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
- 发布会结束
视频地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