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农业部举行农技推广新举措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10月15日(星期三)14时30分,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农技推广新举措新闻发布会,总结上半年粮食和农产品增产科技支撑作用,介绍下一步科技服务措施等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张合成: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专题新闻发布会。
2008-10-15 14:24:59
- 张合成:
各位,我是张合成,来自农业部办公厅。有些朋友是第二次见面了,昨天在农交会的发布会上已经见过面了,我是第二次主持发布会,请各位多多帮助、指导。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农技推广新举措。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在抓紧落实中央政策的同时,特别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不断地创新运行机制,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为了使社会公众和新闻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今天我们请来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杨雄年副司长、科技入户工程玉米首席专家李少昆研究员,向大家来介绍农技推广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民田间学校,提高了农民素质和能力,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方式”,类似这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模式还有很多,比如建立各类示范基地、农技推广协会、技术合作社等模式。这都是全国各地推广工作的一些创新方式。
2008-10-15 14:33:19
- 杨雄年:
为了推广各地的先进经验,我们进行了认真总结,归纳出了十种具有代表性的好模式,并汇编成册,提供给各地,在进一步做好推广工作中进行借鉴运用。今天我们把印刷好的带给了大家,供大家参考。《农技推广新模式》这本书,对各地的新模式和做法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也希望媒体的朋友帮助我们做一些宣传,在全国得到推广和应用。
2008-10-15 14:34:24
- 杨雄年:
第三个方面,创新推广方法,使推广工作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情况,更能满足农民需要。一是推介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近年来各级农业系统每年都推介发布一批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引导广大农民科学选择优良品种,正确使用先进的适用技术。二是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今年我部在全国建设了500个万亩优质高产创建示范点,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示范带动,以及信息宣传,集成、展示,推广先进事用技术。通过大面积的创建活动,大面积是在一万亩的规模以上进行高产示范,这样把专家的产量变成了农民的产量。专家在小面积、小田块上创造高产,已经有很多的经验,但是这些产量如何让农民掌握,如何变成农民的产量,这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应该说高产创建活动在这方面已经发挥了作用。
2008-10-15 14:35:47
- 杨雄年:
据专家实地侧产,吉林省郭县红旗农场吉粳88超级稻万亩示范区平均达到702.1公斤,这个活动我实地参加了,实现了超大面积均衡增产。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水稻长得非常均衡,稻粒大小很均衡,空粒率很低,确实可以看到科技的作用。甘肃省凉州区万亩玉米示范田平均亩产达970.52公斤,创全国玉米大面积高产记录,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万亩玉米示范田平均亩产达702.1公斤,实现了超级稻大面积均衡增产。三是发送农民易掌握、操作简便的明白纸,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针对主要农产品,组织专家和农技术人员编制了分品种、分区域,使广大农民“易学、易会、惯用”的技术明白纸三百多项。目前,为了普及牛奶质量安全科学知识,指导奶农科学饲养和加强奶站质量管理,我们组织编写了《牛奶优质安全生产100问》,这个小册子我们今天业带来了,供大家参考。这些小册子已陆续赠送给广大奶农。
2008-10-15 14:37:19
- 杨雄年:
第四,利用现代手段开展推广服务。比如四川郫县农技建立了信息服务电话,实行“一次呼叫、两个小时到位、免费指导、全程服务”。等等,这些好方法,灵活多样的新的技术推广方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当前,正值秋冬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拓展思路,创新机制,提高能力,增强活力,深入推进农业技术体系改革和建设,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接下来,我们采叹改革,以贯彻国务院30号文件为契机,进一步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加强公益性技术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细化公益性的职能,因为过去公益性和经济性在基层是混在一起的,通过改革把这块分开,理顺管理体制。另外,科学地设计农业推广机构,因为农业生产的形势在发生变化,推广机构是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也需要根据生产和经济的发展作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同时,稳定科技队伍,为科技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科研教育单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科技示范户,建立一个紧密衔接,上下贯通的信息农业体系。把科技工作从上游到下游贯通,这样科技力量就会多一些。我们有近百万基层推广人员,有近十万科研人员,还有大学从事科研工作的教授,我们把这个队伍组织起来,服务科技工作,服务农村生产。
2008-10-15 14:47:03
- 杨雄年:
第二,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深入一线开展服务。通过政策引导,项目的带动方式,鼓励专家教授加强技术集成,扩大技术的有效供给,并深入生产一线,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李少昆专家就是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这些年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在转化中也有很多问题,我们想通过专家教授创造一些条件,专家教授下去还有一些困难,包括差旅费的问题等等,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让专家深入到一线,帮助基层农技人员。
第三,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科技服务。支持和引导,尤其大中型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工作,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服务推广工作。
2008-10-15 14:48:25
- 杨雄年:
第四,继续创新农技推广的机制,以机制创新,增强农技推广工作的合理,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机制创新,探索更多、更好的服务模式。进一步促进科研与推广的有机结合,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需求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这是针对农技推广工作中解决农民的需求,我们想采取这些措施,还有一些在组织专家继续深入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方式,满足农民的需要。
2008-10-15 14:49:23
- 杨雄年:
第二个问题,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今年专家进行了测算,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今年达到了49%。因为粮食生产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包括天气、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科技在这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粮食问题,我们没有专门分出一个比例来,但是总体来说,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是49%。无论是在冰雪灾害,还是在生产过程中,科技人员都在一线进行服务,技术对生产工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粮食生产。作为公益性推广机构,国家科研院所主要是在公益性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对粮食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8-10-15 14:50:30
- 张合成:
谢谢杨司长,再次感谢人民日报记者朋友对我们的支持。下面一个问题。
2008-10-15 14:53:15
-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记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活动范围和服务范围受到了限制。另外有70%没有固定的办公用房,没有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50%以上没有专门的电话,通讯不方便。对知识更新和对外联络、服务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2008-10-15 15:00:58
- 杨雄年:
我们目前进一步想办法改善农技推广条件,各个方面对此也非常关注,两会代表也纷纷提出议案和建议,我们部里非常重视,正在具体研究,制定推广体系基础建设规划,下一步按照政府主导、多方支持、突出重点、集中建设、因地制宜、循序推进的原则,通过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推广手段、条件、实验示范基地的建设,为履行公益性创造更多的条件,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满足农民的需要。
2008-10-15 15:03:44
- 张合成:
谢谢杨司长,谢谢经济频道的记者朋友。下一个问题。
2008-10-15 15:04:53
- 农民日报记者:
刚才杨司长介绍了各地在农技推广中的一些新举措、新办法。我们了解到,农业科技入户是农业部近年来采取的农技推广的新举措,取得了比较好的经验。我想请问李少昆研究员,您作为玉米首席专家,怎样评价科技入户取得的成绩和成效?谢谢。
2008-10-15 15:05:04
- 李少昆:
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是农业部,财政部于2005年实施的,非常荣幸,我自始至终作为一员参加工作,感受非常深。科技入户,主要是针对农业技术推广成果转化速度慢的问题制定的。有几个方面感受非常深。一是加强科技示范户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发展的能力、带动的能力,加强了基层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构建了一个从专家到技术指导员到示范户、到辐射带动户、到广大农民的机制,成效非常显著。谈到具体成效有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通过这几年,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每个县选择一千个科技示范户,全国一共有二十六万示范户,通过这几年的培养,三种能力有很大提高。这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于今后现代农业的建设,这是非常重要的。
2008-10-15 15:05:33
- 李少昆:
第二方面,增产粮食和农民增收这方面,作用比较大。我们知道,增产增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使现有的技术到位,科技入户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保证技术到位。这样,粮食的产量,四大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和大豆,2004年以来,每年都组织全面测产,最少都在10%以上的增产。玉米是一个高产作物,产量潜力很大,这四年来,30个玉米示范县有三万示范户,平均增产20%以上,幅度非常大。今年,部里组织了高产创建,我参加了主要几个县的测产,感受非常深。今年玉米万亩连片最高产量是在甘肃凉州区,达到970公斤,成绩非常可喜。这个区是2005年的科技入户县,通过这几年的科技入户工作,农民掌握了技术人员确定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再通过主体的集中培训,掌握了这些技术,技术到位了,所以产量每年都上一个台阶。杨司长刚才谈到,内蒙古赤峰嵩山区万亩达到913公斤杨雄年:
第三,根据工作,重大技术的推广应该有一个专项资金支持,正在研究,对于是转移支付还是什么形式,还要跟有关部门进行商量,我相信会很快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2008-10-15 15:15:21
- 李少昆:
回答你第二个问题。对你刚才谈到的问题,我也深有感触,有很多因素影响这个问题。第一方面是科研立项,很多科研项目在实验室完成以后,大部分算是结束了。一个科研项目到大田里去,还有很多中间环节需要有一个技术熟化过程,但是我们缺少这一块。第二个方面,我们现在有一些考核,也有一些问题,有一些高校、科研单位比较重视论文,可能忽视了研究成果的推广问题。第三个方面,在基层,推广体系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影响了研发的成果进一步进行推广和转化。
2008-10-15 15:15:51
- 张合成:
谢谢李教授,谢谢中国经济导报的朋友。
2008-10-15 15:16:55
- 新华社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请教李教授,目前我国玉米单产大概是360公斤/亩,美国单产是600公斤/亩。请问,未来我们国家应该从哪些方面缩小这个差距,有什么样的规划?
2008-10-15 15:17:09
- 张合成:
谢谢新华社的朋友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请李教授回答你的问题。
2008-10-15 15:17:47
- 李少昆:
特别感谢对我们玉米的关注。玉米是目前世界上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作物,也是高产的作物之一。刚才谈到了,最高产量是在美国,最高单产在2002年达到了1823.4公斤/亩。美国的平均产量从2005年开始超过了600公斤/亩。我们国家玉米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物。现在全国的水平,大概在360公斤/亩。我们和玉米生产的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要缩小这个差距,有几个方面工作要做。
在科研方面,要研究高产的形成机理,努力创建高产,研究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能够实现高产。所以,一方面是要加强对高产的研究,另外一方面是挖掘产量潜力,我们今年在陕西榆林的单产达到了1326公斤/亩,全国只有360公斤左右,这之间还有三到四倍的差距可以挖掘。如何缩小这个差距,主要是通过技术如何到位来解决。通过我们的研究,在高产和农户大田的产量,可以挖掘的潜力,有几个限制因素。第一是受制于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的因素,如果市场好,价格好,农民积极性高,有助于高产。另外是技术如何推广到位的问题。所以缩小产量差,重点是如何使技术到位。我们既然能够创造1326公斤/亩的高产,我们有这样的品种,有这样的技术,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把这些技术让千家万户掌握。这几年通过科技入户,我感觉到科技入户在这方面找到了路子,成效非常大。通过科技入户使技术到位了,玉米的示范县经过测产,示范户的产量水平平均560—590公斤/亩之间,这个产量就比全国的平均产量高出了70%左右,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到位。所以,通过高产潜力的研究d5="" src="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81015/0019b91ec8940a5fe3f410.jpg"/>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提问
- 农业部举行农技推广新举措新闻发布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