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2009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暨《文化蓝皮书》发布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定于2009年4月13日上午9:3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2009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暨《文化蓝皮书》发布会”,会议将邀请文化部、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2009年文化产业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对报刊、出版、广电、电影、动漫等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2009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暨《文化蓝皮书》发布会

活动描述

  • 中国社会科学院定于2009年4月13日上午9:3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2009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暨《文化蓝皮书》发布会”,会议将邀请文化部、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2009年文化产业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对报刊、出版、广电、电影、动漫等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谢寿光:

    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现在开始。

    今天我们改变一种方式,因为在前排主席台就坐的嘉宾都会发言,发言的时候我都会做介绍,所以现在就不再逐一介绍了。

    2009-04-13 09:26:20

  • 谢寿光:

    大家拿到的刚刚出炉的《文化蓝皮书》,是传媒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期盼的,有不少媒体从年初就在打听,什么时候09年的《文化蓝皮书》能正式发表。按照惯例,《文化蓝皮书》基本是在一月份发布的,最晚也会在两会之前发布。今年的《文化蓝皮书》之所以推迟,有它的原因。因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而且不少媒体和学者都曾经在分析,上个世纪1929年到1931年的那场危机,包括传媒在内的文化产业的表现,及应对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启示。

    2009-04-13 09:27:52

  • 谢寿光:

    从去年9月雷曼兄弟倒台以后,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深刻影响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很多的应对措施。其中,在文化产业方面如何应对,这是学界、官方和企业界广泛关注的,也在纷纷探讨。我国在第一批启动4万亿投资时,有不少专家也在关注这4万亿在文化产业方面占多大的份额,甚至提出应该加大文化产业的投入,因为它对应对金融危机,特别是带动就业、启动消费有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课题组根据新的情况和中央有关精神写作文化产业报告,要拿到最新的数据和最新的动态进行分析,也正是因为这样,到今天我们才正式发布。

    在2009年文化产业报告中,以社科院为主的研究团体的研究如何?从中能够得到什么?首先有请蓝皮书的主编张晓明教授给大家做报告,大家欢迎!

    2009-04-13 09:29:36

  • 张晓明: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刚才谢社长已经把今年的蓝皮书的起草背景给大家做了介绍。确实如此,按照我们的常规,我们最迟在2月份就应该提出这个报告。但是正如谢社长说的,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一直延伸到今年第一季度,应该说随着宏观形势的巨变,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新形势。各方面的议论非常多,中央领导也高度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我们课题组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去参加更紧急的会议,包括为中央提供对策、建议的课题。当然,这些课题对我们形成整个文化产业宏观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是非常关键、非常有用的。

    2009-04-13 09:33:26

  • 张晓明: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课题组已经形成了关于08年文化产业发展形势总体的客观判断,也形成了对09年的发展态势,甚至包括今后三到五年的发展态势的系统看法。下面我就把今年《文化蓝皮书》在总报告中谈到的主要观点向大家做提要性的介绍。我的发言结束之后,还有课题组的其他同志做补充。

    2009-04-13 09:34:53

  • 张晓明:

    应该说2008年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历史上,是一个关键性的年头,很多重大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具有很强的象征性意义。中国改革开放完成了30年的发展历程,开始了新的阶段。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说,它也已经完成了十年的发展。这里有一个阶段性的标志,就是这一轮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在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为开端,这是我国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第一次正式设立主管文化产业的部门。当然,文化产业作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纳入到政策性的文本是在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以后,所以我们说文化产业经过了十年。

    2009-04-13 09:35:44

  • 张晓明:

    到2008年,我们认为出现了战略性的拐点,也就是说,国际金融危机打断了中国经济在惯性发展路径上的进程。增长方式转型、发展方式转型,我们提到了一个说法,叫“在被动中起步”。我们一直说文化产业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产业,而且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产业,这样重大的作用在这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得到凸显。到了今年年初,温总理多次提到发展文化产业抵御经济危机的作用。甚至温总理在一个月之内两次视察了动漫企业,这是非常不寻常的。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拐点,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厚望赋予了这个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对于总的形势的判断,这是每年蓝皮书的三大主要组成部分的第一部分。对于总的形势的判断,我们今年有五点基本判断,我向大家做一个提示性的说明。

    2009-04-13 09:36:47

  • 张晓明:

    首先,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下行通道,但是文化产业依然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多的亮点之一。关于国民经济进入下行通道,可能不特别关注的人不太知道这个数据的严重性。根据我们了解的数据,我国在08年底、09年初才正式发布07年国民经济GDP的增长数据,经过了各种调整过程。07年的增长幅度是13%,08年现在只有一个预计的,没有经过最后调整的数据,是9%。我们可以想一下,从13%到9%,一年之内下降了4个百分点,而这4个百分点几乎都是后半年,甚至在最后一个季度下降的。这个下降的幅度是非常大的,就像08年12月10宏观经济工作会议说的,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这个发展态势是很多经济学家都没有预测到的,甚至有些经济学家对此作出了误判。

    2009-04-13 09:38:51

  • 张晓明:

    相比较而言,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从本次蓝皮书发布的各个行业的报告来看,总体上发展平稳,基本上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总体态势。和经济危机相比较,一些产业领域受到的影响比较多,但多数产业受到的影响不大,有一些产业甚至出现了快速或高速增长的态势。

    2009-04-13 09:40:15

  • 张晓明:

    根据这样一个基本情况,因为现在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提供得非常不够,到目前为止,国家统计局08年应该提供07年的数据,现在07年的数据都没有提供,只有一个估计数,这个来源在统计局的内部说法不太一致,是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6%,总量大概在6412亿,这是07年的。08年如果说总体增长平稳的话,维持以往三年的增速,大约是将近7600亿左右。

    2009-04-13 09:42:04

  • 张晓明:

    总的来说,从宏观形势的背景看,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比,文化产业显然是有着不同的表现。正像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很多专家、学者指出的那样,根据20世纪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往往与经济危机或箫条的发展是不同步的,而且在一个特定的时段下,往往还有负相关的关系。

    失业把人们逐出了工作场所,但是可能会将他们推向电影院和剧场去舒缓精神压力,所以经济危机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文化需求,导致影视行业、演艺行业出现逆势发展的现象。文化产业从整个发展历史上看,它往往是整个宏观经济中最先进的、发展动力最强的,和高弹性消费相关、和新技术相关的部分。往往在经济危机下,文化产业率先进行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文化成为新的经济范式的实验者和示范者。从文化艺术生产的角度,经济危机往往是发展周期的开始,它往往引领着整个经济最先走出衰退阴影。这就是我们对文化产业和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个基本判断。

    2009-04-13 09:45:11

  • 张晓明: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为什么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的影响相对而言比国际上其他国家受到的影响都小?我们在里面做了三点分析。

    首先,从供给角度说,文化产业目前还是有限开放的产业,和国际市场关联度不高。我们是处在改革过程中、转型中的一个产业。

    第二,从需求面说,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长期失衡,内需启动一直不足,相比较文化需求也一直处在未能够充分启动状态。在经济危机条件下,文化需求也没有多少进一步下行的空间。从出口角度看,文化产业在目前还不是我国出口依赖型产业,文化产业在我国还是文化贸易逆差的。所以我们的基本判断是,中国转型、体制改革的背景形势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体制性变革的影响远远大于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它是对市场不敏感而对体制敏感的产业。这是我们对国际金融危机下文化产业目前状态的原因分析。

    2009-04-13 09:45:16

  • 张晓明:

    对宏观形势分析还有改革方面的分析,从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到08年的情况看,本来今天我们请到了新闻出版署出版科技研究所的郝所长,我们想让他具体介绍出版领域的改革,但是今天他有事情没有来——不过我们也做了基本描述,也是基于他们的分析。出版的改革在08年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和突出部。大家都知道,出版领域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改革路径和时间表,而且严格按着时间表推进。08年出版领域已经在实现上市融资之后开始大规模出现兼并、重组的浪潮,突破了以往地区性和行业性的制约,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到今年年初又有进一步发展,总署领导提出要开放民营工作,而且把这个工作看作是出版业最先进的文化生产力。这一点是新的发展迹象,非常令人鼓舞。

    2009-04-13 09:47:36

  • 张晓明:

    对08年的第四个形势判断和新技术相关。新技术发展迅速,广电和通讯日益融合,并且承担起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职责。关注新技术、关注信息产业的发展,关注通讯业和广电业的发展,这是我们蓝皮书每年形势分析的重点。08年最令人注目的变化就是出现了移动互联网的新的发展态势,这就是所谓的3G业推出和广电业CMMB的推出。这两种新技术的消费手段都和移动性的流媒体相关,它们都代表了整个广电和通讯业汇流的最新趋势,而且很有可能在消费的终端上两大领域出现最终的汇流。这样一个发展态势将带动大量的硬件投资,整个通讯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抵御经济危机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大机遇。

    2009-04-13 09:50:12

  • 张晓明:

    第五个特点,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联作用加强,生产性、服务性功能开始发挥作用。这里面我们举的例子就是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设计之都”,这件事具有非常强的象征意义。我国出口导向型的沿海加工业在07年末到08年上半年出现了大规模的倒闭现象,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为了应对这样一个挑战,实际上传统的制造业,特别是依赖出口加工、外贸的制造业出现了大规模升级、改造的运动,传统制造业的升级过程必定发生和文化产业密切的关联运动,所以深圳成为设计之都代表着珠三角正在向着新兴产业的方向升级。设计业代表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关联作用的一个最前沿的产业。

    2009-04-13 09:55:05

  • 张晓明:

    这就是我们对08年形势的几个基本点的分析。按照传统蓝皮书的固有模式,我们一般在形势分析之后要有一个问题的解剖和前景预测。今年的蓝皮书我们集中放在前景预测方面,我们认为08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巨变是一个拐点,不仅是我国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拐点,而且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拐点。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从大的发展方面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一个预测,我们作出的预测是以下四点,我们认为这四个方面基本上可以概括今后5到10年,或者下一个发展周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增长的方向。

    总体讲,按照我国原来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在2020年要实现人均GDP2000美元的目标,叫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我们在08年统计的数据,我们已经超过了人均GDP3000美元,08年初步统计是人均GDP3200美元左右。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但是实现这样一个人均GDP的发展,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和谐发展的沉重代价。收入差距扩大、出口依赖上升、内需作用下降、服务业发展退步,这样一种单向的GDP增长发展战略,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09-04-13 09:57:52

  • 张晓明:

    我们认为金融危机是一剂烈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将实质性启动,这个发展趋势将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这样一个基本判断,我们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在短期内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影响相对有限,在中长期发展阶段将由于促进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转变而有利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中国文化产业将不仅仅是在短期内逆势而上,而且会以此为起点,进入一个更为健康的高速增长周期。

    我相信去年做过蓝皮书发布会报道的新闻界朋友,都会关注到去年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我们认为文化产业到目前为止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是体制性松绑、政策性推动、政府为主导。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由于宏观经济形势是一个逆向发展的趋势,是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尽管总量增加了,第三产业在总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逐年下降的。应该说文化产业在迄今为止的发展阶段中,比较多的受到了体制性变化、政策性出台的推动,而比较少地落实到市场的经济环境中。我们想今后由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方式的转变,文化产业可能会进入一个更为健康的增长周期,不仅仅是政府的推动。

    2009-04-13 09:58:59

  • 张晓明:

    我们预测了四个方向,在这四个方向中,文化产业有更大的发展机遇来支撑,将进入一个健康增长周期的预测。这四个方向我们认为也是文化产业的四个拉动作用,或者四驾马车。第一个是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于最终消费的产业,今后会由于内需启动,由于国家刺激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出台,迎来一个好的消费环境。我们做了基本测算,大家可以看一下。我觉得测算的具体数据和方法并不重要,但我们一直延续过去的说法,就是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文化消费需求、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被压抑了,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和相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大大低于国际上相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这里有大量的可释放的消费潜力和空间。

    文化产业作为满足其他产业的投资需求角度,也就是说它满足生产型消费的需求,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认为文化产业将开辟新的战略性的方向。由于我们的传统产业升级,由于制造业的升级,由于打造民族品牌,提升我们的设计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出台,文化产业将在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兴工业化发展方向中有更大机遇。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文化产业有大量的提供设计、咨询、服务的机会。我们简单举一个例子,算了一个帐,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相关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叫授权领域,它包括品牌授权、艺术授权、卡通授权等等。我们这里引用了本书中一篇文章的数据,我国人均品牌授权销售额只有0.7美元,日本是90美元,美国是365美元,如果达到日本的水平,或者接近于它,我们会有多少增长空间,文化产业会有多少收入和增长的空间。这是一个例证,并不是对整个产业的完全估计,因为这是品牌授权,还有其他的产业。这是第二个预测。

    2009-04-13 10:02:05

  • 张晓明:

    第三个预测,经济危机推动技术创新和竞争力。3G和CMMB的推出,标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文化产业进入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时期。我们认为文化产业本身和新技术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从新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来看,凡是新的数字技术手段的推出和普及,它总是要受到娱乐性文化内容的影响。今年的互联网报告就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数字,首先是互联网人数增长在这三年进入到上升空间,发展非常快,每年都是34%以上。到08年,它已经超过了全球平均上网人数的22%多,从网络发展讲,我们已经超越了全球平均水平。从去年开始,上网的实用性目的超过了娱乐性目的,就是多数人上网开始有了实用性功能,比如说上网购物等,已经超过了网络游戏等娱乐性的内容。也就是说,在数字技术发展的前期阶段,娱乐性的内容总是起到推动和普及的作用。

    3G和CMMB推出以后同样如此。如果按照经济领域或者信息产业领域的说法,新技术的推出将带动1万亿以上投资的话,按照1:5的带动率,至少有1500亿到2000亿的数字内容产业的投资,才能够真正实现或推动1万亿的硬件投资。如果没有应用性价值,谁也不会买具有新功能性的手机。事实上,中国移动等大公司正在积极参与组建国家动漫集团系统,它们对手机动漫的发展,是和3G手机的推出有重大关联的。

    2009-04-13 10:06:38

  • 张晓明:

    第四个预测,经济危机将推动全球文化产业格局变化。全球文化贸易将从产品服务竞争进入资本博弈时代,中国在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将会改变。去年文化中心翻译了一本联合国贸发会主持,由联合国五家机构共同参与的《2008世界经济创意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联合国第一次对全球的文化贸易情况作出了评估。这里提出了非常惊人的数字,就是中国在全球文化市场、文化产品贸易市场上,中国总量占到19%,所以他们认为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文化产品生产国、出口国。这个数字说明我们在文化产品的制造方面能力最强,但是和我们版权出口的逆差状况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这种状况我们认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会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或者至少有改善的机会。因为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出现了全球文化产业的兼并重组浪潮,像美国好莱坞、百老汇的文化产业机构都面临着资金链条断裂的困境,很多有历史或有很强创造能力、影响力的品牌企业资产价值大大缩水,这样就为我们的文化企业提供非常好的参与全球文化产业兼并重组的机会。我们认为在这方面,国内的文化企业已经开始出国参与兼并重组的机会,所以全球文化资本博弈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2009-04-13 10:12:56

  • 张晓明:

    这就是今年《文化蓝皮书》对今后几年文化产业发展更为健康的上升性周期的预测。根据这样一个预测,我们后面提了几条建议,最关键的是对形势有一个比较好的预测。建议中的第一条,梳理文化产业概念,把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发展范式转型的高度。实际上文化产业的概念问题,去年到今年又开始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关注,这和文化产业再次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有关。我们建议应该吸取国际上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已经翻译了《2008全球创意经济报告》,这个报告中把创意经济看作是新的发展范式。范式本身就是关键性的、枢纽性的概念,而发展范式的转型等于是发展观的转型。在这方面,我们觉得应该充分吸取国际上的研究成果,提高对文化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

    第二,我们认为应该适应宏观形势发展的要求,以新的发展思路,研究制定国家文化产业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为新的增长周期的到来早做准备。从今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已经启动“十二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我国文化产业是在“十一五”期间第一次被列入国家文化发展纲要的,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文化发展的纲要。但它是文化发展纲要,我们认为“十二五”已经有条件,或者有必要制定第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纲要。而这个发展纲要应该有一些新的思路,涵盖上面所讲的新的发展趋向。所以这个规划应该全面研究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估计我国城乡居民潜力巨大,并且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统筹考虑国民经济战略性转型中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以及各行业对文化产业的创意需求;全面评估新型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推动产业融合,创造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的巨大容量,在此基础上设立可行的战略措施,可以同时启动或者借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做法,制定到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04-13 10:15:23

  • 张晓明:

    第三,从体制改革的角度解放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除束缚国民创造精神的一切枷锁。在新的更为健康的发展周期到来时,应该全面总结文化体制改革以来的成功经验,评估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现状,对仍然在束缚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做更为全面、透彻的思考。

    这里我们提出了新的解放思想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形成一种新的共识,我们对新的共识作出了三点判断。首先,改革开放30年凝聚了中华民族对于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全民共识,大规模经济冲突的条件已经不具备。30年文化市场的发展,大多数文化产品和服务业成为商品,不再成为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没有必要继续为文化内容提供全面监控是值得考虑的。

    其次,由于数字技术发展,传媒已经从稀缺走向过剩,信息可以多样化、分散化,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理由对媒体形成全方位的干预,这也是值得考虑的。

    第三,在广电和通讯产业汇流的情况下,个人普遍掌握了大规模复制与传播技术,在技术上还有没有可能延用原有模式,实行政府的直接监管,这也是值得考虑的。

    从这些角度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意识形态监管体制,以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解除束缚国民创造精神的一切枷锁。我们确实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和判断,就是我们国家从文化产业发展来讲,大规模复制和传播的能力已经过剩了,现在需要的是内容原创。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呼声非常高,不管在国家的政策层面上如何使用,也不管统计部门是不是能够把这个概念真正变成可统计、可搜集数据的政策性概念,这个用语强调了“内容原创”,确实抓到了目前发展的重点。我们觉得这是有合理性的,所以我们认为加强原创是今后所要面临的最关键的任务,而加强原创最主要的是要真正推动内容监管体制。

    2009-04-13 10:21:00

  • 张晓明:

    第四,以创意经济的大视野创新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结盟,在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一条也是面向在下一轮发展方式重大转型中文化产业如何发挥重大作用。我们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应该和传统产业升级方面的政策实行新的整合,这样使得文化产业能够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我们依据今后5到10年的发展态势提出的基本建议。

    回到开始的话题,文化产业的发展今年年初以来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的春天正在来临。在前一阶段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之上,我们会有新的发展高峰。只有在体制和机制、政策方面,只有在关键方面实行更进一步的开放和改革,我们才能够比较好地迎接产业发展高峰的到来。这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今天我们的介绍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2009-04-13 10:25:07

  • 谢寿光:

    感谢张晓明研究员对2009年《文化蓝皮书》的总报告做的精辟解读。通过这个解读,大家可以看出他给出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信心,提振信心从文化产业着手,应该是大有前景、大有可为的。在张晓明研究员的报告中,可能每个部分都值得媒体深挖,可以做很多解读。

    下面我们有请蓝皮书另外一位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的胡惠林研究员做报告,大家欢迎!

    2009-04-13 10:29:10

  • 胡惠林:

    谢谢谢社长,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刚才张研究员对蓝皮书的整个形势判断做了全面的分析,下边我想简单谈几点个人的认识作为补充。

    这次新闻发布会是蓝皮书出版以来,或者中国文化产业报告出版以来第二次在全球视野的背景下来讨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因为2001年在中国社科院举行蓝皮书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正是全球化的浪潮掀起的时候,也就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个是从外部环境上来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中国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文化产业领域中也获得了大的发展。文化产业的改革、开放、发展,是在中国深入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发生的。同时,也是中国的内需扩大之后,以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需要刚性经济向弹性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随着中国文化的新的变革形态出现应运而生的。

    今天我们在讨论中国文化产业,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也就是说,当初我们在讨论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开放发展的时候,是应对、面临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今天我们所讨论和面临的是金融危机下的危机和挑战。尽管都是危机和挑战,但是它的内容和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年前,我们是在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情况下遭遇到全球化,而今天是中国的文化产业将近发展十年,我们遭遇到了金融危机,因此从中国文化产业整体抗性来说,它的抵抗能力、抵御风险能力、自我防范能力都要比当初中国遭遇到全球化时的整体性能力强。这是我们今天在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之所以会有信心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今天中国的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核心能力都比十年之前有着很大的提升。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战略性的发展,在遭遇今天这样的金融危机,我们很难在这里谈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势问题。这是我想讲的第二点。

    2009-04-13 10:30:31

  • 胡惠林:

    第三点,在我们谈到信心的时候,我们必须对金融危机所可能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深度影响有一个清醒的和充分的估计和认识。金融危机带给文化产业的影响在不同的行业中、不同的门类里是不一样的,它所带来的发展困境和创造的历史机遇也是不一样的。有的行业可能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历史的积淀,是逆势而上,或者有比较好的发展机遇。而有的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它遭受到了重创,这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想的。怎么样在应对的过程中重新调整发展思路和发展理念,这就是这次蓝皮书总报告中之所以会提出把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范式的命题,也就是说今天的中国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使我们对文化产业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矛盾性、丰富性获得了进一步的表现。

    在这之前,文化产业的属性问题在学术界有种种的理解,甚至不乏分析。但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们的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逆势而上,为什么会如此,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文化性的背景。实际这是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它的矛盾性、丰富性进一步拓展表现的,这个表现对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是非常好的战略性的转折点。

    2009-04-13 10:37:27

  • 胡惠林:

    第四点,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在这样的过程中,突出强调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微观层面上我们比较强调的是转企改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供了极好的机遇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建立新的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和理念?也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原有的转企改制,向转制改制过渡?这就提出了一个制度创新的问题。

    刚才张研究员在这里探讨了具体的思考,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新认识、理解中国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走势。我的基本认识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面临着新的资源整合、重组的同时,也面临着大分化。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不同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和发展前景中可能会呈现出非常不一样的格局,有的确实在历史上有,特别是借助于技术创新的文化产业。而有些传统的文化产业,也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要重新获得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危机给中国的文化产业整体性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或者说难得的战略机遇。但是这个战略机遇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说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树立起新的发展理念,新的改革理念。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谢谢大家。

    2009-04-13 10:41:17

  • 谢寿光:

    感谢胡惠林教授对09年文化产业蓝皮书的主要特点做的分析和概括。胡教授的发言是有很深的含义的,我们期待着媒体可以对此做更深入的探讨。下面,我们请蓝皮书的另外一位主编,文化产业中心的研究员章建刚同志发言。

    2009-04-13 10:45:22

  • 章建刚:

    感谢在座的媒体对我们的文化蓝皮书、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多年的支持。刚才两位主编已经讲到了课题的基本情况,我只想简短补充一点,或者讲一个感受。

    我觉得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得很快。总报告今年出版得比较晚,尽管时间晚了,但是还有新的内容没来得及放在总报告中充分讨论。刚才晓明提到一点,就是今年4月1日的时候,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深化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导非公有的新闻出版工作室进入一些可以进入的领域”。我觉得这个提法是很讲究的,但是这个消息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在此之前,我们不知道有民营或者非公有的出版工作室存在,在正式媒体都见不到这样的报道。

    2009-04-13 10:45:57

  • 章建刚:

    我们一直在讲,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文化市场的形成。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要开放市场,一个是要再造文化企业。这两个方面永远是开放市场更重要,如果市场不能开放,这些企业完成了转制以后还是没有用武之地。我们可以回忆国企的改革,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当市场不能向民营企业开放时,这个领域没有民营的经济组织进来时,那么国企怎么改制也是没有什么效果的。而一旦有民营的经济成份进来了,你的市场才真正发生长足变化。我觉得新闻总署出台的意见就给了我们一种可能,我们应该欢迎这样的新举措,能够尽早见到它,产生它的效果。

    尤其是在今天这样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们的经济遇到了困难,我认为如果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开放我们的文化市场,我想对于现在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我们说大学生分配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像文化产业正好需要的都是高素质的人才,民营的出版工作室如果能够开放,我相信对于我们解决就业困难,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我想补充的就是这样一点,谢谢大家。

    2009-04-13 10:49:48

  • 谢寿光:

    感谢章建刚研究员做的重要补充。下面我们请专家发言!首先有请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主任祈述裕教授发言,祈述裕教授刚刚还在我们的出版社出版了关于文化产业战略的书,也是在文化产业方面卓有成效的专家,我们有请祈述裕教授!

    2009-04-13 10:50:48

  • 祈述裕:

    首先,祝贺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的出版已经持续了多年,堪称文化产业出版领域的重要品牌和有影响力的年度报告。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众多蓝皮书中,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具有独特的位置,而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每年度文化产业界一个很重要的新闻事件。因为报告对上一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作出全面的总结,对文化产业的重要领域进行了梳理,对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今年这本书的出版意义格外不寻常,刚才几位主编都做了介绍,我个人感觉今年年度报告的出版有几个很重要的背景。

    一个背景是金融危机加速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这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第二个特点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经过了30年,到今天已经开始由重视对物质资源的利用到重视对文化资源的利用,这是一个整体性的重大变化。第三个特点是对文化产业的关注,或者实际的推动,由中央部门到国务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这是前所未有的。原来文化产业的主要的推动者、引导者是宣传部,现在是党政一起抓,这是一个重要的特点。第四个特点是文化体制改革经过了多年的探索,越来越重视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比如刚才讲的新闻单位的整体上升、创造工作室,这些都是新的提法。基于这样的背景,今年的中国文化产业报告提出了重要判断。比如提出对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体制,而不是市场、信誉。另外提出文化产业将进入新的增长周期,提出中国在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中将从低端位置逐步向高端转移等等,这些都是这个报告有价值的观点。

    2009-04-13 10:51:24

  • 祈述裕:

    我觉得有几个问题,既是09年中国文化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也将会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际问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是建立公平竞争体系和市场机制。核心的问题是两条,一条是怎么进一步对社会资本进行开放的问题;二是怎么打破国有单位对文化资源,特别是渠道方面的垄断。这将会是我们下一步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就是报告中讲的,制约因素是体制性,而不是市场性。

    2009-04-13 10:56:09

  • 祈述裕:

    第二个问题,怎么处理好党政关系问题。从地方来讲,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遇到很多困难,就是宣传系统和政府机构的问题。至少有四种模式,比如党委抓的模式,党委和政府共管模式,以政府为主抓的模式,所以怎么解决党委、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位置,这是非常紧迫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怎么扶持民营骨干文化企业。我们提出文化体制改革非常重要的问题或者重点是推动国有文化单位做大做强,那么怎么扶持民营单位?我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已经上市的民营文化企业实际上它的市值已经大大超过国有大企业,比如新浪、搜狐。我们现在很多的政策,公共文化公司享受不到。

    第四个问题怎么分析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这里不光是硬件的投入,还有软环境的建设问题,特别是法制建设的问题。

    总之,我对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的出版表达衷心的祝贺,希望这个报告越做越好。谢谢!

    2009-04-13 10:57:25

  • 谢寿光:

    感谢祈述裕教授对于文化产业的推进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下面我们有请传媒大学的齐勇锋教授。

    2009-04-13 10:59:39

  • 齐勇锋:

    今天的蓝皮书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创作的,所以关于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冲击和影响,文化产业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可能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蓝皮书的主办者希望我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做发言,我再补充一下。

    我们认为金融危机确实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影响很大,但是相对而言,对文化产业影响较小。我想梳理几个问题,第一个是我国这几年随着政府对文化产业逐渐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很快,每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GDP大概是5到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推动结构调整、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方面的作用已经开始发挥了。特别是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商品属性进一步凸显。长期以来我们把文化看成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强调它是社会品,但是文化产业确实有社会和经济两方面的属性。文化产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它的商品属性、经济属性逐渐凸显出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还是有争论的,这个争论就在于文化产业这个词,哪个词是主体词。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主要还是文化,它有诸多功能。现在看来,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在进一步扩展、凸显。在文化产业中“文化”是修饰词,“产业”是中心词,需要我们及时把握这个机会。就是说文化产业是是职业部门,但是它是有文化特点的。它是生产精神产品的产业,而全国95%的产业部门生产的是物质产品。按照2006年关于文化产业的统计,大概文化产业占全国GDP的比重是2.45%,按照这几年每年增长0.15%算,估计在2008年差不多是2.75%,不会超过2.8%。

    2009-04-13 10:59:59

  • 齐勇锋:

    大家想一想,人的需求是两方面的,文化需求体现人的精神的需求,全社会97%的产业部门都是在生产物质产品,只有3%的产业部门是在生产精神文化产品,这样的比例是不是偏低了?我们对这个问题要有新的认识。特别是我们的国情,我们的物质资源、矿产资源比较匮乏,资源环境的约束是当前最大的挑战,是我们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另一方面,我们又有无比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有特别明显的比较优势,这是很大的落差。

    我们始终认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整体产业,它适合国情,适合我们的资源环境条件。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特别有比较优势,应该依据我们的国情,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的产业进行发展,使国民经济的物质生产部门和精神文化生产部门形成比较合理的比例。这样的话,有利于我们实现长远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想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2009-04-13 11:04:50

  • 齐勇锋:

    第二点,一些文化产品在经济危机中的表现大家可以看得到,文化产业是逆势飘红,还有一种提法是文化产业全线飘红。但是我想指出的是,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我们对文化产业在经济危机中的表现是这样表述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周期和经济周期不同步,因为它是精神文化产品。金融危机导致实体经济的衰退,对文化产业有一个传导机制。首先它是通过投资传导过来的,因为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资产损失巨大,据说有40万亿灰飞烟灭,投资减少、融资也很困难,肯定也要影响到文化产业。我们看到在文化产业分为三个层面,一个是核心层,一个是外围层,还有一个是相关层。从投资传导来看,这是一方面。第二,从需求来看,是需求传导。第三,实体经济传导,金融危机影响到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下行以后,广告大幅度减少,传导到文化产业,主要传导到依赖广告生存的传媒产业。这是三个方面的传导机制和传导途径。

    2009-04-13 11:06:58

  • 齐勇锋:

    总体来看,我认为对文化产业各个行业的影响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以偏概全。从核心层来说,离得最远、影响最小,甚至还有飘红的现象。从实体经济来看,影响最大。从传媒来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受到实体经济领域的传导。大概是分这三个层面。换句话说,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从关联层到外围层,到核心层,这个传导是递减的传导效果,越到核心层,影响越小,甚至还是机遇。越在关联层,几乎和实体经济差不多。今年2月,玩具、礼品的生产还在大幅度下降,而传媒相对比较平稳,略有下降,新媒体还在增长。而在核心层面,电影、动漫游戏、演出等内容生产一直飘红,因为它和实体经济联系不大,因为它有文化消费的特点。

    今年电影1、2月份比去年增长了,去年全年增长大概是35%以上,连续几年都在30%以上。动漫游戏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接近一倍,这些都说明了这个问题,越在经济衰退时期,人们越需要精神文化产品。在精神文化产品中找什么?第一点要宣泄。事业受挫折,心理有创伤,要去宣泄、娱乐。第二点,要寻求事业再出发的灵感。事业怎么做,在文学作品中、影视作品中,在各种文化产品中寻找事业再出发的灵感。第三点,要增强信心。因为影视作品中有很多英雄人物,有很多历经磨难,最后重新崛起的英雄。人们还要寻找信心,寻找事业再出发的勇气等等。这些都决定了文化产品在金融危机、实体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下肯定还会增长。

    这是我做的进一步解读,大家可以进一步讨论,这是我们研究的结果,文化产品确实有一部分,主要是内容、核心层这一块,在历史上保持高度增长,金融危机影响不大。而其他两个层面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和实体经济关联度最大的会展业,整个展览都取消了,旅游业也是,国外游客大幅度下降。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分层面说,这样比较实事求是。

    2009-04-13 11:09:43

  • 谢寿光:

    齐教授的发言对我们如何深入理解蓝皮书的总报告,准确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有非常好的帮助。其实我也赞成他的观点,它不是全面飘红,其实每个行业表现都不同。我在这里可以补充,本月27日在清华大学会有传媒产业发展报告,那里会有很具体的数据和模型,展示出08年和09年文化产业中的传媒产业的内容。下面有请广电总局改革发展研究院产业所陈贡德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2009-04-13 11:13:01

  • 陈贡德:

    首先祝贺文化蓝皮书的出版。广电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当然广电产业也有它比较特殊的方面,可以说在文化产业中,广电行业是与政治、经济、社会最近的行业。在过去的传统时代,我们也很荣幸地认为广电是党和国家的宣传工具。现在文化体制改革了,但是广电的改革始终还是以事业为主体,广电最主要的主体单位就是电台、电视台,这种事业单位的主体属性在目前或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改变成企业,所以广电有它的特殊性。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要求是管办分明、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从这三点看广电行业的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

    2009-04-13 11:18:15

  • 陈贡德: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广电不动了,广电也在改,广电改革主要是机制改革,最主要的体现在制和播分营的改革,播这一块不可能改革,只要是共产党统治天下,播这一块肯定牢牢掌握在党和国家的手里。制作是不是可以改,广电在改,而且力度很大。

    制作方面的改革体现在广电领域,一个是电影制作,一个是电视剧制作,一个是动漫制作。这两年来广电一直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成绩,并且卓有成效。例如今年我们主要把打造制作主体作为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现在的电视剧制作,国家有一个电视剧制作中心,原来是事业单位,现在必须改成企业单位,还有各省的电视制作中心陆续改成企业单位。还有电影集团,都是国有企业,过去有30多家国有企业,后来我们成立了7大电影集团。

    去年以来,峨眉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影制片厂也改为企业集团,今年可能陆续还有17家电影制片厂完全向企业转制,这种力度还是很大的,并且在这方面确实也不错,例如去年电视剧1.4万亿,动画有14万分钟,电影更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票房80多亿。电视剧是我们的核心产业,去年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现在可以简单地把电视剧的特点说一下。

    2009-04-13 11:21:06

  • 陈贡德:

    第一,产业规模、产业发展速度一直保持稳定发展。去年大事很多,奥运会、地震这两个事件对电视剧的影响确实很大,不可能在地震、奥运会的时候播电视剧,没有人看啊。但是我们的产量和规模还是不错的,保持了稳定发展的速度。例如电视剧达到了1.4万亿,并且电视剧的题材多样化也成为亮点。去年电视剧的亮点一个是改革开放30年,去年有不少反映改革开放30年的电视剧出来。还有奥运题材,即使是地震影响到了电视剧的播出,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反映地震题材的电视剧,例如《震憾7日》,这是非常好的。国家广电总局下了很大力气,也调集各方面的努力来完成它,仅仅用了15天的时间,就把它完成了。这和国家广电总局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去年以来谍战片也达到了很高的点,所以在产业规模和速度上我们不亚于前几年的增长速度。

    第二,电视剧的制作上日益精良。去年有很多好看的电视剧吸引大家,在文化产业没有亮点的情况下,电视剧出现了很多亮点。比如去年的《金婚》、《闯关东》,《闯关东》不仅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老百姓也非常喜欢看。去年我们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叫好又叫座。中期受地震、奥运会的影响,电视剧可能下降了,到下半年又有一些好电视剧,并且延续了制作精良的风格。今年我们也拍了不少好的电视剧,例如现在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北风那个吹》,都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尤其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制作日益理性化,日益高精尖,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怎么样投入,投入到哪方面有效,大家都是向理性方面走,理性的最终走向就是精品化、精良化。

    2009-04-13 11:25:21

  • 陈贡德:

    第三,去年以来,我们在电视剧的营销上有一些新的策略。过去好的电视剧地面频道播出效果好,然后卫星频道再播出,现在《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一上来先在卫星频道播出,选择几个台播出,这样对于传统来讲是比较新的模式。还有植入广告的引入,植入广告尽管以前就有,但是现在发展比较快,像《丑女无敌》这部电视剧的形式,办得非常好。光是植入广告就有很多,这种形式最后发展到什么样,因为现在植入广告很多,老百姓也在骂,因为伤害到了老百姓,应该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的,这是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这种方式是电视剧的一种新的营销模式,有创新,这是值得提倡的。

    第四,喜剧的色彩日益受到大家的欢迎。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喜剧色彩的电视剧、电影作品出现以后,获得很多观众的好评,可能和我们的情绪有关系,特别希望有喜剧风格的戏出现,代表是《丑女无敌》。它当时出来时,收视全国排第一,直到央视春晚的小沈阳出现,更把喜剧推向了高峰。今年喜剧的特点日益在影评上出现,例如《我的团长我的团》,包括《潜伏》都有搞笑的色彩,轻微喜剧的特点,这是有它的市场和消费特点。包括《非诚勿扰》,它获得了国产片收入的冠军,我国文化产业在形式上的创新、风格上的创新吸引大家,大家也希望从中获得轻松的感觉。文化产业属于娱乐产业,娱乐产业要做更多的创新,这是一个特点和趋势。

    谢谢大家!

    2009-04-13 11:28:45

  • 谢寿光:

    感谢陈所长为我们报告了广电产业方面08年的发展情况。下面我们有请文化部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贾磊磊主任发言,大家欢迎!

    2009-04-13 11:35:21

  • 贾磊磊:

    我首先祝贺文化蓝皮书的顺利出版。因为我们艺术研究院有一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课题,去年有一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现在已经出版了,有60多万字。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和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有交叉地带,就是在这个课题中,我们调集了国内在文化艺术领域,包括在座的很多专家和我们合作,我们今天能够参加这个会议,感到非常高兴,也看到了我们的研究成果一年接一年地出来,我觉得非常欣慰。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文化研究中心和我们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相比,它是老大哥,我们是2005年11月刚刚成立,我们还是新军,但是我们非常愿意和相关的学术单位,包括和祈述裕老师的国家行政学院文化研究机构、上海交大的文化研究机构,以及北大、清华的文化研究机构建立了很好的联系,大家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在探讨怎么样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来推进中国文化产业,乃至于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

    现在有很多指令性、政策性的东西要贯彻、执行,但是在学术研究的层面上,文化产业的蓝皮书或者文化战略研究的很多工作都是寻找自下而上、怎么样发展文化的方式。中国的学术研究思想怎么样转化成文化发展的动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现在整个学术研究的使命,包括高校研究生的教育,开始从研究型向应用型转向,过去培养的人才更多的是在某个学科、某个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但现实的很多需要对我们的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无论是在文化产业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都更注重它的实践性或应用性。所以文化产业研究和文化产业蓝皮书给我们非常好的示范作用。这是我要讲的第一点。

    2009-04-13 11:35:46

  • 贾磊磊:

    第二点,我一直认为文化产业的研究是需要分解的概念,我们的文化产业一定是落地的,它一定是适合具体的电影、电视、互联网、音乐、舞蹈、舞台艺术,一定和这些东西密切相连的。基于对于文化产业的认识,虽然国家在总体上强调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目标,但是在具体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的发展路径有很大差异。在推进文化产业时,应该特别注重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之间的内在差异,没有一副能够包治百病的药。现在很多文化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注入,但是注入资金的方式,商业的方式,还是确立国家的无休止地对一个行业的不断投入,这里面有很大的差别。包括在国际和海外有很多失败的教训,就是对某些文化领域有过度的投资,不仅没有使这个文化行业发展起来,反而使它越来越萎缩。

    在这样一种理念下,我们觉得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各个行业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内在差异性的,这种内在差异性需要我们的专家和学者进行非常仔细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够真正得出比较好的路径。因为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肯定都希望我国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具体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实现我们的目标,可能在座的人未必有共识。对于这种路径和方法的研究,我觉得是未来文化产业领域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方法,我们能够找到适合于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路径来推进它,这是特别重要的。

    2009-04-13 11:40:31

  • 贾磊磊:

    另外,因为我自己主要的专业方向是在电影、电视和相关领域,我觉得现在的电影研究有一个和过去非常大的不一样的地方。过去注重它的影像本体研究,后来转入社会思想研究,又进入到产业研究,现在更注重它的内容。现在除了有文化产业报告以外,从去年开始有《中国电影艺术发展报告》,我们要研究电影的内在思想、内涵和它的艺术品质。电影这些年来有很多很卖钱的影片,但是这些很卖钱的商业电影中混杂了很多不应该在作品中出现的问题。不是说这些思想不好,如果按照商业美学的逻辑来判断电影创作,最重要的判断指数就是它的投资回报是多少,而且这种投资回报更看重的是投资方的投资有多少能够回到自己的腰包里。有些非商业的命题放在商业的体制中,或者说放在一个不该进入的题材当中,会对这个产业带来很大的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商业电影,实际上在我们的理念中,并不是一个非常或者符合电影的商业逻辑,或者娱乐的东西,对这些东西我们觉得要进行一些梳理。不是说我们非要把一些思想强加到电影的叙述体中,一个电影的命题究竟是什么,非电影的命题是什么,产业化的命题是什么,非产业化的命题是什么。如果把整个中国电影作为产业发展的要求,对于非产业化的命题怎么样能够得到它的生存和保护,这个路径不一样。像冯小刚的电影完全是商业逻辑下运作的电影,但并不排斥这些电影有思想的表述。但有些东西是不能够有商业诉求的。我个人认为,在有些严肃命题、重大的历史事件电影创作中,商业诉求是很低的。不是所有的电影都在追求商业的最大化。所以这里有很多问题应该探讨,如果我们将一个非电影的命题放在电影里面,我们用力越大,可能效果越小。在这些研究领域,都需要做特别深入的研究。

    2009-04-13 11:43:14

  • 贾磊磊:

    最后,我们在这些年做研究工作,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实际上我国对文化领域的管理是根据行政的行业进行划分的,有广电总局、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所有对文化事业的管理,甚至我们的研究、课题的制定都是在这样的框架内推进的。但是文化的发展自身不是按照行业来推进的,文化发展的自身逻辑往往是根据经济的逻辑扩散的。一种东西具有商业价值,具有一定的经济回报时,各个行业的人都会向这个领域渗透,或者说这些文化产业项目和它的行业领域,撑破了现在的行政管理体制。

    比如现在的视觉文化研究应该放在哪儿?按照传统的要求来讲,可能在广播电影电视剧,现在美国人一个统计,美国人一个人每天被摄象头拍摄的次数有300多次,我们进入会场,进入一个会议室,进入银行、医院、住宅,你的所有行为现在都被视觉或者影像监控着,不要说从卫星上传过来的照片,包括你所有看病时得到的影像资料,就差在一个国际公约里要用电影拍摄一段东西保存下来。除了法律下的东西依然用文字表述之外,很多东西都进入了影像化的时代,我们生活的时代被影像化了,所以没有被影像表述的东西,会质疑它的真实性。

    2009-04-13 11:46:09

  • 贾磊磊:

    在这种情况下,像这种研究的行业归属是很难判定的。如果我们仅仅根据一个行业的归属来划分行业目标、使命,很多东西会放弃,很多很重要的东西会被我们忽略。所以我特别看重我们和其他相关文化战略、文化产业机构的合作,这种合作在某种意义上能够达成所希望的对一个行政管理规划的扩展。不是说不要行政管理的规划,但是当一种行政管理和学术规范、现实发展产生抵触的时候,我们应该对这种规范进行一些改变,不要因为有很多机制或者很多管理有责任。在某种领域我们有责任,但是在某种领域我们没有责任,我们不能因为一个行政责任放弃对学术领域的探讨。

    现在文化产业在国家整个学科门类里的定位不是很清晰,在国家12个学科门类里,我们更多的把文化产业放在管理学层面,但是文化产业仅仅是一个管理问题吗?显然不是。从行政的角度,或者从学术规范、学术建设角度讲,整个文化产业研究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所以我们特别愿意在这方面做自己的努力。谢谢大家!

    2009-04-13 11:48:35

  • 谢寿光:

    感谢贾主任深刻的发言。很多东西来不及讨论,包括你所说到的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我有一个说法是按载体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内容整体。今天的议程基本完成了,祈述裕教授还有一句话要说,所以我请祈述裕教授做一个补充。

    2009-04-13 11:50:03

  • 祈述裕:

    我想在这里提一个建议,现在的媒体对公众的影响非常大,当一个新兴产业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时候,我希望媒体能够发掘这个产业的价值,告诉公众这个产业是有价值的。当这个产业成为热点的时候,我希望媒体保持冷静。对于文化产业,现在媒体经常出现的逆势上扬、全面飘红的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2009-04-13 11:50:41

  • 谢寿光:

    今天的发布会各项议程已经完成,《文化蓝皮书》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光临,散会!

    2009-04-13 11:51:14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2009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暨《文化蓝皮书》发布会

    中国网 杨楠

  • 《文化蓝皮书》

    中国网 杨楠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

    中国网 杨楠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蓝皮书主编张晓明

    中国网 杨楠

  • 《文化蓝皮书》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楠

  •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 胡惠林

    中国网 杨楠

  • 《文化蓝皮书》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楠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蓝皮书主编章建刚

    中国网 杨楠

  • 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主任祁述裕

    中国网 杨楠

  •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齐勇锋

    中国网 杨楠

  •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改革研究院产业所所长陈贡德

    中国网 杨楠

  • 文化部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

    中国网 杨楠

文字实录  正序 倒序 刷新

全文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