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家林业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家林业局定于2009年11月6日10时,在局213会议室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王祝雄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程红: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今天前来参加我们国家林业局举办的这次新闻发布会。今天要向大家发布的是《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为此我们邀请了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司司长、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主任王祝雄先生,以及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司副司长、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常务副主任李怒云女士,为大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和回答这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们首先请王祝雄先生介绍情况。
2009-11-06 09:50:46
- 王祝雄: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也很荣幸跟大家见面,特别是感谢各位朋友多年来对我们国家林业生态建设,特别是造林绿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的是《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有些材料大家已经拿到手里了,所以我接下来就简要地给大家报告两个情况。
2009-11-06 09:52:18
- 王祝雄:
一、《林业行动计划》发布实施的背景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也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2007年6月发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把林业纳入我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2009年6月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并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按照《国家方案》的要求,国家林业局从2007年7月开始,组织专门力量,用2年多时间,研究编制了《林业行动计划》。发布和实施《林业行动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009-11-06 09:53:14
- 王祝雄:
第一,这是落实胡锦涛主席向全世界作出的重要承诺的需要。胡锦涛主席2007年9月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会议上宣布:201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20%,并倡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又提出大力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措施之一。制定并实施《林业行动计划》,就是落实这些措施的具体行动。
2009-11-06 09:53:45
- 王祝雄:
第二,这是落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赋予林业任务的需要。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明确把林业纳入我国减缓气候变化的6个重点领域和适应气候变化的4个重点领域,提出林业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汇、维护和扩大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突出强调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制定实施《林业行动计划》,就是贯彻落实《国家方案》赋予林业的任务,是《国家方案》相关措施的具体化。同时,积极指导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上下一心,共同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2009-11-06 09:54:03
- 王祝雄:
第三,这是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的需要。我国林业肩负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使命,承担着提供生态产品、物质产品、生态文化产品的艰巨任务,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同时,林业具有多种效益,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制定并实施《林业行动计划》,必将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的增加、生态状况的改善和林业碳汇功能的增强,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提高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9-11-06 09:54:14
- 王祝雄:
二、《林业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林业行动计划》确定了五项基本原则、三个阶段性目标,实施22项主要行动。
2009-11-06 09:54:51
- 王祝雄:
五项基本原则是:坚持林业发展目标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相结合,坚持扩大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质量相结合,坚持增加碳汇和控制排放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减缓与适应相结合。
2009-11-06 09:55:19
- 王祝雄:
三个阶段性目标:一是到201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4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森林蓄积量达到132亿立方米,全国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较大增长。二是到202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5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40亿立方米,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到2050年,比2020年净增森林面积47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森林碳汇能力保持相对稳定。
2009-11-06 09:55:35
- 王祝雄:
实施22项主要行动:其中有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15项行动,还有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7项行动。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15项行动包括:包括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实施重点工程造林,加快珍贵树种用材林培育,实施能源林培育和加工利用一体化项目,实施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扩大封山育林面积,加强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提高林业执法能力,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提高森林病虫鼠兔危害的防控能力,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质材料,加强木材高效循环利用,开展重要湿地的抢救性保护与恢复,开展农牧渔业可持续利用示范。
2009-11-06 09:56:25
- 王祝雄:
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7项行动,包括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建立典型森林物种自然保护区,加大重点物种保护力度,提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能力,加强荒漠化地区的植被保护,加强湿地保护的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
以上是发布和实施《林业行动计划》的主要背景和主要内容,我给大家报告完毕。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很高兴回答大家的问题。
2009-11-06 09:58:13
- 主持人 程红:
下面请各位记者就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情况,也就你们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2009-11-06 10:00:23
-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您刚才提到,今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主席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为了实现这个承诺,有没有一些困难,我们如何应对?
2009-11-06 10:00:45
- 王祝雄:
胡主席在联合国峰会上提出的2020年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要比2005年增加的指标,是给我们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个指标的提出也纳入到我们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四大措施之中,这等于给我们下达了政治任务。总书记讲了以后,林业局党组高度重视,相继组织有关司局单位认真研究和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这个目标和任务。
2009-11-06 10:01:43
- 王祝雄:
总的来看,要完成这个目标任务是可能的,也完全是应该的。但是我们经过分析研究,也感到要完成这么一项目标和任务,是需要付出艰巨努力的。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森林资源的明显增长。我原来是搞资源管理的,我们国家在近20年始终保持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双增长,这也是被世界所公认的。特别是前几次联合国粮农组织进行全球森林资源评估,对中国的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9-11-06 10:04:55
- 王祝雄:
我们国家局部生态明显改善,防沙治沙也明显突破,保护工作明显加强,木材供给能力也明显提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森林资源的总量还是不足的,特别是人均量就更低。森林质量还存在着不高的问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依然比较脆弱。因此,我们的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工作,应当说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任务依然是非常繁重的,这一条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2009-11-06 10:06:22
- 王祝雄:
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造林绿化的难度越来越大。
大家都知道,随着我国在上世纪末启动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以来,一些比较容易造林的地方,都造上林了。现在我们还有可造林的一些地方,大多数地块地理条件比较差,造林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按照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还有8亿多亩宜林沙荒地和相当数量的25度以上的坡耕地没有造上林。这应该说是我们扩大造林面积的潜力所在,同时也是我们造林绿化比较难啃的硬骨头,需要下大力气、花大投入进行造林。
2009-11-06 10:07:41
- 王祝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劳动力成本也是不断增加的,生产资料价格也在逐步上涨。所以我们感到,除了地类条件、自然条件比较差以外,还有一个社会经济成本比较高,造林成本比较高的问题。想要增加森林面积,需要有相当的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同时也需要体制、机制改革的跟进,当然更需要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已经确定的有关知支持林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和落实。
2009-11-06 10:10:27
- 王祝雄:
二是森林经营的任务十分繁重。因长期对森林经营工作重视不够,我国现有森林普遍存在着林种树种结构单一、森林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不高、质量效益低下等问题。我国人工林的纯林和单层林的比重高达90%,现有林生物量较低。目前全国林分单位面积蓄积每公顷只有84立方米,全国林分平均年生长量也只有3.55立方米,应该说我们国家森林资源在生物量的增长方面,在碳汇能力的发挥方面潜力巨大,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2009-11-06 10:11:50
- 王祝雄:
三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压力日益加大。森林面积增加是好事,但是同时也给我们增加了森林保护管理的压力,特别是因为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呈高发态势。随着国家加大耕地保护,一些不合理的占地项目开始向林地和湿地转移,所以对森林和湿地保护方面的压力日益加大。
2009-11-06 10:13:26
- 王祝雄:
针对这样一些情况,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大我们的工作力度,确保现有林能够保护好、发展好,而且还能够提高质量。同时,积极实行各方面的措施,加快造林进度,同时也确保造林成林,实现胡总书记提出的目标。
2009-11-06 10:14:52
- 王祝雄:
一是继续推进造林绿化,努力增加森林资源数量,主要是加快两大绿色屏障的建设,包括北方13个省区,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重点工程,构筑北方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屏障。在沿海11个省区实施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构建沿海防风消浪绿色生态体系。在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上造林绿化,寻求新的突破。同时我们还要推进其他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继续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创建“森林城市”和“身边增绿”活动,广泛植树造林,增加绿色。
2009-11-06 10:16:19
- 王祝雄:
二是要加强森林经营,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在我们已经抓的全国128个森林经营抚育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全国的森林经营抚育工作。
三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实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2009-11-06 10:18:14
- 王祝雄:
四是严格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尽量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尤其是那些不合理的消耗。我们要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大沙区植被、湿地保护的管理力度。特别是要把保护林地放到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坚决把现有林地保护好,同时完善林木采伐等相关政策,真正做到我们国家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种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2009-11-06 10:21:59
- 经济参考报记者:
在现阶段要生产和发展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碳的排放,因此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有人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必然开启低碳经济时代,我国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具有哪些潜力和优势?请您介绍一下。
2009-11-06 10:22:02
- 王祝雄:
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李怒云女士回答。
2009-11-06 10:22:38
- 李怒云:
刚才记者谈到的低碳经济,应该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等一些经济形态的总称。现在国际上认为,低碳经济至少应该有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四是增加碳汇特别是林业碳汇,五是科技创新,主要是一些碳封存、碳收集的技术,六是生活和消费方式的改变。
2009-11-06 10:22:46
- 李怒云: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由于受制于能源结构、资金技术等,发展低碳经济还是存在着一些障碍和一些困难的,而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当中却有着工业所没有的优势。
2009-11-06 10:24:13
- 李怒云:
大家都知道,森林是利用太阳能的最大的载体,它不仅能够提供人们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质材料,特别是我们需要的木材,而且还能够真实地吸收二氧化碳,是安全的、实实在在的减排。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投入少、成本低、简单易行,公众参与程度高,植树造林大家都是愿意去参与的。
综合效益好,特别是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等优势,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优势。
2009-11-06 10:27:07
- 李怒云: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森林吸碳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吸收碳汇量的概念,它包含着森林的多重效益,就是我刚才讲到的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等等特点。
2009-11-06 10:27:36
- 李怒云:
改善人居环境,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生活的基础条件。我们讲的低碳经济不是贫困经济,所以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给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比如说森林就是一个巨大的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森林旅游给人民提供了较高的生活质量。
2009-11-06 10:29:27
- 李怒云:
另外,森林能够提供保健的食用油,我们都知道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优良树种,油茶的品质现在专家认为比橄榄油还好。如果种植和改造9000万亩高产油茶树,每年可生产油茶450万吨,可使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减少50%左右,还可以腾出1亿亩种植油菜的耕地种植粮食。
2009-11-06 10:30:00
- 李怒云: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森林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而且还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一次种植后可以持续利用几十年的优势,是大有希望的新兴的绿色能源。森林的生物质能源主要是用林木的果实提炼生物柴油,或者用植物纤维来发电供暖。在石化、煤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
2009-11-06 10:30:54
- 李怒云:
我国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在应对气候变化当中能够作出巨大的贡献,特别是跟低碳经济结合起来。讲到森林的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专家分析,我国现有森林植被的贮碳量只相当于潜在贮碳量价值的40%多。通过强化森林经营管理,提高森林的质量,能够大大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贮碳能力。因此,林业措施是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类福祉真正的低碳的选择。谢谢!
2009-11-06 10:31:59
- 凤凰卫视记者:
现在提到节能减排,好象大家都感觉应该是政府的事情,一些个人,还有一些组织想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中来,有没有一些途径?谢谢。
2009-11-06 10:33:07
- 李怒云:
我接着回答这个问题。公民积极参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我们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里都提到了,除了政府积极地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以外,引导公民、提高公民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积极动员公民参与到节能减排中来。
2009-11-06 10:33:41
- 李怒云:
公民参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式,一是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大家知道,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适龄公民每年要种三到五棵树,或者参加相应的劳动,因此公民积极履行义务植树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实践。二是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在两年前建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公民、企业、团体和个人,都可以向“中国绿色碳基金”自愿捐款,由“中国绿色碳基金”委托专业造林单位进行植树造林,捐款的个人和企业都能够明确了解到自己捐的款、造的林在什么地方,吸收了多少二氧化碳,以此帮助公民“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2009-11-06 10:36:16
- 李怒云:
三是积极参加“身边增绿”的活动,积极参与“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创建森林城市等活动,推进城乡绿化,不仅让森林种在山上,而且让森林进城、入村、进校园、进营区和进矿区。
2009-11-06 10:39:27
- 李怒云:
四是积极参加森林保护活动。每个公民都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来自觉地保护森林和林木,爱护林地、湿地和绿地,主动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森林防火意识,自觉防范和及时处理森林火灾。
2009-11-06 10:40:13
- 李怒云:
五是厉行节约,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从我们生活的点滴做起,我们提倡节约木材,广泛利用森林废弃物,鼓励和支持林区积极营造薪碳林,发展和使用沼气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对于公务人员来说,应该积极实践26℃空调,推行无纸化办公,多走路,少开车。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身体力行,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人类对地球造成的伤害,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作出努力。
2009-11-06 10:40:37
- 主持人 程红: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大家还有问题的话,两位司长可以单独给大家回答。
2009-11-06 10:42:43
- 财经杂志记者:
请教一个问题,我们要完成三个阶段的目标可能需要多少资金投入?中央和地方是怎么分担的?另外,从资金到政策上分别都有什么支持和保障?还有,咱们国家中西部差异很大,不管是从经济还是地形上,造林是怎么分布的?谢谢。
2009-11-06 10:43:18
- 王祝雄: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在行动方案里提了三个阶段的目标,应该说,第一个阶段的目标,我们即将实现。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在上世纪末启动实施了六项重点工程。有的年度增加的造林面积几乎可以使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这个量很大,这为我们完成后面的造林任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009-11-06 10:43:52
- 王祝雄:
截至2008年,林业重点工程完成的造林面积达到了5153.74万公顷,国家投入了巨额资金,成效也非常显著,明显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正因为工程建设的成效才有我们国家整体上森林覆盖率的持续提高。根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就比第五次清查提高了1.66个百分点。
2009-11-06 10:46:49
- 王祝雄:
第二阶段的目标,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除了要加强面上的造林,同时更需要几大工程同时并进,更需要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包括我刚才说的,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荒山荒地造林,这是我们的主战场,要抓住不放。另外还要见缝插针,把那些边际用地,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四旁”等,植树造林绿化工作都要跟上去。
应该说,完成第二阶段的目标,所需投入量目前正在测算,总量投入,我想肯定要比第一阶段还要多。刚才说了,我们现在造林绿化的条件越来越差,难度越来越大,还要加大科技含量的投入。
2009-11-06 10:51:29
- 王祝雄:
第三阶段的目标,严格意义上来讲,主要还是建立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如果把前两个阶段的目标落实好,任务完成好,真正做到胡总书记提出的“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的要求。我们到2050年的目标实现是完全可能的。当然,我们要完成这个目标,除了有一些困难以外,除了采取一些措施以外,我们还有许多有利的条件。现在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各级党政领导非常重视,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打下的基础,积累的经验等。同时,我们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全国普遍推开,这项改革极大调动了各方面造林、育林、经营、保护的积极性,我们的有利条件还是非常多的。
2009-11-06 10:54:30
- 主持人 程红: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09-11-06 10:58:33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国家林业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即将开始
中国网 杨楠
会议由国家林业局新闻办主任、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程红主持
中国网 杨楠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王祝雄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有关情况
中国网 杨楠
国家林业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楠
国家林业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楠
中国网对本次发布会全程直播
中国网 杨楠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楠
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司副司长、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常务副主任李怒云
中国网 杨楠
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司司长、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主任王祝雄
中国网 杨楠
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