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国新办就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等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0年2月1日(星期一)上午10时,在国新办新闻发布厅(朝阳门内大街225号)举行发布会,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介绍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等相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0年2月1日(星期一)上午10时,在国新办新闻发布厅(朝阳门内大街225号)举行发布会,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介绍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昨天已经正式对外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外媒体都十分关注,不少媒体也都做了一些报道。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先生来和记者见面,向大家介绍这个文件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发布会的还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先生。

    下面我们先请陈锡文先生作介绍。

    2010-02-01 09:41:55

  • 陈锡文:

    大家上午好。昨天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也就是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下面我就这个文件的背景和一些主要内容向在座的各位做一个概略的介绍。

    2010-02-01 09:50:07

  • 陈锡文:

    一、关于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背景

    这个文件仍然是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之所以这样考虑,主要基于以下背景:

    (一)2009年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大家都知道,2009年我们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又面临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挑战,同时,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价格也出现了剧烈的波动。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正确领导下,通过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我们战胜了这些困难,使得2009年整个农业农村形势好于年初预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10-02-01 09:50:59

  • 陈锡文:

    一是粮食生产明显好于年初的预期。2009年尽管有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是粮食总产量仍然达到了10616亿斤,比去年增加了42亿斤。

    二是农民增收比预期要好。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了5000元,达到5153元,比上年增加了392元,实际增长幅度达到8.5%,也是实现了连续六年较高速度增长。

    三是农民工恢复就业情况比预期好。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年初有大批农民工不得不失去工作岗位,返回农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各级政府采取了有力举措,帮助农民工恢复就业或者就地创业。到2009年11月底,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经达到了1.52亿人,已经高于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水平。

    四是农村民生改善情况比预期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家采取了“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计划,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作为重点。因此,农村的水、电、路、气、房等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有了新发展,同时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以及社会保障也加快发展。

    2010-02-01 09:53:11

  • 陈锡文:

    五是农村改革情况比预期好。大家都知道,去年全面推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25亿亩集体山林中有15亿多亩已经确权到户,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农民的专业合作社加速发展,农村供销社等领域的改革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另外,农村化解公益性债务、乡镇机构改革、完善农村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农村综合改革方面,也在稳步推进改革。

    六是农村继续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这些都是2009年农业农村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2010-02-01 09:56:26

  • 陈锡文: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农业农村中还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基数不断提高。刚才提到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了10616亿斤,但是农业的基础很薄弱,进一步取得农业稳定发展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是农民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务农收益相对较低。要想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也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三是农村投入需求非常之大,但目前国家的财力偏紧。要保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发展,我们还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同时,还必须看到,农业农村和整个外部环境联系越来越紧密,不仅与宏观经济关系更加紧密,与全球经济也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所以,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因素更加复杂。由于气候的变化,造成极端气候灾害增多,也使得我们在总体上对于指导农村工作增加了难度,对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0-02-01 09:59:23

  • 陈锡文:

    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也对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我们已经连续六年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当然是非常好的,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很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也会在一些同志身上产生麻痹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大家都知道,农业一旦出现闪失或者滑坡,恢复起来难度非常之大。

    二是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实需要有农业坚强的支撑。特别是在控制通胀预期方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保持农产品生产的稳定发展,保持市场供给的稳定和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这对于全局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农村自身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要求我们用更宽广的视野,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扎实推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这是关于文件出台的背景。

    2010-02-01 10:01:27

  • 陈锡文:

    二、文件主要内容

    文件已经全文发表了,在座的很多记者朋友都已经看到。除了序言和结尾部分以外,共有五章二十七条,重点就是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这里面强调的“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除了关于大家理解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这个基础还包括对于如何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贯彻统筹城乡的基本方针、稳定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业科技基本支撑、改善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层体系、强化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等等。从这些方面看,这里讲的基础,是指整个农业农村工作今后长远发展的基础,应该有一个更宽广的理解。

    文件对于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思路,这个思路在文件中用了四句话来概括,就叫做“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这些内容在文件里都有对应的政策措施。

    2010-02-01 10:06:11

  • 陈锡文:

    对于当前和今后的农业农村工作,文件也提出了基本的要求,这个基本要求在文件序言中表现为五句话:一是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二是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三是要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四是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五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这五句话不仅仅是对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指导,而且对于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是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针。

    关于文件中出台的一些具体政策,我概括地介绍一下。第一部分是要求健全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第二部分强调提高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三部分是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的差距。第四部分强调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自身的发展活力。第五部分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文件最后还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下面我们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2010-02-01 10:09:20

  • 郭卫民:

    下面进入提问阶段,提问的时候还是报一下你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0-02-01 10:12:27

  • 中国日报记者:

    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在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里面,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政策里有什么亮点?第二,昨天的文件里也提到了要促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哪些品种有可能首先使用转基因的种子?对农民有哪些具体的收益,国家会投入多少经费进行这方面的推广?

    2010-02-01 10:12:45

  • 唐仁健:

    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是这次的重心和主题,主要出台了几个亮点:

    第一个方面,从总体上讲,“三农”的投入总量要持续增加,比例要稳步提高。总量要求这几年一直在提,这次明确提出了提高比例的要求。这次也明确提出了“三个优先”,一是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益都要优先支持农业和农村。

    第二个方面,关于增加农业补贴方面,这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非常主要的措施。这次主要有三点:一是扩大粮种补贴的品种,增加了马铃薯、青稞、花生。二是扩大了农机补贴的领域,把牧业、林业抗旱节水方面的机械设备,也纳入了补贴的范围。三是扩大了补贴政策的受益范围,以前主要是在农区对农民进行补贴,现在扩大到了牧区、林区和垦区。

    第三个方面,关于农村金融,这方面强调要在总体上增加信贷的投放,改进金融服务。一是强调政策性金融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拓宽业务范围,进行中长期信贷投放。二是要加快培育各种新型的农村小、微型的金融组织的发展。三是要要求确保三年内消除金融服务的空白乡镇。这有一个背景,目前全国有2945个乡镇(占整个乡镇的8.6%)现在还没有任何金融机构,有70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服务。文件要求,今后三年内要消除这样的空白。

    2010-02-01 10:13:31

  • 唐仁健:

    第四个方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这次明确了两个重点,一个重点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放在水利上。第二个重点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要放在种业发展上。

    第五方面,关于农村基础设施。一是要实施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因为“家电下乡”之后,农民的用电总量明显增加,用电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现在的农村电网已经明显不适应农民的需求。二是税费改革之后,“两工”取消了,“一事一议”需要一些政策支持。今后,财政要对“一事一议”给予奖补,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加快推进农田小型水利、农村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因为农民危房较多,市场也大,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的下乡。刚才陈主任讲到,基础不光是农业,也不光是生产,也不光是经济,也包括农村的基层组织等等。在完善符合国情的党领导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机制方面,这次也有很多要求和亮点。在怎么处理好党支部、村委会的关系上,提出推广“四议两公开”的经验和做法。 文件还强调了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有条件的乡镇可以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给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农民群众,等等。

    2010-02-01 10:19:52

  • 唐仁健:

    关于转基因的问题。这个问题,各方面都很关心,我国一直采取谨慎的态度,但并不是简单封堵。因为技术总是要创新,总是要发展。另一方面,总体上看,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今后将趋紧。积极稳妥地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农产品的供求矛盾,今后肯定是一种选择。但是什么品种可以推广,可以产业化,我们总的原则是,依法管理、严格程序、科学评估。

    第三个问题,关于经费投入增加的问题。2009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增长幅度非常大,达到了7161亿,增加了1200亿。今年增加多少投入,要等“两会”之后才能最后公布。但是眼下可以给大家介绍基本的趋势和原则,就是肯定还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会高于整个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家可能注意到,胡锦涛总书记讲了一句话,就是今年财政增收形势再严峻,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还是要努力有所增加。另外,总理也讲过,给“三农”投多少钱也值得。

    2010-02-01 10:25:47

  • 路透社记者:

    我看中央一号文件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城镇化的问题,提出要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这个概念跟过去提的城市化过程有什么区别呢?今后几年城镇化过程中,中国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你是否担心在城镇化过程中会出现新的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非法征地方面的土地矛盾等等。

    2010-02-01 10:31:20

  • 陈锡文:

    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概念,在英语中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中国,党和政府特别强调要推进城镇化,那是由于中国长期的概念中,除了城市之外,还有一类叫做城镇,相对来说,“镇”比一般的“市”小一点。所以中央2000年就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是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城镇化”。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城镇化的发展偏重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特大和超大城市的发展,忽视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二是在城市化过程中,比较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建设的美化,但是没有为农民真正转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根据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镇化推进要把握住两个重点:一是要注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要把它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二是要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的过程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这两个重点的突出,会使得今后的城镇化,对全国各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农民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带来更多的机会。

    2010-02-01 10:31:43

  • 中央电视台记者:

    陈主任,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重要的主题,但是实际上,早在2004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我国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不是第一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了,今年的统筹城乡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有什么新意,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的内涵?第二,我们注意到今年一号文件有一句话,叫“我们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这个“新生代农民工”如何定义?中央又将采取什么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2010-02-01 10:34:43

  • 陈锡文:

    我回答一下你的第一个问题。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大家都知道,在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作的报告中就已经提出要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来解决“三农”问题。在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的怎么才能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当然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在这次中央一号文件中也能看到,重点在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城市的各种资源要素,比如资金、人才、技术等等,更多地向农村覆盖。二是要打破城乡之间的藩篱,使更多的农民及时转为市民。当然,中国的农村人口数量巨大,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继续在农村生产和生活,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使得基础设施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让农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请唐仁健先生回答一下。

    2010-02-01 10:35:27

  • 唐仁健:

    确实,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的报告里面已经提到新生代农民工这个问题,这次在中央正式文件第一次明确提了出来。这里讲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的八零后、九零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在调研这个问题的时候,地方有的同志很形象地讲,说现在拉着拉杆箱的农民跟当初扛着蛇皮袋进城的农民可不一样了。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享受现代城市的文明,而我们又总体上或者在很多方面也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这是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化,乃至中国整个社会结构变化的重大问题。今后可考虑的措施,一是刚才陈主任讲的,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城镇化,特别是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二是要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包括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也要把他们作为重点。三是要加强培训,“阳光工程”尽可能覆盖他们。这次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了,要加强农村新生劳动力的预备制的培训,初中、高中毕业以后没有升上学,给他们免费培训一定时期,作为劳动大军的储备。另外,这次文件提出,要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也涉及到440万人。

    2010-02-01 10:38:19

  • 美国之音记者:

    刚才提到城镇化,我们知道城镇化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包括农田。我的问题是,能不能保证、如何保证18亿亩的“红线”不被突破?有的学者分析说实际上已经被突破了,是不是这样一种情况?第二个问题,今冬中国出现了多雪寒冷的天气,对今年的中国农业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谢谢。

    2010-02-01 10:45:17

  • 陈锡文:

    城镇化一定会占用一些农田,世界各国都是一样。但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中央政府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200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又一次提出,除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之外,还要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这两个制度如果能够落实和有力执行,我想保护我们的农田,尤其是基本农田,是可以做得到的。

    在2008年底,国土资源部门调查统计的数字,我们实有的耕地18.26亿亩,超过18亿亩,去年的数字现在还没有公布。去年,我们进行了第二次农村土地的详查,详查的数据不久将会公布。由于我们坚持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实行了耕地的占补平衡制度。所以,总体上来讲,各位都能看到,第二次土地详查资料公布之后,肯定是在18亿亩以上,没有被突破。

    前不久发生的严寒天气,应该说对农业是有利有弊。从利的方面来讲,降雪很多,增加了降水的供给,对一部分地方缓解旱情是有利的。对于主要的冬小麦产区,降雪比较多,对夏粮的生产也是有利的。从不利的方面来讲,对冬季蔬菜的生产,特别是大棚的生产,有一些地方雪太大,把大棚压塌了,有些地方气温太低,棚里的温度不够,蔬菜生长就比较慢,同时由于道路交通冰雪阻碍,蔬菜的运输也有一定困难。所以,部分城市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感觉到了蔬菜价格的上涨。还有一些特定的地方造成了养殖业的困难,比如说渤海的海冰灾害,造成了相当多地区在海产品养殖方面,产品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海水的捕捞活动也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些弊端,一方面给农民带来了相当的损失,也说明我们发展农业保险的重要性。

    2010-02-01 10:46:17

  •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给陈主任的,记得前不久,您曾经说过,现在到了中国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观点?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特色究竟是什么?另外一个问题,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推进城镇化建设成为“三农”的重要一环,各地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试点过程中,建设资金短缺是瓶颈,中央在此方面会有什么具体的举措?

    2010-02-01 10:49:25

  • 陈锡文:

    关于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问题,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是可能性。从必要性和紧迫性来看,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对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这方面来讲,尽管我国的农业还在快速发展,但是在某些产品的供求上也出现了一定的缺口。因此,一些产品的进口数量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像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大豆和植物油,这两个产品的进口去年达到了历史上最高峰。如果不加快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这种供求缺口在其他方面还会扩大起来。因此,要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

    2010-02-01 10:50:01

  • 陈锡文:

    从发展现代农业的可能性来讲,主要是国家的财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过去十年之内,我们的GDP大约增长了3倍,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的GDP不到10万亿,现在已经有了30多万亿GDP。财政收入在2000年的时候只有1.34万亿,现在有6万多亿。所以,支持农业更快地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条件正在逐步具备。

    2010-02-01 10:51:57

  • 陈锡文:

    关于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我想主要可能体现在经营形式和经营规模上,由于中国人多、地少,大概很难想象在短时期内实现像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那样的一个农户经营几万亩土地的规模。所以,中央历来强调,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城镇化逐步转移人口、逐步扩大农户经营规模,引导农民发展自己的专业合作社,给农户提供多种多样的社会化服务,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来实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

    2010-02-01 10:53:18

  • 陈锡文:

    具体到城镇化的资金问题,其实大家到各个大城市去看,城市的面貌的日新月异,城市化的钱还是有的。但关键是太过于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所以,下一步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是要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通过土地建设用地指标的分配、引导产业转移、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来增加这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更多地吸引农村非农产业以及农业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

    2010-02-01 10:54:53

  • 北京电视台记者:

    刚才多次谈到要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成市民,对符合条件,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有没有更加具体的可操作的界定?

    2010-02-01 10:56:01

  • 陈锡文:

    关于具体条件,今后还需要专门研究。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第一,农民工进城的就业年限。第二,有比较稳定的就业岗位。第三,有比较稳定的住处。如果符合这些条件转为当地的市民之后,他应享有和当地市民同等的权利。无论在就业、培训或者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都是如此。

    在我们的国情条件下,特别是各地、各个城市具体条件差别很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一般不会做统一的规定,要由各个城市自己去研究制定这样一些具体的措施。当然,中央政府会督促各地加快让符合条件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的过程。

    2010-02-01 10:56:34

  • 郭卫民: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10-02-01 11:00:58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zb/100201a.wmv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国新办就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等相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中国网 张琳

  • 摄像师进行准备工作

    中国网 张琳

  •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本次发布会

    中国网 张琳

  •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中国网 张琳

  •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

    中国网 张琳

  • 共同校对文字

    中国网 张琳

  • 路透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张琳

  •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张琳

  •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张琳

  • 美国之音记者提问

    中国网 张琳

  • 国新办就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等情况举行发布会

    中国网 张琳

文字实录  正序 倒序 刷新

全文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