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青海玉树抗震救灾进展情况举行第九场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0年4月22日(星期四)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民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地震灾区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华清: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介绍抗震救灾工作进展第九场新闻发布会。出席发布会的是民政部新闻发言人、救灾司副司长庞陈敏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地震灾区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提问。现在先请庞陈敏先生介绍情况。
2010-04-22 09:45:51
- 庞陈敏: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以来,民政部发挥国务院救灾救济工作部门和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群众生活组牵头部门的职能作用,紧急向灾区调运大量救灾物资,制定灾后应急期和过渡期的救助政策,协助灾区政府全力以赴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同时,抓紧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估,为下一步的灾区恢复重建提供基础依据。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目前最新的进展情况。
2010-04-22 09:59:53
- 庞陈敏:
一、救灾物资调运到位情况
截至目前,民政部、发改委、商务部、军队、各地民政部门和中国红十字会共向玉树地震灾区调运棉帐篷4. 948万顶、棉大衣16.47万件、棉被19.89万床、折叠床2万张、简易厕所650套、活动板房400套、应急灯200盏,10万份野战食品、920吨大米、3680吨面粉、16吨食用油、1813.5吨方便食品和矿泉水以及大量其他生活物资。已运抵灾区棉帐篷3.76万顶、棉大衣11.7万件、棉被19万床、折叠床2万张、简易厕所650套、应急灯200盏,10万份野战食品、1170吨方便食品和矿泉水等大量生活物资。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捐赠物资被运送到灾区。
2010-04-22 10:00:52
- 庞陈敏:
鉴于灾区出现雨雪天气过程,为解决灾区群众御寒问题, 19日以来,民政部迅速协调陕西、甘肃、宁夏3省(自治区)民政厅协调解决4000台火炉。加上商务部已安排的3000台火炉,目前共向灾区调拨7000台火炉。
同时,民政部密切关注四川省甘孜地区的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已紧急向受灾的甘孜州石渠县调拨棉帐篷1300顶、棉衣被5300床(件),民政部和有关部门将视情给予进一步的资金物资支持。
2010-04-22 10:01:47
- 庞陈敏:
二、灾害评估开展情况
根据国务院要求,民政部会同地震局、发改委等部门抓紧组织力量,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对玉树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评估,主要开展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工作方案。4月18日,民政部召集地震局、发改委有关部门同志和专家参加的会议,了解各部门前一阶段工作情况,研究提出灾害评估的思路、内容、方法、程序,作出工作安排,决定在各部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评价指标,对灾害损失作出综合客观评估。
2010-04-22 10:02:41
- 庞陈敏:
二是着手开展数据收集。4月19日,民政部联合地震局、发改委,向青海、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开展玉树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制定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调查统计报表,要求灾区各级明确责任、严格把关,迅速核实有关灾情数据,为灾害评估提供基础依据。
三是迅速派出评估专家组。地震发生后,民政部先后派出三个评估工作组,赶赴玉树地震灾区,实地采集数据,其中19日派出的评估组,由民政部、地震局和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联合组成,对震后灾害损失开展全面的评估与现场调查工作。
2010-04-22 10:03:26
- 庞陈敏:
四是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民政部积极协商工业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电监会、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全面了解灾区社会人口基础信息,分口汇总公共基础设施、社会福利设施、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损失情况,尽量做到灾害评估全面准确。
五是强化评估科技支撑。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及时启动“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充分利用相关国家提供的灾区卫星遥感资料和通过环境和减灾小卫星星座获取的数据,采用相关模型,利用卫星和航空遥感手段对灾害损失情况作出总体判断,为评估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0-04-22 10:04:57
- 庞陈敏:
民政部和有关部门将力争4月底前完成灾害评估工作,为编制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感谢大家对抗震救灾工作的大力支持!谢谢!
2010-04-22 10:05:53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请庞司长具体介绍一下目前灾区灾民安置的情况有什么最新进展?第二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玉树是藏族群众的聚集区,包括另外还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群众,那里的救灾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在救灾的过程当中有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救灾保障措施?
2010-04-22 10:07:08
- 庞陈敏:
回答你第一个问题,关于受灾群众的安置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应急期的安置;第二个阶段,过渡性的安置;第三个阶段,永久性的安置,也就是长久性的安置。
关于应急期我想前面的发布会已经都说到了,主要是采用临时的帐篷和临时的食物来紧急安置。关于这项工作,根据目前到位的帐篷情况,可以说现在需要帐篷安置的群众都已经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基本的食品保障也是没有问题的。
2010-04-22 10:08:38
- 庞陈敏:
第二个阶段,过渡期安置,政策我们已经非常明确了,大家都知道,从地震发生后一直到后续三个月,我们将采取每天给受灾群众发放10元钱和1斤粮的政策。过渡期的后期,我们将视情况会研究群众生活保障的政策。
2010-04-22 10:10:16
- 庞陈敏:
第三个阶段,关于永久性安置,青海前线指挥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都在积极做工作,争取尽快开展永久性安置工作,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的组织实施工作正在全力开展。我们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希望把受灾群众的住房建设能够加快,在今年霜冻之前争取多建一些受灾群众的居民住房。
2010-04-22 10:11:18
- 庞陈敏:
这项工作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搞城乡规划,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做了部署,国务院第八次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也做了全面的部署。
我们指导灾区工作有四个原则:
一是尊重民族习惯,鼓励自救,鼓励自力更生,采取分散与集中安置的原则。
二是科学规划安置点,尽快实行社区化管理。
三是希望尽快恢复生活常态。保障受灾群众尽快能够在家做饭,让生活回到基本的常态。要求市场尽快恢复到常态,包括商品供应、银行储蓄等,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市场供应一定要尽快恢复正常。
四是要求切实维护安置点的秩序和安全,主要是做好防灾、防火以及社会治安等工作。所以,刚才说的第二个方面,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进行安置,在这些原则中已经体现了。
2010-04-22 10:13:36
- 美联社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您刚才提到了要尊重当地的民族习惯,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能否提供一些具体的信息。另外,昨天的新闻媒体报道中,关于藏民的数量似乎并不是很多,我们知道大部分居住玉树的居民都是藏族。
2010-04-22 10:18:58
- 庞陈敏:
您刚才说的这个问题,我没有看到媒体是这么报道的。确实玉树地区的藏民占了93%,我在地震当天就到了地震灾区,我看见除了我们的救援队伍以外,受灾群众确实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藏族同胞。
2010-04-22 10:20:30
- 美联社记者:
我就第一个问题再想补充一下,为什么玉树地区之外的那些藏族僧侣不能够到玉树地区进行救援的活动?为什么他们没有进入该地区开展救援活动?
2010-04-22 10:21:24
- 庞陈敏:
你说的这个情况我不是很清楚,整个救援队伍确实考虑到当时地震灾区的特殊性,属于高寒、高海拔地区,中央政府震后调入大量救援力量,而且也有很多僧侣参加了救援工作。大家在不同的媒体报道和大量的视频报道中都已经看到了这种现象,是非常好的,充分体现了藏汉一家、共克时艰的民族大团结精神。
2010-04-22 10:22:38
- 香港文汇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因藏区天气寒冷,帐篷成了急需物资,有报道称灾区发生过哄抢物资的现象,请问这个事情是否属实?另外,民政部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保证物资供应?第二个问题,此次地震发生后,我们注意到很多境内外记者赶赴灾区采访报道,政府对记者采访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态度,也提供了一些帮助,请问这种做法是否已经形成了机制?谢谢。
2010-04-22 10:25:03
- 庞陈敏:
我来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由华清主持人来回答。你刚才问的第一个问题,我没有听到和看到过相关媒体的报道,我个人确实也没看到这种现象。应该说,玉树地震发生以后,刚开始在物资供应、接收、分发等环节,秩序有点乱,这是肯定的。我记得国际在线采访青海省民政厅负责人的时候讲到了一句话,他说“由于受灾面积大、人口多,在第一时间确实难以避免物资分配不公等问题。但是随着各地救援物资的大量到来,进一步到位和管理进一步细化,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我记得他当时是这么说的。对这一点,我理解的非常深刻,我是14日地震当天抵达灾区现场,对这番话的感受可能比没有去过灾区的同志更深一些。
2010-04-22 10:26:19
- 庞陈敏:
这里边有四个因素,对地震发生的初期确实影响很大。第一,事发突然,因为所有的救灾工作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保证。第二,玉树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以物资比较紧缺。第三,由于交通等各面的制约,我们在第一时间难以投入大量的救援力量到灾区来开展救灾工作。第四,当时在结古镇这么一个狭小的地带,又有大量受灾群众需要生活救助,所以在地震初期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灾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针对这个情况,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改善这种局面。
2010-04-22 10:31:17
- 庞陈敏:
第一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调运大量的救灾物资。大家都看见报道了,民政部紧急从中央各个救灾物资储备库调运救灾帐篷,全国各地的民政部门也把自己的一些帐篷、折叠床和其他一些物资于地震当天紧急向青海玉树灾区调运。
第二项工作,组织好接收,物资运到了,怎么接收也是个大难题。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在14号晚上就在玉树机场、西宁机场、西宁火车站、214国道,以及结古镇部分进城通道,组织强大力量开展物资接收工作。
第三项工作,组织好登记,所有物资来了以后都要进行登记。
2010-04-22 10:35:56
- 庞陈敏:
第四项工作,组织好物资发放。从15号开始,就有1500多名解放军战士来帮助发放救灾物资,特别是他们采取了分片负责,我记得刚开始指挥部确定22个片区,后来根据工作需要合并为18个片区,由当地州委的主要领导每人负责一片,层层负责,这是我们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从州、县、社区一级一级往下分片负责来发放物资。
第五项工作,加强管理,维持秩序。省级部门也认真参与到救灾物资监管和发放工作中来。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也在物资发放点帮助维护秩序。随着救灾物资大量地运抵灾区,通过我们采取以上措施,应该说现在灾区的物资发放、物资供应秩序非常良好。谢谢。
2010-04-22 10:40:26
- 华清:
我回答第二个问题。近几年来,根据中央的要求,我们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和记者采访报道一直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做法。这次玉树地震发生后,根据中央的部署,我们迅速开展权威信息的发布,同时在西宁、玉树设立开通了新闻中心,并组织现场新闻发布活动,为记者采访提供很多信息服务和工作生活上的便利。震后很多境内外媒体记者都奔赴灾区进行采访,发回很多很好很感人的报道,对社会各界了解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地震对灾区基础设施造成了很大破坏,玉树又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交通不便,余震不断,采访条件非常艰苦,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可以及时与有关部门和当地新闻中心联系。我们在积极组织新闻发布的同时,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尽可能给境内外记者采访报道提供帮助。
2010-04-22 10:43:14
- 法新社记者:
我接着刚才记者的问题提问,关于有些在玉树灾区开展救援活动的僧侣被要求离开救援现场,我想知道这个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另外,您是如何评价这些僧侣的工作效率以及他们对救灾活动所做出的贡献?
2010-04-22 10:45:58
- 庞陈敏:
你说的第一个问题,我不太清楚,如果我能得到前方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相关消息的话,我可以通过有关部门转告。关于第二个问题,对于救援工作,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在牵头负责,对救援力量如何调配,民政部门不掌握,谢谢。
2010-04-22 10:48:29
- 中央电视台记者:
昨天赈灾晚会播出以后,接收的善款越来越多,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善款的使用情况和怎么保证善款能够有效、安全的使用?谢谢。
2010-04-22 10:49:55
- 庞陈敏:
你说的第一个问题,邹铭司长已在前两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过,民政部这次没有发动全国性的捐赠活动,而是由有关单位和地方自发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民政部在4月17日下发的通知中,明确了一些可以开展救灾募捐活动的主体,并对资金如何汇缴提出了明确要求。这里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救灾募捐的秩序。第二个目的,为大家奉献爱心铺设一条快速便道,告诉民众捐款渠道。这次捐赠活动募集到的所有资金,将会集中在以下几个单位,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以及经民政部认可的15个基金会,还有就是社会各界直接捐到青海灾区。
关于捐赠资金的使用,总体还是根据国家制定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用于玉树灾区重建。这里有两部分,一是定向捐赠,我们尽量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去落实项目;二是非定向捐赠,我们将会统筹用于灾区的重建,全部用于灾区。谢谢。
2010-04-22 10:51:19
- 中央电视台记者:
您刚才提到过灾后重建,能不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灾后重建都有哪些方面?另外,这次晚会募集的善款也是由民政部门送达灾区,这一部分善款主要用于哪些方面,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
2010-04-22 10:59:31
- 庞陈敏:
现在基本思路已经定了,主要用于灾区民房、学校、医院、社会福利和公共设施的恢复重建。我想纠正你一点,刚才你说这次所有的募捐款全部由民政部门送达灾区,其实不然,捐到红十字总会、慈善总会及其他15家基金会的善款,由这些机构直接投放到灾区使用,但总体要接受民政部的指导,并按照灾后重建规划来具体组织实施。
2010-04-22 11:00:37
- 上海东方卫视记者:
我的问题也是关于捐款的,不久以前我看到一篇报道,我忘了是通过红十字会还是慈善总会,说捐款通过他们转交的话,要收取20%的手续费,不知道根据您的了解,有没有这回事?
2010-04-22 11:09:37
- 庞陈敏:
这个报道我没有看到过,不管任何情况,他们说提取20%的工作经费,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要遵循《中国红十字会法》,中华慈善总会有其章程,所以我们相信有关社会组织,还有一些基金会,应该会依法并依照本会章程开展救灾工作。
2010-04-22 11:11:08
- 华清: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
2010-04-22 11:15:11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相关新闻:
- 水利部:截至4月20日玉树震区没有发现堰塞湖
- 玉树商业网点开始恢复 首批临时商业网点开建
- 青海发布<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 玉树不可移动文物100%受损 重建均按一级标准
- 汶川民众哀悼玉树遇难者
- 法国驻华使馆下半旗向青海玉树地震遇难者致哀
图片大图:
会议由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华清主持
中国网 杨楠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救灾司副司长庞陈敏
中国网 杨楠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楠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杨楠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
美联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救灾司副司长庞陈敏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
美联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华清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救灾司副司长庞陈敏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