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北外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成立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成立新闻发布会于8月26日下午16:30在外研社九层多功能厅举行。届时,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雨露、党委副书记文君将出席本次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文君:
尊敬的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以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暨第三届外交官论坛新闻发布会。
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学校领导、中心负责人以及媒体。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学校领导和中心负责人有: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陈雨露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永辉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萍老师。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环球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对外传播、国际先驱导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中华儿女、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新京报、法制晚报、中国贸易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经济时报、香港商报、人民网、中国网、央视网、中青网、千龙网、韩国驻中国经济新闻社等媒体,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2010-08-26 16:31:25
- 文君:
众所周知,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共外交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公共外交的开展不仅关乎中国的国际形象,也是完善中国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其作为“外交官摇篮”的办学传统和学科优势,不仅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外交、外事人才,更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作为北外肩负的重要使命,为此,我校将成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并举办公共外交国际论坛暨第三届外交官论坛。
首先,请北京外国语大学陈雨露校长介绍我校成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和举办公共外交国际论坛暨第三届外交官论坛的总体情况。大家欢迎。
2010-08-26 16:47:32
- 陈雨露: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非常欢迎大家来到北外。今天,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我代表学校在这里向各位朋友通告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北京外国语大学已经正式批准成立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这是一个校级的公共外交研究机构,也是国内大学当中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的校一级公共外交研究机构。第二件事情,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成立以后要做的第一个活动是在9月11日举行公共外交国际论坛暨第三届外交官论坛。国内外的研究公共外交问题的近300位与会代表将在一整天的时间里就公共外交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广泛的探讨。所以,到时候欢迎各位记者朋友能够参加论坛。
我想做一些背景介绍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之所以在公共外交研究领域举全校之力,要做这件事情,主要给予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2010-08-26 16:48:43
- 陈雨露:
第一,呼应国家战略的需要。去年的7月份,中央召开了第11次中国驻外使节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当中,他第一次代表中央提出要加强中国的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扎实的传播中华的优秀文化。对于北外来说,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这是主席和总理当时给北外的一个传统或者一个主要的任务,所以形成了北外七十年建校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主要使命。建校70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已经培养了7万多名校友,这7万多名校友绝大多数都活跃在外交、外事战线上。其中,包括400多位中国驻外大使,现任中国驻外166位大使里面有90位是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所以,北外这样的传统使得在历史上、在70年的建校历程当中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始终是北外的一个主要的使命。这7万多名校友为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国际交流方面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在公共外交领域里,北外也理所应当的作为政府外交的拓展也应该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0-08-26 16:50:32
- 陈雨露:
第二,公共外交更加需要语言的支撑。现在北外开设的外国语专业一共提供49种外国语言,在全国高校当中排名第一。原来我们觉得学了英语、法语、德语等等主要语言就能够进行外交活动,但是随着中国地位的提升,随着中国全面的进入国际舞台,中国的全球外交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涉及的国家越来越多,涉及的对语言的要求、对非通用语种的要求更多。所以北外作为全国开设语种最多的大学有这样的优势。同时,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也是根据国际惯例和国际经验,一个大国通常都要培养100种左右的语种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未来的十年当中,北外开设的语种还会大幅度的增加。这为我们国家的外交事业,包括政府外交、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都提供语言的支撑。
2010-08-26 16:53:30
- 陈雨露:
第三,公共外交是相对于政府外交和民间外交而言的。政府外交主要是政府对政府的官方外交,民间外交是民间对民间,NGO对NGO之间这样的外交,公共外交主要指的是政府对公众之间的外交,也就是说,政府为了提升本国的国际形象而对于其他国家的公众展开的一种外交活动,它是以文化传播为主要的内容。我想,公共外交除了语言之外还需要相关学科的支撑。北京外国语大学有两大学科群,除了刚才我讲到的49种外国语言的学科群之外,还有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传播系、国际商学院、法学院等等,这些学科也已经建设了10年,有的10多年,也造就出一批中青年学科队伍。所以,在相关学科支撑方面北外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2010-08-26 16:54:47
- 陈雨露:
第四,公共外交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研究,不是说纯粹从理论道理论。二战以后公共外交的兴起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我们讲公共外交主要是提升软实力的途径,提升一个国家文化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主要途径。作为软实力来说,一方面文化和价值观要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还要有在制定国际标准、国际规则方面有话语权。同时,还要找到适合于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的能力。对于北外来说,在这些方面我们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因为文化本身是一种资源,它必须要找到合适的传播方式。作为北外来说,我们在科学研究、教学过程当中,北外的教师并不纯粹是教语言,同时也在研究各个国家的文化,各个国家的文化习惯、各个国家的文化特征。所以,如何将中国的文化,将中国的古老的文化资源,将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成功的当代的发展模式能够以一种比较合适的、容易被别人接受的方式得到传播,我想我们的教授们有这样的研究基础,同时他们也有和这些国家交流和共同研究的经验。
2010-08-26 16:56:38
- 陈雨露:
另一方面,在近些年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应当说比较广泛的参与了中国重大的公共外交活动。比如在2008年成功举办的奥运会,这是一个重大的中国的公共外交活动。在为北京奥运会提供全面的多语言服务的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而且北京外国语大学专门成立北京奥运多语言服务中心。所以,这些志愿者的工作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得到了奥组委,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并且我们这个多语言服务团队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专门的嘉奖。
另外,我们多语言服务中心在北京奥运会结束以后,成功的转型为北京世界城市多语言服务中心,大家可以到我们东边的校园参观,我们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24小时多语言服务,并且成功的和现在的110、120、119和其他的旅游紧急服务已经全面对接,到北京来的外国客人遇到什么紧急的事情不能沟通,就可以直接打电话到我们这儿来,我们及时提供多语种的服务,以提升北京城市的国际形象。
2010-08-26 17:00:24
- 陈雨露:
又比如,汉语国际推广是中国的公共外交近5年来开展的蓬蓬勃勃的公共外交活动,目前已经在全球设立了500多家将近600家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有290家的孔子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所有大学当中,我们承办了18家海外孔子学院,在全国高校当中是最多的。同时,北外还有国内成立最早的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对全球研究中国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机构和汉学家的研究的动态进行跟踪研究。我想,这些实践方面的经验和对实践活动的研究的积累,对北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优势和基础。我们将很好的发挥北外这些优势,把公共外交中心不仅成立的早、而且把研究也要走在前列。
2010-08-26 17:02:27
- 陈雨露:
另一方面,向各位记者朋友强调的是,刚刚成立的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的研究是一个开放式的研究平台,而不是北外关起门来只是自己做。因为公共外交的研究在全球,也就是二战以后的事情,在中国也是刚刚开始,所以需要动员广泛的力量共同参与,要有一些平台共同合作。北外的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一定汇集各方面力量进行研究,比如我们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聘请的是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赵部长在公共外交研究领域在国内是非常有造诣的一位,研究的很早,非常的系统,所以他非常高兴北外能够成立这样一个专门的机构,能够举北外全校之力做这件事情,他也非常愿意来做名誉主任。为什么我们研究中心有两位执行主任,李永辉是我们国际关系学院的院长,是我们北外的教授,孙萍主任是我们特聘的中心执行主任,虽然孙萍老师不是我们北外的专职教授,但是她在公共外交这个领域当中已经有了10年实践的经验,并且有很多的观点和思想,她在中国的京剧海外传播方面,在欧洲和美国已经做了十几年中国京剧海外传播的实践活动和资料的收集工作。所以,对于以文化传播为主线的公共外交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专门的聘请孙萍老师来做我们的执行主任之一。
2010-08-26 17:04:06
- 陈雨露:
同时,我们也将发挥北外的巨大的校友库的资源,北外一大批校友有400位曾经做过大使的,目前还有80多位,近90位在任的大使,同时还有一批不在政府外交战线上,但是在全国各个领域的外事部门工作。比如像中国著名的华为公司就有好多位北外的校友,华为公司作为民族品牌的企业也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2009年华为总部接待了14位外国的总统,这对于世界各国的政要了解中国的企业、了解中国的民族品牌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想我们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2010-08-26 17:07:46
- 陈雨露:
关于即将在9月11日举办的公共外交国际论坛暨第三届外交官论坛,这是一个以公共外交为主题的大型的国际论坛,外交官论坛是我们传统的论坛,已经举办了两届,这是以北外的校友、外交官、外交家的校友为主体的一个学术平台。这一届我们将首届的公共外交国际论坛跟它一并举行,主要是适应现在的外交形势的发展的需要,外交范围拓展的需要,将外交官论坛实现拓展、实现升级。这个论坛应当说是国内首个以公共外交为主题的大型国际论坛,论坛包括大使高端论坛、企业家高端论坛、学者高端论坛、媒体高端论坛、文化界高端论坛和青年行动论坛,一共6个分论坛。论坛主要的主题是“沟通、参与、责任、行动”,这是核心的主题。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同志、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李肇星同志、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同志、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同志等领导同志将会到位,有200多位公共外交的研究者、实践者将会齐聚一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环球时报,还有数十家媒体都接到了参会的邀请,我希望在座的媒体朋友们届时光临。
最后,我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各位媒体对我们成立的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和即将举办的公共外交国际论坛有什么问题和建议,我和在座的几位同事非常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谢谢各位。
2010-08-26 17:08:56
- 文君:
感谢陈校长的介绍。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在场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提问。
2010-08-26 17:17:55
- 中国教育报记者:
大家知道,我们北外一直是被誉为“外交官的摇篮”,而且在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来,为中国的政府外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请问,现在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不是意味着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转变。谢谢。
2010-08-26 17:20:25
- 陈雨露:
谢谢你提出了对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知道,在刚刚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在讲话里面就专门提到了要转变教育理念的问题,同时也提到了如何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适应对外开放的国际化人才的问题。我想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最核心的任务,现在的问题是,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已经为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规划了蓝图,一个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就是如何以人为本、如何围绕着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呼应国家的战略需要来进行人才培养,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在这方面,对北外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2010-08-26 17:21:17
- 陈雨露:
北外培养的人才在过去七十年里,主要是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在新中国60年里如何开展当时的边区政府的外交,如何开展在局部执政时期的边区政府的外交,还有在新中国的政府外交方面来培养人才。进入新世纪以后,实际对公共外交包括民间外交人才的培养已经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到北外来了刚刚5个月的时间,4月份我刚到北外的时候就找了中联部、外交部、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国务院新闻办,包括中国银行等等机关和企业、部门的领导,开了一个高层的座谈会,就北外的人才培养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希望北外培养的人才一定要适应外交形势发展的需要,除了政府外交之外,要培养适合于新的外交形势的公共外交人才。包括我们的一些退休老大使给我们开座谈会的时候,他们都提出他们在做大使的时候,也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现在的政府外交绝对不能够只是官方对官方、政府机构对政府机构,一个很大的任务要对所在国的公众。大家知道原来的驻英大使,现在是外交部的副部长傅莹部长,是我们北外的校友,他给我们讲了很好的例子,他说我在做驻英大使的时候,英国的媒体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报道,而且是不太真实的报道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向英国政府投诉英国的追星族老是在中国驻英国使馆外搞活动,存在着严重的扰民现象。所以,引起了很多的误解。针对这种情况,傅莹大使专门找到了在英国发行量最大的通俗报纸《太阳报》,接受他们的访问,并且发表了非常长的一个言论,介绍中国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富裕,现在的中国年轻人也已经有了很多的选择,还专门介绍了中国的“超女”、“快男”这些活动。这个文章发表以后,引起非常大的积极反映,非常好的反映,应该说化解了一次公共外交的危机。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我们现在的政府外交人员越来越需要具备很强的公共外交能力。
2010-08-26 17:22:58
- 陈雨露:
另一方面,尽管在中国外交部现有的公务员当中有1200多名都是北外的毕业生,但是我想毕竟北外培养出的毕业生进入到政府外交机关的还是少部分,大部分人都进入到了其他的非官方的机构、企业、部门的外事部门当中,有些进入了非政府的机构当中,他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善于推广宣传中国,宣传中国的文化,他们要同国外的政府部长打交道,开展公共外交活动。如果我们有什么转变的话,我想这是人才培养理念的发展,在将来人才培养体系当中,之所以现在要成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是因为教学改革,科研先行,我们要把公共外交的问题研究清楚、研究透,然后把成熟的理论转化为我们教材的内容。我们也希望这个进程能够尽快的见到成效,所以我想转变人才培养的理念是率先需要做的事情。
谢谢。
2010-08-26 17:26:34
- 环球时报记者:
有一个关于中心的问题想请教李院长,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中心的人事以及组织结构,近期有没有一些重点项目,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谢谢。
2010-08-26 17:28:32
- 李永辉: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中心的情况,包括今后的一些设想。首先从机构上来讲,刚才陈校长已经有一个介绍,主要从管理方面来讲,我们会有一个管理的机构,从中心的名誉主任、中心的主任一直到执行主任管理的体制,日常的管理工作将由我本人所在的国际关系学院来承担,但是它是一个校级的研究中心,刚才陈校长已经讲到了。
第二,除了管理的机构设置之外,我想未来的中心决策的机构也是我们要设立的理事会,这个理事会将会是一个开放式的机构,会吸收包括学界知名的学者,包括企业界的关心关注支持公共外交事业有责任心的企业家,也包括政府关心公共外交的官员,包括文化界,也包括社会上其他人士,也包括民间人士,这是理事会机构的框架设想。在这之下,因为是一个研究的机构,我们的重点当然是在研究上,我们还会专门成立学术委员会,聘请国内包括国际上在这方面研究的知名的专家学者来担任我们的学术委员会委员或者顾问等等。
2010-08-26 17:29:16
- 李永辉:
第三,研究的团队。我们的基本力量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专家学者,我们的老师、研究人员。这些研究人员不仅仅是国际关系学院,实际上刚才陈校长已经提到了我们学校还有其他很多的院系,都将参与到中心的研究工作当中来,包括传统的强项的语言、文学、文化的院系,也包括商学院,比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企业责任和国家形象的问题,我们商学院在这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还有非常专业的国际新闻传播系,还有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海外汉学中心,他们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工作,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是国内领先的。我们也还有孔子学院工作处,刚才陈校长介绍我们设立18个海外孔子学院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基本研究的力量。同时,我们研究中心也向社会开放,我们也会聘请社会上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包括政府商界的人士,特别像北外具有特殊优势的外交官的校友,特别有一些已经退下来的校友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特殊的财富。他们曾经做过政府外交,现在他们退下来之后的身份是民间人士,实际上他们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一个民间的身份,他们也愿意为中国的公共外交事业发挥自己的作用。我想在这方面,我们也会请他们来进行相应研究的工作。
从研究上来说,或者从整个中心的工作设想来说,将来有这样几大块:第一,研究工作。作为一个研究中心最核心、最基本的工作还是要进行研究。这个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理论学术的研究,二是政策研究。我们的研究还要为国家的公共外交事业、为整个外交战略服务、为国家决策提供一些咨询意见等等。我想,我们的研究实际是从这两个方面来开展。具体的形式,包括我们会出版专门的学术著作,会发表学术论文,我们也会提交研究报告,有一些咨询性的专门的意见等等。
2010-08-26 17:30:57
- 李永辉:
第二,学术交流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立以后,将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包括举行学术研讨会,我们马上就会有一个规模非常大、层次非常高的公共外交的国际论坛,我们每年还会举办这样一个论坛,我们每年还会举行一些小型学术研讨活动和信息交流的活动。
第三,普及宣传的功能。公共外交大家谈的很多的一个话题,大家之所以不辞辛苦到这里来,因为它还是具有新闻价值的,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但是实际上真正说起来的话,公共外交是什么的时候,我想很多的人,无论是政府的官员,包括学界人士,甚至包括我本人,都会有一些困惑和不清楚的地方。所以,实际上公共外交的研究,我们中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社会上普及关于公共外交的知识,使大家了解什么是公共外交,怎么样来做公共外交,我们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报告会,我们可以办一些培训班等等。总而言之,使大家了解公共外交,参与公共外交。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特点,特别希望能够唤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使大家了解,特别倡导每个人积极投身到公共外交事业当中来,这也是我们中心的特点。我们研究中心除了刚才讲的学术研究、政策研究之外,其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强调责任参与,就是我们论坛所倡导的沟通、参与、责任和行动的方面。这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美国人所讲的公民外交,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在2006年的时候成立了一个叫做公共外交联盟,这个公共外交联盟其中一个负责人叫米勒(音),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什么叫做公民外交?就是每一个美国人、每一个美国公民每一次和外国人握手的时候都承担着一个塑造美国对外关系的一个责任和义务”。每一个人,无论是外籍的学生,是一个在国外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是一个接待外宾政府的官员,是一个摇滚歌星或海外的商务代表,他们所从事的活动实际上都可以是公共外交活动,他们都可以是一个公共外交家。我想包括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在内,包括学界的,我想大家都可以成为一个公共外交家,这是我们倡导的、希望能够促进的一个事业,当然是一个长期的事业。
2010-08-26 17:34:18
- 李永辉:
第四,公共外交社会活动。我们比较强调实践和行动,不仅仅是学术研究,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总是试图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的这些行动就是可以来改变世界,改变公共外交的一个事情。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会以这个中心为平台举行一些相关的文化交流的活动,孙萍委员在这方面非常有经验,可以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些经验。
第五,人才培养。除了普及性的工作之外,我们作为高校的一个研究中心,我们还可以在高端人才、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比如在我们学院本科的层面上设立公共外交的课程,我们还设想将来是不是可以招收公共外交的专业硕士,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还需要申报,还要国家相关部门审批,但是我想我们需要培养这些高层次人才,就是普及和提高两个层面都可以发挥我们的作用。
2010-08-26 17:38:13
- 李永辉:
这一切的活动有一个基础,就是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我想会考虑设立一笔公共外交研究基金,在我们学校的基金会的框架之下设立专门的公共外交研究基金,来吸引和动员社会的资金来支持我们这样一个非常神圣的工作。我们还想办一个网站,把我们中心研究成果向大家通报,关于信息积累和资料会建立公共外交研究的案例库,我们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总而言之,我们这个中心会成为我们国内公共外交的具有特色的、非常重要的研究基地。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希望得到各位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
谢谢。
2010-08-26 17:40:28
- 中国日报记者:
孙老师,我知道您在海外有很多年的工作经验,包括陈校长介绍您对京剧推广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请问您认为公共外交的使命是什么?并且您对公共外交的看法是什么?
2010-08-26 17:43:30
- 孙萍:
非常高兴,我再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政协外事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在政协外事工作委员会的委员们大批都是外交家,可能在文化艺术界别的委员也就是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位,我是其中的一位。我参与到公共外交活动当中源于我十几年在海外的经历,我也是一个实践者。这次在北外成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也是我三年前和赵启正主任一直提倡的一个理念。今年我的一个大会的提案,在这里我有备份,如果记者需要的话可以参照一下,是一个公共外交的提案,今年有一个大会的发言,也是关于开展公共外交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我同时做了一个提案,这个提案是要夯实公共外交的理念,首先我们希望在一所高校成立这样一个研究中心,旨在培养我们的下一代青年人能够投身到公共外交这项事业里面。第一,在理论上要有所研究和建树。刚才陈校长也说过了,李院长也说过了,要提高和拔高这些理论的认知的东西,同时也要从实践层面夯实它。正好,北外有这么一个基地,是我们在学术和实践方面成立了第一所校级的研究机构。
第二,我当时提出要成立一个公共外交学会或者协会,也就是协调所有社会民间的团体,在我们国家面临一个大事和要事发生之前,比如去年和前年达沃斯峰会和世界气候大会的时候,参加这些世界级大会之前,我们要有一个团队协调民间力量为政府做智库或者提供建议,一个好的意见和参与。要知道,我们参加世界气候大会的时候,出席的是政府的官员和外交部的一些外交工作人员,我们民间组织去的不多,新闻报道也去的不多,这样和政府不能发出同一个声音,这需要有这样一个组织或者协会或者北外成立的一个研究机构,应该是集所有的社会民间的力量,来集中成一个声音,就是为了一个目的来行动。当然,在政府出现这种声音的同时,社会民间团体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能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我的意思是不同的声音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这样的话,工作做起来可能就会比较事半功倍。今天陈校长讲的非常好,我们今天的论坛也好,还有中心也好,我们中心的主旨就是沟通、参与、责任和行动,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外交家,每一个公民也可以做外交家,就像刚才李主任说的“公民外交”。
2010-08-26 17:44:20
- 孙萍:
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个小的例子,可能大家就会理解,其实每个人在握手的时候,对所在国握手对象来说,可能你握手的一瞬间就完成了外交的一个使命了。我当时在匈牙利做外交,1990年受到匈牙利总统接见,从1990年一直做京剧和欧洲戏剧的结合,派生出一种叫做动作戏剧的艺术形式的试验。这种文化交流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也非常好的,在1993年的时候我获得欧洲国际戏剧节的最佳导演奖。为了表彰我对匈牙利的文化作出贡献,1993年3月30日,这个日子我不会忘记,因为我很清楚的记着匈牙利总统颁发我荣誉国民证章,也是继50年代钱拉·菲利浦的和60年代索非亚·罗兰之后,在90年代颁发中国人的荣誉国民证章,我把它看作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不是我,而是京剧,而是中国的民族文化、戏曲和5000年文化的积淀所得到的一枚证章。当时戴秉国传达了一个声音,让我能不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请一下根茨总统访问中国,是当时的大使和参赞给了我这么一个任务,其实也是通过民间进行交流。当时,在证章的颁发仪式上交流的时候,其实作为一个民间人士很容易说出这些话来,我也是一个艺术家,我讲了这么一件事情。也没有想到总统过了五天之后,把驻在匈牙利的大使请回去,做了对中国的了解,整个了解情况以后,他答应了对中国的访问,1994年完成了一个对中国的访问,同时间接的请到了1995年邀请江泽民主席访问欧洲五国,这也是当时在那个年代,就是对西方第一次出访。所以,这种事情从一个小的例子可以看出来,公共外交可以随时发生在你的身旁,你可能稍微注意一些,你的血液里能够溶进一些中国人的使命感,中国人对国家热爱的责任感,你就会行动起来,可能你的一个微笑,你投入了一些情感,他就会接受你,他接受了你的情感,接受了你的文化,实际上他就接受了你所在国家的一种尊重。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的话,中国对外发出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多,这样的话,和我们中国的经济GDP的成长会是同步而增长的。
我的提案能够落实,同时对北外表示我衷心的感谢,同时愿意积极参与其中,做好我的工作,用我的力量来支持公共外交这个事业在北外蓬勃的开展。谢谢大家。
2010-08-26 17:52:28
- 香港文汇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请问一下孙萍主任。我们知道全国政协对公共外交非常重视,您所在外事委员会也在今年展开一些相关的工作。第一个问题,北外的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在与外事委员会今后推动中国公共外交方面将会有哪些方面的工作?第二个问题,北外的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会怎样发挥一个智库的作用?谢谢。
2010-08-26 18:00:59
- 孙萍:
我是一个艺术家,代表外事工作委员会谈,可能有一些不大合适,但是我可以说说我的设想。
首先,这是一个密不可分的东西,因为我是外事工作委员会的成员之一,由我们外事委员会提倡的公共外交得到在北外的一个夯实,成立这么一个校级的研究机构,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成果。我相信,我们的赵主任在接受这个荣誉主任的时候,他也会把我们外事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和北外的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紧密结合在一起。
第二,他能够欣然接受意味着我们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论的倡导者,他在思想和理论、行动上对我们的支持。最近我们谈到了奥运会的公共外交,同时今年有大家都知道的世博会,这也是我们国家继奥运会之后又一次重大的公共外交活动。我们外事工作委员会10月初会赴世博会总结和研讨世博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公共外交的遗产,同时,公共外交为世博会进行了哪些服务。我想这一次的总结,我们邀请了北外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的人一起参与,我先替赵主任在这儿做一个承诺,我觉得这两件事情是我们要联合的一个事情。
2010-08-26 18:02:35
- 孙萍: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前面的问题已经回答了你,刚才李院长已经回答了你们,我认为在整个知识层、精英层可能会更深的有我们这些国内的知名的教授带领下,我们有一个团队在理论上要把它梳理的更清楚、更清晰、更通俗、更易懂,来指导我们公共外交的概念、行动。第二,我们会利用各种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会做很多普及的工作。刚才陈校长说过了,要当外交官的人不会外语的人不是很多,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外交家,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外交家,在北外有这么好的一个外语资源,所以公共外交如果深入到每一个学科和每一个语种、每一个同学的心里的话,把它变成一种行动的话,我相信每一年毕业的每一届的学生都是一个很好的种子传播出去了。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公共外交和北外的一个相辅相成的行动的亮点,同时也是一个行动的信号,也是一个行动的作为。谢谢。
2010-08-26 18:04:27
- 文君:
谢谢。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出席我们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发布会,由于时间的原因,很多媒体的朋友还没有机会提问,欢迎大家有什么问题随时与我们学校的宣传部同志联系,他们将尽全力为您提供相关的信息,以及你们需要的帮助。衷心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对我们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今后的发展和建设给予不断的支持和关注,真诚的欢迎各位媒体朋友于9月11日参加我们的公共外交的国际论坛。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0-08-26 18:07:05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 北外等三校小语种2010年在京招生207人
- 北外今年非通用语提前录取专业招生简章
- 北外老师南非参与世界杯项目遭遇持刀抢劫
- 何炅被证实新学期不再执教 北外否认其已辞职
- 北外网院:网络教育像超越时空的巨大超市
图片大图:
会前全景
中国网 王锐
中国网做好直播准备
中国网 王锐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文君
中国网 王锐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陈雨露教授
中国网 王锐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永辉教授
中国网 王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萍老师
中国网 王锐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王锐
与会摄影记者
中国网 王锐
中国教育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王锐
环球时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王锐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王锐
新闻发布会全景
中国网 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