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中央外宣办就"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情况举行发布会

   中央外宣办定于2010年11月2日(星期二)上午10时,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副主任朱之鑫、副主任徐宪平介绍开展“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情况举行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0年11月2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副主任朱之鑫、副主任徐宪平介绍开展“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华清: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全文已于10月28日见报,“十二五”规划建议受到境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所以今天我们中央外宣办特地请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先生、副主任朱之鑫先生、副主任徐宪平先生,同中外记者见面,向大家介绍开展“十二五”建言献策活动的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现在先请张平主任介绍情况。

    2010-11-02 09:55:42

  • 张平: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重视,同时我也借这个机会向我们新闻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国家发改委工作的关心、理解、支持表示谢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目标任务、重大举措,是未来五年和更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2010-11-02 09:58:42

  • 张平:

    《建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时代的要求,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也是《建议》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十二五”期间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建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解决新的征程上出现的新问题。

    2010-11-02 09:59:53

  • 张平:

    《建议》强调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既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作出的科学判断,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要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目标和十大任务,描绘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2010-11-02 10:02:08

  • 张平: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组织力量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更好地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编制出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反映时代特点,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十二五”规划,报经国务院批准,我委决定开展主题为“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请全国人民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出谋划策。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以《建议》为指导编制好规划《纲要》的重要环节,也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具体体现。广泛开展建言献策活动,有利于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增强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使规划确定的目标更科学,重点更突出,任务更具体,措施更有效,也有利于使人民群众参与规划、形成共识,把实现规划目标变成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同时,广泛开展建言献策活动,也是以往做好规划工作的成功经验。我们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踊跃提意见,谈建议,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建议》精神、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出谋划策。

    2010-11-02 10:03:15

  • 张平: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特点,我们希望这次建言献策活动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围绕深入总结“十一五”时期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进行建言。认真总结过去五年规划的实施情况,科学评价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是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十一五”这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十二五”规划中要坚持的经验、吸取的教训、改进的做法,进行深度分析,提出真知灼见。

    2010-11-02 10:03:42

  • 张平:

    二是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建言。贯彻好落实好中央《建议》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着力解决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既包括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也包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还包括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都需要认真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2010-11-02 10:04:09

  • 张平:

    三是围绕“十二五”时期要采取的重大举措进行建言。实现中央《建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必须要有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来保障。比如,中央《建议》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以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作为根据《建议》精神编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就要提出相应的、更加具体的、操作性更强的政策措施,通过五年的共同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和实质性进展。希望社会各界从落实《建议》精神的高度,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方面的重点问题,提出具体的政策性措施建议。

    2010-11-02 10:05:14

  • 张平:

    为了搞好这次建言献策活动,使各方面充分发表意见,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安排了两个月的时间,我们提供了多种参与方式和有效渠道,今天正式启动,到年底结束。对于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家发改委将组织专门力量认真研究、认真吸纳,活动结束以后,还将组织专家进行评议,并对优秀的建言者进行表彰。

    最后,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为描绘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编制出一个高水平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面,我和之鑫、宪平同志很高兴回答大家的提问。

    谢谢大家。

    2010-11-02 10:06:38

  • 华清:

    现在大家进行提问,提问时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0-11-02 10:08:56

  • 人民日报记者:

    这个问题提给张平主任。张主任您好,您刚才在讲话的过程中反复提到了上个月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今天这个新闻发布会又是围绕着制定“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建言献策活动,我想大家在建言献策之前,可能首先要明确的重要问题就是“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建议》是什么样的关系,请您给大家解释一下。

    2010-11-02 10:09:12

  • 张平:

    谢谢人民日报的记者。如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述两者的关系的话,我想这样来回答你。《建议》是我们编制规划《纲要》的依据,规划《纲要》则是对《建议》的贯彻和落实,也是对《建议》的深化和具体化。《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这是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纲领性文件,为促进“十二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2010-11-02 10:10:12

  • 张平:

    规划《纲要》则是根据《建议》的要求,对“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指标要具体化,对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也要进一步细化。规划《纲要》编制完成并且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以后,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行动的纲领。

    《建议》和规划《纲要》形成的过程都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也是统一全党认识的过程,是形成社会共识的过程。

    我们现在正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建议》的精神,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会同各部门、各地方,推进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准备按要求提交明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2010-11-02 10:11:31

  •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张平主任,刚才张平主任谈到过,过去五年规划编制也开展过建言献策的活动,请问这些活动的效果如何?

    2010-11-02 10:14:36

  • 张平:

    谢谢中央电视台。在过去,比如说第十个五年计划、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都开展过建言献策的活动,应该说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方面,动员广大群众参与,为编制规划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另一方面,这也是统一全社会认识的过程。对于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也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这里还有一位主任参加过第十个五年计划和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就是我们朱之鑫主任,我想请他来回答你刚才提出的问题。

    2010-11-02 10:15:07

  • 朱之鑫:

    感谢中央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按照张平主任的要求,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过去五年编制活动中所取得的效果。实际上三句话可以概括,一是扩大了社会参与,二是丰富了规划内容,三是增强了社会共识。

    比如讲到扩大社会参与的情况。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征求意见的时候,既有白发苍苍的八十多岁的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小学生,既有在一些领域造诣非常深的专家学者,更有大量的普通群众,特别使我们高兴的是,海外的同胞和海外一些华侨也积极参与了这项活动。

    2010-11-02 10:17:36

  • 朱之鑫:

    比如说,讲到丰富规划内容的时候,建言献策的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有的是对整个行业发展方面的意见,也有对某些具体问题深入的思考和建议,更多的是来自基层的实践和建议。应该讲,这些建议和我们原来的考虑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很多建议更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在上次活动中,很多同志提出了西部开发和教育发展的问题,为此,在制定“十一五”规划《纲要》里就提出了“公共教育资源要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及薄弱学校、困难学生倾斜”的内容。实际上,这是非常直接的吸收了群众的建议。当然,许多建议并没有直接写入规划,但他们的意见和想法,都在规划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所以它本身也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一个规划。

    2010-11-02 10:18:08

  • 朱之鑫:

    《纲要》在制定过程中,听取大家的意见,增强了社会的共识。《纲要》是行动的纲领,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要整个规划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征求意见的过程,本身既是统一思想、凝聚民心的过程,也是形成共识的过程,这是非常有利于规划《纲要》实施的。

    2010-11-02 10:21:57

  • 路透社记者:

    五中全会所公布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文件里并没有提到一个具体增长的目标,这是为什么?是不是意味着现在这个目标没有过去那么重要?你建议“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的目标应该是多少?通货膨胀的指标是多少?还有能源强度、碳强度的指标应该是多少?

    2010-11-02 10:24:55

  • 张平:

    中央通过的《建议》,确实对“十二五”的指标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但是《建议》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主题,经济发展要遵循的主线,同时对一些重要的指标提出了方向性的要求,对刚才我说到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改革、社会事业发展等的目标,都指明了方向。你所提的将来目标的具体化,这是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解决的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十一五”的成就、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变化,在广泛地征求各个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我们“十二五”的具体目标。

    2010-11-02 10:25:34

  • 张平:

    我可以告诉你,你刚才提到的这些关注的目标或者指标,将来在我们“十二五”规划《纲要》里都会明确具体的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物价,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也包括环境保护,以及低碳发展这些方面,我们都要提出具体的目标。但是,现在是正在征求意见的过程,我们还正在进行研究,今天我还不能回答你具体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在设置这些具体目标或者指标的时候,要突出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样一些目标,体现改善民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至于经济增长,我们也会提出来,但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在对目标的约束性或者预期性的设置上将会更加突出科学发展的主题。

    2010-11-02 10:30:41

  • 新京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一是对于收到的建议,大家其实很关心的是怎么能够做到全面有效的处理,不遗漏。二是刚才张平主任讲到,在《纲要》里未来会有很多具体的指标,收入分配问题最近几年是很受大家关注的问题,也有人提出建议,在“十二五”《纲要》里,把基尼系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这样一个目标纳入到《纲要》的指标里,如果有可能的话,是以预期性指标还是约束性指标为合适?收入分配改革的方案,比较乐观的估计,会在什么时间出来?谢谢。

    2010-11-02 10:33:03

  • 张平:

    为了能够更广泛地听取大家的意见,也对社会各个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地、系统地梳理、分析。我们国家发改委专门成立了这次建言献策活动的办公室,抽调了一部分力量,在这个阶段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具体负责这个办公室的是我们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同志,下面就请徐宪平同志把新京报记者提出的问题给大家做一个回答。

    2010-11-02 10:33:54

  • 徐宪平:

    谢谢新京报记者的提问。为了确保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就是刚才张平主任说的,发改委成立了“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全面负责建言献策活动。第二,建言献策的每一个环节都指定专人负责,每一条意见建议都要进行登记、编号、分类,做到不漏掉任何一条建议。第三,建立顺畅的沟通交流机制,我们将与各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合作的媒体保持紧密联系,把方方面面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时汇集整理。最后,我们还有一个机制,工作人员实时处理,办公室的负责人每天审阅,然后每周还要汇总上报有关领导和规划《纲要》起草小组,这样能够确保所有的意见建议都能够得到认真阅读和处理。

    2010-11-02 10:34:33

  • 徐宪平:

    你提到的第二个问题,刚才张平主任讲了,中央《建议》对“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五大目标,其中居民收入较快增加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居民收入分配改革,以及居民收入预期指标的设计,在“十二五”规划中肯定是有具体的、明确的指标,特别是要根据中央《建议》提出的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要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同步这一重要原则,我们将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制定具体的目标。

    2010-11-02 10:37:16

  • 凤凰卫视记者:

    我的问题是,我刚才看到这份文件上面写到,实际上主要建言献策是通过网络的途径,包括电子邮件,请问,在中国还有很多农村地区或者一些在城里的低收入家庭,他们没有网络的条件,如果他们也想建言献策的话,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另外,现在通过网络进行建言献策,对于很多人来说很方便,发改委会不会担心这变成一个大规模的“信访”活动了?谢谢。

    2010-11-02 10:39:33

  • 张平:

    请徐宪平同志继续解释一下。

    2010-11-02 10:40:25

  • 徐宪平:

    这次建言献策活动,我们在保留过去好的做法的基础上,还将做一些新的尝试。第一,拓宽渠道。我们已经商请了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贸促会、工商联、企业家协会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系统内分别组织开展建言献策活动,以便使不同群体的声音通过各个渠道能够得到更加全面、更加充分的反映。第二,创新方法。适应信息跨时代的特点,我们将更多地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的平台、新的工具,除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中经网等参与合作外,我们还将与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四家商业网站开展合作,共同设置公众网上建言献策的专栏。同时,我们还将与电信部门合作,设置公众手机短信建言献策的平台,使建言献策活动更加灵活,更加便利。第三,增加互动。通过开展电视广播的访谈、网络在线的访谈,面对面的听取意见。

    刚才你提到一些没有上网条件的人群怎么办,我们还设立了专门的信箱,可以通过传统的纸质信件参与建言献策,寄到“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办公室”,我们有专门人员负责处理。

    另外,在这期间,我们还将组织多种多样的调查研究活动,深入到社区、企业、医院、农村,就群众关心的问题直接去听取意见。

    2010-11-02 10:41:27

  • 香港文汇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中央刚刚出台的这个《建议》中提出了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要求,我想请问发改委,除了请民众广泛地建言献策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举措来提高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度?谢谢。

    2010-11-02 10:45:46

  • 张平:

    这个问题请我们朱之鑫主任向你们做说明。

    2010-11-02 10:47:44

  • 朱之鑫:

    首先,除了刚才讲的建言献策活动之外,我们在整个规划编制过程的每个关键环节,都注重提高社会的参与程度,首先表现在规划编制的前期阶段。实际上,《纲要》编制的前期阶段,发改委已经通过公开选聘、委托等形式,请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等七十多个相关机构,对四十个专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这些专家还包括世行的专家,现在已经形成了五百多万字的专题报告,成果应该说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对规划的编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充分发挥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这个专家委员会由五十多名专家组成,都是在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著名专家,在规划的每个阶段都要提出相应的咨询论证,而且最后对《纲要》在上报审议前还要专门写出一个专家的论证报告。同时,我也告诉各位记者,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这些专家是全程参与的,可以直接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无论是前期的研究阶段还是规划制定的过程中,我们还将广泛地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比如部门的座谈会、专家的座谈会、企业的座谈会,包括社会各界代表、基层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也要特别听取地方对《纲要》的意见。大家看到前两天李克强副总理召开的中西部地区的座谈会,就是征求对《纲要》的意见。

    2010-11-02 10:49:17

  • 新华社记者:

    今天我们看到发改委三位领导来,这在我十几年工作经历当中是第一次,请允许我提两个问题。第一,近年以来,不少地方和部门都在本地区、本领域举办了“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的活动,咱们发改委这次举办这个活动,跟地方上和部门的活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关系?第二,请允许我利用这个宝贵的机会也建言献策一次,我们注意到,现在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楼房建多了,可是人们感觉到房贷的压力也太大了,小汽车多了,可是路也更难行了,人们的生活指数可能会下行了,大家希望在未来的“十二五”规划当中怎么样平衡这方面的关系?谢谢。

    2010-11-02 10:53:45

  • 张平:

    这一段时间,有些地方和部门也在通过各种形式征求意见。我想,无论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的建言献策活动,或是各个地方有关部门开展的建言献策活动,目的和作用都是一致的,就是要听取民意,集中民智,能够把我们的规划编好。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同的话,实际上就是规划的对象不同。按照现在的体制,规划是一个体系,全国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纲要》,在各个地区也要编制各个地区的规划《纲要》。同样,各个相关的领域,也就是说各个部门也要编制一些专项规划。比如说,农业要有农业方面的规划,水利要有水利方面的规划,还有教育的规划、卫生的规划,产业的规划等。所以,整个的发展规划体系是由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构成的完整体系。

    2010-11-02 10:55:41

  • 张平:

    我们现在开展的这项活动,也是要听取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以使得我们这样一个规划《纲要》能够建立在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能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国的规划《纲要》形成以后,还要有一些专项规划来支撑它,在各行各业、各个地方,如何做好“十二五”工作,在“十二五”期间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通过专项规划和地方的规划进一步落实。当然,在整个规划落实过程中,专项规划也好、地方的规划也好,要和全国的总体规划搞好衔接。也就是说,在国家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下,各个地方、各个部门,都有自己具体的规划。所以我想,目的和作用都应该是一致的。

    2010-11-02 10:59:44

  • 张平:

    刚才你提到,现在我们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还有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现在还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我想这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经济社会发展了,同时社会各个方面也有一些新的诉求,我们正是在解决这些矛盾中不断地发展、平衡。在新阶段,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建议和要求,正是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所以,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在“十二五”规划中认真研究和反映。

    谢谢。

    2010-11-02 11:02:15

  • 华清: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0-11-02 11:04:54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zb/olderDatagwyxwbxwfbh/20101102.wmv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国新办就“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情况举行发布会

    中国网 张琳

  •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华清主持本次发布会

    中国网 张琳

  • 中央外宣办特地请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

    中国网 张琳

  • 中央外宣办就"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情况举行发布会

    中国网 张琳

  •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张琳

  •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

    中国网 张琳

  •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

    中国网 张琳

  •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

    中国网 张琳

  • 国新办就“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情况举行发布会

    中国网 张琳

  • 路透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张琳

  • 共同校对文字

    中国网 张琳

  • 新京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张琳

文字实录  正序 倒序 刷新

全文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