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国务院报告
活动描述
-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12月20日至2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会议定于22日下午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的3个报告,即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加快服务业工作的报告。中国网对会议进行实时报道,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各位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应到173人,出席150人,缺席23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列席今天会议的有张德江同志、王胜俊同志、曹建明同志,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成员,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现在开会。
2010-12-22 15:30:13
-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今天的全体会议有四项议程。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听取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0-12-22 15:30:43
-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现在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同志作报告。
2010-12-22 15:31:00
- 杨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2010-12-22 15:31:15
- 杨晶:
一、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不断采取有力措施,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2010-12-22 15:31:48
- 杨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一亿多,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不仅关系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2010-12-22 15:32:40
- 杨晶: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落实“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高度,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召开了新世纪新阶段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作出了我们党关于民族工作全局的第一个决定,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5〕10号),发布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第一部行政法规,即《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召开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出台了支持广西、宁夏等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文件。
2010-12-22 15:32:51
- 杨晶:
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一贯方针,重点在政策、资金、体制机制上采取有力措施,务求在促进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上取得明显成效。几年来,我们按照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履行职责,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2010-12-22 15:33:03
- 杨晶:
(一)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010-12-22 15:33:13
- 杨晶: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国家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的全部,120个自治县中的绝大多数,都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对其他未列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自治县,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予以扶持。
2010-12-22 15:33:26
- 杨晶:
1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充分享受到了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成果和变化。此外,国家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仅“十一五”期间就有14个。既有涵盖整个民族地区的全局性重大举措,如中发〔2005〕10号文件和《若干规定》,又有针对各个民族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制定的专项政策,如促进西藏、新疆、宁夏、广西、云南边境地区以及青海等省藏区发展的政策文件;既有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如扶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的优惠政策,又有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如关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等。
2010-12-22 15:33:33
- 杨晶:
同时还有针对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培养政策,如在新疆、西藏开展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实施“青海三江源人才培养工程”等。
2010-12-22 15:33:44
- 杨晶:
这些政策举措,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含金量”也很高,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比如,国家不断加大对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2009年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覆盖了全国所有136个边境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边境团场,累计投入资金22亿多元,有效加快了边疆地区建设步伐。
2010-12-22 15:33:54
- 杨晶:
(二)切实加强规划指导。
2010-12-22 15:34:17
- 杨晶:
国家在制定实施“十一五”规划时,明确要求总体规划和各地区各部门的发展规划都要重点向民族地区倾斜。同时,积极编制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种专项规划。据统计,仅国家制定实施或支持地方实施的专项规划就有28个,包括《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以及《新疆南疆三地州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规划》、《云南省扶持莽人克木人发展总体规划》、《阿合奇边境扶贫试点规划》等。
2010-12-22 15:34:26
- 杨晶:
这些规划,对于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共投入扶持资金37亿多元,安排项目1万多个,使重点扶持的640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绝大多数都提前实现了规划目标。与此同时,国家还批准实施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等重点区域发展规划,有效带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010-12-22 15:34:40
- 杨晶:
(三)不断强化资金项目支持。
2010-12-22 15:34:49
- 杨晶:
国家通过提高转移支付系数、增加特殊支出项目等办法,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在对8个民族省区、30个自治州实施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又将53个非民族省区、非民族自治州所辖的自治县纳入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范围。
2010-12-22 15:34:59
- 杨晶:
此外,还在扶贫、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加大了专项资金投入的力度。“十一五”以来,累计安排民族8省区财政扶贫资金342.4亿元,年均增长15%,高于同期中央财政补助地方扶贫资金的增幅;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4亿,年均增长28.9%,高于同期财政扶贫资金总量的增幅;累计安排5个自治区的投资规模1190多亿元,年均增长32%;通过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实施贷款优惠利率累计贴息34.09亿元,带动金融机构向民贸民品企业放贷1200多亿元。这些资金投入,帮助建成了一批机场、公路、港口、水利枢纽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产业项目,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0-12-22 15:35:08
- 杨晶:
(四)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
2010-12-22 15:35:20
- 杨晶:
国家坚持推动对口支援不断向纵深发展,东部15省市对口帮扶西部10省区的机制不断完善,中央各部门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的力度不断加大。同时,有关省区市还结成了良好的扶贫协作关系,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开发建设。
国家先后组织60多个中央国家机关、18个省市、17个中央企业对口支援西藏,截至2008年底,累计投入对口援藏资金110多亿元,建设项目6000多个。对口援疆工作扎实推进,累计投入援疆资金39亿元。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新疆工作座谈会,又进一步完善了对口援藏、对口援疆办法,建立了援助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实施干部、人才、经济、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全面支援。
2010-12-22 15:35:29
- 杨晶: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20个省市对口支援灾后重建,援建资金达到674亿元。上海市对口支援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德昂族,2006年以来,共投入扶持资金2860多万元,安排项目350多个,推动德昂族聚居村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群众生活已接近或达到当地中等水平。
2010-12-22 15:35:52
- 杨晶:
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物质基础不断巩固,但当前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010-12-22 15:36:14
- 杨晶:
总的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最近五年,可以说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各民族大团结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2010-12-22 15:36:24
- 杨晶: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10-12-22 15:36:35
- 杨晶:
“十一五”以来,民族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2010-12-22 15:36:45
- 杨晶:
2009年,民族8省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619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14元,占全国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1元,分别比2005年提高5328元和1654元。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自2002年以来连续八年保持全国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由第24位上升到第15位。
2010-12-22 15:36:56
- 杨晶:
(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2010-12-22 15:37:04
- 杨晶:
“十一五”以来,国家共投入1670多亿元支持民族地区公路、水运、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十五”时期的2.2倍。到2009年底,民族地区公路总里程达到88万公里,乡镇通公路比重达到98%,建制村通公路比重达到88%。青藏铁路、南疆铁路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新建铁路里程达到1万公里以上。其中,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通信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目前除西藏部分地区外,边疆省区已全部实现行政村通电话。实施邮政局所改造,邮政普遍服务能力有效改善。2006年以来,中央用于民族地区的水利建设投资251亿元,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其中,2007年竣工的宁夏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结束了当地灌区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
2010-12-22 15:37:15
- 杨晶:
(三)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
2010-12-22 15:37:33
- 杨晶: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005年,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9∶42∶39,到2009年调整为15∶46∶39。农牧业比重明显下降,工业比重显著上升,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大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疆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一位,棉花产量居全国首位。
内蒙古的乳业和羊绒制品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位,同时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蔗糖、蚕茧生产和综合利用基地,产糖量约占全国的60%,产蚕量占全国的30%,居全国之首。云南的花卉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以上,成为亚洲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青海成为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广西、贵州、宁夏已成为我国铝产业的重要省份。旅游业已成为西藏、云南、新疆、广西等省区的支柱产业。
2010-12-22 15:37:42
- 杨晶:
(四)社会建设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效。
2010-12-22 15:37:59
- 杨晶:
国家率先在民族地区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目前,民族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5%,高等院校发展到160多所。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在全国覆盖面平均为24%,而5个自治区中西藏已经实现全覆盖、新疆覆盖面达66%、宁夏覆盖面达63%,30个自治州中已有11个实现全覆盖,120个自治县中已有49个纳入试点县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民族地区所有县(市、区、旗)。
2006年以来,中央投入专项资金150多亿元,改善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支持民族地区全面建立了农村最低保障制度,5个自治区享受低保的群众达330万人。扶贫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民族8省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已从2001年的3076.8万人下降到1452万人。西部地区9400多万人的饮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
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牧)家书屋建设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幅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工作得到加强,农牧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的出版物品种数量大幅增加。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力度加大。民族地区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听广播看电视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010-12-22 15:38:51
- 杨晶:
(五)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局部生态明显改善。
2010-12-22 15:39:14
- 杨晶:
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全国生态建设规划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工程绝大多数在民族地区。“十一五”规划确定的22个限制开发区域,有19个在民族地区,占86.4%。继续在民族地区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进一步加大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力度,扎实推进青海三江源地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以及塔里木河等流域治理,启动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使局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
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安排投资136亿元,建设草原围栏5174万公顷,补播改良重度退化草原1240万公顷,工程区植被覆盖率平均增长14个百分点,产草量增长68%。
2010-12-22 15:39:24
- 杨晶:
当然,在看到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加快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非常突出。
第一,与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明显存在,并呈继续拉大趋势。2009年,民族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2.9%,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2.4%。
第二,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2009年,民族地区尚有1955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54.3%。南疆三地州、四省藏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地区、滇黔桂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及哀牢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地区等集中连片困难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比较多的地区,生存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我国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0-12-22 15:39:41
- 杨晶:
第三,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薄弱。民族地区一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路、气(沼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缺乏基本生存条件需要易地搬迁的有600多万人。一些民族地区农村住房条件差、生活设施简陋,与小康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西南一些贫困山区的群众还住在茅草房、杈杈房中。
第四,社会事业仍然亟待加强。民族地区多数县“普九”基础脆弱,巩固提高的任务还很艰巨。一些地区教师严重短缺。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严重滞后,基本办学条件较差。一些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技术人员匮乏。一些边疆地区广播和电视覆盖率较低,一部分农牧民听不到、看不到、听不懂、看不懂广播电视以及读书看报难现象依然存在。
2010-12-22 15:40:21
- 杨晶:
第五,生态环保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民族地区水土流失、荒(石)漠化现象比较严重,自然灾害频发。这几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贵州山体滑坡、云南持续干旱、海南洪涝灾害,几次大的自然灾害,都发生在民族地区,造成了极大损失。全国牧区仍有9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退化,牲畜超载过牧现象依然普遍。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严重制约了一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人才匮乏问题仍然突出。目前民族地区人才流失现象比较普遍,外地人才不愿去、本地人才留不住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普遍缺乏教育、卫生、农业、畜牧等专业技术人才。
2010-12-22 15:40:34
- 杨晶:
对这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尽快加以解决。当然,我们也认识到,当前民族地区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成因比较复杂,既有自然的,也有历史的,既有社会的,也有体制机制和工作方面的。有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解决起来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必须做长期打算和艰苦努力。
2010-12-22 15:40:50
- 杨晶: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努力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10-12-22 15:41:01
- 杨晶: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极为关键的五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重点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难点也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2010-12-22 15:41:09
- 杨晶:
民族地区地域辽阔、战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是支撑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资源接续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我国大江大河的上游和涵养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搞好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民族地区毗邻中亚、南亚、东南亚国家,连通亚欧,30多个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在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又是抵御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前沿。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0-12-22 15:41:19
- 杨晶: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努力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要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扭转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差距扩大趋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绝大多数民族地区基本消除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10-12-22 15:41:27
- 杨晶:
(一)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后劲。
2010-12-22 15:41:37
- 杨晶:
加快发展,必须首先突破基础设施落后这个“瓶颈”。我们将着眼大局和长远,继续把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加大中央财政投资力度,重点帮助建设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加快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建设,加快打通省际“断头路”。优先帮助建设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型公益性项目。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推进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逐步实现有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和用电问题,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用上安全电。加强信息设施建设,着力提高信息网络普及水平,基本实现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全覆盖。
国家将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完善投资政策,引导各类投资更多地投向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国家建设资金投入民族地区的比重,提高对公路、铁路、民航、水利等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今后,凡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西部地区县及县以下,以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州、市级配套资金,省级政府也要给予相应支持。
2010-12-22 15:41:46
- 杨晶:
(二)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010-12-22 15:42:02
- 杨晶: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将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民族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着力发展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农牧业品牌。加快能源、矿产业发展。高标准、高水平地建设一批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能源基地,形成国家能源接续地。加大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勘探力度,加强有色金属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一批深加工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满足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特殊需要的特色产业。
国家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凡是有条件在民族地区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支持在民族地区布局建设并优先审批核准。继续对西部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鼓励类企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实行差别化的土地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时适度向民族地区倾斜,增加民族地区荒山、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指标。继续执行民族贸易优惠政策,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在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降低2.88个百分点;技改贴息贷款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规模。
2010-12-22 15:42:41
- 杨晶: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支持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0-12-22 15:42:52
- 杨晶:
民生连着民心,关乎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加大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农牧区和偏远地区适当集中办学。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加强双语教学,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落实好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急需的优势特色学科支持力度。在贫困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办好内地西藏班、新疆班和内地西藏、新疆中职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政府补助标准。
2010-12-22 15:43:01
- 杨晶:
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扩大救助范围。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地方病、艾滋病多发问题。支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加快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农村转移劳动者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切实搞好就业培训。支持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建立对接机制,建立并完善民族地区包括农村转移劳动者在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2010-12-22 15:43:12
- 杨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过程中,继续向民族地区倾斜。加大民族地区社会救助力度,妥善解决民族地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加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西新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春雨工程、东风工程和农(牧)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保障各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2010-12-22 15:47:11
- 杨晶:
着力保护民族文化遗产,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传承,发展民族手工业。继续实施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程。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译制、出版、发行和播映,提高覆盖能力,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2010-12-22 15:47:20
- 杨晶:
国家将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切实加强民族地区各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各级政府用于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文化事业等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倾斜。
2010-12-22 15:47:30
- 杨晶:
(四)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优先解决特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
2010-12-22 15:47:39
- 杨晶:
贫困问题不解决,必然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进程。国家将把特困民族地区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工程,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有序开展移民扶贫,逐步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支持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牧区、边境地区开展扶贫开发,积极推进游牧民定居和农村牧区危房、茅草房、杈杈房改造工程,切实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对守边固土的边民、保护生态环境的农牧民的补助标准。
2010-12-22 15:47:47
- 杨晶:
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制定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十二五”规划》,在改善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对外开放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重点支持已经列入扶持范围的边境县加快发展。同时,还要考虑把海南省6个民族自治县逐步纳入兴边富民行动范围。继续做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抓紧制定实施“十二五”专项规划。在重点扶持人口在10万以下的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同时,还要考虑把人口在10—30万之间的6个民族纳入扶持范围。要高度重视东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发展问题,有关省市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在小康建设进程中掉队。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扶持力度。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设立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在“十二五”期间要有较大的幅度增长,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0-12-22 15:47:57
- 杨晶:
(五)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2010-12-22 15:49:14
- 杨晶:
加强民族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关国家的生态安全。国家将抓紧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整体趋好。着力推进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养区、西南石漠化防治区、重要森林生态功能区建设,基本形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加快推进退牧还草、石漠化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生态移民等10大重点生态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对一些重点湖泊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继续推进一些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
2010-12-22 15:50:03
- 杨晶:
(六)进一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10-12-22 15:52:23
- 杨晶:
加快民族地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减少地质灾害频发造成的损失。积极推进资源税改革,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各级政府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对属集体林的国家级公益林,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逐步提高补偿标准。适当增加对江河上游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2010-12-22 15:52:26
- 杨晶:
加快发展,人才是关键。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支持民族地区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制定实施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规划。继续实施东部城市对口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培训、公务员对口培训、西部地区管理人才创新培训等重点人才开发工程。继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加快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提升人才开发和人才吸引服务能力,推进人才服务工作。
2010-12-22 15:52:36
- 杨晶:
在公务员录用中,采取单独列出职位、调整报考资格等具体措施,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录用少数民族考生工作。继续做好中央和国家机关、经济发达地区与民族地区干部双向交流工作,适当扩大民族地区干部到内地以及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的比例。按照国家规定,落实民族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政策。在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动态调整机制时,统筹考虑民族地区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问题。
2010-12-22 15:53:02
- 杨晶:
(七)切实加强民族团结,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10-12-22 15:54:47
- 杨晶:
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发展进步。
切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加强和改进对进城务工经商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支持他们创业发展,帮助他们顺利融入城市生活。深入落实中央关于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决策部署,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及时排查化解矛盾隐患,妥善化解民族地区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妥善处理各种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依法打击敌对势力、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2010-12-22 15:55:04
- 杨晶:
(八)加快建立健全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保障机制。
2010-12-22 15:56:18
- 杨晶:
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编制国家“十二五”规划时,要在发展区域、重点领域、工程项目、资金政策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有关部门编制的各种专项规划,将在资金、项目的安排上重点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倾斜,并给予更多、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同时,国家支持各省区市从本地实际出发,编制、实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项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干部、人才、经济、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全方位对口支援。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把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政策措施、规划等落到实处,确保实效。要切实完善国家民委委员制度,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作用,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2010-12-22 15:56:31
- 杨晶: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的关心支持下,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努力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0-12-22 15:59:08
-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听取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0-12-22 15:59:21
-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现在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同志作报告。
2010-12-22 16:01:25
- 张平: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2010-12-22 16:03:27
- 张平: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2010-12-22 16:03:50
- 张平: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健康和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相继发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这次医改凝聚了各方智慧,立足基本国情,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整体设计和长远谋划,确立了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明确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出了配套建设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及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主要任务;同时,从优先保障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出发,明确了近三年重点推进的五项改革任务。医改实施以来,各项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成效逐步显现。
2010-12-22 16:04:08
- 张平: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
全民医保是医改提出的重要目标,旨在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一是着力扩大医保覆盖面,从制度上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提前一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将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中央投入509亿元,解决了历史遗留的600多万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同时统筹解决了200多万其他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4573万农民工也已纳入城镇职工医保范围。截至10月底,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增加到4.24亿人;新农合参合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参合人数达到8.35亿人。
2010-12-22 16:04:11
- 张平:
二是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保障范围从重点保大病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2010年,将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普遍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多数地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60%和60%。超过5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泰州、珠海等地还对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进行了积极探索。
2010-12-22 16:06:27
- 张平:
三是不断完善城乡救助制度,救助对象从五保、低保对象扩大到其他特殊困难群体,在住院救助的基础上兼顾门诊。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城乡医疗救助的资金达到110亿元,比2008年翻了一番。截至9月底,今年已累计资助4912万人参保参合,直接救助1026万人次。今年6月还启动了提高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重大疾病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尽力为不幸儿童和家庭提供帮助,已保障2300多名农村儿童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四是提高经办管理和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就医结算。大力推广“一卡通”等办法,90.6%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地区实现了医疗费用即时结算;89.1%的新农合统筹地区首先实现县域内医疗费用的即时结算,并分别有1/2和1/3的统筹地区实现了地市级和省级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出台跨制度、跨地区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及经办流程,改进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服务,长三角等地区建立了异地就医区域协作机制,广受关注的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问题正逐步解决。天津、重庆、宁夏等地区在提高基本医保统筹层次、城乡统筹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湛江、洛阳等地还探索委托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经办基本医保业务,提高服务效率。
2010-12-22 16:07:09
- 张平:
(二)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取得初步成效。
2010-12-22 16:11:25
- 张平:
基本药物制度是本次医改提出的一项新制度,旨在保障基层用药的安全有效和方便可及,减轻群众用药负担。一是明确制度的政策框架和实施步骤。出台了制度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从药物遴选、采购、配备使用以及医保报销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整体设计,明确基本药物制度首先在基层实施。
二是逐项细化和落实关键环节。经过反复论证、专家遴选,发布《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针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确定307种基本药物,同时考虑到地区差异和群众用药习惯,允许各省(区、市)合理增补部分药物,已有14个省(区、市)公布了增补品种。出台国家基本药物政府指导价格。推广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66%的县(市、区)开展了相关培训,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调整医保报销目录,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同时,进一步提高国家基本药物质量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基本药物全品种覆盖抽验。在实现3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各省(区、市)按2010年度覆盖面扩大到60%的要求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6006个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占总数的51%。安徽、江西、陕西等地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推开。零差率销售后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
2010-12-22 16:11:35
- 张平:
(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2010-12-22 16:11:53
- 张平:
三是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为突破口,配套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主要包括定编定岗、绩效考核、多渠道补偿、人事分配等体制机制改革。今年1月,在安徽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基层综合改革经验。截至9月底,已有26个省(区、市)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20个省(区、市)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核定,超过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了岗位聘用,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区、市)均已完成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备案,绩效工资正逐步兑现到位。绝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门诊次均费用下降、住院日均费用下降、门诊人次上升的“两降一升”势头,群众基层就医负担开始减轻,新的运行机制正逐步形成。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基层服务能力不强,原本可以在基层治疗的小病也要到大医院看,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医改把强基层作为改革着力点,在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切实加大了建设力度。
2010-12-22 16:12:02
- 张平:
一是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发挥县级医院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近两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累计安排资金400亿元,支持1877所县级医院、516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382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250所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财政部还安排13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极大改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医改实施方案预定的建设任务将提前基本完成。
二是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为缓解全科医生不足这一制约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瓶颈,出台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三年内通过转岗培训、订单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为基层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目前,面向中西部乡镇卫生院订单定向培养的5000名免费医学生已正式入学,支持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2万余名,在岗培训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近300万人次。
三是突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引导基层将服务重心逐步转移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居民健康管理上来,努力使城乡居民不出乡镇、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方便、有效、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010-12-22 16:12:20
- 张平: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落实预防为主。
2010-12-22 16:21:14
- 张平:
公共卫生服务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卫生发展模式的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一是全面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开始面向城乡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在内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分别有36%的城镇居民和24%的农村居民拥有了健康档案,超过3299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得到了规范管理。为保障各项服务的开展,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开始按照人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落实经费,今年全国平均达到17.5元,2011年将提高到不低于20元。浙江、上海等地还进一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拓展服务的深度和范围。
二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针对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在做好现有结核病、血吸虫病等疾病防治项目基础上,启动实施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等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至9月底,全国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4154万人,分别有458万、75万、862万农村适龄妇女得到免费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和免费增补叶酸,对农村孕产妇进行住院分娩补助1332万人,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46万人,建设农村无害卫生厕所557万座,完成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87万户,对73%的检出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实施了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这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群众提供,将有效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三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2010年开始,启动实施了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规划,安排中央投资20亿元支持了110所省、市、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并安排了11亿元配备相应的设备。下一步还将支持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
2010-12-22 16:21:26
- 张平:
(五)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广成熟经验。
2010-12-22 16:21:59
- 张平: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今年2月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了上海、镇江、鞍山等16个国家重点联系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各地还结合实际自主选定了31个省级试点城市开展试点,围绕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要求,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同时,及时总结推广一批行之有效的办法,扩大改革受益面。
2010-12-22 16:22:08
- 张平:
一是推进建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对口支援、分级诊疗等多种方式,使公立医院有更多的精力攻难关、上水平,使基层有更强的能力保基本、治小病。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项目,组织城市医院医务人员到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服务和技术指导。目前,包括军队医院在内的1100个三级医院与2139个县医院建立了长期对口协作关系,上海、北京等东部9省与西部8省和新疆建设兵团建立省际对口支援关系。卫生部领导蹲点陕西子长县指导县医院改革,并在子长县召开全国现场会推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二是创新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机制。以病人为中心优化诊疗流程,规范医疗行为,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和感受,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目前,23个省(区、市)的110家医院开展了112个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900多家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近100家医院开展了电子病历试点,1200所三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缩短看病就医等候时间。上海等地启动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5个省市开展了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试点。
2010-12-22 16:22:19
- 张平:
三是积极开展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补偿机制等改革探索,开展不同模式的试点。
四是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试点城市制定完善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促进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为了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着力消除阻碍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发展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同等待遇,促进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
2010-12-22 16:22:36
- 张平:
去年4月医改实施以来,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强对医改实施的统筹领导,每年都召开全国医改工作会议、印发年度重点任务,对医改工作进行部署。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7次主持召开医改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研究协调重大问题,具体部署各阶段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五项重点改革;针对改革进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地方和医务人员意见,研究对策措施。
医改办公室会同各部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已出台重要配套文件24个(详见附件);联合中组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医改研讨班,多次组织系统培训,大规模开展了县级领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及医务人员培训,自上而下、由点及面深化政策理解,凝聚改革共识。医改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达到2490亿元,有力保障了医改实施。各地方精心组织实施,结合实际创造出许多鲜活经验。
2010-12-22 16:22:57
- 张平:
总体上看,目前各项重点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为全面完成医改三年实施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四项基本”的全面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内涵逐步明确,政府保基本的责任显著加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提高,广大群众切实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央确定的医改方向、重点和实施步骤是正确的,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求,符合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国的基本国情。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稳步扎实向前推进,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利益格局开始调整,医药卫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集中显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更加凸显了医改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此,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估计,以创新的精神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妥善解决。
2010-12-22 16:31:27
- 张平: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0-12-22 16:31:42
- 张平:
一是各地改革的进展不平衡。总的看,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医改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实施,但进展情况存在不平衡。
二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遇到一些问题,部分地方反映基本药物品种偏少,部分基本药物国家指导价偏高,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不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不健全。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一是尽快启动基本药物目录和指导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使基本药物品种和指导价格更加符合基层实际;二是围绕基本药物质量、价格和供应三个核心要素,着力推进量价挂钩的省级集中采购办法;三是建立规范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完善相应的绩效考核办法,以投入换机制,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指导各地加快建立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取得成效。
2010-12-22 16:32:03
- 张平:
三是公立医院改革尚需深入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取得一定进展,但距离社会各界的期待尚有较大差距。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步骤,鼓励各地大胆创新,及时总结推广成熟经验。目前,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公立医院改革重点任务。
四是村卫生室的支持政策有待完善,主要集中在乡村医生身份待遇、养老保障、后继乏人等方面,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由于乡镇卫生院药品价格下降,原来在村卫生室就诊的患者部分分流到乡镇卫生院,使乡村医生的实际收入受到影响。
2010-12-22 16:32:22
- 张平:
此外,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也尚有亟待完善之处。一是三项基本医保制度筹资水平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且分散管理,不仅造成了经办管理资源重复建设、人员重复参保,保障水平不均衡,也进一步加大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的难度;
2010-12-22 16:32:41
- 张平:
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标准和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细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意识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特别是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与广大群众的需求以及改革的要求尚有差距,部分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存在配套资金不到位、超规模建设等问题。
2010-12-22 16:48:53
- 张平:
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绝大部分在改革预期范围内,也有一些是改革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随着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新情况、新问题还会陆续出现。对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及时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逐一加以破解。同时,在政策的执行和操作上尽可能思虑周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妥善处理好各方关系,确保改革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稳步推进。
2010-12-22 16:49:02
- 张平:
三、下一步工作的考虑
2010-12-22 16:49:11
- 张平: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现在医改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加大五项重点改革推进力度,积极调动地方的创造性,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全力完成各项医改任务。
2010-12-22 16:49:19
- 张平:
(一)以基层为重点统筹推进四项重点改革。
2010-12-22 16:49:30
- 张平:
一是继续把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力保2011年推广到所有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重点抓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两个重要文件的落实,加大基层综合改革力度,全面落实绩效工资政策,建立起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在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医保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2011年三项基本医保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重点减轻群众门诊大额医疗费用负担。逐步实现医保缴费年限在各地互认,推进大范围联网和就医一卡通。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整合医保经办管理资源,逐步解决重复参保问题。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切实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的控制作用。
2010-12-22 16:50:49
- 张平:
三是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系建设,大规模开展适宜人才培养和培训。完善和落实基层卫生人才吸引和使用政策。围绕基层功能定位推进以远程医疗、药品供应、公共卫生、医疗行为管理和考核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规范化服务水平。
四是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完善监督考评机制,确保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开展,完成7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
2010-12-22 16:51:03
- 张平:
按照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探索渐进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以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点难点问题方面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人事分配、绩效考核、补偿、价格等体制机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力争取得突破,形成成熟经验,逐步推广。
2010-12-22 16:51:17
- 张平: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2010-12-22 16:51:29
- 张平:
二是大力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重点推动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因病施治,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同时,总结推广流程再造、方便结算、错峰诊疗等公立医院便民惠民措施,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2010-12-22 16:51:39
- 张平:
三是进一步健全分工协作机制。深化完善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县医院的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县级医院改革和发展,并以此带动乡村共同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
2010-12-22 16:51:49
- 张平:
四是积极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文件精神,抓紧清理和修订相关规章和办法,制定和完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创造良性的竞争机制和行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2010-12-22 16:52:01
- 张平:
(三)加大组织实施保障力度。
2010-12-22 16:52:14
- 张平:
(四)加强对地方的评估督导。
2010-12-22 16:52:36
- 张平:
一是结合医改任务的推进和地方实际,进一步完善医改政策体系,及时研究制定医改配套文件,为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为医改实施提供财力保障。重点针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和公立医院改革,研究加大投入、提高效率的办法。督促地方落实医改资金,建立投入长效机制,改革政府投入方式,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严防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跟踪研究。围绕医改实施分析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矛盾,研究制定应对预案;跟踪分析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有针对性政策措施,推动医改稳步前进。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地方工作的监督指导,提高改革政策的执行力,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采取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办法,对医改三年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系统、全面了解医改进展和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医改政策,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医改工作方案。拟于2011年年初完成。二是结合近期改革任务,继续加大各级医改办公室和相关部门培训力度,确保改革不变形、不走样。三是加强对医改工作的调研,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地方解决实际困难,督促地方加快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和执行,落实好各项医改任务。四是发挥典型经验的示范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地方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通过现场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方式,以典型引路。近期,将对安徽省基层综合改革等成熟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
2010-12-22 16:52:44
- 张平:
(五)健全医改组织实施工作机制。
2010-12-22 16:53:04
- 张平:
(六)营造推进医改的良好氛围。
2010-12-22 16:53:12
- 张平:
一是强化责任机制。完善医改考核制度,督促各地将医改考核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安排挂钩,并通过媒体宣传、简报信息等方式进行通报。三是加强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部门与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沟通协调的平台,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四是健全监测机制。建立医改组织实施的动态跟踪和监测体系,完善医改信息月报制度,对改革的实施进度进行实时监控。五是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公布医改进展,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医改工作的监督,积极核实处理各方反映的问题。
2010-12-22 16:53:21
- 张平:
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专题询问,加强监督和指导,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医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为我们做好医改工作增强了信心和动力,必将极大地推动各项医改任务落实。在此,我们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涉及13亿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民生工程。我们将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真研究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以高度的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力争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
2010-12-22 16:53:29
- 张平: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一是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力军作用,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合理待遇,引导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医改。二是加强舆论宣传,广泛宣传医改的方针政策,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合理引导预期,客观宣传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三是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建立专家咨询制度,提高医改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2010-12-22 16:53:37
-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现在进行第三项议程,听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0-12-22 16:56:05
-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现在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同志作报告。
2010-12-22 16:56:21
- 张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十一五”以来加快发展服务业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2010-12-22 16:56:30
- 张平:
一、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关工作
2010-12-22 16:56:44
- 张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面向生产和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加快构建和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李克强副总理在2010年8月召开的服务业发展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要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服务业发展。
“十一五”以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国务院召开全国服务业工作会议,对服务业工作做出了部署安排;制定出台了指导和推进物流业、旅游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服务外包、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务院适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送了相关法律草案,按程序制定和修改了相关行政法规,进一步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2010-12-22 16:56:52
- 张平:
(一)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主要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服务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积极开展工作:出台了相关服务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了财税、金融、土地、工商、价格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加强和改进了市场准入、人才服务、品牌培育、服务业标准、服务认证示范和服务业统计等方面工作;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建设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实施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推动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为加强服务业工作的协调,在一些领域建立了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如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服务业统计部际联席会议等。服务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010-12-22 16:57:08
- 张平:
(二)各地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关工作。各地区普遍重视并加强了服务业工作。一是突出规划指导,全国共有19个省(区、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政府制定了“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目前许多地区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国有25个省(区、市)和3个计划单列市党委或政府制定印发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文件。三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和广州、杭州等城市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四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天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通过编制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项目推进协调机制,促进重大项目建设。五是加强人才培训和基础工作,河南、江苏、杭州等地安排专项资金,对服务业重点企业和管理部门人员开展“量身定做”培训;湖南、广西、青岛等地利用部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开展服务业重点课题研究等。六是加强组织协调,全国有24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建立了由当地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有关厅(局)负责同志参加的服务业发展领导协调小组;天津、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和宁波、青岛等城市制定并实施了服务业发展考核制度;杭州市建立了服务业月度三级协调例会制度,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有关问题。
2010-12-22 16:57:27
- 张平:
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服务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就业贡献越来越大,质量水平逐步提高,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国服务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10-12-22 16:57:38
- 张平:
(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前四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增长率一直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高。2009年我国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8万亿元,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加7.3万亿元,增长近1倍,“十一五”前四年平均增长12.4%,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十一五”以来,我国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服务业就业人数2.7亿人,比2005年增加了2832万人,年均增加708万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服务业吸纳就业作用十分突出,2009年吸纳转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人员合计886万人。
2010-12-22 16:57:49
- 张平:
(二)服务业主要行业和新兴领域发展较快。“十一五”前四年,我国服务业各主要行业均实现了较快发展。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4个门类的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21%、16.9%、9.3%和8.2%。今年前三季度,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3个门类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3.3个、5.3个和7.8个百分点。“十一五”以来,文化、旅游等产业实现了高速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信息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信增值、动漫网游、电子商务等一批新兴服务业态快速发展;检验检测、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服务、地理信息等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服务产业蓬勃发展。
2010-12-22 16:57:59
- 张平:
(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服务业呈现明显加快发展态势。“十一五”以来,上海、北京、深圳、厦门、杭州、南京、济南、苏州等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上升,其中,上海市2009年达到59.4%,比2005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也实现了较大幅度上升,2009年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4.2个、3.1个、2.8个和2.8个百分点。
2010-12-22 16:58:09
- 张平:
(四)服务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十一五”以来,我国服务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一批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我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2006年入围门槛为年营业收入5.9亿元,2010年入围门槛上升到年营业收入9.9亿元,提高了0.7倍。
2010-12-22 16:58:18
- 张平:
(五)服务业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十一五”以来,服务业改革迈出了新步伐。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改革继续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国有文化新闻出版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服务业税收、价格、收费等方面改革的逐步推进,外商投资服务业领域的法规体系不断完善,都对破解体制机制约束、加快服务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十一五”以来,我国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创历史新高,2008年达到538.7亿美元。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有所下降,但今年以来,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再呈快速增长势头,1-8月同比增长36.8%,增幅创下新高。我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举措,为提高我国服务业开放质量和水平,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开辟了新的渠道。服务外包快速发展,今年9月底,全国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员205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占72%。“十一五”以来,累计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326亿美元,其中国际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占75%。
2010-12-22 16:58:26
- 张平:
三、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我国服务业虽然实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发展仍然滞后,还难以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二是结构仍不合理。三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徘徊下降。四是国际竞争力依然不强。五是服务业供给能力和水平还难以满足我国消费结构升级需要。
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固然有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客观因素,但也反映出了发展方式粗放、结构调整缓慢、体制改革滞后、政策支持不够、工作薄弱等深层次的原因。
2010-12-22 16:58:36
- 张平:
四、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措施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的形势下,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紧迫性显得更加突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发展服务业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我国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2010-12-22 17:02:54
- 张平:
(一)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和《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根据当前新的形势,重点就加强服务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深化服务业改革、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培育服务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大服务业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加强服务业基础工作等方面,进一步做好贯彻落实。一是各地区要根据国家服务业发展总体要求,认真研究制订本地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协调和指导。二是有关部门要及时清理不适应服务业发展要求的各项规定,创造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良好环境。三是近年来已经出台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配套政策措施的部门,要根据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政策措施进一步调整完善,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尚未出台的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二)谋划好“十二五”服务业发展。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在研究制定中,加快发展服务业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有关部门还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着力于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涉及服务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通过进一步细化落实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促进“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加快发展,努力形成更具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规划蓝图。
2010-12-22 17:06:39
- 张平:
(三)研究制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新举措。加强产业政策指导,尽快修订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发展的服务业重点;进一步研究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土地、价格等经济政策,对鼓励发展的服务行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予以重点支持。选择服务业中的重点领域,研究进一步促进其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结合增值税立法和“扩围”改革,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税收政策。扩大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加强服务业基础研究投入。加大金融对服务业发展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多方面拓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完善价格政策,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尽快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基本同价。引导和扶持服务业企业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推动培育一批服务业优势品牌。支持家庭服务业发展,增加对家庭服务业的投入,建设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拓展服务业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办好中国国际服务业大会暨交易会。探索建立我国大中城市服务业交流合作平台和工作机制。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
(四)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明确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服务等社会事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公益性质,对能够实行市场化经营的服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增加市场供给。扎实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共同发展的家庭服务市场和经营机构。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服务企业,健全现代服务业企业制度,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将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研究制定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推广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法律法规体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扩大服务出口。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高国内服务外包企业的承接能力。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现代物流、软件设计开发服务、商务服务、工程设计、农业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稳妥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电信、金融等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创造良好环境,引导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2010-12-22 17:11:38
- 张平:
(五)加强服务业组织领导和基础工作。进一步研究制订有效措施,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积极推广建立服务业发展领导协调小组和月度协调例会制度等各种行之有效的经验。加强服务业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提升服务行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业标准体系,加大条码代码、检验检测、服务业认证认可的工作力度,建立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公共服务平台。尽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
2010-12-22 17:11:49
- 张平: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情况的报告,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充分体现了对服务业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发展。我们将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真研究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切实推动我国服务业实现全面加快发展。
2010-12-22 17:11:58
-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现在进行第四项议程,审议吴邦国委员长访问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三国情况的书面报告
报告已经印发,请审议。
各位委员:今天全体会议的各项议程已经进行完毕。
现在休会。(直播结束)
2010-12-22 17:12:18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北京闭会
- 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
- 全国人大代表团提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四点建议
- 人大环资委、发展中国论坛调研广东生态经济
- 全国人大官员称我国经济进滞涨期 明年可能加剧
图片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