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社科院2011年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报告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定于2010年12月26日(周日)上午10:00在社科院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 “2011年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报告会暨2011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成果发布会”。会议由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主持,张宇燕和李少军将分别作为两本黄皮书的主编做主题报告,现场解读世界经济形势和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势。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社科院2011年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报告会 

活动描述

  • 中国社会科学院定于2010年12月26日(周日)上午10:00在社科院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 “2011年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报告会暨2011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成果发布会”。会议由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主持,张宇燕和李少军将分别作为两本黄皮书的主编做主题报告,现场解读世界经济形势和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势。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谢寿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在寒冬的周末出席我们今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国际形势黄皮书》的发布暨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报告会。作为这两部黄皮书的出版方,我首先要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向今天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向《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的主编、副主编以及参与编创研发的所有专家学者,向长期关注皮书、报道皮书、支持皮书发展的新闻媒体表示诚挚的谢意和热烈的欢迎。

    2010-12-26 09:58:40

  • 谢寿光: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世界经济黄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委员裘元伦研究员,《世界经济黄皮书》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陈国平同志,《国际形势黄皮书》副主编李少军研究员,还有孙杰研究员,也是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著名研究员。

    《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研创的一个品牌性的产品,也是我们皮书系列里的两部核心产品。赶在岁末的时候发布,应该说大家对这两部皮书的成果是非常关注的。大家知道,昨天加息了,今天正式开始。选择这个时间加息,对新闻媒体来说就有很多话要问,到底对全球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是什么样的一种表现?2011年,也就是圣诞节之后,西方主要经济体,包括资本市场和股市有什么样的反应,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毋庸置疑是巨大的,这个时候,整个全球经济的不可测的因素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有专家进一步把握、研究,把他们的成果通过媒体和社会公众去分享,有助于形成我们正确的决策,也指导我们日常的行动和行为。

    2010-12-26 10:01:18

  • 谢寿光:

    因此,每一次《世界经济黄皮书》,包括全球形势的政治安全报告,因为国际上有关问题,无论是过去一年还是未来都需要大家有更清醒的认识。正是因为这个成果能让大家进一步分享,当然在过去,我们要注意的是,专家的研究成果仅仅是他们自己研究的一个方面,或者站在专家的角度,难免有这样那样不到位的地方,这时候媒体在分享我们研究成果的时候,需要有一种比较客观、正确的把握,以免引起偏差和误解。所以像我们皮书里的很多研究成果,如果能够正确地把握和理解,会产生非常好的效应,但是如果截取某一部分或者没有完整地理解,就容易形成偏差,我们研究成果真正发挥的效应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作为主持人和这两部黄皮书的出版者,我在这里先提醒大家做必要的注意。

    现在有请世界经济主编张宇燕所长对这部刚刚出炉的成果做一个主旨报告,大家欢迎。

    2010-12-26 10:06:17

  • 张宇燕:

    谢谢谢寿光社长。我们这两本皮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我们研究所一块儿策划,当然是由我们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承担完成的。我就不再就这本书本身的组织过程、出版过程再说什么,要说的一点,这是一个集体产品,我们参与这两部皮书,参与的同志大概有二、三十位,都参加了整个皮书的写作。今天上午的发布会,分两个部分,一个是《世界经济黄皮书》,我来作说明。《国际形势黄皮书》由李少军教授来作说明。

    今年的全球形势,我集中谈四个问题,一、2010年总体形势的判断。二、简单回顾一下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今年的经济走势和变化。三、专题性地谈几个问题。四、展望一下2011年全球经济走势。

    2010-12-26 10:10:09

  • 张宇燕:

    一、2010年总体形势的判断

    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在去年的时候,我们讨论世界经济形势的时候,我们认为世界经济还是在衰退之中,当时已经有人在讨论后危机时代,我们对这个是持有比较谨慎的态度,认为谈“后危机”还为时过早。但是今年,我们可以大致认定,全球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如果说再出现一次所谓的“二次探底”,那是独立的衰退,和这个没有关系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

    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的预测,今年全球能够达到4.8%,这是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的。如果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今年大致能实现3.2%的增长。当我说全球经济增长的时候,是两个数据,一个是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一个是按照市场汇率计算的。往往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的要高。我们计算了一下,过去十年,根据不同的算法,两者之差是1.1-1.2个百分点,所以差距还是很大的。今年比较明显,按照购买力评价来计算4.8%,如果按照市场汇率来计算全年的增长大概只是3.2%,差了1.6个百分点,差距还是比较大。去年在这里我们对经济增长做了预测,我本人愿意用市场汇率数据,我们当时预测是今年实现2-3%的增长,走上限的话,3和3.2基本上误差不是很大,特别是方向还是一致的,就是要走出来。

    2010-12-26 10:14:46

  • 张宇燕:

    刚才说的都是相对数,在这里我说一下绝对数。今年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全球GDP总共是74万亿美元,如果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大概是62万亿美元,这两者差了12万亿。

    这次的经济复苏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这个复苏是全球性的整体复苏,原来特别是发达经济体都是负增长,这次全部走向增长。新兴经济体,俄罗斯负增长从7%以上,今年能够实现4%、5%的增长。个别国家还是负增长,比如说希腊,还是负增长,但是总体来讲是全球性的复苏。

    第二,复苏的过程中有波动性。一季度势头很猛,二季度就掉下来了,三季度有些经济体还在往下掉,有些是反弹了,像美国,速度开始恢复,三季度的数据是2.5,又加速了。所以波动性很大。欧盟也是这样,有波动性,主要是取决于德国,德国有波动性。

    第三,复苏的步伐不一致,有的国家快,有的国家慢,特别是新型二指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发达经济体,大致是发达经济体的两倍。

    第四,发达经济体的这次复苏是整体复苏了,但是没有就业的复苏,失业率现在仍然很高,美国还是9.5%左右,欧洲跟它差不多,个别国家非常高,像西班牙的失业率达到20%,美国现在是9.5%但是有人说这个统计方法可能有一些遗漏,如果加上的话,有可能超过15%,也有人说16%,各种估计都有,但是我们在这里还是用它的数据,9.5-9.6%的失业率已经很高了,就是说没有就业的复苏。

    2010-12-26 10:15:50

  • 张宇燕:

    第五,这次全球复苏的势头不是那么强,按理说,4.8%是比较高的,但是这个4.8%是在去年全球-0.6%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可以看出它的强度还没有那么强。

    第六,这次经济危机过去以后,个别国家特别是主要经济体的总体实力发生了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新兴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特别是“金砖”国家整体实力迅速提升,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今年我们超过5.7万亿美元,是日本的106%,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说的这个是按照市场汇率计算的。如果按照购买力评价来计算,中国今年的GDP总量大概是10万亿美元。但是我在这里还是用市场汇率,就是5.7万亿,整体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第七,今年各个国家特别是主要经济体之间经济政策的协调方面和在危机期间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危机爆发的时候,大家很容易凝聚共识,一块儿来应对危机。现在进入复苏了,复苏又有各种各样的特征,各个国家的情况又不一样,所以这时候全球的经济政策的协调发生了一些变化,分歧也在增加,比如说美国决定搞六千亿的量化宽松,引起了全球的反对。

    以上是对整个全球责任的判断,走出衰退,进入复苏,整体的情况还是不错,实现了4.8%的增长。但是,问题也有一些。

    2010-12-26 10:18:40

  • 张宇燕:

    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表现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再加上“金砖四国”,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金砖国家”了,明年要在中国海南召开“金砖国家”的首脑会议,我们已经正式邀请南非加入这个会议里面来。但是南非的经济总量比较小,它是非洲的代表,所以这次会议有了一些变化。美国的GDP,到今天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仍然是世界最大的,是14.6万亿美元,市场汇率和购买力评价都是这个数字,占到全球比重是23.7%。它在今年的情况是进入复苏,去年它是-2.4%,今年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分歧很大,刚才说了三季度的数据比我们预期的要好,所以今年我们估计美国的增长能实现2.5%-3%的水平,黄皮书的报告里是这样写的,当然写的时候是10月份,现在来看,走势可能会更高一些,突破3%也不是没有可能。

    2010-12-26 10:20:37

  • 张宇燕:

    当然,对美国的预测,有一些机构是非常悲观的,美国大型企业联合会是美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商业组织,它对美国经济的预测今年到不了2%,明年更低,可能到1.1%。到目前为止,根据我们的判断,美国能实现2.5%-3%的增长。它的增长主要还是国内的消费增长还有投资的增长。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包括一些金融体系的问题,包括房地产价格,包括高失业率等等。

    欧元区总体情况和美国差不多,去年的增长下降的幅度更大一些,是4.1%,也是战后最严重的一次衰退。后来随着经济的刺激政策,特别是德国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欧洲的整个情况在好转,进入复苏。但是今年欧洲的复苏能走到什么状况,特别是在今年欧洲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债务危机,希腊、爱尔兰,接着一系列可能要排下去,所以对它的拖累将是很大的。所以,对欧元区整个经济增长的预测分歧也是比较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是1%多一点的水平,欧洲中央银行的预测是1.4-1.8%。我想,欧洲的表现应该是比美国差,全年大致能保持在1.5-2%左右。

    日本是发达经济体里经济萎缩最严重的,去年是负增长5.2%,接下来它的复苏相对来讲也表现还不错,预测的速度也不太一样。日本金融机构大河证券研究所,预测全年日本能够增长2.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是2-2.2%的水平。所以大致上讲,日本今年能够实现2%以上的经济增长。

    2010-12-26 10:22:02

  • 张宇燕:

    发展中经济体,也就是新兴市场,发展经济体的代表就是“金砖四国”,“金砖四国”里,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受经济危机的总体影响相对小一点,这也和我们的应对政策、力度、决心和效果有关。中国我就不多说了,我们今年增长大致是10%左右的水平,印度今年的增长是9.7%。俄罗斯去年是负增长百分之七点几,今年能实现4%以上的增长,应该讲是很不错的。巴西也是,也是出现了负增长,负的程度比较低,去年是负0.2%,现在开始回升,今年估计能够达到7.5%左右。

    刚才我说了今年复苏的特点,新兴经济体比发达经济体速度要快,在这里明显感到,“金砖四国”的增长加权算一下,大概能够达到7.5%-8%的水平。刚才说美、欧、日加起来是3%左右。两者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2010-12-26 10:24:32

  • 张宇燕:

    三、关于贸易、投资、大宗商品不平衡问题以及债务问题

    今年的全球贸易总体看还是不错的。2009年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一次贸易负增长,程度是-12.2%,这是在战后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有人说,一战以来就没有遇到过这么大幅度的负增长。刚才我说的是实际增长率,因为算贸易增长率有两个,一个是名义增长率,一个是实际增长率。名义增长率是考虑到价格的变化,比如说石油,我们买多少吨、卖多少吨,如果按重量、桶来算的话,是一个算法,如果考虑到价格,由最高147美元/桶,最后跌到40美元/桶,要这么算的话,量的差距就很大。名义增长率下降幅度更大,下降到20%以上,这是2009年。

    今年的情况,总体来讲,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今年全球贸易的增长大概能达到13.5%,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名义增长率,增长要更快一点,要超过20%,总体是这样的情况。贸易的复苏主要是和经济复苏连在一起的,也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复苏有关系。但是,就贸易总体来讲,现在还有一些阴影,比如说,大家看到,随着经济状况不好,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出台,现在还有一些讨论货币战争的问题,支持贸易增长的信贷市场活跃程度、汇率的稳定性等等,这些问题都不太令人满意。贸易问题本身总体来看是在复苏,但是还是面临着一些不确定因素。

    2010-12-26 10:25:06

  • 张宇燕:

    国际投资主要是用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2009年下降幅度比较大,2008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大概1.8万亿,到了2009年大概只有1.1万亿多一点,大家看,从1.8万亿一下子降到了不足1.2万亿,这个下降幅度是非常大的。接下来随着整体的经济复苏,这一块也是在开始增加直接投资,特别是去年的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增长速度很快。但是,又出现了波动。我们综合各方面的预测,今年的直接投资增长总体来看实现10%左右的增长,10%按理说不低了,去年是大幅度下滑,这和整个全球经济复苏的态势有关。

    大宗商品今年价格增长速度比较快。全球危机期间,大宗商品从历史最高点,2008年4月份达到最高点,一下子降低的幅度是40%。后来慢慢恢复,到目前为止,大宗商品的综合指数基本上又收复了经济危机失去的失地,大致达到了危机前的水平。

    2010-12-26 10:26:51

  • 张宇燕:

    去年在这里我说了一句,做了一个预测,大宗商品里特别关心石油价格,我当时说,2010年的石油价格预测在70-100美元/桶,到了今天,大致来说这个预测还是比较准确的,慢慢的、小幅的上涨,最近是91美元/桶。我们的预测是划了一个区间,算平均数是85美元/桶,所以总体来讲还是可以说一说的。但是对明年的油价我们又必须得做预测,每次说这个数的时候,我都有点紧张,但是我还是再说一下,根据方方面面的分析,我们还是对石油价格做了一个预测,就是80-110美元/桶,平均是95美元的水平。

    大宗商品不光是油,还有金属、矿石、农产品,这些价格有些快有些慢,波动幅度大一点、小一点。影响它的价格因素,我想基本面还是供求,经济复苏状态好一些,速度快一点,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需求也会增加。供给现在是这样,短期来看,一两年的供给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有些粮食,比如俄罗斯一场大火可能把小麦烧了不少,这个可能会有影响。但是总体来讲,供给短期看变化不会很大,需求主要是取决于经济的走势。

    2010-12-26 10:29:37

  • 张宇燕:

    说到大宗商品,特别要注意它的金融属性。它不仅仅是个产品,还是一种类金融产品,现在有相当多的大宗商品的交易是在金融市场上,由金融机构去做的。所以它的一半是金融产品,一半是商品,这里面就显示出它和金融搅在一起,和投机搅在一起的话,它的价格波动性可能就不仅仅是供求能够决定的。另外一点,大宗商品的价格和流动性的多少、和汇率的变化都连在一起,因为大宗商品绝大多数是按照美元来计价,而美国的宏观货币政策,特别是六千亿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如果经济再出现波动,第三轮、第四轮,这些对汇率、对流动性都会产生影响。综合几方面考虑,我们对大宗商品的价格做了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稳中有升,不光是石油,其他的也是这样。

    还有一个问题,明年可能会更加严峻,就是发达经济体通货紧缩与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这两种风险并存。到目前来看,美国、欧元区核心通胀率都在1%左右,很低,日本自2009年2月份以来,物价指数一直负增长,物价水平很低,货币政策利率现在一看也是非常低了。

    2010-12-26 10:34:11

  • 张宇燕:

    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是0%-0.25%,欧洲央行再融资利率仍然维持在2009年5月以来历史最低水平,就是1%。日本央行无担保拆借利率就更低了,0-0.1%之间。通货膨胀的水平也很低,所以它的经济陷入了一个流动性陷阱,就是货币政策如此之宽松,物价水平还是非常低,增长速度还很低,失业率很高,所以有人说,他们已经掉入了“流动性陷阱”,这样就有可能进一步出现通货紧缩,物价下降,这种风险在存在。

    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物价水平上涨,刚才谢寿光社长特别强调了,中国的通货膨胀CPI已经到了5.1,我们刚刚提高了存贷款利率,原来动的更多的是准备金利率,现在存贷款利率开始提升,不光是中国,印度、巴西都在提高利率,因为他们的通货膨胀率都在上升。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发达经济体投入的资金外溢,流到了发展中国家。理由也很简单,这里面有个利差,他们的利率那么低,像新兴经济体,印度的回购利率已经超过6%,巴西的利率和美国、欧洲的利率也都差距很大,这样有一个利差。美国最大的五百家企业利润,50%以上全都来自海外投资,所以他有了钱以后,不一定投在本国,哪里回报率高钱就往哪儿去,这样就使得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和发达经济体的通缩风险都在进行中。所以这是我们今年经济面临的一个问题。

    2010-12-26 10:36:13

  • 张宇燕:

    全球治理在金融监管领域出现了积极的进展,主要是《巴塞尔协议Ⅲ》,《巴塞尔协议Ⅲ》最初是由G20首脑会议责成国际清算银行提出方案来,这次方案提出来了,经过G20首尔的首脑会议认可,就需要实施了。我就不多说了,皮书里都有它的内容。主要是三项,一个是更高的资本金的要求,第二是对资本的质量做了规定,第三,有一个实现期,五年内必须实现。当然,这里面会产生一些影响。因为更高的资本金的要求,资本充足率从原来4%提高到6%,对大银行的要求更严格,他就到市场上融资。他去融资,充实资本金,对金融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它是五年期,有些国家可能快一点,有些国家可能慢一点,有的推到最后一天,有的可能一开始就做,这样就出现了监管套利,大家利用这个规则,不同步,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当然,这些变化对银行的经营模式,包括激励机制等等都会产生影响,影响会是什么,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2010-12-26 10:38:21

  • 张宇燕:

    再有一个,今年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就是再平衡问题。在危机爆发前和爆发之初大家在讨论这个事,后来就应对危机。危机过去以后,大家又在讨论再平衡问题。今年处理再平衡问题的一个主要舞台就是在G20首脑会议和G20央行行长会议上。大家知道,首尔会议之前,在韩国举行的央行和行长、财长会议上,美国财长盖特纳提出了一个4%的标准,一个国家经常账户的余额占GDP的比重不能超过4%,一旦达到4%的话,必须得作出调整,他提出了这个方案。当然这个方案最后没有获得广泛的支持,最后在首脑会议上为了解决再平衡问题提出了一个“一揽子的参考性指南”,现在在起草这个事情,责成一个小组,这个小组请一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一起在起草这个东西,明年法国的G20会议上要讨论。

    现在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巩固复苏的关键问题,议题之一,大家都在讨论这些事情。具体能够讨论出什么样,我们也在想,在猜测,最后出现一揽子的参考性指南,这里面会有什么样的指标,是不是也要包括一些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包括对财政赤字的比例是不是也都有一些约束,因为它是一揽子,不光是涉及到经常账户的余额问题。说到经常账户的余额,2009年全球经常账户余额数据,德国是4.8%,日本是2.8%,中国是5.8%。我看到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中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重已经降到了4.9%。这里面比较高的是,新加坡是19.1%。

    2010-12-26 10:39:29

  • 张宇燕:

    下面谈一下今年另外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债务。发达经济体债台高筑业已成为全球长期稳定增长的一个隐忧。我们已经注意到了,今年的债务危机不断,1月份先是希腊,接着是爱尔兰,现在可怕的是西班牙,因为西班牙经济总量要比葡萄牙、希腊、爱尔兰要大很多,大概是2万亿美元。像希腊才三、四千亿美元,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为了救希腊,整个欧盟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500亿欧元救一个经济总量只有三、四千亿欧元的国家,一旦西班牙出问题、意大利如果出问题,最后整个欧元区的经济状况,以及欧元本身未来的命运都会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现在的情况是,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个很大的问题。2009年,美国的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经上升超过10%,日本是200%。按照这样走下去的话,到2015年,美国的赤字累积量占GDP比重要达到110%,意大利要达到125%,日本要达到249%。这么高的债务,最后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现在美国和欧洲债务的增加很重要的一块是私人的债务,特别是银行的债务,出现了问题,政府把它给收购来,就把私人的债务特别是金融系统的债务转成了政府债务。这个债务多了以后,有一系列的问题,对金融市场本身,金融机构的这些问题并没有解决,是因为政府的援救,转换了一下债务,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再有一个问题,政府背了这么多债务以后,是不是可持续?这个债务将来还本付息,各种算法,说美国未来债务几年内,利息就要占到整个利息收入的5%,有人说可能更高,你的金融市场,融资资本,长期利率的提升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影响。所以今年债务的危机已经明显看到,成为全球增长的长期隐患。

    2010-12-26 10:42:06

  • 张宇燕:

    四、2011年的全球经济走势

    2011年总体上我们的预测跟今年的预测水平差不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概是4.7%,OECD是3.9%,世界银行是3.3%,当然最近又做了一些调整,这都是按照购买力评价来计算的,我们的预测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是4%-4.5%,如果按照市场汇率来计算的话,大概也是3-3.5%的增长速度。为什么不是很乐观?它是一个中低速的增长,主要是因为2011年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

    第一个不确定因素是全球总需求的局面仍然继续。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私人部门的需求,在中期内,相对来讲增长乏力,私人投资活动总体来讲还是比较低迷。

    第二个不确定因素是金融部门。金融部门总体上趋于稳定,但是基础还是比较脆弱,资本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到目前来看都没有显著的改变。

    第三个不确定因素是债务问题,公共债务,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公共债务变得难以持续,引发新一轮债务危机的风险仍然存在。今年年中见到一些欧洲经济学家、政府官员,跟他们谈到欧府债务危机的时候,都在那儿说没问题,最后都出了问题,所以有时候听他们的话真要注意,他们的话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在给市场打气,他不能说我们不行,其实他们知道有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要分析他的表述。

    2010-12-26 10:46:37

  • 张宇燕:

    第四个不确定因素是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美国、欧洲的宏观政策空间越来越狭小,他们的财政赤字已经很大了,货币政策的利率已经降得不能再低了,所以他们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实施的空间已经很小了。

    第五个不确定因素就是发达经济体奉行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数量宽松政策。欧元区最近采取的救助爱尔兰、救助希腊,这个政策也是购买它的债务,购买债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数量宽松,只不过没有叫这个名字而已。美国数量宽松、欧洲数量宽松的政策,最后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特别是涌入新兴经济体、涌入大宗商品价格,将对汇率、对大宗商品价格、对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宏观政策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带来一些麻烦。

    第六个不确定因素是主要经济体内部与外部不平衡问题短期内难以马上得到解决。不平衡问题,即使有了一些指标,即使有一揽子、参考性的指南,要实施的话,恐怕还要几年的时间,所以短期内不会得到全面的解决。

    第七个不确定因素就是全球治理的效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不好说《巴塞尔协议Ⅲ》对金融监管这一块到底会有什么影响,包括刚才提到的参考性指南一旦出台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也说不太好。

    第八个不确定因素是为了防止金融危机,大家都采取了宽松政策,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有些国家的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就要采取政策,要退出,不但要退出还要紧缩,紧缩财政、货币,这样的话,就可能在新的一年里,有可能在某些新兴经济体国家,或者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经济的增速下滑,这个下滑对全球经济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上是把《世界经济黄皮书》的主要情况跟大家作了一个汇报。谢谢大家。

    2010-12-26 10:48:48

  • 谢寿光:

    感谢张宇燕所长对2010年世界经济的主要状况和2011年的经济走势做了一个全方位的描述,更详细的内容可以通过书或者进一步更深度的采访。下面有请《国际形势黄皮书》副主编李少军研究员就这部黄皮书的主要成果给大家作个报告,大家欢迎。

    2010-12-26 10:51:30

  • 李少军:

    谢谢主持人。我代表我们课题组对今年的黄皮书作个简要的介绍,也借这个机会对一年来的经济形势做一个回顾和总结。由于这个书的截稿日期是9月底,这几个月又发生了一些大事,所以我会结合一些新发生的事,书里没有写到,便于把形势说得更全面一点。

    2010-12-26 10:52:48

  • 李少军:

    对一年来的形势,我有一个总体概括世界格局出现可见变化,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的地位影响此消彼涨,美国受到两场战争与金融危机影响,支配世界事务是力不从心。而中国成为解决世界经济和全球问题的关键角色,格局的变化使中美关系凸显敏感性、重要性。中国面对着周边环境的新情况与外交新挑战,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国际机制在发生变化,多边外交平台出现了日益响亮的新兴大国的声音。

    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讲大国关系,第二部分讲传统安全,第三部分是非传统安全,第四部分讲周边环境和中国外交的新挑战。

    一、大国关系,世界格局出现新变化

    大国关系的结构变化,通常有一个较长过程,就年度形势进行判断,有两个重要事实值得关注,一是美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出台,这一报告表明,美国已认识到不可能单靠自己的力量掌控世界事务,必须重新评估使用权力的方式。二是G20取代G8,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对话机制,这一重要过渡表明新兴大国与以往主导世界政治的西方大国之间呈现了此消彼长的态势。美国支配世界事务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深陷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另外,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则进一步削弱了美国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进行对外战略的调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强调,将把外交作为战略重点,把外交接入经济政策与军事力量结合起来,而战争只是最后不得以的手段。2010年8月,美国结束了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驻伊美军从2009年14.4万人减到5万人。与此同时,战略重点东移,在进行军事调整的同时,美国谋求扩大伙伴关系,和让同盟国共担责任,力图实现在2011年从伊拉克完全撤军和从阿富汗部分撤军的目的。

    2010-12-26 10:53:19

  • 李少军:

    从国际机制的演进看,2010年,G20地位的凸显也推动了大国关系的结构性变化。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G7和后来的G8,作为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论坛,一直形式是主导大国外交的俱乐部。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和各种全球问题的凸显,仅限于西方大国的小圈子开会,对解决当今世界的问题没有多少意义。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标志着由单人富人俱乐部主导世界经济时代的结束,于美国、身陷危机形成对照的是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走到世界经济的前台,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这种格局的变化推动着更多新兴力量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之中。G20地位的上升表明新兴国家取得了在主桌发言的权利。与大国关系结构变化相对应,主要大国间关系也在变化。正如美国主导的下降引人注目一样,中国影响力的上升也同样也引人注目。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与敏感性有了明显上升,从整体来看,两国间的战略对话与合作有突出表现。同时,两者的权力政治冲突也明显尖锐化了,从而形成了一种合作结构。

    2010-12-26 11:00:39

  • 李少军:

    2009年作为奥巴马执政的第一年,中美关系总体上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然而,进入2010年之初,中美关系就出现了重大波折,谷歌事件、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导致了双方紧张关系的上升,包括军事交流的中断。但随后双方领导人的会晤,特别是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就犹如华丽的急转身,体现了双方强烈的合作意愿。然而尽管双方在经济对话中取得显著成果,但在战略对话中却没有推进双方在安全领域的互信。进入夏季之后,双方在安全上的不信任状态进一步加剧,除了外交上的交锋之外,双方以军演频频亮剑,构成了2010年中美互动最引人注目的景观,美国针对中国的威慑、围堵意图明显,而中国也以行动表明会坚决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

    2010-12-26 11:01:53

  • 李少军:

    从年度互动整体来看,中美之间的冲突合作结构有了更鲜明的体现,中美之间之所以有合作,是因为两者一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而金融危机则进一步双方利益联系在一起。中国作为最大的出口国和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一方面依赖于美国市场,另一方面所积累的庞大外汇储备有很大一部分又购买了美国国债,这种情况形成了所谓的金融恐怖平衡。此外,两国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反恐等一系列全球问题上也都存在着合作和共同利益。2009-2010年,胡锦涛与奥巴马六次会见就体现了这一点,这种相互依赖是中美关系结构性基础。当然,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美国与中国的权力政治关系也紧张化了,中国经济活动向全球扩大,保卫自身安全利益,特别是海洋利益的需求也必然扩展,而这不可避免地会与美国生冲突。由于美国认为,中国的新军事战略会挑战美国的主导权,因而对中国采取了遏制行动。2010年中美关系中冲突因素凸显正是这种结构性矛盾加深的产物。不过,由于中美关系是一种受双重影响的互动,双方的相互依赖能够起到“压舱石”的作用,因此双方的冲突会保持在斗而不破的大局之内。中美关系在合作与冲突之间大幅摆动,表明双方在力量的消涨中正进入一个新的磨合阶段。中国在崛起中需要进一步适应自己的角色,而美国也需要进一步适应中国的新角色。在这个磨合期,双方会不断磕磕碰碰,对双方来讲,这个过程可长可短,关键是要尽快找到平衡点,确定游戏规则。

    由于中国是要和平发展,无意与美国去争夺世界主导权。因此,只要双方不发生误判,就能够把冲突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内,并在全球治理过程中作为战略伙伴共存。

    2010-12-26 11:07:28

  • 李少军:

    二、传统安全,政治与军事安全态势

    传统安全是指国家间在政治军事领域进行互动而形成的安全问题,遍及全球的武装冲突特别是重大武装冲突,军备竞赛与裁军谈判、军事部署与军演都属于这个层面的态势。一年来的全球重大武装冲突在数量、力度和分布上没有明显变化,发生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亚洲的阿富汗、印度、巴勒斯坦、缅甸、菲律宾。中东的伊拉克、以色列、巴勒斯坦、土耳其。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非洲的尼日利亚、民主刚果、索马里、苏丹和乍得等。与上一年度相同,当前不存在政府之间的冲突,只存在有多个国家参与的跨国武装冲突和国内武装冲突。前者有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者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非洲。冲突发生和持续的原因包括分离主义、意识形态、宗教和民族矛盾等。大多数冲突已持续多年,近期内形势难有改观,例如巴以冲突深陷和谈破裂、冲突复谈的怪圈,和平进程一再中断。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以及索马里等国的国内冲突主要是政府军与恐怖分子之间的冲突,由于反恐出现愈反愈恐的态势,因此这些国家的安全形势会持续不稳定状态。在这些冲突中有较大变化的是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后,恐怖分子和教派武装的主要目标指向了伊拉克安全部队和平民,暴力事件持续不断。美国增兵阿富汗后,能否实现阿认知阿的目的和前景并不乐观。

    2010-12-26 11:12:20

  • 李少军:

    从全球的军备情况看,军备竞赛与军备削减在同步进行。一方面,全球军费支出升至历史新高。按照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军费支出总额高达15310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了5.9%。全球有65%的国家增加了军费开支,包括16个G20成员。美国仍然是全球军费开支最高的国家,而东南亚和南美的军队发展最为突出。另一方面,欧洲主要国家受主权债务危机和财政紧缩政策的影响,大规模缩减国防费开支,一些老牌军事大国的军事实力受到了削弱。2009年欧洲军费开支总额为3860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270亿美元,包括英国、德国、瑞士在内的诸多欧洲大国都在削减军费开支。英国宣布今后四年削减国防预算8%,在今后十年内将不再拥有服役的航空母舰,被认为从准大国变为准小国。在欧洲一些国家之所以酝酿大幅度削减军事开支,是因为把北约和欧洲安全机制视为安全的基本保障。

    在军控和裁军领域,2010年美俄签署了新的核裁军条约,条约规定,七年内两国部署的战略运载工具数量将削减至700件以下,各自可部署的核弹头将减至1550枚,削减近三分之一。这一削减尽管是一个重要进步,但是由于美俄两国的核弹头主要仍然占全世界总量的90%以上,因此全球核安全布局并没有根本改变。

    2010-12-26 11:16:19

  • 李少军:

    三、非传统安全。全球问题的治理,非传统安全是指政治、军事安全之外的安全问题,主要指当今比较冲突的恐怖主义、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政治以及难民移民等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能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通过军事政治手段,而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进行国际合作和多层次的治理。第一个问题是恐怖主义问题。根据美国政府的有关报告,2009年在83个国家共发生了10999次恐怖袭击,造成10人以上死亡的234次。2010年上半年,全球共发生了5305起恐怖袭击,死亡6180人。从地域特点来讲,巴基斯坦继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后已成为第三个圣战战场。在也门,国际恐怖组织和当地的激进势力相勾结,造成国内政局持续动荡。而索马里海盗的恐怖主义化,则严重干扰了亚丁湾海上运输秩序的稳定,并有可能加剧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

    从暴力特点看,恐怖主义作为一种具有政治目的的暴力形式,与以战争行为日益交织在一起。再者,近年来的恐怖活动,烈度明显加大,伤亡过百的大规模袭击日趋增多。例如2009年10月,伊拉克首都发生的两起自杀式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47人丧生,721人受伤。面对猖獗的恐怖主义活动,世界各国进一步深化合作,在完善反恐立法、加强危机管理方面推出了一些新举措,在反恐合作中也不时出现矛盾与分歧。例如巴基斯坦认为北约直升机跨境军事行动侵犯了自己的主权,因而一度封锁了北约的运输通道。

    2010-12-26 11:17:53

  • 李少军:

    第二个问题是能源政治问题。国家间围绕油气资源所有权进行了竞争,仍然是能源政治的一个主要方面。事实上,当今海洋领土争端多与能源有关,比较典型的事例,包括一些国家在北极地区采取措施强化自己的主权存在,以及英国和阿根廷就马岛海域的能源勘探权发生争执的,在油气勘探与开发领域,能源政治主要表现为一些国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非政府地方武装的能源冲突。例如尼日利亚作为能源丰富的国家长期受到反政府武装的暴力活动的困扰,使得石油开采受到严重影响,这种能源纷争有赖于国内冲突的解决。在油气跨境输送方面,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之间出现了纷争,不过各方很快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事实表明在这个领域的国家间互动,必须坚持以合作为原则。一年来,里海相关国家间的合作,中国与相关国家在油气管道建设方面的合作都表明了这一点。从未来的发展看,在中东、非洲、南美、中亚等油气资源富集区,能源投机自争会持续。新兴国家由于在全球经济政治中地位上升,因此会在能源政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010-12-26 11:18:40

  • 李少军:

    第三个问题是气候变化谈判。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对于《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在2010年到期后如何应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激烈辩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责任分担、减排目标、技术与资金援助等问题上分歧严重,会议产生的哥本哈根协议因没有获得所有国家的通过,并不具有法律效力,虽然多数国家承认该协议有积极的方面,但对成果内容之有限感到不满和失望。进入2010年,有关各方为坎昆会议的召开做了很多准备,由于没有过高的期望值,坎昆会议能够集中于几个具体的议题,因而最终取得了两项成果,一是以模糊的措词承认存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确保了明年的谈判继续按照巴厘路线图确定的双轨方式进行。二是就发展中国家关心的资金和技术转让等问题取得谈判进展,同意设立绿色基金,并建立技术转让机制。尽管会议把一堆难题特别是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到期后如何确定第二期减排限制留给了明年南非的德班会议,但绝大多数国家认为大会决议可以接受,完成了重拾信心、解决部分问题的任务。

    第四个问题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刚才宇燕所长讲了这个问题,我就不说了。

    2010-12-26 11:20:15

  • 李少军:

    第五个问题是难民移民问题。跨国人口迁徙影响国家政治的重要因素,涉及难民与移民问题。移民是自愿迁徙的人口,根据国际移民组织的数据,全球移民人数已由2000年的1.5亿人增长到目前的2.14亿人,欧洲是移民聚集最多的地区,欧盟增加的人口中,60%来自于移民。不过,自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移民趋势发生了逆转,全球迁徙人口开始下降,在一些欧美国家排斥移民情绪有所抬头,政府对移民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措施,打击非法移民的手段更为强硬。2010年,法国驱逐罗姆人是一个典型事例。全球范围内被迫迁徙的人口包括因战争冲突和种族、宗教迫害等原因而造成的难民流离失所的人口,以及因自然灾害而形成的国际生态移民,2009年仅在联合国管理和关注下的被迫迁徙人口就有4300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1%。面对这个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在区域和国家范围内加强移民管理,发展全面合作是规范和解决人口迁徙乱象的有效手段,国际社会需要建立统一的更具约束力、更加完善的解决移民问题的国际合作框架。

    第六个问题是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治理。一年来,联合国区域和跨区域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深化机制建设,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效率。联合国的改革有三年值得关注。一是安理会改革已进入了基于文本的政府间谈判阶段。二是联合国妇女署的诞生标志着联合国作实现两性平等、提高和改善妇女地位上又迈进了一步。三是维和改革继续推进,在区域层次,东盟、欧盟和拉美的一体化进程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跨区域国际集团中,77国集团和不结盟运动也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对集团的任务和宗旨进行了调整,关注议题扩大到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世界和平与安全等方面。随着结构调整与改革,国际组织在应对全球问题上的作用和影响在上升。协调合作互补将成为今后全球治理的重要特征。

    2010-12-26 11:21:36

  • 李少军:

    最后一部分是周边安全与中国外交新挑战。

    伴随着中国外交活动的拓展和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外部世界与中国的互动也在发生变化,崛起的中国面对着发挥更大作用的机遇,也面对着处理复杂外交问题的挑战。2010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从朝鲜半岛到南海海域颇不安宁,几场可称为危机的事件导致了局势的紧张化。首先是朝鲜半岛,由于六方会谈停滞,韩国奉行了对北方的强硬政策,南北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3月份的“天安号”爆炸沉默事件,导致了韩朝的强硬对峙。11月份,朝鲜与韩国在西部争议海域发生炮战,使局势随时有爆发战争的危险。尽管中国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斡旋,力主召开六方会谈,但未得到各方响应。

    其次是东海的钓鱼岛,9月发生日本海上巡逻船与中国渔船相撞事件后,中日领土争端陡然升温。日方依国内法扣押中国渔民、渔船,拒不承认东海存在领土争议,使得问题失去了模糊处理和搁置争议的可能,这一事态导致中日关系陷于低估。以上事件导致的后果是严峻的,首先,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特别是双方强硬态度有可能导致冲突继续升级,从而使整个地区失去和平与稳定。其次六方会谈没有解决的朝核问题再度凸显,核武器因素使得局势有了更大的危险性。第三,美国借办到危机重返亚洲,进一步强化了在东亚的军事存在。一年来,美国从东海到南海进行了一系列外交和军事活动,包括派航母参与在黄海的军演和访问越南,针对中国的意图明显。第四,钓鱼岛撞船事件给了日本发展军力、加强日美军事同盟的借口,日本通过这个事件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加强了在相关海域的军事力量,并且推出了增强军力的计划,以中国为威胁的意图明确化了。

    2010-12-26 11:24:10

  • 李少军: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危机中,美国都是作为主导者和参与者在起作用。为了实现重返亚洲的战略,美国除了进一步加强与韩日的军事同盟外,还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的外交与军事关系。9月份,美国与东盟峰会的召开以及11月份奥巴马对日本、韩国、印尼和印度的访问,都体现了美国的这一战略意图。美国对亚洲事务的干涉,特别是对南海领土争端的干预,使得中国面对的领土主权安全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近年来,东南亚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国家采取了各种行动宣示其主权,并且加强了军备建设,而美国正是利用这种形式加强了围堵中国的外交行动。

    评估一年来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应当注意到,由于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感到忧虑甚至紧张,对中国正当的国家利益诉求作出消极反映,中国威胁论的声调在增高。外部舆论关注最多的是中国海军的发展,例如美国有观点认为,中国军力强大以后,会对美国的全球军事主导地位构成直接的挑战。日本首相菅直人在阅兵式上直接点名讲中国威胁,认为中国推进军事力量现代化,海上活动更趋活跃,使日本周边安全环境日益严峻。印度甚至有专家鼓吹,受到中国扩张威胁的印度、日本和越南,应该建立河内合作组织,其创始国还应该包括美国。当然,也应该看到,这种遏制与围堵的事态不会导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全面对抗。正如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一样,周边其他国家也不会放任自己成为中国的敌国,他们与中国同样存在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存在不能放弃的共同利益。因此一旦发现同中国的关系过于紧张,就会立即付诸努力使之正常化。一年来的事实表明,在中日、中印、中越之间都存在类似的情况。以印度为例,一方面对中国在巴基斯坦、缅甸和斯里兰卡的影响感到关心,对中国军舰出现在印度洋感到担忧,另一方面也看重双方的贸易关系以及在全球问题上的合作。正如印度总理辛格所说,这个世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增长雄心。我们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处理中印关系。

    2010-12-26 11:26:09

  • 李少军:

    从总体上来看,一年来,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尽管存在紧张因素,但不会导致国家间的对抗。由于中国没有称霸世界、挑战美国的意图,因此中国的和平发展所导致的力量对比的改变,不会循着现实主义的逻辑形成一种利益不可调和的冲突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周边国家对中国产生的戒备心理是可以消解的。由于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结构,存在着根本的共同利益,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摩擦和磨合之后,这些关系会逐步恢复常态。从这点来讲,中国可以通过自己的外交努力,保持与美国、日本、印度和东盟的以合作为主流的关系大局。当然,由于国际结构的力量变化是影响国家间关系的深层因素,因此中国目前所面对的麻烦和问题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在一段时间内,中国周边的形势会或明或暗,存在紧张的气氛。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需要以特别冷静的态度应对这些外交新挑战。

    2010-12-26 11:28:27

  • 谢寿光:

    感谢李少军研究员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阐述。今天是周末,不想耽误记者和与会人员的时间,有问题的话,我们单个采访张宇燕所长和李少军研究员、孙杰研究员,和其他原创课题组的同志。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光临。

    2010-12-26 11:28:52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

    中国网 胡迪

  • 主持人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

    中国网 胡迪

  • 世界经济主编张宇燕所长做主旨报告

    中国网 胡迪

  • 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胡迪

  • 中国网对本次报告会进行现场直播

    中国网 胡迪

  • 《国际形势黄皮书》副主编李少军研究员做主旨报告

    中国网 胡迪

  • 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胡迪

  • 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胡迪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  正序 倒序 刷新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