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发布会

   中国科学院定于2011年1月16日(星期天)下午14:00—17:00,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中心(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七楼7D)就《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为“现代化科学:国家发达的原理和方法”。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发布会

活动描述

  • 中国科学院定于2011年1月16日(星期天)下午14:00—17:00,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中心(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七楼7D)就《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为“ 现代化科学:国家发达的原理和方法”。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郭传杰:

    尊敬的路院长、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大家新年好,下午好。非常荣幸地请到各位专家、学者参加每年一度的中国现代化报告的年会,也是一个新闻发布会。在座的各位都是参加了很多次的老朋友,我们的老专家,实际上,都是我们国家在研究现代化这个问题上以及其他跟现代化有关问题的一些顶尖的专家。现代化中心的报告本身就融汇了大家的智慧和大家各方面的努力。今天我们特别高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第三次参加我们这个会,第一次是在2003年,第二次是2007年。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个中心的幸运,也是关注现代化研究,是大家感到很幸福的事情。咱们这个现代化中心以及现代化的研究现在小有成就,路院长从一开始筹备、设想,到中间每个发展阶段的关心、关注、支持和指导,他工作非常忙,今天又是星期天,他本来有别的事情,但是他第三次又来参加这个会议。所以我们大家感到非常幸福和欣慰。在这里,我代表我们中心的全体同志向今天到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特别向路院长表示感谢。

    2011-01-16 13:16:48

  • 路甬祥:

    感谢各位,向大家学习。

    2011-01-16 14:02:40

  • 主持人 郭传杰:

    今天除了参加现代化研究的各界专家以外,长期以来媒体对我们的支持非常重要,而且长期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关心。今天是继去年之后,我们又一次邀请到中国网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起来参加这个报道,中国网代表中国最权威的新闻媒体之一,他们的报道非常全面、准确,而且也是高屋建瓴的,所以对他们今天的光临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在这里一起表示感谢。

    今天下午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议题,首先是两个报告,一是何传启先生的主题报告,第二个是中心的老研究员吴术尧做现代化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的报告。第二个议题是学者们自由发言、讨论,包括批评、包括建议。最后我们请路院长给大家做重要讲话。

    下面我们先请何传启先生发言。

    2011-01-16 14:08:26

  • 何传启:

    尊敬的路院长,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下午好。首先给大家拜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11-01-16 14:13:27

  • 何传启:

    受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的委托,我向大家汇报《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的主要内容。《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是我们的第11部年度报告,它的主题是“现代化科学概论”。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是一个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课题组,有八名顾问和20多名成员,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10多家单位。

    《中国现代化报告》研究得到了很多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支持。我们要衷心感谢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感谢八位顾问的关怀和指导,感谢路院长、徐部长、陈主任为报告作序。当然,我们还要感谢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科学时报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等单位的支持,感谢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我们的朋友。

    2011-01-16 14:14:53

  • 何传启:

    早在19世纪,恩格斯就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在20世纪和21世纪,社会需要是什么?非常之多,在国家层次上,现代化就是一种需要。发达国家要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家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的“三步走”战略是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欧洲的英国、俄罗斯,亚洲的韩国、印度等国家,也把现代化作为目标。实际上,在20世纪50年代,学者就开始研究现代化,这种研究产生了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导致了现代化科学,现代化科学正好适应了国家需求。

    可以说,现代化科学的产生是社会需要推动科学进步的一个案例。从社会需要到现代化研究,到现代化理论,再到现代化科学。当然,好奇心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力。

    在中国,现代化是我们的国家目标,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周光召院长为《中国现代化报告》题词:“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奋斗”。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的题词是:“研究现代化规律,创新现代化理论,促进现代化建设”。国家科技部前部长徐冠华院士为《中国现代化报告》作序,他指出:“现代化科学的出现,不仅是一门新学科,而且蕴含一种新希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将更具科学性”。

    2011-01-16 14:15:22

  • 何传启:

    现代化是中国的国家目标,是社会的共同期盼。我们从1998年开始研究现代化,在过去12年里,在1999年到2010年期间,我们主要做了六件事:

    第一件是完成“第二次现代化丛书”8部,第二件是完成《中国现代化报告》14部,第三件是编辑出版《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丛书》8部,第四件是编辑和印发《科学与现代化简报》45期,第五件是组织翻译出版《新现代化译丛》4部,第六件是发表现代化论文70多篇。下面重点汇报前面三件事。

    2011-01-16 14:16:18

  • 何传启:

    在 1999年到2010年期间,我们出版了“第二次现代化丛书”8部,包括1999年出版的《第二次现代化——人类文明进程的启示》和《国家创新系统——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动机》,2000年出版的《公民意识现代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2001年出版的《知识创新——竞争新焦点》和《分配革命——按贡献分配》,2003年出版的《东方复兴:现代化的三条道路》,以及2010年出版的《现代化科学:国家发达的科学原理》。这8本书共有238万字。

    2011-01-16 14:16:39

  • 何传启:

    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我们推出了《中国现代化报告》14部,其中,年度报告有11部。11部年度报告的主题分别是2001年的现代化与评价、2002年的知识经济与现代化、2003年的现代化理论与展望、2004年的地区现代化、2005年的经济现代化研究、2006年的社会现代化、2007年的生态现代化、2008年的国际现代化、2009年的文化现代化、2010年的世界现代和2011年的现代化科学概论,11本报告总共750万字。同时,我们推出了三本报告概要,一本是《中国现代化报告概要2001-2007》,第二本是《中国现代化报告概要2001-2010》,第三本是概要的英文版。这14本书总共880万字。

    2011-01-16 14:17:13

  • 何传启:

    在2003年至2011年期间,我们组织了8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编辑出版了《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丛书》八部。它包括2008年的《生态现代化》、2009年的《全球化与现代化》,2010年的《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新思维》、《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新路径》、《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新选择》、《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新探索》、《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点》,以及今年出版的《现代化的新机遇与新挑战》。8本书共约390万字。

    在过去12年里,先后有280多名学者参与了研究,共完成1500万字的论著。其中,《第二次现代化丛书》238万字,《中国现代化报告》880万字,《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丛书》390万字。也就是说,我们每年完成120多万字的论著,其中,课题组成员完成100万。

    2011-01-16 14:17:25

  • 何传启:

    在201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何传启研究员的《现代化科学:国家发达的科学原理》。这本书是全球第一部以“现代化科学”为题的学术专著,它系统提出了现代化科学的概念、学科结构和研究方法,解释了国家发达的科学原理。它是为从事现代化研究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准备的。2011年元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现代化科学概论》。这本书提供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代化科学的系统导读,二是国家发达的理论解释,三是国家发达的战略选择,四是中国发达的战略选择,五是2008年的世界现代化指数。这本报告是为管理人员和社会大众准备的。《现代化科学》这本书强调的是学术性和专业性,而《现代化科学概论》这个报告则是强调实用性和可读性。

    由于时间有限,我想简单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现代化科学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是现代化科学的基本原理,第三部分是现代化科学的实际应用。

    2011-01-16 14:17:54

  • 何传启:

    第一部分,现代化科学的基本概念

    我想简单介绍六个概念:1.什么是现代化,2.什么是科学,3.什么是现代化科学,4.现代化科学的结构,5.现代化科学的特点,6.现代化科学的意义。

    2011-01-16 14:18:13

  • 何传启:

    1.什么是现代化

    在英文里,现代化一词产生于18世纪。目前,现代化没有统一定义,它大致有三种解释:一是基本词义,二是政策解释,三是理论解释。一般而言,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认识现代化。

    2011-01-16 14:20:32

  • 何传启:

    首先,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的一种世界现象。形象地说,现代化就像一场国际马拉松比赛,跑在前面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跑在后面的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两类国家之间可以转换。其次,现代化是一种文明变化和国际竞争,它包括现代文明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以及追赶、达到、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是发达国家,其他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两类国家之间可以转化。其三,现代化具有两重性。从文明变化的角度看,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在进步,都有可能成功。当然国家进步有快慢,国家水平有高低,成功时间有先后。但是,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只有部分国家能够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可以看看这几个数字,在过去300年里,发达国家的比例不到20%,发展中国家的比例超过80%;在大约50年里,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的可能性约为5%,发达国家保持发达水平的可能性约为90%。

    2011-01-16 14:21:21

  • 何传启:

    2.什么是科学

    在英文里,科学一词产生于14世纪。到目前为止,科学也没有统一定义。根据科学哲学家的观点,科学大概有三层含义。首先,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得到检验和确证的知识体系。其次,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是获得上述知识和知识体系的研究活动。其三,科学是一种思维方法,是获得上述知识和知识体系的理性思维和方法。

    简单说,科学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和获取这种系统知识的研究活动,是科学知识、科学规律、科学研究、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一个集合。

    2011-01-16 14:21:39

  • 何传启:

    3.什么是现代化科学

    现代化科学是关于现代化现象的一门交叉科学。形象地说,现代化科学是关于18世纪以来世界前沿和国家发达的一门科学,是关于现代文明的前沿变化和国际竞争的一门科学。它涉及现代化现象、现代化研究和现代化理论等。

    参考科学的定义,现代化科学大致有三层含义。首先,现代化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是关于现代化的事实、特征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其次,现代化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关于现代化现象的科学研究活动。其三,现代化科学是一种思维方法,是从事现代化研究的理性思维和方法。

    简单地说,现代化科学是关于现代化现象的知识体系和科研活动,是现代化知识、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研究、现代化思维和现代化方法的一个集合。

    2011-01-16 14:22:11

  • 何传启:

    4.现代化科学的结构

    一般而言,现代化科学包括现代化研究和现代化知识,其中,现代化研究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活动,现代化知识则包括现代化的经验知识和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的研究活动可以分为三类,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所谓开发研究实际是一种政策研究。现代化理论则包括一般理论、阶段理论、层次理论、领域理论、部门理论和专题理论等。

    2011-01-16 14:22:22

  • 何传启:

    5.现代化科学的特点

    现代化科学既是一门交叉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还是一门综合科学。

    首先,现代化科学是一门交叉科学。根据美国科学引文和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1998年以来发表的现代化文章大约有4500多篇,其中,涉及社会科学的论文占50%,人文科学占20%,自然科学占20%,技术科学约占10%。它是高度交叉的。

    其次,现代化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18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的前沿变化和国际竞争,研究重点是国家发达的科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方法是国际比较、以世界前沿为参照,研究范围是所有国家。

    其三,现代化科学是一门综合科学。它的特点包括大交叉、大综合、大尺度、大理论、大战略、复杂性、实用性、前沿性等,是一门复杂性科学。

    2011-01-16 14:22:39

  • 何传启:

    6.现代化科学的意义

    现代化科学是一门战略科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念和战略思维。它的理论意义是认识和解释现代化现象,探索现代文明的前沿变化和国家发达的科学原理。它的实践意义是提供和解释国家发达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国家发达的知识、规律、途径和方法等。它的社会意义则是满足人们对现代化现象的好奇心,比如说为什么有些国家是发达国家,有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如何保持发达水平,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成为发达国家,等等。

    简单地说,现代化科学有三个意义:(1)阐述现代文明的前沿变化和国际竞争;(2)提供国家发达的原理和方法;(3)回答人们关于现代化现象的热点问题。

    2011-01-16 14:23:02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员 胡伟略:

    这个“化”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字来讲,化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是现代加上一个“化”,实质的问题还是现代。国外有现代性研究,现代科学,现代什么什么的。我们何老师建立了一个现代学,因为“化”是形容的,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要说现代科学,首先研究对象要很明确,研究对象不能很散,又政治、又经济、又社会、又文化,到底是哪个?抓住现代性。你说我们研究人口,人口也要研究人生、死亡、迁移,这就是人口学,我原来是学经济学的,北大经济系毕业的,我们陈岱孙老师就讲经济学的对象。现代化科学,你这个对象比较准的是在什么上面?还需要明确一下。所以我个人觉得,原来讲研究科学,既可以厚,又可以薄,厚是十大本,薄起来,能够把它一下就拿出来,现代学、现代科学是什么东西,我们科学院抓住这个东西,就能一下子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国家政治这个杠杆四两拨千斤地拨动起来,能不能找到这样一个现代科学的东西?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一再说明,我的观点是个人观点,不是说何老师这个就不能站住脚,还是很能站住脚的,我还是很欣赏的。

    2011-01-16 14:23:14

  • 何传启:

    1.现代化科学的主要内容

    从学科结构来看,主要包括七个部分:(1)一般理论,(2)现代化史,(3)分段现代化,(4)分层现代化,(5)领域现代化,(6)部门现代化,(7)现代化政策。

    第一,一般理论。现代化的一般理论是关于现代化特征和原理的系统表述,一般包括定义、过程、结果、动力和模式五个部分。目前,现代化理论有不同流派,不同理论的认识有所不同。其中,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现代化的特点和规律。

    2011-01-16 14:23:34

  • 何传启:

    第二,现代化史。包括三个方面,即现代化进程、现代化研究史和现代化思想史。在18到21世纪期间,世界现代化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第二个阶段是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世界现代化进程包括六次浪潮,即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生物经济和文化经济等。世界现代化研究史大约包括三次浪潮,即20世纪50到60年代的经典现代化研究,70到80年代的后现代化研究,以及80年代到90年代的新现代化研究。中国现代化研究史也有三次高潮,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80年代至90年代初、90年代末以来。现代化思想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从19世纪的古典进化论到20世纪的经典现代化理论,再到21世纪的现代化科学,它有一个演变过程。

    2011-01-16 14:23:59

  • 何传启:

    第三,分段现代化。发达国家从18世纪到20世纪的现代化是第一次现代化,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现代化是第二次现代化。关于第一次现代化,有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关于第二次现代化有四种相关的理论,包括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反思性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和继续现代化理论。还有一种做法,就是两次现代化协调发展,我们把它称为综合现代化,它包括综合现代化理论、多元现代性理论和全球化理论等。

    2011-01-16 14:25:29

  • 何传启:

    第四,分层现代化。现代化发生在人类文明的所有层次,包括世界现代化、国际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地区现代化、机构现代化和个体现代化等。

    第五,领域现代化。现代化发生在人类文明的所有领域,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和个人的现代化等。

    第六,部门现代化。现代化也发生在人类文明的所有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国防、科技、教育、交通现代化等。

    第七,现代化政策。它是现代化理论的一种应用,包括现代化的评价、现代化的战略和现代化的规划和措施等。

    2011-01-16 14:25:49

  • 何传启:

    2.现代化科学的一般理论

    一般理论包括五个部分,即现代化的定义、过程、结果、动力和模式。下面分别介绍。

    2011-01-16 14:26:14

  • 何传启:

    第一,现代化的定义。这里强调三个要点,即现代化的操作性定义、现代化的标准和现代化的多重性。首先,在现代化科学里,现代化没有统一定义,但是可以有多种操作性定义。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看,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前沿变化和国际竞争,包括三个层次的变化,即文明内容的变化、文明形态的变化和国际体系的变化。从定量评价角度看,现代化是文明发展、文明转型和国际互动的一个交集;从政策分析的角度看,现代化是现代文明的世界前沿以及达到世界前沿的行为和过程。

    2011-01-16 14:26:42

  • 何传启:

    其次,现代化的标准。现代化是一种文明变化,但并非所有的文明变化都是现代化,只有满足三个标准的文明变化才属于现代化。这三个标准分别是: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提高,又不破坏自然环境;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进步,又不妨碍经济发展;有利于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又不损害社会和谐。当然,这些标准也是相对的。

    2011-01-16 14:28:37

  • 何传启:

    其三,现代化的多面性。现代化既是一种世界潮流,也是一种社会选择;既是一种文明进步,也有负作用;既有共性和现代性,又有个性和多样性;既有国际趋同,也有国际分化。从文明发展和转型角度看,现代化是一个时间问题,每个国家的现代化都在前进,都有可能成功,但成功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从世界前沿和国际竞争角度看,现代化是一个比例和概率问题:在过去300年里,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所占比例小于20%;在大约50年里,发达国家降级为发展中国家的可能性约为10%,发展中国家达到先进水平的可能性约为5%。

    2011-01-16 14:28:55

  • 何传启:

    第二,现代化的过程。需要关注七个要点,那就是现代化的类型、阶段、特点、内容、原则、动力和模式。首先,现代化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前沿过程和追赶过程。前沿过程一般指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追赶过程是指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其次,现代化过程的阶段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就是前面讲的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

    2011-01-16 14:29:23

  • 何传启:

    其三,现代化过程的特点,非常之多,这里简单讲三个特点:一是周期性,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变化,人类文明是由不同文明要素组成的,文明要素的变化有周期性,有些类似于化学元素变化的周期性,这里我们提出了文明和现代化的周期表;二是不同步性,不同国家和不同领域的进程是不同步的,这里我们提出了文明和现代化的坐标系;三是非线性,现代化是一种文明转型,是一种社会转型,它是非线性的,这里我们给出了文明和现代化的路线图。

    2011-01-16 14:32:28

  • 何传启:

    其四,现代化过程的内容,它包括文明内容的变化、文明形态的变化和国际体系的变化。其中文明内容变化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的复合过程,文明形态变化是现代文明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的复合过程,而国际体系变化是追赶、达到和保持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国际水平结构相对稳定,但是国际地位可以变迁,发达国家可以降级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可以升级为发达国家。其五,现代化的过程的原则。我们总结了十个原则,即过程不同步、分布不均衡、结构稳定性、地位可变迁、行为可预期、路径可选择、需求递进、效用递减、状态不重复和中轴转变。

    2011-01-16 14:32:57

  • 何传启:

    第三,现代化的结果。需要关注三个要点,那就是现代化的一般结果、现代化的三种变化以及现代化的国家目标。首先,现代化的一般结果包括现代性、特色性和多样性的形成,包括劳动生产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包括社会进步、政治民主、文化多元、生态变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国际分化、国家分层和负作用,包括世界前沿、国际体系和国家状态的变化。

    2011-01-16 14:33:12

  • 何传启:

    其次,现代化过程的三种变化包括世界前沿的变化,就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带来一系列前沿的变化,然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又有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前沿变化反映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和个人各个方面,而且这个变化既有进步的意义,也有一些负作用。国际体系变化的特点是国际水平结构相对稳定,国家状态的变化特点则是国际地位可以变迁。

    2011-01-16 14:33:41

  • 何传启:

    其三,国家目标,国家目标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一个是理论目标,一个是政策目标。理论目标有三个,第一是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实现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是完成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第三是追赶、达到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第一和第二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时间问题,实现时间有先有后;第三个目标的实现则是一个比例和概率问题,只有部分国家能够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发达国家是少数,发展中国家是多数。政策目标有两种,一种是国内的发展目标,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第二是国际地位目标,发达国家要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2011-01-16 14:34:32

  • 何传启:

    第四,现代化的动力。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认识,一个是微观的,一个是宏观的;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表达,一个是动力因素,一个是动力模型。我们提出了现代化的十个动力模型。在微观上我们有五个模型:一是创新驱动模型,就是创新产生新观念、新知识、新制度和新物品,推动现代化;二是三新驱动模型,就是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共同作用,推动现代化;三是双轮驱动模型,就是国家利益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推动现代化;四是联合作用模型,创新、竞争、适应和交流联合作用促进现代化;五是四步超循环模型,就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的超循环。

    2011-01-16 14:36:00

  • 何传启:

    在宏观层面也有五种模型:一是创新扩散模型,即重大创新的国内扩散和国际扩散;二是创新溢出模型,就是重大创新的外部效应,即一个领域的创新可以带动另一个领域的创新;三是竞争驱动模型,就是国际竞争、市场竞争和民主竞选的作用;四是三元复合互动模型,就是新文明、现实文明、文明遗产的互动过程;五是生产力函数,生产力与技术进步、人均技能和人均资本成正比。以三新驱动模型为例,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合产生了新科技,新科技通过技术创新产生了新产业,新产业导致新经济,新经济导致新社会,从而推动现代化,形成从创新到现代化的正反馈循环驱动,于是现代化就加速前进。第一次现代化花了两百年,第二次现代化一百年就够了。

    2011-01-16 14:37:37

  • 何传启:

    第五,现代化的模式。首先,现代化的路径有三条,包括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路径。第一次现代化的模式包括工业化优先、城市化优先、民主化优先等模式,第二次现代化的模式包括知识化优先、信息化优先、绿色化优先等模式。综合现代化模式,包括工业化优先、信息化优先、生态化优先、协调发展等模式。

    2011-01-16 14:37:57

  • 何传启:

    第三部分,现代化科学的实际应用

    这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我们的研究心得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我想汇报七个问题,一是现代化与国家发达,二是国家发达的基本原理,三是国家发达的一般方法,四是发达国家的战略选择,五是发展中国家的战略选择,六是中国发达的战略选择,最后,谈谈对中国现代化的三个建议。

    2011-01-16 14:38:39

  • 何传启:

    1.现代化与国家发达

    国家发达是现代化过程的一个伴生现象。18世纪以来,一些国家达到和保持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发达国家,而其他国家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可以降级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可以升级为发达国家,两类国家之间可以转换,地位转移有一定概率。这种现象我们就把它理解为国家发达现象。

    2011-01-16 14:39:39

  • 何传启:

    国家发达与国家分类、国家分层和国际分化紧密相关。首先,国家发达是基于国家水平的分类。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90多个国家,其中人口超过100万的国家也有130多个。我们对统计数据比较全的131个国家进行了50年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类。例如,2005年的分类是:排名前20位的国家为发达国家,排名21位到131位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可以分为三类:排名21到45位的国家是中等发达国家,排名46到80位的国家是初等发达国家,排名81位到131位的国家为欠发达国家。2005年中国排名70位。

    2011-01-16 14:40:10

  • 何传启:

    其次,国家发达与国家分层。在过去的50年或者300年里,国家分层特别是以国家水平为基础的国家分层是相对稳定的。同样以这131个国家为样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比例大约是15%,中等发达国家比例是20%,初等发达国家比例为25%,欠发达国家为40%。如果用经济水平来分层的话,分层结构也是大致相同的。国际体系的水平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当然,它的结构是稳定的,但是国家的国际地位是可以变化的,发达国家降级为发展中国家的概率大约是10%,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的概率大约是5%。

    2011-01-16 14:41:29

  • 何传启:

    其三,国家发达与国际分化。根据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在过去300年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国际分化。第一次是18世纪的欧洲工业化,部分欧洲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第二次是19世纪后期的拉美国家的工业化,它们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的亚洲工业化,一批东亚国家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在过去300年里,非洲的收入水平变化不大。此外,国际分化还包括国际分工,包括知识分工、劳动分工和市场分工等。

    2011-01-16 14:42:09

  • 何传启:

    2.国家发达的基本原理

    我想讲三个方面,即国家发达的三个假设、三个标准和三个动力。

    第一,国家发达的三个假设。其一,国家发达是一个历史现象,是国家现代化、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化的结果。其二,国家发达与国家发展水平正相关,涉及六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和个人现代化水平,它们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才是发达国家;当然有重点,重点是生产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其三,国家发达具有两重性。一是相对稳定性,如果你一旦成为发达国家,那么你有90%的稳定性。二是有流动性,就是发达国家有10%的可能性掉下来,发展中国家有5%的可能性成为发达国家。

    2011-01-16 14:43:14

  • 何传启:

    第二,国家发达的三个标准。即先进生产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由于时间有限,我主要谈谈先进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是指单位时间里劳动创造的价值。1776年英国学者亚当·斯密认为,一国国民的供给,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劳动生产力,二是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人数的比例。1817年英国学者李嘉图认为,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有两个源泉,一个是它们的稀少性,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需的劳动量。在20世纪初,奥地利学者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用企业创新解释经济发展。

    2011-01-16 14:44:21

  • 何传启:

    根据李嘉图的商品价值论,一个商品的价值,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劳动量,第二个是稀少性。而稀少性又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自然型的稀少性,就是历史和自然形成的稀少性,比如我们的故宫就只有一个,它的价值就是由稀少性决定的;二是管理型的稀少性,比如有些企业搞市场垄断,高抬物价获取暴利,这种垄断是不合法的,危害很多;三是技术型的稀少性,是由专利保护所形成的技术垄断和技术稀少性。这种技术型垄断和稀少性是合法的。技术专利的保护,平均保护期约为18年左右。

    2011-01-16 14:46:11

  • 何传启:

    我们看看创新价值的来源。一个创新商品从它的创新到它的退出有一个周期,我们称其为市场周期,大致包括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创新期,就是开发新产品,只有投入没有利润;第二个阶段是商品上市,这个阶段有专利保护,于是就形成了技术垄断,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第三个阶段是技术扩散,这个技术被几家企业获得,于是利润分摊,变成一种高额利润;第四个阶段,技术专利的保护期到期了,就会出现很多的模仿者,模仿者会一哄而上,获得平均利润,没有创新利润,也没有高额利润,进入了微利时代;第五个阶段,一旦模仿者太多,市场上供大于求,这个商品就会退出市场。当然新产品出现,也会导致老产品退出。

    2011-01-16 14:48:07

  • 何传启:

    创新价值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呢?在19世纪创新很少,20世纪以来创新很多。在18世纪和19世纪,技术型稀少性的数量和比例都很小,而工业产品相对于农业产品具有一定的稀少性;在全球市场上,工业国家相对于农业国家获得较多的创新价值,于是就出现了第一次分化。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加快,产品的开发周期和市场周期大大缩短,技术型稀少性的数量和比例大幅度提高。发达国家获得了绝大多数的创新价值。我们可以用一套数据来解释这个现象,以2000年的数据为例。2000年高收入国家的科技论文占世界的85%,发明专利占92%,技术出口收入占99%,高技术出口占84%,国民收入占81%。也就是说,发达国家获得的创新价值占世界创新价值的比例超过80%以上。

    2011-01-16 14:50:03

  • 何传启:

    社会劳动不只是个人劳动,而是全社会的劳动。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包括四种,一是普通劳动创造的价值叫劳动价值;二是创造性劳动创造的价值,我们理解为创新价值;三是资源的价值,就是资源成本的价值;四是环境的价值,就是环境改变会带来一些价值。在这里,主体部分是劳动价值和创新价值。这里有几个概念需要说明一下。活劳动即指人的劳动,物化劳动是指固化在投资资本中的劳动。活的劳动分为两种:普通活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普通劳动包括普通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2011-01-16 14:52:12

  • 何传启:

    目前,国家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呢?在价值结构里面,发达国家的创新价值比例比较高,劳动价值比例比较低;发展中国家刚好相反,创新价值比例比较低,劳动价值比较比较高。在劳动结构里,发达国家的物化劳动比例比较高,活的劳动比例比较低;发展中国家刚好相反,物化劳动比例比较低,活的劳动比例比较高。就是穷的国家靠种田,靠手工劳动,而发达国家有大量的先进资本、先进工厂,它们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2011-01-16 14:52:45

  • 何传启:

    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国家发达的一个理论解释,就是从先进生产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三个方面来解释国家发达:国家发达与国家发展水平成正比,与国家创新价值的比例成正比,与劳动价值的比例成反比;与物化劳动、有效劳动、高效劳动的比例成正比,与活的劳动、无效劳动、低效劳动的比例成反比;与有效投资、高效投资、高级资产的比例成正比,与无效投资、低效投资、低级资产的比例成反比;与先进技术的比例成正比,与落后技术的比例成反比。当然,国家水平还与许多要素有关,如产业结构、关键技术、生活质量、教育水平和人的发展等等,上面讲的只是三个关键方面。

    2011-01-16 14:52:59

  • 何传启:

    第三,国家发达的三个动力。现代化有许多动力因素,它们也是国家发达的动力因素。这里我们强调三点,一是创新,二是学习,三是竞争。目前发达国家既重视创新也重视学习,而发展中国家学习的作用更突出。发展中国家没有必要重复发明电脑,别人有的东西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在竞争方面,发达国家既重视竞争,也重视对竞争和分配的合理调节,而发展中国家这种调节的力度要适度。

    2011-01-16 14:54:22

  • 何传启:

    3.国家发达的一般方法

    在21世纪,发达国家要保持发达水平,发展中国家要追赶发达水平,他们都需要不断做出选择。一般而言,国家发达要求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和个人现代化六个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重点在生产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三个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国家发达的一般方法是遵循现代化和国家发达的基本原理,结合自己的国情和国际环境,选择合适的现代化路径、战略和措施。在报告里我们讲了国家发达的七个选择,包括价值选择、劳动选择、资本选择、技术选择、生产力选择、社会选择和个人选择,具体内容可以看《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由于时间原因,这里就不一一解释了。

    2011-01-16 14:55:30

  • 何传启:

    4.发达国家的战略选择

    目前发达国家有20多个,他们需要做出四个选择:目标、路径、模式和重点。这里,我们讨论它的重点选择,主要是生产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重点选择。

    在生产力方面,技术进步是80%的创新和20%的学习。提高创新的效率,提高人均创新的价值;提高人均活的劳动和人均高效劳动,增加国际雇佣和国际投资;提高投资效率,提高人均高效投资和人均高级资产;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也很重要。在社会进步方面,80%的竞争和20%的调节,有些欧洲国家调节比例为30%,调节幅度比较大。各尽所能,按贡献分配;社会保障,按需要调节;生财有道,富者更富;公平互助,穷者无忧。在人的发展方面,公平竞争,按业绩晋升;民主竞选,按民意选择;能者多劳,强者更强;平等互利,弱者无虑等。

    2011-01-16 14:56:17

  • 何传启:

    5.发展中国家的战略选择

    目前,发展中国家有100多个,他们同样有四个选择:目标、路径、模式、重点。发展中国家可以分为三种,中等发达、初等发达、欠发达国家,这里简单介绍他们的重点选择。

    在生产力方面,中等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40%的创新和60%的学习;初等发达国家则是20%的创新和80%的学习;欠发达国家是10%的创新和90%的学习。同时,他们要提高创新效率,提高人均创新价值,提高人均劳动价值;提高人均有效劳动和人均高效劳动,减少无效劳动和低效劳动;提高人均有效投资、人均高效投资和人均高级资产,减少无效投资和低效投资;提高人均资本、人均技能和管理水平;提高先进技术比例,降低落后技术比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国际投资等。在社会进步方面,中等发达国家是85%的竞争和15%的调节,初等发达国家是90%的竞争和10%的调节,欠发达国家是95%的竞争和5%的调节。各尽所能,合理分配;社会保障,适度调节。在人的发展方面,公平竞争,按业绩晋升;民主竞选,按民意选择;普及义务教育,加快现代化等。

    2011-01-16 14:58:24

  • 何传启:

    6.中国发达的战略选择

    目前,中国是一个初等发达国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水平。中国发达的战略选择,包括目标、路径、模式和重点的选择,这里主要讲目标和重点。

    中国目标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是进入世界前六十名,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步进入世界前四十名,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第三步进入世界前二十名,成为发达国家;第四步进入世界前十名,走到世界前列。

    关于我们的重点,我想从三个角度来讲,一是生产力,二是社会进步,三是人的发展。

    2011-01-16 15:00:00

  • 何传启:

    在生产力方面,技术进步要50%的创新和50%的学习;提高创新效率,提高人均创新价值,提高人均劳动价值;提高人均有效劳动和人均高效劳动,减少无效劳动和低效劳动;提高人均有效投资和人均高效投资,减少无效投资和低效投资;提高人均资本、人均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加先进技术比例,降低落后技术比例;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吸引国际投资,扩大国际市场;建立中国战略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现代化研究院等,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2011-01-16 15:01:16

  • 何传启:

    在社会进步方面,首先是社会公平,80%的竞争和20%的调节;按贡献分配,按需要调节;生财有道,公平互助;消灭绝对贫困,建设和谐社会;组建国家能源部和国家地区开发署等,完善国家的协调能力;实施“小康工程”,为人均收入低于小康标准的家庭提供食物券(或小康券)和爱心帮扶。在人的发展方面,各尽所能,平等互利;公平竞争,凭绩晋升;普及高等教育,促进信息化,尊重个性和民意选择。

    2011-01-16 15:02:29

  • 何传启:

    7.对中国现代化的三个建议

    关于中国现代化,可以提出很多的建议,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建议。这里谈三个建议,分别是实施小康工程、建立中国战略技术研究院、建立中国现代化研究院。小康工程的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有三项基本任务:消灭绝对贫困,促进社会和谐;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国内购买力,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战略技术研究院的目标是提高中国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有三项基本任务: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平台,开发共性关键技术,提供技术服务。中国现代化研究院的目标是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三项基本任务:研究现代化规律,探索现代化途径,提供现代化服务。下面我分别解释这些建议。

    2011-01-16 15:03:41

  • 何传启:

    第一个建议,实施小康工程,在十年内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全面小康。

    大家知道,党的十六大提出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有十项标准,其中的两项标准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对2009年的中国居民收入水平进行了估算: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000元的家庭约占5%,约有3千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家庭约占20%,约有1.4亿人。如果他们的收入按年均10%增长,到2020年,城镇约有3千万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8000元,农村约有1.4亿人的人均纯收入低于8000元。也就是说,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达到小康标准。全面小康有缺口,怎么办?

    2011-01-16 15:04:47

  • 何传启:

    我们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小康工程。它的宗旨是“人人小康,和谐发展”,为人均收入低于小康标准的家庭提供爱心帮扶,帮扶范围可以根据国家的财力状况逐步调整。具体建议是:对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到20%的家庭提供帮助,其中农村是10%,城镇是20%。就是说在农村里,如果你的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国家就会给你提供爱心帮扶;在城镇里,如果你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国家会给你提供爱心帮扶。农村和城镇不同,因为城镇有个房租问题,成本比较高。有三项措施:一是发放年度小康券;二是提供教育帮助,包括免费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助学金;三是提供免费大病医疗保险,避免因病致贫的现象。年度小康券:有效期为一年,一次性使用;它的适用范围是:仅限于购买生活用品和农用品。经费来源比例是中央财政80%,省财政20%。

    2011-01-16 15:06:23

  • 何传启:

    第二个建议,组建中国战略技术研究院,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平台。

    它的宗旨是:科技为企业服务,提高中国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这里,战略技术指能够大幅度提高国家重点产业的企业和产业竞争力和技术水平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战略技术涉及共性和关键技术,包括先进制造、先进建筑、先进材料、先进工艺、先进运输、先进能源和绿色技术等。具体政策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如德国夫琅禾费学会,它有56个研究所;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等。经费来源:中央财政占50%,地方财政占30%,企业出20%。

    2011-01-16 15:08:27

  • 何传启:

    第三个建设,组建中国现代化研究院,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科学支撑。

    其宗旨是科学为现代化服务,提高中国现代化的科学性。它的战略定位是研究世界,服务中国;监测世界,评价中国;促进科学发展,推动中国复兴。研究领域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世界和地区的现代化等。具体政策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如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UNDP的人类发展报告部和世界银行的发展研究部等。经费来源:预算拨款制。

    最后,再一次感谢路院长和各位领导,感谢各位专家和朋友,感谢各位记者,感谢中国网和中国网的网友们!国家发达不是梦,民族复兴有科学。现代化科学可以为中国复兴提供一种科学基础。我们把最好的祝愿献给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者。谢谢大家!

    2011-01-16 15:10:16

  • 主持人 郭传杰:

    刚才何传启先生代表现代化研究的课题组做了一个非常扼要简明的报告,这报告跟过去不太一样,过去是每年来评价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方面的报告,这次是一个综合的报告。他从三个方面,现代化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实际应用这三个部分,对现代化科学做了一个描述,最后提了几项建议。再次感谢传启给我们做的报告。

    2011-01-16 15:11:52

  • 主持人 郭传杰:

    下面我们请吴述尧先生做一个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报告,这是对全世界现代化研究几十年以来的工作的扫描,借鉴这方面,会给我们现代化科学以及现代化的研究,包括我们现代化的事业提供一些好的启发。

    2011-01-16 15:15:19

  • 吴述尧: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下午好。

    文献计量学方法,在国内多用于科学研究的评估。为配合《现代化科学》专著的推出,现代化中心的两位年轻人在较短时间内,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现代化研究的发展趋势。由于进入这个领域是第一次,时间比较紧,所以,分析还比较粗糙,也难免有错误。但是,从研究结果看,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今天,我代表他们来宣读这项研究结果。

    世界现代化研究是20世纪开始的,大致有三次浪潮,即经典现代化研究、后现代化研究和新现代化研究,产生了一批理论创新。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化论文和著作增多,相关学者和机构增多,参与国家增多。在1900年到2010年期间,现代化研究的外文文章达八千篇,外文图书有两千多部,中文文章接近五万篇,中文图书将近两千部;其中,本世纪前十年的文献数量占了总文献的将近一半。这说明,现代化研究的高潮已经出现。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第一,研究方法;第二,数据分析;第三,结果和启示。

    2011-01-16 15:16:48

  • 吴述尧:

    第一部分,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来源、分析方法和系统误差三个部分。

    1.数据来源

    此次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有四个。首先,外文文章的数据,来源于美国ISI引文索引数据库,它包括三个库:一个是SCI,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1899年以来的数据;一个是SSCI,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1996年以来的数据;还有一个就是CPCI-S,会议文献引文数据库,收录1990年以来的数据。其次,外文图书的数据来源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图书目录。其三,中文文章的数据来自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其四,中文图书则来源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书目录。

    2011-01-16 15:18:55

  • 吴述尧:

    2.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涉及检索方法、三种分析和八个变量。

    首先,检索方法。文章检索主要采用主题词检索,其中,中文为“现代化”,外文为“modernization”和“modernisation”,分别为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现代化。图书采用书名检索,检索词分别为“现代化”或“modernization”。

    其次,三种分析。一个是时序分析,时间为1900年到2010年,主要分析文献的发展趋势、发展速度等。一个是截段分析,时间为2001年到2010年,为本世纪的最近十年,主要分析论文的分布特征,包括学科、期刊、机构和国家分布等。一个是截面分析,对科学引文和社会科学引文的几个截面进行分析。

    其三,分析变量。这些分析涉及到的变量包括文献数量、增长率、学科、期刊、作者、机构、国家和引文等。

    2011-01-16 15:19:39

  • 吴述尧:

    3.系统误差

    文献计量学分析肯定有一些系统误差,本项研究主要有两个误差。

    首先是方法误差。“现代化”这个词的含义非常宽泛,用它检索出来的文章,有些可能用了“现代化”这个词,但内容可能与现代化的关系不大。特别在我们国家,在很多时候,现代化是作为一个口号来用的。另外,有些跟现代化相关的一些研究,它没有采用现代化这个词,就没有包括在检索结果中,比如工业化和城市化等。

    其次是文献误差。比如2010年的文献,我们检索时,有很多当年的文章还没有收入数据库,不完全。另外,SSCI收录文章是从1996年开始的,CPCI-S文章从1990年开始。所以,这里面肯定会存在一些系统误差。

    因此,本研究只反映现代化研究的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如果引用,需要谨慎对待。

    2011-01-16 15:21:10

  • 吴述尧:

    第二部分,数据分析

    根据文献类型,数据分析分为外文文章、外文图书、中文文章和中文图书四个部分。

    2011-01-16 15:21:24

  • 吴述尧:

    1.外文文章

    我们对外文文章进行了三种分析,一是时序分析,时间从1900年到2010年;二是截段分析,时间为本世纪的前十年;三是截面分析,即对2010年等几个截面的SCI、SSCI两个库的论文特征进行比较。

    2011-01-16 15:22:06

  • 吴述尧:

    第1部分,时序分析。主要分析20世纪到21世纪初现代化文章的发展趋势。

    首先,文章总量。用“modernization”或“modernisation”两个主题词检索,从1900年到2010年,现代化研究的相关文章将近八千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化文章数量有了较大增长,21世纪以来达到高潮。

    其次,发展趋势。从SCI收录文章看,呈现出长期上升,短期波动,10年翻一番的特点。1920年发表第一篇现代化论文。60年代以来,现代化文章每10年翻一番。60年代的文章为100篇,70年代为200篇,80年代为400,90年代800,本世纪前10年达到1600篇,21世纪前10年的文章占总数的48%。

    其三,年均增长率。因为SSCI数据库是从1996年开始的,所以,我们对SCI和SSCI分别做了从1996年到2010年的速度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期间文章数量还是增长较快的,SCI文章年均增长率为7.2%,SSCI年均增长率为3.9%。

    2011-01-16 15:23:17

  • 吴述尧:

    第2部分,截段分析。主要分析21世纪最近10年现代化研究的论文特点。

    首先,论文总量。用“modernization”、“modernisation”和“modernity”三个主题词检索,2001-2010年期间共有现代化论文4760篇。

    其次,学科分布。4760篇现代化论文,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技术科学和交叉科学五大学科群。其中,37%的论文属于社会科学,20%属于自然科学,15%属于人文科学,14%属于技术科学,还有14%属于交叉科学。

    在五大学科群里,社会科学部分的论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人文科学部分主要集中在人类学和历史学,自然科学部分集中在环境科学和地理学,技术科学部分集中在通信和能源,交叉科学则集中在区域研究、发展研究和公共管理等。就是集中在12个主要学科里。总体上,呈现出多学科、大交叉的特点,分布很广,相对集中。

    2011-01-16 15:23:39

  • 吴述尧:

    其三,期刊分布。近10年发表现代化论文的期刊超过100种,具有多学科和交叉性的特点。这里列出来的发表文章比较多的刊物,主要集中在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其四,作者分布。发表现代化论文的作者的分布也比较广泛。这里列出来的是发表文章在五篇以上的作者,共有9位。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摩尔教授,2007年曾到现代化中心做过访问,做过生态现代化的报告。

    其五,机构分布。发表现代化论文的机构分布也比较广,超过100个,但相对集中,多数为大学,主要是欧美的一些大学。

    其六,国家分布。发表现代化论文的国家超过了100个,这里列出的是前二十名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包括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国家,中国和印度论文数也较多。

    其七,引文分布。从论文的被引情况看,引用的论文比较分散。

    2011-01-16 15:24:05

  • 吴述尧:

    第3部分,截面分析。这部分对SCI和SSCI的论文做了1990-2010年的几个截面比较,指标包括论文数、机构数、期刊数和国家数。

    首先,SCI论文的截面分析。它包括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五个截面。从1990年到2010年,SCI论文增长是非常明显的,2010年为1990年的 8.5 倍,同时,机构、期刊和国家数也在增长。

    其次,SSCI论文的截面分析。它包括1996、2000、2005、2010年四个截面。从1996年到2010年,SSCI论文的增长也很明显,2010年为1996年的2.8倍,国家数也在增长。

    2011-01-16 15:24:22

  • 吴述尧:

    2.外文图书

    首先,图书总量。以“modernization”为检索词进行书名检索,1900-2010年期间共有现代化研究的相关图书2259部,其中,21世纪前10年的图书占总数的33%。

    其次,发展趋势。图书总量呈现出长期上升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前是100部,六十年增加到200部,70-90年代增长到400部,21世纪前10年达800部,三次翻番。

    其三,年均增长率。在1961-2010年期间,现代化图书的年均增长率为2.7 %。

    2011-01-16 15:24:44

  • 吴述尧:

    3.中文文章

    以“现代化”进行主题检索,分析现代化研究的中文文章的发展趋势。

    首先,文章总量。在1951-2010年期间,现代化研究的相关中文文章约有47411篇。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文章增长很快。1978~2010年期间年均增长率为8.8%,90年代年均增长率为17.7%,21世纪前10年论文每年论文都在2000篇以上,占总数的53%。

    中文文章呈现出长期上升,短期波动的特点,与外文文章趋势较为一致。

    其次,论文作者。目前,发表现代化文章的作者数量接近2万人。现代化论文的作者,以10年为单位,呈指数增长趋势:20世纪60年代的作者数量只有30人,70年代400人,80年代3000人,90年代10000人,21世纪前十年接近20000人。

    2011-01-16 15:25:09

  • 吴述尧:

    其三,相关期刊。目前,发表现代化中文文章的期刊有1600多种。其中,20世纪80年代期刊约为200种,1995年超过1000种,2003年达到1650多种。

    其四,期刊分布。比较广泛,具有多学科和交叉性的特点,与外文期刊的特征基本一致。发表论文较多的期刊主要有《农业现代化研究》、《管理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等学术刊物,以及《苏州大学学报》、《复旦大学学报》和《北京大学学报》等。

    2011-01-16 15:25:24

  • 吴述尧:

    4.中文图书

    首先,图书总量。以“现代化”进行书名检索,在1900-2010年期间,共检索到现代化相关的中文图书1959部。其中,21世纪前10年的图书占总数的53%。

    其次,发展趋势。中文图书发展趋势与外文图书较为一致,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有250多部,90年代有500多部,21世纪前十年达1000多部。

    2011-01-16 15:25:34

  • 吴述尧:

    第三部分,结果和启示

    首先,现代化研究的发展趋势。现代化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化研究文献呈上升趋势;80和90年代,现代化文献增长比较快;21世纪前10年,现代化研究文献占总文献比例为50%左右,现代化研究进入一个活跃期。现代化研究的外文和中文文献,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其次,现代化论文的分布特点。(1)学科分布,主要分布在五大学科群的12个主要学科,分布较广,相对集中,交叉性很大。(2)期刊分布,呈现出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分布较广,相对集中。(3)机构分布,同样是分布较广,相对集中,大学为主,尤其是欧美的大学占多数。(4)国家分布,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其中发达国家所占比例较高,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国家。

    2011-01-16 15:25:43

  • 吴述尧:

    其三,主要启示。通过这个研究可以看出,从事现代化研究的学术队伍已经有相当规模,学术成果也有相当积累,学科分布和期刊分布比较广,参与的国家和机构比较多。可以说,现代化研究现在受到了广泛关注,全球性的参与。

    在这个时候,推出一门“现代化科学”的新学科,我觉得是必要的,也是适时的和可行的。当你的研究达到一个活跃期的时候,就应该有一些理性的思考,或者系统的概括了,这样你才可以把这种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2011-01-16 15:26:26

  • 吴述尧:

    说到必要性,我想援引几句话。1883年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年会上,美国物理学会会长罗兰教授发表《为纯科学呼吁》的演讲。这篇演讲对美国科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后来被定为美国科学的独立宣言。在这篇经典文章中,它把中国古代技术史作为一种反面教材,在开场白之后,他讲了这样一段话:

    “中国人知道火药的应用已经有若干世纪,如果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探索其特殊应用的原理,他们就会在获得众多应用的同时,发展出化学,甚至物理学。因为只满足于火药能爆炸的事实,而没有寻根问底,中国人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进步。”

    2011-01-16 15:26:40

  • 吴述尧:

    他把中国古代技术史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来启发美国的科学研究,这值得我们反思。只有应用,没有科学,就可能落后;国家发展不能没有科学。我想现代化研究在今天,我们已经在世界领先了,现在再有一个提高,推出“现代化科学”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前几天,现代化中心收到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教授图亚江的来信, 翻译成中文是:“在从东亚兴起的、新一轮充满活力的现代化过程中,您的中心,当然包括中国自身,正在发挥引领作用。他的评价相当之高,对我们进行现代化研究、推出现代化科学,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2011-01-16 15:27:16

  • 吴述尧:

    关于适时性,它响应了中国现代化“三步走”的呼唤。我们提出现代化口号已经有好几十年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是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可以说,中国现代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十分需要科学的发展来支持。这时候推出一个学科,也适应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建立这样一门学科,它能遵循现代化规律,创新现代化理论,探索现代化途径,降低现代化成本,还能减少现代化风险,避免现代化陷阱。

    再一个是可行性,我想引用英国著名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他说“回顾历史长河的长度越长,展望未来就可以展望得越远”。现代化中心推出的11部现代化报告,回顾了现代化进程三百年的历史,展望了现代化未来一百年的发展,我想有这样的基础在这儿,现代化科学应该是能站得住脚的。

    谢谢大家!

    2011-01-16 15:29:50

  • 主持人 郭传杰:

    谢谢刚才吴述尧先生作的报告。因为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本身就是个学科,也是宏观战略研究的有用的方法和手段,同样,用于现代化研究,也是我们新的研究角度,也是个很好的方法。所以他和几位年轻人所做的工作,对我们也很有启发。我们再次谢谢吴先生的报告。

    2011-01-16 15:32:25

  • 主持人 郭传杰:

    刚才他们两位的报告,这一次跟过去我们历年的内容不完全一样。大家知道,我们除了第一、二、三次是从总体的角度,对现代化,对知识创新,对国家发展有总体的描述以外,后面多数几次都是从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部门,分部门、分阶段的现代化进行的研究,但这一次又是一个总和的横断面的报告,而且这次报告特别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新的概念不仅仅是在我们国家,在我们这个中心里第一次提出来,在世界上也是首次提出的,叫做现代化科学的概念,这是一件大事。我觉得,这个大事和新事两个结合在一起,如果提得好,当然是对全世界五十年以来现代化科学很多人研究工作的一个沉积,也是咱们中心和我们国家从事现代化研究的一个小结。同时,对未来现代化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也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框架。

    2011-01-16 15:37:24

  • 主持人 郭传杰:

    但是我们想,提出这样的概念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虽然这个中心按照科学院党组给他们“四性”的要求,也就是科学性、创新性、战略性、建设性。同时中心也有个传统的文化,所提的任何东西都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这也是一贯的传统,但是毕竟这是件大事,每次现代化的报告,既是向社会公布,向社会传播的工作,也是邀请大家一起来评论的。为什么特别提出来请大家批评、讨论或者建议?因为第一,一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一旦提到一门科学,跟一般的研究就不一样了,它已经是这方面研究的比较成熟的标识。恩格斯以前也有过这方面的理论,它是不是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的方法论体系、有自己的结构,这是个比较大的问题。刚才传启的报告也从课题组研究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做了阐述。

    2011-01-16 15:39:40

  • 主持人 郭传杰:

    我们都是搞科研出身的,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中国人能够自己提出来一个学科,自己提出一个科学,少之又少。数学、物理、化学方面,还很少有中国人提出来。现代化科学,提出这样一个科学的名词来,提出一个新的学科的建设,我想这个事情也是大事,因为这不是一般的创新,它是从整个学科方面得到世界的承认,那就是比较了不起的事情。而且这方面不是中国特色的,它是在世界人类文明进程中,而且人家走在前面的实践,这种情况下的一个学科,所以这也是第二个大事。第三,作为一个学科的提出,如果真能站住脚,如果真造成世界影响,不仅对世界现代化进程有一定的意义,同时我们中国目前处在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我们13亿人现代化的实践,再加上有科学的指导,这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

    2011-01-16 15:43:02

  • 主持人 郭传杰:

    但是,这个事情本身就像刚才吴述尧先生所提到的,它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怎么样,我想必要性问题就不用太多讨论了,但是它的可行性怎么样?从我们自己,从实际的研究方面,是不是形成了一个学科、一个学说或者一门科学,而且这样一个大交叉、大综合的一门科学,时机和基础是不是到了?现在中心提出现代化科学的基本框架,它的理论框架,它的结构,它的方法论框架,是否站得住脚,是否合理?第四方面,大家对这个报告还有什么其他方面的问题,无论哪个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所以下面的时间就留给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大家一如既往地畅所欲言,大家一起做好这个研究报告。从可行性、科学性方面,从它的基本观点,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大家帮着一起把握,一起来评价,一起来指点,一起来批评。

    2011-01-16 15:48:03

  •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谢文蕙:

    我完全赞成何传启同志的发言,我是2001年就来到这儿,完全是志愿者,就是喜欢研究现代化,而且我今年已经满八十了,我跟我的学生说,我是八零后的奶奶,但是我是充满了信心,我们中心讨论了若干次,我们认为,我们今天讲的现代化科学在中国和世界领先,绝不是空穴来风,不是唱高调,确确实实有扎实的基础。如果没有这十年来的一千多万字,特别是八百多万字的报告,没有期刊,没有那么多文章,没有八次学术会议的探讨,我们不可能取得那么多人的共识,而且很多国家的学者都参考我们这个报告,我们提出这个学科的问题是有基础的。经济、社会、环境方面,当然还有政治现代化、人类现代化,我们一步步来,就是前面这十年的总结,我认为是完全拿得出来,是有基础的,是扎实的,而且体现了科学领导,有创新性、可行性等等。这难道还不是创新吗?

    2011-01-16 15:51:12

  •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谢文蕙:

    第二,说有不同声音,什么事情都没有不同声音就完了,就垄断了,有不同声音,说明人家思考了,我们欢迎。我们现在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建议今年就开学术会议,而且人家已经承认我们是领先的。所以希望相关领导部门在经费方面,人员机构编制方面给予支持。今天路院长也来了,你们的讲话我也都非常支持,也希望得到路院长的支持。

    2011-01-16 15:55:40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李泊溪:

    今天好多专家来了,所以抢着发言。我觉得,吴教授的发言是对何教授依据的分析。郭书记刚才的主持也讲得特别好,所以我首先讲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报告本身,我赞赏这种创造性的举动和创造性的举措,因为提出这样一个报告,我们是有基础的。路院长知道,一个科学的研究要大胆,科学院做创新,这个报告就是创新。刚才郭书记说了,让我们在座的专家来检验,如果让我检验,我支持,觉得有这个基础。当然,真正最后的检验,还是要中国和世界上做现代化研究理论,甚至实践的人,对它的最终评价,我期待着这个评价,我预测这个评价多数是支持和赞成的。另外,体现了报告的深层次和普遍性,便于更多人理解。还有一点,如果以后再研究,我建议如果有可能,多研究现代化和科学技术和科学创造的关系,因为我觉得,这方面值得我们做一个专题研究,不仅是科学院,也是国家有这个需要。

    2011-01-16 15:59:08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李泊溪:

    在说第二个意见之前,我报告大家一个消息,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看到胡锦涛主席,他认为中国在从低收入国家过渡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时候,创造了世界奇迹,如果从中等收入过渡到高收入过程中,是否也可以为世界创造奇迹呢?世界银行想做这样的研究。中央决定国务院负责,国务院把这个任务交给国务院发展中心,同时还有财政部。财政部、我们发展研究中心跟世界银行合作,研究的主题就是从中等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中国还能不能创造奇迹。当然,世界上现在有很多著作,有的还翻译成中文了,说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创造奇迹,当然也有人说可以。但这个过程中,跟现代化的研究,跟我们科学研究院的工作非常有关系。

    2011-01-16 16:03:04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李泊溪:

    第二个问题,中国科学院成立现代化中心非常有意义。中国科学院成立现代化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越能够证明在中国科学院有现代化中心意义非常大,这是以路院长为首的科学院领导层的一个很重要和英明的决策。现代化科学,我赞成何教授报告的分析,现代化是人类的主流和选择,所以现代化非常重要。从国家来讲,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选择要走现代化的道路。从中国所有地区来讲,也都想向现代化发展,所有的企业,都想做现代化的主体,我想我们说话都要有根据,每个人都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问自己是不是一个有现代化观念的人,还是传统观念的人。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个报告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

    2011-01-16 16:07:22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李泊溪:

    对中国科学院如何发展、发挥现代化中心作用的问题,我提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供参考。现在如果科学有硬和软之分的话,人们的心目中,中国科学院是以硬为主的,而且是代表我们国家一个科学技术向前走的、权威性的科学院。如果说科学是分实和虚的话,那么在人们的心目中,我们科学院是个实的院,一切都用实的技术、实的科学来说话。如果说科学院是有一般科学和高端科学、前瞻科学的话,我们科学院就是代表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代表我们国家竞争力的这样一个不负众望的科学院。在这样一个科学院里面,有个现代化的研究中心,这两部分如何发挥作用呢?我不了解我们科学院设立现代化中心的初衷,我个人认为,它的结合点在什么地方呢?

    2011-01-16 16:09:48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李泊溪:

    我觉得,它的结合点就是在中国现代化中如何发挥科学技术的力量。两边如果结合了,使现代化研究能够启发和激励咱们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科学院研究人员的出色工作,反过来给我们现代化研究以思考。所以我想,能不能找一些平台,如果我们到一些地方讲现代化,不像长篇大论,一个一个专题,促进这方面的进步,科学研究看来是一个题目,但是对我国的创新,对我国的现代化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对我国走向发达国家这么有意义,那么何传启说了,中国创新50%,学习50%,也许科学院的人不服,我们的创新怎么这么少?路院长说了,我们就是要建立我国的创新体系。但是如果何教授他们的研究能够分析这50%创新是多么不容易。从我的研究来看,我曾经研究过医疗和保健,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投入可比我们大得多了,大于七、八十的成果是他们花钱投入的,从这一点上美国对世界是有贡献的。假如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现代化从中心变成一个研究院就指日可待,如果这件事做好了,我觉得也不枉中国科学院成立现代化研究中心,我只是举一个例子,也许不一定选择得恰当,但是这个愿望,就是咱们现代化研究跟科学院研究的结合,使得整个的研究促进我们国家加速现代化,使我们成为发达国家。谢谢大家。

    2011-01-16 16:13:53

  •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方竹兰:

    我是从第一届一直参加的,所以也是老朋友了,很熟悉,我今天也很感动,我觉得自己搞科研已经够勤奋了,现代化中心比我们更勤奋。向他们学习,向何传启老师学习。

    我首先讲一个感受,我今天有这个成果是不奇怪的,为什么呢?我记得是四、五年以前,我在中科院创新工程的北京地区党委书记和所长会上做了一个文化创新的报告,当时我就想,如果科学院能够借着创新工程的气魄,当时是路甬祥当院长的时候搞的创新工程,今天的成果可能是一种必然。总理讲过,中国需要一批仰望天空的人,我觉得这批人是现实的存在,所以我特别高兴。

    2011-01-16 16:18:21

  •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方竹兰:

    还有,每次来参会,都有一种乐观主义的激励,因为我是研究中国体制改革的,现在的体制改革当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有时候心情比较沉重。但是来了以后,经过何传启老师的解说,我非常振奋,觉得中国确实进步了,而且确实可以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也是刚从美国硅谷回来,感觉我们国家和美国在创新上确实差距还比较大。但是现在看到,不仅科学技术我们在努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我们也在努力。

    2011-01-16 16:20:49

  •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方竹兰:

    我提两点建议,在这个报告当中,或者说现代化科学原理的研究当中,我觉得有两个问题,可能需要进一步深入。一是在研究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创新的关系当中,这些要素都列出来了,我们在世界现代化研究当中已经处在前列。但是我觉得,还需要深入研究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结构性分析,我觉得好象还不够。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的创新,或者产业创新,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创新。我认为,在中国,如果说传统体制下主要的问题是国家权力过于集中,那么我们的体制改革就能够通过权力的结构调整,让国家权力和民众权利之间的关系得到均衡,尤其是让民众基本的经济权利得到回归和发育,创新可能就包含着民众的创意权、创维权、创立权等各种权利的回归和完善,如果我们在现代化科学原理的研究当中,把科技创新背后的制度创新的规律给探索清楚,我想我们现代化科学原理的深度就更能够进一步。

    2011-01-16 16:23:05

  •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方竹兰:

    二是和上面的问题相关的,我认为,现代化研究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以我觉得,可能在现代化科学原理当中更要突出怎么样从原来的农业经济社会的人、工业经济社会的人进入到知识经济社会的人,或者怎么样从原来一种普通的农民、工人,上升为一种公民。从市民到公民,他需要什么样的特征,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理念?人文特征和文化理念,怎么样带动科技进步和产业进步,这可能是需要进一步梳理的。

    最后我的建议是,我特别赞成刚刚吴述尧教授讲的,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在国外,我感受到外国人太不了解中国人的现状和目前的进步了,所以我特别建议把会议召开起来。另外我也特别赞成成立中国现代化研究院。

    2011-01-16 16:26:36

  •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经济院院长 李晓西:

    我一直在参与这个事,以前我在国务院工作,何传启老师就找我,说要做现代化研究,我特别支持,从第一次参加,一晃十年就过去了。现在搞这样一个院好不好?我的表态是,作为领导,考虑哪棵树能结果子,很多钱撒下去之后,不能结果子,有些树结了果子了,还结得不错,怎么样支持这个树结更多更好更大的果子?这要问那棵树,如果说要一个院,要点钱,那我们也不必动脑子了,就支持你们做。你们最后要做这些事,你的果子是独立品种,还是杂交的,还是混合型的,我想这也不重要,我想说对国家、对社会、对世界有贡献就行,杂交品种也不见得不好。我想,这也不是最重要的,不是因为要成立一个独立学科。如果要做这个院,可能就要有个可行性报告,说一说有什么新的突破性的、更重要的东西,我相信你们回去也考虑到了,而且已经十年了,再后面十年,有这样一个研究院,我是很期待的,可能更辉煌的十年又开始了。谢谢。

    2011-01-16 16:30:24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员 胡伟略:

    我听了两个报告,以前看过何教授的报告《现代化科学》。我也想谈四点,我们这次的年度报告带有一种小结性质、归纳性质的,所以我总的谈一谈中国现代化的剧变。第一个是剧变,第二个是困境,当前的困境,第三个是决策,我们现实应该怎么决策,第四点就是关于这门科学怎么个提法。

    2011-01-16 16:36:32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员 胡伟略:

    第一点,现在我们国家博物馆前面弄了一个孔子像,有很多人议论,我们中国的事,你干了这个事是不好再否定的。我想了一下,东边是孔子,还有西边呢?西边将来我个人的想法,是不是弄一个醒了的狮子在现代化的火箭上,一边是历史。西边刚好是人民大会堂,要领导我们搞现代化,我们弄一个醒狮。当然,这是个人的打趣的建议。

    2011-01-16 16:39:46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员 胡伟略:

    第二点,讲我们现代的困境。最近以来我们讨论“拉美陷井”、“中等收入的陷井”,讨论得很热烈。我总觉得,“中等收入陷井”翻译得并不是很好,它有一个“使陷入困境”的意思,所以我觉得,把它翻译成“中等收入困境”更好。因为陷井,我搞人口经济学,涉及到“贫困陷井”,因为贫困了,就要多生孩子,好象能多赚点钱,赚点钱以后,就减少人口、饥饿和战争,减少人口了,又不断贫困,所以老跳不出这个圈子,所以“马尔萨斯陷井”、“贫困陷井”是比较确切的。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中等收入了,三四千美元了,还陷井?我们现在是有困境的,因为从拉美,从有些国家来看,到三四千美元之后,老跳不出去。拉美国家自己都说,他们的模式是在跳华尔兹,老是在那儿旋转。所以我觉得,要充分认识我们当前的许多问题,我充分认识这个困境。

    2011-01-16 16:43:24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员 胡伟略:

    第三点,我们怎么决策,谁都可以写个多少条。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两个轮子要动起来,一个是坚持平稳较快发展,第二个是普遍改善民生。一定要普遍改善民生,老百姓的意见很多,跟我们的舆论宣传差距还是有的,钞票越来越不值钱,生活要下降的,他心里头是有想法的。所以,要改善民生,就能推动发展,发展就能改善民生,两个轮子都转动起来,不是在表面上说一下改善民生,也不是表面上追求GDP,两个同时抓的话,老百姓的积极性就能上升,生活也改善,不断的前进。

    2011-01-16 16:46:54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员 胡伟略:

    第四点,关于这门学科。何老师的大作和这个报告非常系统,理论也相当深刻,也很完整,有很多规范化的东西,但是到底怎么把这门科学立起来,需要我们搞科学的人冷静一点思考,不是说现在这样的提法就不行,现在这样的报告和专著就不行,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想法来做一些对比。因为中国的汉字表达,有时候是有问题的,鲁迅说一句话老让人骂,鲁迅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别人骂他,你怎么这么说?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现在我们的汉字都上了互联网了,不能说汉字就不行。但是汉字要搞科学公式、搞模式,还是搞不起来的。

    2011-01-16 16:49:26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员 胡伟略:

    这个“化”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字来讲,化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是现代加上一个“化”,实质的问题还是现代。国外有现代性研究,现代科学,现代什么什么的。我们何老师建立了一个现代学,因为“化”是形容的,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要说现代科学,首先研究对象要很明确,研究对象不能很散,又政治、又经济、又社会、又文化,到底是哪个?抓住现代性。你说我们研究人口,人口也要研究人生、死亡、迁移,这就是人口学,我原来是学经济学的,北大经济系毕业的,我们陈岱孙老师就讲经济学的对象。现代化科学,你这个对象比较准的是在什么上面?还需要明确一下。所以我个人觉得,原来讲研究科学,既可以厚,又可以薄,厚是十大本,薄起来,能够把它一下就拿出来,现代学、现代科学是什么东西,我们科学院抓住这个东西,就能一下子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国家政治这个杠杆四两拨千斤地拨动起来,能不能找到这样一个现代科学的东西?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一再说明,我的观点是个人观点,不是说何老师这个就不能站住脚,还是很能站住脚的,我还是很欣赏的。

    2011-01-16 16:56:12

  • 国家行政学院 许正中:

    有一个人说,伟人怎么是伟大的?关键是他长期的集中于一点做一个很简单的事。伟大是这个伟大。何传启十二年了,一个轮回,完成了一个升华,这很不容易。只要我有机会,我每次都过来。另外,这十二年来,对这个现代化,刚才有一个老前辈说的“化”,它是动态的过程,我觉得还是要加“化”。集成、整合、跨越,这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现代化研究方面,可能在国际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个旗帜,特别是在国内成了主阵地,这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咱们路院长给现代化中心的题词,我认为很值得大家学习,研究现代化的规律性,创新现代化的理论,促进现代化建设,我觉得这个题词不仅是对现代化研究中心有指导意义,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对中国的创新创业的历程也是很重要的旗帜或者理论指导。

    2011-01-16 16:57:10

  • 国家行政学院 许正中:

    2010年,对现代化探索来说,是一个拐点,或者说活跃点。两会以后,温总理说了一句话,引起了整个对现代化讨论的大热潮,他说:“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至少还需要一百年”。当时我不知道这个背景,结果人民日报约我写一个社论,我是个乐观主义,我说毛主席在世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北京日报也约了一下,我们有五六个人,给我们一个专栏,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各有各的说法,我赞成何教授当时的结论,他认为,2100年,中国超过美国的可能性,也有点悲观,4%。后来说不是那么悲观,还有一个数字,是30%。我认为还是比较客观的。2100年,我们抓住时机,再促成一个飞跃,为国际上现代化的研究树一个标杆,有这个可能。

    2011-01-16 17:00:03

  • 国家行政学院 许正中:

    第三,中国要推向现代化,根据我的研究,还有三座大山。我去年专门有一本书,就叫《跨越中国现代化战略选择》,第一个是西班牙,权利能不能进入市场?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把地球切了一半,这方面以东发生的黄金必须上交给西班牙,菲律宾以外,以西必须交给葡萄牙,巴西除外。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西班牙永远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结果英国人搞了一个模式,你去打吧,把无敌舰队打了,实际上就是海盗,打败了你就是海盗,我也剿灭你,结果他打败了。有没有可能存在“拉美陷井”?所有人均收入到了四千美元以后,他说多螺旋互动必须的,行政体制、经济体制、政府管理体制、社会治理模式等,这几个螺旋必须互动,才能推动社会。正好“十二五”,我们国家人均收入肯定要过六千美元,今年就是四千多了。所以中国这时候抓住现代化的关键拐点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而且要扩大。我也完全赞同搞个院。

    2011-01-16 17:02:29

  • 国家行政学院 许正中:

    第四,中国要搞现代化,应该建设一个综合的、开放的或者叫多元的平台。这也是有感于路院长的思想。过去我们是技术推动,现在变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的研究,几乎在同步,特别是芯片,我进入科技重大专项以后,突然发现这个问题,速度越来越快。当时我们定的是2020年芯片到65纳米,现在嵌入式已经过了,另外世界上已经到了32纳米,实际上到了28纳米,这个速度非常非常快。

    2011-01-16 17:07:17

  • 国家行政学院 许正中:

    另外,过去是单元驱动,小平同志说,中国有两大问题,第一是管理问题、技术问题,他把这两个问题并列在一个问题上,这是技术问题的重要。他每次谈到技术问题的时候,后面加了一句话,当然我讲的技术包括教育。后来八五年他说我一出来就抓教育、抓科技,结果自己没抓成,被别人抓了。他的话证明中国在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方面还是太难了。第二是农业问题,他说这两个问题是并列的。实际第一个问题是科技、教育和管理的问题,第二方面是创意和技能。再反过来,科技这一块里面,我看到过去老的外专局的局长说过一句话,他说现在科技的突破,很多的制约要素在科技之外。这样导致公共的专业平台要建设,公共的综合平台也要建设,同时和金融结合,长上翅膀,产业化的加快,和税收产业政策加快,它都有灵魂,这样一个科技平台。上次谈到这个的时候,我认为这个平台的建设对中国的科技现代化,或者中国的产业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突破,还是有一定的建议,专门性现代化方面,咱们也有涉及,但是要加大这一方面的研究。

    2011-01-16 17:08:15

  • 首都师范大学 邹兆辰:

    首先,我觉得,提出现代化科学的概念是可以成立的,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这几十年来搞史学理论就证明一个问题,历史研究是一门科学,就说明这一个问题,现在用这个方法来衡量现代化研究是不是一门科学,我觉得也可以肯定。刚才胡先生说现代化作为一门科学有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何老师这里面写得还是很明确的,什么是现代化科学,定义现代化科学是关于现代化现象的一门科学,现代化现象就是现代化科学的研究对象,它和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不矛盾的,也是唯一的。所以,它作为一门科学的成立,是有科学的依据的。

    2011-01-16 17:13:34

  • 首都师范大学 邹兆辰:

    第二点,把现代化研究上升为科学的研究,作为中国学者来说,是有充分的学术积淀的。从现代化研究发展的历史上来看,现代化理论的提出,首先在现代化国家发展,最先进的国家提出来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学者首先提出经典现代化的理论,现在中国经过三十多年高速的发展,我们从一个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学人对现代化研究最充满自信的时期。所以,由中国学者来提出现代化科学的理论体系,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就现代化研究中心或者何传启先生本人来讲,提出现代化科学,这也不是某一个人一时的心血来潮,是有中国学术积淀的。这个学术积淀有两方面,首先建立一门科学得有自己的独创的理论,这方面,何先生1998年提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以后又提出了综合现代化的理论,在生态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等等方面的研究当中,又提出了自己独有的观点理论。所以作为一门科学,他有自己的理论基础,这一点来说,条件是具备的。再一点,科学研究必须有实践的基础,如果你的科学只是一个假设,没有经过实践的证明,理论也不是很充分的。经过这十几年,成绩我就不说了,也说明我们在实践方面是有充分基础的。所以,现在我们把现代化科学的问题,又重新回到了现代化科学概念上来,这不是一种后退,是一种螺旋形的上升,在十几年研究基础上,现在又回到现代化科学的概念,这是新的上升起点,我觉得是对于未来现代化研究有巨大指导作用的。

    2011-01-16 17:15:14

  • 首都师范大学 邹兆辰:

    第三点,把现代化研究提升到科学研究的高度,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加速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过去现代化的研究往往是在少数人这样一个小范围内来探讨的,现代化研究的成果也是为少数人所了解的。如果把它建成一门科学,它就可以在大学、中学里形成一门学科,形成一门课程,这样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第四点,提几点建议:一是现代化中心可以编写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体现现代化科学内容的有关教材或者读物。现代化科学要普及,要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就需要在大学或者中学开设课程,这些课程、这些读物要有科学性、有可读性,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读物或者教材。二是希望我们的课题研究能够面向基层,向各级干部或者青少年宣传普及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可以在大学、中学或者基层单位开一些讲座或者选修课,这样来积累经验,培养人才。三是现代化中心的现代化科学的研究应该体现自己的特色,不可能现代化科学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这个中心都要去研究,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在现代化科学研究的成果当中,要逐步吸收参加现代化论坛的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把中心外的社会各方面的参与现代化中心研究的学者们的研究成果逐渐吸收到现代化中心的研究成果当中来,这些真正体现了现代化研究中心的作用。

    2011-01-16 17:18:35

  • 国家行政学院 程萍:

    我谈三点看法。第一,我和在座的各位专家的看法是一致的,对于今天现代化科学的讨论,我是持别支持、赞同和钦佩的态度的。十几年以来,何传启研究员和他的团队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建构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从不同的领域研究现代化的方方面面。到今天,建构起这样一个构架,提出了现代化科学这样一个概念,我觉得这是一个提升,为未来搭建了一个新的高度的平台,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这在理论上,它自成体系、自圆其说,提出了很好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至于它是不是能够得到确立,是不是能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这个可以暂时不必探讨得那么多,哪怕就是一个靶子,让国际的学者进行共同的探讨或者探索,或者大家评论,这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

    2011-01-16 17:21:11

  • 国家行政学院 程萍:

    第二,谈一些思考。刚才是从理论层面讲,如果从现实层面来讲,这个思考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理论的建构是为了什么?新概念的提出和创新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是为了推动现实。我们冷静地思考中国现代化的现实,刚才各位前辈已经说了,非常欢欣鼓舞,我也赞同。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认真分析一下,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个人角度,中国的现代化现实到底进展得如何?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从经济总量到经济发展速度再到科学技术推动下的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我们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是不是就实现了经济现代化呢?我个人认为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我们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比如说我们在金融市场、金融服务方面,还比如说我们在一些投资环境方面等等,我们在这些方面领域的现代化,我觉得我们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些都是属于经济领域的。我们如果再看我们的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生态领域和个人的现代化领域,中国目前虽然相比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跟世界比,跟我们的目标比,还有巨大的差距,我觉得这是无法否认的现实。在这些领域,我们用何传启研究员的现代化模式怎么样进一步解释和阐释,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就是我们的理论如何为中国现代化现实服务,如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真正走上国际化或者国际认可的、或者真正的现代化之路,还是需要进行认真思考的。

    2011-01-16 17:23:53

  • 国家行政学院 程萍:

    第三,谈一点建议。关于建议,我想说两个方面,一方面,我认真地看了我们现代化科学的大本报告和刚才何传启研究员的发言,我感觉到,和整个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相比,我们在第三部分,现代化科学的实际应用方面,特别是在对策建议方面,我觉得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加强。比如说,我们这个理论自成体系,这个体系已经有了它的完备基础,很庞大,也很系统。但是最后的落脚点提出了三个建议,而这三个建议,一个是小康的,一个是战略技术研究院的,一个是成立中国现代化研究院的,这个层次和研究的基础是不对称的,前面的研究基础和理论是庞大的,后面是非常具体的几项建议,而没有从理论的完整的视角,比如说从社会的视角、政治的视角、经济的视角提出应有的思考思路和建议。这几个具体的建议,后两个建议完全可以对着中国科学院路院长提,而不是整个理论研究当中的重要部分。关于小康社会的措施,我觉得这是非常具体的建议。我们要提建议,就要从政治领域,怎么样推动政治领域、政治体制的改革,怎么样推动公平社会的发展,怎么样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权利的发挥,这些才应该是我们建议提的角度。包括从社会层面,我们如何推动我们的社会向目前处于低层次、低保水平、低公民社会的层次,向现代社会的前进,高福利社会,高的自由社会发展,我觉得应该从这种思路提建议,才能跟整个现代化研究对称和匹配。

    2011-01-16 17:26:44

  • 国家行政学院 程萍:

    另一方面,建议部分,除了应用何传启研究员十几年以来研究的二次现代化的成功以外,应该广泛地吸收国内外关于现代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把思路、视角和领域再扩大一些,才能有更好的建议的基础和阐释。比如说,在现代化的层次上,分世界层面、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地区层面,但是我们有没有考虑,比如说在中国的环境里,政府现代化,因为在国家现代化里,有国家稳定的提法,领导稳定的提法,而中国社会现在面临的恰恰是不公平引发的社会有可能不稳定、群体性突发事件不断发生,政府的现代化,或者具体说政府管理的现代化,或者说政府的管理到治理等等,怎么研究呢?放在什么样的视角下呢?放在怎么样的理论框架下呢?这都需要考虑。另外比如领域的现代化,何研究员提出来了,包括所有的领域,为什么这里面只提出来几个领域呢?是先进行这几个领域的研究以后再继续扩展呢,还是说这个领域还是应该按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什么提出了教育,没有提出医疗卫生等等,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吸引更多领域的专家来参加这个研究的必要性,扩展我们整个研究思路。

    我就想到这么多,谢谢大家。

    2011-01-16 17:29:21

  • 国家开发银行 邹力行:

    非常有幸参与和学习这个研究成果,特别是被老先生持续的精神感动。刚才有先生提出来两个建议,一个是国际会议,一个是现代化研究院,我觉得,它是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一个战略制高点,从可操作性的战略制高点来看这个问题。现在整个来看,都是在考虑现代化的问题,在这当中,这个学科,像何先生的研究成果,适逢其时,实至名归,积累了十多年长期的、系统的、前瞻性的研究。当然,一门学科的提出,是开始,不是结束,还有大量的工作在后面。

    2011-01-16 17:31:15

  • 国家开发银行 邹力行:

    第二个观点,这项研究对“十二五”规划以及我们考虑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路线有很重要的参考,特别是结合我的工作,结合开行的工作来看,有实际的帮助,已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一个政治性的金融机构,融资催动创新、融资催动发展,一直指导我们,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最近落实高访的重要合作借鉴,风水轮流转,非洲国家要我们帮助他们制定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这个国际会议,是个机遇,你可以在这里宣传,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要有这样一个场地,要有这样一个机会,这是中国人提出来的,我们要占领这个制高点。

    2011-01-16 17:33:10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陈争平:

    每次参加这个会都很受启发。今天听了何老师和吴老师的两个报告,对现代化现象应该有一个专门的体系进行研究。所以,报告当中关于什么是现代化科学,作为一个定义,关于现代化现象,刚才有些老师也提到,也是很清楚的。而且下面做了一个形象的展开,关于十八世纪以来,世界前沿和国家发达的科学,关于现代文明的前沿变化和国际竞争的变化,这两个很重要。过去我们的知识体系当中、学科当中,就缺少关于针对国家发达和现代前沿的战略体系。原来十个报告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这样一个总结性的对学科体系发展的总结,很有必要。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刚才胡老师也讲到了汉语的一些问题,我们的汉语,既有稳定性,也有流动性,80%的稳定性,20%的流动性。在我们学科方面,正好前面参加过教育部关于国学的讨论,还参加过一个关于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有人提出孙中山学的讨论,成果已经不少了,但是觉得还是不够。我们提出的现代化科学,和更大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技术科学和自然科学有什么关系?虽然吴老师第二个报告里也总结了很多文献,但是这个文献就说明,我们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大的成果。把这个成果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发表经济学的文章相比,数量还是很小,所以叫现代化科学的帽子还是太大了一点,如果叫现代化学比较合适一点。

    2011-01-16 17:34:05

  •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杨宜勇:

    十年磨一剑,现代化科学2010年的报告是成果的高度浓缩,从方法论方面进行综合提升,对它的价值还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在现代化研究过程当中,也要注意中等收入陷井的问题,中等收入陷井离中国并不遥远,就是未来二三十年就要遇到的事情,2010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4100美元了,世界银行说了,2009年,1.1万美元就是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的分水岭,未来几年,我们要跨进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并不遥远。上个一百年,只有三个国家,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跳出了中等收入的陷井,其他所有的中等收入国家都在中等收入陷井里不能自拔。中国要成为二十一世纪这一百年中间的三个之一,而且要尽可能成为这一百年的头五十年的其中之一,所以要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是总书记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的含义。我同意陈争平教授刚才的看法,他的题目很宏大,其实这个题目的宏大,建议写得很好,现在说中国“被人均”了,75%的人口在这个数字以下,如果平均水平下面再10%、20%,就得救55%、65%的人,这个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所以美国、英国不这样提,奥巴马今年提救14.7%的穷人,今年的失业率九点多,英国是救18%的穷人,马上要开两会了,我们城乡只救4.5%的穷人,两会代表说,已经是低保养懒汉了。我觉得还是要给穷人更大的关注。

    2011-01-16 17:37:04

  •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杨宜勇:

    再一个,战略技术研究院,其实中国有科学技术部,很多国家没有科技部,科技也搞得很好,我们有科技部,可以充分改造科技部。我们而且有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我觉得可以改造,不一定非要成立一个新的东西。我们的工程师,我们的教授,我们培养的博士,都比美国多得多,但是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人家是40%。差距在哪里?其实现代化研究院很简单,就是怎么把这个中心换牌,换成研究院。

    2011-01-16 17:39:29

  • 中国国际咨询公司 黄黔:

    我支持一下何老师的这三条建议,我觉得这三条建议还是有实际的意义的。现在都讲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在形成过程当中有自己的内容,但是科学发展观找不到英文的翻译,咱们现在把科学发展观理解成马列主义的新阶段,理解成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英文翻译里就一点儿也没有体现出来。刚才陈老师是想把现代化指导到每一个领域,那这是党中央的任务,不能把各个领域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都由这样一些历史研究就借鉴指导,可能差得比较远一点。但是有一个总体的历史研究,对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化就是现代的一个理想,过去讲我们的理想是共产主义,现在的理想就是现代化嘛,你怎么叫是一回事,说法是一回事,对于整个发展的科学认识,还是科学发展观非常需要的,不仅仅是在“十一五”之前研究的资源环境,当时帮助工程院起草综合报告讲节约型社会,资源不够了、能源不够了,要科学发展,要形成科学发展观,真要有科学的、现代化的认识,所以还是支持他的建议,至于怎么样成立机构我很难提出意见。

    2011-01-16 17:40:40

  • 中国国际咨询公司 黄黔:

    但是何老师想的这个事,我觉得还是抓住了中国现代化的一个科学思想,这一点还是很支持的。另外他讲的前两条我也非常支持,当然具体的建议,因为他不太熟悉具体民政部门怎么搞低保,另外民政部门也没有搞到美国的实物型的低保,但是他提出的具体数字,现在农民每一户固定生产性资产是很少的,完全是靠劳动力在土地上耕作,基本上是这样的情况,那是需要补助的。世行的估计2005年1.98亿,他估计的是1.4亿、1.5亿,和现在是基本上协调的,现在扶贫部门找不到这个出路,怎么样提出这个问题来。现在扶贫,刚才他说了,四千万都不到,但是低保已经五千万了,这个扶贫开发的任务,用什么提法提出来?如果何老师能够研究一下,从另外的角度帮助他们国务院扶贫办提出这个思路来,到底农村怎么发展。因为农村减掉农业税,减掉屠宰税、特产税,这一届政府农村是安定了,下一届呢?这些事都过去了,到底农村下一步能不能真正稳住?中国社会能否稳定发展?他提出了一些想法,从实物的补贴也好,还是1.4亿人需要补助也好,还是非常需要的。当然,高等教育的发展,他们当时没有支持学业课程一个更大的目标,其是很遗憾的,陈旧的体制扩大了规模,不像国外的人,几乎所有人都能用比较低的成本接受高等教育。他提出的问题都是根本的问题,企业提高生产力、竞争力,也是很重要的问题,不用代替具体的科技部门做具体的规划,但是他提出这个思想,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支持一下何老师这三条基本的建议,我觉得还是抓住了很重要的核心。

    2011-01-16 17:43:03

  • 主持人 郭传杰:

    路院长这是第三次到这样一个非法人的中心,规模并不太大,而且每次都是在非常关键的时候来的,所以他今天也会带来非常重要的意见。下面我们欢迎。

    2011-01-16 17:45:43

  •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各位专家,中国现代化报告专家座谈会我参加过两次,第一次是在2003年,座谈会的主题,我记得是现代化的回顾与展望,回顾三百年,然后才能看得远。第二次是2007年,座谈会主题是生态现代化。今天是第三次,每一次都有很多关注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专家参加,像在座的李泊溪先生、于维栋先生,我都在会上见过,我不一一列举了。每次座谈会的氛围都很好,畅所欲言,自由讨论,热情地对中心的研究工作表示赞赏和支持,同时也中肯地提出批评和建议。今天也是这样,有许多意见是很中肯的。各位专家坚持科学精神,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对现代化研究中心的成长,我国现代化科学的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所以我要代表科学院感谢各位专家的贡献。

    2011-01-16 17:47:18

  •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刚才传启同志代表课题组介绍了2011年中国现代化报告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个建议我倒也和刚才发言的程萍教授有同感,研究的内容非常大,但是提出的三条建议相对就比较局部,当然都是很积极的。我的另外一个看法,作为科学研究,可以提出建议,也可以不提出建议;把规律讲清楚,把理论建立起来,决策部门、其他单位就会从中吸取营养,在决策中发挥作用。我们科学院牛文元的研究组,十二、三年前,搞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研究。他们不光研究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还把各个省市、自治区排了序,打了分,反响很大。过了若干年,他报告当中许多思想或者观点,我看被各方面吸收了,我觉得这个研究就起到作用了。

    2011-01-16 17:51:09

  •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关于现代化中心的定位,它是一个研究机构。我们科学院学部的定位,是一个科学咨询机构。关于咨询,要讲究科学性。至于我们的建议,决策者是没有吸收、部分吸收还是全部吸收,这是决策者考虑的问题。不要因为一时没有全部吸收,就说咨询研究做得不好,积极性受到影响。我们做咨询研究,尽到我们的责任,起到我们的作用,就是有意义的。

    2011-01-16 17:56:07

  •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刚才,吴述尧先生利用文献计量学进行了分析;各位专家对课题组的工作,普遍给予了肯定。大家认为,他们的工作比较系统,而且有效率;这么一点钱,这么几个人,坚持了这么多年,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报告。以何传启同志为首的课题组,坚持了科学院的传统,发扬了科学院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工作,很少甚至没有浮躁的情绪,认认真真地做研究,这是难能可贵的。从开始做到现在有十多年的时间,中心成立已经有八年,报告已经有十一本。我跟同志们一样,感到很钦佩,对何传启同志为首的以及支持和参与中心活动的各方面的专家都表示敬意。大家坚持这样做,中国的现代化理论研究,就能够走到前头去,就能够对我们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2011-01-16 17:58:08

  •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在前面的发言中,同志们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讲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大家知道,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了工业文明。在过去近三百年时间当中,世界上大约有20多个国家,10亿左右的人口实现现代化。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科技发挥了先导、引领和关键的支撑作用。从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到计算机,从电力网、广电网、通信网到现在的互联网,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推动了人类文明和世界现代化的革命性进步。二十一世纪,人类将实现从工业文明向崭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知识文明的历史性转变。在知识文明时代,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成为引领发展的主要因素,知识也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重要的资源;个性化的创造与全球化生产有机结合,成为当代跟未来主要的生产方式;社会和谐和环境友好成为各国都要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

    2011-01-16 18:00:24

  •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在二十一世纪,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将有三十亿左右人口要实现现代化。这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能源资源环境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世界将出现政治经济的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新科技革命正处于革命性突破的前夜。这既是中国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也是我们面临的新的严峻的挑战。中国的现代化既是国家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中国现代化建设要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依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科技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将发挥重要的、关键的支撑作用。刚才许多专家都谈到,中国科技界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世界现代化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全部生搬硬套,因为时代不一样了,国情也不相同。中国必须走一条符合国情、遵循现代化规律、创新现代化理论、寻求合理方法与实践的道路。现代化研究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研究,它既要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也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基础和分析工具,包括数学和统计的分析方法的支撑。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科学院党组当时决定成立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心的人虽然不多,投入也很少,相对于其他的学科,如物理、化学和高技术方面的研究相比,投入是很少的,但是作用还是很大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2011-01-16 18:02:23

  •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我们回顾科技的发展历史,作用大的未必一定是投资多的或者级别高的科研单位。爱因斯坦作为专利局的一个审查员,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影响了整个科学的进程。刚才提到的普林斯顿,固定编制也很少,主要是邀请世界各国有创造思想的科学家到他那里合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我觉得,一个研究机构不在于叫什么,不在于投资多少,关键在于人和思想。当时,我们希望中心能够坚持科学性、创造性、战略性和建设性的科研文化。科学性就是要做系统的研究,而不是人云亦云。创造性说的是,不能照搬人家的理论,要有新的创意,发现新的规律。战略性是要研究大的问题,不要过于关注具体细节,因为现代化是整体的社会过程,是个国家过程,现在又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过程,所以你要从大局方面来研究。

    2011-01-16 18:06:43

  •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建设性方面,我们要为国家的现代化提供有建设性的思路和战略。我觉得,保持学术方面的优势,保持团队的科学精神和勤奋精神,保持一种更加开放的科研模式,各方面一起讨论,非常重要。

    2011-01-16 18:08:17

  •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现代化中心的研究,可以发挥我院乃至于国内外多学科综合交叉和人才队伍方面的综合优势,加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交叉,逐步形成现代化研究的新的方向,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工具。

    在国内各有关部门和相关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现代化中心成立八年的时间里,坚持以全球视野,分析审视我国现代化进程、机会与挑战,分析提出评价现代化的科学指标,着力完善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在现代化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有影响的成果,获得了社会与学界广泛的认可。媒体反映的、我熟悉的人提到的,负面的意见很少,积极的建议是有的,希望办得更好。在国际上也开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科学研究有无止境的前沿,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系统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它的研究也应该是永无止境的。

    2011-01-16 18:10:01

  •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脚步,现代化研究也在不断发展。现代化的科学理论要真正发挥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看关键还是要使我们的研究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在研究世界现代化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特别要重点关注和研究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找准现代化研究的方向和定位,不断提出新的研究前沿,归纳出新的重大科学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希望现代化研究中心的同志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持之以恒,开拓进取,在现代化研究领域不断作出科学性、创造性、战略性、建设性的贡献。科学院一定会一如既往地支持现代化研究中心。我相信,有关单位包括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定会同样地支持现代化研究中心下一步的发展,可能以后支持现代化中心的部门和单位会更多。同志们提了一些建议,我也提三条建议。

    2011-01-16 18:11:30

  •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第一,现代化中心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些成果,取得了好的反响,可以进一步采取行动,促进现代化研究成果的传播和扩散。特别是刚才专家们已经提到,除报告以外,还可以编撰一些现代化研究的教材、通俗读物,尤其是为干部、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读物。如果有更多的人系统地读一读我们的研究成果和出版物,对于他们思考中国现代化,参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或决策,是很有帮助的。

    最近一两年特别重要。马上就要开始“十二五”了。可以考虑搞一点区域性的现代化论坛,大家动点脑筋,先在一些有积极性的地区来进行试点,比如广州、深圳,比如说江苏、浙江等。

    2011-01-16 18:13:58

  •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现代化研究,地方是需要的,也是欢迎的。

    2011-01-16 18:16:16

  •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第二,关于国际交流,我觉得现在是时候了,要走向世界。前几年我提出,现代化报告要出英文版,现在有了一个综合性的简本。今年可以搞国际会议。我有一个建议,找现代化研究的对口专家,真正有学问的,真正有深入研究的人,开个四十多人的会,就可能有很好的作用。

    2011-01-16 18:19:11

  •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第三,现代化研究,可以成为高等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年轻一代人,知道现代化是什么概念,知道现代化的系统知识,非常有意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科大可以开设现代化理论课,其他有条件的大学也可开课。先挑三五所大学,在那里开现代化理论的讲座,效果可能会很好。至于现代化科学的学科问题,可以慢慢引导它成长。通过持续的研究,有一整套系统理论,通过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你有了教材和课程设置,现代化知识比较成体系,慢慢的,大家就会认识现代化科学,以及现代化学应该放在什么地位。

    2011-01-16 18:24:43

  •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我今天的三条建议,第一是促进研究成果的社会传播,扩大影响,第二是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当然包括国际合作,第三是把现代化研究成果转化成为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课程,让更多年轻人比较系统地认识现代化。

    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当中参加今天的会议,并且衷心希望各位专家能够继续关心、支持中国现代化研究,关心和帮助现代化研究中心的持续发展。最后,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祝大家取得更多的现代化研究的学术成就。谢谢大家。

    2011-01-16 18:26:48

  • 主持人 郭传杰:

    谢谢路先生刚才的讲话,现代化研究过程中,他都在关键时刻作出非常重要的引领。刚才他的讲话里,首先是对中国的现代化研究和现代化视野方面提出一些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意见,非常有价值。后面三点建议也是很有针对性很有价值的。我们再次向路院长表示感谢。

    2011-01-16 18:27:28

  • 主持人 郭传杰:

    刚才就今天下午的会议,路院长已经做了很好的总结,他当然不仅仅是针对今天下午的会议,而且是对整个研究工作都做了很好的小结。我作为主持人的身份,再说几句。一是他刚才已经代表院里面,代表中心向大家表示感谢,刚才大家的发言,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这次报告,从现代化科学的提出的角度,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绝大多数的同志还是表示支持的。我想,我们并不是说提出一个什么说法,希望得到大家积极的评价,其实更欢迎大家有不同的意见。大家的支持,还是增加了我们的信心,说明大家有这个共识。

    第二,在支持的同时,又提出了很多有建议性的意见,比如说框架方面、名称上面,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另外,对于逻辑结构,包括方法论,还有研究内容等等方面,大家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2011-01-16 18:28:31

  • 主持人 郭传杰:

    第三,对于刚才报告当中的建议,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其中也有一些具体观点方面的东西。这些内容都非常好,可惜的是今天时间比较短,所以大家有点言不尽意。不过还好,中心每年七八月份的时候还有一次论坛,欢迎大家在今天已经有书面报告的基础上再扩展,今年上半年可能再组织一次国际上四五十人左右的会议,我们国内在座的各位专家也可以在这样一个国际性的会议上有精彩的发言。

    2011-01-16 18:31:18

  • 主持人 郭传杰:

    刚才大家的发言,一方面是体现了各位专家长期的真知灼见,如果说学科的提出得到大家的拥护,当然首先有中心和传启他们研究的积累,但是主要的还是我们国内的这么多学者长期研究的结果,也包括国际上四、五十年以来,各大学里研究机构,那么多研究现代化的理论、战略方面的学者,他们也提出来他们研究的工作重点。所以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这个工作的支持。

    2011-01-16 18:32:51

  • 主持人 郭传杰:

    另外大家对于今后研究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包括从机构、人才培养、科学传播等等方面,国际交流合作,都提了很好的意见。实际上从两年前,也做了一些部署,比如说刚才路院长已经谈到的,包括学科建设方面,包括人才队伍建设,干部培养等等方面,把国际上凡是跟现代化研究有关的一些机构和学者,都已经做了数据库,有些材料的交流,这方面已经在做了。另外,已经跟国内的一些研究性的大学联系,把这个报告以及报告的简要本,还有现代化科学概论等等寄给他们。据我了解,一些大学的领导,包括一些校长跟我联系,他们还是很有兴趣的,这对将来进一步的学科建设也是很好的。其他方面的工作中心也在做,但是因为人力有些紧张,大家都非常勤奋努力,有在座的各位在这个平台上面也是非常好的。再有是体现了我们中国的现代化研究的专家的科学见解,一种科学精神,以及这样一个平台上大家的民主氛围,这是从事现代化研究非常重要的模式。当时成立这个平台的时候,路院长就特别强调,一定是开放性的,小中心、大平台的方式,现在也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研究模式,它本身是有力量的,是合适的。

    2011-01-16 18:33:54

  • 主持人 郭传杰: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春节又要来了,我祝愿大家新春快乐,新年愉快,家庭幸福,事业顺利!同时我们也共同祝愿,我们国家的现代化研究、现代化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今天下午的会议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2011-01-16 18:38:19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中国网 胡迪

  • 原中科院党组副书记、现任中国科学院现代化中心理事长 郭传杰主持本次座谈会

    中国网 胡迪

  • 中科院现代化中心主任 何传启作主题报告

    中国网 胡迪

  • 座谈会现场

    中国网 胡迪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原局长吴述尧作报告

    中国网 胡迪

  •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谢文蕙

    中国网 胡迪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李泊溪

    中国网 胡迪

  •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方竹兰

    中国网 胡迪

  •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经济院院长 李晓西

    中国网 胡迪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员 胡伟略

    中国网 胡迪

  • 国家行政学院 许正中

    中国网 胡迪

  • 首都师范大学 邹兆辰

    中国网 胡迪

  • 国家行政学院 程萍

    中国网 胡迪

  • 国家开发银行 邹力行

    中国网 胡迪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陈争平

    中国网 胡迪

  •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杨宜勇

    中国网 胡迪

  • 中国国际咨询公司 黄黔

    中国网 胡迪

  • 中国网对本次座谈会进行现场直播

    中国网 胡迪

  • 发布会嘉宾席

    中国网 胡迪

  • 嘉宾交流

    中国网 胡迪

    文字实录  正序 倒序 刷新

    全文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