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2011慈善蓝皮书》发布暨2011中国慈善研讨会
活动描述
- 2011年4月26日9:0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层学术报告厅举办《2011慈善蓝皮书》发布暨2011中国慈善研讨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陈光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我们发布会和研讨会按照预定的时间现在开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1慈善蓝皮书》发布会暨2011中国慈善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益时报》社共同组办。承办单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学术传播中心,公益时报研究中心,无锡灵山实业有限公司对本次会议的召开提供的资助。
2011-04-26 09:03:23
- 陈光金:
在发布会和研讨会正式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我们邀请的有关领导和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原秘书长朱锦昌同志,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同志,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公益时报》社长刘京先生,福耀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先生,深圳残友集团董事长、深圳郑卫宁慈善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郑卫宁,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促进司慈善处处长郑远长同志,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司处长朱卫国先生。
2011-04-26 09:05:21
- 陈光金:
今天上午的发布会和研讨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节是《2011慈善蓝皮书》的发布会。下面我们先请郑远长处长就2010年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做一个综述。大家欢迎。
2011-04-26 09:06:48
- 郑远长:
非常荣幸。一年一度的慈善蓝皮书又发布了,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的是《2011慈善蓝皮书》,每年的蓝皮书,我们都会对前一年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情况做一个回顾和总结,给社会交一份答卷。尽管大家知道慈善事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是一个需要成长的新的事业,但是慈善事业一年一年做下去,我们在创造历史,记录历史,慈善蓝皮书就是记录历史。
2011-04-26 09:07:58
- 郑远长:
今天我想对去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做一个回顾。不一定很准确,带有个人的观点。
第一、2010年中国慈善事业稳步发布的一年。慈善法规政策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之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去年突出的一件事情就是江苏省和湖南省前后出台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和湖南省慈善捐赠管理条例的地方性法规。在国家层面上的慈善事业法还没有出台的基础之上,我们地方先行一步。这两个省慈善法规的出台激发很多其他地方的立法热情。据我知道,现在有广东、宁波、上海、北京,还有宁夏等等这些地方,慈善立法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对全国的慈善立法工作有促进作用。
2011-04-26 09:10:57
- 郑远长:
第二,慈善组织数量在稳步增长,尤其是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建设成为慈善组织发展的亮点,去年我到浙江、江苏这些地区去看,尤其是浙江整个基层慈善网络已经达到乡、村一级,包括企事业单位里设立的慈善工作站。地方基层慈善组织的热情和网络化的发展。慈善行业发展有新的进展。
第三,去年在西南旱灾、玉树地震、舟曲滑坡泥石流灾害等大灾不断的情况下,因为救灾捐赠引发的大额捐赠和慈善捐赠款物有明显的增长。
第四,慈善活动缤纷多姿,慈善文化建设有新进展,现代慈善意识有提升。
2011-04-26 09:13:57
- 郑远长:
纵观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总体形势,尽管目前存在大量的矛盾和问题,但是整个慈善事业发展已经成为2010年包括今后一个不变的主题。2010年的慈善捐赠情况。
一,去年全国慈善捐赠总数,年初我们做了一个初步分析,2010年预计是700亿元左右,我相信准确的数据很快也会有一个发布。
2011-04-26 09:16:46
- 郑远长:
二,需要建立慈善捐赠数据统计分析的会商协商机制。这是我们行业的事情。建立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数据,需要各个慈善会系统、基金会包括专家学者共同来研究的领域。
三,彩票公益金为492亿元,尽管不是用于公益慈善事业,但是从大的概念上来讲,也纳入捐赠的范畴,特别是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分别筹集公益金300亿和192亿元。
2011-04-26 09:18:23
- 郑远长:
去年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大额的捐赠量特别多,我们信息中心统计的大额捐赠算了一下,其中上亿元以上的捐赠是60笔,达到200多亿元,1000万以上到1个亿有377笔,82亿元,100万到1000万的是1149笔。去年捐赠里面有一个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现象,就是冠名基金发挥的作用非常大,特别是江苏、浙江一带冠名基金量比较大。甚至去年在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冠名基金的数量也明显增长,这是在我们没有慈善捐款物的保值增值、税收优惠政策和公益信托有效的工具没有完全开发的情况下,我们社会慈善领域自己想出一个新的筹集资金的手段,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慈善组织数量有明显增加,截至2010年底,中国各类社会组织有43.9万个,其中基金会从2009年1843家增加到2168家。社会团体为24.3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9.5万个。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发展迅速,我简单以浙江、温州的基层慈善组织为例就可以看出,仅一个温州市整个慈善分布就达到121个,它的基层慈善组织网络达到100多个,包括前几年的重庆的“稻草援助基金会”的运作模式相似,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慈善组织模式。
慈善组织能力有一定的提升。民政部相关司局和诸多慈善组织举办了大量慈善组织能力培训,慈善组织更加重视能力建设。慈善行业组织有所发展。大家逐步形成共识,慈善行业组织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作用发挥得不够。去年的基金会中心网包括还有我们前两年成立的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等等,慈善行业组织的发展非常快。
2011-04-26 09:20:05
- 郑远长:
四、慈善的政策法规建设。去年有很多亮点,一是江苏和湖南的条例和其他一些部门的发展。包括大家关注的慈善事业法,由国务院法制办包括全国人大法工委已经介入,正在深入的研究,尽管现在是很重要的问题,一些方面还有争议,但是大家整个对于慈善法的出台给予很高的重视。
第一慈善政策法规建设方面,党和国家对慈善事业继续给予高度重视。在“两会”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都有明确的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的表述,这在前几年是不可想象的,对于党和政府的最高层文件里对慈善事业每一次都有单独的表述。地方党委政府进一步支持慈善事业。很明显的是去年山东省委办公厅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慈善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很多省份都做了类似的工作。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规范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暂行规定》,也就正式的把境外的NGO的活动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范畴,这是前几年大家不可想象的。前几年是不管,也没有制度性的东西来约束。民政部门支持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发展。李立国部长非常关注,包括去年壹基金在深圳注册登记,包括前不久部长亲自到瓷娃娃关爱项目,委托北京市注册登记成立瓷娃娃为代表的民间公益组织。慈善文化建设。慈善活动多姿多彩,特别是去年芭比慈善晚宴。
2011-04-26 09:23:31
- 郑远长:
第二,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机遇,首先是经济发展,去年GDP为39.8万亿元人民币,人均超过4000美元,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们慈善观念的进一步改进,财富观进一步的完善,为我们整个慈善事业的发展等等注入了新的活力,打好更坚实的基础。
下面谈一下我们面临的不足和挑战。首先是政府部门来讲,慈善政策法规碎片化非常严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我们慈善事业法律法规很多,但是都散布在各个政策法规里面,没有一个整合,影响到整个慈善事业成为强有力行业的发展,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事情。二是现代慈善意识需要提高,慈善事业争论不断、焦点不断,一方面是好事,让大家对慈善事业更加关注,同时也体现出大家对于慈善事业的发展还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没有形成共识,这样影响到慈善事业的发展。有些争论是好事,但是有些时候是把时间都浪费到争论当中。我们行业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2011-04-26 09:26:01
- 郑远长:
第三,做一个展望。尽管不像气象预报那么准确,但是或多或少可以看到一些趋势。
一是政策法规将进一步完善,包括各个部门都有完善慈善的相关政策法规觉得是刻不容缓。包括慈善事业法的推进,大家也是当做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来推动。
二是慈善组织的培育发展力度将加大。像孵化器,前两年孵化器的概念提出来,到现在全国各个地方已经出现很多的孵化中心。李钊前两天给李部长写了一封信,说发展民间的慈善组织,我们部长非常重视,批给相关的领导和司局要进行研究。大家对于慈善行业的培育非常重视。
三是慈善的捐赠形式更加多样。
四是慈善事业的总量规模会明显增大。这是挡都挡不住的发展趋势。
五是当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需要注意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首先是慈善领域要尽快形成共识,有些领域应该站在行业的角度要形成共识和行业的规则,这是我一直想呼吁的。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的文化建设和现代慈善理念落后于社会发展,我们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远远超越这个领域基本的规则和观念,我们要有足够的内在动力推动这个事业的发展。
最后感谢大家对于慈善事业和我们工作的支持。谢谢。
2011-04-26 09:27:22
- 陈光金:
谢谢郑远长处长做了一个很好的综述,包括政策法规的进程,组织的发展、网络的建设、能力建设、慈善活动、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做了很好的综述。地方的法制都发展了,慈善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法、基本法什么时候能够出台,这是我非常期待的事情。
下面我们请《公益时报》社长刘京先生,做关于2010年中国慈善捐赠发展综述的报告。大家欢迎。
2011-04-26 09:29:31
- 刘京:
大家上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慈善家。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首先我代表《公益时报》社向在座的各位嘉宾和媒体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在十年之前创办了《公益时报》,在八年之前着手编制和发布慈善家排行榜,四年之前开始编辑慈善捐赠的蓝皮书,就是希望能够探索一条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良性之路。我们做这个慈善家网站严格按照六个来源进行梳理,其中包括政府系统提供的捐赠数据,捐赠者自己提供的数据,各公益机构提供的数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当中相关的捐赠数据,各种公开媒体报道的捐赠数据,还有我们《公益时报》档案的数据。为什么强调这个?因为大家都在质疑这个网站是怎么来的。所以我澄清一下。不管是蓝皮书还是慈善榜,我们是基于大额捐赠的报告和榜单,企业家自然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
2011-04-26 09:30:20
- 刘京:
慈善家首先必须是企业家,企业家就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为社会创造财富,企业家不仅有眼光、有胆量、有组织能力,更重要的还要有社会责任。企业家追求的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注重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热心于公益事业,以财富回报社会,企业不同于公民,每个企业都有一种理念,企业家就朝着这个理念努力的拼搏,时间长了形成了文化,企业家的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这种精神的支撑。所以我们讲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有三种原则,负责任的人,有影响力的人和乐于帮助别人的人。企业家把物质财富转换成精神财富,这就完成了一个企业家向慈善家的转变,我们需要给慈善家更加自由发展的空间,当然企业家要更好的为社会创造财富,慈善家比一般企业家还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大笔捐赠,还需要通过言传身教树立榜样的作用,不仅要遵守企业家应有的社会准则,还要承担来自于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责任,履行作为公众人物的义务。
2011-04-26 09:31:19
- 刘京:
大家注意我强调了一下企业家应该尽到的责任。同时我讲一下,慈善家除了要承担企业家的责任以外,还要承担更多的作为公众人物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中国企业家传统是不同的两个方面,有保证企业家传统的社会才能产生保证慈善家的传统,财富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企业家是对财富调动的核心组织者,他们承担着财富对社会起推动工作的功能,是检验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我们编写榜单,就是中国慈善捐赠的缩影,希望通过过去一年中国慈善捐赠发展给我们的社会提供价值观的参考,鞭策我们共同努力,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每年榜单的发布不仅有国家领导人的莅临指导,还有数以百计的中国企业家和慈善家共商大计。今天不仅局限于几个慈善家的专业,更多的专业的捐赠榜单已展现,到2010年底,我们2168家的基金会中由企业家成立的非公募的基金会已经占据多数席位,而挂靠在公募基金会下面的企业专项慈善基金已举不胜举。我们手上这本慈善捐赠数据的报告,记录的是中国慈善家的时代精神,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是具有很强责任感的中国企业家,这个群体的精英们,在经历短短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财富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散财之道。一张榜单的背后凝结着中国慈善家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中国企业为主体的捐赠,在2010年继续增长,其中国有企业捐赠达42亿元,民营企业家在全年捐赠过亿的36个单笔捐赠中占到一半,而外资公司的捐赠超过1000万的比较少。2010年民政部捐出各类救灾捐款30亿元,全国红十字系统接受捐赠的款物99亿。地方的慈善会比较突出的像浙江的慈善会接到22亿的捐赠,福建的慈善总汇超过10亿,上海的慈善会超过了10亿。作为捐赠的生力军,基金会系统2010捐赠的收入很可观,扶贫基金会是5.4亿,红十字基金会是5.4亿,妇女发展基金会是2.2亿,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是2.9亿,据不完全统计和推断,我们2010年慈善捐赠的总额至少超过700亿。因为没有很权威的统计,都是基本的估算,基本上口径都是相一致的。不包括彩票489亿的公益金。
2011-04-26 09:31:57
- 刘京:
公益发展的原动力是捐赠,核心是第三部门的建立,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晚年把事业转向了其他部分,正是因为新的发现,NGO解决社会问题最好的方案,大家是为使命而聚在一起的,企业是创造财富的机制,第三部门是调动社会良性的循环,只有社会结构合理安排商业秩序才能更好的延续发展,更好的建设创造财富的机制,推动政府机器的服务体系,这一切是我们有信息和勇气将中国慈善排行榜推向更远目标的动力。
2011-04-26 09:34:03
- 刘京:
人民日报2011年1月31号第11版,摘要刊登了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的讲话,他强调民政工作要注意动员社会力量,扩大可用能源和能量,把具体事物转移给社会组织去做,实现行政职能和社会力量作用的有效结合与良性互动。在这份报告之外,我们看到备受关注的壹基金6落户深圳,北京市民政局规定将第四类社会组织可以到民政部门登记,而无需挂靠业务主管部门,像北京瓷娃娃的成立。中央在年初召开省部委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在“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当中再次强调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的目标,看到中央政府对社会发展的声音和举措,对我们的工作是一种强有力的推动。奉献给读者的这本蓝皮书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我们今天下午2点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第八届中国慈善网发布典礼,欢迎大家到会见证中国生力军的产生。最后再次感谢这次会议的主办方,感谢各位朋友和嘉宾和媒体朋友的光临。谢谢大家。
2011-04-26 09:34:39
- 陈光金:
谢谢刘京社长的精彩发言。他的发言当然是向大家报告了一些数据,我听起来感觉最有意义的是关于企业家作为中国慈善主体的慈善文化、慈善理念、慈善责任和慈善行为的精彩解读。不仅仅是企业家,整个社会公民都应该加入到慈善的行为或者是文化当中来。在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建设,可能也是我们各位从事慈善研究的专家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下面请两位领导讲话,首先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发言。
2011-04-26 09:35:15
- 谢寿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受邀出席慈善蓝皮书发布会的企业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在这儿举办《2011慈善蓝皮书》的发布会,我首先作为这部蓝皮书的出版方,向以杨团主编为首的研发团队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这一部慈善蓝皮书编制的专家、领导、企业家和新闻媒体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今天我也代表中国社会学会向这部最新蓝皮书的发布也表示祝贺。
2011-04-26 09:36:02
- 谢寿光:
今年年初的时候,社会蓝皮书发布提出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成长性阶段,这个蓝皮书里对成长性阶段有了多种的说法,这部慈善蓝皮书的发布恰好印证了这个重要的判断和事实,就是中国的慈善事业作为中国社会新成长阶段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的一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或者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值得专家们、媒体们大说特说的一年。这个蓝皮书的数据可以说明,包括中国慈善捐赠的总额,连公益彩票在内已经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这次仅仅是一个数字,实际上更大的发展在于全社会对于慈善捐赠、对于公益事业的社会共识正在凝聚,或者说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无论是在政府的建设层面,包括今年年初中央党校举行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而研讨班的主要主题就是社会管理的创新。大家可以想一想,按照我们党这些年来中央的决策周期,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实际上更多的可能一般的推出,会认为研讨班的主题应当是发展方式的转型,而恰恰是把社会管理和创新这个主题体提入到全党工作的大局。胡锦涛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对全年的社会管理创新进行全方位的部署。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在前30年我们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方向和改革的导向目标意识,中国已经从去年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这里就预示着下一年的发展着力点应当是新社会进步的新阶段。这个阶段叫什么?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我个人的看法应当说是公益社会的成长。
2011-04-26 09:36:36
- 谢寿光:
从慈善蓝皮书已经充分印证这一切,这里还有许多的事实,包括企业家的一些重大的捐赠事件,这对于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是巨大促进,要放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来讨论都不过分。我为有这样的企业家也感到非常的自豪。根据蓝皮书2011年中国慈善事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经过上一年的发展,无论是在具体的工作层面,更重要是在制度层面,大家都在不断的期待。面临着中国社会进步作为一种新的趋势的时候,作为研究者显得责任更加重大。因为公益捐赠事业最重要的是社会公信度的问题。而要保持社会的公信度,要保持我们这个事业的健康发展,理性的声音尤为重要,理性的声音来自于学者们的深入更多的研究,蓝皮书这种形式是研究者的一种成果发布的平台。
2011-04-26 09:37:36
- 谢寿光:
从去年的这时候发布慈善蓝皮书的时候,我跟杨团教授提出过我认为是重要的观点,一定要关注当下中国慈善事业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前沿性问题。第三部蓝皮书已经往这个方向去努力了。里面有很多的研究报告以及研究的数据,今天是和各位到会的媒体来共同分享。其实这个新社会的成长阶段或者公民社会的成长,我们离不开政府,离不开企业,也离不开社会和媒体之间的互动。我很希望我们的蓝皮书的研究团队和中国整个从事民间组织研究的第三部门研究的机构和学者和媒体共同合作,进一步发出理性的声音,为促进中国社会的健康成长,中国社会的进步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作为一个学术出版机构会非常好的利用起蓝皮书这个平台,及时的发布我们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搭建起一个有效的学术平台。希望慈善蓝皮书越办越好,谢谢大家。
2011-04-26 09:40:16
- 陈光金:
谢谢谢寿光社长的发言,他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公民、公益组织的重要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我们的公益慈善研究的未来方向以及应当关注的问题提出了希望和很好的意见以及建议。在这里我再次的表示感谢。
下面我们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锦昌主任做总结发言。大家欢迎。
2011-04-26 09:41:29
- 朱锦昌:
各位专家、学者、记者、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这是我第三次参加这个发布会,而且这个会议的形式跟前几次一样,先是发布,然后是研讨会。刚才大家都发表了意见,对于2010年中国慈善事业的稳步发展和我们这本蓝皮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有两点体会:第一,中国的慈善事业是稳步发展的,给我的印象很深。2010年中国慈善事业稳步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中国慈善法规政策在不断的完善,刺参组织数量在增长,慈善捐款比2009年有明显的增加,并且频繁出现大额捐赠。今天曹总、郑总都参加了这个会议,他们都是这方面的模范,这也是今年会议的特点,他们还要发言,讲一些他们的心得和体会以及经验。如果跟我们应该具有的规模来讲还是小的,但是和我们过去比,我们进步的步伐还是很大的。我记得本世纪初,我和李立国部长到福建晋江开慈善研讨会,那时候我们的捐赠数少得可怜,去年已经达到700亿,那时候10个亿都不到,而且晋江是做得比较好的。和我们过去比,我们是稳步的扎扎实实的增长,应该说是比较大的步伐在发展。
2011-04-26 09:43:42
- 朱锦昌:
经过2009年关于慈善的全民族探讨,人们对于慈善发展表现出更为引申的态度。对于慈善发展的状况有了更深刻认知。主流媒体和报刊对于慈善事业,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包括在座的记者和主流媒体也越来越重视,现在关于这方面的报道讨论、研讨也是比较多的。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慈善事业不是均贫富,也不是杀富济贫,慈善事业是弥补社会裂痕的重要手段,显示出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的发展,国民的财富观念和慈善观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人性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人类本身具有的公共性、社会性的弘扬。市场经济制度是人类追求个人利益的动性,发展市场经济的原则必须和弘扬社会主义的公共性原则并行不悖,才真正的体现人性,才能取得快速和谐的发展和进步。也正因为如此,十六届四中全会才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第一次这样进入中央文件,是很重要的。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中国的慈善事业在稳步的发展。尽管和我们希望达到的规模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和我们过去相比,步子是很大的,是很扎实的。
2011-04-26 09:44:55
- 朱锦昌:
第二,我们的慈善蓝皮书虽然是第三本,我的感觉是越出越好,谢社长是我们文献出版社的社长,他手底下有140多本皮书,他对皮书的质量、皮书的评价我认为还是很权威的。大家都知道,善良可以积累,善举可以传递,私欲需要克制,慈善事业既需要行动,也需要研究,更需要宣传。只有让更多的人知晓,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抵御自然灾害,提高社会的凝聚力,有利于发挥民间和第三部门的作用,才能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氛围,让更多的人看到人性的光芒。现在可能很多人看到人性的灰暗,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叫人更多的看到人性的光芒。中国体制和国外不一样,一旦上下统一认识,就解决得非常快,这是我们社会制度一种优越性的表现。和本世纪初相比,我们现在700亿,十年以后大家都不敢预测这个数字将会达到多少,我是有信心的,这就是我们体制制度的优越性,一旦上下取得共识,就会步子迈得越来越快,会取得很大的成绩,会解决大问题、难问题,就会很快的见成效。
2011-04-26 09:47:59
- 朱锦昌:
《2011慈善蓝皮书》,这是第三本,希望站在中国慈善事业的高点上,评价过去、分析现在、展望未来,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一本《2011慈善蓝皮书》完整的记录了2010年社会各界参与和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成绩,如社会慈善意识增强、慈善组织网络化、慈善事业管理更加规范、公益人才培养受到重视等各方面的内容,同时提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刚才谢社长已经讲到,要把这些问题结合起来,使我们的慈善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皮书出得也是越来越好。这本慈善蓝皮书延续了第二本蓝皮书大中华的概念,继续关注香港和台湾的慈善事业,并对海外的慈善做了一个愿景的展示,给于年轻的中国慈善事业多方面的启示,对我们社会大众、慈善机构、政府政策抉择都有很好的参考意见,这也是编撰慈善蓝皮书的重大意义之所在。编撰者们付出了极大的辛苦和努力,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史也应该记住他们,慈善蓝皮书也必将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留下美好的回忆,打下深深的烙印,发挥应有的作用。因为中国的慈善事业起步和发展的特殊性,我们在借鉴各方经验的同时,更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慈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其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为达到这一目的,使中国慈善事业继续踏实稳步的发展,使我们的慈善蓝皮书越出越好,希望学术界、实践界、理论界所有关注和投身于慈善事业的同仁们,继续努力,共同探索,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谢谢大家。
2011-04-26 09:51:34
- 陈光金:
谢谢朱锦昌主任的发言,尤其是从人性光辉和张扬的角度讲出慈善事业的重要性。我们的作者们和研究人员一定会从中也得到启迪。今天还有我们很多媒体的朋友们参加这个发布会,在这里我也代表主办方向各位媒体人士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午第一环节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十点钟我们将继续进行会议的第二环节。
2011-04-26 09:54:13
- 杨团:
我们现在开始今天会议的第二阶段,叫做2011中国慈善研讨会。这次将我们蓝皮书的发布模式第一次更加明确的分成了两段,我们今天参与研讨会的发言嘉宾有三位企业家,一位是曹德旺先生,一位是郑卫宁先生,一位是原来没有给大家介绍是河南超越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清河先生。
我们还有中华慈善总会的新闻办主任,我们还有一个基金会中心网,它是去年刚刚成立的一个纯粹民间的机构,它的特点是透明公信力。我们有一位教授师曾志老师,师曾志老师,她的重点是媒体怎么传播公益,这是一个新话题。我们还有最后一位嘉宾是朱卫国先生,他是一个官员,而他这个官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慈善公益的立法,我相信大家对于立法的改革有非常多的问题,而且也有非常大的期盼。今天他会给大家一个相当圆满的解答。
我们先请曹德旺先生做第一个嘉宾发言。
2011-04-26 10:03:04
- 曹德旺:
我的2亿元捐款得到社会各界的很多呼应,有好几种声音。第一种声音是说我太苛刻,第二种声音是说慈善机构不够透明、腐败,地方政府不计成本。第三种声音是说百分数太高。今天我说的这三种声音我都不太认同。我坚定的相信人间有真情。我先讲一下2亿怎么来,我在玉树捐款的时候,他们扶贫基金会找到我,联系上我,后来我们见面的时候谈到这个问题,他把合同给我的时候,我说我委托他们捐款,我是捐给农民的,捐给农民,因为考虑到汇率怎么计算的问题,我们跟他们谈判,按照3%,做什么3%呢?因为我对农村工作非常关注,后来他们请了专家组进行评估。政府高级官员也有亮丽的地方,为了拿到我的钱,可以不耻下问,委屈跟我签合同。从这里来看,政府不作为,可以排除这个事情。
2011-04-26 10:05:48
- 曹德旺:
第二种声音说地方政府不计成本,农村的干部太多,因为那些年轻人回去,没有工作做,父母就求人,现在镇政府里编制干部只有三分之一,编制之外的有三分之二。这些人的工资国家已经发给他了,而且从国务院到各省、各市、各县有一个扶贫系统,国家有拨款。养了大批的干部在那里。为什么我去捐赠、去救灾,你还要赚钱。中国的经济水平跟美国人差100年,你到美国国土上找不到像中国一样的,美国的最低保障的标准是一周当中可以拿到140美金,160美金,中国人行吗?那些穷人是真的穷。
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不是对慈善机构不信任,因为我聪明。地方来请我,请不到我,找到了福建省残疾人基金会的会长,他要请我吃饭,出于礼貌,我给他划了100万支票,他们高兴得要命,这是前三年的事情。后来他拿了这个钱拍了一部电影叫做《特别的爱》,后来这一百万不够,我又给他一百万。这是很生动的故事,我为了他花了400多万,他没有说是拍电影。公益事业不是像你们想象的这个问题,存在什么问题呢?这是我们制度上有缺陷,因为你没有讲公开、公正、公平,这件事情,制度设计是需要公开,一切信息该披露的要披露,制度没有规定要这样做,也没有固定不允许这样做。
2011-04-26 10:16:35
- 曹德旺:
这个问题从我的观点,我不一定说非当什么首善,我的意见是首善也好、中善也好、下善也好,都是为了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兴旺,我们在做共同的一件事情。坚定的相信人间有真情,这是我们做慈善事业的基础,如果你觉得人间没有真情,就没有信心做这些事情。第二说我太苛刻,动用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不计成本,怎么不计成本?这都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希望主办单位能够宽恕我,谅解我讲话很直接。
2011-04-26 10:21:15
- 杨团:
曹先生,您拿的是这本书,是公益基金会给您写的报告,我想问的问题是,扶贫基金会执行这个项目,您是不是基本满意?
2011-04-26 10:23:23
- 曹德旺:
我很满意。
2011-04-26 10:24:03
- 杨团:
他们是不是按照您的时间要求,9000多户发下去了,最后的差错率完全在您的要求之内,您对整个过程是不是基本满意?
2011-04-26 10:24:19
- 曹德旺:
基本满意。
2011-04-26 10:25:20
- 杨团:
您觉得需要再加强的是什么?因为所谓史上最苛刻的捐款不是他们说的,是新闻界说的。
2011-04-26 10:25:52
- 曹德旺:
我非常满意,需要跟大家共享的是,我相信政府,相信现有已经注册运作的中国扶贫基金会、红十字会等公益事业的单位,相信他们是有作为的,因为我跟他们打交道,没有过不良的记录,但是他们制度设计有缺陷,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办事,有效的进行信息披露。费用多少是没有标准的。
2011-04-26 10:26:36
- 杨团:
曹总讲的这一段就是在我们蓝皮书第45页,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写的报告。这个报告里把基本情况写清楚了,刚才大家听到曹总说,对执行基本满意,但同时觉得还可以再节约。也就是说,作为捐款人这一方,他实际上是对我们的公益慈善组织提出了效率的要求,效率是决定企业的生命线,但是今天并不是决定公益组织的生命线。我们的企业家提出来了,你还要效率,你的效率还不够满意。有曹总这样的企业家在监督着我们,在看着我们,希望我们做得更好,希望我们的效率要更上一层楼。
2011-04-26 10:28:26
- 杨团:
下面有请第二位企业家郑卫宁先生,郑卫宁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我是衷心的佩服他,他是将军之子,用他家里留给他养生活命的30万块钱建立了残友,现在的残友不仅在中国而且已经跨出国门,他让残疾人的生存方式有一个新的变革,让残疾人这个群体能够成为软件设计、高科技这样一群站在整个社会前面的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下面来听这位企业家的心声,他是一个响当当的社会企业家,他是用他的企业经营为模式去推动了整个残疾人生存的力量。
2011-04-26 10:31:05
- 郑卫宁:
各位来宾,刚才的演讲和后来都是企业家,说得都是真心话。我不算企业家,首先我在这个企业里,是几千员工当中唯一没有股份的人,第二是在残友的发展过程当中,基于我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我都是在逐步退出的,在四年前,我已经把财政的报销权留给了坐轮椅的总经理,其他的也在退,我回去在基金会里也会开理事会,还会退出会长的职务,最主要的想法是,不要把一个人的身体和一个全球弱势群体的事业结合起来,让不稳定的生命特征去影响历史长河中的事业。我基本上在残友当中是一个闲人。
2011-04-26 10:32:24
- 郑卫宁:
第二点,从身体状况上讲,跟我在一起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的群体当中的一员,仅此而已。因为在残疾的等级当中,我是属于最重的一级,从生下来就遗传了家族的血友病,13岁之前是在地上爬着长大的,一生都没有进过校园门,直到今天,每周都要输两次别人的血去维持我的生存,所以我把它称作是高成本的苟延残喘。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跟残友所有的参与者一样,不是在求报酬,而是改变自己的一种活法,改变自卑、毫无价值、没法儿活下去的心态,去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这个角度上讲,也反映出残友成功和它今后对于整个的残疾人在新时代发展方向性的意义。
2011-04-26 10:33:45
- 郑卫宁:
由于我个人是这样的身体情况,在保险合同上都有注明的,癌症、艾滋病和血友病是不能买保险的,生命体征特别不稳定,我一直期待有这样的机会坐在这样的讲台上,代表残友、代表自己把对社会各个阶层感恩的这种诚挚的爱要大声说出来。因为我不知道明天有没有这个机会再这么说。
残友是经济发展必然的产物,随着新经济的到来,电脑的普及、互连网络的普及,它的很多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变成以屏幕为主,残疾人坐在屏幕前只用头脑,屏蔽了四肢的不方便,他的耐心和稳定在作为一种集体的优势体现出来的时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产力。是新经济的发展给这个压抑千年的群体提供了崛起的机会,我很幸运生在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本身中小企业的创业条件是全国最好的,加上知识经济在那里创新的土壤比较好,所以我们只能说,是我和我残友的兄弟们提前在中国引爆了残疾人作为优质人力资源参与新经济的历史潮流。如果我们不做,它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也一定会发生。
2011-04-26 10:34:59
- 郑卫宁:
为什么在这里要感恩呢?因为我深切的感受到作为残友由于残疾人的生理特征,他是24小时都在一起工作的,周一来,周五才回去,所以它的一体两面,8小时以内的培训和工作,8小时之外的衣食住行和心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作。8小时之内的商业管理,没有8小时之外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来得更重要。我们一直到今天为止,在8小时以内几乎没有什么工作制度来约束,8小时之外这种社会服务和管理使每一个人对这个平台产生了巨大的热爱和认同感。所以在8小时以内我们基本上跟别的企业相比,管理很轻松,我们最麻烦的是每天晚上的11点半要到工作场地清场,因为每一个残疾人那时候还守在电脑前,以各种理由拖延回宿舍的时间,我们每天每天都要有专人把他们赶走。所以在他们这种在电脑前以一当十的拼搏精神下,残友不发达才怪呢。
2011-04-26 10:36:48
- 郑卫宁:
由于残友的残疾人占90%以上的大比例,所以走到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跛足的巨人,任何时间都是需要体力的,这么多年都是在社会的关爱扶持下走出来的。今天在场有很多新闻界的朋友,我很感恩的心情回想起。我们从最初的资金当中就有市民的捐款,走到今天,从海外的英文媒体到香港、新加坡的华文媒体,一直到国内所有的媒体都对残友进行大规模的、长期的跟踪和翔实的报道。每一个新闻人走进残友的时候,有的人带着怀疑,有的人带着阴暗面的探索过来,但走出去都是残友实实在在的义工,都成了残友发展当中不可或得的同情者,所以在这里非常的感恩。包括这次的蓝皮书,我们杨团老师义务的承担这个责任,每天晚上我们那边的财务团队和各种团队通宵不眠的在配合着杨团老师,杨团老师在上海、北京传穿梭中,一夜一夜的熬夜,做出了对全中国、全世残疾人及其家属生存方式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系。
2011-04-26 10:37:26
- 郑卫宁:
我们具体的一些事例在这里,但是残友每天都有新的发展,在最后的时间是很开心的告诉大家,我们在阿里巴巴和淘宝这种非店铺营销的支持下,把残疾人的软件和动漫向终端的客户服务、数据录入和低端的家庭、手工编制,通过爱心柜台的销售,都已经做出了试点,并且残友的各个城市分公司在进行部署、推广。相信残友能完成社会的嘱托,实现更多的残疾人就近就业、社区就业、网络就业。谢谢大家。
2011-04-26 10:39:31
- 杨团:
刚才郑先生的讲话给我感慨很多,非常重要的他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他说残疾人是优质的人力资源,而且这个优质的人力资源参与新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由残友集团提前引爆,提前引爆这样一个在信息时代的残疾人的革命。这其实是中国人的荣幸,全世界的残疾人都没有真正做到,我们中国残疾人这样,关于残友的报道,大家可以在这篇蓝皮书里,确实是我和他们的团队大家一起做出来的。但是基本的资料是保证正确的。
下面请第三位发言嘉宾,来自河南超越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清河先生。
2011-04-26 10:41:53
- 杨清河:
我来参加这次活动应该说是意外,因为前几天我们慈善排行榜通知我,让我来参加活动,这也是我迄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参加的最高调的一个活动。我觉得来参加这个活动首先还是应该向我们这么多的领导和专家,还有新闻界的朋友,这么热心的关注公益事业,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1-04-26 10:42:55
- 杨清河:
今天我在这儿发言的核心是阐述财富观,是我自己探索的“人民缔造财富,财富属于人民”的财富观。围绕这个财富观,我想说三句话:第一,慈善呼唤正确的财富观。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社会信仰的是共产主义,我们现在走的是社会主义,现在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样的世界观的前提下,我们对财富怎么认识,其实有一个现象大家可能都知道,因为我们当初建立新中国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简单的去理解就是仇视拥有财富的人应该是正常的,我们改革开放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意义上的财富,不管这个财富有多大。这样的话,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财富观,有了正确的财富观,很多的社会问题都可能会解决,说大范围包括政府的官员贪腐,包括社会对很多企业家的议论说为富不仁,仇富也好,包括我们驾驭财富比较少的人群,心态让自己快乐,可能都会有帮助。我们要解决钱是从哪里来,钱要往哪里去,我认为钱是人民缔造的财富,财富属于人民。我们有一句古训说“财富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从古代就说明这样的道理。当今的财富、中国的财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包括企业家在内,包括官员在内,全体的劳动者通过努力、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
2011-04-26 10:44:08
- 杨清河:
财富是社会属性,不管是国家财富还是集体财富、公司财富、个人财富,每一个人都是财富的驾驭者,在你身上不过是数字大一点、小一点,是一个符号。不管你自己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你的财富都在为社会做贡献。比如说就像我们企业家算是拥有财富比较多的,你的钱在企业要为社会做贡献,你的钱在银行存着也要通过银行去为社会做贡献,包括在你名下,比如有几套房产。为什么说死不带去,有一句叫“家有千间房、睡觉一张床”,这是最明显的写照,总不能前半夜睡一套房子,后半夜睡一套房子,没用,这是折腾自己。
2011-04-26 10:46:37
- 杨清河:
第二,慈善是民营企业家财富道德修养的综合体现。我们作为民营企业家来说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怎么来认识财富,怎么来驾驭财富,怎么来使用财富就显得至关重要。作为我们每一个民营企业家都能够思考清楚说创造财富的时候有自己的贡献,但是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儿,宏观上有政策,有社会的帮助,微观上还有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员工,共同的努力,共同创造出来的。而且你驾驭这个财富,它的社会属性是很清楚的,如果我们能够考虑清楚这个,不排斥这个,你在拥有财富,对财富的认识会很清楚。另外,你要能够认真的管好财富,财富创造不容易,创造了财富,我们又不能让它轻易的去得而复失,尤其是不能让财富流向不该流转的地方去。包括刚才有企业家说做慈善,希望钱用到哪里去,最起码把握用到最该用到的地方去。慈善领域在做慈善的时候,再产生慈善的社会问题肯定是不应该的。其实我跟曹先生有一个观点不太完全一致,我觉得慈善还是蛮难做的,因为我们是在09年的时候成立了超越救助基金会,我们这个基金会是一个团队,不管是我们企业捐的钱,我捐的钱,也有我的合作伙伴捐的钱,真的要想落实到位,有效率的问题,还要落实准确效果的问题,其实是很艰难的。我们去年的合作伙伴给我们这儿1个亿,其中有4800万是救助2000名10级入学的大学生,我听了好几次汇报,我觉得是很难的。这是企业家的责任,企业家还有一个要积极的参与财务的第三次分配。参与财务的第三次分配是企业家实现自己价值,是营造和谐社会的有效的体现方式。
2011-04-26 10:47:27
- 杨清河:
第三,慈善是我的第二生命,企业家要想把慈善做好,首先要树立慈善使命,你会主动的慈善,有了财富思想会快乐慈善,还要建立慈善机制,比如成立基金会,可以形成自动慈善,有了慈善工程可以常态的慈善。尤其要明确慈善是社会的需要,因为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慈善也是企业的需要,企业需要慈善彰显自己的企业品牌价值,还是企业家的追求,因为企业家的人生价值,如果让社会认为我们都是穷的只剩到钱,也不行,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慈善会做得更好。和谐社会会营造得更好。谢谢大家。
2011-04-26 10:48:10
- 杨团:
刚才杨总有一些话非常精彩。有慈善使命会主动慈善,有新财富思想会快乐慈善,有了机制会自动慈善,有了组织会常态慈善。他是对慈善认真研究,而且是身体力行的。所以这样的企业家是值得我们大家尊重的,我建议大家为他鼓掌。
下面的发言者是中华慈善总会的新闻办主任张银俊女士,她专门来讲中华慈善总会的慈善。
2011-04-26 10:49:14
- 张银俊:
我今天跟大家报告的题目是“多行善事、长养善根”。多行善事是多立项目,多募善款,有项目共8类,73个,新设基金或项目10个,慈善款物59.3亿元。长养善根是完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
2011-04-26 10:49:48
- 张银俊:
多行善事之救灾募捐,我们针对海地地震的,五省旱灾的,玉树地震的,泥石流的一些数据。多行善事之善款该款,2006年募集6.05亿,从2008—2010年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从汶川地震以来慈善事业是大发展。
多行善事之传统项目,“微笑列车”我们做了20万例的手术了,“格列卫”这个项目我们做了很多年了,援助的人和项目就不说了。
总会的一批慈善医疗援助项目实实在在,治病救人,多做事少说话,我们的宣传很少,社会影响也不是很大,通过我们做的实事在老百姓当中影响很大的,因为救助人数很多。有的项目每年都是十几个亿的款物。
2011-04-26 10:50:32
- 张银俊:
总会的一些传统或新设项目,常规工作,润物无声。针对问专地震后的1+1心联行动项目和第五项的青年工程这两个,因为这两个项目是我具体负责的,是我发起、倡导,央视的白岩松做代言。包括李永纯老师也专门去看过1+1,他们也从美国援助过这个项目,现在1+1的这个项目和青爱工程一共有200多所大中小学幼儿园。我们的目标是在全国1万所学校建立这样的学校,我们做的不仅是在大中小学幼儿园,还有艾滋病保护教育等等,还有一个最关键的是孩子的感恩教育,慈善教育进课堂,如果是一万个小屋就是一万个慈善工作站,慈善到每一个人心中的目标。
传统项目中的扶贫、助残工作继续推进。一年一度的“慈善情暖万家”活动中,总会共拨付1.6万条毛毯和100万慰问金,2003年启动到现在影响很大,这在全国系统慈善系统达到上百个亿了。
2011-04-26 10:51:14
- 张银俊:
多行善事之慈善基金,周大福基金,爱心基金,我们成立基金的目的是发挥好惯性基金的长效捐款机制,持续提供慈善服务。有的是自己捐,有的是自己募款。新设基金也都在做。项目是资源配置的核心,多行善事,必须通过项目来完成。项目是中华慈善总会的“脚”要脚踏实地,慈善事业才能行走,在我看来,中华慈善总会始终非常重视项目的规模、数量,正是这些项目,通过默默慰问、扎扎实实的常规工作,发挥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能地对中华慈善总汇的工作,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新设项目和新设基金,随着时间推移,也会有能力成长,并逐渐走向规范,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有生生死死、新陈代谢,当然提高成活率也是我们关注的方向。
2011-04-26 10:52:00
- 张银俊:
2010年是中华慈善总汇稳步前进、厉行改良的一年。什么是根本?根,是指有再生的能力,用现代话就是机制,慈善就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机制,长养善根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长养善根是规范管理。2010年提出项目工作的重点在管理,管理的重点是抓规范。每年有十几个亿海外捐赠的医疗设备援助要紧,我们制定了《境外捐赠物资申报海关免税进口工作的管理办法》。形成了《中华慈善总会规章制度汇编》,出了以后为对各个省慈善系统是一个指导性的规章制度。包括在财务管理透明方面开发了银行系统与财务软件对接的工具软件,保证在搭载时数据单据非常庞大,能准确及时的入帐,并且及时在网上公布。
长养善根之机构调整,加强自由媒体的慈善理念宣传、信息发布作用,之前我们一直默默慰问,没有宣传部门和新闻办的角色,是去年才做的。长养善根之,推动政府、运作民间、参与社会、协作各方。
2011-04-26 10:52:42
- 张银俊:
慈善事业是党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4月29日马文部长到我们总会做了调研,当时调研的时候是我们总会领导和我们的工作人员一致提出要尊重捐款人的意见,不能把我们的钱纳入中央财政,这一建议得了马文部长的高度评价,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关于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当时得到了德平会长的重视。
2010年上报的72个慈善会募款93.5151亿元,其中15个省慈善总会募集59.0438亿元。
谢谢大家。
2011-04-26 10:57:16
- 杨团:
下面一位发言是来自基金会中心的程刚先生,他重要的是要告诉大家,透明公信力这个词,这个原则,基金会中心网是怎么落实的。
2011-04-26 10:58:48
- 程刚: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参加蓝皮书的发布活动,杨团老师是我最尊敬的学者。有一些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基金会中心网是去年7月份上线的一个,基金会行业与30多家基金会联合自发,形成了一个信息披露平台,旨在基金行业的信息披露和公信力,用民间、社会的力量来促进基金会行业,基金会组织的发展。基金会中心非常支持慈善蓝皮书的研发,在2011的报告里也有我们的章节,大家可以看一看,那里有我们基金会中心网的发展历史沿革。
2011-04-26 10:59:42
- 程刚:
在基金会中心网上线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基金会的信息采集已经比较完善,基金会的基本信息采集接近100%,财务信息的采集接近80%,公益项目信息的采集已经开始,基金会公益组织的响应是比较积极的,也给予配合。基金会中心网目前已基本上成为中国基金会行业领域里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信息。
2011-04-26 11:00:25
- 程刚:
基金会中心网也要发布自己的发展报告,也已跟社科文献出版社做好立项,夏天的时候要发布一个中国基金会发展报告的的绿皮书,请大家也予以关注,绿皮书跟蓝皮书有什么区别,有没有冲突?我觉得一点也没有,慈善蓝皮书是概括了慈善公益全领域的大事。尤其今年写的非常有特色。在座的有很多是基金会的,新媒体到了以后,大家谁也离不开它,躲不开他,前几天工会的事件也是源于微博,蓝皮书写的非常好,比较有时代影响力。我们基金会中心网还要发布自己的数据研究报告,刚才给大家介绍基金会中心网采集了中国尽可能多的基金会的数据,覆盖面已经达到80%以上,这个数据来源总各个省的管理部门来,也有来自于基金会自身提供的数据,这样的数据来源应该说是准确的,是可信的,基于此,基金会中心也会发布自己的数据与研究报告,到时候请大家予以关注。两个皮书,两个报告的区别在哪里,基金会这个行业以掌握的数据为支撑作了一些研究,一些说明。大家可以看一看基金会行业和领域这几年是什么情况,资产的情况,接受捐赠的情况,公益支出的情况,人员福利情况,政府支柱情况,以及增值情况,整个数据分析都会分类做一些解释和分析,也可能做一些公募、非公募的,也可能是行业领域的分析,也可能是大省区基金会的分析。我们欢迎媒体朋友,也欢迎学界师老师和杨老师给予支持和专家的解释。
2011-04-26 11:05:25
- 程刚:
基金会中心作为自己的使命是行业支持,我们在研发更多的项目,这些都是以基金会的数据为载体,为支撑实现的,下个月我们要上线“公益360网”,我们希望打造成一个公益资源对接的平台,就是一个公益商城,就是一个公益淘宝,大家上去以后可以看到所有的基金会都可以发布自己的项目信息,实现自己的筹款功能,网站还要提供一些资源和咨询的信息和平台,这也是我们为行业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我们还要做一些公益领域里的解释支持服务,还要上线公益百科的网站,这个网站是开放的,大家都可以去发表,去解释自己对基金会,对公益的理解,最后再一次祝贺杨团老师的《2011慈善蓝皮书》顺利发布,谢谢大家!
2011-04-26 11:07:18
- 杨团:
我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今年的蓝皮书跟过去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开始重视数据,也就是说,基金会这样一个中心网,他们的数据其实还没有提供到我们满意,因为他们说我们只干了半年,这是开始,我们期待下面的蓝皮书,要把你们最近关于对2000家基金会的数据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出来。慈善总会的新闻办公室主任坐在这里,告诉我们1600家93亿,也没能进书,因为时间的缘故。慈善事业已经到了什么时候,这个坎公信力、透明度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我们要拿出实际的东西,我们要求披露数据,而且要准确。
下面一位发言者是来自北京大学的教授师曾志,她是讲一个新东西,也是我们这次蓝皮书希望向大家披露的一个要点,改变微博新公益。
2011-04-26 11:08:18
- 师曾志:
首先祝贺《2011慈善蓝皮书》的顺利发布,大家都知道2010年是中国微博元年,对于新媒介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当中并不是从2010年开始的,到现在来讲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新媒介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因为新媒介上所承载的关系成为了我们传播的主题,在这样主题的背景下跟公益,尤其是跟去年中国公益基金会在广州开一个全民公益大会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微博提供了每一个人都可以积极投身公益,或者是监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
2011-04-26 11:14:54
- 师曾志:
在座的很多都是记者,你们在看待公益的时候,公益界人士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观察公益事业的发展,我并不是在行业内看行业的发展,微博的兴起应该跟中国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把它放在社会变迁的发展过程当中去看。怎么样去看,有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就是新媒介复权的角度,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有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复权的问题,二是表达复权的问题,三是行动复权的问题。尤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介,提供普通的人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自己的观点,自己看法的平台。同时在表达的过程当中给一些过去没有话语权的,他的话别人听不到的人得到的很多权利,赋予了普通人表达的渠道,普通人的表达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人的认可和关注的话,他的观点和想法得到社会认同的东西,在表达里更多的强调个人的表达和公共空间互动的东西,无论是个人的表达,还是在公共空间表达过程当中的对话、沟通,一方面增强了个体自主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个体之间互动应对话题进一步深入和对问题进一步探讨,这种能力是给公共空间上表达特别清楚的。
2011-04-26 11:15:30
- 师曾志:
公共空间的表达从组织的形式来看是跨界、跨阶层、跨民族,跨国家的状态,它的特点还表现在去中心化、去组织化的问题,我们在对公共事务讨论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像过去公众只能通过传统的媒体议程设置去讨论问题,更多是由民众自己设置完成的,在这样表达和探讨沟通,或者是协商对话的过程当中多元抑制的东西已经成为微博上的一个重要特色。对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原来可能是一个行业内的事,也可能是个别人的事,由于有了这样的表达空间,成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公益的东西。
在新媒介复权里,行动的复权,在新媒介的环境下给了残疾人发挥他们更好作用的平台,如果你们更多媒体的朋友如果更多的了解,不简简单单给了残疾人获得生存,或者是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的资源和权利。现在的农村电子商务也在积极发展,很多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解决了非常多的社会问题,原来这些农民要到外地去打工,留下了非常多的社会问题,现在他们纷纷返乡,带动了家乡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得他们的家庭,他们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得到了非常好的前景。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介的复权,除了有集会、社会运动这样的复权以外,给普通民众,甚至是社会底层人,成为他们经济生存的重要手段。像四川青川农户家网商的模式解决了很多农户的问题。
2011-04-26 11:16:47
- 师曾志:
刚才我讲了新媒介的复权,尤其是新媒介的发展当中体现三个方面,信息、表达、行动,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后慈善公益时代来临,后公益慈善的来临,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人人可公益成为一种可能,第二个问题慈善事业的发展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跨界,二是超越,我们应该超越与某些个人,应该超越与某些行业。第三个问题,后公益时代重要的点是我们在超越过程当中是一个竞争关系,力量博弈的东西,大家能够在什么点上达成一致,可能在公共利益上。
刚才也有记者采访,媒体人对于慈善公益事业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我们觉得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去理解慈善公益事业对于中国社会变迁的意义重大在什么方面。再有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对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人,对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组织有非常宽容的和给他们成长的空间,谢谢大家!
2011-04-26 11:17:58
- 杨团:
新媒介有天然的公平性,对底层人的复权是它与生俱来的特点,对我们这些媒体的人,我们相信会引发思考。她提到了关于后慈善公益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很多新特点。最后一位发言者是朱卫国处长,是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的处长,所有关于慈善公益的立法草案都是从他手上经过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在相当的时间也如此。所以我相信大家会对他的发言抱有期待,慈善公益的立法会怎样走,走向何方?
2011-04-26 11:18:38
- 朱卫国:
刚才听了曹德旺先生的发言,我有点后悔自己上了大学,那么憨厚的一张脸竟然那么有钱,而且那么有胸怀。我没按这个题目做,这个题目已经在蓝皮书里写了16000字,便于大家理解中国的慈善法制,我用7个词来描述一下我对中国慈善法制的理解。
2011-04-26 11:19:22
- 朱卫国:
第一,第三部门。慈善属于第三部门,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第一第二都可以助力慈善,但不是慈善的主体。慈善是私力参与公益。慈善根植民间、依托大众。慈善是更大的责任和能力放射的光芒。这些做慈善的人,他们如果不做慈善还可以做更大的事业。
2011-04-26 11:20:03
- 朱卫国:
第二,合法性。政治的合法性。政治的合法性是四项基本原则加邓小平理论,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科学发展。组织的合法性,一个慈善组织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合法。行为的合法性指组织机构、为准则以及利益冲突等方面。道德的合法性,做慈善要经得起扪心自问。
2011-04-26 11:20:36
- 朱卫国:
第三,公益宗旨。慈善有宗旨的公益性,慈善不是自益的组织,也不是互益的组织,慈善要遍与诸生而不自利。慈善的公益性有特定性,一个慈善的组织不能什么都做。慈善组织不营利并不是不挣钱,而是不分钱,否则慈善没法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在修改《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基金慈善法》起草的过程当中,就有三句话的原则,就是放松挣钱的管制、杜绝分钱的可能,保障花钱公益性。
2011-04-26 11:21:55
- 朱卫国:
第四善治。这里面包括章程,有理事会,要独立有使命感和开拓能力。秘书处:专业化和执行力。监事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法定代表人:有强烈的光晕效应,决策规则、执行程序规则以及利益冲突规则等等。慈善法制的完善过程当中利益冲突规则的确立是重中之重的一个课题。
2011-04-26 11:22:35
- 朱卫国:
第五,公信力。我对公信力的概括是这样的,公信力是一种追问,是一种交待,是慈善组织最宝贵的软实力,是慈善组织最脆弱的软组织,公开性、公信力和透明度是现代政治治理的三个重要的价值,对于慈善领域亦然。
2011-04-26 11:23:10
- 朱卫国:
第六,公益理财。最近在网上炒的比较热的一点是新的基金会条例对于基金会投资的限制,在这里我不想用投资这个词,我觉得用公益理财更确切。慈善组织拥有的财产权利很多学者界定为公益产权,从注册的资金和财产的罗源以及募捐和接受捐赠等各方面,包括法定支出比例都体现了对慈善组织公益性的保障。同时慈善组织在理财管理方面一定要澄清一个认识和误解,那就是慈善组织不能设立独立的辅公司进行经营,任何一个民事主体都可以设立独立的公司。在英国,在西方发达的国家,包括西方不发达的国家,基金会设立专门的商业机构进行基金的保值增值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比如说大家熟悉的宜家,就是壹家基金会下面的商业公司,因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之间的绝缘是靠法律制度保障,而不是靠法律的规则来禁止,在这方面公益理财的概念我建议大家要多做宣传。
2011-04-26 11:23:32
- 朱卫国:
第七,公益税制,这不仅仅是调解的杠杆还是管理的工具。公益水质还有待与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以及更透明之高效和公正的操作和执行。
2011-04-26 11:25:07
- 朱卫国:
慈善组织法的进一步刷新,必将对公益水质的改革提供更广阔河间市的基础,同时也提出更全面和更迫切的制度需求。
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犹执热而不濯。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谢谢大家!
2011-04-26 11:25:31
- 杨团:
我认为朱处长是在构建一个体系,用一个最简单的词归纳,他是在创建公益学的架构。公益学是综合各种学科和各种学科领域,而现在从法律的角度非常需要把公益学的若干基本理念、概念、架构、理论搭建起来,所以他是从工作需要出发,思考了很多,像这样一些很深层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现在、未来要进行公益慈善方面立法的基础。我们的发言就到这里,下面开始提问。
2011-04-26 11:26:06
- 社科院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同学:
各位老师,我是社科院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同学,有一个问题,问师老师,您刚才讲到关于在新媒介的情况下,特别强调一个复权的概念,今天是关于慈善的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中国整个慈善体系,整个发展状况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慈善组织,或者是一个慈善事业怎么做到自我复权的过程,利用现有的媒介资源,还有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怎么样做到自我更好的发展,谢谢。
2011-04-26 11:26:31
- 师曾志:
这一是个非常好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回问什么是现代慈善,什么是现代公益?现代慈善和现代公益在新媒介环境下如果能够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同的话,首先应该站在公共利益上,是一个公益概念的延展和扩大。第二,现代慈善也好,公益也好,我们更多的是应该得到社会各种力量的支持,包括企业、技术本身、媒介,在中国的环境下更多是来自于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在制度上,在法制上能够进一步完善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第三,对于复权来讲特别重要的是我们慈善公益事业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应该是在公众舆论的背景下,能够受得起社会各界的监督,从自身来讲应该做到公开、透明,从社会各界来讲,也是出于对我们的监督之下的事业,而不是关起门来自我欣赏,自我做事。
2011-04-26 11:34:31
- 公益时报记者:
第一个问题,关于曹德旺先生的股权捐赠是这个月的上半月已经完全结束了,他的股权捐赠和牛根生在香港的股权捐赠有什么不同?第二个问题,关于我们基金会管理条例和社团条例的修订已经到了什么样的步骤,是否有准确的时间表,什么时候有最新的出来?第三个问题,问一下师老师,我在微博上已经看到有很多记者团队,做了一些针对贫困需要一些捐赠,这样的捐赠是由微博发起,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自身捐赠,我们记者来公布的时候,它的公开透明是怎么样控制的?
2011-04-26 11:35:42
- 杨团:
我对曹德旺的比较了解,对刘根生的不太了解,曹德旺的捐赠有一个不错的结果,关键是他的股权捐赠怎么样变现,作为企业家也不受损失,比如从境外有一笔钱进来,或者在国内做股权捐赠,变现的时候要收税,这个问题已经有文件,可以延迟五年。资金股权是随着时间在变化的,用这样的角度来看,有可能由于时间的要素而解决它想要解决的在股权捐赠变现以后的现实问题。股权捐赠最终还是要能够拿出现金来,股权捐赠在变现过程当中所遇到的技术上的障碍,目前在没有其他法律的情况下,用了一个文件的方式让他们能够落地。用不恰当的话来说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也就是说,在目前中国遇到无数的新事物,在慈善公益这个领域里,每遇到一个新的案例需要用新的方式解决,党和政府对待这些问题上态度相当积极,遇到问题由企业家提出,要怎么样解决,希望政府拿出新的办法和政策的时候政府是迎上去的,想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我能谈到的也就这些。
关于管理条例改革的时间表大家都知道,最近报刊上有很多报道,谈到的是双重管理体制,已经有了基本的向好趋势,双中管理体制要取消,这样就涉及到三部法规的修改:《基金会法规》、《社团登记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条例》。修改法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三部都面临双重管理机制,时间表是由政府部门抬出来的,现在已经快到年中了,我们希望是年底,争取不要跨过年,真正三部法规修改以后要执行,法规修改以后要确定执行时间,我相信要跨年的。可以这么讲,这三部法规的修改将会给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带来真正的春天,明天再这里再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整个状况将会大不一样,他会是我们中国公益领域里的一场革命。
2011-04-26 11:37:03
- 师曾志:
最重要的是微博提供了这种人人可以公益的环境,我们必须承认慈善公益事业是多样性的,多元性的,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一个组织做多大的事,哪怕只是一个微笑,哪怕转发一个微博,哪怕给人一块钱我是尽了心,相信人间有真情,这都是慈善的表达。
在中国现有的慈善环境下,不单单做记者的遇到这样的问题,包括富人做慈善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我只是在表达我愿望的时候负责任,但是我对我的结果没有很多掌控权,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组织不是发育很完善的情况下,公民社会的建构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可能更多是自我复权的东西,自主性的能力是简简单单的,不仅仅有好的意愿,也应该有对结果掌控的猛烈和意识。我捐给谁的时候要考察机构本身,能不能达到我的要求,现在中国公民社会已经在不断发展,像社科院他们做慈善蓝皮书是给大家更多的信息。中国基金会的成立也是不断披露各个基金会信息,信息的披露也告诉大家,哪些基金会是可以信任的,哪些基金会需要你进一步信任他。
一个社会如果让我们每一个人很好的去捐赠东西,要对自己负责,这是很悲哀的事,如何让我们能够减少这种信任成本呢?最重要的是从制度上,还有一个是真正给我们公益慈善组织专业团队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快速的成长起来,这样对于每一个人想要献出爱心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2011-04-26 11:40:42
- 记者:
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社区基层一些慈善组织未来推动力是哪个方向?第二,关于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慈善组织立法,您觉得作为同体监督跟异体监督,孰轻孰重?
2011-04-26 11:43:25
- 杨团:
关于社区的慈善机构、公益机构遍布中国大地,甚至在农村也已经开始发展,它的推动力是什么,推动力来自刚才师教授讲的,来自人本身,来自自治,来自已经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对于民主自由、自我实现的期望,这是最重要的推动力,政府起什么作用,搞好环境,把立法搞好,让他们能够注册,让他们能够备案,能够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就是富裕起来的中国和文明中国应该达到的方向。
2011-04-26 11:45:24
- 程刚:
我谈谈我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自律跟他律是一样的,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和体制,良好的制度以使魔鬼变成神,一个糟糕的制度可以使人变成魔鬼,制度设计,法律体系非常重要。自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已经不缺乏一些法律法规条文,有《基金会管理办法》,《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有了这些法律条文以后如何监督执行,这确实是要回答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公益组织如何按照这个规章去运行,这是很重要的。
2011-04-26 11:46:15
- 杨团:
这次研讨会重点介绍的蓝皮书的诸位作者,也介绍了我们的思想,明年这个时候再见,研讨会到此结束。(完)
2011-04-26 11:46:50
图片内容:
- 《2011慈善蓝皮书》发布暨2011中国慈善研讨会 会前现场
- 《2011慈善蓝皮书》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原秘书长朱锦昌
- 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
-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公益时报》社长刘京
-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促进司慈善处处长郑远长做综述
- 陈光金主持本次发布会
- 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讲话
- 《2011慈善蓝皮书》发布暨2011中国慈善研讨会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原秘书长朱锦昌
- 企业家曹德旺先生第一个发言
- 杨团主持研讨会阶段
- 嘉宾郑卫宁发表演讲
- 河南超越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清河发言
- 《2011慈善蓝皮书》发布暨2011中国慈善研讨会
- 中华慈善总会的新闻办主任张银俊讲话
- 自基金会中心程刚发言
- 北京大学的教授师曾志发言
- 中国网全程直播
- 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处长朱卫国发言
相关新闻:
- 赵薇、蒋雯丽、陈坤等艺人将助阵慈善大典
- 福布斯胡润首度同时发布中国慈善榜 王健林捐10亿
- 百位企业家登上胡润慈善榜 人均捐1.21亿元
- 福布斯胡润同日发慈善榜 数据打架首善不同
- 青海福利慈善医院落成开业 解决困难群众看病贵
- 陈光标回应捐款未到位质疑:报道歪曲事实
图片大图:
-
《2011慈善蓝皮书》发布暨2011中国慈善研讨会 会前现场
中国网 张琳
-
《2011慈善蓝皮书》
中国网 张琳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原秘书长朱锦昌
中国网 张琳
-
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
中国网 张琳
-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公益时报》社长刘京
中国网 张琳
-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促进司慈善处处长郑远长做综述
中国网 张琳
-
陈光金主持本次发布会
中国网 张琳
-
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讲话
中国网 张琳
-
《2011慈善蓝皮书》发布暨2011中国慈善研讨会
中国网 张琳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原秘书长朱锦昌
中国网 张琳
-
企业家曹德旺先生第一个发言
中国网 张琳
-
杨团主持研讨会阶段
中国网 张琳
-
嘉宾郑卫宁发表演讲
中国网 张琳
-
河南超越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清河发言
中国网 张琳
-
《2011慈善蓝皮书》发布暨2011中国慈善研讨会
中国网 张琳
-
中华慈善总会的新闻办主任张银俊讲话
中国网 张琳
-
自基金会中心程刚发言
中国网 张琳
-
北京大学的教授师曾志发言
中国网 张琳
-
中国网全程直播
中国网 张琳
-
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处长朱卫国发言
中国网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