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定于2011年9月28日15:00在酒泉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中外媒体记者介绍任务有关情况。中国网实时报道,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即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将对任务情况进行介绍。
2011-09-28 15:10:29
- 中国网: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同志简介:武平,女,1957年11月出生于北京,汉族。1981年12月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原航天部,曾先后从事运载火箭总体、固体发动机强度分析和试验等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1991年调入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从事航天规划计划管理工作。1993年调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从事载人航天工程科研管理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科技计划局副局长、局长等职。
2011-09-28 15:15:06
- 中国网:
新闻发言人步入会场。
2011-09-28 15:30:34
- 武平:
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将于9月底至11月中旬,相继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交会对接。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 T1火箭已于今天下午开始加注推进剂,将于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择机发射。
2011-09-28 15:31:30
- 武平:
天宫一号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空间站研制积累经验;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
2011-09-28 15:34:00
- 武平:
按照计划,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后,经两次变轨进入高度约为350公里的近圆轨道,进行在轨测试。
2011-09-28 15:34:50
- 武平: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前,天宫一号降轨至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等待交会对接。
2011-09-28 15:34:55
- 武平: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的第一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组合体飞行12天左右,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
2011-09-28 15:34:58
- 武平:
组合体运行结束后,飞船于1天内返回地面。天宫一号将升轨至自主飞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模式,等待下次交会对接。
2011-09-28 15:35:00
- 武平:
天宫一号为全新研制的载人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约8.5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2011-09-28 15:35:35
- 武平:
实验舱有效使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前端安装被动式对接机构,可与飞船实现对接。资源舱为空间飞行提供动力和能源。
2011-09-28 15:35:45
- 武平:
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 T1火箭是在原长征二号F火箭基础上改进研制的,取消了逃逸系统,采用了新型整流罩,改进了助推器结构,提高了运载能力。
2011-09-28 15:40:10
- 武平:
火箭全长52米,起飞质量493吨,运载能力为8.6吨。
2011-09-28 15:45:45
- 武平:
目前,执行天宫一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和空间实验室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2011-09-28 16:02:35
- 武平:
实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突破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是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推进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09-28 16:02:55
- 武平:
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2011-09-28 16:03:11
- 新华社记者:
交会对接任务的特点和难点有哪些?
2011-09-28 16:04:12
- 武平:
空间交会对接是追踪飞行器和目标飞行器在预定的空间轨道交会,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体的过程。交会对接技术与载人天地往返技术、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技术是载人航天发展的三项基本技术。
2011-09-28 16:04:59
- 武平:
概括讲,空间交会对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用于大型空间设施的建造、运行和维修;二是用于为长期在轨运行的空间设施提供物资补给、人员运输和空间救援;三是用于登月和深空探索等航天任务。
2011-09-28 16:05:14
- 武平:
与美、俄早期交会对接试验不同,我们专门研制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技术、经济等方面更具优势:一是目标飞行器可支持多次交会对接,减少发射次数。二是我们的目标飞行器按后续空间实验室的要求设计,可在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同时,验证部分关键技术。三是还可同时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2011-09-28 16:05:28
- 武平:
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前期任务相比,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一是技术要求高。发射飞船的运载火箭入轨精度指标比过去有大幅提高;另外,在轨寿命要求大幅提高。二是采用了很多新技术。这次首次采用了火箭的迭代制导技术,以及组合体控制和管理技术等。
2011-09-28 16:05:58
- 武平:
三是验证难度大。由于受地面环境和试验条件限制,部分新研设备在空间环境下的功能性能指标无法得到全面真实的验证,还需要通过飞行试验来考核。四是任务的组织实施更为复杂。此次任务持续时间长,发射次数多,对于任务的时效性、整体性和关联性很高,交会对接过程关键事件很多、决策点很多,对任务组织指挥、各系统协同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1-09-28 16:06:13
- 中央电视台记者:
近来国际航天发射屡遭挫折,空间交会对接又是一项高风险的空间活动,这次我们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2011-09-28 16:06:30
- 武平:
航天发射是一项高风险科技活动。据统计,1990年以来,世界航天发射1600多次的成功率约为93.7%,其中,中国航天近130次发射成功率约为94.4%。
2011-09-28 16:06:56
- 武平:
近期,国际上的航天发射活动相继出现了一些挫折,这些都说明了航天发射活动具有较高风险性。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是航天领域公认的技术难关,在国际上已经进行的交会对接任务中,包括近期国际空间站的一些对接任务,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2011-09-28 16:12:19
- 武平:
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同样面临着高风险的挑战,为此我们作了艰苦的努力,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方针,对飞行产品的研制、生产和测试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二是对交会对接方案进行了充分的地面仿真与试验验证;三是针对有可能的故障模式,分别对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分别制订了200多种故障预案,同时加强了故障处置演练。
2011-09-28 16:14:29
- 武平:
特别是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后,由于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火箭与发射失利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为同一系列,出于安全考虑,我们调整了天宫一号的发射计划,针对失利火箭的故障原因对长征二号F火箭采取了改进措施,并在工程全系统开展了全面的质量复查。
2011-09-28 16:14:50
- 武平:
通过上述工作,我们对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也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
2011-09-28 16:15:07
- 记者:
为什么神八是无人飞船?什么时候会载人?您是第一位女发言人,我们想问女航天员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未来会不会有港澳专家参与研制?
2011-09-28 16:15:21
- 武平:
神舟八号飞船是在前期神舟飞船基础上改进研制的载人飞船,由于飞船和发射飞船的运载火箭均进行了较大技术改进,出于安全考虑,神舟八号为不载人飞行。其主要任务是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首次交会对接试验,验证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停靠技术、组合体控制与管理技术。最重要的一点,进一步考核飞船改进后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011-09-28 16:15:41
- 武平:
按照工程交会对接阶段的任务规划,神舟九号会不会载人,要等到神八之后对任务全面评估才能决定。神舟十号目前计划是载人飞行。目前,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完成了初步选拔,航天员正在按计划开展任务训练,训练的重点是手控交会对接技术。
2011-09-28 16:15:56
- 武平:
可以向大家透露的是,我国首次选拔的女航天员也正在进行交会对接任务训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能看到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太空飞行的英姿。
2011-09-28 16:16:13
- 武平:
一直以来,港澳同胞对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十分关注,并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工程的相关系统与香港的一些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已经合作开展了一些基础研究和学术交流,在后续的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建设中,我们欢迎也希望港澳的科学家更多地参与到这个工程中来。
2011-09-28 16:16:25
- 俄新社记者:
中国的天宫和其他国家的合作?
2011-09-28 16:16:37
- 武平:
我们一贯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包容性发展。
2011-09-28 16:16:56
- 武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我们与俄罗斯、德国等国家以及国际宇航联等国际航天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2011-09-28 16:17:13
- 武平:
神舟七号飞行中,2名中国航天员分别穿着“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海鹰”舱外航天服实施了出舱活动;可以告诉大家,此次天宫一号上,将搭载300面国际宇航联合会(IAF)会旗;在今年即将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上,中德将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2011-09-28 16:17:27
- 武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参加了俄罗斯组织的火星500试验,包括中国王跃在内的6名志愿者将于今年11月初完成为期520天的模拟火星飞行试验,返回地面。谢谢。
2011-09-28 16:17:43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随着各国航天活动不断增加,太空垃圾也越来越多,中国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有无具体应对措施?
2011-09-28 16:18:09
- 武平:
人类自开展航天活动以来,就不断产生空间碎片。目前可观察到的、尺寸约10厘米以上的空间碎片就有一万六千余枚,观测不到的更是难以计数。如何妥善处理此问题,确保各国外空活动安全,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2011-09-28 16:18:36
- 武平:
中国一直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加有关国际组织关于空间碎片问题的讨论,并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妥善解决空间碎片问题作出努力。中国将进一步加强空间环境保护工程、空间碎片监测预警工程和航天器防护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对任务后的航天器和运载器积极采取空间碎片减缓措施。
2011-09-28 16:18:50
- 武平:
对于天宫一号,我们采取了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了空间碎片的监测和预警;二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本身也采取了防护和规避措施;三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在指定海域。
2011-09-28 16:19:03
- 记者:
中国在太空的长期规划?有无载人登月的计划?
2011-09-28 16:19:19
- 武平:
按照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在今年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后,后续任务的规划是:2012年底前,完成无人和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掌握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我们将研制并发射自己的空间站,这是由1个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组成,在轨组装成本体质量60吨级载人空间站,通过空间站的建设,突破和掌握载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技术、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2011-09-28 16:19:33
- 武平:
载人登月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世界载人航天发展的热点。月球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个星体,登陆月球,一方面可以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一方面也可为人类探索更远目标积累经验。
2011-09-28 16:19:51
- 武平: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我们相信,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人迟早会实现登上月球的梦想。目前,我们正在组织有关专家开展载人登月的有关概念研究和前期的综合论证工作,但目前还没有列入政府的计划,也没有具体的时间表。谢谢!
2011-09-28 16:20:08
- 中国网: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2011-09-28 16:20:55
图片内容:
-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在东风航天城举行
-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陆续到达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介绍情况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新闻局副局长刘程主持此次发布会
- 新华社记者提问
- 武平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
-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 武平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
- 发布会现场众多媒体记者
- 文汇报记者提问
- 武平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
- 现场翻译
- 俄新社记者提问
- 新闻发布会现场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 武平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
-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 现场发稿
- 新闻发布会现场
视频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zb/olderDataqthd/9_28_2011_1_23_57 PM_chunk_1_1317197963.mp4
图片大图:
-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在东风航天城举行
中国网 杨佳
-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陆续到达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介绍情况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新闻局副局长刘程主持此次发布会
中国网 杨佳
-
新华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武平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武平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发布会现场众多媒体记者
中国网 杨佳
-
文汇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武平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现场翻译
中国网 杨佳
-
俄新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武平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现场发稿
中国网 杨佳
-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