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情况举行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1年10月27日(星期四)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并于当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飞、信春鹰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有关情况。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华清: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白皮书的有关内容,解答大家关注的问题,我们特地请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飞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女士,请他们向大家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的有关情况和内容,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现在先请信主任做简要介绍。
2011-10-27 09:36:38
- 信春鹰:
大家好,很高兴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向大家介绍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情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关内容。
2011-10-27 09:53:42
- 信春鹰: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展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成就,全面系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历程和法律制度,目的是为了使国际社会全面客观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情况,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互信、友好、合作关系。
2011-10-27 09:55:43
- 信春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全文约2万字,由前言、正文、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前言部分。强调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2011-10-27 09:56:37
- 信春鹰:
正文部分共四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构建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而逐步形成的。
2011-10-27 09:57:01
- 信春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着重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各部门的概况和重要法律制度。
2011-10-27 09:58:43
- 信春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鲜明特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过程中,中国立法机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立法工作,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立法路子。
2011-10-27 09:59:42
- 信春鹰: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阐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紧紧围绕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继续加强经济领域立法,积极加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立法,突出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更加注重文化科技领域立法,高度重视生态文明领域立法,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2011-10-27 09:59:54
- 信春鹰:
结束语部分。白皮书强调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性。法律体系的形成,为依法治国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前面向大家介绍了白皮书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愿意就白皮书的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和大家进行交流。谢谢。
2011-10-27 10:02:18
- 华清:
谢谢信主任的介绍。现在请大家提问。
2011-10-27 10:03:55
-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您刚才在介绍中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以后,还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地完善。请问法律体系形成以后,我国又制定和修改了哪些法律?还有哪些法律已经列入了日程表?谢谢。
2011-10-27 10:04:08
- 李飞: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在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不断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11-10-27 10:04:34
- 李飞:
今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注重法律的修改完善,注重经济领域立法和社会领域立法及其他领域立法的均衡发展,确保法律体系的科学和谐统一。截至目前,已通过8件法律。其中,新制定法律3件,即车船税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行政强制法。修改完善法律5件。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推动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刑法修正案(八)涉及刑罚结构等重要制度,进一步强化对民生的保护。为了与社会保险法强制性保险规定的衔接,对煤炭法、建筑法的有关规定作出修改。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了修改。除了上述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还督促开展对司法解释的集中清理。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对司法解释进行全面清理,对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正确实施法律、确保公正司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行政强制法的出台,正在督促指导有关方面开展与行政强制法有关的专项清理。根据要求,这两项工作都将在今年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1-10-27 10:07:13
- 李飞:
正在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正在审议兵役法修正案草案、职业病法修正案草案、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正案草案、居民身份证法修正案草案和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草案。其中,有的法律草案已经比较成熟,有望在本次会议上通过。
2011-10-27 10:07:31
- 李飞:
关于还有哪些法律列入立法时间表,除了正在审议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外,上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审议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这两部诉讼法都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法律,修改的内容比较多,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完善这两部诉讼法律是今年和明年的两个立法重点。此外,还在继续审议精神卫生法草案,对出入境管理法的立法也在加快推进。还在抓紧研究预算法和地方组织法等法律的修改工作。明年将是本届全国人大的最后一年,按照五年立法规划,正在起草编制明年的立法工作计划。很快就可以确定明年的具体立法任务,到时候有机会再给大家通报。谢谢。
2011-10-27 10:09:32
-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
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不久前广州发生了大家都知道的小悦悦事件,有人讨论说要不要立见义勇为法,两位都是法学专家,对此你们可不可以发表自己的建议和评论。之前有人说为什么见死不救,有一些不好的印象让群众很恐慌,觉得帮别人反而会惹上官司,是不是原来法律的制定有问题,救人的老人会被法官判罪。第二,从一个学生的讨论中我看到宪法救助,如果宪法出现争议时该如何解决,不是违宪的行为怎么解决?其他的国家有可能判法官事件,在中国有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但是没有宪法诉讼法。所以如果说涉及到违宪争议时,在现有法律体系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谢谢。
2011-10-27 10:12:41
- 李飞: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理解你刚才提了三个问题。就我个人的理解,你说到的事件,我们看到的人都是感到很痛心的。按照我们国家现有的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有规定的,首先宪法规定,儿童受国家保护。另外,我们国家1991年专门制定了一部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这里面对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特别规定全社会都有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义务,而且还规定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各项措施。所以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一看这部法律。
从事故本身来说,交通安全法里面也有相应的规定,70条专门规定:发生交通事故,车辆的驾驶人应该立即停止,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驾驶人应当立即援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给交通民警和公安机关。因抢救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还对乘车人、过往车辆的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的义务作出规定。所以从法律规定来说,不光是社会的公德问题,法律上也是有要求的。
2011-10-27 10:17:34
- 李飞:
是不是要制定见义勇为法,我理解我们这个社会和民族有非常悠久的社会公德,就是见义勇为、救死扶伤、尊老爱幼,这些事件当中反映出的问题,都是社会公德的底线。作为公民、组织和单位,应当履行这样的义务和责任。按照我刚才讲的有关法律规定,社会各个方面要共同努力,采取切实的措施,杜绝人为因素或者意外因素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伤害。现在有一些地方制定了这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或规定,对见义勇为的给予表彰和鼓励,对他们自己受到的伤害给予经济上的补助。
2011-10-27 10:21:17
- 李飞:
你提的第二个问题,涉及到人身伤害和其他侵犯他人权利的案件,依照现有的法律还是要切实查明事实,根据法律所确定的责任界限来判明是不是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我理解主要是执法的问题。因为现实生活当中,各种案件的因素是很多的,最终怎么判定责任还是要依据法律所确定的界限。
关于第三个问题,宪法的解释问题。我们国家宪法规定,是由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来解释宪法,这和西方国家由法院解释宪法的做法是不同的。谢谢。
2011-10-27 10:23:14
- 中新社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刚才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30多年的时间内形成的,我们感觉30多年是一个很短的时间,不知道这么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是如何做到的?第二个问题,前一阵中央刚刚发布了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决定,今后一个时期,白皮书里面提到更加注重文化科技领域的立法,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谢谢。
2011-10-27 10:26:07
- 信春鹰:
你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我们这个法律体系的形成,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谈到法律体系,很多人会觉得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觉得这个体系是高高在上的,其实法律体系是法律制度的载体,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反映了我们国家制度的完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制度,也都有自己的法律体系。一个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完备,西方很多国家的这段历程一般要几百年,在我们国家主要是在最近30多年完成的。
2011-10-27 10:26:53
- 信春鹰:
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时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大约是20几件,到目前为止,正如我前面介绍的,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从数量上来说,各个层次都相对完善。
2011-10-27 10:29:14
- 信春鹰:
刚才你问到我们怎么样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形成这样一个法律体系,我们有几个经验:一,立足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每个阶段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国家建设发展重点,来确定我们的立法规划和计划,使得我们能够充分向社会提供规则系统,这是我们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另外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根据我们国家幅员广大的国情,我们在制度上确立了统一而又分层的立法体制,在中央层面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国务院。在地方层面有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还有一些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都是立法的主体。这样一个统一而分层次的立法体制,既维护了国家法制的统一,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照顾了地方的特点和需求,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2011-10-27 10:30:59
- 信春鹰:
你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文化立法。从前些年的立法经验来看,中国的立法总是紧紧围绕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现在党中央提出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国和文化强国这样一个课题,给立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客观地说,文化领域的立法现在看来还是相对薄弱的领域,以后我们会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推动文化领域法律制定的进程。谢谢。
2011-10-27 10:33:32
- 东方卫视记者:
我想问两个问题,最近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部分条款在国内引起了很大争议,比如延长拘留时间,某些情况下可以不通知家属等等条款,都被法学界专家认为是法制的倒退,其中公权利扩张远远大于对私权的保护力度,二位怎么看?最近的小悦悦事件让所有人都非常痛心,也有人认为当年彭宇案一天天下来所引起的后果,所以我想问二位对于法律和司法行为、对于公众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影响你们怎么看?谢谢。
2011-10-27 10:34:33
- 李飞:
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刑诉法修改的问题。1996年刑诉法在做过一次修改以后,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为了适应新的情况,解决实施当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根据司法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次提出对刑诉法再做一次重要的修改。刚才你提到的这个问题虽然有不同意见,但是在起草过程中充分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和考虑。刑诉法最近已经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各种意见我们会进一步深入进行研究。这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加以完善,我简单说一下:一、完善证据制度。二、完善强制措施的适用。三、完善辩护制度。四、完善刑事侦查制度。五、完善刑罚执行制度。六、规定了一些特别的程序。包括对未成年人案件审理的特别程序,还有公诉案件当中当事人和犯罪嫌疑人和解的特殊程序,以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或逃匿情况下对其非法财产的没收程序等等,我们还在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研究修改完善,谢谢。
2011-10-27 10:36:50
- 信春鹰:
我来就你的第二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回答。近些天来,小悦悦事件引起了我们国家上上下下深刻的思考。救死扶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方面我们有丰富的道德资源和法律资源。青少年在我们国家法律上一直是享有特殊和重要的被保护地位。最近发生这个事件,有一些道德层面的问题,当然可能也有法律层面的问题。从法律层面来说,所有的法律都有基本的精神,就是要在分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弘扬社会正气,匡复正义。所以尽管在这件事上没有具体的立法,但是这样的法律资源在其他很多法律,包括宪法中都是有根据的。谢谢。
2011-10-27 10:41:45
- 新华社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我发现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也发现当前我们国家在社会保障、就业分配和教育、卫生方面出现了新的现实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比较紧迫。我想请问,我们的立法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如何回应社会的关切?谢谢。
2011-10-27 10:44:02
- 信春鹰: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立法的重要任务。通过立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我们近些年来在立法中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使命。在这个领域,近年来我们制定了劳动合同法,旨在平衡劳动关系,制定了就业促进法,通过促进就业来保障民生。还制定了社会保险法,食品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等等。去年我们制定了社会保险法,这是社会保险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这部法律从制度上保证了所有公民都能够参加社会保险,在自己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的物质帮助和保障。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还要逐步完善劳动就业、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法律,不断地促进形成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正在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正在审议精神卫生法草案和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像这样的法律都是旨在帮助社会中特定的群体,确实保证法律制度能够惠及所有的人群。
2011-10-27 10:44:32
- 法制晚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第一,一直以来发生“瘦肉精”和“地沟油”事件使社会对我国法律状况产生不乐观的看法。您怎么看?信主任刚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到小悦悦事件有道德方面的问题,也可能存在法律层面的问题,能不能就法律层面的问题稍微做一下解释,谢谢。
2011-10-27 10:52:11
- 信春鹰:
我先回答关于瘦肉精和地沟油的问题。200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这部法律的制定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为什么?就是我们希望在法律制度上能够有效地防止不安全的食品进入市场,危害人民生活。所以在食品安全法当中,对于食品安全的风险检测和评估,食品安全的标准,食品的生产和经营、检验,包括事故的处理,都有详细的规定。特别是非法的食品添加剂,法律是严格禁止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非法添加规定了严格的行政处罚和民事责任,对于这类行为我们国家刑法也有严格规定。至于“瘦肉精”、“地沟油”事件是法律严格禁止的,瘦肉精、地沟油违法进行添加是法律一定要制裁的。我们最近看到,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对这些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制裁,这说明我们的食品安全制度是有效的。
2011-10-27 10:53:53
- 信春鹰: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刚才讲的不是法律层面的问题,我是说我们国家法律对保护青少年有充分的法律依据。至于个案,个案是法官判决的,我们没有接触个案的材料,所以也不能够评论。谢谢。
2011-10-27 10:56:57
- 中国日报记者:
从白皮书中看到,法律体系再次强调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想请问这个体系在未来怎么保障地方利益对它的干扰和破坏,怎么保障法律的彻底执行?谢谢。
2011-10-27 10:58:24
- 信春鹰:
谢谢你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维护国家的法制统一和维护国家的法制权威,是宪法规定的重要目标。怎么样能够保障下位法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实践中是由一些制度来保障。第一个原则:不管是行政法规还是地方性法规,在制定时都不得与国家法律相抵触。我们国家的立法法对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他们制定法规的范围、规定的事项都有严格规定。第二个原则:备案审查制度。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根据制度在制定之后都要报上一级立法机关备案,并且接受审查,而且我们国家还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制度,就是公民和组织,如果他们认为下位法违背了上位法,或者违背了宪法,可以向有关部门提起审查建议。第三个原则:法规的清理制度。近些年来,我们形成了有效实践,国家一部重要的法律出台之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要做相应的清理,要清理掉和法律不一致的内容。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一项工作是根据刚刚通过的行政强制法,对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进行清理。谢谢。
2011-10-27 10:59:29
- 李飞:
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参加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发布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为了进一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这一重大的事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和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了一部系列片,现在正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片名叫《铸法》,副标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纪实”,我建议各位新闻界的同行们可以关注一下这个片子。它把建国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事件脉络讲得很清楚。我也建议外国的记者们好好看看这个片子,这有助于你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法制建设的进展情况,也可以对我们的国情有更深刻的了解。谢谢。
2011-10-27 11:03:24
- 华清: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2011-10-27 11:05:03
图片内容:
国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情况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记者陆续到达
中国网做好直播准备工作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华清主持发布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介绍情况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飞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飞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发布会现场媒体摄像机
中新社记者提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回答记者提问
东方卫视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记者现场发稿
新华社记者提问
法制晚报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现场翻译
新闻发布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飞接受媒体采访
视频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zb/olderDatagwyxwbxwfbh/2011_10_27_gxb_1319696084.mp4
相关新闻:
- 吴邦国: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上的讲话
- 吴邦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
- 宋鱼水:经历立法时代 已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张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我国法律法规翻译成就
- 关于开展全国百家网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
图片大图:
国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情况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佳
发布会现场记者陆续到达
中国网 杨佳
中国网做好直播准备工作
中国网 杨佳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华清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杨佳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介绍情况
中国网 杨佳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飞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
中国网 杨佳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飞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杨佳
发布会现场媒体摄像机
中国网 杨佳
中新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东方卫视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佳
记者现场发稿
中国网 杨佳
新华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法制晚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现场翻译
中国网 杨佳
新闻发布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飞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网 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