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2011年《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
活动描述
- 社科院定于2011年12月12日下午14:3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首部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0)》以及第二部《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绿皮书。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谢寿光:
尊敬的李慎明院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1年《十二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和《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发布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现在开始。
2011-12-12 14:22:56
- 谢寿光:
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研究员;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陈栋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王利民副总编辑;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调研协调处富贵处长;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主编之一王金南研究员;《求是》杂志社常光民主任;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研究院曹颖博士;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福建省科协副主席、《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和《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主编李建平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协会副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2011年《十二国集团(G20)国家新竞争力黄皮书》和《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主编》李闽榕博士,《管理世界》杂志社总编辑谢悦;《中国经济早报》报社社长王平生,中国经济年鉴社社长杜少牧;《人民日报》经济副主任潘岗;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梁正教授;以及其他的专家学者,我们为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2011-12-12 14:29:30
- 谢寿光:
在皮书系列里,我们对整个国家竞争力最近两年陆续有一些皮书的出现,其中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博士关于国家竞争力的报告,这次我们新发布的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是首部发布的,这是由我们这几个主办单位的研究团队联合攻关直接推出的。《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是今天发布,这两部书有它特殊的背景和意义。通过艰苦的谈判,终于有了一些比人们预期好一些的结果,对于整个环境的竞争力,以及国家创新竞争力,中国在这些方面所作的最大的努力需要有一个研究报告,也需要有一个和世界沟通交流对话的平台。
这次皮书系列在年底发布,让我们和新闻界的朋友共享研究成果,下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致辞,大家欢迎。
2011-12-12 14:43:58
- 李慎明:
各位专家,各位学者,下午好。当前经济全球化继经济危机后更加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很多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较大,甚至很大,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十分突出,挑战明显增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经济相互合作,竞争、博弈乃至较量不断深化,各种合作概念频频提出,如所谓的G2就是中美国,G3是中国、美国和欧盟。美国有个学者提出来G3的学者是美国有购买力、消费力,欧盟有规则和技术,中国有资金,3万多亿的外汇储备和生产能力,这三个应该实体是G3,合作起来才好,还有金砖五国等。在此之前已有的是八国集团,二十国集团,以及东盟10+3等,最近又刚刚成立了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
在目前国际经济秩序下,20国集团作为当今世界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对经济全球化及国际金融危机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久前在法国戛纳召开的20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上,大家探讨了“大力提倡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这一重大问题。毋庸置疑,科技创新是人类发展不竭动力之一。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就有助于掌握发展的主动权,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强劲、可持续的平衡增长。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应切实关注社会收入分配和社会财富占有的差距拉大这一根本性问题,同时也应高度关注科技创新。大力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是各国应对挑战、走出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之一。为适应这种新挑战、新机遇、新要求,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持续关注国家创新技术问题的研究,今年首次推出了第一部《20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黄皮书》,以竞争的独特视角诠释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深刻内涵,对21世纪前十年20国集团各成员国的国家创新竞争力进行评析、分析。
2011-12-12 14:45:28
- 李慎明:
各国在迎接新科技革命时代,不断培育科技发展、创新优势,增强参与引导能力,为抢占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提供一定的分析依据和决策界限。在应对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比较成功地抵御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成为了经济复苏最快的新兴国家之一。特别是我国去年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今年GDP预计增速将达到9.6%。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不少新的问题亟待解决。为了适应世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以及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要求,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贯穿我国“十二五”发展的主线;把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2011-12-12 14:49:19
- 李慎明:
这些政策举措最终要靠全国及各省域的共同努力,省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有利于凝结成愈加强大的经济实体,进一步彰显我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中的竞争力和活力,因此这次发布的第二部《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对我国各省域积极应对气球变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治理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各位专家同志们,当前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我国只有在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处理好科技创新与经济驱动的关系,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大力提升综合竞争力,这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之意。中国竞争力问题的系列研究工作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适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可能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与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一定的贡献,最后预祝今天的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1-12-12 14:51:30
- 谢寿光:
感谢李慎明副院长做的报告。下面有请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韩俊研究员致辞,大家欢迎。
2011-12-12 14:55:07
- 韩俊: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两部书的发布会,去年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报告的发布会我也出席了,今年是第二部,去年参加发布会的时候对怎么完善评价的方法提了一些建议,今年有了进一步的改进。
我们对省域环境竞争力的评价,构建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比较科学也比较符合国情。这本书比较系统,通过这个评价,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类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省域环境竞争力的一些特征和存在的差异性。通过这本书也可以看出,今后我们在各个省在提升省域环境竞争力方面提升的路径,相互借鉴一些比较好的经验。我认为对中国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决策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非常高兴看到今年谢社长的皮书王国又增添了一个新的成员,这也是很多同志期待的——2011年《十二国集团(G20)国家新竞争力黄皮书》的发展报告。G20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一个平台,以国家的创新竞争力作为主题,以十年作为一个时段,对G20国家创新力做一个评价。我认为这项工作确实在学术上具有创新性。这项研究对决策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这项研究,让我们全方位了解国家的创新竞争力、水平、差异、特点,每个国家的优势和劣势,一些成功的经验,哪些教训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哪些教训值得我们汲取,这本书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借鉴价值。
2011-12-12 14:55:21
- 韩俊:
这两本书涉及到两个主题,一个是创新,一个是环境,我们国家实施国家的“十二五”规划,要解决的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创新的问题和环境的问题。特别是中国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也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解决好的两个问题。“十二五”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的转变,我们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中国现在要保持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增长,难度并不是很大,还有庞大的内需。我们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性的改变,我们的难度比保持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增长大得多。
现在转变发展方式,在创新和环境这两个方面面临的挑战非常大,从创新方面来讲,自古创新的能力不足,我们的管理水平还是不高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低消耗、低排放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明显滞后,现在服务业的发展严重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凸显。从环境方面来讲,随着工业化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土地、矿产、能源,战略资源的保障,环境保护产生了一种持续的压力。传统的环境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又成为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挑战。实现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需要在创新和环境方面实施新的战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低水平严重、附加值低、高端产业竞争力交叉的格局,转变为技术含量较高,整体竞争力较强的格局,全面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培育竞争的新优势。
2011-12-12 15:04:21
- 韩俊:
一些资源环境成本越来越高,比如劳动力,各个方面对传统的增长方式形成挤压,现在中国要培育新的国家竞争优势,依靠创新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我们有一些很好的条件。G20里中国的创新竞争力排到第10位,而且在过去十年,中国是创新竞争力提升思路最快的国家,这个判断应该符合实际情况。中国在过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过去十年,我们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特别是政府的投入,增长非常快。大量的科技工程技术人才,要跟发达国家相比是非常廉价的,大量的工程技术科技人才储备,中国有大量先进制造业的基地,我们在制造能力方面在国际上居于前列,不是创造能力,这都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基础。
这个报告里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一些国家之间的对比,对我们中国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是非常有启发的,例如这里面讲到韩国和墨西哥,韩国经历两次金融危机,经济持续的增长能力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墨西哥掉入的中等收入陷阱,为什么这两个国家发展的路径和前途完全不一样,最根本的是国家的创新竞争力有着质的区别。中国要提升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要培育竞争新的优势,要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现在我们科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在很多方面还是两张皮,我们基础研究的效率不高,不能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直接的支撑,我们又在人才培养方面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这样就需要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创新的激励机制,为提供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加强传统产业的结构改造,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增强高附加值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我们的制造业的位置,要加快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要抢占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的制高点,以扩大服务业开放为手段,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2011-12-12 15:07:24
- 韩俊:
环境绿皮书针对各个省的环境问题也做了全面评价,对我们实施绿色经济发展战略也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要应对环境方面的挑战,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强化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球变化,要把低效、粗放、资源环境代价过高的格局转变为高效节约可持续的结构。在节能减排方面当前最紧迫的改革就是要加快煤炭、电力、天然气、水资源等资源型产品的改革。要加快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同时要解决当前环境保护的激励问题,需要完善森林水资源的生态补偿机制。
我今年去广西、云南、贵州调研,你发现哪个地方森林最多一定是最穷的地方,我们已经建立了天然林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一亩是50块钱,云南计算一亩天然林每年的生态价格是3600多块钱,每年给农民保护天然林的补偿只有5—10块钱。去年年底我国贫困人口是2688万,现在贫困标准提高到2300块钱,这样一下增加了1亿多人,在补偿机制方面舍得花钱,完善一下,可以实现生态保护扶贫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我们可以做得事情很多。
2011-12-12 15:08:23
- 韩俊:
随着全球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气候问题已经演变成为国际政治博弈和经济竞争的焦点,随着全球减排责任体系和制度安排的逐步形成,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或者是发展模式。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我们面临的减排压力不断增大,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既要在国际谈判中积极争取我国应有的权益和发展空间,又要积极促进能源和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要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环保经济,我们在这方面完全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预祝今天发布会圆满成功,谢谢。
2011-12-12 15:09:30
- 谢寿光:
感谢韩俊主任对黄皮书和绿皮书做得非常深入的评价和分析。下面请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研究员致辞。
2011-12-12 15:10:03
- 万本太: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下午好。环境是人来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依托,是维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在充斥着挑战与竞争的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竞争的焦点已不仅仅限于经济、政治和军事,环境的竞争也日益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把环境治理和应对气球变化作为国际参与竞争的重要筹码,环境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12-12 15:11:27
- 万本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过去33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9%,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左右,“十一五”期间,节约6.3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排放14.6亿吨二氧化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缩减了14.9%,COD排放量削减12.45%,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中国为世界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2011-12-12 15:12:11
- 万本太:
当然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经济增长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时期,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多重挑战,如何正确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环境,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已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把深入贯彻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也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问题,把环境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对于一个省域而言,同时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有效的解决资源紧缺、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
2011-12-12 15:14:16
- 万本太:
今天出版的第二部《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提出了环境竞争力的衡量方式,以动态的视角、发展的眼光、比较的方式来认识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更加深刻的把握了全国31个省市区环境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在影响因素,使各省市区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本区环境方面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为科学、全面制定环境发展战略提出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同时也为各省市区的环境保护部门和相关决策者们探索新时期,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理论和参考价值。各位专家领导和同志们,开展环境竞争力的研究既是对环境和竞争力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又符合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保护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希望以这部《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为研究平台,持续推出更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导向型、综合性以及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强化生态保护建设,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和改善民生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最后预祝今天的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1-12-12 15:18:22
- 谢寿光:
感谢万本太工程师对《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所作出的高度的评价和分析。下面有请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李建平教授为大家做报告,大家欢迎。
2011-12-12 15:19:14
- 李建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媒体朋友。12月的北京寒气逼人,但这里却暖意融融。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与各位领导、专家、媒体朋友们再次相聚。至此,我谨代表课题组向长期以来关心并支持我们研究工作的各位专家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2009年年底开始,我们着手开展对国家创新竞争力问题研究,并选取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即G20集团作为对象,在包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内的各国共同努力下,历经两年多的努力,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部2011年《十二国集团(G20)国家新竞争力黄皮书》,下面我就研究报告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跟大家作一个汇报。
2011-12-12 15:19:42
- 李建平:
一、背景和目标。
研究背景,课题组基于多年的前期研究积累,并结合以下基本的背景判断,对国家创新竞争力战略进行深入研究。有四个方面的背景,经济的本质属性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前夜,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所在,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动力源泉。
研究的目的:对21世纪前10年即G20集团的国家创新竞争力作出全面的评价分析。迎接新科技革命时代不断培育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提供分析依据和决策。
研究目标:理论基础,评价体系,分析结果,提升G20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框架。
2011-12-12 15:20:29
- 李建平:
二、理论基础。所谓国家创新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对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和创新空间的扩张力,以及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它是增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原动力,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国家创新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竞争力在创新环节上的具体体现: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持续。国家创新竞争力的主要特点,第一,强调全球竞争背景。第二,强调创新资源要素的动态性。第三,强调创新资源利用的效率。第四,强调竞争市长的状况。第五,强调创新产出的市场拓展能力。第六,强调特定创新活动的优势要素。第七,强调竞争的结果。综上所述,国家创新竞争力是一个价值链环节的竞争,选择性的竞争、双向的竞争、综合能力的竞争,是国际化领域的竞争。
国家创新竞争力的重要意义,第一,从历史上来看,要从科技大国发展成科技强国,要走创新的道路。第二,从现实上来看,我们要面对当前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必须采取创新的途径。要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才能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第三,从战略方面来讲,当前全球经济科技竞争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未来的科技和产业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实现跨越赢得机遇,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1-12-12 15:21:58
- 李建平:
三、指标体系。
有几个特点,包括内容、层次、动态、实际的关系。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结合,完备性和独立性相结合,一般性和可比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和二级的指标,二级指标有5个。这是二级和三级的指标,每一个二级指标有7个,5个二级指标总共有35个。国家创新竞争力指标权重的确定,这也是在评价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考虑到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的特殊性,本报告采用国际上经常使用的平均权重的方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四、评价报告。
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的时间和地域范围,从评价的时段上来讲,以世界银行、联合国等权威国际机构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以2001年为起点,到2009年年底终止,目前我们所能采集到最新的数据是截止到2009年,时间跨度为9年。国家评价范围,以G20国家为评价对象,而由于欧盟涉及27个成员国,而且欧盟中的某些成员国,如英国、法国、德国已经是G20的成员国,如果再进行评价的话,会出现重复评价的问题,因此本报告暂不将欧盟纳入评价范围,因此本报告将对G20中除欧盟外的其他19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的表现和动态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和研究。
2011-12-12 15:23:02
- 李建平:
区域评价范围,在G20国家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将19个国家按照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六大区域对创新竞争力进行简要评价,分析和研究,金砖五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本报告中也对金砖五国报告进行分析。
2009年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处于第一方阵的依次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排在第二方阵的,依次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中国。处于第三方阵的依次为: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南非。处于第四方阵的依次为:墨西哥、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亚。
2001年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处于第一方阵的依次为: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排在第二方阵: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俄罗斯。处于第三方阵:沙特阿拉伯、中国、南非、墨西哥、巴西。
2009年与2001年相比,国家创新竞争力排位上升的有6个国家,巴西、中国、土耳其的排位均上升了2位,而法国、德国、韩国的排位均上升了1位。9个国家的排位没有变化。排位下降的4个国家。
2011-12-12 15:23:53
- 李建平:
总的来看,国家创新竞争力较高的国家大多是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第一和第二方阵中,其中有8个国家是发达国家,这突出反映了这些国家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比较好,科技投入、科技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制度优势明显,因此国家创新能力也比较强,国家竞争力较低的国家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从分布的情况来看,G20国家新竞争力呈阶梯状分布,2009年只有美国1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达到80分以上,其余国家均低于60分,有3个国家介于50—60分,4个国家介于40—50分,3个国家介于30—40分,6个国家介于20—30分之间,没有低于10分的国家。
2001—2009年大部分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得分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个别年份会出现波动,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6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得分上升趋势比较明显,波动较小。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韩国、俄罗斯等8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得分虽也呈上升趋势,但波动比较大,日本、美国、英国下降幅度比较大。
2011-12-12 15:24:26
- 李建平:
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整体提升缓慢,平均增长1.8分,其中有14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得分上升,平均增长3.6分,只有5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得分有所下降,平均下降3.2分。整体上来看,上升国家的数大于下降的国家数,表明本评价期内G20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整体水平是呈现上升趋势。
从区域评价来分析,综合得分来看,2009年G20集团所分布在世界六大洲中国家创新竞争力的评价分值为:北美洲50.6分、南美洲22.4分、欧洲39.8分、亚洲32.6分、非洲20.7分、大洋洲46.9分。北美洲和非洲的分值有轻微下降,分别下降1.7和1.2,其他四大洲的分值均有所上升,其中南美洲上升最多。
金砖五国的情况,2001—2009,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均高于其他3个国家,2007年开始,中国的得分持续高于俄罗斯,且差距在逐年扩大,2007年之间,巴西的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一直低于南非,但此后则持续高于南非,且差距也在逐年扩大。2001—2009年间,最高只有15.8分。
2011-12-12 15:25:06
- 李建平:
五、主要特征。
二十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的评价结果综合反映了G20国家在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持续等五个方面的综合竞争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第一,各国的创新竞争力整体排位比较稳定,变化比较小,排位处于第一方阵的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四个国家始终处于第一方阵,第二方阵、第三方阵和第四方阵的宾馆情况也类似。大部分国家都处于同一个区段,在一定时期内变化不明显。
第二,G20集团区域内国家创新竞争力差异明显,在G20集团所属的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六大区域的国家中,北美洲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得分最高,而非洲最低,两者得分相差29.9分,前者是后者的2.4倍。
2011-12-12 15:26:38
- 李建平:
第三,G20国家整体的创新竞争力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整体平均得分从36分上升到36.8分,说明G20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整体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从二级指标变化情况来看,创新竞争力整体水平的上升是由创新基础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和创造投入竞争力的得分上升推动的。
第四,经济实力是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从经济规模和创新竞争力之间的趋势关系来看,GDP总量越大的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越高。例如美国GDP总量和创新竞争力得分都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比如2009年中国的GDP总量排在第三位,非常接近第二位的日本,但中国的创新竞争力与日本差距很大。
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创新竞争力之间的趋势关系来看,人均GDP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创新竞争力的得分越高,在欧洲、美洲、日本等8个发达国家,人均GDP都超过35000美元,创新竞争力得分都高。
这是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1-12-12 15:26:58
- 谢寿光:
感谢李建平教授对2011年《十二国集团(G20)国家新竞争力黄皮书》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报告,会后媒体可以进一步做深入参考和解读。下面有请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李闽榕博士做《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绿皮书的主题报告。
2011-12-12 15:27:25
- 李闽榕:
尊敬的专家学者,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这个报告是第二部了,去年发布第一部,在大家共同的关心和支持下,课题组圆满完成了第二部。当前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目前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首次“中国角”系列边会正式启动,充分展示了中国低碳发展、适应能力建设。环境与发展息息相关,不论是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复苏还是平衡、可持续增长,都要求环境与经济和谐共生、发展与转型协调共进,在全球议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可以说环境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12-12 15:27:50
- 李闽榕:
省域是中国区域构成的重要单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保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省域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十二五”时期,我国更需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升省域环境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致力于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和模式创新。
2011-12-12 15:29:09
- 李闽榕:
下面我结合我们调研报告,主要讲三个问题,与大家交流:
一、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评价结果与比较。二、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三、提升省域环境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评价结果与比较。
1.全国各省、市、区环境竞争力综合评价。把全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分为三个区,上游区、下游区、中游区,把2008年和2009年的变化情况列了一个表格。广东、山东居于前列,北京上升了两位,排在第三。两年的比较情况来看,环境竞争力排位上升的有12个省市区,上升幅度最大的是云南,排位上升8位,江西上升了7位,湖北上升了6位,湖南和陕西上升了4位,内蒙上升了7位,北京、吉林、甘肃、广西上升了2位,安徽和贵州上升了1位。4个省市区排位没有变化,分别为广东、山东、福建和宁夏。排位下降的有15个省市区,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天津和河南,排位下降了6位,其次是海南和黑龙江排位下降了5位,河北、四川、上海下降了3位,浙江、重庆、山西下降了2位,江苏、辽宁、西藏、青海各下降1位。
排位虽然在下降,但是区别省市区的分值是上升的,大家的分值都在提高,在上升,排位发生了变化,并不是说这些排位下降的城市比上年的分值下降,这点充分说明,中国的环境在向好的方面发展,竞争力总体是提升的。从31个省市平均的分值来看,2009年比2008年占总分值当中是上升的,充分体现了中国环境向好的方面变化。
2011-12-12 15:29:50
- 李闽榕:
环境竞争力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排名前10位的省份中有7个是东部省份,反映了这些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基础比较好,对环境治理的投入比较大,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
环境竞争力较低的省市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排名后11位的省份中有8个是西部省份,这是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经济基础和实力比较弱,在环境投入,环境治理、环境效益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加大对环境的投入与保护力度,不断提升环境竞争力。
2.全国四大区域间环境竞争力评价。东部地区2009年56分,比上一年下降了0.3分,中部地区是52.9分,比上一年上升了1.3分,环境状况在明显改善。西部地区49.2分,上升1.1分,西部地区环境改善,环境提升效果比较明显。东北地区得分是51.5分,下降1.1分。从四大区域的比值来看,2009年四大区域间的差距比较小,呈逐渐缩小的趋势,比差为1:0.95:0.88:0.92。四大区域的得分比情况比较小,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分值有轻微下降,分别下降0.3和1.1,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上升1.3和1.0分。
3.四大区域内部环境竞争力评价。东部地区10个省市在区域内部和全国的排位比较,变化大的不是很明显。东部地区10个省份的环境竞争力排位绝大部分都处于上游区,2008年和2009年均只有上海市、天津市和海南省3个省份没有处于上游区。在东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排在第1名广东省的得分为60.9分,在全国排名第一。中部地区6省市在区域内排名是2位的变化,在全国范围里差距比较大,江西上升7位。
2011-12-12 15:31:57
- 李闽榕:
中国地区6个省份的环境竞争力排位分布比较均衡,各有2个省份分别处于上游区、中游区和下游区。东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的差异比较大,2009年中部地区排名第一位,安徽省的得分55.5分,在全国排名第8位,处于上游区,而倒数第一的是山西省的得分为49.0分,在全国排名第24位处于下游区,差距比较大。
西部地区12个省市在区域内部和全国的排位比较,环境竞争力排位大多数处于下游区,2008年和2009年均只有4个省份不处于下游区,说明西部地区环境竞争力水平比较低,在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2009年西部地区排名第1位云南省的得分为57分,在全国排名第五位,处于上游区,而倒数第一名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得分41.4分,在全国排名第31位,处于下游区,差距非常大。东部地区3个省市,在全国只有黑龙江省的排名降幅过大,下降了5位,整体环境竞争力水平处于中势地位。
2011-12-12 15:32:36
- 李闽榕:
二、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31个省市区环境竞争力比较当中,总体上都处于上游趋势,比上一年有明显改观,这些只是参考值。
三、提高省域环境竞争力,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目的,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集聚全国各省市区的力量,仅仅抓住环境这个核心问题,提高环境竞争力。
1.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竞争力。总体上环境状况在明显提升,要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内省动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效益。
评价期内一些省市区生态环境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或下降趋势,成为影响提升省域环境竞争力的“瓶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省市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省的发展战略中,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创造以低碳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能效方面发展。
2011-12-12 15:36:26
- 李闽榕:
2.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扶持发展新能源产业,着力提升资源竞争力。资源的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源泉,资源竞争力是区域环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评价结果表明,资源竞争力的强的省份,省域环境竞争力就具备竞争优势。同时要继续加强区域污染防控,加快整治重点流域。
3.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区域生态分类保护,搞好重点行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切实提升环境管理竞争力。
绿皮书当中还有一个东西是大家可以关注的,环境变化发生的省份,绝大多数都是在环境的管理、环境影响、环境协调这方面发生的变化,提高环境的承载力,切实做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各地要认真实施生态功能区划管理,对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良好区实行分区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安全格局。严格节能减排责任,推动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切实减少工业生产废弃物排放。
2011-12-12 15:37:29
- 李闽榕:
4.加强环境风险监管和排查整治,确保环境安全,着力提升环境影响竞争力。积极引入现代化的环境监测仪器和现代化科技监测手段,加大对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实时、准确的大量监测,对污染源及其治理进行监督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在维护环境安全方面,还要注重以人为本,要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实施环境重点治理工程,加强治理工作。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国提升环境竞争力。
经济与环境相协调是提升环境协调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环境持续改善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以严格环境准入和期限淘汰制度优化产业结构,以环境容量优化茶叶布局,人口、经济与环境是有机的统一体,要在横向上确保各主体之间的适应度和相互间的最佳比例。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指导下,把以后的绿皮书写得更好,谢谢大家。
2011-12-12 15:40:21
- 谢寿光:
下面是专家发言时间,首先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发言。
2011-12-12 15:43:49
- 张宇燕:
谢谢主持人,很高兴参加今天两本书的发布会,潘家华教授是研究环境气候变化能源的专家,绿皮书我就不说了,我就说说黄皮书。2011年《十二国集团(G20)国家新竞争力黄皮书》,这个报告拿到以后我认真的看了一下结构,特别是前面方法论这块,以及结果,我觉得这本书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第一,是填补空白的发展报告,当今世界研究国家竞争力的报告不少,比如瑞士的洛桑管理学院、世界经济论坛,都做了一些国家的竞争力报告。这本是国家创新竞争力,创新有多重含义,一个是国家的创新,还有一个是本身就有创新的含义在里面。
第二,基础思想清晰,当今世界,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最集中的反映在创新竞争力上,国家竞争表面上看着是经济增长等等,实际上是创新的竞争力。创新支撑增长,专门研究创新竞争力,思想逻辑脉络是非常清楚的。
2011-12-12 15:44:41
- 张宇燕:
第三,方法论上有很多创新之处,特别是给出了35个指标体系,来综合测量了一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并且进行比较,给出一个指标体系这是非常困难的。这个报告的参与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四,“二十国集团”,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我以为是研究二十国集团的,再一看是研究创新竞争力的,这个是蛮有意思的,研究世界太难了,194个联合国的成员国,要都研究的话比较起来太难了,删繁就简,G20是当今世界由20个最大的股东董事会,G20首脑会议是20个世界大股东的董事长在这里开会,挑选G20也是蛮有意思的。“G20”不是二十国,是19个国家加上欧盟,我们翻译都叫二十国集团,准确地讲是19个国家加一个欧盟,这里没有谈欧盟,欧盟又和另外一些国家重复,技术处理稍微有点难度,不管怎么样,选定19个国家作为全球的代表这是很有说服力的,这些都挺好的。
2011-12-12 15:46:53
- 张宇燕:
作为第一本研究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报告,既然是创新,我只是从读者的角度谈几点建议:
第一,指标体系。用了35个指标,这个很好,创新最后的落脚点是落脚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些指标里本身就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果我们认为真正创新体现在劳动生产率比较的话,我们要考虑这些指标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关性搞清楚,这些才能确定权重。相关性的问题和权数的确定,这里面要做一些细化的工作,人均研发投入和人均GDP的增长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最主要的,怎么把权重确定好,这很重要,如果创新技术进步和研发投入有关,研发和人均有关,人均又和人均GDP有关,这是最重要的一层关系。人均的研发投入越低,同时人均GDP增长速度越快,反而说明你的效率越高,他们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但是我们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我们要追求的东西,相关性的问题、权重的问题在这里需要进一步分析。
2011-12-12 15:48:00
- 张宇燕:
第二,这个报告在指标体系里一个关键的东西就是制度或者政策,我们的科技制度、科技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在整个报告里触及的不多,人们为什么要创新,是和激励机制连在一起,和政策、法规法规连在一起。美国《专利法》经过修改,是发明在先,还是申报专利在先,这是一直在争论的,后来作出了调整,它的政策、法律法规都作了调整,美国原来是政府支助的项目获得专利,谁享有专利的好处,原来是政府分享的,后来政府不要了,这个东西对它研发的投入,对积极性的调动,法律法规政策的调整对劳动生产率,对创新的影响,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内容,在这个报告里触及的相对来讲不多,是不是在以后能够加进去。
2011-12-12 15:58:49
- 张宇燕:
第三,关于数据。这方面给出了很多特别好的数据,将来我们都要参考,很有参考价值,同时我也希望,这本报告能够把一些国际上的、通用的,很重要的一些数据,比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每年公布的世界专利报告,关于19个国家的专利数的变化,以及一些政策分析,政策如果都能够附上读者会更多,参考价值更大。
我就简单说几句,后面这几点意见完全是从读者的角度提的,供编写者参考,下一步我希望看到的是结果先说,绿皮书就是先说,然后再解释,以后能不能做一个附录,先说评价的结果是什么,一下就抓住眼球。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
2011-12-12 15:59:37
- 谢寿光:
第一次的黄皮书,我们希望作为一个品牌来打造,还有待继续改进,下面请另外一位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潘家华所长讲话。大家欢迎。
2011-12-12 16:00:42
- 潘家华:
谢谢社长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这两本书信息量都非常大,我觉得这两个都很好,我要都说一下。这两个报告方法论是一致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系非常完整,有一套相应的指标体系,有相应的方法,从这点上来讲做一个评判,很有优势。把国家的或者是地区相应的状态从不可比的变成可比的。对这样一些指标和这样一些分析,最后对在环境可持续的方向上也是很清楚的,一些地区制约在哪些方面,优势在哪些方面。作了相当多的工作,对读者来讲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刚才张宇燕说了几点建议,我也有几点考虑:
第一,我们把整个信息经过加工提炼,信息的原值没有了,在附表中有很多原值,要有一些原始的数字,相对来讲应该有一些优势,这样了解起来更为直观,有一个附表把相关的放进去,这样也会有很大的意义。
2011-12-12 16:01:11
- 潘家华:
第二,变化的动因何在,有这个结果是可以进行评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它的竞争力有多大的影响,对上升比较快的,上升以后又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方面有衍生的分析,对于想进一步深入了解的读者有好处。G20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达国家,像英国在下降,并不表明地位下降了,社会教育、文化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来讲,他们的竞争力这么强,在一些比较新的领域,像低碳、可再生能源这方面并不一定特别强,以绝对状况做相对比较,也有一些比较好的意义,相对值和绝对值,做这样一种比较,气候变化谈判,也是属于相对和绝对之间的纠结,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不够理解,发展中国家觉得人均排放比较高,存在着相互纠结的问题。
2011-12-12 16:02:58
- 潘家华:
第三,省域竞争力报告工作做得很好,分析很有道理,很有价值。西部地区相对来讲竞争力弱一些,从很大角度上来讲,有天然的因素在里面,资源禀赋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过分的强调资源禀赋,没有可能处于领先或者是创新的地位,将优势和劣势结合起来。环境竞争力也是相对指数,现在指数很高,北京指数很有优势,生态已经超出了北京市所能承受的,中国很多城市碳排放的人均水平已经超过了欧盟的平均水平,如果在这方面我们能再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有人说现在的竞争力是碳的竞争力,对于现在的节能减排也有很大的意义。这两本书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谢谢大家!
2011-12-12 16:04:25
- 谢寿光:
感谢潘家华所长的点评,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教授发言。
2011-12-12 16:06:10
- 陈栋生:
很高兴参加这次发布会,不仅看到第二部绿皮书,又看到了新的品种,在说明当中,还要即将推出两个新品种,一个是低碳竞争力,一个是全球综合竞争力。这些皮书的出版适应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加入WTO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做了重要讲话,特别强调在国际经济愈来复杂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应该坚持以更广阔的视角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我认为这几部蓝皮书体现了胡主席的号召,更深入地了解世界、观察世界,在观察世界过程当中来观察中国。
2011-12-12 16:07:25
- 陈栋生:
绿皮书不仅把31个省市互相比较,把31个省市跟G20,跟其他国家进行比较,这就是充分体现了胡主席讲话的要求。黄皮书张所长已经讲了很多,我就不详细讲了,我拜读了一下绿皮书第二版,第一版去年看过。现在面对资源环境,各个省都是约束强化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更多的还是把重心倾向于GDP的增长速度和总量,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把各个省的环境竞争力加以比较很有好处,真正怎么做到双赢,这是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内容,这本书满足了要求。我是搞专业的,我对研究团队提点建议,这种皮书比如北京市的市长看到,我在这里占第几位,要发挥导向的作用,我们现在所遵循的“十二五”规划当中,国家有12个约束性指标,要考核的当中7个跟环境有关,按现在135个指标评价之外,把这7个指标,各个省完成的情况怎么样列出来,我相信买这本书的人会加倍,在第10页,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当中的比重,单位GDP的能耗等等。
2011-12-12 16:11:47
- 陈栋生:
经济环境竞争力跟经济竞争力区域比较是有不同的,环境竞争力在某种方面,在一定范围之内,有不完全可比性,比如北京、上海,看交通工业的排放,但是在青海、西藏关键是生态环境的平衡能不能维持,青海的书记这个问题不解决了,马上乌纱帽掉了,这牵扯到全国的问题,作者怎么在这个问题上处理。
东部地区环境竞争力都在前位,到环渤海看一遍,从辽宁走到天津,走到山东,把渤海变成了污水池,都是大的钢铁厂、炼油厂,统计上有的没有反映进去,你们写的时候结合其他的渠道,能够把这些问题点出来,三个月闹的最厉害的PM2.5,发表的评价预报跟老百姓感觉的都不一样,科学仪器赶不上人的鼻子,这是非常尴尬的事情,这样一些问题供研究团队参考,不一定对,请指教。
2011-12-12 16:12:16
- 谢寿光:
下面有请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肖金成所长发言,大家欢迎。
2011-12-12 16:13:31
- 肖金成:
参加这个发布会我感觉非常荣幸,这两本书使我们感觉到,我们既了解了中国,也了解了世界,我首先感觉到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去年我们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家都欢欣鼓舞,我当时认为值得高兴,但是不值得骄傲,13亿人,才是第二大经济体,这不算什么,我看到黄皮书里中国成为第二方阵的最后一名,我感觉这个是实事求是的,符合实际的。这个工作把中国和20国集团各个国家做了比较,非常有意义。我们的课题组,李主任做了很多艰苦的工作,这么多数据搜集和处理,确实不容易,作为政策研究者,觉得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依据和非常大的数据库,很多研究是拿来主义,把这些数据作为我们政策研究的一部分。
2011-12-12 16:17:45
- 肖金成:
指标很多,收集难度很大,比较难度更大,很有可能把主要指标淹没了。省域环境竞争力,这不是像城市竞争力那样,比如三大直辖市,不把重庆包括在内,重庆叫直辖市,实际上和一个省差不多,北京、天津和上海,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城市,虽然级别很高,书记都是政治局委员,不能以级别论,北京16400平方公里,指标要和别的地方比较是很难有可比性的,其中一个指标水资源,水资源强势,要是从降水量来看很少,但是喝的水基本上是山西河北的水,密云水库都是河北的水。这个指标很难说明什么问题,包括土地的,污水处理的。有些指标很难可以再甄别一下,有些不能衡量的、难以比较的可以拿掉。
2011-12-12 16:23:05
- 肖金成:
关于人口控制的问题,要坚定不移的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老龄化的问题更为严重,我们更要重视老龄化的问题,现在已经显现出来了,不仅仅是劳动力问题,劳动力体现了竞争力,现在劳动者在减少,老龄化在增加,大家都在担忧未富先老,希望再思考。我们会上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弥补点空白。我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多年,借此机会谈自己的观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国家来看,由过去的三大地带过渡到四大板块,中部率先、西部开放、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在此之前是三大地带,东部、中部、西部,陈先生提出来,主要是为了测算区域发展差距的,并不代表区域发展战略,四大板块可能更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十二五”时期,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四大板块的发展战略概括为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或者是区域总体发展战略。
2011-12-12 16:24:38
- 肖金成:
我当时想不通,为什么叫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明明分了四块,各个区域是不同的战略,这个可能更准确,我们国家很大,区域之间差距大,自然的差距,经济发展的差距,文化的差距都很大。整个国家实施一个战略,这不太符合实际情况,我们分成四块,根据每一板块的情况实施不同战略,我从表述上可以看到,东部是“率先”,西部是“开放”,东北是“振兴”,中部是“崛起”。我仔细解读了一下,东部率先表现在新时期,表现在少数地方,过渡叫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新的时期如何率先,我想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一个是促进产业升级,二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优化空间布局,比如说国务院批复的主题功能区规划,也明确了划分为四个地区,优化开发地区,重点开发地区,限开发地区,禁止开发地区,优化开发地区基本上在东部,所以优化空间不足,这是三大任务,东部率先的三大任务。西部开发也有三大任务,第一大任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这是提供开发的重要任务,第二个任务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西部这么大范围,你怎么去发展,这是一个很重大的任务。第三个任务是保护生态、改善环境,西部地区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很多地方是生态非常脆弱,比如说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喀什地貌地区,这些都需要加强保护,所以规划区里限制开发地区,实际上主要在西部,尽管我们西部大开发,但是大片的地方是限制开发的,这就是西部开发的三大任务。
2011-12-12 16:30:53
- 肖金成:
东北振兴的三大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老工业基地的复兴,因为东部地区有很多老工业基地,第二大任务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资源型城市的普及这是东北很明显的特征,如何转型。第三大任务是特有的,加快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或者叫加快体制改革,我觉得这是东北振兴的三大任务。
中部崛起也有三大任务,中部崛起现在我们认识比较一致了,也就是提高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这就是中部崛起的三大任务。现在有的记者提出来是不是把城市化水平放在前边,用城市化拉动工业化,我不太同意,现在很多人把2011年有亮点,有突破的地方,好像就是城市化提的比较高,用城镇化或城市化拉动工业化,我觉得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不要变成了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东西,这个顺序不能变,我觉得这是四大板块的发展战略。
2011-12-12 16:38:51
- 肖金成:
我们所现在正在研究一个课题,叫优化国土空间开发课题,报告刚刚完成,我们觉得这四大板块还是要粗,960万平方公里,搞了四块,分起来好分,但是还是比较粗,比如说西南和西北,差异就很大,我们笼统地搞了西部,实际上这个战略不是有针对性的,西北缺水,西南缺土,这都不一样,你一个战略是很难覆盖的,比如说中部地区,我们说中部板块,山西很明显跟其他五省是有不同的,因为山西和京津冀、环渤海是联系在一起的,山西的能源、山西的农产品都是与京津冀、环渤海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内蒙,这个我们觉得应该再细分,包括沿海地区再细分一下,我们初步计划将来八个板块,这个我们刚刚提出去,还没有发布。区域发展战略实际上我觉得我们这几年媒体比较关注,国家也比较重视,真正要把我们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能够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个指导作用,我觉得还需要学者和媒体的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2011-12-12 16:39:12
- 谢寿光:
感谢肖所长,不仅对皮书发表了很好的建议,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也提出了建议。下面请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梁正教授发言,大家欢迎。
2011-12-12 16:39:54
- 梁正:
首先感谢谢社长,我来清华大学工业管理学院。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过去我们也在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前期的工作,对福建师范大学的团队也有了解,我们今天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刚才张宇燕所长强调了这一点,G20是一个非常好的样本,这么多国家,怎么来选代表性,这是比较好的。从指标体系设计上,我们感觉是非常完整,非常体系化的。做新竞争力的评价,我们知道这个难度,一个好的指标体系必然会有所取舍。
2011-12-12 16:40:04
- 梁正:
提几点建议:第一,现在我们创新竞争力报告主要是定量指标,关于创新的评价,其实制度层面的评价、环境层面的评价比硬指标更重要。硬性指标的选择和获取的难度远远高于定量指标。现在我们有大量现成的数据可以用,比如这个数据库,还有像欧洲新的积分牌,需要开始发布世界主要创新国家的创新积分牌,这里面有很多是有稳定性的。在科技政策研究领域里,科技部隶属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他们也在发布类似于这样的报告,大量引用了WEF的指标。第二,我们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的成员单位,这个小组每年有两个报告,一个是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一个是区域创新竞争力报告。这个报告也是连续出了十年了,有一个好处就是,每年除了在同一个框架下省域的创新竞争力比较之外,还有一个主题,比如今年是珠三角,再一年可能是西北,举一个例子,可以解决一个问题,大量指标背后研究的动力是什么。这几年英国在创新政策制定上非常活跃,要是把这个指标纳入进来可能不一样,也许是制度产生影响作用的时间还没有显现出来。
提出非常不成熟的两点建议,供各位专家参考,谢谢。
2011-12-12 16:40:23
- 谢寿光:
感谢梁教授最后的发言,今天发布会及研讨会所有的议程已经结束,媒体还可以深入解读这两部皮书,会后可以进行单个分别采访,谢谢大家出席今天下午的会议,本次发布到此结束,谢谢!
2011-12-12 16:41:13
图片内容:
- 2011年《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在京发布
- 2011年《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发布会现场
- 中国网做好直播准备工作
- 发布会现场领导嘉宾陆续到达
- 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主持新闻发布会
- 中国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致辞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致辞
- 现场媒体摄像机
- 新闻发布会吸引众多媒体记者参加
- 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致辞
- 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李建平作主题报告
- 现场图表分析
-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李闽榕作主题报告
- 现场图片数据展示
-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发言
-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研究员发言
-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栋生教授发言
-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研究员发言
- 新闻发布会现场
-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助理梁正教授发言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2011年《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在京发布
中国网 杨佳
-
2011年《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网做好直播准备工作
中国网 杨佳
-
发布会现场领导嘉宾陆续到达
中国网 杨佳
-
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致辞
中国网 杨佳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致辞
中国网 杨佳
-
现场媒体摄像机
中国网 杨佳
-
新闻发布会吸引众多媒体记者参加
中国网 杨佳
-
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致辞
中国网 杨佳
-
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李建平作主题报告
中国网 杨佳
-
现场图表分析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李闽榕作主题报告
中国网 杨佳
-
现场图片数据展示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发言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研究员发言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栋生教授发言
中国网 杨佳
-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研究员发言
中国网 杨佳
-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佳
-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助理梁正教授发言
中国网 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