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2011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成果发布会
活动描述
- 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中国信息报社定于2011年12月25日(星期日)下午16时在中国职工之家C座三层报告厅南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成果,举行《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研究报告》首发仪式,相关出席嘉宾、领导解读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研究体系,并就有关情况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叶植材:
各位嘉宾,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本次发布会主办单位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中国信息报的社长以及课题研究专家委员会的协调人叶植材。今天我们主办方在这里举办一个简洁、权威的课题成果新闻发布会,一会儿将发布2011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暨《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研究报告》首发式。
2011-12-25 16:05:01
- 主持人 叶植材: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三方面的嘉宾:一、课题研究组部分成员,他们是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郑京平先生;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现国务院参事室特别研究员姚景源先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杨泽军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子海博士;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先生;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庞晓林先生;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先生;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总编辑、中国信息报社常务副总编辑万东华先生;中国信息报社副总编辑彭嘉陵女士。
2011-12-25 16:08:16
- 主持人 叶植材:
二、中国城市研究发展实力的发布,我们邀请了几个市的代表。
三、中央和首都的部分媒体单位代表。它们是: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中国新闻社、经济日报社、科技日报社、经营时报社、中国经济导报社、中国画报社、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中国信息报社。中国网作为发布会的协办单位,将深度报道本次发布会的有关信息和成果。
今天会议的议程有三项:一、发展报告首发式;二、主办方就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发布;三、邀请姚景源先生为我们做主旨演讲。下面进行今天发布会的第一项议程。
2011-12-25 16:10:04
- 主持人 叶植材:
2010年中国城市协调发展暨《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研究报告》首发式,这里举办一个简单的仪式,请工作人员将发展报告推上来。有请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郑京平先生为我们剪彩。请工作人员将发展报告呈送到嘉宾和与会代表手上。
2011-12-25 16:11:35
- 主持人 叶植材:
下面进行大会第二项议程:请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总编辑、中国信息报社常务副总编辑万东华先生发布研究成果。
2011-12-25 16:12:48
- 万东华:
尊敬的郑京平总工程师、尊敬的姚景源特约研究员、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城市代表、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举行2010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成果发布会暨《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研究报告》的首发式,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和中国信息报社联合成立的城市综合实力研究课题组,向前来参加新闻发布会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以及主办方邀请的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城市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我就2010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的发展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信息发布。
2011-12-25 16:13:13
- 万东华:
首先,我介绍一下已经发到各位代表手中的《报告》,该报告由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中国信息报社联合成立的城市综合实力研究课题组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背景、内涵、设计原则、基本框架出发,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构建了一套适合当前我国特点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体系,利用2010年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数据,从多个方面对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发展实力进行了研究。基本情况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截止2010年底,全国城镇人口总数为6.66亿人,比上年增加44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9.68%,全国已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城市已逐渐成为居民经济生活的主要场所。
2011-12-25 16:15:50
- 万东华:
城市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突出。随着中国特色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年末总人口达3.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9%,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5%,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0%。201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行政区域面积为63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2万平方公里,比2009年增长1.1%。
截止2010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分别有87、81、85和34个。东部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年末人口为1.6亿人,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年末人口的41.6%;创造地区生产总值14.5万亿元,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总量的59%。中部地区城市的年末人口为0.9亿人,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年末人口的22.7%。创造地区生产总值3.7万亿元,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总量的14.9%。西部地区城市的年末人口为1亿人,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年末人口的25.1%;创造地区生产总值3.9万亿元,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总量的15.8%。东北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年末人口为0.4亿人,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年末人口的10.6%;创造地区生产总值2.5万亿元,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总量的10.3%。
2011-12-25 16:22:29
- 万东华:
按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城市发展居全国领先地位。东部地区有10个城市进入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综合实力前20位,有28个城市进入地级市前50位(不含省会城市);中部地区有3个城市进入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综合实力前20位,有8个城市进入地级市前50位;西部地区有3个城市进入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综合实力前20位,有5个城市进入地级市前50位;东北地区有4个城市进入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综合实力前20位,有9个城市进入地级市前50位。
2010年,年末人口达到500万以上的城市12个,比2009年增加1个,其中重庆、上海、北京的人口均在1000万以上。为了保证城市之间的可比性,本研究不包括四个直辖市。201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类:在32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位居综合实力第一位的是深圳市。
第二类:在251个不含省会城市的地级城市中,位居综合实力第一位的是苏州市。
详细研究结果请参见发给大家的《2011年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研究报告》,由于时间关系,城市名单不再一一宣读。
2011-12-25 16:24:37
- 万东华:
经过课题组持续不断地认真研究,2010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结果已经产生。由于时间紧,涉及到的数据量大,指标多,特别是研究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我们将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
各位代表,此项发布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包括新闻媒体广泛的重视和关注,请允许我代表主办单位再一次向为本次活动提供特别支持的新闻媒体以及到会的新闻界的朋友们、为本次活动提供特别赞助的深圳市人民政府,以及积极参与、配合和支持本次活动的城市和代表表示衷心感谢。
谢谢大家。
2011-12-25 16:26:08
- 主持人 叶植材:
谢谢万东华总编辑,信息丰富,分析深入而系统的主题研究成果发布。这个发布表明了2010年我国部分城市综合实力发展的现状,也再次谢谢万总编辑。作为主办方,我利用这个机会向新闻界的朋友们做两点补充解读:第一,我们这是个研究成果,利用我们统计的数据,采用相关的研究方法;第二,作为课题组,我们认为是科学的、客观的、公正的,为什么说科学?从我们对城市综合实力的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来说,采用层次的分析法,一是我们将城市综合实力按逻辑概念进行分层,形成了包括人口与劳动力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和发展质量六个子系统,共计58个统计指标。二是根据每个子系统的定义,按照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从规模、结构、增长速度、效益、效果、能力及水平等方面的设定一个原始指标;三是对原始指标逐级计算,逐级合成,再争取得城市生活实力的评价指标。
我们觉得也是客观的,因为评选我们是站在研究课题角度,不是我们的主观意愿。再就是公众的,因为数据来自于基层,来自于国家认可的统计资料。所以一是研究课题,二是研究结果是科学的、客观的、公正的。发布会第二项议程到此为止。
2011-12-25 16:27:19
- 主持人 叶植材:
第三项议程是新加的,因为有媒体的朋友,还有基层政府的代表,听说姚景源先生要来到今天的发布会现场,和主办方说能不能请姚景源先生即兴给我们在城市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做一个交流,大家从各个渠道了解到,姚景源先生的演讲能够使我们在轻松的愉悦当中得到对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成果、社会发展的计策,以及自己对国家发展的了解方面得到很多信息。我建议在座媒体的朋友们、城市的代表们用掌声邀请姚景源先生给大家做演讲。
2011-12-25 16:29:05
- 姚景源:
我觉得京平同志和他所领导的课题组最大的贡献就是我们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提出了城市化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可能大家知道,这段时间一些学者通过模型来分析中国经济,比如他们分析人口红利、资源要素的约束条件等等,得出了一个结论,说中国将会告别过去这30多年的高速增长,会转到较低的低速增长阶段。我觉得这个分析有道理,但也有欠缺之处,我今天讲它的不足之处是在于这个模型缺了最重要的东西,要素没有加进去,就是改革开放。单靠人口红利、单靠资源要素等各种要素的约束,回到1978年小平同志就不会改革了。所以还是要把改革开放放进去,中国的问题是很复杂的问题,我不赞成单纯用模型来解读中国经济,因为很多是模型所讲不清楚的。实践证明,明年正好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20年,我们要好好学习小平同志的思维方式。
2011-12-25 16:30:42
- 姚景源:
我认为中国未来30年还会保持相当好的增长,其中最重要的领域和空间就是城市化。1978年全国城市化率17%,刚才东华同志讲现在已经到了49%。我记忆里发达国家最低是78%,剩下都在90%以上。而我们49%的城市化率,因为我们现在算的方法还是用常住人口来算,还是按照六个月的居住期,应当讲2亿左右的农民工还没有完全融入到城市化中来,所以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宏观经济学当中,讲工业化、城市化,工业化在宏观经济当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创造供给,城镇化是创造需求。如果按照这个基本原理,就是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拿它来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话,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我们的问题。中国过去30多年城市化,从17%到现在的49%,也有一个了不起的进步,确实是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应当承认一个问题,就是过去30多年的发展当中,我们城市化发展的速度是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的,也就是说创造需求的城市化,它的发展速度也有辉煌之成就,但是速度相对落后于创造供给的工业化。由于这两个增速出现差异,所以中国宏观经济当中深层次的问题始终是需求不足,年年讲扩大需求,需求都上不去,我觉得宏观经济分析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城市化。
2011-12-25 16:33:08
- 姚景源:
所以发展城市化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城市化是未来拉动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和空间,现在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调整,我觉得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城市化。从生产的角度看,现在要调整和转变过多依赖二产,要发展三产,因为我们三产服务业比重过低,不仅影响整个民生,更重要的还影响就业,大家都很清楚,现在就业当中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普通民工的就业应当说是解决得相当不错,但是现在大学生就业确实非常难。原因就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是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太低,现在的服务业我估计肯定到不了50%,也就是40%多,显然这个比重比发达国家要低得多。所以我们要发展服务业,总理也曾经讲过,我们要把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为什么服务业比重低呢?首先是城市规模小,一个小城市给谁服务?所以服务业比重低在相当大程度上是源于城市化程度不够。在支出法上来看中国经济,我们是要解决中国经济依赖出口,应该把整个经济增长的支撑力扩大到内需和扩大需求上来。要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也得靠城市化。城市化的结果会导致整个国家成为大工地,我到澳洲去的时候说看看这两个国家,澳洲和新西兰有多少吊车和起动机,两个国家一共就看到三部吊车,而中国到处都是吊车,到处拆迁。《参考消息》有一篇文章,转载了英国一个杂志的文章,说现在70%的起重机都在中国,就是城市化。所以城市化将会是支撑中国经济最重要的领域。
2011-12-25 16:35:59
- 姚景源:
城市化也是解决诸多社会矛盾非常重要的领域和途径,比如说大家知道的“三农”问题,要解决农民问题关键在于要减少农民。现在农民人均耕地面积是一亩四分地,一家三四个五个孩子,平均下来就是十亩八亩地,如果让农民单靠这些地走向小康、走向富裕是不可能的,所以富裕农民还在于减少农民,农民少了,人力资源多了才能产业化、规模化,资本才能进去。农业最终还是要提高劳动生产力。转移农民,农民到哪儿去?就是要加快城市化,让城市能够更多、更快地吸纳农民。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城市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三倍,消费也是3:1,当农民成为市民时,收入就会增长3倍,农民增收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消费也会增长3倍,所以我们讲扩大消费的问题也有了基础。农民工进城,会有相当深刻的变化。
假设没有改革开放,没有进城务工,农民的人生轨迹是非常简单的,比如一个农村小姑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进城务工,她的一生就是长到20多岁嫁人,工作就是生孩子、养猪,然后老了给孩子娶了媳妇,她就死了。现在进城务工,变化是什么?第一个变化就是小丫头都化妆了,这说明她热爱生活、追求美、说明素质都在提高,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她内心也会产生诸多的变化,比如她有了孩子,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对他的期待,与生她的农民母亲是不一样的。农民母亲可能觉得将来多生两个男孩就行,但是经过城市生活的小青年,一旦生了孩子会想,无论如何要让孩子读书,甚至要读大学。方方面面都有很大变化,包括我们的统计,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定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更多会定性,我们善于定性分析,比如说这是好人,这是坏蛋,天气很热、很冷,但我们缺少定量的东西。
2011-12-25 16:39:11
- 姚景源:
我听过一个老兄讲,他是卖锅贴的,说美国麦当劳能走遍世界,我的锅贴也能走遍世界,超过麦当劳。我说用什么招数呢?讲来讲去我觉得他没有明白。麦当劳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性的食品?麦当劳的根本是工业化,工业化的前提是标准化,标准化的基础是定量。锅贴讲来讲去就是怎么拌馅儿,根本就没有悟到定量、标准化、工业化,所以还是农业文明,在时间上、空间上不一样,这就可以看出来不一样。农村小青年谈恋爱约会的时间是太阳落山时,地点是村外小河边,这是时间和空间。再看看城里的年轻人,约会的时间晚上六点整,地点什么街、什么路、多少号,第几个电线杆子底下,时间和空间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准确性,这都是城市化会给我们带来诸多的、深程度的变化,当然今天我们还是讲中国经济。
我们确实应当看到,由于过去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在增长方式和结构上确实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在今天看来需要依赖城市化。现在各个省、各个地方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中国的城市化是走向迅速发展的道路。在这样的状况下,我觉得这个课题组对正在加快发展的城市化过程,提出了如何考虑综合实力、如何走城市化科学发展的道路,在这个时期至关重要。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2011-12-25 16:44:22
- 主持人 叶植材:
谢谢姚景源衍生娓娓道来的演讲,我们如何去思考城市化的进程,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路径、政策。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我代表主办方再一次感谢各位专家、再次感谢城市的代表,再次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能够莅临我们的会议。谢谢大家。今天是圣诞节,祝在座的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圣诞快乐。过两天新年就到了,主办方祝福专家、城市的代表、新闻界的朋友,在新的一年事事如意。谢谢大家。
2011-12-25 16:46:36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 mms://wmv.china.com.cn/dianbo/zhibo/2011/201225a.wmv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2011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成果发布会即将开始
中国网 杨丹
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中国信息报的社长以及课题研究专家委员会的协调人叶植材主持会议
中国网 杨丹
2011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成果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丹
2010年中国城市协调发展暨《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研究报告》首发式
中国网 杨丹
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研究报告
中国网 董德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现国务院参事室特别研究员姚景源
中国网 杨丹
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总编辑、中国信息报社常务副总编辑万东华
中国网 杨丹
2011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成果发布会与会嘉宾
中国网 杨丹
2011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成果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丹
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研究成果报告
中国网 董德
会议现场
中国网 董德
与会嘉宾
中国网 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