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中国气象局2012年1月份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中国气象局定于12月30日(周五)下午15:00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大楼二楼报告厅举行2012年1月新闻发布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余勇:
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中国气象局2012年1月新闻发布会,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成效以及应对气侯变化和开发利用气侯资源工作进展,特别是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意见,在为“三农”服务,西安世园会,西安大运会,神州八号对接保障服务当中,在面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海南等省异常,台湾,北京、武汉城市内涝,华西和黄淮地区、四川等省局地强对流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及时传播了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普及了气象科学知识,为提升公众防灾减灾和应对气侯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希望和大家继续携手并进,进一步扩大气象传播的广度、加大气象新闻报道的力度,推进气象宣传的厚度,共同为气象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福祉发挥更大作用。新的一年就要来到,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气象局向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愿,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下面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专家,他们是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先生,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女士,国家气侯中心气侯与气侯变化服务室首席艾婉秀女士,中国气象科学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副所长王亚强先生。
今天我们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是2011年天气气侯盘点以及12月份天气气侯主要事件的回顾。其次是2012年元旦天气和1月上旬天气展望。第三是简要跟大家汇报一下全国公众气象满意度调查结果。我们首先请陈振林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11-12-30 15:08:45
- 陈振林:
谢谢余主任,我介绍几方面内容,首先12月份全国天气气侯概况。这个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在气温的分布上,西部偏暖,东部地区偏冷,特别是西藏,四川西部、云南西部、青海南部、新疆中部偏高。西北部分地区,黄淮东部、江南东部、华南、西南地区偏低。降水量今年12月份是7.2毫米,在地域分布上可以看到,红色的区域东北、内蒙古大部、西藏中东部、西南北部、江南南部、华南中部偏少3—8度,新疆西南部、西藏西部、甘肃北部偏多2倍以上。
12月有2次冷空气影响,比常年12月份三次少了一次。第一次是影响全国整个范围,第二次对北京影响比较大。另外影响天气事件就是西南出现低温雨雪天气,降雨日数普遍6—16天。月内还出现部分地区大雾影响交通,包括这两天持续的现象。华北的中南部、西南地区东部、福建大部、新疆的局部2—6天,云南西南部、福建中部有6—8天,甚至达到8天以上。月内四川云南局部地区干旱发展,12月以来西南地区东南部降水量普遍少于20毫米,气温较同期偏高。在四川南部、云南西北部、中到中度气象干旱。
12月在北方气象条件还是有利于北方冬小麦的安全越冬,目前来看冬小麦、油菜长势良好。但是一些地方积雪不利于畜牧业和设施农业的生产,月内最大积雪深度达到了10—31厘米。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白灾。目前来看全国农区大部分商情还是比较良好,有利于农业生产。江西部分地区由于降水偏少,出现了旱情。小麦、油菜的产区大部分地方气温偏低,有利于控制旺苗。华南低温霜冻,露天蔬菜生长缓慢。以上是12月天气气侯特征。
2011-12-30 15:16:00
- 陈振林: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整个一年全国天气气侯事件气温有什么特征。首先是全国平均气温偏高,为连续第十五年偏暖,常年是9.0度,今年是9.5度。具体就是前期冷暖起伏大,偏高主要是在后期,一月份异常寒冷,是34年最低,二月全国明显偏暖。四到十月份持续偏暖。全国大部分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全国的降水量与常年同期偏少9%,为近61年最少。今年是555毫米,我们国家全年平均是610.5毫米。具体有什么特征,在1—5月份偏少,秋季特别是十月份偏多。当然中间出现了连旱,在空间分布上,常年以来的降雨也是明显偏少。
下边再展望一下元旦期间以及一月上旬天气情况,元旦天气一二三号前两天天气全国都是雨雪天气,需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具体的预报一号到二号,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地区北部、东北地区南部、山东半岛小到中雪,江淮、江南、华南地区西部有小到中雨,它的雨雪范围还是比较大的。第三天北方转晴,南方雨雪依旧。西藏南部个别地方有大到暴雪,总的在元旦期间有冷空气活动。
展望更远一点,就是未来十天,一月上旬天气,一个个特点就是冷空气活动频繁,中东部气温依然偏低,会延续十二月份的特点。5—8日,还有中等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南方大部分多雨水,气温也降低,特别在预报的一月上旬,与全年同期偏低12度。总降水量一般10—25毫米,四川盆地东部、贵州、广西北部、湖南西北部降低30—50毫米。一月份各地还要密切关注对人体健康、交通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月份西北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低温雪灾天气,在西南和江南部分地区容易出现雨雪冰冻天气,要做好公路、铁路时间限制,保证春运正常开展之外,大家出行时候要提前关注天气变化。
针对华南干旱,我们预计一月份会持续发展,需要继续加强防旱抗旱工作。一月份仍然是大雾天气发生比较频繁的时期,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可能会受到影响。针对农业生产有以下措施建议,北方冬麦区要注意防寒保伤,南方农区要预防冷空气侵袭,造成影响。北方畜牧业和设施农业遥注意防御大风、降雪影响。
2011-12-30 15:16:26
- 陈振林:
借此机会也向媒体朋友通报一下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这个是由中国气象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调查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从18岁到75岁居民。调查有效样本49700人。调查方式全部采用计算机辅助和电话调查。时间是从9月1日到25日。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以下几方面,总体满意度,今年评分是85.7分,比2010年提高了2.2分,其中在农村是87.3分,城市是83.9分,比往年都有所提高。针对气象服务信息发布中相关因素,我们分项进行了调查,有一个结果显示,预报准确性是公众评价气象服务最重要的方面,而且对它的期望值也比较高,但是对准确性的评价和期望值之间落差还比较大。公众对气象服务信息实用性的评价最高,他接收到的信息还是比较实用的,这是一个主要的结论。
另外对气象知识普及和需求方面调查表明,气象防灾减灾常识的普及程度是52.6%,但是公众对防灾减灾常识普及的需求比较旺盛,是79.8%,与52.6%这个数据比还有很大空间,需要媒体记者朋友共同努力开展这项工作。针对公众期望的接受渠道,哪些手段比较方便我们也做了调查,最希望通过电视、手机、网络接受常识,但是在城市和农村有所不同,这里面有详细的结果。公众希望的接收形式,一般以纪录片和视频的方式接受,城乡有稍微差别,城市公众比较青睐宣传图片和专家讲座访谈方式,农村的公众更倾向于通过大喇叭、气象信息员传递。
我们在调查中也针对气象服务的品牌做了知晓率调查,和去年相比有明显增加,比如2011年中国气象频道,中国天气网公众知晓率分别是37.6%和28.9%,比去年增加16.2%和4.5%,增长幅度还是比较大的。我借此机会也祝大家2012年龙年大吉,谢谢。
2011-12-30 15:25:01
- 余勇: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2011-12-30 15:26:22
- 香港大公报记者:
我有这样的问题,今年春运来得比较早,1月8号到26号是春运阶段,春运服务保障工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另外春运期间天气总体情况如何?会不会像去年我们所关注的出现大范围的降雪、冻雨?针对冻雨来说有哪些相应的措施保障?谢谢。
2011-12-30 15:31:12
- 余勇:
做好春运气象服务也是气象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每年都要认真部署,落实。今年春运也是来得比较早,元旦和春节之间间隔时间比较短,所以我们针对今年的情况,包括未来的天气可能发生的变化也是及早采取了保障措施。最近我们也做了全面的部署,包括下发通知,采取各种检查,设备安全方面做了彻底的检查。
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首先还是要做好应急职守工作,要求各地气象部门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更加重视。第二,针对春运期间可能发生的灾害天气做好预报服务,特别是对春运期间交通运输影响比较严重的,像寒潮、雨雪、冰冻、大雾这些天气,大家加强联防和会商,一方面做好信息化预报服务,另外也要各部门做好联动,把它可能造成的影响要沟通会商,同时确保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畅通,第一时间传递到各行各业,及早采取措施,特别是我们面向发改委铁路、公路、民航、旅游、电力等部门都建立了专门的服务渠道,还有专门服务产品。
2011-12-30 15:35:14
- 陈振林:
中国气象局从1月6日开始到2月16日,每天报告有关部门,通过电视的气象服务节目当中增加内容,对前期在准备过程当中,特别是入冬以后,我们也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专家一起对冬春季节或者春运期间天气演变趋势做了预测,从十一月以来,十二月份情况来看,北方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雪灾,但是我们预测的结果表明,包括在南方,可能由于降温造成的阶段性的低温雨雪天气,不会像2008年那样严重,但是尽管如此,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包括我们国家最近各个部门,像发改委啊,开年度工作会的时候,预防春运期间预防极端天气事件,包括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农业部也特别强调针对天气气侯事件及早做了部署,对这块儿大家还是非常重视,提早采取措施,确保春运期间各项活动顺利开展,谢谢。
2011-12-30 15:36:33
- 成都商报记者:
2011年我们看到一些极端的天气情况不断出现,不知道2012年相对于2011年极端天气情况出现会增加还是会减少?
2011-12-30 15:37:03
- 艾婉秀:
确实如你所说,2011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出现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极端天气气侯脆弱性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至于2012年,大家比较关注先前有各种传说,各种说法,我们刚才讲了,我们针对冬春季节的天气气侯我们已经做了滚动预测,也及时向决策部门汇报,但对整个一年的预测,这对全世界气象部门来讲也是比较难的科学命题,我还不能一下子给出明年到底会发生什么灾害,会出现什么极端的气侯事件,因为现在科学水平达不到这个程度,但是我们会不停滚动地进行预测,包括我们到三月底四月初,春天、夏季还会开展会商。
2011-12-30 15:38:04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想接着刚才这位记者的问题提个问题,出现这种极端天气的原因是什么?
2011-12-30 15:38:56
- 陈振林:
出现极端天气气侯事件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全球气候变暖以后,根据科学家目前的研究来看,大气环流出现经常性异常这种可能性明显存在,主要是气侯变暖以后最明显是南北交融情况更加突出,也就是说南边的气团向北扩展更明显,同样北边的气团向南伸展也明显,这样的环流异常就很容易造成极端天气气侯事件,这是目前可以说是大家比较认可的一个解释。
2011-12-30 15:39:34
- 中新社记者:
我想问一下,12月中旬时候在菲律宾出现的“天鹰”热带风暴,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我记得当时咱们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测是8—9级的风级,但是最后却造成了一千多人的死亡,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还有十二月份出现台风是不是属于异常?
2011-12-30 15:40:02
- 陈振林:
我再补充一下,过去十年对我国有影响的最后一个台风平均生成的时间12月2日,但是最晚生成的时间是12月19日,是2004年的第30号台风。今年的“天鹰”虽然对我国没有影响,但是比常年偏晚了13天,但是从极端性来看,比01年,04年,06年生成的还要早,所以不算特别异常的现象。
2011-12-30 15:41:45
- 新华社记者 ]:
今年发生了好几次大范围大雾天气,今年为什么这么多发大雾天气,可以采取哪些手段降低影响?
2011-12-30 15:48:28
- 陈振林:
今年确实也是雾霾天气频繁,气象预警不断,交通连连受阻,也是十大气候事件之一,今年秋季以来,雾霾天气比较多发,有一个特点,雾霾天气日数比较多,影响范围广,阶段也比较集中,跟常年比都偏多,达到了5—20天,个别地方20天以上,北京也是几十年来比较多的一次。从气象条件角度来说,我们请专家做了分析,本身对雾的预报,霾的预报也是在正常范围内,从它的形成气象条件来看,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影响我国的入秋以来冷空气多次,它活动相对来说还是偏少,强度偏弱,地面风速小,再加上夜间湿度增加,容易引起雾天。西南暖湿气流也比较偏凉,北方干燥的冷空气活动不是太强,西南方向水汽比较强,所以相对湿度就大,所以就比较多发。另外由于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也造成了霾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发生。我们会及时发布预警,提醒特别是对公众的健康,对交通出行各方面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前防范,主要是及时通过媒体各种手段向公众发布。
2011-12-30 15:49:22
- 余勇:
请王所长介绍一下我们预报有关的平台情况。
2011-12-30 16:42:11
- 王亚强 :
霾主要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干尘粒,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现在人为排放了各种各样的大气污染物,包括污染气体,还有污染固体,我们气象科学研究院正在开发预报平台,它首先需要知道排放源,知道这些大气污染是怎么排放的,排放了多少,它的传输、沉降,在大气中的化学过程,比如说有的污染物排放气体会二次转化成为颗粒物,我们这套预报系统也正在做预报和研究。同时我们也在做一些相应的观测,我们主要注重大气成分对天气结构的影响,包括大气辐射效应,直接辐射、间接辐射等,谢谢大家。
2011-12-30 16:42:51
- 经济时报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气象部门近期召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研讨会,媒体对“率先”这个字眼比较感兴趣,我的问题是气象局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思路是什么?有什么部署?目前的试点工作进展到什么地步了?
2011-12-30 16:43:28
- 余勇:
首先感谢媒体朋友关注气象事业发展,大家知道,现在率先实现现代化也好,不光我们气象部门,包括其他部门,包括地方,江苏啊、上海、广东都提出这样的目标,气象现代化应该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从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刚才陈司长介绍的气象满意度不断提升,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得益于我们坚持不懈的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使得我们的能力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心里有底。至于为什么最近气象部门提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首先我认为是为了更好满足我们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气象服务的需要,这是第一个。
2011-12-30 16:44:13
- 余勇:
第二个,五年多以前,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气象部门简称“三号文件”,这“三号文件”明确说2020年要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这是国务院国家给我们气象部门的光荣任务,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第三个,也是我们当前和今后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
第二个问题就是有关思路,现在各行各业对现代化都有它的思路,作为气象部门来说,经过我们前一段的学习,讨论,大家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初步形成了这样一个基本思路,首先我们还是要立足国情,我们的气象现代化,还得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我们国家范围广,各省差异比较大,其次还要面向国家需求,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同时要瞄准世界和科技的前沿,现代化要跟自己以前相比,最重要还是横向,跟发达国家,甚至跟其他部门相比。
2011-12-30 16:44:33
- 余勇:
第三个,从现在看,也是中央一直强调的,我们发展现代化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从我们部门来说,过去我们这段通过十五、十一五,我们的现代化雷达也好,卫星也好,自动站也好,从数量上有了一定规模,特别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把这些资料用好,更好地服务,这些思路都要进行转变。
2011-12-30 16:45:26
- 余勇:
第四个,还是要坚持以公共服务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最终实现温总理给我们提出的,要建设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台站战略目标,同时通过我们推进现代化的进程,完成总书记交给我们的提高四个能力的任务,提高我们的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我们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侯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作为我们的战略任务,最后我想现代化主要涵盖了建设一个先进的业务体系,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作为我们的战略重点,最终实现了我刚才说的提供为国家安全,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这是我们的基本思路。
2011-12-30 16:45:48
- 余勇:
从目前进展来说,我们进行了一些部署,近期分两方面,第一专门要成立一个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谋划,抓好顶层设计,我们在指标体系设计,包括考核指标,要进行系列的研究,下发对全国指导意见。其次我们选择一些发展条件基础比较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需求也更加迫切的,比如江苏、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以及在浙江杭州啊,宁波以及重庆等地开展一些试点工作,目的是通过这些单位的试点,来创造一些经验,探索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满足需求。同时下个月六号到七号要召开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在会上要进行部署,除了这四省,其他省也要选择有条件的单位进行试点,目的是通过试点来寻找更好的实现现代化的途径,或者解决现代化可能在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011-12-30 16:46:37
- 人民日报记者 :
我想问一下雾和霾的形成条件和预报方法,公众在预防的方式上是不是也应该注意有所区别?因为现在经常一说就是雾霾天,但是雾和霾是有区别的。比如雾是要注意交通影响,霾可能对健康影响更大一些。
2011-12-30 16:47:32
- 王亚强:
你说的很对,雾主要表现在形成大量的雾滴,他们共同的现象就是都会对能见度造成影响,雾主要是水,霾主要是相对比较干的尘粒对能见度进行损失,形成条件主要是如果相对湿度特别大的话就会形成雾,湿度小形成霾的可能性大。现在包括我们能感受到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颗粒物在产生作用,大气的水汽溶解的时候,在自然情况下很难达到变成水滴的条件,如果大气中有很多的气溶胶或者颗粒物存在,气溶胶作为核,水雾就很难形成,包括雾里的雾滴也是一种污染物,所以大家感受到雾霾天气不仅是能见度的损失,对健康也会损失
2011-12-30 16:48:08
- 陈振林:
雾也好,霾也好,都是一种能见度降低的表现,这样对交通,运输、航空、水上各方面都会造成影响,每到有雾或者霾的天气时候,这方面事故经常发生。为什么我们经常说雾霾,从我们专业标准划分,雾就是雾,霾就是霾,而且在预报当中也是不同的预报系统,但是就像王所长讲的,它是动态的,往往二者是混合在一块,如果早晨起来有霾的现象,如果随着湿度的增加,固体颗粒物会包裹上水汽,就会和雾结合在一起,所以很难判别,但是从科学研究角度,了解它的机理发生发展还是要区别对待的,这里天气现象本身有的是互相影响,有的是不受天气因素影响,所以非常复杂,随着公众对这方面的意识提高,国家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气象部门特别是环境保护部门,对空气质量检测预报要加强合作,谢谢。
2011-12-30 16:48:43
- 余勇:
我们的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儿。1月22号春节假期就要开始,我们将在1月20号左右通过雅虎邮箱和短信平台向各位媒体朋友提供全国春节天气预报,假如没有特殊情况,我们就不专门安排新闻发布会了,所以到时请大家留意手机提醒和邮箱信息,我们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合家幸福。
2011-12-30 16:49:24
图片内容:
中国气象局2012年1月份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主持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发言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发言
发布会主席台
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
成都商报记者提问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首席艾婉秀答记者问
中国气象科学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副所长王亚强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相关新闻:
- 北京市气象局专家称大雾天气与环境污染无关
- 安徽石台气象局要求应考者具备非农业户口
- 乌鲁木齐再起浓雾致航班延误 气象局发红色预警
- 气象局:台风“天鹰”成因正常 我国大陆不受影响
- 气象局: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 普遍降温4~8℃
图片大图:
中国气象局2012年1月份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董德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董德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发言
中国网 董德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发言
中国网 董德
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董德
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德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
中国网 董德
成都商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德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首席艾婉秀答记者问
中国网 董德
中国气象科学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副所长王亚强答记者问
中国网 董德
中新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德
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