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民生问题等情况举行吹风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定于2012年3月22日(星期四)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背景吹风会,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余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研究员葛延风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民生问题等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实时报道,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我们的新闻吹风会。不久前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国内外媒体都十分关注,也做了很多报道。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来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余斌先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研究员葛延风先生出席新闻吹风会和大家见面,进一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就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民生等问题跟大家做一些介绍,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2012-03-22 09:38:15
- 郭卫民:
这两位专家大家都见过,我做个简要介绍,余斌先生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战略等领域的研究,写了大量的著作,发表了大量文章,他还直接参与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葛延风先生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公共部门事业单位发展等,他还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这两位专家都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一会儿先请两位专家分别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然后回答大家提问。下面先请余斌先生做介绍。
2012-03-22 09:52:03
- 余斌:
谢谢郭局长。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就宏观经济领域的问题跟大家做交流,在回宏观经济研究部工作之前,我在媒体工作过很多年,所以见到记者朋友感到很亲切。我首先结合政府工作报告,谈谈我对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一些基本看法。
2012-03-22 09:52:55
- 余斌:
去年中国经济总量是47.2万亿人民币,年末总人口是13.4735亿,人均GDP达到3.5万元人民币。过去30多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按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1:6.4588折算,中国经济总量达到7.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了11%。与上年相比,中国经济总量增加了1.4万亿美元,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为5.9万亿美元。与5.9万亿美元相比,增长了24%,这是用GDP名义增长加上人民币汇率升值来计算的。从这点可以看出,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中国人均GDP达到5420美元。2010年人均GDP大概是4400美元,去年这一年,人均GDP增加了1000美元。 用世界银行分类标准来看,中国现在处在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要稳中求进,把稳中求进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稳”强调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稳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和社会大局的稳定。在“进”方面,强调在发展方式转变上、深化改革开放上、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来源,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
2012-03-22 09:57:19
- 余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财政、货币政策强调预调和微调。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这三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三个角度来观察。
保持经济适度、合理增长,是处理三者关系的关键所在。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过高,会带来过热,必然会带来通胀压力。但是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过低,大量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失业人口增加,社会不稳定,结构调整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我认为,在处理这三者关系上,保持适度、合理的经济增长是关键。经济结构调整涉及的内容很多,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结构的调整,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供给结构的调整,还有中西部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调整等等。但是,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强调结构调整,强调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要通过结构调整来转换增长动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过过去30多年的发展,我们原有的增长动力开始下降,传统的竞争优势开始削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才有可能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保障中国经济在更长时间内平稳较快发展。通胀压力具有长期性。我们认为从总体上讲,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成本上升阶段,因此,通胀不是一个短期问题,而是一个长期问题。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应该适当提高通胀的容忍度,从而积极推进价格改革,理顺价格关系,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为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2012-03-22 10:01:46
- 余斌:
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有以下四个方面:1.经济增长7.5%。2.就业目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3.CPI控制在4%左右。4.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具体来说,这几个目标今年会是什么情况呢?首先看物价。总体上看,在全球需求下行的背景下,我国物价上涨压力有所减弱。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平稳回落,受美欧债危机冲击以后,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需求是下降的,这样为中国控制通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去年CPI上涨5.4%,今年涨幅在4%左右。但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还在持续,大宗商品价格仍然处于很高的水平,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上涨等,这都说明反通胀具有长期性。
今年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会取得积极的进展。伴随着出口增长的下降,贸易顺差的规模会缩小。去年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到3%以内,今年这一比重会进一步回落,中国经济内外平衡的状况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在出口、投资增长下降的同时,消费的增长保持相对稳定,消费占GDP的比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将会有所提高。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保持了较快增长。今年1、2月份的情况仍然是这样的,这有利于地区差距的缩小。农民收入的增速有望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有利于我们遏制城乡差距拉大。工资水平的上升,收入分配格局有所改善。
2012-03-22 10:04:06
- 余斌:
经济增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从而导致外需出现下降。二是国内房地产经过前一阶段的高速增长以后,目前进入调整阶段,对于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都会产生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三是在经过了过去30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把这三个因素概括为,短期需求的收缩和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叠加,从而使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是,如果不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大体稳定的话,今年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可以达到8.5%左右的较高水平。
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回落,有利于抑制需求过度扩张和短缺而引起的通胀,有利于把物价水平控制在较低水平上;有利于增强需求约束,促进行业兼并重组,从而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在结构调整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也有利于逐步与“十二五”规划确定的7%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相衔接。
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复杂,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短期需求收缩与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叠加,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财政、货币政策应以防止经济大幅滑坡为重点,增强弹性和灵活性,努力化解各种风险,对极端风险发生做好应对预案。我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发展有可能呈现增长速度适度回落、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的良好局面。以上是我的一个简要介绍。谢谢。
2012-03-22 10:07:39
- 郭卫民:
谢谢,下面请葛先生做介绍。
2012-03-22 10:09:37
- 葛延风:
谢谢郭局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就民生问题进行交流。我在“两会”期间认真听取了温总理的工作报告,全文发表以后,也认真读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我自己的研究工作,下面我首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或认识,之后可以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跟大家进行交流。
谈四点体会或认识。第一,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被放在了非常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报告强调,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刚才之所以用“继续”这个词,是因为在过去多年当中,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大家有时间可以再翻一翻总理在前几次“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可以翻一翻去年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当然也可以查一查党中央的有关文件,都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非常突出的问题。2012年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所以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义重大。换句话说,民生问题过去受重视、现在受重视,将来还会继续受重视,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
2012-03-22 10:09:56
- 葛延风:
第二,在这次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涉及的内容非常多,非常丰富。一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民生工作,包括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还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等等,这是直接关系老百姓基本生活的。二是直接关系公民社会权利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工作,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文化和体育建设,还有完善社会管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维护公共安全等等。除了这两个大的方面以外,有关经济领域的很多工作,包括宏观调控、转变发展方式等,很多也都关系民生。刚才余斌先生跟大家讲,现在中央非常重视宏观调控,宏观调控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控制通胀、控制物价,毫无疑问,物价跟民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它的像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房地产市场调控、着力加强强农惠农富农,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还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农村扶贫开发、兴边富民等一系列举措也都跟民生有关系。
2012-03-22 10:11:29
- 葛延风:
第三,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在民生领域取得了很多进展。首先是各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大幅度提升,在一些领域制度建设,比如说各种社会保障,在过去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或者巩固,保障水平也进一步提高,一些领域的改革,比如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教育领域的改革、文化领域的改革也在稳步推进。还有一些新的制度建设在启动,比如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等等都在启动。对于2012年以及未来一个时期民生领域的工作重点,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思路和目标,其中有一些是方向性的发展目标和改革任务,因为有些东西不是一年能够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有些领域则对2012年提出了非常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像医疗卫生领域,国家财政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财政补贴水平,今年明确提出,从200元提高到240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明确提出要在2012年实现全覆盖,对保障性住房提出了数量上的要求,对控制物价、对扩大就业的规模或者说对失业率的控制也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
2012-03-22 10:15:57
- 葛延风:
第四,从中国的现实看,着力保障民生,我们有很多有利的条件,当然也面临着不少的矛盾和挑战,需要不断改革和发展。从有利条件来看,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很强的社会共识,符合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也符合人民群众的期盼。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财政能力的大幅度增长,为我们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支撑基础。还有,在绝大多数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基础,比如直接涉及老百姓基本生活的援助性社会救助政策,已经很成型了。各种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对各类人群在制度上的全面覆盖,长期实施的就业优先战略和制度安排也已经比较成型了。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2010年我们颁布了《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推进三年了。我们还可以列出其他许许多多的东西。总之,这些年在民生领域制度建设和事业发展是非常快的。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还必须认识到,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过去长期发展不平衡,我们也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保障和民生领域我们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有关的制度政策。
2012-03-22 10:16:02
- 葛延风:
随着这些年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对外开放,老百姓、人民群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相比之下,虽然说我们这些年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但是相对老百姓的要求,我们经济能力还相对不足。还有,老龄化加速、城市化加速,以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新的挑战。在民生领域,有些领域的矛盾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有关的政策调整涉及的内容多、利益关系复杂、难度大,比如在收入分配领域,像城乡差距问题、区域差距问题,这是长期历史、文化、自然多种因素形成的,很难在短时期内给予解决,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民生还涉及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和事权关系,从现实的情况看,有关的财政体制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等等的体制性障碍仍然是存在的或者还是比较突出的。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涉及到确定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怎么样确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关系等大的宏观的问题。还涉及一系列具体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比如财政要投入到民生领域,投入的重点怎么选择、方向怎么选择,有关服务和产品怎么定价、有关具体服务的具体组织方式怎么选择、怎么样来进行绩效评估等,需要很细致的设计。在有些领域我们还不是特别有经验,因为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毕竟时间还不长,相对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很多方面我们经验还有些不足,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空间。一部分的具体制度本身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在具体的管理方面,这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我们既有很多有利条件,也有很多挑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推进。总体来讲,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中国的目标很清晰、方向很明确,但是任务也很艰巨。我就简单谈到这里。
2012-03-22 10:18:09
- 郭卫民:
谢谢。下面进入提问环节,大家提问时请报一下您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2-03-22 10:21:30
- 新华社记者:
两个问题,从前两个月工业、投资的增速来看,中国经济增速还在继续回落,请问余部长,您认为8.5%的全年经济增速预期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第二个问题,前一阵子油价刚刚上调,上调的幅度比较大,请问余部长,油价的大幅上调对物价上涨的影响会有多少?
2012-03-22 10:22:02
- 余斌:
谢谢你的提问,我相信这两个问题是很多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我先简要回答第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不是始于今年,从去年的情况看,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出现了逐季回落的态势,从一季度9.7%的增长,回落到四季度的8.9%,一共回落了0.8个百分点。1、2月份的数据公布以后,我们专门做了重新的测算,从今年的整个情况来看,从政府工作报告所传达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来看,我们预测今年经济增长大体上会在8.5%左右。而且从每个季度经济增长波动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季度经济增长波动的幅度要小于去年,季度经济增长会更加稳定。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回落,实际上是我们处理速度、结构、物价这三者关系的关键点。保持相对合理的经济增长,更加有利于我们控制通胀,更加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油价上调以及对中国控制物价所产生的影响。伴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升,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大幅度提高,去年上升到56%,国际油价的波动直接对国内的物价水平产生影响。我们曾经做过专门的测算,影响幅度还是很大的。关键是如何判断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看。美、欧债务危机冲击以后,世界经济明显放缓,包括中国在内,很显然,由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长是放缓的,这会使大宗商品的价格不至于持续大幅度上涨。供给方面也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去年北非、中东的动荡,包括对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的供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认为,今年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会出现高位振荡的运行态势,持续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在确定今年4%左右CPI控制目标时,也考虑到大宗商品价格处在高位,国内的劳动力成本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对CPI的影响。总体上,今年4%左右的CPI的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谢谢。
2012-03-22 10:23:16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一是想先问余斌先生的,您说要保持经济的适度、合理的增长,请问适度、合理的增长速度大概是多少?不仅是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讨论国有企业在经济中间的角色并不是非常好,可能阻碍了改革,使得中小企业举步维艰,您对国有企业目前在中国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怎样评价?
第二个问题请问葛延风先生,您说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民生,用了“持续”,认为它很重要,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可能感觉到幸福指数是不断下降的,贫富差距在不断上升,为什么我们一直说保障民生,而民生问题会迭出,而且有一些改革方面的人士甚至认为,我们为了保障民生,反而使一些改革没有推进,特别是在价格方面的改革没有推进,您对次是怎样评价的。谢谢。
2012-03-22 10:26:23
- 余斌:
我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增长速度是适度合理的增长。“十二五”规划在确定“十二五”这五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时候,把它定在7%的水平上。我认为,在未来的十年中,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可能保持在7-8%,这是一个合理的水平。也就是说,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保持了接近10%的高速增长。但是目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调整,伴随着自身经济增长因素的变化,未来经济增长可能会适度的回落。7-8%的经济增长实际上也是一个很高的水平。相对于美、欧债务危机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相对低迷的状况来说是一个较高的增长。同时还要看到的是,相对于日益庞大的经济总量来说,今年我国经济总量会超越50万亿,7-8%的增长也是很高的增长。
您还提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我也认为,打破垄断、改革国有企业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铁路、能源、市政建设、教育、医疗等众多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就涉及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国有企业,有进有退,进在什么地方,退在什么地方,我认为这是关系到当前和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从整个思路来讲,国有资本应该保持它的流动性,让它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和关键行业发挥作用,而在大多数领域,应当是通过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形成竞争的格局,来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谢谢。
2012-03-22 10:27:28
- 葛延风:
这些年中国在民生领域的进展,大家都是能看得到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有关的制度建设进展很快,我在前面已经给大家简要介绍了,我们各个领域的制度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那么为什么说现在在民生领域,刚才你谈到还有很多人不满意,我认为更主要的因素是,随着经济增长,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随着对外开放,我们老百姓的需求或者说对民生的期望在大幅度提高,老百姓的诉求在不少领域超过了事实上的制度建设进展。您谈到关于收入分配的问题,这些年收入差距一直比较大,但是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是很多的,比如城乡差距问题,区域间的差距问题,这是长期历史因素所形成的。搞市场经济,市场本身也会带来差距问题,即使在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下,也会形成收入差距。因为不同的人,他的能力,他的资源禀赋都是有差异的。至于你谈到由于对民生的关注影响了改革,我不太认同这样的说法。从民生领域的情况来看,我们这些年民生领域的很多进展就是通过改革来达到的。另外,要想很好的改善民生还是要不断推进改革,我觉得改革和促进民生是相辅相成的,它俩不矛盾。谢谢。
2012-03-22 10:30:20
-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
请问余先生有两个问题,第一,4-6月份,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最大的风险是什么?第二,你预测8.5%的增长速度的时候,你们怎么判断人民币汇率,今年有百分之多少的变化?谢谢。
2012-03-22 10:44:07
- 余斌:
我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我理解,你说的是4-6月,也就是中国经济的二季度运行的风险在什么地方。在我看来,全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从国际上来说,美、欧债务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的放缓带来中国出口增长的下降,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这一影响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体现。今年1、2月份中国的出口增长只有6.9%。第二个短期因素,是关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对投资和消费所产生的影响。这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整已经两年多了,实际上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一种持续释放的过程。但是我还想说的是,调整房地产市场政策,使房价合理回归,有效化解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这对于中国经济的中长期稳定发展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你的第二个问题是说8.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测,基于一个什么样的人民币汇率条件。8.5%的预测的确做了一系列的假设,比如刚才说的,美、欧债务危机不至于引发新一轮的全球金融海啸,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能够保持一个大体稳定的状态。同时,现在每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大概是3-5%。做经济预测,一方面有很多假设前提,可能并不为所有人知道。大家只是看预测结果,有人会说预测的结果不对。实际上预测的结果之所以不对,是因为假设的前提没有发生,所以才会出现错误。谢谢。
2012-03-22 10:45:40
- 凤凰卫视记者:
第一个问题,想跟进一下之前新华社记者提的问题,关于通胀的。您刚刚在您的陈述报告里也说,要适当提高通胀的容忍度,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另外一个问题,之前央行在50个城市调查发现,对未来三个月购房的意愿下降到1999年以来的最低,大家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不知道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在消费的过程中,今年有没有什么方法进一步促进消费,比如说扩大消费的范围之类的。谢谢。
2012-03-22 10:48:58
- 余斌:
强调提高通胀的容忍度是说,中国经济发展处在一个成本上升阶段的时候,如果把通胀目标定得过低,就很难推进价格改革。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推进价格改革,结构调整就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适当提高通胀的容忍度,比如4%,甚至5%,在这种水平上,不会对大多数人的生活产生影响。如果适当提高到通胀的容忍度,就能顺利的推进价格改革,理顺价格关系,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这样在结构调整上,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就能取得进展。
第二,关于中国消费的问题。我们对于今年消费的增长持有相对乐观的预期,认为今年消费的增长大体上会稳定。而实际上我们观察30多年以来的中国经济,消费的增长在三大需求当中始终是最稳定的。今年,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中西部地区又是我国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经济学基本道理告诉我们,收入水平低的人会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的增加更多的会转化为消费的增加。再比如,连续两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城市,尤其是去年,增幅达到了1985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农村居民跟中西部地区的居民一样,也是相对较低的收入群体,他们的收入增加也会带来消费的增加。另一方面,今年有5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成投入使用,这批拥有资格进入保障性住房的人也会带来他们对家具、家电需求的增加。所以我们认为,今年消费的增长会保持大体稳定的走势,1、2月份消费的实际增长达到10.8%,这个速度也是不低的。
2012-03-22 10:50:49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想问的是关于房地产,刚才您有两句话,一是说国内房地产市场进入了调整,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判断。另外一句话是说,如果今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大致稳定,因为这也会影响到今年经济的形势,我想请您分析一下,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您所说的“如果稳定”。另外,总理一直在强调要合理的回归,这个度大概是多大?您认为长期的调整,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态势?谢谢。
2012-03-22 10:53:03
- 余斌:
我们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目前房地产调控处在关键阶段,要维持现有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中国与房地产业相关的国情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可开发利用的国土资源十分有限的国家,这会对房地产的供给产生影响。二是中国目前正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去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了1.32个百分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的潜力都很大。三是收入差距比较大,有钱的人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房价上涨的压力。如果政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房地产可能出现泡沫,进而威胁中国经济的中长期稳定发展。在这点上,日本过去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破灭后是连续20年经济低迷。今天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控制房价,抑制房地产泡沫,可能对短期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它有利于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你还提到合理回归的度在什么地方。房地产市场具有区域性市场的特征,并不是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比如我们在北京工作,我们有可能在新疆买套房子吗?不大可能,所以它是一种区域性的市场。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一种明显的地区差距,同时在过去几年中,不同城市、不同地区房价波动的情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从全国角度来说,合理的度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房价波动的历史予以区别对待。
2012-03-22 10:55:18
- 中新社记者:
最近我们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比较厉害,特别是在当地时间20号,美国对中国的光伏电池和化学增白剂做出了四次反倾销、反补贴的裁决,您怎么看待中美贸易摩擦,它对中国的出口和相关产业会带来多大的影响?第二,今年很多专家都判断货币政策会稳健,但是会偏宽松,可能存准率会继续下调,在这方面您怎么判断?谢谢。
2012-03-22 10:57:09
- 余斌:
我也注意到,最近美国先后四次对中国出口产品提出反倾销、反补贴。要看到的问题是,中国2011年出口总额接近是1.9万亿美元。这四种商品对中国相关产品出口所带来的影响大概不到100亿美元,相对于中国的出口总额来说比例不大、占的比重不高,所以整体上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我还想说的是,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大国,如果双方之间发生贸易战的话,既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因为美国现在正处在经济相对低迷,失业率仍然处于很高水平,自身的债务压力很重的时期。在这时候,中美两国打贸易战,对美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你还提到关于中国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我认为,伴随着通胀压力的减轻,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如果像最近出现的石油等价格大幅度上涨,对中国短期物价稳定产生过大冲击的话,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谢谢。
2012-03-22 10:57:44
- 郭卫民:
葛部长还有关于民生方面的问题要和大家做介绍的。
2012-03-22 10:58:56
- 葛延风:
民生涉及的领域很多很广泛,比如刚才谈到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等。再继续回应一下刚才那位记者同志提出的问题,这些年民生领域的进展很快,但也必须承认我们在民生领域还有很多不足,这个不足主要表现在跟老百姓的诉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导致这种差距,一方面有我们民生领域自身发展不足的问题,因为我们有些民生项目的启动、改革是最近这些年才起来的,在某些领域有些欠账。另外,这些年老百姓对于民生的追求确实在大幅度增长。和我们现实的能力,无论是国家能力还是整个社会的能力相比,一部分老百姓对民生的追求事实上是超出了社会的基本能力。举个例子,在70年代、80年代,孩子有学上就行了,但是现在有了孩子之后,都想到最好的学校。过去我们生了病,只要有医院去、有药吃,能检查就可以了,现在生个小病都想到协和,到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专家。其实像这些问题在欧美发达国家也是做不到的。所以在民生问题上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也就是说要跟我们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如果民生水平,尤其是政府提供的服务和保障水平过低,满足不了老百姓的要求,这是不符合我们发展目标的。但是反过来,如果在民生领域,我们目标过高,要求过高,超出了经济的承受能力,那也是不可持续的。刚才还谈到收入差距和民生的问题,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民生是解决收入差距非常重要的手段,因为民生领域很多东西是一种再分配制度。
2012-03-22 10:59:42
-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请问葛先生,今年中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4%的目标首次写进了财政预算,事实上我们提出这个目标已经18年了,为什么18年来中国还没有实现,经济最不发达国家这个目标都已经占到了4.1%,到底有多难,以至于我们走了18年。
2012-03-22 11:02:58
- 葛延风:
中国是个大国,有很多事情要办,因为中国过去经济不发达,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很多民生领域的发展水平都不高。在民生领域不光有教育,还有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扶贫等等许许多多的事情。当你跟各个部门谈的时候,大家也许都认为自己投入不足,都希望要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出的份额,但是财政的盘子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的都大幅度增加。过去我们提出了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4%的目标,是因为觉得教育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但是一旦落到现实操作过程中就会发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是非常困难的,只能是一步一步来。最近几年整个财政增长速度比较快,所以中央决定,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过去之所以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
2012-03-22 11:04:13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现在各地油价一涨,油价传导到物价上的速度太快了,有炒作的嫌疑在里面吗?这一部分的因素应该怎样考虑?油价传导到物价上需要有一个过程。
2012-03-22 11:06:39
- 余斌:
油价涨了,表面上看和粮价没有关系,当大量的玉米可以用于提炼能源的时候,油价上涨就会跟农产品、粮食挂起钩来。所以当油价涨了以后会带来一系列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我仍然认为,今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可以排除。我刚才已经讲到,决定价格最主要的因素还是需求,全球需求的下行,可以排除油价持续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研究油价上涨对国内物价上涨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PPI所产生的影响,对工业生产价格产生的影响,然后再把它转化为对CPI产生的影响。经过测算,的确占有比较高的比重,从这一点也说明,今年控制CPI的目标还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谢谢。
2012-03-22 11:08:33
-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问余部长,一季度快结束了,您是否能判断一下一季度经济增长的趋势,因为1月份、2月份的数字都是在波动中,虽然存在一些春节因素和季节因素。第二个问题请问葛部长,教育经费占GDP的4%,为什么实行得比较难,4%已经很低了,是否有往上升的可能?
2012-03-22 11:10:21
- 余斌:
我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春节去年是在2月份,今年是在1月份,所以它对今年1月份、2月份同比的数据会产生影响。如果我们把1、2月份合并,再跟去年1、2月份合并以后计算同比增长,就可以消除季度因素对统计数据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尤其是1、2月份数据公布以后,对于各季度的经济增长也做过模型预测。从模型预测的结果看,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在8.5%的水平上。刚才我也说了,全年的经济增长大体上围绕着8.5%上下波动,波动的幅度不大。到4月中旬,国家统计局会公布一季度的数据,我们的预测,可能会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实际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差距。
2012-03-22 11:10:56
- 葛延风:
关于4%的问题,首先,我认为它不是一个很低的要求,而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主要问题,中国要办的事情太多,所有领域都希望增加财政投入,过去财政投入一旦形成大致稳定的格局以后,你要进行大幅度调整是很难的,必须一步一步来。至于你讲到4%是不是一个很低的目标,因为有些东西不能简单的进行一些国际比较,涉及到口径的问题,也涉及到财政支出的范围问题,至少有一点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到很多地方看,包括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你发现建得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达到4%的目标意味着中国必须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才能达到这样的结果。这些年4%的目标为什么一直没有实现,还跟财政体制有关系,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有些中西部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是超过4%的,是因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总量不一样。比如像北京、上海经济总量大,也许拿出2%、3%的财政投入足以满足整个运行需要。中西部地区,因为经济总量小,拿出4%、5%都远远达不到像东部地区的人均经费水平。
2012-03-22 11:11:43
- 香港亚洲电视记者:
关于成品油价跟物价的关系,在去年食品价格上涨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运输费用的上涨,可以预测一下,由于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对于物价的影响,大概在这个季度会是什么样吗?
2012-03-22 11:13:30
- 余斌:
要准确回答你这个问题可能要等到国家统计局完整公布一季度数据以后,再做测算。油价对于CPI所产生的影响,它首先会影响居住类的价格,因为居住类的价格当中除了房租以外,还涉及到水电燃气的费用。油价的上涨也正如您所说的,会影响到运输成本的上升,从而会影响到农副产品的价格,还会影响到农副产品的生产成本,因为农业生产需要使用汽柴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去年对这个问题做过专门的研究,我想在今年一季度的数据完全公布以后,我们可以再重新做一个测算。
2012-03-22 11:13:53
- 郭卫民:
今天发布会就到这里,很感谢余斌和葛延风两位跟大家见面,而且很坦诚、详实地回答了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一共回答了9位记者提出的20多个问题,欢迎大家有需要的时候再请各位出席我们的吹风会,也感谢大家今天的光临,吹风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结束)
2012-03-22 11:14:32
图片内容:
- 国新办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民生问题等情况举行吹风会
-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吹风会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余斌介绍情况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研究员葛延风介绍情况
- 发布会上,记者认真做笔记
- 新华社记者(右)提问
-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吹风会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研究员葛延风听取记者提问
-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提问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研究员葛延风答记者问
- 吹风会主席台
- 会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余斌答记者问
视频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zb/olderDatagwyxwbxwfbh/2012_03_22_guoxinban_1332399702.mp4
相关新闻:
- 稳经济保民生兴文化:世界关注中国两会政策取向
- 陈政高: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更大的作为
- 宏观经济数据9日发布 11月CPI或回落至4.3%左右
- 央行: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两年来首次跌破临界
-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宏观经济数据 GDP同比增9.2%
图片大图:
-
国新办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民生问题等情况举行吹风会
中国网 董德
-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吹风会
中国网 董德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余斌介绍情况
中国网 董德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研究员葛延风介绍情况
中国网 董德
-
发布会上,记者认真做笔记
中国网 董德
-
新华社记者(右)提问
中国网 董德
-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吹风会
中国网 董德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研究员葛延风听取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德
-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德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研究员葛延风答记者问
中国网 董德
-
吹风会主席台
中国网 董德
-
会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余斌答记者问
中国网 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