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就业蓝皮书新闻发布暨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研讨会
- 中国社科院定于2012年6月11日(周一)上午9:3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2012年就业蓝皮书新闻发布暨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研讨会”,并发布《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 中国网:
现场歌曲表演。
2012-06-11 08:43:23
- 主持人:
感谢演唱组的表演。首先欢迎各位专家、来宾和媒体的朋友们来到今天的会议现场。
2012年就业蓝皮书发布暨高校培养质量研讨会现在开始。
今天我们发布会的现场还特别邀请了腾讯微博提供现场微博上墙支持,大家可登陆腾讯微博在就业蓝皮书话题下发表相关内容,或者编辑短信发送到1069070067079即可参与微博互动,今天会议分为发布会和研讨会两个部分,首先进入发布会的环节。
首先有请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做主题发言。
2012-06-11 09:30:06
- 谢寿光:
我这可能不能叫主题发言,只是作为一个主办方,作为简短的发言。
尊敬的王伯庆博士,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在这里举行2012年就业蓝皮书发布,这是第四部在中国发布大学生就业蓝皮书,选择今天这个时点,我和王伯庆博士四年前就精心策划,因为刚刚结束大学生招生高考,昨天英文报纸里面出现大量“高考”两个字,说明中国的高考成为全球关注的事情,更不用说是牵涉到每一个中国的家庭和中国的青年学生,无论是宏观的层面还是微观的层面都必须考虑。所以作为这部蓝皮书的出版方,我首先要向王伯庆博士为首的研发团队为这部新鲜出炉的蓝皮书的发布和公开发行表示祝贺,并向这个团队表示崇高的敬意。
2012-06-11 09:32:24
- 谢寿光:
因为皮书的研创和编撰来自于各个方向,大部分都是出于在制度体制内的研究机构占多数的部分,而麦可思公司作为一个专业的咨询公司,在中国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极其重要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数据,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教育发展,解决我们、提升我们的教育竞争力,也是为我们更具体的,包括像专业设置等等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参考和就业咨询。因此他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是巨大的,我们作为蓝皮书的出版方,我们为有这样一部独特的皮书,因为它的写作方法和叙述的语言,主要以数据为主,也和我们相当一部分的皮书相比较是非常独特的,有这样一部独特的皮书在整个皮书系列里形成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我也感到高兴,也非常感谢研发团队。所以,今天我们这第四部蓝皮书的发布,从内容上看,它的价值和意义,我想是不容否认的。从宏观的层面看,比较前几年的发布有更大的意义,因为全球金融危机至今还在发酵,中国经济目前在往下走,对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或者对今后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将会有什么样的走势和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做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便我们无论从国家还是从个体,都有一个具体的科学指导和参考。
因此,我希望专家们对这部蓝皮书给予更多的分析、评论,以期更好地完善,也更希望今天出席会议的,以及其他关注这部蓝皮书的媒体,更加细致、认真地关注这部就业蓝皮书的研创成果,通过你们的平台进一步转化,真正让它发挥它所应有的作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一如既往地和麦可思的研究谈对密切合作,争取推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精品,也希望这个团队不仅仅是这一部就业蓝皮书,而是进一步在更细、更深的角度上对就业问题给予更多的分析和研究,推出一系列的产品,服务于今天的社会。
谢谢大家!
2012-06-11 09:33:42
- 主持人:
谢谢谢寿光社长的发言。下面有请麦可思公司创始人、首席专家王伯庆发布2012就业蓝皮书主要研究成果。
2012-06-11 09:40:24
- 王伯庆:
就刚才谢社长讲的,这是第四年度关于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的主题发布,记得在2009年做的时候,很多人就会问,包括媒体也会问,你们会不会像其他蓝皮书那样,做了一年以后下一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但是我们一直做到今天。而且前几天,像谢社长说你们能不能围绕这个蓝皮书的数据作出更丰富的东西,答案是,是。因为我们给北大职业研究生以及就业协会一起合作做了中国职业报告高校卷,原人社部的副部长张小建,现在就业促就会会长说就麦可思的数据在中国是具有不可替代的,而且它填补了这个数据的空白,所以回答刚才谢社长说的能不能做出其他的。随着现在我们对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跟踪,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不仅连续对六届大学毕业生进行半年后的跟踪,而且是全国,而且对2006届、2007届、2008届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三年后的大跟踪,今天大家拿到的蓝皮书,其中就有三年后的中期职场分析。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数据,这个数据已经在蓝皮书中有了,我快速地介绍一下。蓝皮书基本研究框架(幻灯片),这是三年后的覆盖,三年后的研究框架(幻灯片)。今年主要的新增亮点,除了蓝皮书的就业率、薪资、能力、知识结构大家都能够关注到的问题,请大家今天关注几个点,第一次在中国有了就业满意度,第一次有了社团分析及其满意度,我们认为社团活动并不是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第一次有了大学生职场价值观、生活价值观的关注,他们的价值观是否有提升,关注社会、乐于助人。还有优秀人才分析,什么样的人才在三到五年后是优秀人才。
我们一直在谈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大学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其实就业率已经不低了,如果参考国外的大学生就业率已经不低了,但是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实际上大家一直没有谈低就业,这是国外研究大学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低就业问题,这次麦可思提出了低就业研究,这会涉及就业质量的问题。
2012-06-11 09:41:11
- 王伯庆: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全国总体的大学生连续三届在半年以后的就业率,大家看到的是本科,本科基本持平,高职继续上涨,超过了一个百分点。因此今年大学生的就业率的主要贡献主要来于高职的就业率上涨的贡献,高职在这个方面呈现了比较好的趋势。
这是本科主要专业门类的就业率,这有什么用处呢?就像谢社长说的现在高考刚刚结束,今天大家拿到的各种排行榜,还有新闻稿里会有,哪些专业会成为就业不太好的专业,哪些专业成为就业比较好的专业,哪些专业持续走低,哪些专业就业满意度比较低,哪些专业就业相关度比较低,哪些专业薪资偏低,这可能是高考生和家长所关注的,无论是高职还是本科,对媒体来说,如果是昨天美国的纽约时报关键词是高考,今天中国的关键词是高考生及其高考生家长最关注的问题,我怎么选专业,在一个就业市场变得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我的诉求点在什么地方。
2012-06-11 09:46:48
- 王伯庆:
今年最新出炉的高职的就业率(幻灯片),平均月收入,三条线分别2009届、2010届、2011届的本科与高职的对比,通货膨胀开始得到控制,经济开始出现了大家担心的放慢,这对于大学生的需求,在供求关系上出现了变化,这影响到大学生薪资上涨速度。下面看看各个本科专业主要门类的变化。
薪资排名(幻灯片),这是高职的薪资排名,我们关注的是谁更在后面,也许大家关注的是谁更在前面,排在前面的是材料与能源大类,可能很多学生更愿意在办公室做工作,不愿在外面。这是有一个考虑,但不光是看薪资。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就业满意度,这是全国第一次调查就业满意度。我们看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是211学院,其次是非211本科,然后是高职高专。这是不同分类的就业满意度。
大概有一半的大学生在毕业半年以后对自己的就业是满意的,这是最主要的判断。但我们想明年看看这个满意度是上升还是下降了。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各个专业的满意度,还是呈现了一定的规律性,规律性是就业不太好的专业门类的满意度也相对低一些。高职高专的就业满意度(幻灯片)、就业现状的满意度(幻灯片)。
对2008届的毕业生进行了三年后的再跟踪,他们的就业满意度在三年以后怎么样,总体上是和他们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总体数字是下降的。
本科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生物科学与工程,当然是主要专业,太小的专业我们就不用专注。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前100位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专业。
(幻灯片)高职高专失业率最高的为应用韩语,这是我们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结构,同时告诉学生的专业趋向。
2012-06-11 09:48:34
- 王伯庆:
(幻灯片)今年本科专业被列为红黄绿牌专业的,绿牌专业是发展比较快的,红牌专业是就业率和薪资持续走低或者疲软,就是处在偏低的水平。
我们对毕业三年后的大学生进行再跟踪发现,现在有一个问题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我们的调查发现有30%的学生换了工作,但是我们根据三年后大学生再跟踪发现对换雇忠诚度越高的,就是换雇主数越少的毕业生薪资越高。大家看一下,这是本科的,只有一个工作的是5273元,换的越多,薪资越低。高职也呈现类似的模式。
自主创业,今年的大学生中间自主创业全国是1.6%,本科的是1.0,高职高专是2.2。高职高专自主创业的比例高于本科。
我们在三年后进行了再跟踪,2008届的时候,整个大学生有1%的创业,三年后有4.4%的人创业。创业教育会持续发酵,会在三年后展示出来,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在毕业半年后立即创业的人,还有多少在三年后继续创业呢?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人就退出了,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社团活动参与人数的百分比,社会实践及公益类的参与度最高,45%。这是本科生的。(幻灯片)
哪一个是参与了的人满意度最高呢?体育户外类和表演艺术类。
高职高专的社会实践及公益参与度是最高的,参与后的满意度最高的是体育户外类和表演艺术类。这是在大学中呈现出的社团活动满意度。
我们对高职生和本科生做了价值观调查,在校期间你认为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63%的本科生认为人生的乐观态度得到了提高,同样的比例有积极努力、追求上进有63%的人认为得到提高,还有关注社会、包容精神这四个属于大学生认为本科生在校期间提高的比较多的一种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代表社会共通性的价值观。
2012-06-11 09:58:33
- 王伯庆:
高职高专有59%的学生在校期间也是人生的乐观态度得到了提高,积极努力、追求上进,关注社会,包容精神,这前四项基本上是一致的。但落在最后的是健康卫生习惯、人文美学修养提高比较低。
本科的是健康习惯和遵纪守法提高比较低。我们应该加强哪个环节,在社团活动和价值观提升上。
低就业,我们分为自愿低就业和非自愿低就业,我们基本发现是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有14%处于低就业状态,其中10.4个百分点的毕业生为自愿低就业,而另有3.6个百分点的毕业生为非自愿低就业。如果按比例推算的话,2011届大学生毕业生有70万毕业生,其中有70万处于低就业状态,自愿低就业的是52万,非自愿低就业的是18万。什么叫做自愿低就业?他知道这个工作不是他的专业对口,也不愿意接受这个薪资,可是他要去,为什么要去?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
各种类型学院的自愿低就业,本科院校的是9.3%,211院校是4.9%。211院校,自愿和非自愿的比例,自愿占三分之二左右,全国的总体是超过三分之二。高职高专自愿的偏高一些,211院校自愿的低一些。
最有意思的是自愿低就业里比例最高的是政府机构和科研系里,大家都愿意考公务员,觉得安全,但进去之后很多人都在打瞌睡,薪资不够,不论是从收入还是锻炼自己技能上和自己的培训不相符合,甚至和当年的气概不一样,为什么要考公务员呢?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在政府、机构和科研事业当中自愿低就业的比例是最高的,还有非政府和非盈利组织中间自愿,虽然我去非盈利组织工作,虽然薪资很低,但是我是自愿的。非自愿低就业是中外合资和国有企业是最低的。我们刚刚看到的是本科院校。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高职高专。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都呈现出一个现象,本科院校里自愿低就业比例偏高。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本科院校的专业相关度今年略有下降,高职高专的开始上升,还在持续上升。
各个专业的相关度,这是高职高专的。(幻灯片)
2012-06-11 10:02:23
- 王伯庆:
整个中国大学生,我们对2011届和2008届三年后的跟踪结果,大家在蓝皮书和通稿上都会发现比我介绍的更丰富的内容。这是蓝皮书的要点。
下面进入嘉宾环节,由我主持。我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嘉宾,有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王辉耀会长,中国就业促进会的副会长陈宇老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常务副主编姜嘉乐老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姜大源老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老师,新华社《瞭望周刊》主任记者周大平老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袁本涛教授,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老师,中央教育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老师,南京工程学院副校长吴中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登宏,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宋胜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王晓燕所长,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副总裁、研究总监吴垠博士,北京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岳昌君老师,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丁小浩老师。
下面请各位专家自己发言,每位专家的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左右。谢谢大家。
对不起,刚才我忘记介绍中华职教社副总干事陈光老师,陈光老师是每一届都关注职业教育和大学生就业。谢谢大家。
2012-06-11 10:05:16
- 陈光:
我们是一个有95周年教育历史的社会团体,现在是全国性的系统,我觉得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和教育领域的联系说得非常清楚,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结合部。我想大家看它的时候,要多想想教育要干什么,高教要做什么,不是培养几个学生。作为教育机构,我们要干什么,这点不如原来劳动部管的技工学校方面明确。这个一定要好好想想。这个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开阔视野的机遇。它让我们想教育要干什么。
第二,它是用比较现代的手段,用大量的数据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研究的科学基础,量化的研究非常关键,又是教育领域里恰恰比较弱的,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可以让我们客观地研究这件事情,而且数据越来越完善、领域也越来越完善。
第三,它的来源是第三方的,因为我们也是NGO,这个社团是一个联合国的组织,我们也是一个国际性的NGO。第三方的数据往往对我们研究工作的同志来说更为重视,它不带有任何其他的一些干扰,非常实,而且都是形成了量化。这个数字这么多,因为我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还不能在具体内容上说更多的话。结合王总所说到的一个问题,我提一个小的建议,这里的一个概念是低就业,低就业现在有两个指标,一个是专业相关度,这个很重要。另一个是收入在当地的人群当中是低于25%的。我觉得这两个指标本身设的有点问题,这是一个国际惯例,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现在和人一生的发展有向个体制,比如说我是NGO,我是体制内的,我整个的东西和收入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我们曾经算过账,我们考公务员进来的,我们参照公务员管理,考进来之后挣五千块钱,和在外企的一个孩子五千块钱,短期的差别和长期的差别都差得非常之大,这个事情我们必须要在指标上做一些调整。这个绝对不是待遇低,他有喜欢这个工作。这是和第二个指标直接相关的。
今天又开了一些大学生价值观项目,我觉得这个很好。我更多希望在就业上,在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连接点上多出一些数据。这个报告可能影响最大的,今后作用最大的是指导高校到底要干什么,我觉得高校到底要解决什么,包括专业的红牌绿牌,这是变量的,并不是说今年黄牌就真不需要,这很复杂,涉及到其他的因素。谢谢大家!
2012-06-11 10:22:22
- 王伯庆:
我对陈光老师刚才说的关于低就业的定义,它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专业对口,第二是必须在同届大学毕业生在那个地区所有的收入,不光是薪资收入,可以折算出现金收入的,它处于同届大学生的25%,两个条件都满足就是低就业。但有一些选择的方式是自愿低收入,因为这在国外也比较流行,很多人选择了这两个因素之外的东西,既不考虑专业对口,也不完全考虑以薪资为导向的方式。
2012-06-11 10:25:54
- 陈光:
王总,我来之前算过,高校的平均数肯定是高于25%。一个应届的本科毕业生到公务员,一个月的住房补贴一个月就800元,这是每个月发的,如果算上福利这块都算上,绝对不是25%了,没这个可能性,我这儿有一批人,有几十个。这可能和他自己填的有关系。这是个人趋向的,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2012-06-11 10:26:51
- 姜大源:
每年发布会,我都来,一个品牌的出现,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很多溢美之词,在这里我说三句话,第一,这个发布蓝皮书,为社会提供了一个不可替代,关于教学质量的参照体系。第三方机构更加具有公平性,原来我们是体制内的评价,而现在我们开创新,社会根据经济需求的结合点调整教育。第二,为社会,为百姓提供了一个不可替代关于个性选择职业的一个平台。老百姓会更多从这个当中看到,一个横向的比较,本科的专业、高职的专业,第一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如何根据自己个性发展需求找到这样的点。第三,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瞭望的窗口。世界各国在关注中国的高考,我们能否形成世界各国在关注中国的教育。我是搞职业教育的,所以非常高兴看到高职发展的态势,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靠高职拉动的,很了不得的事情。一直处在一个很上升的发展趋势,这说明陈光所提的,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干什么,不是为了升学,不是要如何培养爱因斯坦,而是要更多考虑如何培养爱迪生。就业提高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西方国家竞选总统,都是以就业说话的。美国奥巴马上台失业率就达到了4%,现在失业率最高达到9.8%,所以他面临着下台,所以就业也是为国家科研、技术真正创造就业率,创造价值一个最前沿的职业教育。
2012-06-11 10:27:41
- 姜大源:
去年和前年我两次到美国做报告,一次在美国设计学院,一次是在中美高教论坛上,都只谈到论产业结构教学,我讲美国、德国、中国的职业教育的比较。为什么德国能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枝独秀,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保持三十多年的两位数的增长率,就是八个字“实体经济”加“职业教育”,这个报告恰恰也是说明这个问题。所以,美国教育部副部长、高教事司长在发言的时候说,你的报告给我们的印象很深。所以美国经济部长上个月邀请德国联盟职教所,去教美国学院如何学习德国的职业教育。所以职业教育是德国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我觉得这个在就业上非常好,所以刚才王伯庆刚才在谈,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普通本科做的很多结果是高进低出,有的报道湖南大学计算机的毕业生几乎要饿死了,找不到工作,在一个被废弃的烂尾楼里面生活,靠吃方便面,培养的人都到外地去了,都出国了。而我们高职职业教育低进高出,我们把这些所谓的底层的,中国高职80%几的是他们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我们培养成为社会创造价值太有意义了,所以你们的报告对我们搞职业教育的人来说真的觉得很振奋。
最后还要提点希望,还是老声常谈,尽管很难,就像陈光刚才讲的,我们是做着这样的职业教育,是一个职业教育的结合点,是职业教育和学校的结合点,是一个工作和学习的结合点,所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业教育是一个跨界的教育,跨界的教育要有跨界的思考。尽管企业的数据很难,不像德国用2000个企业专门做职业预警,我们能不能够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找到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企业慢慢发展,能够使我们的教育质量评价,不仅仅是学校、学生的评价,还有用人单位的评价,还有企业的评价。
2012-06-11 10:29:55
- 王伯庆:
谢谢。
2012-06-11 10:34:05
- 陈宇:
我们整个对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思考,长期以来定性的成分比较多,规范研究比较多,定量的研究,实战研究非常少。姜老师也是我二十多年的好朋友,对职业教育方面做了自己的分析。我感觉现在最尖锐的问题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现在到进入到信息社会,这是完全不同的社会结构。但中国教育基本上停留在农业和工业社会,工业加前现代的教育,今天我们面临的最激进的改革家的想法,认为我们今天面临的是1905年的形势,就是你读经史集,做八股文的教育和利船坚炮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冲突,所以要叫做颠覆性的。对改革的理解差别非常大,但是大家并没有严格的数据支持,做数据研究、基础调查的人很少。
刚才陈光表扬劳动部,我是劳动部背景,陈光是教育部背景,我们打了十几年的架,今天听到陈光表扬,我也很高兴。但是也面临着最基础的数据我们也并不掌握,刚才王总介绍了我们北京大学职业研究所,我们用这个壳子,实际上做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事。利用王总提供的数据,我们在6月6日发布了中国职业观察报告,王总的报告数据在他那里是大学生就业和专业的对话情况,我们的报告是中国职业发生的变革。职业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这样的数据,王总做了这样的分析,我们做了那样的数据。现在姜老师、陈光又可以做出很多各自的分析。这说明了数据沿革的准确性非常重要,我们国家做这方面数据研究的比较少,我们大部分的数据是国家统计局、劳动部、教育部发布,这种数据的可信性,随着政府公信力的下降,这种数据还经常被质疑。
2012-06-11 10:34:35
- 陈宇:
我在五年前见到王总的时候,他带着一个小姑娘,我觉得单枪匹马,要说风车搏斗,他说要做数据分析、数据统计。我当时心里在想,王总这个事儿能做多久。王总也是我们北大职业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结果我再去万柳的亿成中心,已经变成了四层楼了,上百人在那里热烈工作。这就使我真的是受到了振动,我们自己做一点儿数据挺难的,尤其是各部委的数据,可是像麦可思这样的民营机构,居然能够把数据统计和分析变成了一个产业,变成了一个商业模式。我现在认为,创造商业模式的人才是历史的推动者。我过去是不爱用苹果手机的,我女儿给我买。我说,这个用手指头摸来摸去,但我忍着性子用了一个礼拜,用了一个礼拜之后,我就忍不住用苹果手机了。我不仅要用苹果4,还用了4S,还买了iPad,我把它概括为数字移动互联产业。而乔布斯这样一个人,什么都没有发明,没有一件事情是他发明的,但他把这些所有的发明创造、创意整合到一个苹果产品,它是商业模式的创造。我认为王伯庆发明的东西也很少,这是不是对王总有点不恭敬。
2012-06-11 10:40:53
- 王伯庆:
没有,没有。
2012-06-11 10:44:20
- 陈宇:
他发明了统计分析,很多是靠软件实现的,还是别人发明的东西,像互联网是美国军方发明的东西,但到了乔布斯手里居然成了世界第一的企业,一个生产手机的企业,市值达到了6千亿美元,像埃克森美孚都没有达到6千亿的产业。这个产业是世界上第一,没有乔布斯,世界上就没有人知道有一个移动互联产业,没有扎克博格,就不会知道有一个社交在互联上成为大产业,上市能够卖到1千亿美元。没有王伯庆,我们也不知道统计和数据分析可以成为一个产业。我希望麦可思能够字到Facebook和苹果那样的水平,如果没有也没有关系。但已经迈出很大的一步了,这给我们了很大的启发。
2012-06-11 10:44:33
- 王伯庆:
我补充一点,因为陈老师到我们企业参观了才发现,因为我们虽然是做数据,但是完全向产业化分解了,光是分析就要有几百道工序,每个工序都自己的工艺流程,所以我们为此还获得了国家的高薪企业和六项知识产权。陈老师刚才讲的,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分析,是一个完全产业,按照制造业方式管理的一个成熟的东西。所以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数据分析用产业化的方式、用“探板”生产的方式,用工艺流程来管理,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的。我们都没有发明任何东西,但我们把东西整合起来,借鉴了制造业的经验。
2012-06-11 10:45:35
- 陈宇:
关键是制造模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2012-06-11 10:46:25
- 查建中:
我也是亲眼见证了麦可思的发展,非常受他们的感动、振动,给中国的教育和发展带来了一个前新的喜悦,完全改观了只靠定性、只靠拍脑袋,而不是靠数据这样的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摸着石头过河是一句很有名的话,一开始大家不以为然说中国社会改革这么大的事情没有好好的思考,很好的计划,而是摸着石头过河,其实很多事情都没有做过,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可怕的是不摸石头就过河,或者摸不着石头也过河,或者没有石头、假造石头也过河,麦可思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地我很同意陈老师的说法,商业模式的创造,这是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改变,这是非常大的创造。
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事情,我们大的活动,像教育,有很多利益相关者,所以我们来做陈光老师刚才所说的,教育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要真正定义它的目标,我们是做意义相关者,特别是关键利益相关者,什么是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我想学生和他的家庭是中心,他们投资、投了时间,买你的教育服务,日后一定需要有一个好的职业生涯,或者为职业生涯打拼的基础,。所以麦可思抓住了学生最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做了各种数据调查统计,我觉得非常好,相当说明问题。当然,还有就是用人单位、产业,产业是广义的,不光是工业、农业、文化业、服务业,政府也是服务业的一部分,他是管理社会。
2012-06-11 10:46:44
- 查建中:
如果我们现在依靠数据来说事的先河,这是麦可思做的,我希望麦可思当然还会继续发展,社会还有有识之士会跟上这样一个潮流,因为这个事情实在是太大了,光靠一个民营企业,不见得能做得全。所以,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这样的事情,比如说用人单位,广义的产业,他们的调查,这实际上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这个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有这样的问题。比如说我是搞终身教育战略研究和实施,过去六年我主要是搞这个的。现在全世界都短缺工程人才,可是要问到哪个国家到底缺多少人、缺什么样的人、什么层次的人,是操作工人、技术员、技师还是工程师,工程师可以从工艺工程师一直到研发工程师,什么样的质量、什么样的数量,说不出来。没有数据,但很可怕,原来工程数据跟科学数据混在一起的,没有摘出来,都认为工程人才是科学人才的一个小部分,没有独立。前年发布的工程学的报告,一共380页,就提出指出这个问题,工程学数据的匮乏是现在发展工程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一个大问题。
我认为,像工程院,像各个产业协会合作,我是担任软件协会人才培养教育的副会长,他们最近发布了一个报告,调查了几千个软件企业,又得出了一些数据,他们的数据没有麦可思这么系统,可是又给人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产业到底怎么看教育的结果。所有的毕业生,这是很重要的,学生刚毕业或者是毕业几年,他们回过头来看教育,也有他们的独特视角。特别是他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能够提出中肯的意见,他在毕业三五年之后认为没有用,这是很重要的。像用人单位的调查,一直是我们很薄弱的。我觉得有这样的建议和呼吁,麦可思还会再发展,我非常看好它的发展,它一定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我同时也呼吁社会关注。我们教育界不能封闭在这个圈子里自吹自擂,无论是高兴还是悲哀都封闭在这个圈子里,我们一定要打开,要从社会来看教育。谢谢。
2012-06-11 10:48:59
- 董刚:
非常高兴受王总的邀请参加今天蓝皮书的发布会,在座的各位多数都是北京区域之内来的嘉宾,我是从天津来,也有几位从江苏来。实际上我和各位多数的角色不大一样,因为我本身是一个职业学校的校长,麦可思对我们进行评价,我已经是第三年了,连做第三年。我非常关注麦可思每年的研究成果,刚才听到王伯庆介绍蓝皮书增加了很多内容,比如说大学生学习期间价值观提升的问题,这里面说到了关于感恩的问题,关于职业坚守的问题,我非常受启发。今年我们马上要开全校的毕业典礼。前一段时间学生处的处长给我拟了一个稿子说在学生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我一看这个东西不行,我想来想去最后想了12个字,明是非,勇担当,能坚守,知感恩。我当时写了这12个字,这确实是我自己想的,我刚才一看介绍里,很多都做了调查,关于坚守的问题,关于明事理的问题,关于知感恩的问题,非常好。我做了三年以后,让伯庆教授帮我们做,我感到收获很大。
2012-06-11 10:52:31
- 董刚:
第一次是2009年做,做出的问题,职业大学的学生,天津职大也是职业院校里比较好的一所,张老师和查老师都对我们比较熟悉。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差,全校的面是这样。后来我听了这个问题之后是不是这样的,我每年要招将近4000人的学生,没有那么大的礼堂,每年要讲6、7场,作为校长也有自己的责任,每人都是700人左右。我真的发现很多孩子来自来自农村,问问题的能力都说不清。最后弄来弄去,把问题写纸条上,临走要上车了,他塞给你。真的印证了与人沟通、与人交往。后来我们针对这个问题专门开了选修课,口才与表达能力。
2012-06-11 10:56:15
- 董刚:
另外刚才也提到了,因为这是就业蓝皮书,主要是就业。我认为主要是政府的事儿,你要发展经济,要发展就业岗位。但作为学校,作为办学者,高教法说得很清楚,校长的责任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面对着市场,你可能要设置出需求的专业,还有是教学内容怎么符合市场的需求。今天我也看了看163页,里面又提到了高职高专对于教学的问题。高职高专在这个里面的教学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2006年我们进入国家的示范校之后,一共做了600多件事儿,按照任务书做。但一件事儿,如果说最重要的,我感觉就是课程表。我当时和查老师做过同时,在天津大学做了二十年,但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课程,我觉得我们国家转来转去在2006年示范校以来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路子,当然2006年以后,我们职业教育大家,像姜老师到我们学校就去过三次,请了不少人来学校讲课,我们摸到了一条路,然后就是全校400多个教师每人都要做一门课程,学校来验收。来验收以后,当时从2009年开始,学生对一些课程不满意。163页,高职课程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个是没有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比例最大。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不参与,你怎么去讲,他不理你,他没有兴趣,不可能学好。第二是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符。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实践环节不够,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问题。现在通过这几年的建设,大部分的高职学校硬件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教育教学的管理现在还是跟不上,和国外比跟不上,前段时间我也出席了场合做了报告,我在此之前做了功课,1985年到今年5月份,我检索了一下,8千多种学术期刊,涉及到高职高专教学管理的一共有95篇文章。这里面真正进入核心期刊的只有10篇,这从量上来讲,教学教育管理的研究现在还相当滞后。所以课程改革是非常需要做的一件事情。王伯庆博士做的这个东西,对于推进我们的课改,特别是对天津职业大学是受益的,有很多学校还要做很多文章,我同意一个说法,有些社团活动不能简单认为是第二课堂,现在说的比较多的是隐形课堂,它的作用非常重要。我们也是通过这几年做工作,我们悟出来了,如何加强隐形课堂的建设。所以麦可思邀请我参加今天的会议,我看到有很多亮点,我们也会不断做下去,通过做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的管理。
2012-06-11 10:58:11
- 王伯庆:
包括天津职业大学是中国高职的一面旗帜,现在有300多所学校提供年度跟踪服务,从毕业半年后到用人单位调查,三年后再跟踪,新生适应性分析,都在做专业深度分析。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一个工作。
另外,在场也有很多媒体,如果媒体对哪位发言人的观点有跟进,也可以插入。当然后面我们也有时间专门留给媒体,如果媒体有什么观点,也可以提前提出问题。
2012-06-11 11:01:08
- 王辉耀:
我每次参加发布会都有新的启示,这些年对中国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对大学生就业做了很大的贡献,我觉得在教育方面、研究方面、人才方面都有很多新的发展,中国要举办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这是在深圳举办,李源潮部长也会去参加,王伯庆也是发言代表。我对书的发布评价,在书的封底有一段话,这说得比较具体。中国现在非常缺乏像麦可思这样用数据、用研究方法、用实战方法来说话的,样本很大,而且用翔实的数据和独到的调查、分析方法,对中国大学生的教育,包括对中国政府的建言献策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是做的一个概括。
具体来讲,我讲几点:第一,刚才王伯庆在介绍的时候讲到公益,社会价值方面,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这块作为一个新的内容,而且中国大学生非常缺乏这块的内容,包括公益、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你加入了这部分内容,这是很有收获和帮助的。第二,你刚才谈到创业,创业几年的跟踪,而且持续发酵,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未来的教育很有帮助,确实要在学校提倡创业教育。你刚才还谈到公务员,有一部分满意度比较低,由于时间比较长,去了公务员的单位,不一定用得上自己学的东西,感觉跟不上。这是分析的一个独特现象,中国现在大量的大学生毕业考公务员的现象,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更多的数据也能够说明这个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我们也在探讨,留学方面,今年我们要出中国留学蓝皮书。总的来讲,感觉非常好,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改革,也面临发展,大家不能用拍脑袋,要用数据来说话,我觉得伯庆作为在美国留学多年,带来比较现代的研究方法和统计方式,值得在教育界提倡,这样应该受到有关部门重视,更多承担国家层面的工作,为国家提供更多好的建议。
最后再次祝贺伯庆麦可思团队取得更多的成果。
2012-06-11 11:01:50
- 王伯庆:
我们和中国全球化研究中心一起做了一个中国留学报告,从麦可思对高中毕业生和对大学生的跟踪,出去读研还是读本科,再用数据来支持全球化中心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留学及其人才的流向,这和社科院已经说好了,相当于中国留学报告,留学蓝皮书,就像我们和陈宇老师所说的中国职业观察报告,我们会用数据全面的支撑中国工程人才,也准备用数据支撑。如果在职教方面有选题,我们用数据支撑,就算现在的数据支撑不了,而且甚至于现在的数据的支撑不了,我们会把调查的范围和对象都扩大,我们愿意在其他人不愿意进来的情况下,因为很多人不愿意做数据,做数据的事情很艰难,我们为国家做点事儿,因为在座诸位的很多专家都是跟我们一样,都是大学77级或者78级,在我们那代人其实有点理想主义,回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麦可思也是这样的一个团队,欢迎大家来麦可思参观这个团队。
2012-06-11 11:06:08
- 袁本涛:
非常感谢王老师多次邀请我参加这个发布会,我以前也参加过这个发布会,我非常高兴看到几点变化,刚才好几位老师说到今年的内容有新的增加,这个增加非常有意义。看到团队的变化,团队在不断增加。把高端的人才引进到团队里,我想这个事业会兴旺发达。像麦可思,刚才伯庆也说到,你们是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个团队,如果没有理想、没有担当,是很难坚持五年还继续坚持下去。因为你们并没有拿国家的支持和资助,完全是靠自己做起来的,我觉得需要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这让我非常钦佩。
我想借用鲁昕部长常说的一句话,职业教育是国际,是民生。我想,就业更是国际、也更是民生。因为就业不仅关系到国家产业发展,而且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我给学生上教育政策课,我常常说,现在每年有6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即使有80%的人都就业了,还有20%是毕不了业,也就是还有100万人在社会上游荡,或者是低收入、流动性很强的就业,这批人说的不好听是社会不稳定、不安定的一个因素,如果就业解决不好,整个国家的稳定是非常有问题的,一年有100多万,十年以后就是1千多万,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数据,这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非常重要。
2012-06-11 11:07:05
- 袁本涛:
每个家庭把孩子送到学校,希望他就业,希望他找到体面的职业,这是整个家族的希望。如果我们学生不能就业,特别是从弱势群体来的学生,不能有一个体面的职业,对整个家庭来讲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以我想他既是国际,也是民生。
对于高校来讲也是有很多警示和启示作用,刚才王伯庆提到就业亮红灯的专业,动漫、法学、生物学、英语、国际贸易等专业,我曾经在一个学校了解过,现在高等学校追求规模的扩大,就是因为现在经费有限,收学费是一个方面。学校扩大的是什么专业呢?都是这些亮红灯的专业。其实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最差,因为办学成本低,办学门槛很低。这就为这些学校提出了怎样调整专业,也要有一个社会担当的责任感在内。我认为这很重要,这对高校的专业,甚至说国家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都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曾经我多次给你表达过的一个意思,大学本科、高职高专,现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已经很大了,我们的在校生是150多万,每年毕业有40多万,接近50万的研究生毕业,在这个蓝皮书里面如果把研究生涵盖进来,会更全面。因为现在研究生的就业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150多万,每年就业有好几十万,如果这个不包括进来是一个缺憾。所以我强烈请求你把这块今后加进去。
2012-06-11 11:09:03
- 王伯庆:
我回应一下袁老师这个要求,大概在四年以前,第一次发布会他就谈到这个问题,在他的敦促下面,我们开始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断地进行问卷,从今年我们会推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今年已经有些高校迫不及待的跳进来,有很多高校已经说我先和你签约,问卷慢慢给我们,今年秋季开始启动,不仅是调查他们的就业状况,也调查他们的生存状况,包括女博士的生存状况,包括她们的婚姻。我们这个调查是经过反复测试,应该是全面地关注这个群体。我对袁老师汇报一下,今年下半年开始启动,整个系统都已经开发出来了,整个测版都完成了。就像大家看到的,我们是一步步慢慢在做这个事情。
2012-06-11 11:10:13
- 姜嘉乐:
我和麦可思、蓝皮书有点渊源,很多年前王总在搞就业报告的时候,当时提出要搞白皮书,我说我们不是政府机构,所以不用白皮书这个词。王总后来从善如流,就改成蓝皮书。从前年开始,蓝皮书的一部分内容是先在我们杂志上登出来,关于工科大学生毕业情况。我和王总达成了一个协议,每年第三期给我写一篇头一年的工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析,而且在蓝皮书的发表之前。如果你一旦出版的话,我就没法登了,所以王总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我也非常感谢麦可思,非常感谢王总。
蓝皮书的发布,真的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这几年总是在谈质量保障、质量分析、质量评估,最主要的质量评估是社会性,就是就业情况这些数据,你把你的质量说得天花乱坠,如果就业市场的数据不支持,这肯定是有问题的。最近几年我们还在谈一个话题,老是在谈创新拔尖人才,我不是轻视这个事情,创新拔尖人才确实要培养。但我们的高等教育就像所有的教育一样,首先要面对全体学生,而这几年各个学校在这一点上真的在导向上有点问题。所有的资源、所有的政策都是倾向于所谓拔尖人才,至于他拔不拔尖,我们不知道,但面向全体学生,我举一个985院校的例子,他们要培养领导。我说,这是什么?是指国家级领袖。但其他学生?他们说是培养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就算一个985学校,如果有20%的学校能够成为领军人物,这就不错了,那80%的学生都不在你的培养目标里,这就是一个问题。研究就业问题就会是一个很大的启示,如果你的学生就业都有问题,基本的就业面指标都没有达到,你的就业指标不好,出现王总所讲的那么多的低就业,那说明我们的高等教育是有问题的。所以我觉得蓝皮书的意义真的是非凡,如果每个学校的领导都能够看到的话,所以我非常希望我和王总的合作能够持续下去。
2012-06-11 11:11:31
- 姜嘉乐:
去年我和王总正在商量一个新一轮的合作,希望能够做就业预测。就业预测是一个难题,刚才和郭院长也说到这个问题,是一个高风险的事儿,所以我们去年商量先以某些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做区域的就业预测。我希望这个事情明年能够在杂志上展现出来。再次祝贺蓝皮书的发布。
2012-06-11 11:13:39
- 王伯庆:
谢谢姜老师。刚才大家反复谈到应该对用人单位调查,事实上我们在宁波市、宁波市人社局的配合下对宁波市所有大学生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因为是市一级的,所以我们没有公布。我们下一步想对深圳市以及周边所有的用人单位,一些高技术人才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直接调查用人单位,这也是在深圳市的领导指挥下。因为这超出了教育局本身,所以我希望省或市能有这样的担当之后,能起协调作用,我们只是一个执行的单位。
2012-06-11 11:14:08
- 储朝晖:
非常感谢王总和麦可思公司给了这个机会来学习,我想讲三个方面,第一,我对蓝皮书的感觉和印象,实际上这几年来,我每年都参加,第一个印象是持续增值,当初作为一本的价值和现在做几本的价值是不一样的。第二个印象是多元服务,从内容上来说,它服务的是多个方面。从服务对象上来说也是多元的,事实上这本蓝皮书无论从研究政治,还是研究经济,研究文化,研究区域文化都有它的价值。
第二,根据这个数据,我想对媒体、考生、学校表达三层意思:一是现在就业蓝皮书提到的低就业率不等于社会就不需要,尤其是像法律专业,刚刚袁老师也讲到可能有些学校的质量不合格。还有就是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没有跟上去。再比如说教育,前几天我们报了一个贵州的教师,代课教师一个月25块钱。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对教师工资的提高依然没有到位,所以我们教育不是一个学校,严格说来我们需要大量的教师。二是高满意度未必就是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高满意度,税收等行业的就业收入可能很高,但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要从长远看、从终身看。再比如说经济学专业,现在的就业是高满意度,但我也很难说以后从事经济学的都能够有高满意度。这些数据我们不能就数据看数据,而是要看得更远。三是低就业问题,我们希望考生或者是学生不要牺牲自己的秉性追求眼前的高就业,这是要从中长期或者是更长期的考虑,作为一个人的终身考虑。
2012-06-11 11:14:51
- 储朝晖:
第三,我提两点希望:一是坚持专业素养,因为随着蓝皮书影响扩大,可能制约你的因素、影响你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刚才你已经讲了很多和各方面合作,和各方面合作的同时,也就会影响你的专业能力。二是远望低就,我们眼睛要看远处,我们要看到蓝皮书的价值。低就就是为社会最底层的人服务。谢谢。
2012-06-11 11:15:59
- 史静寰:
我和王伯庆博士相识已经好几年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现在所做的事业的执著和热情,我们经常在一起开玩笑说,只要有王总出现的场合,不管什么主题,都一定归到他所热衷的主题上,他做这个事情不是一个职业,而是做的一个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业所在。我觉得这样的热情和非常清晰的价值意义感,也使得他现在领导的团队,不但是延续了这么多年,而且是不断在这个领域里做出新的成就。我特别同意刚才很多专业已经提到的,他代表了一种新的模式,未来我们更会深刻看到,就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特别是多元的渠道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作为第三方这个机构做出的市场性的评价,我觉得会持续地发散。其实作这个工作的难度和阻力,如果不做也不太清楚,我们做大学生学习兴趣调查,我们感到已经非常不容易。我很佩服王博士的感染力、精力和推动事业的能力。
中国的大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当中,其实是一个动机推动,并不是培养出来的人的市场和收益的推动。所以逐渐市场经济的因素进入之后,人们现在越来越看到了市场作用的重要。所以我觉得高等教育的转型会逐渐体现在教育过程、对教育质量的理解上。可能几年之后我们再来讨论麦可思的报告所起的影响,可能和今天相比又会有不同。
2012-06-11 11:16:30
- 史静寰:
在这里我非常期待麦可思不断用这种方式,促进整个社会和高等教育领域对大学到底应该干什么、大学如何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大学如何判断自己和社会的关系这样非常核心的东西,能够做出有意义的变革。从我们关注过程,你们关注出口,我觉得这很大意义上就代表了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势。特别希望以后进一步和麦可思合作,把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做好。谢谢。
2012-06-11 11:17:25
- 岳昌君:
首先祝贺王博士就业蓝皮书的发行,我也想讲三点:第一,蓝皮书非常有意义,国外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在做大学生就业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国外做大学生就业调查一般有三种单位,一是政府,二是民间机构,像协会,三是研究者。在我们国家这三个方面中,有两个部门都在做,比如说教育部也在调查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我们北大教育经济研究所从2004年开始对教育部全口径的毕业生做就业白皮书。学会界,与高校接口,北大教育学院从1998年开始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调查,但是国内一直没有民办的机构做大学生就业调查,所以我一直很支持王伯庆麦可思的调查。我们跟他们有很多的调查合作,他们的这个调查结果就像在黑暗的劳动力市场上投了一束非常强的亮光,使得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有很多的参考依据,我们跟他们的合作除了问卷设计的合作,还有实实在在的地方人才,我们希望还有更多的学生到王博士那里就业。
我们这些年有很多课题,也在用王博士的数据做研究。有越来越多的硕士和博士也在用这些数据做研究。入企业调查,我觉得这是非常难的事情。我们曾经在2006年,在北京做过入企业的调查。这个调查进行了一整年,要通过北京市教委的批文,北京市政府正式的批号,还要用北京市统计局调查队,所以这件事情是非常难的事情,对我们影响非常大。希望王博士以后在全国的用人单位做这方面的努力。另外,我们也想做大规模的调查,但时间、精力、队伍都没有,所以王博士有这么大的勇气,把这件事情做成了,非常有意义。
2012-06-11 11:18:03
- 岳昌君:
第二,他们的就业蓝皮书确实非常有价值,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往往很盲目,制定责任的就业期望,他们有最低底薪期望值的参考点,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在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的时候就很有参考意义。
前些年社会上在炒作,很多媒体在报道大学生的收入不如农民工,似乎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好像读书无用论又被重新提出来,但我们看今年的就业蓝皮书,把毕业生三年后的收入和毕业时的收入做了对比,我看了一下,提高的幅度都在100%以上,增加了一倍以上,现在的收入都在5000左右,这要远远高于农民工。所以以前的数字,拿毕业生的起薪和在职农民工的收入相比,这不太具有可比性。
大家在看数据的时候,应该从一个研究的角度看数据,比如说这本书的数据显示,未就业率在10%点几,似乎10点几好象不太高。就业率能够达到90%,似乎相当高。但中国的失业率和美国的失业率其实是不可比的,比如说美国4%的失业率完全跟没有失业率一样,因为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特别强,所以美国失业率达到8%-9%的话,稍微有点影响。但中国不一样,中国常年报道4%的失业率已经比较严重,如果再增加1个百分点,那就相当严重。所以在考虑失业率的时候,中美两国之间的比较是不一样的,对我们国家半年之后,原来有10%的失业率,有60几万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这还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所以,蓝皮书的信息量非常大,对社会的价值也非常大。
2012-06-11 11:20:46
- 岳昌君:
第三,我说几点希望:一是能不能对教学,高等教育质量加入一些评价,因为学术界很难公布这样的调查,而且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麦可思是第三方民间机构,怎么说都可以。所以希望对高等教育质量做一些评价。二是希望加强求职方面的问题,因为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如何提高效率、减少成本,对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在这个方面怎样找到工作,投了多少简历,花了多少钱,在求职方面做一些。三是今天在座的虽然有劳动部和教育部曾经的官员,但没有在任的官员,我觉得一个好的蓝皮书,除了学生、高校在使用之外,还有就是政府部门能否把它们变成可实施的政策,这个非常关键。希望下一次发布会上有更多在任的政府官员。
2012-06-11 11:21:55
- 王伯庆:
我回应您第三点,不是我们邀请了,别人没来,而是我们没邀请。但我们的蓝皮书都会赠送给教育部等各主管部门。我们没有邀请他们,因为是民间机构,如果他坐在这儿,就表示承认了。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他怎么面对这个观点,因此所以我就有意识的不邀请,可是他们被邀请还是愿意来。我是故意的,而且包括高教协会说,我们协助你邀请一些教育部门的官员,我觉得不太好。
教学评价,我们已经开始做了,但不是全国范围内,像和天津职业大学、南京工业工程学院、江苏建筑、中华女子学院等,我们如何做呢?我们把每一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引入学生对它有用性评价,但没有做全国评价,因为我们做全国评价,不知道每个学校的专业课程是什么。到了学校的层面这样就开始引入了,以后是否可以在全国引入一些衡量全国性的教学指标呢?我想这就是下一步蓝皮书在调查问卷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给我们时间,我们会把它做得越来越好。我们回过头看,第一部蓝皮书,第一部的调查,已经完全和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也在往前走。
2012-06-11 11:23:06
- 王伯庆:
因为时间原因,在座还有一些媒体,希望提问和采访,你们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如果你们想单独采访哪位专家,也可以直接采访专家,其他的专家也可以发言。媒体可以单独对专家采访。
下面进入媒体的自由采访时间,专家讨论环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结束)
2012-06-11 11:25:07
- 2012年《就业蓝皮书》
- 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
- 麦可思公司创始人、首席专家王伯庆
- 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陈光
-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姜大源
- 2012年就业蓝皮书新闻发布暨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研讨会
-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
-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
- 2012年就业蓝皮书新闻发布暨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研讨会
-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袁本涛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常务副主任姜嘉乐
-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室主任储朝晖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
-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岳昌君教授
- 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发预警 法学计算机就业亮红灯
- 2011就业蓝皮书发布 读研首要动机是就业前景
- 就业蓝皮书:毕业生最愿意到京沪穗深就业
- 就业蓝皮书:金融业为大学毕业生3年后月入最高行业
- 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2%毕业生逃离“北上广”
- 大学就业蓝皮书:两成人毕业三年后逃离"北上广"
- 2011就业蓝皮书
- 就业蓝皮书:男生遭遇北上广生存压力更大
-
2012年《就业蓝皮书》
中国网 杨楠
-
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
中国网 杨楠
-
麦可思公司创始人、首席专家王伯庆
中国网 杨楠
-
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陈光
中国网 杨楠
-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姜大源
中国网 杨楠
-
2012年就业蓝皮书新闻发布暨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研讨会
中国网 杨楠
-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
中国网 杨楠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
中国网 杨楠
-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
中国网 杨楠
-
2012年就业蓝皮书新闻发布暨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研讨会
中国网 杨楠
-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
中国网 杨楠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袁本涛
中国网 杨楠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常务副主任姜嘉乐
中国网 杨楠
-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室主任储朝晖
中国网 杨楠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
中国网 杨楠
-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岳昌君教授
中国网 杨楠
活动标题
活动描述
文字内容: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