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举行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不久前,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先生,向大家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的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请解振华主任作介绍。
2012-11-21 14:59:59
- 解振华:
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十八大刚刚结束,昨天我们又结束了“基础四国”部长级磋商会,都是为马上要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十八次缔约国大会,今天主要是在多哈会议之前向各位介绍一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年度报告。因为我们每年在大会之前都要发这样一个报告,介绍一下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这一年所做的努力。
2012-11-21 15:00:54
- 解振华: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八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八次缔约方会议将于本月26日在卡塔尔多哈开幕,还有10个小时的时间,中国参加多哈会议的政府代表团,我们第一批人员将启程前往多哈。
2012-11-21 15:01:57
- 解振华:
多哈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一方面,应当把落实各方已达成的共识放在优先的位置,首先要完成好巴厘路线图的谈判,确立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确保其按时实施,落实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另一方面,应就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原则、目标、框架、要素、步骤等重大问题充分地交换意见,并做好德班平台谈判进程与巴厘路线图谈判的衔接,为下一步谈判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就是说,我们希望达成一个全面平衡的结果。
2012-11-21 15:02:58
- 解振华:
一边是巴厘路线图的谈判要完成,另外要启动德班平台的谈判。我们支持多哈会议的东道国卡塔尔按照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协商一致的原则来驱动多边会谈,争取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中国愿意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与各方一道携手努力,推动多哈会议取得成功。
2012-11-21 15:05:52
- 解振华: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根据公约和历次缔约方大会的要求,我们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006年,中国提出了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2007年,在发展中国家当中,我们第一个制定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向全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
2012-11-21 15:05:55
- 解振华:
经过艰苦的努力,“十一五”期间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9.1%,完成了“十一五”所确定的目标。去年,全国人大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单位GDP能耗要降低16%,碳强度要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要达到11.4%,增加森林碳汇等约束性指标,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重点任务。为落实这些目标任务,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各个相关的部门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积极采取行动,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大力发展新能源,努力增加森林碳汇,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2-11-21 15:06:58
- 解振华:
去年,全国能耗强度下降了2.1%,今年碳强度将下降3.5%以上。农业、林业、水利、海洋、卫生和气象等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五省八市开展了低碳试点,并将试点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北京、上海等七个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还编制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1-2020年)》和《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宣传和普及的力度,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这些进展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支撑,也彰显了我国以实际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012-11-21 15:09:06
- 解振华: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当中,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多重挑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特殊的困难和巨大的压力,尽管如此,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本着对中华民族福祉和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走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确保完成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为保护全球的气候作出积极贡献。
2012-11-21 15:13:10
- 解振华:
大家都知道,几天前,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十八大报告当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并要求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2012-11-21 15:13:19
- 解振华:
报告还强调,中国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将按照十八大报告的精神,进一步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为保护全球的生态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下面我愿意回答在座的媒体朋友们关于气候变化方面的问题,谢谢大家!
2012-11-21 15:13:22
- 主持人 郭卫民:
谢谢解主任。下面我们进入提问环节,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2-11-21 15:14:21
- 中央电视台记者:
解主任,我们刚才也注意到,您提到我们在北京、上海等七个省市已经开展了碳排放权的交易试点,目前进展的情况是怎样的?另外国内外各界对中国碳市场也非常关注,我们想了解一下,我们将来如何布局和发展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您能否给我们透露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2012-11-21 15:14:36
- 解振华:
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是从2011年11月份开始启动的,确定了七个省市作为试点地区,现在各个试点单位都在开始启动这项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班子,编制了实施方案,有些已经开始就碳交易建立一些制度,也建立了交易的核查机构、认证机构。现在北京、上海、广东等一些地区和城市基本上准备就绪了。
2012-11-21 15:15:25
- 解振华:
实际上,做碳交易最基本的是要对这个地区确定一个碳的排放总量,然后确定一些额度,把这些额度分配给各个重点的排放企业或者排放单位。有了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就可以核算出减排的成本。各个单位之间、各个行业之间减排成本差距越大,交易的积极性就越高。所以现在应该说各地的准备工作大体上就绪。为了规范各地交易的行为,国家发改委今年6月份颁布实施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备案管理的方式来推出经国家认可的自愿减排的项目、交易产品、交易平台和第三方审核认定机构,促进市场公开、公正和公平。此外,还出台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审定与核证指南》,主要是规范审定与核证工作,保证管理办法的顺利实施。
2012-11-21 15:17:40
- 解振华:
现在各地的交易所都已经建立起来了,我们的试点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我们希望在这些试点的基础之上来总结适合中国国情的碳交易制度,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和其他国家开展这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现在,澳大利亚、欧盟以及周边的国家,还有美国,都希望与我们展开合作,也希望建立全球的碳市场。我们还是希望先把我们自己的交易制度、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取得经验之后,根据中国的经验来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规则的制定,最后建立一个符合各方要求、符合各国国情的碳交易市场。
2012-11-21 15:17:43
- 西班牙记者:
中国在多哈会议上的谈判战略与去年的德班会议相比会不会有什么改变?
2012-11-21 15:19:47
- 解振华:
谈判的战略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我们还是要抱着积极建设性的态度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因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推动进程。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态度是不变的。
这次会议上有三个工作组:公约工作组、议定书工作组以及德班平台工作组,几十个议题,同时进行谈判,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我们希望这次会议和德班会议一样,要达成全面的平衡结果。也就是说,既要考虑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也要兼顾各国的国情、各国的要求,能够找到一个既推动进程,又能够符合各国根本利益的解决办法,所以我们希望这个结果是一个平衡的结果。
2012-11-21 15:20:07
- 解振华:
所谓平衡,一个方面,我们进行了将近20年的谈判,要完成公约和议定书所达成的共识,各国所作的承诺要兑现,并落实行动,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要完成一个可以批准的、有法律约束力的结果。另外,对公约所涉及到的减缓、适应、资金、技术、透明度等等一系列问题,现在已经达成了共识,建立了一些制度和机制,我们希望要兑现,要能够见到行动。
另一方面,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愿意就2020年之后在德班平台的基础上,就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达成共识,从明年开始就启动德班平台新的谈判。
2012-11-21 15:21:57
- 解振华:
现在分歧比较大,优先的选择也不一样,但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半个月的谈判,就主要问题达成协议,找到一个平衡的结果。这一点,中国代表团一定会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推动这一进程。
谢谢。
2012-11-21 15:26:26
- 德国广播协会记者:
我想问一个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问题,中国在什么时候以及什么样的情况下愿意接受一个具有约束力的排放总量?
2012-11-21 15:27:02
- 解振华:
今年多哈会议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公约下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要率先大幅度减排,主要体现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上。我们希望在多哈会议上能够最后完成各国可以批准的、有法律约束力的、有足够力度的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对没有参加京都议定书和不准备参加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这些发达国家,也要在公约下承担与参加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那些国家有可比性的减排承诺,要确定相应的减排目标。
2012-11-21 15:27:26
- 解振华:
按照公约和议定书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前提之下,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国在没有得到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我们已经作出了承诺,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实现碳强度降低40-45%,我们已经在采取措施。“十一五”期间,我们降低了20%。“十二五”期间,我们会降低17%。至于中国何时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这是这次多哈会议上德班平台所要谈判解决的问题。
2012-11-21 15:29:51
- 解振华:
去年的德班会议作的决定是世界各国要在完成了公约议定书关于2020年之前所有谈判的基础之上,开启2020年之后的适用于所有国家的一个新的谈判,谈判结果希望能适用于所有国家,或者是大家都能够接受、同意的一个法律文件。中国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我们是积极的、开放的,我们愿意在完成了2020年之前的谈判之后,和大家一起积极地参与2020年之后的谈判。对谈判的结果,我们不做预判。最后大家谈成什么,我们就按照大家谈成的新的法律文书来执行,在这一点上,中国是持开放态度的。
2012-11-21 15:31:46
- 解振华:
但是2020年之后的这个谈判也是有条件的,因为去年的德班会议也作出了决定,2020年之后的德班平台的谈判必须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在今年6月“里约+20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各国的领导人也进一步重申,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坚持公平的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和各自能力的原则,所以我刚才讲了,只要符合这些原则,中国在这个谈判的立场是开放的,我们一定会认真地履行我们的承诺,采取切实的行动,这一点中国的态度是坚定不移的。
谢谢!
2012-11-21 15:34:26
- 中新社记者:
解主任,低碳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政府对低碳发展有什么看法?如何顺应这一国际潮流?对于企业而言,如何抓住“十二五”期间低碳发展的新机遇?
2012-11-21 15:36:26
- 解振华:
当前,绿色低碳发展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在今年的“里约+20”的各国领导人可持续发展峰会上,世界各国要通过绿色低碳发展的途径来实现各国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这已经形成了共识。当前国际上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都认识到必须要走绿色低碳发展的这条路,有些国家还把发展新能源加上信息化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所以实际上很多主要的国家,都在实行绿色新政,绿色低碳发展是世界潮流,大家都在走。中国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之路,这是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2012-11-21 15:37:17
- 解振华:
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我们所有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我们的环境容量有限,生态很脆弱,大家现在对环境问题也都不满意,现在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已经制约了中国的发展,我们没有别的路,只有通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能源的利用效率,发展新的能源,增加森林碳汇,最后来实现我们国家所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搞绿色低碳发展,这是中国的唯一选择。
2012-11-21 15:40:42
- 解振华:
各国都看到了这一点,低碳技术、低碳产业是今后各国经济、技术竞争的热点,大家都在抢占的制高点。中国在这个领域,和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所以我们不能丧失这个时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来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争取在今后的竞争当中占据一席之地。
刚才记者问到对企业来说怎么办的问题,实际上对企业来说搞低碳技术、低碳发展,既是压力也是机遇,这可以促进企业搞技术研发,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增加在市场的竞争力。特别是一些出口企业,现在有些国家在搞边境调节税,就是收碳税,如果我们采取了积极的低碳技术,生产的是低碳产品,其实可以来应对这种单边的绿色保护主义,这是一个积极的行动。我想,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机会。所以,十八大政治报告里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既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我们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搞好。谢谢!
2012-11-21 15:42:07
- 凤凰卫视记者:
解主任,我的问题是,前几年大家都在讲中国已经是世界头号排放大国,经过这一两年的努力,我们在碳排放上有何进展?与世界第二大国家的差距是在拉大还是缩小?我也看到白皮书中说,包括财政部、发改委正在研究包括今后每十年中国低碳的模型。我想问,在分析中中国的排放走势是什么样的?在全球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另外,我看到在今年的白皮书中特别特到了中国是受气候影响的最脆弱的国家,而与之前的表述相比,可以说更严厉了一些,这其中包含的考量是什么?这在应对国内的低碳排放和参加国际谈判中会有什么样的体现?
2012-11-21 15:46:23
- 解振华:
你提的这个问题可能是多哈会议上各国在谈判当中会给中国代表团多次提出的问题。坦率地讲,中国现在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世界第一,虽然我们国内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但增速还是比较快的。我们的人均排放也接近于或者是相当于国际上的人均排放水平,应该说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在国内实行科学发展方面,中国确实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国际上,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有一个规律,也就是大家所讲的倒U字型的那条曲线,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增长,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者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在增加。当经济增长到一定的水平,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出现稳定,然后出现拐点,经过一个平稳期,最后随着经济的增长,它还会下降。所以,中国现在正处在这条曲线的爬坡的阶段。
2012-11-21 15:48:11
- 解振华:
纵观各国排放的情况,发达国家一般来说在人均GDP 4万到5万美金的时候,大体上排放会比较平缓。有些国家现在开始有所下降,但有些国家还在增长。中国现在人均GDP只有5000多美金,我们人口多,所以我们排放总量大。我们绝对不会像发达国家过去沿袭它传统的发展方式,到人均GDP 50000美金的时候这个拐点才开始下降,那中国自己的资源、能源环境也不可能持续,所以我们必须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我们能不能在人均比发达国家减一半甚至更低的时候出现这个拐点呢?我想,只要我们努力,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2012-11-21 15:50:15
- 解振华: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当中是无约束地排放温室气体,中国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我们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当中,在人均仅有4000美元的时候就开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我们提出了碳强度下降的目标,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我们会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在国内采取积极的措施,争取早一点儿出现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和国际社会一道来努力实现我们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在现阶段要求中国绝对减排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但是中国在这个阶段里无约束地排放也是不对的,我们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谢谢。
2012-11-21 15:51:50
- 经济日报记者:
解主任,你好,近年来合同能源管理这些新型的节能服务模式引入我国,取得了很大成效,对节能减排和节能产业发展都带来了巨大贡献。但记者在调查的实际中发现,节能服务公司反映,由于一些问题,比如说融资难,导致节能项目难以持续,诚信缺失导致合同毁约问题频发,影响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解主任您刚刚说我们要大力支持低碳产业,请问今后我们有哪些举措来支持这些新型服务模式的发展?
2012-11-21 15:53:49
- 解振华:
合同能源管理制度和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实际上是在节能减排当中完全采用了市场经济的办法,是非常好的一个制度。所谓合同能源管理就是有一个专业的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它为被节能技术改造的单位或企业提供服务,它出资金、出技术进行能源审计,最后给它制定改造方案,它出钱出技术帮它改造。同时,技术服务公司通过节能的回报取得经济效益。被技术改造的企业或者单位一分钱不花,最后得到的是节能效果和将来经过技术改造的设备,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而且又培育出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就是非常符合市场经济的制度和产业。
2012-11-21 15:55:14
- 解振华:
国家为了鼓励这个产业的发展、这个制度的实施,制定了很多激励和优惠政策,比如说对专业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减三年的税、免三年的税,对实行节能技术改造的项目,国家有财政补贴,而且签订的合同能源管理合同可以作为抵押,银行给提供优惠的贷款。
2012-11-21 15:58:01
- 解振华:
由于这些政策的实施,这个产业发展非常快,就是几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增加了很多就业机会,而且对我们国家的节能减排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现在确实存在着一些困难。我们最近在广州开了一次合同能源管理的会议,了解到相关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一个是融资难,因为有很多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是一些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光是合同能源管理的企业有,其他的企业也有类似的情况。现在有些银行已经开始专门为支持合同能源管理设置了一些新的贷款产品。
二是诚信问题,有些单位接受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审计,制定了节能方案。当专业公司准备实施的时候,它认为这些问题我自己能解决,就不让人家做了,它自己承担改造的任务。从国家的角度讲,只要你改造了,大家都应该鼓励,但作为一个单位,你应该有诚信。像这种情况,企业应对技术改造公司提供一定的补偿。现在有关部门也在制定这方面的规定,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在节能减排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2-11-21 15:59:35
- 解振华:
还有一个问题,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但在有些地方不知道,并没有实行。所以最近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准备就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有关的所有税收政策列一个名录,要大量地在税务和各个企业当中散发,让大家都知道,都能够享受这些好的政策,能够加快推进节能减排,使合同能源管理的产业和企业能够很好地发展。谢谢。
2012-11-21 16:03:47
- 财经杂志记者:
我的问题涉及具体行业,我们比较关注航运业和航空业,一直是在行业减排里的第一线。比如说航运业,我们想请解主任回答一下,我们在技术方面和市场方面所做的工作的进展情况。像市场情况,我想知道,在碳税和排放交易方面,中国的态度倾向是什么样的?另外,像欧盟在航运减排方面一直是比较激进的,他们说可能会先于国际海事组织,明年会开始采取某些措施。请问解主任对此有何评论?
2012-11-21 16:05:10
- 解振华: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行业减排的问题,行业减排一直有争议,所以欧盟和一些国家率先从航空领域开始,想把航空的排放纳入到碳交易的体系当中,欧盟议会做出了一个法案,要在今年开始实施,要求所有进入欧盟的航班必须加入到碳交易体系中去,并准备在航海领域采取这些措施。
2012-11-21 16:06:45
- 解振华:
如果按照气候变化这个框架上来讨论问题,一个是协商一致,一个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如果在航空这个平台上讨论问题,有一个互相协商、相互同意的原则。现在欧盟提出来的ETS法案,既不符合气候变化公约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关于航空的芝加哥公约的原则,所以非欧盟国家都是反对的。
2012-11-21 16:09:06
- 解振华:
对于多边问题采取单边的措施显然是不合适的、是错误的,而且欧盟议会做的决定,让所有非欧盟国家来执行,这显然也违反了国际上的基本公约。欧盟确定的碳交易体系也存在着歧视性条款,比如说分配各国的排放额度,是以2004年到2006年的平均值。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的航空业基本上已经饱和了,所以它发展得并不快。但中国的航空业,最近十年,我听民航总局的领导告诉我,现在我们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如果以2004年到2006年的平均值作为排放额度,这个平均值的90%作为无偿分配的额度,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也影响了我们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是不能接受的。
2012-11-21 16:10:11
- 解振华:
因此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加拿大等等国家都持坚决反对的态度,有的国家甚至立法,要求本国的航空公司绝对不能参加欧盟的航空ETS。在各国的反对之下,欧盟也考虑到这个法案实施的难度,所以我们注意到最近欧盟做了一个决定,航空的ETS要停表一年,延迟到2013年的9月份,要求2013年9月份之前在国际航空组织这个平台上,通过多边的机制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说,既要在这个行业进行减排,又要大家都能够接受,大家都觉得是一个比较公平合理的方案,要找到这样的机制,然后可以考虑这个方案的实施。如果在这个平台上找不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它还要实施,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接受。我们同意通过多边的机制遵循气候变化公约和芝加哥公约的原则,在国际航空组织这个平台上找到一个妥善解决航空行业排放的一个方案。
2012-11-21 16:13:22
- 解振华:
多哈会议之后,马上要召开高级别的圆桌会,就航空领域这一行业如何减排问题,高级别的领导人要在原则上达成一些共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谈判,最后找到一个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会积极地参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来推动这个进程。实际上,在航空航海这个领域,完全可以通过节能提高能效解决减排问题。比如我们在长沙机场,对机场进行了节能改造,现在节能23%。我们在成都机场只是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改造,就节能10%。如果我们对航路进行优化,让飞机在机场上不使用自备动力而利用机场的电等等,那节能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们主张在这个领域,采取多种措施实现这个行业的减排,而不单是通过税或者是交易的办法来解决。我们不排除,但我们希望用综合的办法减更多的温室气体。
2012-11-21 16:16:04
- 解振华:
谈到碳税和碳交易问题,我简单说一下,实行碳税和碳交易都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有效手段。碳税就是说你排放二氧化碳多就多交税,也是鼓励你减排。碳交易是在确定了碳排放总量的情况之下,利用各个行业、各个单位减排成本上的差距,鼓励进行交易,实际上是通过交易的方式降低减排的成本。这都是比较好的办法。中国现在在搞碳交易的试点,通过这个试点建立一套制度,通过交易的办法大大降低减排成本。同时,我们也在进一步研究碳税制度,看看哪个办法在中国更合适。
2012-11-21 16:20:22
- 南方都市报记者:
解主任刚刚也提到即将召开的多哈会议,努力达成一个全面平衡的结果。但是,目前各国对于减排的责任划分都有很大的分歧,请问解主任,中方在这次会议上具体而言将会做出哪些努力来解决这些分歧?
2012-11-21 16:23:19
- 解振华:
我刚才讲了,我们主要是希望这次会上达成一个平衡的结果,也就是说2020年之前我们已经达成的共识、各国已经做出的承诺都要兑现、要采取行动,这是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础。我们已经做出的承诺必须确保完成。在这种前提之下,我们还会尽我们的能力拿出一些资金,通过南南合作的方式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2012-11-21 16:24:11
- 解振华:
这里会涉及到减排力度问题,也是这次多哈会议上要谈判解决的。发达国家希望发展中国家提高减排力度,特别是还没有作出承诺的国家要进一步作出承诺。发展中国家希望发达国家落实公约的要求,率先大幅度地减排,提高减排的力度。
2012-11-21 16:30:19
- 解振华:
中国认为,从历史排放来看,从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到2005年,发达国家排放量占了全球排放量的70%,现在的排放占了全球排放量的50%左右,从历史来看,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只占30%,现在我们只占50%。而各国的专家,不光是中国的研究机构,美国、澳大利亚、瑞典和UNEP都作出了评估,现在各国到2020年之前各国所做的减排承诺,发达国家承诺的减排量只占30%,发展中国家相比较基准情景的减排量占全球的70%。明眼人看,无论是从历史的责任还是从现实的努力,以及各国现在的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和发展能力,显然是发达国家应该做更多的努力,加大减排力度,但现在并没有做到。所以我们希望2020年之前,发达国家要进一步提高减排力度。至于2020年之后,如何确定减排的问题,我刚才讲了,只要符合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我们的态度是开放的。无论谈判的结果怎么样,中国一定会在国内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
2012-11-21 16:30:38
- 解振华:
我们希望各国的媒体更多地关注气候变化,关注中国的节能减排,关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希望媒体更多地发挥监督作用,来帮助我们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多地节能减排,为全球保护气候环境作出贡献。谢谢大家!
2012-11-21 16:30:43
- 主持人 郭卫民: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2-11-21 16:30:47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zb/olderDatagwyxwbxwfbh/20121121gxb_1353543855.mp4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11月21日,国新办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李佳
媒体陆续到场
中国网 李佳
中国网现场直播
中国网 李佳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
中国网 李佳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
中国网 李佳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李佳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有请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李佳
西班牙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李佳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李佳
中新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李佳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李佳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李佳
财经杂志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李佳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李佳
11月21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李佳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会后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网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