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2013)》发布会暨研讨会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2013)》已出版发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于2013年4月10日9点在社科院一层报告厅举行该书出版发布暨研讨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2013)》发布会暨研讨会

活动描述

  •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2013)》已出版发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于2013年4月10日9点在社科院一层报告厅举行该书出版发布暨研讨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李周:

    2013年《农村绿皮书》发布会暨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专家研讨会现在开始。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天到会的嘉宾,首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武寅女士,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郭玮,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杨群,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周溯源,专家冯海发。

    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科研局局长晋保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晓山。

    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武寅教授致辞,大家欢迎。

    2013-04-10 09:21:22

  • 武寅: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参加2013年《农村绿皮书》出版发布会暨农村经济形势研讨会的全体与会者表示热烈地欢迎。

    2012年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了“九连快”,粮食增长连续三年超过了两位数,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为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元之年,如何将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精神融入“三农”工作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了一些新的态势。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加速,城乡发展加快,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今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加速“四化”同步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制机制,健全农业知识保护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的经营体制,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机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2013-04-10 09:24:13

  • 武寅: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所和国家统计局合作撰写的《农村绿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经济形势分析系列报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内外读者系统、完整了解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重要窗口和途径。希望《农村绿皮书》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中国决策提供更加翔实的依据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最后,衷心地感谢各位来宾、媒体长期以来对我院皮书的支持,衷心地祝愿此次发布会及研讨会圆满成功!

    2013-04-10 09:29:05

  • 李周:

    谢谢武寅院长对我们《农村绿皮书》作出了高度评价,对今后也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们会尽力做好我们的工作。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朱钢同志发言。

    2013-04-10 09:30:19

  • 朱钢:

    一、2012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1.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持平,但农村部门比重继续下降,由2011年的43.79%下降到43.45%。

    2012年,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09%,比上年微升了0.0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大约10%的情形已经持续了多年,这主要源于近几年来农业生产持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以及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

    2.农产品普遍增产,有效改善了农产品供求关系

    (1)在基数较高的基础上,粮食生产实现“9年增”

    2012年粮食增产3.2%,粮食增产的最大特点是玉米增产贡献大。2012天玉米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83.5%,比2011年提高近21个百分点;玉米产量首次超过稻谷,成为第一大粮食作物。

    2012年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

    第一,粮食播种面积增加69.4万公顷。

    第二,种植结构调整,单产水平较高的稻谷和玉米播种面积分别增加24万公顷和140.7万公顷,导致总体单产水平提高。

    第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总体偏轻,并且针对主要灾害的防灾抗灾减灾措施及时。

    第四,财政的持续强有力支持。农业四项补贴继续大幅度增加;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并且提价幅度较大。

    第五,科技对增产的作用加强。

    2013-04-10 09:31:10

  • 朱钢:

    (2)在粮食增产的同时,棉花、油料、糖料总产量以及单产连续2年同时增长。其中:油料产量增长5.1%,单产增长2.4%;糖料产量增长7.8%,单产增长3.4%;棉花尽管种植面积减少6.8%,但产量却增长3.8%,单产大幅度增长11.1%。

    (3)猪牛羊肉在上年全部减产后实现全部增产。肉类产量突破8000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禽肉产量增长相对较快,增长了6.7%。

    3.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急剧扩大,达到491.5亿美元,比2011年大幅度增长44.2%。农业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按照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年末人民币汇率计算,2012年我国农产品对外依存度达到21.1%,比2011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4.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

    2012年农产品生产价格虽然比2011年上涨2.7%,但涨幅大幅度回落13.8个百分点。其中,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下跌0.3%,涨幅回落26.5个百分点;而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8%,涨幅只回落3个百分点。

    2012年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回落7个百分点。其中,粮食消费价格上涨4%,涨幅回落8.2个百分点;油脂消费价格上涨5.1%,涨幅回落8.3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消费价格上涨2.1%,涨幅回落20.5个百分点。

    2012年农产品生产价格和食品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气候条件整体有利、农产品供求关系由紧张转为比较宽松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周期等因素有关。

    2013-04-10 09:36:32

  • 朱钢:

    5.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三大差距同时缩小

    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17元,实际增长10.7%,2012年农民增收的特点表现为:

    第一,实际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两位数。

    第二,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达到51.5%。但是2012年工资性收入增速比2011年明显回落了5.6个百分点,特别是外出农民工平均月工资增速回落了9.4个百分点。

    第三,农民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43.6%;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下降,仅比工资性收入比重高1个百分点。

    第四,城乡、区域以及农村内部收入三大差距同时缩小。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连续3年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3.13:1缩小为3.1:1。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867,比2011年略微缩小(0.3897)。

    2012年,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9%,比东部地区高2个百分点。

    2013-04-10 09:37:49

  • 朱钢:

    二、2013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预测

    1.粮食继续增产

    假定粮食生产价格继续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播种面积30%,2013年粮食总产量可达到5.94亿吨。如果不发生严重的低温寡照灾害,也有可能超过6亿吨。

    2.油料、糖料小幅增产,棉花减产

    和粮食总产量预测的假设条件相同的情况下,2013年油料和糖料小幅增产,分别为3500万吨和1.36亿吨,但棉花产量可能下降到600万吨。

    3.畜禽产品继续增长

    2013年,如果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肉类总产量增长约3.8%,达到8700万吨。其中猪肉产量增长约3%,达到5500万吨;牛羊肉维持2%的增长,产量分别约680万吨和410万吨;禽肉产量增长约9%,达到2000万吨。

    4.农产品需求的中长期变化趋势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并最终趋于稳定,人口结构与收入水平将进入新阶段,我国食物消费升级以及消费总量都将趋于稳定。因此我们预测:(1)在未来的20年内,我国的食物消费需求的增速将逐步放缓并达到稳定状态;(2)农产品进口的增长变化与需求变化的方向相一致,但肉类进口增速和份额将会提高,饲料粮进口增速和份额将会下降;(3)在未来的中长期内,我国粮食需求增长并不会出新较过去更多的增长,农产品需求、供给与贸易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2013-04-10 09:50:37

  • 朱钢:

    5.农产品生产价格和食品消费价格总体涨幅扩大

    2013年农产品生产价格将上涨约8%,其中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约10%,林业产品上涨约6%,畜牧业产品上涨约5%,渔业产品上涨11%。粮食生产价格上涨约9%。

    2013年食品消费价格将上涨7%。其中,粮食消费价格上涨8%,油脂消费价格上涨6%,蔬菜消费价格上涨10%,肉禽及其制品消费价格上涨7%,水产品消费价格上涨7%。

    6.农产品进口规模继续扩大,农业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

    2013年我国经济预期取得更高的增长,农产品整体需求增长仍然强劲,加之最低收购价格提高等政策的作用,农产品与食品价格将会进一步上涨。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农产品市场供求整体相对宽松,加之全球经济的缓慢回升,国际农产品整体价格缺乏上涨动力。由于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存在差异,以及国内需求的支撑,农产品进口会继续扩大,农业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

    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回落,但仍然能够达到8%以上。

    2013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长率可能有所回落,但仍然接近16%,有可能首次出现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略高于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继续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8.第一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4.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10%。

    2013年,主要农产品生产仍将保持增长态势,第一产业增加值估计约5.8万亿元,实际增长约4.5%。2013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仍然会高于非农产品和服务价格,第一产业增加值名义增长速度可能仍然会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长速度相当,因此,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会依然保持在10%。

    2013-04-10 10:01:22

  • 朱钢:

    三、生态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举措,为呼应这一举措,让读者更好地了结中国生态建设的进展,今年绿皮书从中国生态建设的总体进展,以及森林生态建设、草原生态建设、湿地生态建设、荒漠生态建设和耕地生态建设等6个方面,对中国生态建设的成就与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总结和评价,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政策一建议。

    1.生态建设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生态保护理念逐步完善。由服务于科学家发现新中需求的物种保护,拓展到服务于技术人员创新需求的典型生态系统保护,再拓展到满足人类需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2)生态利用方式得到改进。森林、草原、湿地的利用方式由生产为主转向生产与生态并重,再转向生态优先。滥垦、过伐、过牧引发的生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3)生态建设项目的规模和覆盖范围逐渐增大。项目规模从流域尺度扩展到区域尺度再扩展到全国尺度。覆盖范围从森林生态系统拓展到草地、湿地和荒漠等生态系统。

    (4)生态建设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农村生态建设政策由义务工积累工制度改为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由定时间和标准的项目补偿制度改为永久的、标准逐步提高的基金补偿制度。

    (5)自然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遏制。例如,最近30年,在世界森林资源总体减少的情况下,中国森林覆盖率从12%提高到20.36%,森林蓄积量从102.6亿立方米,增加到137亿立方米。森林固碳能力由136.42t/ha增加到150.47t/ha。

    2013-04-10 10:03:08

  • 朱钢:

    2.生态建设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

    (1)生态系统以及治理成果都较为脆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矿产开发等非农活动引发的生态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2)生态投入标准较低,难以满足生态建设的资金需求;生态建设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财政投入,社会资源动员能力不足,不利于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

    (3)生态补偿标准单一,没有根据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难度设计补偿标准。

    3.建设美丽中国的6点建议

    第一,优化开发格局。要按照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城市空间格局、产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实现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顺向演替。

    第二,发展绿色经济。要依靠科技进行、管理进步、信息传递等支持手段,行程集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三,保护生态系统。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程,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严守耕地、水资源等保护侯先,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第四,扩大生态小幅范围。要尽可能地借助于生态系统的内在力量促进原有生态功能的回复,最大限度地减少认为干扰。

    2013-04-10 10:05:02

  • 朱钢:

    第五,优化体制机制。将生态评价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评价体系、考核颁发、奖惩机制;按照代内补偿和代际补偿原则,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

    第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增强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形成尊重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的生态文明新风尚。

    谢谢!

    2013-04-10 10:06:26

  • 主持人 李周:

    下面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发言。

    2013-04-10 10:08:14

  • 杨群:

    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刚才武寅院长、朱钢先生对今年的《农村绿皮书》的有关情况做了简要的说明。这里我作为出版社的代表说几点感谢的话,以及一些期待。

    2013-04-10 10:08:25

  • 杨群:

    首先,感谢农发所以及国家统计局农调司的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文献出版社的信任和支持,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交给我们文献出版社,使得我们的皮书系列产品增加了很重要的一个产品,使得整个皮书系列增添了新的品种。第二,要感谢今天到会以及没有到会的专家学者和媒体朋友。皮书产品成为小规模十几种发展到今天两百多种产品,得益于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得益于在推广发布过程中专家学者的交流、研讨,提出的积极建议,包括批评以及媒体朋友在成果的发布和推广方面给予的支持,没有大家的关心和支持,皮书产品也不能发展到今天这样比较完善的状况。第三,在大家的支持下,皮书产品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在各方面发挥了作用。整个皮书系列产品已经纳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去年部分重点皮书产品也纳入国务院创新工程项目,得到了更好的支持。但是这一方面使得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一定的肯定,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使得我们的科研条件、出版条件有很大的改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专家学者能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以更加严谨科学的态度做好内容编撰工作,更好地把研究成果发布出来,为国家建设做好参谋智囊的作用。

    2013-04-10 10:08:48

  • 杨群:

    同时我们作为出版单位一定积极配合好编撰单位做好我们的工作,在编校质量、装帧质量上做好皮书品牌。最后,希望今天与会以及没有与会的专家学者、媒体朋友一如既往给予皮书出版工作支持、关注。希望领导们在皮书的编撰出版工作方面给予我们更多的指导、支持,包括我们工作当中,因为现在出版环境以及皮书的特点,出版的周期特别段,有时候是20天,有时候是30天,我们一定做好自身工作。确实在有的时候我们也希望院领导给予我们一定的体谅,我们和相关的研究单位在这方面也做好沟通,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既确保我们的编校、内容质量,再按时、如期的出版好。院里主管部门也帮助我们更好地协调、支持我们的工作。再次感谢大家与会,谢谢大家!

    2013-04-10 10:13:25

  • 李周:

    下面我们进入专家发言。首先请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郭玮先生。

    2013-04-10 10:15:31

  • 郭玮:

    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一年一度的绿皮书凝聚了众多专家的心血,对农业农村发展做全面的回顾、检讨、预测和展望意义非常重大。借此机会谈一点对当前农业形势的看法。去年农业形势实现了“九连增”,这是农业形势非常重要的特点或者说巨大的成就。同时我们也看到,去年这一年我们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480多亿美金,粮食的进口首次突破了7000万吨,这也是当前农业形势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粮食进口突破7000万吨,说明粮食的自给率降到90%以下,突破了长期以来我们所认为的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的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未来看粮食需求进一步保持比较快的增长,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粮食的进口有可能还会再继续增加。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怎样看待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什么是粮食安全?国际社会公认的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的食物。1974年的时候,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一次首脑会议提出这个愿景。1996年又进一步进行了修订,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粮食安全。在粮食安全上一个核心就是积极的、健康的食物需求。对我们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讲,这很有意义。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应该是保障人们最基本的需要。政府在保障民生问题上重点是保基本,粮食安全问题同样是保基本。

    2013-04-10 10:16:29

  • 郭玮:

    有几点看法:

    第一,我国粮食安全的界线,应当是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95公斤。满足合理的粮食需求究竟需要多少粮食。上世纪80年代,国家组织有关力量对粮食问题进行专门研究,主要结论2000年人均粮食消费400公斤以上。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以及1996年的我们国家的粮食发展白皮书预测,2000年我们人均粮食消费需求是385公斤,2010年是390公斤。到2008年的时候,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再次发出预测,提出到2010年人均消费粮食389公斤,2020年395公斤。每过十年,国家都对会粮食需求作出权威预测。在过去的30多年中,每次预测都是适当的调低需求水平。这种调低是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的,我认为395公斤的目标是符合实际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已经宣布,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对395公斤的预测,不仅考虑了人们最基本的吃饭需求,还考虑了吃得好一些的要求,还适当的考虑了工业用粮等的需求。这几年粮食消费的增长超出了规划纲要的预测,主要是对工业用粮需求增长的估计不够。当时的预测是工业用粮需求趋于平缓。从这几年的实际来看,工业用粮的增长不是平缓而是比较快或者是很快,但是很多方面的工业用粮与人们的吃饭问题已经没有多大联系了。超出了国家粮食安全的范畴,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2013-04-10 10:18:50

  • 郭玮:

    第二,新形势下,不能笼统地以粮食自给率衡量粮食安全是否存在问题。1996年的白皮书说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解决中国粮食供需问题的基本方针,中国努力促进国内粮食生产,正常情况下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外需总量不超过国际需求的5%,从此95%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标志。后面的中长期规划都重申了95%的要求。但是95%的自给率是根据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吃饭问题而制定的,其基础是粮食主要用于吃饭,用于保证人们基本食物需求等更多的粮食用于工业用途、用于深加工甚至加工以后出口时粮食标准,不能简单以自给率来衡量。保持粮食安全需要一定的自给率,但是这个自给率应该是满足人们基本事物消费的粮食自给率,而不是全社会粮食总消费的自给率。

    2013-04-10 10:21:46

  • 郭玮:

    第三,当前,只要我国粮食产量保持在一万亿斤以上粮食安全就有足够的保证。按照人均消费389公斤-395公斤计算全国粮食基本消费量是10453-10697亿斤,按照95%计就是9930亿-10166亿斤,只要目前保持粮食一万亿斤以上粮食就是安全的。现在人均粮食消费或者人均粮食占有是435公斤,大高于基本消费需求,各类粮食、各类食物都不存在市场短缺问题。近几年粮食进口增加主要是基本需求以外的其他消费增加的结果,有一部分甚至直接是高等消费需求。在粮食消费中工业用粮估计在两千亿斤,酒这几年增长的很快,耗粮在三千万吨。很多以粮食为原料加工的工业的出口也增加的非常快。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进口一部分粮食同时出口一部分粮食的加工地并不影响粮食安全。

    2013-04-10 10:23:02

  • 郭玮:

    第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要增加粮食产量,更要重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现在我们国家的粮食供给有充分的保障,但需求的快速增长,未来粮食供需矛盾会不断加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应该着眼于未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加强农业用地的保护,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要防止地力的过度消耗,防止水资源过度利用,要遏制一些地方出现的地下水位快速下降,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3-04-10 10:26:58

  • 郭玮:

    第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高度重视引导粮食的合理消费。粮食消费需求增长过快,特别是基本消费需求以外的消费增长过快会挤压基本消费需求带来市场波动,威胁粮食安全,会增加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因此要适当抑制粮食消费需求的不合理增长。现在我国的粮食各种农产品占有量大多数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猪肉、蔬菜、禽蛋这些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我们的粮食消费中除了满足群众健康生活的基本消费外,有些消费并不合理,浪费也相当严重,过度的食物消费不仅损害人的健康还增加医疗、社会保障等的负担,所以抑制不合理消费,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的膳食理念,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十分重要。

    我就简单讲到这里,谢谢。

    2013-04-10 10:28:00

  • 李周:

    下面请冯海发教授发言。

    2013-04-10 10:28:32

  • 冯海发:

    2013年的“三农”工作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新的挑战。

    第一,决策及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三农。(1)党的十八大对今后的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促进城乡因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2)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今年的三农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6项任务中,三农工作是重要的一项,而且排在第二位。会议明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必须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再获丰收,力争实现“十连增”;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弱,力争实现“十连快”;继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增进农民福祉;具体提出了今年三农工作的4项任务,一是抓好农业生产,二是继续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四是继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2013-04-10 10:28:43

  • 冯海发:

    (3)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主题,突出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这一着力点,明确提出,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决策及政策层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投入层面高度重视三农。一号文件强调,确保“三农”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颁发,加快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主产区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活全八省平均水平;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增加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资金,政府补助标准人均提高280元,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40元;中央财政预算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安排6196亿元,比去年增加13.9%;中央财政预算的三农总支出,也比去年明显增加。投入支持为做好三农工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04-10 10:30:32

  • 冯海发:

    新的挑战方面:主要是“三高一难”。今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环境具有“三高一难”特点,即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增速高位运行、农业生产成本走高、农民外出务工增加较难。这些特点表明,今年三农工作的难度增大。必须实现“四个确保”,即确保粮食生产不调头、确保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好形势不逆转,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基础。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3-04-10 10:31:45

  • 李周:

    下面请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发言。

    2013-04-10 10:32:43

  • 张红宇:

    非常感谢对我的邀请,我最近五年,每年都参加绿皮书的发布会。《农村绿皮书》在政策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对未来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走势也有前瞻性的展望。作为政策调研工作者来讲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现在想想时间过的太快,这样一本书已经21年了,真的非常难得,希望这个书做210年,表明我们的生命力如此之强大。结合今天讨论的主题,就当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有有几点看法。

    去年年底十八大召开,去年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对十六大以来的农村经济形势都有很好的总结和归纳。包括3月份刚刚闭幕的“两会”都对最近十年的经济形势有充分估计,有两大表现:一是粮食实现“九连增”,二是农民收入实现了“九连快”。确确实实为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这些年稳增长、控物价,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特别是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市场和价格大体稳定是高度相关的。我在很多场所如何不是粮食“九连增”,不是农民收入“九连快”,稳增长的目标和控物价的目标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打折扣。二,这些年粮食总量,去年达到5.9亿吨,占全世界总量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这四分之一是稳定的,对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此国际社会,包括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都有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在看的好的形势之下,我们对今年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要有前瞻性的把握,或者说最近几年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也要作出准确判断。就此有三点看法:

    2013-04-10 10:33:13

  • 张红宇:

    1、要高度关注外部形势对农业农村本身的要求。外部形势变化从正面角度来看,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这些年的发展,从宏观经济角度作出了一些重要判断,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战略部署和明确要求。在这样的要求和目标之下,我们观察当前的农业农村经济形势。首先农业现代化,在“四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表现或者说定位怎么样。从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明确看出,“四化”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我们再看现在的“四化”发展,农业现代化相对其他“三化”是滞后的或者说是“四化”中的短板。2020年的工作要求中我们讲工业化目标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变,农业现代化成效显著。成效显著和目标实现我以为不在一个平台上,农业现代化相对于工业化、城镇化表现还是相对不足的。这就是说农业现代化相对这“三化”是短板,未来到2020年要提高这个短板或者说在“四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必须在农业现代化方面下苦功夫、做大文章,使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和质量追赶上其他“三化”的发展,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要求。

    2013-04-10 10:36:33

  • 张红宇:

    2、回顾最近几年农业GDP在整个GDP中的表现如何?去年我们的GDP已经达到51.9万亿,连续几年都是10%,去年是10.1%。我的观点是农业GDP占整个GDP的10%,这是不是一个转折点呢?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大国如美国、日本,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农业GDP都在整个GDP的10%以下,甚至有2%、3%,南欧有一些国家也有6%、7%。那我们国家的这个10% 是否是一个转折点呢?如果是转折点,那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是否应该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学习和借鉴的呢。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在农业GDP在10%以下的时候,我们看看美国、日本,特别是北欧一些国家,农业的比例越低,恰好是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和强度比例越高。中国正好处于这个转折点和拐点上,就意味着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2013-04-10 10:39:27

  • 张红宇:

    3、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在发生变化。工业化发展来讲,本身对农业现代化有一个促进作用,比如大量的机械的应用,农业设施的应用,这些机械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成长本身为现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出去以后,农业成本越来越高或者说高成本农业表现越来越凸显,我们再认真分析高成本不是高在生产资料价格上,主要高在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解决劳动力成本越高的问题,就为工业化创造了前提。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功能,按照十八大的表述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也就是说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显然就为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经营,减少农民创造了前提。大量的农村人口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一定要割断和农业经营的联系。大量农民转移出来以后,可以不割断和农村土地的财产关系,但是一定要割断和农村土地的经营关系。我最近调研中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以后,财产关系可以保留,但是经营关系一定要割断,不然所谓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实现起来就没有前提。反过来讲,农业现代化对国民经济的意义,对工业化、城镇化的要素贡献也在发生变化。所谓的传统农业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表现在劳动力贡献、土地贡献、外汇贡献、市场贡献。认真判断和分析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对国民经济的要素贡献是在发生变化的。有些功能要强化,有些功能要弱化,有些功能要拓展。“强化”包括强化农业对国民经济、对工业化、对城镇化的产品供给功能,要确保粮棉油、肉奶蛋的供给,特别是在大国,农业的第一要义是这一点。“弱化”包括相对弱化的是土地和劳动力的贡献因素,我们的土地非常珍贵,工业化、城镇化可能继续占地,但是占地一定要有严格的界限,18亿亩耕地是一条红线不可逾越,工业化早期对耕地占用比较大一点,对劳动力吸纳强度比较强一点,但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对土地占用应该有严格要求,劳动力吸纳到一定程度以后也有怎样提高效率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数量增加的问题。“拓展”包含拓展的功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今天在座的有环保部的同志,十八大报告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原来是“四位一体”现在提出“五位一体”,这个理念非常重要。“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关乎民族未来、国民福祉”,农业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理应为生态环境恢复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所以生态文明的维护功能,休闲观光功能都应该凸显。

    2013-04-10 10:40:56

  • 张红宇:

    4、中国能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创造大国跨越“中等收入陷井”的范例。上世纪60年代,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或者说超过中等收入的区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井”的只有1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除了日本勉强称得上大国外,可以说没有了,巴西、阿根廷这样的农业大国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他们的大国梦或者说发达国家的强国梦。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或者说迈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井”,跨越高收入之墙,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也有很多需要避免的失误。比如巴西、阿根廷这样的南美大国在这个过程中,它为什么陷入这个陷井?它的社会经济发展原因林林总总,包括经济战略部署、产业布局、进口替代、出口替代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是没有处理好农业和农村经济本身的问题,也肯定是绕不开的重大问题。从这个角度讲,要实现所谓的“中国梦”,能不能创造一个大国跨越“中等收入陷井”的成功范例,处理好农业和农村发展关系,处理好相应的改革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高度关注外部环境对农业发展的新要求有以上几个节点,需要高度关注。

    2013-04-10 10:45:37

  • 张红宇:

    第二,解决问题还需要准确定位中国农业。要实现“中国梦”、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井”,要处理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都需要准确的定位中国农业。中国农业从阶段性发展角度讲有几大特点:

    1、相对其他国家的发展来说,相对于美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农业强国或者相对于荷兰、丹麦、以色列这样的农业强国但是农业小国而言,中国农业的发展,包括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一目标要求是多元化的,粮食有总量平衡问题、结构平衡问题、区域平衡问题、产销平衡问题、进出口平衡问题。解决中国13.5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关键是总量平衡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日本、韩国是不存在的,日本和韩国是解决大米的自给就可以了,其他的产业都可以通过进出口解决。美国保持1-2个产品的竞争力,比如说玉米、棉花、大豆对美国的竞争力,其他的产品供给外部环境是宽松的。荷兰只保持它的花卉、奶业的竞争力就足够了,其他的产品可以通过进出口来解决。

    2013-04-10 10:48:32

  • 张红宇:

    2、产业内需多样化,我们区别于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中国由于目标是多元化的,要求产业发展的类型,农、林、牧、渔都需要解决好,还要解决好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林业发展,这决定了中国农业发展的产业类型是多样化的。

    3、由于中国目标要求是多元的,产业发展是多样的,再加上中国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或者说区域差异,就表现出中国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模式的差异化。东北地区完全可以看到美国、加拿大的大规模农业,到上海、浙江可以看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类似的精耕细作。山西、陕西的农业结构又完全不一样,山西是小杂粮,云南、贵州的农业产业和湖南湖北的产业结构又完全不一样,产业结构不一样决定了产业发展模式不一样。东北强调的是劳动生产效率多高,发达地区强调的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多高。

    2013-04-10 10:49:43

  • 张红宇:

    4、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必须同时兼顾土地产出效率、劳动产出效率、资源配置效率,还要必须考虑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国际竞争力。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农业都没有这么多的要求,澳大利亚是大国农业,小麦生产、畜牧业产业是它的特点,日本、韩国精耕细作,在花卉园艺方面有一些独到之处,但是生产粮食、解决自己的饲料问题这两个国家也做不到。所以中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任务是艰巨的,要求是多元化的。

    第二,由此决定中国农业的定位区别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要求高、任务多,由于人口多、资源禀赋人均相对不足,需要释放全要素的生产领域,方方面面都要兼顾到,方方面面的资源配置能力都要强。总体而言就是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2013-04-10 10:50:52

  • 张红宇:

    第三大方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一号文件精神,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是重点。这一段时间我到上海、山东,马上要到江苏做系列调查。我认为创新农业体制机制,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化体系,本身就是准确定位中国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所谓新型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重点是培育新的经营主体。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最近一段时间有很多媒体都在询问,或者说大家在讨论,家庭农场到底怎么定位?种田大户又怎么定位?我把这个问题作为实践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通过实践调研了解情况,认真思考。从家庭农场角度讲,“家庭农场”的理念是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过的,今年的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引起了全社会关注,中央早已经有这方面的考虑。家庭农场和种田大户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家庭农场是“家庭经营、规模适度、一业为主、节约生产”。家庭农场的前提是家庭经营,两到三个劳动力全年365天饱和生产,农忙季节雇佣1-2人不超过10天。

    第一是“家庭经营”,我个人以为所谓家庭农场最核心的本质就是家庭经营;第二是“规模适度”,规模一定是适度的,30亩可以说是规模经营,300亩也可以说是规模经营,但是适合夫妇经营的规模才是适度,家庭内部的劳动力是可以承受的,不至于太忙也不至于太闲,家庭收入主要靠家庭农场获得,这个收入还不能太低,太低就失去了家庭农场意义,收入太高了,那这个社区里的其他人就要关注了。松江有严格的规定,是比非农产业收入高1.5倍,比如非农家庭收入6万-8万,松江对家庭农场的界定是年收入10万;第三是“一业业主”,原来讨论的时候说是不是以农业为主,我认为这不对,小麦是农业,养鸡、养猪是不是农业呢?所以最后决定为“一业为主”,80%的经营活动、收入的80%来自于某个产业;第四是“节约生产”,资源配置是节约型的、专业型、标准化的。由此区别所谓的“大户”,弹性就比家庭农场大得多,30亩可以说是种田大户,300亩、3000亩都可以说种田大户。家庭农场是一个比较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左或者右都可以叫大户。不管叫家庭农场或者说种田大户,最核心是要适合于当地的农业资源禀赋条件,适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各种形式。

    2013-04-10 10:51:49

  • 张红宇:

    第二,怎么样扶持新的经营主体。一是补贴方面。现在四大补贴,存量不变,四大补贴中哪几个补贴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有特殊意义,比如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等这要具体分析;二是金融保险,尤其是金融支撑方面,专业大户也罢、家庭农场也罢,可以做抵押产品的东西是什么,无外乎大型农机具,无外乎转包转让了土地,所谓的金融支持,是不是在专业大户或者新的经营主体方面有一些特殊措施,比如抵押产品的创新、农业保险;三是解决新经营主体的用地设施问题。300亩地,拿一亩地做疾控,养猪养鸡一定要建一个库房,所以农业用地拿来做生产设施也很重要,我们能不能拿村庄里的空闲地来做,这都需要政策;四是项目扶持,能不能对农业项目偏爱一点。

    2013-04-10 10:56:53

  • 张红宇:

    第三,人才培养。从事新的经营主体的从业者,人才要培养,收入要有保障,职业要有尊严,进入要有资格。把农业作为专门的产业,农民作为专门的职业,进入这个产业要有资格要有准入,这个产业就一定有尊严。什么都干不了的都来干农业,这绝对不是农业的学校,什么都干得了何必干农业。现在我在上海、山东调研,职业农民的认定就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资质,要有从业资格,只有逐渐地建立这方面的相关要求才能使得这个职业有尊严。为什么有尊严呢?收入有保证,进入有要求。

    2013-04-10 10:57:35

  • 张红宇:

    第四,政府要有所作为。培育新的经营主体,政府要做两件事:一是土地制度深化改革,推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这必须由政府来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有所作为,必须关注土地。二是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种田大户专门种田,农机具的使用、技术获得都是农业技术服务,都是社会化服务要解决的。这里有两个层面:一是公益性的技术推广,二是社会化的比如农机服务、抗旱、灌溉服务。

    我的发言到这儿,谢谢大家!

    2013-04-10 10:57:58

  • 李周:

    下面请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发言。

    2013-04-10 10:58:23

  • 庄国泰:

    今天是第一次参加这个发布会,我刚才听了朱钢研究员的介绍,看了整个农村的经济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这次增加了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资源环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有很多问题不解决可能持续发展问题就无法解决。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三方面的看法:第一,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面对这些问题,下一步有什么对策和考虑;第三,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分析提几点建议。

    2013-04-10 10:58:33

  • 庄国泰:

    一、关于农村的环境问题

    说到底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是什么。刚才几位领导都介绍了粮食的“九连增”,这背后有一个因素是农用化学品高投入来支撑的,我国农药需求量是全世界排第一的,我们的施用只有35%,65%都是作为污染物排入在环境中,长此以往,地力扛不住、环境也扛不住,这是现实问题,所以“九连增”是有代价的。但是国家又需要粮食增产,这二者之间怎么平衡呢?这是最难的。我介绍几个基本数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村污染物排放,现在比较关注的COD(化学需氧量)占43.7%,总氮排放量是57.3%,总磷达到67.3%。水质比较黑臭,主要是COD含量高,太湖的蓝藻问题主要是氮磷含量高。农村的排放中畜禽养殖是第一位的。农村的生活污染状况,目前我国乡镇大概四万个,行政村60万个左右,这些每个行政村一般有10-13个自然村。现在这些乡镇和村几乎都没有环境治理设施,有一年温总理到济宁曲阜去看,他看了以后很生气,后来山东赶紧整治,我们国家整体上是欠帐的。现在每年90亿吨的污水、2.8亿吨的垃圾,绝大部分都没有处理,都是自己排放。有一个形象说法“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农村的饮用水安全,还有3亿人口的饮用水是不安全的,包括土壤污染的问题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整体看,我国环境形势就是这样的现实。

    2013-04-10 10:59:00

  • 庄国泰:

    在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方面我们还面临一些农村自身环境污染的特点,一是问题复杂,刚才说到面源污染治理,种植业就特别难。我和农业部相关司长也探讨过,国家要粮食增产,现在地力就是这种,南方的复种指数很高就靠化肥来支撑,化肥施用以后只有35%有效,65%都是污染物留在环境中。再有土壤问题,所有的污染物最终都归到土壤中。我们做土壤污染调查的时候,甚至上百年土壤的金属污染还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禁用“666”,现在有一些土壤还可以检测出“666”。我国从环境保护到现在40几年,整体设计都是围绕城市和工业设计的,包括法规标准体系、监管体系,面对农村、面对农业很难适应。有些畜禽养殖场排污超标,老百姓不断地告,有些地方去执法说你得停产整顿,养殖场所就问执法人员,你让我停产是不给这些牲畜喂养还是不允许它排。再一个问题我国的投入不足,从2008年—2012年国家投入135亿,地方财政146亿,这些投入才治理了4%的行政村大概2.6万个村庄,所以农业农村污染有一定的难度。

    2013-04-10 11:01:15

  • 庄国泰:

    二、农村环保工作的重点思路

    下一步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的综合整治,饮用水安全保护问题,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问题,这是重中之重,我们书中也提到推行“连片整治,以奖促治”,下一步还会重点推动全县覆盖,这个县不管你有多少个村都治理,有的下一步要试行全省全覆盖,增加连片整治要求。二是畜禽养殖,上次“黄埔江漂浮死猪事件”也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国家养殖业比较复杂,今后重点还是规模化养殖上,密集养殖区管理起来非常难。三是土壤问题,今年1月23号国务院发了近期工作安排提出要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工程,实施“以奖促保”的政策。这是农村在下一步,尤其是2013年将会有一些重点突破的工作。

    2013-04-10 11:02:09

  • 庄国泰:

    三、针对我们今后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因为增加了农村资源环境要素,所以有两方面建议。第一建议关注三大问题:

    1、城镇化过程中和农村经济社会尤其是和环境间的联动关系。因为城镇化以后不可能是空壳子的,没有产业支撑的,现在城市里“退二进三”,“退二”退到哪里了?肯定是退到郊区,郊区往往是城乡接合部,往往是重点城镇化的区域。所以到底城镇化对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带来的积极因素是什么?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如何有效应对?这是国家关注的一个重点。

    2、关注农村的土壤安全问题。现在农村土壤环境比较难,国家重点跟进是耕地和饮用水源地的土壤将作为重点考虑。大家也可能关心第一次调查的数据怎么还不发,其实是要发的,因为发布了《土壤工作安排》,原来决定在《规划》发布后让大家知道国家要怎么推动保护和治理再发布这个数据,结果因为《规划》发布以后靠近春节了,春节前不可能发布敏感数据,接着又两会,肯定的说肯定会发布的,核定以后会发布。

    3、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在在农村有些地区保护任务比较重,农村有些经济发展必须依托在生物多样性上,但是现在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有几个趋势,重视珍惜濒危的不重视常规的,中国的野生三七已经没有了,都是人工种植的。现在我们大量用人工系统替代自然系统将来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无论是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的社区稳定、农村的生态环境稳定生物多样性都要关注。

    2013-04-10 11:03:07

  • 庄国泰:

    第二个方面,建议关注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或者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一是特种种植养殖,现在是很多农村地区发家致富的来源。二是生态旅游,比如说农家乐,这也是延长产业链,甚至有的和养生结合起来。三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大家都高度关注食品安全,环保部也在推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在国外占10%-15%,我国只有3%,所以说增长空间很大,这也值得我们关注。将来在水源涵养地区就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支持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将来如果需要环保部尤其是生态司提供什么我们尽我们的力。

    谢谢!

    2013-04-10 11:05:30

  • 李周:

    下面请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教授发言。

    2013-04-10 11:06:17

  • 方言:

    非常高兴参加《农村绿皮书》发布会,我也是参加了多年。刚才有专家说这本书今年21岁,这个年龄是我们这些1982年当时第一届大学生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了,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快,日新月异,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绿皮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长期关注农业农村发展,这一点非常好。现在有一些白皮书,农业已经从中淡化了,但是社科院农村所还是长期做这项工作,而且坚持了21年,非常不容易。

    最近农村所杜小山写了一篇关于转基因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正在研究他提出的一些观点和建议。转基因的问题风风雨雨,正反面都有,但是客观的转基因的优势、劣势,以及我们国家的情况,全部归纳在一起,作出客观评判的文章还是不多的。这些涉及到国计民生也涉及到每个消费者,再大的领导作为一个公民还是要衣食住行,食品安全问题无论是谁都要重视。社科院这几年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开辟了一些领域,农村所在这方面做的特别好。

    2013-04-10 11:06:31

  • 方言:

    借今天发布会的机会谈一下对于今年农村经济形势的总体看法,有三点看法:一今年形势的看法、二食品安全问题,无论是农业还是农村,农村的经济发展也要有产业,产业就是农业,只有农业发展好,这个产业发展的正常、健康持续发展,农村才有生命力。三是经营体制问题,这也是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的工作要点。

    2013-04-10 11:24:06

  • 方言:

    一、关于今年的形势。今年春寒料峭,前四五年好像这个季节已经穿裙子了,但是今年的天气非常冷,对于华北冬小麦产区形势不错,气温高怕小麦旺长,影响质量。但是对于江南地区气候确实非常不好,特别是进入3月以来已经出现了三次强对流天气,温度上下波动20度,前一天30度,第2天就11度了,这样大的温差也是比较少的。不仅是中国出现了这样的极端天气,整个世界都是这样,局部地区下大雪。这都是罕见的极端性天气出现,对于全年的粮食生产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3月26日国务院在河北邯郸召开全国农业生产会,黑龙江反映7000万亩的土地湿气过重,1000万多亩有明水影响春播。所以今年的变化和往年不太一样,2008年以后连续四年都说云南干旱,但是云南是非主产区对全国粮食生产影响不大,对糖料生产有一点影响,后期如果气候好,还会改变。作为粮食生产,特别是东北地区一季作物的影响非常大,这两年粮食增产主要是靠秋粮增产,所以今年中央高度重视。十八大以后新一届政府产生,分管农业总理汪洋同志第一件事情召开了春季农耕生产会议,保农业丰收,今年不敢说“十连增”起码要“十连丰”。

    2013-04-10 11:24:27

  • 方言:

    二、对于今年全国的种植意向。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纺织品市场非常不好,影响国内棉花生产,棉花面积逐渐下降,今年比去年还是在减少。国内棉价高起,国外到岸棉花价格很低,怎么平抑价差,怎么保证棉农的正常收益和纺织业的利润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总体情况还不乐观。对于油料、糖料、蔬菜面积还是增长趋势,蔬菜面积增长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目前,我国蔬菜人均占有超过了世界人均水平的两倍多,这么大的蔬菜产量,又是大量的投放农药化肥的产品,对于环境污染、对于土壤、对于产后的浪费、对于运输保鲜都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怎么样正确引导农业结构调整这是今年的一个难题,既要农民增收,又不能完全靠经济作物维持农民家庭生产收入,这是不太好解决的问题。畜牧业生产猪价下滑、肉价下滑、活禽市场已经被封闭,面对这种疫病的形势,今年上半年畜牧业生产相对来讲进入了低谷,疫病的爆发对养殖业是一种抑制。

    今年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第一是环境,农业是大污染源,汽车排废气形成雾霾天气。如果我们生活的环境、呼吸的空气都是这样的状态,那涉及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以后若干年大量的疾病的产生,影响人体健康,谈何幸福。

    2013-04-10 11:25:41

  • 方言:

    第二是食品安全。就食品安全我谈一点看法,3月人代会期间黄埔江变成了“猪江”,以至于微博维新说调侃的非常多,死猪的事情从去年国家发改委负责动物防疫设施建设,前几年我们搞动物疫病防控是防控体系内建设,就有媒体反映“蓝耳病”后死猪哪里去了。如果按照现在3%-5%的死亡率,可以算出,中国现在是6.4亿头的存栏,总量13亿,如果是3%是多少头?5%是多少头,数量相当可观,所以死猪的处理后续问题确实要尽快解决。我进行过调研,一些农民个体户开始养卫生猪,就是延长生长期,山东有些农民是10个月才出栏,2个月空栏,改善猪生产条件,可以大大减少疫病的发生,这样可以减少死猪。前一段我调研了雨润集团在河北的种猪场,它的死亡率是1.5%。看来新华社记者反映的3-5的死亡率确实是可信的。最近新华社内参连续报道两篇关于生猪的问题,连续报了农业污染的问题,有些数据确实触目惊心今天在座媒体很多,我们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有些事情可以内部掌握,一定不能跟风和发酵,这样对整个行业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宣传要内外有别,这样可能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2013-04-10 11:36:46

  • 方言:

    食品安全问题很多,从刚才庄司长讲到的对于土壤的污染,我们倒过来想,重金属超标,化肥的超标,对于下一步凡是地里生长的东西,可能涉及到生产安全就有问题。对于畜禽业来讲主要是用药问题。粮食大田作物用药超标、早稻生产,十天打一次药,化肥超标、动物防疫疫苗,包括使用抗菌素的问题,这些事情林林总总,合起来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再加上无良企业。说到食品安全问题不是简单的哪个环节的问题,这是整个社会的诚信度问题,再加上急功近利,过分的追求产量、过分追求政绩,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上要承担更多责任。可能涉及到怎么样依法处理这些事件,这是非常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已经超出了行业发展本身。

    2013-04-10 11:58:01

  • 方言:

    三、关于今年1号文件提出的经营形式的问题。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现在,把生产力积极性释放到最大,到现在又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规模化,30年经营体制发展到现在走到一个新阶段,这和过去的“一大二公”是绝对不同的,家庭经营是联产承包责任基础上的双重体制。怎么样调动种粮大户的积极性,包括家庭农场,调动这两个积极性关键。

    首先看家庭农场和产粮大户有什么区别。首先土地要有一定规模,不规模怎么进行农场式的经营,最关键的一点是他自己配置的基本的生产资料以及人员的素质问题,产粮大户与家庭农场的区别是外购服务多,多为社会服务组织提供的,有拖拉机和简单的耕种机械,其他的设备可能不具备,可能更需要社会化的服务组织,比如洒农药、买化肥等等。而家庭农场不是这样,家庭农场第一有规模、第二配备了农业生产资料,我们可以参照美国和欧洲的家庭农场,都是基本配备的。而且自己有能力应对一些生产当中需要的技术问题,这是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的最根本的区别, 同时对家庭农场的人员素质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我的调研发现,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都有家庭农场,人员素质比较高,有自己的雇工,相对来讲都是生产能手,全家是有一个主业的,生产粮食外代一些副业,但是主业非常突出。这是对于家庭农场和大户形势的划分。讨论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时,我也提出了这个观点,怎么划分家庭农场和大户,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服务这个环节,经营土地的95%能不能靠自我运转,这是非常明显的标准。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鼓励发展,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化服务组织怎么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也是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来的。培育多种经营服务主体,就是有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要更多开展社会化的服务。现在社会化服务主要还是涉及到农业社会内部的一些服务,比如这三年国家支出70亿左右,从乡镇站到农村各级综合性服务组织。就是全国4万多个乡镇以及行政村,都有派驻的基层农技服务人员。食品安全、农产品检测、植保、土肥、种子推广等,这是这三年政府做的大事,但建设只限于农业体制内。

    2013-04-10 12:06:45

  • 方言:

    由于多种经营组织的出现,可能对系统内的“吃官饭的”形成鲜明挑战,仅靠系统内“吃官饭的”肯定不行。也有农民反映,系统内的服务不到位,资金也一些流出。我调研中发现,明明是农技推广站,由于农业补贴和财政补贴很多,7、8个人中有2个在管补贴资金发放,这些应该是农村经营组织来管。还有一些人管农村基本建设,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等建设,实际上这弱化了真正的农技服务的职能,而把政府公用职能放进了乡镇站职能。这样系统内的服务组织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种粮大户包括农民对于科技种田的需求。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合作经营组织上,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市场化的服务主体,这样使得我们在主战场暨系统内的服务发挥主战场的基础上再加一些市场化服务组织,使农业科学推广得更好,因为现代农业已经到了关键时期,目前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科技服务无疑是短板,只有把这个短板加长,推进农业现代化才有可能。

    2013-04-10 12:15:02

  • 方言:

    最后对《农村绿皮书》提一个建议。现在由于财政资金的增多,再加上财政资金已经从单一的变成多方位的,2003年以前只是对纯农业生产的投入,后来变成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现在又扩展到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从农业投入变成了“三农”投入,现在公共服务特别是生老病死、医保社保等等,所以建议把公共服务单列一章,这样我们的绿皮书就全了。农村经济形势发展,下一步是不是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城镇化融合程度可能我们要增加一些内容。在座一些媒体,我刚才讲的一些例子还有数据,包括农业投入的数据,大家可以注意,可能即将要发的财经杂志里有一篇我的文章关于完善支持农业保护体系,那里有系统的阐述,有些数据可以在其中查,以防发言中有一些口误。谢谢。

    2013-04-10 12:18:32

  • 李周:

    谢谢方言司长对我们绿皮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下面请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苏明先生。

    2013-04-10 12:30:51

  • 苏明:

    大家中午好。今天的会议质量非常高,以上各位专家就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讲的非常好,我听了以后非常受启发。

    我首先对我们《农村绿皮书》的发布表示祝贺,21年出了21本绿皮书,已经形成了品牌,你们为学术界作出了贡献。对国家的三农决策也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对我们研究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借此机会简要地讲两点看法:

    第一,现在农村的形势非常好。粮食“九连增”,收入也是“九连增”,农民收入近几年的增长超过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我国“三农”未来的发展前景在哪里?未来的困难在哪里?未来的挑战是什么?我初步思考,我们国家未来的“三农”,农业农村经济农民能不能在未来面临三大挑战,第一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粮食安全体现在哪里?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和粮食需求是“紧平衡”,现在我们的粮食供需不是没有问题,我们的大豆、食用植物油、玉米现在已经很紧了。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在哪里?我理解中国越往前走,中国粮食生产和需求的紧张会更加严重。为什么这么看?因为中国人口在继续增长,我们现在是13.5亿人,中国人口高峰2030年,到时候至少突破15亿。中国要继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耕地减少、人要增加,粮食从哪里来?我感觉中国粮食问题表示一种担忧。现在开始要重视这个问题。安全的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粮食、我们的其他农产品非常不安全,粮食卫生吗?不卫生。猪肉、鸡肉、鸭子、奶粉等等都表示出担忧。

    2013-04-10 12:31:24

  • 苏明:

    我们现在关注产量,但是关注生产、关注产量的同时大量污染留在地里、留在水里,大量的化肥农药,现在喂鸡、喂猪打激素、喂药,这些都非常不安全,现在我们吃的蔬菜、喝的奶粉都有问题。第二个挑战,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前景是什么?收入持续增长的趋势是否可以保持下去,现在还有很大疑问,需要很多方面采取手段。现在我们的农民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民工,粮食生产、农业增产也是一种贡献。2.6亿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占农民收入中的5%左右。下一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在放慢,所以我想说这至少是一个因素,农民工转移速度下降,使得农民收入未来增长很可能要放慢。在这样的情况下,城乡差距怎么缩小呢?中国小康社会还有8年时间,怎么实现呢?这是一个难点。第三个挑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近几年,国家政策财力有很大投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有很大改进。但是未来的难度非常大,因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涉及面很宽,农村的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农村环保和生态问题。现在我们在往前发展,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农村对国家的要求、诉求在增加,下一步怎么往前推进。这些基本公共服务很大程度上是公共产品,这些问题需要政府财政给予回应,但是我们的财政现在又下来了,支出要求很高,但是收入的增长都在一位数,中央财政1-2月增长1.6%。

    2013-04-10 12:32:48

  • 苏明:

    二、下一步财政怎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基本考虑。

    1、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三农”投入要继续增加。我们国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三农”投入大概三万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农业投入大概一年一万亿以上。政府对“三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下一步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和力度安排财政资金和政策,这个政府要持续下去。我们还有很多新的问题,包括环保、生态等等。我们要建立一个投入的、可持续增长的工作机制。

    2、“三农”投入结构要优化。三万亿投入,再过两年可能是四万亿投入,要优化结构。中部和西部要倾斜,特别是中央政府,财政部的投入、发改委的投入,其他部委对“三农”的投入,对中部、西部要倾斜。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中部、西部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对比较差。第二是想办法平衡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产业和经济很重要,财政方面有很多政策投入。同时要关注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要关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下一步要更多的做一些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的问题,安全用水的问题,现在三千万农民安全用水没有解决,吃的水都不干净,我们不应该重视吗。农村教育、农村社保、农村医疗、农村环境问题,这都是财政下一步面对的课题。下一步逐步在财政科目中要增加投入,同时这些投入也不是越多越好。我们考虑到它的可持续性,社会保障包括农村的社保不是越多越好,我们一定要考虑可持续性。

    2013-04-10 12:33:53

  • 苏明:

    3、财政支持的方式和变革。我们过去更多关注生产投入,下一步可以考虑以生产环节为主,我们适当在消费环境也加大投入。另外对农民、农村的支持,要更多地考虑需求导向。不能中央说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不能说地方政府省长说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定要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地区的需求,根据农民的意愿,要考虑当地的优先性。

    4、应该把农村的资金在基层进行整合,我们国家各个部门到县、到乡镇有大量的事情,能不能到基层进行整合。另外是关注绩效,这些钱越来越多,钱花的怎么样,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完善政策。

    这个绿皮书非常完善,有经济方面、也有社会方面,特别是这一次列入了生态环境。我提一个小建议,建议明年做一些改动,现在“摘要”过于数据化,看不出观点,摘要是全书主要观点和结论包括建议的总结,现在列的是2012年的数据、2013年的数据,概括不了全书。所以我建议明年对数据要进行保留和压缩,但是对未来的政策建议、问题的判断,在摘要中也进行梳理。

    2013-04-10 12:35:28

  • 李周:

    谢谢苏所长的建议。下面请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先生。

    2013-04-10 12:36:51

  • 乔润令:

    最后一个发言肯定不受欢迎的,我一定遵守主持人给我的时间。我谈几个问题,上述的发言我受到很大启发。我讲一下在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目前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在目前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一些很大的变化,我需要关注几大关注:

    第一,目前粮食主产区面临的城镇化、工业化压力非常大。根据数字,我们国家除了山东江苏这几个比较发达地区,剩下的粮食主产区的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河南的城镇化率、工业化率都很低。现在我们城镇化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下一步压力非常大,他们的压力就意味着下一步的农业生产、粮食生产面临压力。

    第二,我们现在的城镇化发展正在毁掉我们的传统农村的村落,毁掉我们的传统文化根基。最近这十年以来,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些大拆大建在各地农村都非常普遍。普遍的结果就是把我们几千年适合农业生产的自然村落全部拆掉,又复制了城市模式到农村,叫做新社区,其实这是一种拙劣的复制。这种复制当然是为了节约土地,但是对于传统的农耕文化的载体、传统的自然村落适合于当地文化生态的一些古迹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国的文化古迹遭受三次重大打击,一次大跃进、第二次是文革,第三次就是城镇化的大拆大建,在北京的林徽因故里都可以拆掉,村落算什么。我们每年都毁掉的传统的村落、自然的村庄,数目非常的高,我们的家园都被毁掉了。

    2013-04-10 12:37:03

  • 乔润令:

    第三,城镇化的影响是,前十年、前二十年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中西部的农民工到东南沿海打工,形成了打工和城市定居两张皮的现象,人和城市两张皮,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产业正在向中西部转移,这样人和城市化的两张皮现象正在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复制。如果说这样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再完全复制到中西部,对于中国整体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比如说“三留守”问题,今年两会有代表提出农民工由于无法定居城市产生的临时夫妻问题非常大的度问题,除了“三留守”还有临时夫妻问题、私生子问题,这样的问题在东南沿海存在了30年,如果再复制到中西部我们的改革就是失败了。为什么十八大提出改革户籍制度是重点,这的的确确是重要的事情。

    第四,现在城市建设除了大拆大建,除了仿古,拆了真的建假的、拆了旧建仿的,完全用人工办法,花大量的钱在山上建城,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生态后果不是一两天能反映出来了,是持续性的,对于农业生产、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持续性的后果是不可逆的,这是目前城镇化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大家从媒体上都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都开始削山建城了,城镇化对于农村农业农业生态的影响,我大体概括为以上四个方面,这是需要我们关注的新情况,城镇化背景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2013-04-10 12:39:53

  • 乔润令:

    第二大方面,农民的分化。现在的政策,动不动就说农民,其实农民已经高度分化了,比如说目前我们喊城镇化,让农民进城,那么农民怎么看城镇化呢?至少有四种人,第一种是根本不想进城的农民,这部分农民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特大城市、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北京郊区的农民根本不愿意进城,城市户籍的含金量没有什么。现在农民当中相当大一部分人不愿意进城。第二类农民是进了城回不了农村的农民,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生代农民工,他对农村根本没有认同,不认为自己将来会回农村,也不懂农活,也不喜欢农村的生活方式,更不喜欢回到老家,这部分有几千万,这是肯定要进城的。第三类是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农民工。这部分人喜欢城市的高收入,有保障的就业和灯红酒绿的生活、质量相对高的教育,又比较害怕城市的高房价、高生活成本,同时又不想失去农村的权利特别是土地权益,这部分人正在徘徊。他在想进城和想回乡之间很纠结。第四类人是已经在城市里定居居住两三年、三四年、七八年、十多年以上的企业家代表农民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最后一类已经携家带口 在城里居住的农民是要进城的,新生代的农民工也是要进城的,所以我们的政策要先解决这两类人,剩下的两类还在徘徊的要有分类的政策。种田农民也在分化,很多专家也很担心,农村光是老头老太太有问题,其实根本不用担心。为什么?种田农民也在分化。一是资本分化,有一类农民在经营农业,二是种粮农户,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团队,他们的素质、能力都是不用担心的。三是老头老太太,这一类我们也不用担心,他们种的面积很小。关键是目前的农机、农业合作,虽然政府需要大量支持,实际上农村已经高度专业化了。从育种一直到收割,全部有机器,花的钱也不多。我们的企业已经适合中国的劳动力都打工了,剩下的老头老太太,制作了大量的新农具、小农具,样式越来越新,价格越来越低,老太太只要给孩子打电话寄个二百块买个工具,这个种地问题就解决了。总是言而统之的说,已经不符合如今农村的实际状况了。

    2013-04-10 12:44:44

  • 乔润令:

    还有实际上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在中原、东南沿海、东北这些地区庭院经济已经消失了,不仅是他吃肉吃蛋要买,他吃的米饭、面条也全部是买的,它的专业化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城市,包括北京,这是非常大的变化。农村现在相当多的农民根本没有农畜可放,不养牛的,为什么都有农机耕作了,这也是一个很大变化,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需要用新的目光、新的视野来关注他们。最后提一个问题,实际上大政策也需要衔接,先农村政策和城镇化政策急需衔接。举一个例子,我们的农村农民现在面临什么样的形势?道路刚刚上山,农村开始下山了,大量的浪费。原来很多资金、很多工程都是村村通,现在村都不在了,全部合并了,从山上搬下来了,我们建了那么多东西,大量公共资源全部浪费了。新农村和现行城镇化政策对接、资金对接、体制对接是非常大的问题。

    2013-04-10 12:46:04

  • 乔润令:

    我们绿皮书出了20多年,给了我们可持续的、非常专业的文献展示。我没有什么建议,我觉得你们要保持传统,不要每天再创新,我就是百年老店,就是手工作坊,不要跟着领导人的关注点和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是很专业的一本书,就保持特色,不要追求完美,今天改一下明天改一下,这样可以可持续。我们看很多小城市的规划搞的乱七八糟,大家都在怪规划师水平太低,规划师说不是我水平低,当年我规划的很好,这个领导提一条建议,那个专家说一个建议,搞的这个规划要棱没有棱要角没有角,要特色没有特色。我们的规划就是这样,我们的绿皮书千万不要这样,就是这个模式,就是这个专业水平,一直这样搞下去,再过20年看看是不是好,我们不要与时俱进,尊重传统非常重要。

    谢谢各位!

    2013-04-10 12:46:38

  • 李周:

    今天各位专家的发言完毕。首先非常感谢武寅副院长到会,并给予我们支持。第二要感谢杨群研究员对绿皮书发布做的报告。第三要感谢我们邀请的几位专家对2012年的农村经济形势做了分析和评价,对今后面临的挑战也做了很好的概括和阐释。第四要感谢今天到会的媒体朋友们的积极参与。最后要感谢研究所的同仁们积极参与。

    今天会议到此结束,散会!谢谢大家!

    (结束)

    2013-04-10 12:47:09

图片内容:

图片大图:

  •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2013)》发布会暨研讨会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网直播本次研讨会

    中国网 李佳

  • 农村绿皮书发布

    中国网 李佳

  • 会议现场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周主持会议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致辞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钢做主题发言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杨群发言

    中国网 李佳

  •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郭玮发言

    中国网 李佳

  •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发言

    中国网 李佳

  • 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发言

    中国网 李佳

  • 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发言

    中国网 李佳

  •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苏明发言

    中国网 李佳

  •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发言

    中国网 李佳

  • 会议现场

    中国网 李佳

  • 媒体聚焦

    中国网 李佳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  正序 倒序 刷新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