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2014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
活动描述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3年12月26日(星期四)上午9:30在中国社科院一层学术报告厅召开“2014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 ”,并正式发布2014年《社会蓝皮书》。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赵克斌:
各位专家学者、媒体界的朋友,大家早上好。2014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现在开始。首先感谢各界媒体对我们《社会蓝皮书》的支持,出席今天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本书的主编李培林研究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本书的主编之一、张翼研究员。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学者,还有社会蓝皮书的撰稿人,对大家的出席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的会议有八项议程,首先请《社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致辞。
2013-12-26 09:37:40
- 李培林:
大家上午好。《社会蓝皮书》每年发布社会形势,今年是第22年,该书的实际创始人,并一直担任《社会蓝皮书》主编的陆学艺教授今年5月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没看到今年刚刚出版的这本蓝皮书也是百感交集,又仿佛看到陆学艺教授的音容笑貌,因为这22年中我们一起走过,一直在他的带领下参与主编《社会蓝皮书》,对我们共同走过的一段艰难历程也很感慨。从2011年开始,我们在社会蓝皮书总报告里不断强调中国进入新成长阶段,在新成长阶段发展的动力、面对的问题、发展的战略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而近几年来的实际发展进程,进一步印证了这个判断。在新成长阶段,一方面中国的实际发展水平已经超越了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今年全国人均GDP估计达到5000多美元,另一方面也开始告别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时期,面临着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在社会发展领域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面临着诸多的两难问题,或者说两难选择,一方面在初级市场上,在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局面下,并没有出现过去经济发生重大波动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失业状况非常严重的局面。在一些地方甚至仍然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这和过去发生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也意味着劳动力市场市场,初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在白领就业市场上,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却越来越严峻,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跟不上就业结构的变化,不能够提供足够的白领就业机会,供大家就业。
2013-12-26 09:39:06
- 李培林:
同时在农村仍然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比如我们有3亿多农民,按照18亿资产来推论,大概只需要1亿人,还有2亿人要转移出来,这2亿多人多数在40岁以上,他们进一步的转化为非农劳动力,在年龄、体力以及各种劳动力竞争能力方面都面临着非常高的门槛。大学生就业难也意味着我们教育体制应当通过深化改革来应对劳动力市场新的变化。也就是说,大学的教育还是以通才为主,但是劳动力市场越来越要求这种职业专才的供给,而我们一般的家庭都希望孩子通过普通的大学教育成为通才,而不是通过职业教育成为职业的专才。这种轻视职业教育的偏向依然存在,尽管近几年来我们对这个情况也有了比较大的转变。
第二个表现在一方面我们社会保障迅速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当中我们强调以人为本,要把农民市民化作为城镇化最重要的任务。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政府支出,同时地方债务现在问题非常严重,靠土地财政增加政府收入的趋向也比较强烈。一方面要解决地方债务,同时又要扩大在农民工“市民化”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府支出,这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2013-12-26 09:41:01
- 李培林:
第三是表现在社会安全领域,一方面传统安全问题始终存在,交通事故、矿难等等在不断发生,另一方面各种现代风险,食品药品、安全、空气污染都在进一步随着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诉求不断提高,这些易于传播、容易引起恐慌,造成人民心理上的一些变动的现代风险不断出现。
第四是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的收入是一个大的问题,怎么使农民普遍富裕起来,使我们国家真正进入国家现代化的行列,这是全面建设小康恐怕是一个最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农产品的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仍然较快增长,严重影响了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城市居民生活的水平,而这种食品价格的影响,在我们分析当中看到,对城镇居民的满意度影响非常大,而且这种满意度发散到市民对于其他社会问题的评价上。总之,现在社会形势的分析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一些数据来描述,而是对这些问题和数据背后所包含的意义做一些进一步的深度的解析。希望新闻界的朋友跟我们一起研究这些问题,向社会传递准确信息。谢谢。
2013-12-26 09:42:07
- 赵克斌:
谢谢李培林副院长的致辞。下面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研究员致辞。
2013-12-26 09:43:00
- 杨群: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在这样一个岁末寒冬的时候感谢大家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厅参加新一期的《社会蓝皮书》的发布。皮书发展就像刚才李所长说的,今年《社会蓝皮书》是第22本,是得益于大家的长期关心与支持,尤其是新闻界的朋友提出的报道宣传,也非常感谢大家长期对我们的关心,也期望你们今后一如既往的给予我们关心和支持,你们的鼓励是我们继续做下去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动力。
2013-12-26 09:43:13
- 杨群:
第二,借此机会也感谢《社会蓝皮书》研创撰写的团队,22年不算很长的时间,也绝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李院长在感慨陆学艺先生从一开始就是我们蓝皮书的主创、主编之一,那么多年始终如一坚持着,执着的来做到每年的工作,使得他一直延续到今年的第22本,这么多年都是我们科研人员的坚持付出,这样的一种成果,感谢他们对我们出版社的信任,将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底蕴的成果交给我们来出版,我们也同样希望今后的工作当中能够一如既往给我们以信任和支持,我们也一定会认真做好出版服务工作。
第三,说一点感想。我们文献出版社在社会科学院这样一个大平台上,我们服务于院里的科学员成果的推展、推广事业,得益于各个所中心的支持,皮书作为我们的重要品牌,受到院领导的高度支持,尤其是对这几年纳入创新工程,给予了很多的支持。我们也积极努力,为研创做好服务工作。从皮书整个的发展过程来看,是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度发展,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研究这些书提出的新要求。反过来专家学者的研究,对社会新现象、新问题的解说分析,包括政策建议也服务于我们进一步的改革深入,因此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学者专家能够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立足于我们社会发展新的情况,给予这些新问题、新情况更多的深入分析和深入研究,我们作为院属的出版社,一定努力做好编辑出版工作。按照社会科学院的要求做好我们产品的推广和宣传工作。谢谢大家。
2013-12-26 09:43:42
- 赵克斌:
谢谢杨群总编辑的致辞,下面请《社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翼研究员做主题报告。
2013-12-26 09:52:20
- 张翼:
谢谢主持人,也谢谢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今年总体的形势做一个基本的说明,从2013年的发展状况来看,我们的经济增长率仍然处于下行的态势,从工业社会学有一个“Juglar”的趋势是9年,“库兹涅茨”的趋势可能是20年,“康德拉季耶夫”的趋势是50年,从总体来看我们仍然在9年的过渡,这是一次下行,我们现在正在第三次下行的态势当中,所以明年经济是不是会下行,还是会企稳好转,现在是经济学界、社会学界的探索基本上是认为是企稳,达到7.5%以上。从这些情况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的担心就是怕经济下行的分析影响到明年社会的、经济的各方面的政策。从我们今年的情况来看,第三季度是有所上升,达到7.8%的增长,比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高一些,明年在第四季度的拉动之下,明年第一季度会稍微有所下降,因此明年的经济走势有可能与今年的经济走势一样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有所紧张,但是在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有所回升。
让人比较乐观的地方是2013年的粮食产量达到丰收,超过了6亿吨,比2012年增长2.1%。由于中国人口在继续增长,农村工作会议一个突出的重点就是粮食安全问题就是国家的安全问题。现在我们国家每人每年平均消费410公斤,在将来达到14.3亿人口的峰值时候,我们的粮食缺口也会达到5000万-7000万之间。从去年进口粮食的总量已经超过7000多万,相当于中国全年粮食产量的12%。之所以农村会议强调一个100%,一个90%,一个80%,重要的原因就是粮食自给率有所下降,这是我们所担心的地方。
2013-12-26 09:52:33
- 张翼:
就业形势相对比较稳定。1-9月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数超过了1000万,就业形势比较稳定。不管是东部、中部、西部,表现出就业工作岗位需求的数量超过一点点,超过求职人数的增长。大学生就业的情况仍然不乐观,调查失业率仍然处于很低的态势。人口在老化当中,由于城镇人口的老化速度快于农村人口,导致仍然从农村转移到城镇来的转移人口的数量处于比较快的增长态势。现在农民工的总数跨区域流动的已经超过1.7亿,加上离土不离乡的,已经超过2亿多。从趋势上来看,基本上90年以后中国的城镇化率的表现是处于一个快速的增长直线上升的态势当中。由于农村人口数量已经低于城镇人口数量,未来城镇化的水平即使在低速增长的时期,我们仍然能够快速的增长。
教育的均衡化程度有所上升,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校舍和教师资源以及教学设备的这种供给当中均衡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从大学以及中等教育以上的教育差距还比较大。去年国务院跟教委和国家教育部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使得中西部地区的18.5万人进入到东部地区的高校学习,2014年我们国家的政策仍然会贯彻,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大学的自主招生里面划出固定的名额给中西部地区。
政府转型的力度加大,使得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71项和117项两次加起来有180多项的这样一些审批项目已经下放和取消。国务院取消的政策,比如说发改委把自己的审批项目也下放,财政部把一些项目也下放,因此在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过程当中,整个国务院系统里总计下放的行政审批的项目加起来超过300多项。这是政府转型重大的举措。
2013-12-26 09:55:29
- 张翼:
从社会保障方面来看,各个保障方面的数字仍然是乐观的,但是在养老保险这方面有3800万人“断保”,对未来“全民皆保障”的制度形成威胁。重要的影响就是担忧推迟推卸政策以后,很多底层的尤其是体力劳动的人感觉自己的预期寿命在70多岁,如果继续推迟到65岁再退休的话,将来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只有10年。因此“断保”的风险使得中国将来的全民皆保障制度的完善受到很大的影响。明年重大的举措就是怎么样来把保证养老保险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重点。
2013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速已经放缓,而食品价格上升仍然比较快。从10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来看,食品价格同比增长6.5%,这是一个很高的比重,在这里新鲜疏菜的价格上涨31.5%,在末尾,尤其是第四季度仍然会保持一个高速的增长,尤其是过节因素的影响下,仍然会在3.2%左右徘徊。尤其是对收入比较低的群体来说,由于价格的上升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经济的下行导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在2013年第一季度和2012年几个季度相比出现非常大的跳跃性的下行,从9.6%下行到6.7%,第二季度降低到6.5%,第三季度虽然有所上升,仍然是6.8%,处于比较低的态度。农村居民也是一样的,尽管农村居民的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但是与2012年相比下行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农村的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在第一季度只有9.3%,第二季度下降到9.2%,第三季度又有所回升上到9.6%左右。这跟前面的几年相比,把两位数的增长一下子降低,对整个老百姓的消费是一个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2013-12-26 09:57:30
- 张翼:
从大学生毕业人数来说,今年是699万,2014年上升到727万,这只是在校里面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如果加上网校和非正式教育的毕业生、研究生和本科生加起来900多万,明年的教育仍然像今年一样会出现比较大的竞争,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比较大。根据我国的中长期的教育发展规划,到2015年在校学生的总规模达到3350万人,也就是后年,毛入学率达到36%,到2020年的时候毛入学率达到40%这个目标将来教育的扩张仍是可期的,因此在实现小康社会的最近几年当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一直会有压力,所以说三中全会才用了很大的篇幅专门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这里主要有几个因素,结合产业的升级开发更多更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岗位的情况仍然会持续,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录取的比例仍然会进行。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当中,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
由于我们国家人口转型,渐进性退休的政策,尤其是三中全会公布以后,引起了很大的议论。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比原来预期的快很多,现在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16%左右,今年下降到16.5%的水平。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口作为老龄人口来算已经超过10%的比重,劳动力的老化可以看出35-64岁之间的劳动力人口已经扩大到42%的比重,将来我们国家的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整个我们国家的就业政策的变化和退休政策的变化。
2013-12-26 10:08:25
- 张翼:
从现在来看,2010年的人口态势是这样,2020年是这样,可见PPT图示。等到2030年基本上从74%下降到70%,2040年下降到69%左右,2050年是比现在要低,是65%左右,跟日本的情况差不多,所以将来中国的人口老化非常快,正因为这样,退休政策的实施,从现在社会反映的情况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是希望推迟的,企业管理人员可以接受推迟退休的政策,但是大多数工人难以接受推迟退休的安排,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体力工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少于白领、管理人员跟公务员。另一个负面影响是普通工人尤其是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很长,每天工作8小时的人数在农民工里面占非常低的比重。总体来看,他们每天工作8小时的人数占的是很低的。每天工作9小时的人数有63%,在工作的9个小时以上的人口当中看出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的比重达到这么高,文化程度越低工作时间越长,原来认为80后的人工作时间会短,从我们所调查到的数据来看,80后的工作时间长于80前的工作时间,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人们在延迟退休的政策里,工人对这个政策很不理解,以后我们在劳动力的工作时间上要做出一个很大的调整,然后使他们在健康工作的过程当中享受工作,并且体面工作,最后当他们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然后再推行,整个社会来接受统一的退休政策的措施力度会大一些。
由于住房价格的继续飙升,流动劳动力难以融合进城镇。10月份公布的数字来看,在70个大城市当中,房价上涨的有69个,同比价格最高的涨幅达到20%,也有人算北京市的超过21%,在二手房市场当中也是有68%的上涨,同比增长涨幅达到17.8%,总体来说今年一年全国的大城市的房价上涨都是特别厉害。在这样的因素下,房租的价格也上升,农民工增长的收入的一部分支付了房租,另外一部分支付粮食价格和蔬菜水果价格的上升,使得他们可得到当前的收入拿回家的收入没有伴随工资的上涨而上升。因此由于工资水平的表面看起来上升,但实际拿回家的收入增长得不是那么多,因此流动劳动力在城市里面的生活还是比较艰难,不仅是农民工,即使是大学白领他们的生活也是受到很大的影响。
2013-12-26 10:12:05
- 张翼:
环境群体性事件多发,个人暴力事件影响社会稳定。每年以30%的速度上升,由于快速的发展使得东部整个地区雾霾天气的数量增加很快,引起老百姓对自己生活品质的担忧,一旦出现环境问题所影响的这样一些群体性事件的时候,跟随的或者卷入的人数也会比较多。这是非常大的社会问题。我们怎么来看待这个情况呢?2014年在社会发展当中我们有什么样的政策性建议呢?一是继续把控好宏观调控的力度,在经济增长当中力促经济转型。现在东部地区整个的环境污染状况是无法改善。如果经济转型影响到经济的增长,我们国家的就业问题就难以解决,但是好在现在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在城镇里面会新增加的就业岗位数弹性上升到130万到160万之间,这是一个好的情况。原来主要在制造业里面解决就业,现在服务业里解决就业的数量超过制造业,因此拉动就业的弹性也有所增长,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型机会,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促进经济转型使得中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进一步的落实当中,教育公平仍然是一个让中国老百姓最担心的问题,择校问题仍然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是比较多的。
教育过程当中的不公平,不同的升学率,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尽管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保护之下达到90%多,但是在我们调查当中,农民工子弟的升学率,尤其是从小学到初中的升学率有2.5%到5%之间的辍学,或者仍然不间断辍学的比例。小学升入初中,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仍然在中西部地区低于东部地区,高中升入大学的比例大城市占很大的便宜,在中西部地区他们的比例仍然是比较低的。教育的不公平问题仍然是社会热议的重大问题。家庭背景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也受到很大的挑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将来需要处理的问题。
2013-12-26 10:14:02
- 张翼:
各项改革的统筹推进是很大的协调性问题。三中全会的主题就是要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系统性。这个系统里尤其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实际上它的政策指向和农民工户籍需求之间有一定的矛盾,农民工希望把自己的户口落在他所就业的城市,但是现在大量的农民工都在大城市,在东部地区,而我们现在推出的政策基本的指向点是在建制镇和小城市放开,可是绝大多数的农民工都在特大城市,这种情况怎么把特大城市的人落户到中小城市去,这是将来完成1亿总目标的很重大的政策性的转型。尤其是农村工作会议当中的决定,在2020年之前把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的剩余劳动力在这些人在城市落户,解决1亿的户口,是在中小城市还是大城市,在政策之间要做出更大的配值。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想把户口落在大城市,户籍想落在中小城市的实际只占20%左右,还有另外一些农民干脆不想把自己的户口落在城市里,只有20%的农民工愿意落在中小城市,所以说所以说我们现在整个的政策与农民工的需求之间还有一段的距离。
“单独”二胎的放开,应是计生制度改革的第一步。现在全国的独生子女家庭达到1.5亿,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当中发现全国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18%,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总和生育率才0.71%,上海的才0.74%,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老化速度是非常快的,根据现行的政策,我们逐渐从中央修改完善《计划生育法》,到各个省市再修改《计划生育法》,到明年下半年人们才能进入到申请生育的指标当中去,真正到2015年和2016年,第一批小孩儿才能生出来,最近计生委说的数字来看,明年可以增长100万到200万的小孩儿,但是这个数字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内生出来,有很多尤其是东部地区城市的一些“单独”二胎的育龄妇女是不愿意在最近就生小孩的,实际生育和我们推算的生育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将来60万和150万的弹性之中,不可能计算在100万和200万之间,因此会不会出现生育的堆积,影响到教育,尤其是幼儿园的问题主要在城市里,而不在农村。
2013-12-26 10:14:26
- 张翼:
这是我们研究所的张立平研究员经过计算以后精算出来的一个数字,基本上生育旺盛期的在20岁到34岁之间,加起来的整个数字实际上不到1500万,如果说生育安排通过他们的间隔和家庭计划以后走下来,不可能在三年之内完全完成这样的生育过程,所以可以放缓一点。计划生育的改革可能就在未来,比如说在“十二五”末期和“十三五”初期就完成所有夫妇都生育两个小孩的政策可能会更加有利于中国的计划生育制度的完善。因为伴随收入的增长和伴随城镇化速度的提升,人口的剩余水平还会往低走,这是一个基本的趋势。
在土地流转制度化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现在已经有2.7亿亩土地流转,还有2亿的宅基地,农民有可能会流转出来,通过出让、入股,实行国有土地的同等同价,农民在土地出让过程当中讨价还价的能力不如城市市民,因此在资本下乡的过程当中,怎么样保护农民的利益,也是将来我们需要来实施和关切的问题。另外一个情况是想把自己土地出让进入城镇的人与我们在实际调查过程当中发现的情况与经济学上所推算的趋势不是很一样,因为山区的农民工愿意转变户口,愿意把自己的土地出让出来,但是山区土地价格比较低,出让土地的价格使得他进入城市生活的保障不能支持,城市近郊的土地价格比较高,这些地方的农民不愿意转变为城镇户口的,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把调动的积极性以及如何把政策的匹配保护农民的利益还需要在以后的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过程当中继续深化这方面的研究。
2013-12-26 10:22:52
- 张翼:
最后一个问题,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社会治理的机制,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把原来我们所做的这种社会管理的政策措施解释为社会治理的措施。尽管社会管理的20字方针仍然被贯彻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里面,但是表述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现在的表述是“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而且这个法治跟原来讲的法制的字面不一样,是这个“法治”,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化解矛盾。而且最大的一个变革在明年,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原来是政府和市场分开,现在要讲的仍然是政府和社会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而且规定得非常具体的是限期实行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的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他们依法开展活动。
谢谢大家。
2013-12-26 10:23:04
- 赵克斌:
谢谢张翼研究员的报告,下面我们安排了三个学术演讲,首先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主任李春玲研究员就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学术演讲。
2013-12-26 10:23:13
- 李春玲:
各位领导、各位与会的朋友上午好,我报告的题目是“关于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我想谈的是四个问题,一是2013年大学生就业真的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吗?二是哪个群体就业最困难?三是“拼爹”还是“拼学”?四是女大学生就业难在什么地方?
简单说一下我们的调查数据是一个追踪调查,是不同年份都进行了调查,2013年的调查是包括了有1678位应届毕业生,同时我们在9月底的时候又过电话的方式联系这些毕业生,问他们当时就业找工作的进展情况。(图)找到工作的是56%,还在找工作的是12%,17%已经上了研究生,10%没有找工作,在复习,准备考研,1%选择了创业,4%属于其他情况,包括比如说准备出国,正在考证参加什么培训等等。总的来说,本科毕业生当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是进入劳动力市场工作,另外的三分之一是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我们统计大学生就业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找工作这些人作为基数,我们统计截止到9月底就业率是82.4%,进入劳动力市场找工作的人当中有82.4%,待业率是17.6%,还有17.6%没有找到工作。这个就业率的比例与前几年相比并没有观察到有很明显的下降,光从就业率来看,并未能够证实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我们猜测可能由于媒体的事先预警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努力发挥了作用。因为媒体在年初的时候就一再的报道说今年是最难就业年,很多应届毕业生对他们工作条件的预期想的比较低,就想尽快的落实工作。政府部门和一些高校也采取了促进就业的政策,也发挥了作用。
2013-12-26 10:23:23
- 李春玲:
不同类型的学校就业率有所差异,图中蓝色的是重点本科大学,红色是普通本科大学,黄色是高职院校。可以看到最高的是高职的毕业生就业率,2007年以前高职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是低于本科毕业生。最近几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上升,这显示出高等职业教育比较成功的市场化的一个转型,也就是说高职在学生的培养、专业的设置跟市场的需求联系比较紧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高职学生比较早开始找工作,基本上三年级是实习,这一年就是在找工作,在7月份毕业之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的毕业生已经就业。在9月份统计的就业率的时候,高职的会比较高。随后如果时间的延续,本科就业生的就业率会上来。总的来说我们看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比较好的。最低的实际上是普通的本科院校,普通本科的毕业生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重点大学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的市场定位比较明确,重点本科毕业生他们去的都是大中型企业或者是正规部门就业,高职的去中小企业就业,找一些技术型的工作。普通本科的毕业生就曾了一个“夹心层”,往上竞争不过重点大学毕业生,往下竞争不过高职的毕业生。这一块的就业问题比较大。
就业最困难的群体是出身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不论是在重点本科大学,还是普通的本科大学,还是高职院校毕业当中就业率都有差异,在三类学校当中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都高于农村家庭,两者之间差异最大的是在普通本科大学,普通本科大学出身于农村家庭的毕业生他们的就业率是最低的,69.5%,远低于平均水平。所以他们应该是政府的就业扶助政策最主要的目标群体。
2013-12-26 10:32:58
- 李春玲:
激烈的就业竞争也带来一个副产品就是“拼爹”现象,这在大学生就业当中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有资本能够“拼爹”的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靠个人能力,要“拼学”。这是一个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列出一些“拼爹”的因素和“拼学”的因素对于就业到底有什么影响。“拼爹”的因素包括父亲的职业、父亲的文化水平和父母的月收入,也就是家庭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经济资本。“拼学”的因素主要是体现个人能力,包括学校学习的成绩、外语水平,体现你的专业知识。还有社交能力,包括是否当过学生干部,以及是否参与社团。还有就是你的工作经验的积累,也就是兼职和实习的经历。在能否找到工作这一块,家庭背景是没有影响的,工作有好有坏,实际上家庭背景并不关键,个人能力在找工作当中作用也不大,只有外语水平,外语水平高的人反而就业率低,我们猜测外语水平高的人可能希望找更好的工作。对于进入体制内就业,家庭背景有影响,父亲的职业,家庭的社会资本很明显,有作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的子女他们比工人和个体户农民的子女更可能进入体制内就业。个人能力方面,外语水平非常重要,外语水平高的人可能进入体制内就业,体制内就业分两种,一种是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一种是国有企业就业。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的机会,父亲的职业和父亲文化水平都有作用。个人能力方面还是外语水平高的人更可能进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也同样是家庭背景,父亲的职业有影响。但是外语水平不重要,重要的是工作经验的积累,有没有实习和兼职的经历。对于初职,家庭背景的影响因素大大下降,而个人能力的作用非常的重要,也就是能否找到一个收入比较高的工作,更主要取决于你的能力方面,家庭背景只有父亲的职业有影响,但是这个影响是反过来,反而是个体户、工人的子女更可能得到的初职月薪是比较高的,这可能是由于出身于个体户和工人家庭的子女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更看重收入的高低,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的子女可能更注重工作的稳定性、安全性等等。另一个原因,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的子女更容易进入体制内就业,他们初职的月薪并不是很高,反而有可能体制外就业的人一开始的收入会比体制内高。对于初职月薪影响主要的影响包括个人的能力,是否当过学生干部,以及有没有兼职的经历。
2013-12-26 10:35:31
- 李春玲:
大家从前面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拼爹”和“拼学”都是重要的,想要进入体制内就业“拼爹”是有帮助的,想要获得较高收入的工作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个人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的月收入和个人的学习成绩对找工作和找高收入的工作都没有显著影响。我们看父母的月收入都没有影响。个人的学习成绩都没有影响。这可以部分的解释,现在社会上一些富二代在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竞争当中都成为失败者,而只能啃老。学业成绩不能有效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这个现象表明大学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是有所脱节的。
简单总结一下,2013年是“就业难”一年,并不是就业率最低的一年。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是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最需要政府和学校的就业扶助和指导。大学生就业既要“拼爹”也要“拼学”,如果没有“拼爹”的资本就必须“拼学”,如果只有“拼爹”资本却没有拼学的本事,那就只好“啃老”。谢谢大家。
2013-12-26 10:36:58
- 赵克斌:
谢谢李春玲研究员。下面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房莉杰研究员就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做报告。
2013-12-26 10:37:52
- 房莉杰: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上午好,首先我想感谢本书的主编给我这个机会能够撰写这样一个报告,接下来的十分钟跟大家分享一下过去一年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以及新一轮医改的进展情况。新一轮的医改是2009年启动的,到现在已经是第5年了,首先忙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医改主要一些设计的情况,我们这次医改很明确了提出了人人享有医疗服务的目标,在十八大特别强调,我们卫生服务体系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所以这是对比以前的卫生的发展和医疗改革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因为未来是要以需求为核心,以健康为核心的服务的设计,它有两条原则:一是恢复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二是要适应老龄化的结构,转变服务模式,从原来的医疗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向健康管理为核心的模式转变。主要进展的情况按时间的顺序来看,最早启动的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在2009年新医改整体启动之前就已经在做,现在已经覆盖率达到90%以上。第二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第三是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由政府承担主要筹备责任。第四是随着前两项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开展,是一个在基层的医疗机构的综合改革,最后是2012年启动的公立医院改革。到现在为止,医改所有的部分都已经在开始启动,但是因为启动的时间不一样,进展程度是不同的。这一次医改虽然是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而启动,但是并没有进入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肤浅的层面,而是从根本上重新构筑医改蓝图。
2013-12-26 10:38:03
- 房莉杰:
我们来看一下2013年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这里所有的都是基于我们现有的公开发布的一些数据的分析,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把这些数据放到PPT上来。大家可以结合蓝皮书90页里面报告数据来理解,首先可以看到在2012年整个包括2013年整个卫生投入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增加的趋势,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和服务量有非常明显的上升。民营医院的发展非常迅速,在2011年到2012年和2013年的1-8月份,民营医院不管是人员的发展还是床位数的增长还是门诊服务、住院服务的增长都要高于公立医院,更远远高于基层的医疗机构。
第二是因为去年启动了公立医院的改革,所以我们从数据上可以看到,在公立医院的收入当中,药费的占比是下降的,原来历年的占比都在上升,只有2011到2012年是在下降的。因为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的原因,但是基层医疗机构的药费占比有小幅回升,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2013-12-26 10:38:24
- 房莉杰:
第三是从卫生总费用来看,医疗费用上涨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尽管我们的医疗保障水平是在逐年提高。但是人均的现金支出还在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看病贵问题还是没有得到非常有效的缓解。
第四是拿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的服务量来相比的话,可以看到医疗资源其实是越来越多的流向医院,医疗服务越来越的由医院提供,基层医疗机构的绝对服务量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占所有服务的比例却在下降,报告里有一张图,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量占比是在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到医院去就诊,尤其是到大医院就诊,反而没有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并没有实现我们医改所说的首诊在基层的目标。
接下来看一下去年主要的医改进展情况。像我刚才说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医疗保障都是前几年的重点,过去的一年可能是在基层卫生服务,在机构方面是一个改革的重点。一个是基层卫生服务,一个是公立医院。先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改革情况,改革的目标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提供适合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初级健康保健”。实践的情况,我们会看到是实行“行政化”的改革思路,所谓的收支两条线或者是缺乏激励等等的。这样的情况基层医务人员是缺乏一个有效的激励,因为原来至少是大家看病是卖的药越多,收入会越高,至少还是有动力去看更多的病人,开更多的药。现在行政化的改革思路之下,基层医务人员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激励机制。所以看到刚才所说的情况,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量是下降的。我们在数据上反映不出来的一个情况,尽管我们实施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里面要求建立健康档案,实行慢性病管理,因为基层的医疗机构原来还是以疾病治疗的方式为主,而且人员配备上基本上也是治病的人居多的话,我们看还是以医疗的方式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所以健康管理这一块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下的。
我们看到不仅“首诊在基层”无法实现,而且基层服务量也在下降,也不能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普通的老百姓在基层的服务还是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
2013-12-26 10:39:19
- 房莉杰:
公立医院改革情况,改革路径或者顶层的设计是通过取消药品加价,阻断“以药养医”的情况。二是提高服务收费,使其反映医务人员的人力资本的市场价值。现在的改革是要提高服务收费,让服务收费能够反映所受的教育和所具备的人力资本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跟市场化的环境有一个接轨。三是通过财政补贴尝试试点医院因为改革所产生的收入损失。到现在因为公立医院改革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并没有形成全国性稳定的具体的改革方案,未来改革的成果怎么样,我们可能在2014年还是要拭目以待。
医疗保障进展情况。从2012年年底开始启动一个最大的进展就是“大病医保”,2013年会有很大部分的省其实已经出台了他们具体的方案,已经启动了大病医保的制度。接下来我们是可以从整个的保障金的持续性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前面提到医疗费用的上升、上涨还是过于迅速,对于医疗保障形成很大的可持续性的压力,部分地区的医保资金面临较大的风险。
前面是卫生发展情况和医改情况,接下来怎么理解这个情况呢?首先可以看到比较好的一个方面,其实这一轮的改革最后确定的是“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改革前期大家讨论比较多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在卫生领域里政府主导和政府承担主要的筹资责任,监管市场是政府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但是在真正的配置资源的时候一定是通过竞争,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这个资源是更为有效的。所以在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上,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所谓的“内增动力,外增推力,上下联动”的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外增推力其实就是要引入更多的民营资本来办医,形成竞争的环境来促进公立医院服务效率的改善,所以我们才看到2012年、2013年有这么多的民营的资本进入到医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2013-12-26 10:40:39
- 房莉杰:
在2013年也有一个文件,我们俗称40号文,也是非常重要的文件,要推动卫生服务的产业的发展,这一次是提到产业,卫生服务是一个产业。毕竟之前我们还是在管理上一直有一个行政化的惯性,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机构,还是在行政化的制度贯彻之下在改革。我们最终看到的结果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动力、服务能力,各方面其实是在下降的。二是建立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我们之前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医疗保障和公立医院改革,这两块是值得关注的,但是这两块其实都是跟疾病治疗相关的,但是在我们整个的疾病谱和人口结构转型的情况之下,其实健康管理、预防保健这一块是特别重要的。可以举一个小例子,前几年在农村地区调查的时候,经常发现的情况是那些留守的老人,很多都是有一个高血压的情况,他们不知道高血压怎么办?尽管到医院医生说你是高血压,就给你开药,但是并一个持续性的告诉老人该怎么去监控你的病情,什么情况该怎么处理。老人也可能会觉得不舒服的话就吃药,没有不舒服就不吃药,这种情况下,很多老人血压一升高就会发生中风的情况,中风的话接下来就失能了,就需要家里照顾。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我们的医疗保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风险,但是他患病的风险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说,我们更要注重在前期的预防保健的阶段对于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阶段怎么样采取合适的方式,让更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在他生命最后的阶段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状况,不要过早的失能,否则不仅对医疗保障和医疗资金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对于个人的健康是一个更大的损害。我们看到未来必然的改革方向,要想让基层的医疗机构活跃起来,提供适合大家的服务,吸引大家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服务,缓解大医院的人特别拥挤的状况,那基层医疗机构的“去行政化”是一个必然的改革方向。在现有的情况之下没有办法去激励他们去提供更多的服务。
2013-12-26 10:47:32
- 房莉杰:
我们看到卫生部一直在提,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立一个全科医生制度,所谓全科医生并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制度,就是以全科医生的团队给签约的家庭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的服务。我们期待真正符合理论上讲的这种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
2013年发生很大的一件事情是管理机制的事情,卫生部和计生委合并为卫计委,他们的成立给卫生事业带来新的资源和契机。这里面会对未来造成比较大幅面影响的情况,医改领导小组原来在发改委下面,现在转移到卫生部下面,尤其是在地方层面加大了部门协调的难度,未来的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让各部门能够更积极的投入到医改当中,可能单纯依靠地方的卫生厅、卫生局的力量是不足的,所以我们还是要期待,只有卫生政策对医改的政治优先性上升,引起领导的重视,才能更加协调的进展下去。
我的回顾就这么多。谢谢大家。
2013-12-26 10:49:03
- 赵克斌:
谢谢。下面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乔健教授就劳动关系做介绍。
2013-12-26 10:50:31
- 乔健:
各位好。非常感谢皮书的主编邀请我来做这个演讲,我要报告的题目是"2013迈向更高质量就业的中国职工状况"。更高质量,大家都知道这是党的十八大当中的一个提法,在我看来实际上就是劳动关系的提法,因为在更高质量的内涵里面除了职工素质的提高以外,剩下的所有内容基本上都是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的提高。在劳动的主题里面,我们研究劳动问题的这些人都普遍认为就业的重要性是在下降,社保和劳动关系的重要性是在上升,2013年的确验证了这样一个判断。我会做两个问题的汇报:第一,职工在2013年的现状,有一些重合的部分我快速的演进。一是劳动力市场已经转向供求均衡,验证了“刘易斯拐点”,这一点恰恰是有利于职工就业,从这几个数据可以看出来。到2013年第三季度末为止,我们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8%,无论是从环比的角度还是从同比的角度来讲,都是比上一年度或者是比上一季度有所提高,我们用工的需求要超过求职的人数,劳动力市场已经呈现在某些局部的区位求过于供的状况,这是毫无疑问有利于就业的,到第三季度我们的失业率降到4.04,这是两年以来比4.1要更低的数值,本年度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结构性的就业问题,如果说现在存在就业问题已经不是总量的问题,总量问题上来讲,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缓解。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结构性的问题是大学生就业,而大学生就业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包括刚才李老师所讲的也没有呈现出非常严重的态势,从今年的699到明年的727会延续这种状况,这种就业的新挑战是一个结构性的挑战。甚至有可能是一个需要大学生如何来转变就业观念的一个挑战。因为我们的毛入学率不过是30%,而美国的毛入学率曾经达到60%以上,这种情况下它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突出的。
2013-12-26 10:50:45
- 乔健:
我们如果看就业的岗位门类来看,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集中体现在公务员岗位里面,在金融和高端的服务业这些岗位里,而像工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就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这是未来一个时期在推进大学生就业需要努力的一个问题。总体上来看,就业问题已经得到大大的缓解。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
第二,从工资来看,2013年前三季度,总体来讲,城镇的居民收入增速比同期的GDP增速低0.9个百分点,基本上保持了一个两者之间的相互匹配的状况。而国家统计局是在2013年年初公布了近十年的全国基尼系数,2008年到2012年由0.491的高点逐步回落到0.474。这引起学术界很大的争议,多数的研究认为中国的居民收入的差距的绝对值仍然在扩大。但是扩大的势头在逐渐的减缓。因此目前来看收入分配也进入到一个转折期。其中抑制收入分配扩大的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一是每一年上调最低工资,每年大概有20个省左右上调最低工资,幅度在20%左右,包括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的辅助水平也都在提高,包括提高个税的起征点,人社部门加强对高管薪酬的调控以及推展工资集体协商,建立企业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来调控收入分配。还包括一些基本性制度的建立,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的指导价位、职工成本的信息指导制度,企业薪酬调查和发布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应该说有利于收入分配差距的抑制,甚至有可能缩小。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们也可以看到,工业化国家的基尼系数实际上也是朝着一个逐步扩大的趋势。比较起来,大家都可以看到到2000年末期,各国的基尼系数都是有所扩大的,从政策的角度来讲,中国采取的政策更加积极。
2013-12-26 10:52:01
- 乔健:
第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继续提高,但养老金的替代率连降90。
在劳动关系领域里比较重要的领域里职业安全卫生,这一块的数据并不是很全,从2013年1-5月情况来看,全国各类的工业事故的总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呈现一种下降趋势。事故起数下降4.8%,死亡人数下降14%。总的来看,拿这个指标来衡量职业安全继续趋向好转,一些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一些有效的遏制。比如6月3号吉林的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火灾,大火共造成121人死亡,其中九成是女工,还有76人受伤,让我想到了今年是1993年深圳致丽艺玩具厂1119大火的20周年忌日,那场大火一共烧死了87个打工妹,这种状况即便在20年以后的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说明我们在这方面的领域里的制度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另一方面职业病已经成为中国职业病主要的病种,截止到2010年年末,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有749970例,其中尘肺病占到90%以上,据“大爱清尘”估计,全国有600万患“尘肺病”的农民工需要救治,特别在今年的年初向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了一些建议案,希望他们能够呼吁,能够由国家来建立一个对患尘肺病的农民工建立一个国家救助的制度,因为尘肺病不是家庭的病种种类,肯定是职业病的种类,虽然他们现在受到了一些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确认在五年甚至十年,更久远的时候,劳动关系是如何建立的,因为在职业安全卫生里有一个规定,首先必须要确认你和用人单位之间有劳动关系,然后才能确定后序一些工伤保险的赔偿事项,所以这个确认劳动关系的前置程序不能落实,农民工拿不到工伤保险的赔偿费。这个制度的不合理性现在凸显出来,因此一部分社会组织包括一些知识分子也在呼吁全社会包括国家来关注这些罹患尘肺病的农民工。
2013-12-26 10:53:13
- 乔健:
劳动争议走势平稳,群体事件呈下降态势。(图)中国的劳动争议在90年代和2000年以后基本是两个平台,就是2008年以前是一个平台,2008年以后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乃至到金融危机的发生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这两年是在高位盘着。2013年1-9月份的数据,各地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案件数将近50万件,涉及劳动者是65万人,这些数据来讲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劳动者群体事件今年没有发布,只是政法委发布了一个1-8月全国数据,去年估计下降了2.5%,根据民间的调查也是这样一种状况,我们目前抑制群体事件总体上来讲还是比较有效的。比如说美国是千人以上的罢工数量,在1970年代还在300起左右,1990年代下降50起,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这一年只有16起,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罢工已经不再是劳资平衡实现劳方权利主要的抗争手段,所以劳资之间关系的协调方式也发生重大的变化。
职工队伍的思想动态呈“四增强”、“四加重”的趋势。这是全总第七次职工状况普查得出来的结论。“四增强”,一是服从服务大局意识增强,二是立足现实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有所增强,三是民主法制观念增强,四是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另一方面职工的思想状况也存在四个加重的问题,一是超越现实急于求成的心态加重,二是工作生活压力感加重,三是对自身利益实现的忧虑情绪在加重,四是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不公平感在加重。
2013-12-26 10:59:54
- 乔健:
简单来报告一下今年以来我们在协调劳动关系体制方面的变化,今年召开了工会第16次代表大会,确立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因为这个道路的理论我已经在往年的蓝皮书里做了介绍,在这里不赘述。主要谈一下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里面有关创新劳动关系协调的体制机制,如何来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工会和职工积极参与,实现政府治理的劳资自治相结合这样一套新的体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是放在第13个问题第47条,如何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这个内容里面。当然近两年无论是从学术界、政界都尝试给中国发明新的概念叫做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来进行界定,前全总的主席王兆国曾经讲过,劳动者和企业管理者在社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国家主任,其根本利益是一致,劳动关系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不具有对抗性。所以所谓的和谐劳动关系,主要指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能够通过一种合法的方式,比如协商、协调、参与、合作这种非对抗性的方式,实现各自利益,来达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者之间有序的结合,最终来达到共建共享,这也是可以说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这样一种新的协调劳动关系的概念。到今年为止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理论原则和制度的体系。理论原则主要有四个:一是中国的劳动关系是根本利益一致和具体利益差别,要实现劳资双方的利益要促进企业的效益和职工的利益相结合。二是劳资双方的协调和政府管理结合有序的统一。三是立足自上而下的法律规范和尊重自下而上的基层的首创精神两者之间的协和。四是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不能简单照抄。
2013-12-26 11:00:46
- 乔健:
从制度体系来讲,目前中国形成协调劳动关系六大制度体系,首先是个别劳动关系的制度体系,主要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二是集体劳动关系协调的制度,因为涉及到罢工权利的一些敏感的问题,主要还散件在《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这些法律当中,去年六部门曾经拿出企业民主管理的规定,补充了有关加强企业民主法制的有关内容。三是在宏观的劳动关系协调方面,主要是以健全组织和完善职能作为重点来加强政劳资三方机制的建立,到2012年年末,全国建立的各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一共有2.4万个,全国31个省都建立了省一级的三方机制。四是在劳动标准的体系方面,以2007年的就业促进法,2010年社会保险法和2011年职业病防治法修订案,再加上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和高温防暑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劳动标准体系,当然我们有可能是在“十三五”初期推进中国特色的劳动基准法来进一步完善劳动标准的体系。在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方面,十八大报告首次载入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把劳动保障的监察工作放到和钓鱼岛监察等量齐观的重要位置上来,凸显了它的重要位置。针对今年劳动争议频繁激增的状况,中国是在2007年颁行《劳动争议调节仲裁法》,这一部法律主要是创新和完善“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到2011年8月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以劳动关系主题的全国大会,当时作为中央负责工青妇工作主管常委的习近平同志做了报告,确立了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和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工作格局当时确定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这样一种基本的工作格局。
2013-12-26 11:05:21
- 乔健:
当前一些主要的工作在宏观领域里主要强调的是加强劳动关系矛盾的源头治理,把关口前移,通过劳动关系的法律,体制机制和能力的建设来实现矛盾的治理从治标到治本,从救济到防范。概括一下,一是以建立健全组织和完善职能作为重点来加强政劳资三方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其中也包括李克强总理在工会十六大做经济形势报告里特别讲的一句话,既然已经有了工会和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这个制度就应该坚持下去,全总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酝酿国务院和全国总工会之间,政劳之间的联席会议的制度。二是为了摆脱十八年以来,从1995年在企业层面举行的工资集体协商走形式、走过场。从2010年全总推开两个普遍以来,工资集体协商正在从企业转向区域和行业的集体协商,有可能塑造一个独立的劳动方主体,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之上确立一个行业性的工资标准,以此来推高工资。建立劳动争议的大调解机制和效能的建设,2011和2012仲裁委员会受案的劳动争议案件当中,调解的结案率超过50%,这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成绩。
在微观领域里,在劳动关系领域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有条件来推进基层工会民主选举的制度,我们现在目前所进行的试点主要是在深圳,去年深圳有163家民营企业它的工会主席任期届满,推开了有关民主直选制度,从目前来讲无论是从维权的职责或者是工会主席的这种工会的一是,劳动者的意识都有明显增强。再就是增加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取得新的发展。二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依法规制劳务派遣。这方面至今进展不大,大家热议的广泛已经征求意见的国务院劳务派遣若干规定,由于受到有一些部门的掣肘,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出台,这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也要求在这个领域里进一步来推进社会协商和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基层民主的协商。其中特别以健全职工代表大会作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有一种管理的制度和保障社会组织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民主权利。所以我们预料在这个领域里,在推进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建设和发挥实效方面还会有新的举措。
2013-12-26 11:10:45
- 乔健:
做一个结论。2013年总体来在看在经济稳健增长的背景下,职工状况和劳动关系呈现出少有的“平安无事”,职工对更高质量的就业和体面劳动的追求与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增本减利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我们在体制上确立了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确立及其内涵愈加清晰,我国已形成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劳资自主协调相结合的劳动关系的协调模式,而且这个模式我们看的清楚,就是国家的集权程度更高,国家主义的色彩更加浓厚。研究者也有一个疑问,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讲法,在市场机制愈加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政府的体制其中一个部分劳动关系协调的体制愈加政治化和行政化,这两者之间是可能的吗?是可以协调的吗?有的人概括成为是一种左的更左,右的更右这样一种体制,能不能从左的更左来达到右的更右的体制呢?这是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一个议题。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3-12-26 11:11:06
- 赵克斌:
谢谢。下面请《社会蓝皮书》的主编,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教授从总体上对蓝皮书做介绍。
2013-12-26 11:11:58
- 陈光金:
刚才其他几位都已经就今年《社会蓝皮书》的总报告以及大学生医疗体制改革也好,劳动就业劳资关系问题,报告了他们今年的研究成果。大家知道,我们的蓝皮书并不只是这几个报告,还有很多其他的报告,其中也有许多热点的问题和比较有意思的讨论。我在这里主要是对这些剩余的报告当中的一些要点问题做一个补充。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补充不代表我本人的观点,只代表这些报告所提出来的观点。
2013-12-26 11:12:12
- 陈光金:
第一,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大家可以看到,总的来讲从2005年以后到2012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都是在增长,但是有一个态势就是2010年以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是过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当然我们还看到,有一个收缩的趋势,2012年相比于2010年,增长率之间的差距有一个收缩的趋势,这也就是我们过去曾经说过要防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趋势和反弹问题的根据。这里根据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到,确实是这几年农村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例确实也在收缩,但是收缩的的不稳固,有一个放缓的趋势。从2013年的情况来看,前面张翼教授已经有所说明,这里面我想说的一个问题,根据有关的报告来看,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的人均现金收入持续增长了9.6%,所以也可以肯定,第四年度延续一个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趋势。而且让人感到比较乐观的,如果与2012年前三季度相关数据相比较的话,可以看到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应该说不是乐观,还是令人担忧的趋势,虽然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快于去年同期,但是实际上是慢了。2012年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增长是12.3%,2013年是9.6%,与此同时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也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两者相比基本上是差不多。我们担心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差距有可能扩大。
第二,居民的消费情况。从消费情况来看,总体上也是在不断地增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而且如果与2012年同期相比的话,我们会看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增速的提升幅度要大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增速的提升幅度,在以往两三年可以看到有一个趋势,城乡居民的消费比是下降的。到2012年消费比是2.82,如果今年全年的趋势维持前三季度的状态,有可能会反过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也就是城乡居民消费比。因为两个速度变化有一个反的趋势。
2013-12-26 11:12:43
- 陈光金:
在城乡居民消费增长里面需要指出的城乡居民消费层次不断提升,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在延续。可以看到满足生存的食品类消费支出比重持续下降。二是发展与享受型的消费支出成为当前消费的热点。这里面主要报告的都是全年的数据,到2012年为止。三是城乡居民消费增长里面,城乡居民消费的理念和模式在发生变化,比如说网络购物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购物方式。同时从2013年的情况来看,节假日的购物冲动有所减弱,购物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不大。同时也要看到城乡居民消费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从今天的情况来看,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前面张翼教授已经提到增速继续下行,使得消费预期不是那么乐观。高房价和物价上涨影响即期消费,削弱消费增长后劲。现行扩大内需政策边际效应接近极限(大宗耐用品的市场保有量趋于饱和)。当前社会仍然缺乏安全宽松的消费环境,这里面主要是指目前我们虽然说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在逐年度上升,而有一些从制度上来看,甚至是全覆盖的。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现有的社会保障水平本身并不是很高,同时我们的消费品质量老是出现问题。这两方面的因素也对消费环境的安全性和保障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从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品的销售结构来看,高端消费的拉开作用也有所减弱。各种奢侈品的消费,甚至包括高档的餐饮消费。因为我们八项规定对这个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据估计,高档的餐饮业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营业额下降了不小的幅度。
2013-12-26 11:23:50
- 陈光金:
第三,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变化。总的来讲,2013年城市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变化是基本上平稳的。但是2013年与2012年相比,总体满意度的水平是略有下降,但是不是很明显,因为居民生活满意度是一个动态的,不可能做出一个结论说只要经济增长了,社会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就一定会不断的上升,实际上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是受到各种因素的摇动,我们要看的只是一个大的趋势,总体上保证平衡和稳定,就表明总体的社会生活质量还是可以的。生活满意度各项指标的分值也是基本稳定的,尤其是部分宏观层面的满意度水平最高。比如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国际地位感觉等宏观层面的满意度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水平,对国家经济状况评价的满意度2013年的调查显示也有所上升。对政府管理国际事务和经济事务的信心度分别达到4.11和4.10,与前几年相比略有波动,这个波动幅度比较小,仍然保持在4.1以上。对国家经济评价的满意度也比较高,而且是在逐年上升,从2009年到2011年是3.6到3.65,2012年上升到3.70,2013年升高到3.82。在休闲娱乐生活满意度和职业状况满意度水平在微观层面中处于满意度比较高的水平。对个人经济状况的满意度也在上升,对于物价波动的承受能力和消费信息的指数也有所提高,不过应该注意到大家对于消费实际的认同和个人职业状况满意度下降。对于未来生活有忧虑也有信心,对于未来生活和收入较为乐观,但对养老和个人竞争预期较为忧虑。刚才前面也都有所介绍,调查也表明在生活当中还是存在一些忧虑的。
2013-12-26 11:24:32
- 陈光金:
贫富分化,房价和物价成为城市居民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贫富分化问题从过去的7、8位到2013年上升到首位。二是房价问题,连续四年排在第二位,而且这个关注率也有所上升。第三位是物价问题。但是关注率有所下降。反腐败和社会稳定受到关注的程度在提升,2007年和2012年期间,在十大关注问题中分别排在第7、8位,在2013年,排在第4位。社会保障的关注度现在有所降低,2013年在十大关注问题当中居于最后一位。尽管刚才说中国的社会保障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由于其他的问题的影响更加显著,所以它的排位有所下降。
第四,社会保险需要顶层设计。根据作者的观点,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从2013年的情况来看,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继续向全面覆盖城乡居民迈进,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加。同时我们还会看到社会保障待遇的水平还是在提高,比如说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已经连续调整了八年,从2013年1月1日起经国务院批准,第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其中全国有6825个人参加调整。在医疗方面的保险方面的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有所提高。全国的最低工资标准还在继续提升,1-9月份有24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的水平,平均增长18%。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问题,一方面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总体平衡,但是从增幅来看,支出的增幅大于收入的增幅,这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缺口的担忧。
2013-12-26 11:24:42
- 陈光金:
尤其是其中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已经成为热点问题。由于养老金的界定和统计测算口径不同,学术界对于这个缺口究竟有多大,这个估计数也是不同的,有的说是一两万亿,有的说是数十万亿。我们也不好判断究竟是有多大的缺口。从目前全国来算总帐来看,在按时足额支付养老金后,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目前还是有结余的。因为有中共财政转移支付支持,没有必要担心近期基本养老金无法发放。特别关注的问题就是基金结余在各省区市之间的分布是极端的不平衡,全国一半以上的结余资金主要集中在公布上的几个省市,特别是伴随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九年提高以后,当期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不抵支出的省份数虽有波动,但是基本稳定在15个省份左右,目前有15个省份的养老基金的征缴收入不抵支出,对这个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全国来看,近期总体上不必担忧基本养老金无法发放的问题,我们要关注的是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年度热点问题的第二方面,前面有学者也报告过,是否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今年尤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个关注来看,从主要观点来看,明显是一个两极分化,理论界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声音是盖过了反对的声音。支持者基本是两个观点,一是说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二是国际上都在推迟退休年龄。但是反对的声音从理论界来看也有两个论据,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劳动力的总量供给还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前面张翼教授已经提到,2030年的时候劳动年龄人口所占的比重才会下降。在社会上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声音更大。张翼教授已经分析了大家为什么会这么反对,除了他提到这些理由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90年代末,公有企业改制产生的3000万下岗失业职工,其中一部分是40、50人员,按照原来的规定,女的到55岁,男的到60岁就可以转为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现在他们大多数都是在吃低保,从吃低保转为吃养老金的话,他们的收入会有所增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女的接近55,男的接近60,他们正渴望着从吃低保到拿养老金,如果现在就延迟退休,比如说女的延到60,男的延到65,就意味着他们又要等5到10年,对于这部分人来讲是很痛苦的事情。社会上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声音还是相当普遍的。
2013-12-26 11:25:05
- 陈光金:
第五,教育改革需要加快推进。从目前形势来看,有一些重要的值得关注的亮点,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得到顺利推进。二是一方面农村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各个省都在积极的落实,但是同时各个省的落实进度不一致。异地高考的问题,前面也有提到过,所谓地方版的异地高考政策所谓是百花齐放,从各个地方的方案来看,各地政策呈现出一定的差异,门槛的高低差别较大,推进的方式和时间表也不一致。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虽然政策出台了,但是社会的反映并不是那么热切,在一些地方甚至受到冷遇。我们看到在有一些省政策出台以后,在当地报名参加异地高考的人数也不过一二百人,与实际在这些地方上高中的异地声人数差距非常大。这表明里面还有一些细节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研究生教育费用改革在推进。一方面是完善财政的拨款制度,另一方面是完善研究生的奖助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研究生的教育收费制度。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生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这个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服务经济发展转型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教育结构和资源布局调整。二是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和人人成才的计划。三是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四是重点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推进向地方、学校和社会放权。
这本书里还有一些其他的主题,比如说社会质量研究、网络舆情研究,因为时间的问题,我就不在这里一一的提其中的要点,各位媒体的朋友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阅报告提出的问题。在这里按照出版社的想法,我们的蓝皮书确实提出了很多比较热点的社会问题,也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呈现。也希望媒体的朋友根据我们的报告提供的材料和观点做如实的报道,请各位不要对我们提出的东西做过度的解读,尤其还请各位注意我们在标题上不要为了过分的追求眼球,采取一些“标题党”式的标题,这对大家来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真实的社会发展状况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我们需要是客观的一种表达。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2013-12-26 11:34:46
- 陈光金:
大家如果有具体的问题,一方面是可以找我们核心小组的同事来咨询,也可以联系这个报告的作者跟他们来交流,因为我们这个书说得很清楚,除了总报告以外,每一篇报告都不代表我们课题组的观点,是各位学者自己的观点。所以有什么疑问或者需要请教的问题,能够与作者直接交流是最好的。
今天上午的2014年《社会蓝皮书》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在这里也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参与,尤其感谢媒体的各位朋友莅临。我们也希望通过媒体的朋友,我们的成果能够更加广泛的向社会推荐,得到社会的关注,也感谢会务人员所付出的辛苦。谢谢。
2013-12-26 11:35:00
图片内容:
- 2014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赵克斌主持会议
- 《社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致辞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致辞
- 《社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翼做主题报告
- 2014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
- 《社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翼做主题报告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主任李春玲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房莉杰做报告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学系系主任乔健做报告
- 《社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介绍相关问题
- 2014年《社会蓝皮书》发布
- 2014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
图片大图:
-
2014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
中国网 张琳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赵克斌主持会议
中国网 张琳
-
《社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致辞
中国网 张琳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致辞
中国网 张琳
-
《社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翼做主题报告
中国网 张琳
-
2014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
中国网 张琳
-
《社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翼做主题报告
中国网 张琳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主任李春玲
中国网 张琳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房莉杰做报告
中国网 张琳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学系系主任乔健做报告
中国网 张琳
-
《社会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介绍相关问题
中国网 张琳
-
2014年《社会蓝皮书》发布
中国网 张琳
-
2014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
中国网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