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中国气象局2014年3月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中国气象局将于3月4日(周二)下午14:30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大楼一层多功能厅举行3月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2月天气气候特征以及今冬全国天气气候特征、“两会”期间天气等,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余勇: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我首先介绍一下今天的出席发布会的领导与专家,他们是: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先生;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女士;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正研级高工艾婉秀女士。
今天我们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有,二月份全国天气气侯特征;国外主要天气气侯事件,以及刚刚结束的2013/2014年冬季全国天气气侯特征。未来十天全国天气展望,“两会”期间天气和气象服务情况。下面首先请陈振林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14-03-04 14:29:37
- 陈振林:
下面我介绍一下2014年2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一、2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一)全国2月平均降水量与常年持平
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7.2毫米,与常年同期(17.4毫米)基本持平。从空间分布上看,除新疆北部、青海东部、西北东部、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黑龙江北部、华北、黄淮北部、江淮东部、江南东北部、四川南部、云南北部等地降水偏多5成至2倍,部分地区2倍以上外,全国其余大部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少5-8成,新疆、甘肃、内蒙古、吉林、西藏、云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偏少超过8成。
(二)全国2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
2月,全国平均气温-2.3℃,较常年同期(-1.7℃)偏低0.6℃。从空间分布上看,除青海、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辽宁大部、西藏大部、四川西部、云南大部等地气温偏高0.5~2℃外,全国其余大部气温偏低0.5~2℃,其中,新疆北部和东北地区北部偏低2℃以上。
2月,全国有27站发生极端低温事件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江西、广东、广西等地。有57站发生极端日降温事件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东北、云南、华南等地,其中7站的日降温幅度达到或突破历史记录。有68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温事件 ,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其中9站的连续降温幅度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三)月内气温出现明显转折
2月1-6日,全国平均气温-2.0℃,较常年同期(-3.7℃)偏高1.7℃,为1961年来第6高。7-18日,全国平均气温-4.8℃,较常年同期(-1.7℃)偏低3.1℃,为1961年来第8低。19-28日,全国平均气温0.6℃,较常年同期(-0.5℃)偏高1.1℃。
2014-03-04 14:32:01
- 陈振林:
(四)南方雨雪过程较为频繁
2月上中旬,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天气过程。降水时段主要出现在5-9日、12-13日、16-19日;4-20日累计降水量普遍在10毫米以上,其中,江淮大部、江南中东部,华南东部有50~10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100毫米。与雨雪天气过程相伴,南方地区出现明显降温,最大降温幅度普遍在10℃以上,其中,江南南部、华南大部、贵州大部和云南东部等地达14~18℃,局部地区超过18℃。
2月23日以来,南方地区又出现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江南等地普遍出现中到大雨。
(五)中东部出现3次大范围雾或霾天气过程
2月,主要有三次雾或霾天气过程:1月30日-2月2日,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的雾和霾;2月13-16日,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雾或霾;2月20-26日,华北、黄淮等地连续出现中度或重度霾天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空气污染尤为严重。华北南部、黄淮大部、江淮、江南东部、西南等地的部分地区雾日数在3天以上,其中,江苏大部、浙江大部、河北南部、河南南部、陕西中部、重庆西部等地有5天以上;我国中东部地区霾日数普遍在3天以上,其中,华北大部及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江苏大部、河南西部等地达10天以上。
2014-03-04 14:34:41
- 陈振林:
下面我介绍一下2月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
(一)暴雨 洪涝
2月上中旬,英国遭遇洪水袭击,多地农田房屋被淹。11日,泰晤士河决堤,迫使沿岸数千户家庭紧急疏散。
2月22日,玻利维亚遭遇洪水袭击,导致59人死亡,约6000个家庭生活受影响。
(二)暴风雪
2月6-10日,韩国江原道地区连遭大雪袭击,导致166所学校停课;2月中旬,庆尚北道连降大雪,庆州市一度假村礼堂顶棚被积雪压垮,造成10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2月7-10日,日本出现大范围降雪天气,造成13人死亡,1700多人受伤;14-17日,日本东北地区遭遇大雪袭击,导致19人死亡,365人受伤。
2月上中旬,美国遭遇暴风雪袭击。截至2月13日,全美至少17人死亡,超过70万户断电,6400余架次航班被迫取消,2900多架次航班延误。
2月27日,加拿大多伦多遭遇暴风雪袭击,导致近百辆车在高速公路上连环相撞。
(三)滑坡 泥石流
2月8日,玻利维亚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至少4人死亡,9人失踪。
2月22日,印尼东部巴布亚省首府查亚普拉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11人死亡,2人失踪。
2014-03-04 14:37:09
- 陈振林:
我介绍一下2月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一)北方冬麦区降水及时,墒情改善,为冬小麦返青提供了较好的水分条件
北方冬麦区月内出现两次大范围降水过程,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2月4-9日和16-19日,其中,黄淮西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累计降水量10~25毫米。降水出现在冬小麦返青前期,有效改善了麦田墒情,及时扭转了麦区干旱的发展态势,根据2月末土壤墒情监测显示,与月初相比,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南部、黄淮西部等地大部地区土壤缺墒解除,良好的土壤墒情为返青的冬小麦提供了充足的水分;随着气温升高,土壤解冻,陕西关中东部和华北南部等地土壤墒情将继续转好。2月下旬,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迅速回升至3℃以上,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和黄淮大部冬小麦已普遍返青,发育期接近常年。
(二)南方大部地区遭遇低温、霜冻和雪害,在地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南方大部地区月内出现明显降温和降水过程,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和贵州等地最低气温均降至0℃以下,其中,华南北部和江南东部日最低气温小于0℃日数有1-5天,江南西部和贵州等地有5-10天,江淮和江汉有10-15天。江淮、江汉、江南大部和贵州普遍出现降雪,江淮和江南东北部等地最大积雪深度达5~20厘米。受低温与降雪的双重影响,部分抽薹开花的油菜、露地蔬菜受冻,柑橘等经济林果枝条被雪折断,设施温棚、畜禽圈舍压塌损毁,华南部分亚热带经济林果遭受轻度寒害;已萌发早春茶叶遭受冻害。
2014-03-04 14:39:58
- 陈振林:
(三)云南降水及时,温高光足,对小春作物产量形成和春播十分有利
云南大部虽然月内降水偏少,但较为及时。2月16-19日,云南大部地区出现了10~25毫米降水,土壤墒情好于2012年和2013年同期;加之气温偏高,日照充足,对冬小麦、蚕豆等小春作物开花和后期一季稻播种育秧以及春玉米播种出苗较为有利。四川盆地气温偏低,但大部地区最低气温仍维持在0℃以上,对冬小麦拔节孕穗影响不大;同时,适当的低温利于控制作物生长节律和降低春季病虫害发生风险。
2014-03-04 14:41:29
- 陈振林:
我介绍一下2013/2014年冬季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2013/2014年冬季,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呈现华南冷而华北暖的区域分布特征;全国部分站点出现极端低温、极端日降温和极端连续降温事件。
(一)全国冬季平均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少
2013/2014年冬季(2013年12月1日-2014年2月28日),全国平均降水量38.7毫米,较常年(40.8毫米)略偏少。从空间分布上看,除新疆北部、甘肃中部、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广东南部、海南等地降水偏多5成至2倍,部分地区2倍以上外,全国其余大部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少,其中,新疆大部、甘肃西北部、内蒙古西部、黑龙江东部、河北东北部、河南西部、西藏西南部等地偏少5-8成,部分地区8成以上。
降水区域分布不均,其中,东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3.2毫米,较常年同期(17.3毫米)偏少23.7%;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8.7毫米,较常年同期(10.1毫米)偏少13.9%;华中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14.3毫米,较常年同期(139.0毫米)偏少17.8%;西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4.5毫米,较常年同期(14.7毫米)略偏少1.4%;华东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58.5毫米,较常年同期(119.7毫米)偏多32.4%;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61.3毫米,较常年同期(138.5毫米)偏多16.5%;西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52.5毫米,较常年同期(48.7毫米)偏多7.8%。
2014-03-04 14:42:50
- 陈振林:
(二)全国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呈现华南冷而华北暖的区域分布特征
2013/2014年冬季(2013年12月1日-2014年2月28日),全国平均气温-2.9℃,较常年同期(-3.4℃)偏高0.5℃,为近5年来最高。从空间分布上看,除新疆局部、黑龙江大部、华南大部、云南东部等地气温偏低0.5~2℃外,全国其余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0.5~1℃,其中,青海西南部、西藏中北部、甘肃中部、内蒙古大部、辽宁大部、华北大部等地偏高1~2℃,部分地区偏高2℃以上。其中,华南气温偏低而华北气温偏高。华南平均气温12.7℃,较常年(13.7℃)偏低1℃,为1997年来第4低值;华北平均气温-2.6℃,较常年(-3.8℃)偏高1.2℃,为1961年来第5高值。
季内,全国先后经历了7次冷空气过程(2013年12月9-12日、2013年12月14-17日、2014年1月8-9日、2014年2月1-4日、2014年2月5-8日、2014年2月17-19日、2014年2月26-28日),较常年同期(9.2次)偏少。
受冷空气活动影响,我国主要发生了极端低温、极端日降温和极端连续降温事件。2013/2014年冬季,全国有83站发生极端低温事件,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山西、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有125站发生极端日降温事件,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东北、华北、云南等地,其中15站的日降温幅度达到或突破历史记录,如内蒙古阿尔山站降温20.2℃(2014年2月27日),河北唐山站降温13.3℃(2013年12月18日)。有96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温事件,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广西等地,其中14站的连续降温幅度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如湖北咸宁站2月1-11日连续降温幅度达21℃。
2014-03-04 14:45:05
- 陈振林:
全国“两会”气象服务准备情况
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3月3日-12日)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13日)(以下简称“两会”)在北京召开。“两会”期间,正值冬春季节转换,天气复杂多变,为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减轻不利天气的影响,各级气象部门高度重视,将“两会”气象服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一)加强工作部署,及时制定实施方案
2014年2月27日,中国气象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两会”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监测和会商,努力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及时面向各部门及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服务提示。中国气象局各业务单位及北京市气象局已制定“两会”气象保障服务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两会”气象服务高效有序。
2014-03-04 14:46:55
- 陈振林:
(二)贴近服务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产品
从3月1日至15日,中国气象局将每天滚动制作“两会”气象服务专报,及时报送人大、政协及相关部委;中国气象局网站、中国天气网和中办气象服务专网将开设“两会”气象保障服务专栏,并与全国人大网、全国政协网和中国政府网首页进行链接;各类气象影视节目中也将突出“两会”气象保障服务主题;北京市气象局将积极加强与“两会”会务机构的联系,根据服务需求,制作和报送“两会”期间北京地区天气预报和各类指数预报等服务产品,同时针对雾、霾、沙尘、大风、雨雪等高影响或灾害性天气,将会增加报送频次,必要时提供点对点的电话服务。
(三)围绕焦点热点,及时做好气象服务跟进工作
“两会”期间涉及的焦点、热点话题多,中国气象局各成员单位会密切跟踪舆情和有关动态,围绕“两会”期间代表热议的重点话题,各级领导关心、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及时提供气象服务信息权威解读,做好相关决策和公众气象服务。
2014-03-04 14:47:12
- 陈振林:
未来10天天气趋势预报及“两会”期间天气
(一)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
未来10天,北方地区气温起伏较大, 冷空气主要影响时段在10-12日及15日前后。3月10日之前,冷空气势力不强,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之后冷空气活动频繁,将先后有2股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带来大风降温及降水天气。
未来10天,南方大部地区多阴雨天气,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总降雨量一般有15~40毫米,其中,江南中北部、广西北部有50~70毫米,局地可达80~120毫米,累积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6成,主要降雨时段在6-8日和10-13日。
8-10日,华北中南部、陕西关中地区、黄淮、江淮东部等地有雾或霾,部分地区将出现中度到重度霾。
(二)“两会”期间北京天气
“两会”期间,影响北京地区的冷空气势力前期较弱,后期有所加强。大多数时段天气较好,不会出现明显沙尘等恶劣天气。
今天天比较好,昨天夜里冷空气来了,今天天气晴朗,这种好天气可能会维持两三天。5-7日,北京地区天气晴好;8-10日,气温回升、湿度增大,可能有雾或霾;11-12日和15日前后,北京地区有降雨和大风降温天气,气象条件有利于空气净化和污染物扩散。
2014-03-04 14:49:27
- 陈振林:
关注与建议
(一)气象服务提示
“两会”期间注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由于近期北京多冷空气活动,外出需注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谨防感冒。
关注冷空气对公众生活的影响。3月冷空气活动仍然频繁,大风降温、冰冻天气多发,体弱人群要注意防寒。公众需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添衣保暖,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
加强防范灾害性天气对交通的影响。3月,各地、各部门需加强防范雨雪、雷雨大风、强对流、大雾、海上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所引起积雪、道路结冰、低能见度等对公路、铁路、民航和海上交通运输带来的不利影响。
加强防火防旱工作。3月,西南地区风干物燥,部分林区火险等级偏高,相关部门需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强野外用火管理。
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区需防范霾或雾天气的不利影响。3月仍为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雾和霾天气的多发期,需注意雾或霾给交通运输及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范。
西北地区、华北等地需预防沙尘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春季是沙尘天气多发季节,3月份我国北方沙尘天气具有频发的特征,对西北地区和华北区域的影响较大,要防范沙尘天气对交通运输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2014-03-04 14:52:44
- 陈振林:
(二)有关农业生产建议
北方冬麦区要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小麦稳健生长。各地应做好冬小麦返青后的田间管理,由于目前大部地区墒情较好,可晚浇或免浇返青水,并及时趁墒追施返青肥,促进弱苗转化升级。华北北部、西北地区应根据土壤墒情适量浇灌返青水,促进小麦正常返青恢复生长。各地应采取中耕划锄等措施,增温保墒,防范冷空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江淮和江汉应注意防范农田湿渍害发生。江淮和江汉等地降水强度较大,应保持农田沟渠畅通,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避免湿渍害发生,确保冬小麦、油菜产量形成。
江南和华南应适时做好早稻播种育秧工作。江南和华南3月将普遍进入早稻播种育秧期,各地应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早稻;江南北部气温偏低,应优先采用薄膜育秧,保温防寒,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华南中东部降水偏少,应做好农业用水储备。
西南地区应做好计划用水,确保春播顺利进行。各地应开展节水蓄水工作,增加塘库蓄水,确保春播顺利进行。
随着气温回升,农业病虫害将逐渐进入高发期,各地还应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
有关情况我就通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4-03-04 14:53:19
- 余勇:
谢谢陈司长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2014-03-04 14:55:32
- 农民日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雾霾,大家都知道雾霾形成有污染和气象两方面因素,从气象条件来讲,没有风是雾霾形成的基本条件,但在座的可能都有感觉,比如15年前或者20年前,北京的沙尘暴和冬天的西北风特别大,之后我们在陕北防护林种了很多树,这几年感觉北京城区风没了但是雾留下了,从气象条件来讲,过度的种植大乔木会不会造成风力变小,从而增长雾霾发生的概率?
第二个问题,从进入2月份以来,因为南方持续的低温雨雪天气,这种天气对南方的农业生产,特别是油菜产量,还有旱稻播种育秧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防范?
2014-03-04 14:59:48
- 陈振林:
关于雾霾的成因,大家近期讨论非常热烈,各个领域的专家也都给出了解读,我想大家谈的比较多的,基本上一个内因、一个外因,内因是排放,外因是气象,可以说一个是原凶、一个是帮凶。当然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恶化现象的发生还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雾和霾的天气,直接导致空气质量的下降。
我们谈到每次发生雾和霾天气的时候,都会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专家也对一些气象条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如风速等,比如2月2日到2月6日这个过程,持续了7天,一周的时间在京津冀周边地区,一个是污染物扩散能力差,垂直扩散也出现逆温层,垂直扩散条件也差。还有接近面弱的偏南风的影响,周边污染物的堆积也造成京津冀持续重污染的发生。
您刚才提到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客观事实,从正常的时间序列,大家也比较关心这是不是跟气侯变化有关系?或者是到底有什么规律?你讲到特别是生活在北京长大的同事都有这个体会,好象大风天少了、沙尘也少了。沙尘天气也是呈现出近些年来下降的趋势,长期的分析也有这个统计。像京津冀地区,我们发现大风的日数在减少,小风或者微风、静风的天气在增多。降雨也一样,小雨的天气过程数在减少,降水也不频繁了,降水冲刷的作用也弱了,所以这是一个长期气侯上的变化事实。
关于防护林,我的理解是,可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大气的流动不是因为种了乔木、灌木的影响,应该说植树造林对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还是非常有好处的,当然作为一个问题我们专家可以去探讨、可以去研究。
另外,2月份以来,南方连续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也是有一些影响,特别对裸露地的蔬菜,现在正在开花期的油菜,以及一些林果业,包括热带一些作物,都有一些不利的影响。我们分析周包括今后一段时期还会有阴雨天气,一些部分地区土壤会过湿,应该说未来10天长江中下游降水天气也比较多,总的来说,对冬麦区和油菜等在地作物根系的生长不利,因为土壤过湿对根系的生长不利。但是对耕春播应该说影响不大。因为南方农区春播春耕工作主要集中在3、4月份,3月上中旬在华南的北部,一季稻播种育秧,还有就是在云南南部、四川盆地。到3月下旬和4月上旬,转到江南、西南大部分地区、江淮的南部和江汉。后期我们还要关注天气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好农业生产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2014-03-04 15:02:29
- 人民日报记者:
我有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次20日—26日的华北、黄淮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气象预报天气一周就作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报,我想问一下,气象部门对这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在监测、预报、防治方面做了哪些主要的工作?
第二个问题,刚才陈司长介绍说,今年冬天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0.5度,能不能说今年冬天是一个暖冬?今年冬天的气温是近5年来最高的,如果从近10年、近20年比较大概第几?
第三个问题,最近中科院有一个专家组分析了一个结果,说气侯存在500年左右的周期,目前是本轮变暖周期的最后一年,再往后可能我们会经历一个相对冷的时期,我想问一下气侯专家,对于这个研究结果有什么样的评价?
2014-03-04 15:03:55
- 艾婉秀:
先回答您的第二个问题。
刚才根据陈司长说的,今年冬季全国平均温度偏高0.5度。0.5度这个界限是过去暖冬标准的一个值,但是随着这个标准在实施过程当中,大家也发现它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针对暖冬的标准又做了订正,从订正的结果来看,今年冬季的情况来看不属于暖冬,因为它没有达到新的标准所规定的在50%以上的面积达到暖冬才能够认为是暖冬,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从新的标准来说,今年不是一个暖冬。
关于新的标准,具体可以联系国家气侯中心专家解说,我这里只能说一下,暖冬不是通过全国的平均气温考虑的,而是考虑一个点或者一小块区域,比如说一个线站、一个小区域是否达到暖冬,再统计全国50%以上的面积达到暖冬标准以后才能说是全国性的暖冬。
第三个问题,你说最近这些年来,确实今年的温度,刚刚说是近5年最高,但是从整个序列来看,还不是一个特别异常,比如从温度序列看,一个曲线来看,这是近50多年的资料,如果从更长序列来看,虽然中间前两年有下降的过程,但是从上百年的过程来看,全国温度还是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只不过是在最近10年里边变化的幅度不是特别大。从气侯变化专家对未来的预测来看,这种变暖的趋势还是在持续的,所以不能因为咱们有某些年份最近几年稍微有点低,或者某些强冷空气过程造成明显的降温就把气侯变暖趋势否定了。
2014-03-04 15:13:35
- 陈振林:
刚才问的还有一个是气侯变暖转折点的问题,中科院专家研究的,我们下来会再找专家针对记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但是从气侯变化专家委员会报告来看,最近气侯变暖跟人类活动的关系判断可行性也越来越高,虽然过去前十年变暖幅度有所减缓,但是长期变化趋势包括对未来的预估,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还会持续下去。
关于2月20日—26日这次气侯比较长的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刚才您也提到了,提前一周就作出了预报,应该说这次我们各种监测,包括中期、短时滚动的做的还是不错,特别是对我们常规的雾和霾天气现象常规的观测手段,以及随着这一过程的临近,京津冀周边地区气象部门启动了加密的观测,使得我们常规观测的精细化程度比平常更高。另外,对一些特种观测的启动,比如说垂直、大气边界层,探测垂直扩散能力的观测也启动了,另外我们利用气象卫星,对大面积的雾和霾区域的变化也保持连续的观测,所以这方面对我们滚动的连续的跟踪这次天气过程做好预报预警非常有帮助。
另外一方面,除了做好雾和霾的天气预报之外,我们还跟环保部门联合,做好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警,也是随着污染程度的提升也提升了预警等级,大家可能也都注意到,从黄色到橙色,一直保持严密的监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我们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也两次联合发布重污染天气预报的提示,我想这个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所以这方面部门合作,形成预报预警这方面的合力。
同时,在这种状况下公众也好或者相关部门也好会造成什么影响呢?我们也建立了决策咨询制度,向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供决策服务,包括与发展改革委、环保、卫生、交通、教育部门,也每天把预报预警信息会商有关情况的及时通报,做到了应急联动,像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启动一些应急措施,也作为非常好的一个参考依据,从这方面发挥了比较好的决策支撑的作用。
我想针对这次过程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做好相关的服务和保障工作。后期我们还要加强总结,过两天我们和环保部门已经约好了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研讨,使得我们针对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警做各方面的衔接,机制运行更为顺畅,我们对雾和霾预报的精准化、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014-03-04 15:14:29
- 余勇:
我借机会补充一点,针对这次持续时间比较长、影响范围比较广的雾和霾天气,咱们的媒体朋友们为这次我们全社会各行各业应对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及时报道了整个过程的情况,特别是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普及基本知识,所以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全社会应对,是很有序的。
2014-03-04 15:15:08
- 经济日报记者:
第一个问题,刚才说3月8—10日的时候可能还会再次出现雾或霾天气,这次的雾或霾天气影响范围和程度是否跟2月份20日—26日的这次相比有那么严重?范围有那么大吗?
第二个问题,2月份一共出现了三次雾或霾天气,上周末刚刚好了两天,紧接着8—10日会再次将出现雾霾天气,这是否跟近年来的综合气象条件或者是不利的天气指数是有关的?解释一下为什么说2、3月份将是雾霾天气的多发期?
2014-03-04 15:19:37
- 王秀文:
现在是预计8—10日在华北的中南部,还有黄淮、江淮等部分地区,有雾或霾,但影响面积比较小。
2014-03-04 15:20:10
- 陈振林:
为什么二三月雾或霾多发?实际雾和霾是自古以来都有的天气现象,我们中东部地区经常会出现这种天气现象。雾与霾与地形等因素有很强的关系,大气的水起含量、近地层空气的流动性层结是不是稳定、辐射层是不是降温也有一定的作用。我们国家四季都有雾,但是大多数出现在秋冬季节,春夏较少,所以冬季也是一个雾的多发期。霾季节变化也比较明显,总的来说是春季多、夏季少、春秋居中,但是现在随着空气大气成份的变化,夏季也有多的情况。总的来说,霾的发生季节上也是冬季较多,天气特点就是气团稳定、静稳天气多、干燥,因为冬季符合这些条件,所以容易形成霾。
关于雾和霾,因为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一般像霾比较干,就是相对湿度在80以下。一般雾是在夜间、清晨,日出之后慢慢消散,但是霾会一天都会有,特别是气团稳定的时候都可能出现,所以有它季节变化的规律、也有日变化的规律。
冬季整体上是多发的季节,应该说今年2月份这几次过程,也是近年来冬季多发的一个具体体现。
如果说到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方面,包括社会也要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公众提高这方面的意识。
2014-03-04 15:20:34
- 中国保险报记者:
我有两个关于天气指数保险的问题,农业跟天气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我注意到一些地方气象局,比如安徽气象局,和一些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了比如水稻天气指数保险。我想请教一下专家,第一,对于天气指数保险有什么看法?第二,在中国发展天气指数保险有什么困难?
2014-03-04 15:21:59
- 陈振林: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是气象部门长期一项工作重点,我们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很多。比如说灾害性天气对农业会有什么影响,在作物的生产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做好天气预报、会商、与涉农部门进行联动等,尽最大可能地降低灾害天气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当然对于农业来说,从农作物播种到生长,最后收获,农产品销售,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链条。我们在每个环节都努力做好服务,包括做好面向新的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的服务,针对不同的环境,包括销售、生产,以及农业各方面管理。我们的服务对象也包括种粮大户、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这些新兴的我国农业经营新的模式、经营实体,做好直通式的服务。
当然从根本上使农业趋利避害,就要降低各种气象灾害的风险。这些年我们也一直探讨和保险部门的合作,加强农业保险服务。我们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几个省试点,气象部门在当地参与都比较深入,他们也根据各地的情况做了一些天气指数的产品。我们一方面做好灾害天气做好预报预测和预警服务。此外,灾害性天气发生之后,也及时根据气象资料分析、统计,对农业、农户所受到的影响进行评估。这也是未来我们做好气象为农服务,特别是做好深化服务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气象部门与农业、保险等部门合作,开发一些产品,我想这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从今年开始,我们在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具体的举措当中,也包括加强农业保险的气象服务。
2014-03-04 15:24:21
- 余勇: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4-03-04 15:25:44
图片内容:
- 发布会现场
-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 余勇
-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陈振林
-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 王秀文
-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正研级高工 艾婉秀
- 农民日报记者提问
-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相关新闻:
- 中央气象台发森林火险气象警报 多省测到热源点
- 不容忽视的"天干物燥"—解读城市消防中气象元素
- 预报中心人员完成南极新站气象观测设备安装作业
- 京城昨入冬以来最低温 气象专家预测或再迎降雪
- 海南省政协委员呼吁关注中小城镇气象致灾问题
图片大图:
-
发布会现场
中国气象局
-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 余勇
中国气象局
-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陈振林
中国气象局
-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 王秀文
中国气象局
-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正研级高工 艾婉秀
中国气象局
-
农民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气象局
-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气象局
-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