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南京青奥会筹备工作等情况举行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4年5月8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南京青奥会组委会执行主席、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介绍南京青奥会筹备工作情况和中国代表团参赛准备工作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从今天算,倒计时正好100天。为帮助大家了解目前青奥会的筹办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南京青奥会组委会副主席肖天先生,南京青奥会组委执行主席、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先生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青奥会筹备有关情况和中国代表团参赛准备的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今天我们先请杨书记介绍,然后请肖局长作介绍。
下面先请杨卫泽书记作介绍。
2014-05-08 09:43:01
- 杨卫泽:
新闻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倒计时100天,非常高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向大家通报南京青奥会的筹办工作情况。
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针对全球青年人设立的国际性综合体育赛事,是国际奥委会青年战略的旗舰计划,于2007年在国际奥委会第119次全会上创立。2010年2月10日,在国际奥委会第122次全会上,南京荣获了第二届夏季青奥会的举办权。
南京青奥会将于今年8月16日—28日举行,共设28个大项、222个小项,参赛运动员年龄为15—18岁。届时,将有204个国家/地区的3808名运动员参赛,注册客户总人数预计约8.8万。中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南京青奥会的筹办工作,对办好南京青奥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南京青奥会要办得精彩,办出中国特色。”
2014-05-08 09:56:29
- 杨卫泽:
四年来,我们坚持“青春活力、参与共享,文化融合、智慧创意,绿色低碳、平安勤廉”的办赛理念,历经基础规划、战略规划、运行计划、运行准备就绪四个阶段。目前,南京青奥会赛时指挥体系全面启动,各场馆团队进入场馆化运行阶段;包括文化教育活动在内的赛事日程已经明确;赛事的服务政策、水平和流程得到确定并正式发布;35个体育竞赛和训练场馆建设改造基本完成;8天前,在雅典大理石体育场顺利完成了火种采集,并正式启动网络火炬传递,将覆盖五大洲204个国家和地区、共258个站点。青奥会的筹办工作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充分肯定,巴赫主席对南京青奥会筹办工作成果表示高度赞赏。今天,我在这里郑重宣布:南京青奥会运行准备就绪,已开始赛时试运行。
2014-05-08 09:57:17
- 杨卫泽:
南京青奥会将成为青年朋友的节日,永远铭刻世界青少年的青春足迹。我们将把青少年“满意不满意、快乐不快乐、惊喜不惊喜”作为青奥会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为来自全世界的花季少年搭建一个释放个性、挥洒激情、追逐未来的梦想舞台,提供一个凝结友谊、增进交流、文化融合的宽广天地,让奥林匹克精神、世界先进文化在各国青少年之间碰撞和交融,绘就一幅美好绚烂的青春画卷。
南京青奥会将成为文化交融的盛宴,积极倡导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本届青奥会是体育、文化、教育有机融合的盛大派对,所有运动员在比赛以外,将全程参加赛时文化教育活动。围绕国际奥委会提出的“奥林匹克主义、技能发展、幸福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责任、表达”五大主题,我们设计了赛前4个系列、赛时6个系列、赛后1个系列的文化教育规划,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解体育运动、实践体育精神的机会,一起感受多元文化、分享成长快乐,倡导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4-05-08 09:57:42
- 杨卫泽:
南京青奥会将成为厉行节约的典范,努力呈现简约精炼精彩的办赛特质。我们坚决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有关规定和中央关于勤俭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的要求,坚持“节约简约不简单,精简精炼更精彩”的目标,积极实施探索“绿色低碳、节俭可持续”的办赛模式,强化精细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按照“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的资源获取原则,35个体育场馆中唯一新建的南京青奥体育公园,赛后将作为全民健身中心。勤俭节约将成为南京青奥会的一项特色品牌。
2014-05-08 09:58:04
- 杨卫泽:
南京青奥会将成为改革创新的平台,不断探索世界体育竞赛发展的全新路径。南京青奥会承担着奥林匹克运动改革创新的使命,与其他赛事不同,运动员混合、混编团体项目更多。我们将按照国际奥委会的相关要求,增设“体育实验室”,推出武术、轮滑、滑板、攀岩四个展演项目;大力实施“体育启蒙计划”,全球选拔5位青奥大使、37位模范运动员和104位青年大使,赛时他们将来到南京,向全世界青少年展示奥林匹克运动的全新魅力。
2014-05-08 09:59:52
- 杨卫泽:
南京青奥会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为市民留驻经久传世的宝贵财富。我们努力实施共建美好新南京、共享幸福新生活行动计划,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人居环境。南京市民已经不断感受到城市发生的变化,并正在从青奥会筹办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我们将努力把一个整洁优美、天生丽质的南京展现在世人面前,并通过青奥会的举办为南京的长远发展留驻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014-05-08 10:00:12
- 杨卫泽:
接下来的100天,我们将全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努力把青奥会这个体育盛会、文化盛宴、青春盛事,办得精彩、办出中国特色。期待在“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引领下,在南京看到青春梦、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融。
2014-05-08 10:01:18
- 杨卫泽: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未来属于青年,世界属于青年。我们大力鼓励更多的青年人来到南京,参与或观看各类活动和比赛,热情欢迎青年人的父母来到南京,和青年人一起感受青奥会的活力。我们相信,青年人的这一不平凡的经历,不仅激励青年自身,而且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父母,并传承到他们的下一代,实现激励三代人的目标。
100天后,让我们相约南京,“分享青春,共筑未来”!
谢谢大家!
2014-05-08 10:01:46
- 郭卫民:
谢谢杨书记。下面请肖天副局长作介绍。
2014-05-08 10:03:09
- 肖天: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离南京青奥会开幕还有100天,我们在这里作新闻发布,我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奥委会,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有关情况。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青奥会的情况。
第一个方面:在中国举办青奥会的意义
青奥会的创立和诞生源于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现在国际赛事很多,有夏季奥运会,也有冬季奥运会,为什么还要办青年奥运会,而且要办夏季和冬季。这个问题在国际体育界,特别是八十年代后期,萨马兰奇改变了国际奥运会预算赤字的情况以后,赛事越来越多,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新媒体的传播下,现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过度商业化和过度功利,国际体育界有很多人在议论这件事,很多人希望把奥运会办成一个青年的、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能够多元文化交流的青年人的平台,我个人理解,是在这个背景下,罗格先生有了这样一个提议。
2014-05-08 10:16:49
- 肖天:
2007年,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同意创立青年奥运会,我们提出申请,得到主办权。青奥会的宗旨就是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接纳奥林匹克价值,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2010年2月10日,南京获得第二届青奥会的举办权。国际奥委会对青奥会文化教育活动的主题有五个内容,一是奥林匹克主义,涵盖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传统价值观。二是技能的发展。三是幸福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社会责任。五是表达。青奥会和一般传统的奥运会不同之处就在于在整个赛事期间要举行一系列文化活动,这在以往的奥运会中是没有的,另外搞了很多跨国团体组合,便于交流。我认为,青奥会就是摒弃政治偏见和纷争的体育运动赛事,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不是简单的争金夺银的概念。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奥运圣火又一次在中国大地点燃,我们将以举办青奥会为契机,为奥林匹克的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2014-05-08 10:18:10
- 肖天:
第二个方面:关于竞赛组织
本届青奥会共设28个大项、222个小项,增加了高尔夫球和橄榄球。另外把武术、轮滑、滑板、攀岩加了进去。
项目设置更加强调青年合作精神,在游泳、田径、击剑、铁人三项、柔道、马术、高尔夫球、现代五项、自行车、乒乓球、射击、射箭12个大项中设置了15个跨国家和地区的混合团体小项,这些都是创新,在以往的传统赛事里不这么安排,也不会这么安排,所以青奥会要体现前面说的五个主题,这是我们看青奥会的亮点。
这次赛会技术官员有2000人,体育总局派了30多名有经验的骨干人员参加竞赛组织指导青奥会的参赛工作。青奥会各个项目单项比赛的业务主管都来自国际单项组织,例如国际篮联、国际足联。国际奥委会的主管来主持竞赛工作,我们国家体育总局一些业务部门协助青奥会的组委会工作,我们去了30多人都是骨干。刚刚杨书记介绍了,马上就要开始了,从5-7月份,各个赛事还要搞一些测试赛,及时地发现问题,尽可能使正赛开始时避免出现问题。
2014-05-08 10:21:01
- 肖天:
第三个方面:关于中国运动员的参赛准备
大家都知道,青奥会比赛年龄是15-18岁之间,还有一个和传统赛事不同的是,足球、手球、曲棍球和橄榄球4个集体球类项目每个国家和地区只能派一支男队和一支女队参赛(中国作为东道主可以派四支队伍参加上述四个集体球类项目的比赛)。如果集体项目都来的话,那么接待能力、规模就会很大既要限制,又要体现有代表性,让你选择,这都是青奥会的亮点。
我们作为东道主,参加28个大项、110个小项,名单于7月上旬确定。
今年是青奥会倒计时一百天,意味着通过四年的艰苦努力,各项组织工作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了。我也非常希望这次青奥会在各方的努力下,在组委会、承办城市、中国奥委会、国际奥委会共同合作下,特别是今天在座的媒体朋友们的关注、帮助合作下,能够把在中国办的青奥会办得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2014-05-08 10:23:01
-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杨书记,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场青年人的盛会,南京在这方面做了四年的努力,我想知道这场盛会中如何坚持以青年为主的原则?
2014-05-08 10:30:28
- 杨卫泽:
首先所有运动员都是青年人,15-18岁。同时,我们在筹办过程中间,坚持青年人的赛事青年人办,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充分肯定。比如说我们的筹办队伍,约一半是80后组成的,特别是一些表现突出的青年人,我们大胆放手使用,打破了论资排辈,把他们放到更加重要的岗位和平台上来,目的是使得这些年轻人更贴近于15-18岁人的思想、他们的创意。
我们努力发挥青年人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在策划开、闭幕式、文化教育活动等方面,动员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创意。我们还设立了南京青奥会的小顾问团,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出谋划策,一切以青少年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惊喜不惊喜作为筹办工作的标准。2012年我们启动了向全市青少年征求南京青奥会开幕式创意的活动,我们收到了九千多条青少年的创意和点子,其中不少创意将在开、闭幕式中被采用。到时候,我们的小伙伴们不妨可以找一找开、闭幕式哪些场景融入了他们的创意。
2014-05-08 10:31:29
- 杨卫泽:
几年来我们力求突出青奥会的“青”的特色,秉承为青少年办会、让青少年自己办会的理念,让青少年做出少花钱、办大事、办好事,广泛邀请青少年参与各类文化教育活动,比如我们连续举办了四届奥林匹克青年文化节、绘画大赛、倒计时系列活动、组织青少年广泛参与“同心结”活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结对学校的青少年积极开展文化交流等等。在青奥会的筹办活动中,我们努力让青少年自己唱主角,专门针对青少年开展诸如“我梦想中的青奥会”创意征集。最近我们还组织了“我要上青奥、我想去南京”的活动,全球有两百多万青少年报名参加。
比如还有一些活动,如正在进行的青奥会的网络火炬传递,就是针对青少年习惯使用网络的特点,这些参与者绝大部分都是青少年,我们的吉祥物砳砳的创意设计也是来自于在校大学生。这一系列做法充分体现了青少年主体,也在青少年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我们相信南京青奥会将会真正实现让青少年成为青奥会的策划主体、参与主体、受益主体和延续主体的目标。
2014-05-08 10:33:47
- 经济日报社记者:
刚才杨书记介绍,我们现在青奥会的门票已经开始销售,请问销售情况怎么样,价格的设定情况怎么样?能不能再简单介绍一下?
2014-05-08 10:36:53
- 杨卫泽:
现在开、闭幕式的门票销售情况还是非常火爆,开幕式只有30%的剩票。当然现在国际的销售状况才刚刚开始,我们希望今后有更多海外的来宾,包括青少年和他们的家人来参加南京的青奥会开幕式。
2014-05-08 10:37:12
- 郭卫民:
刚才说有两百多万人要来。
2014-05-08 10:37:47
- 杨卫泽:
这是要来参加文化教育活动的二百万人。开幕式门票的价格有几百块钱的,也有二三千块钱的。
2014-05-08 10:38:03
- 扬子晚报记者:
众所周知,我们办青奥会的时候提出了“办赛事、建城市、惠民生”的理念,杨书记您如何看待办大型赛事的投入和产出比,这场青奥会会给南京这座城市带来哪些明显的变化,同时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第二个问题想问肖局长,越南放弃了2019年的亚运会的申办权,大家也很关心,我们想问一下,中国是否有计划会举办2019年的亚运会?
2014-05-08 10:38:31
- 杨卫泽:
举办大型运动会是两方面的投入,从硬件的角度来讲,一个投入就是场馆的投入。南京青奥会三十多个场馆,只建了一个场馆,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主要是一些小项目,其他全部是利用过去南京十运会和大学集聚区的场馆,可以说是我们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场馆投入最少的一次运动会。
从筹备角度来讲,青奥会筹备经费和举办经费,因为要按照国际奥委会认定之后才能公布,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第二届南京青奥会的规模、内容、人数都超过第一届新加坡青奥会,但是我们的预算将会低于新加坡青奥会10%以上。
第二个投入是城市运行保障的投入,就是提升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这些投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个机遇,使得这个城市加快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化,而这些投入直接受益、长久受益的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民。因为举办运动会才十几天的时间,留下的城市的运行基础设施,长久受益的是这个城市的人民。所以如果从投入产出来讲,最大的投入产出就是城市运行保障中间老百姓的长久受益,而且不仅仅是长久受益,他提前跨入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行列。如果没有一个大型的体育赛事,我们可能会十年、二十年以后才有,但是因为大型体育赛事的动力会提前五年、十年,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包括索契冬奥会、伦敦奥运会等等,所有国家和地区办奥运会都是这样一种效果,都是一个投入产出。
2014-05-08 10:39:22
- 杨卫泽:
最重要的,举办大型运动会的投入产出不仅仅是体现在物质上更是体现在精神上,它会给城市的人民带来一种精神上的财富,就是我们奥林匹克的精神,卓越、尊重、友谊的价值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使这个城市的人民把体育运动作为终身追求,有一个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这个城市的人民终身受益,使这个城市的人民全面发展水平的提高,所以这个投入产出是难以用数字来表达的。
2014-05-08 10:41:12
- 肖天:
越南退出亚运会,我本人也是从媒体上知道的,觉得很遗憾,也很突然。亚运会是亚奥理事会的赛事,就像奥运会、青奥会是国际奥委会的赛事,申办亚运会有明确的程序和规则。现在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下一步如何处理,相信亚奥理事会正在研究。我们尚不清楚,亚奥理事会也没有主动联系中国奥委会。就像刚刚这位记者朋友说的一样,也没有城市正式向中国奥委会提出申办的意愿。
2014-05-08 10:42:30
- 金陵晚报:
南京青奥会有个特点,就是国际化和青年化,南京青奥会是如何体现国际化和青年化这两个特色呢?
2014-05-08 11:00:38
- 杨卫泽:
我想最有中国特色的就是国际的,所以我们要办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奥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梦。这就是一种国际化的体现。
城市的运行保障和赛事的准则要按照国际大型、综合型体育赛事的标准来进行,比如说城市的安全、环境、食品、住宿都按照国际标准,比如赛时的组织,我们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标准进行,这对我们赛事的组织,对城市的管理,包括城市的功能,就是一个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如果说大家认为南京青奥会办的是成功的、是圆满的,就意味着南京的城市国际化水平和赛会组织水平达到国际水准。
2014-05-08 11:01:03
- 新华社记者:
第一个问题,中国举办青奥会对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会做出哪些贡献?第二个问题,中国举办青奥会,对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会不会起到加分的帮助?第三个问题,想问肖局,您个人对北京和张家口再次申办冬奥会的期待?
2014-05-08 11:03:13
- 杨卫泽:
第一,我们首先把南京的青奥会办得圆满成功、办得精彩、办出中国特色,用这个事实来证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是热爱体育的,是尊重奥林匹克精神的,是弘扬奥林匹克价值观的。通过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来证明中国有条件举办奥林匹克国际的、综合性的、大型的体育赛事,我想这是对中国申办冬奥会的一个最大的信心和条件的支撑。
2014-05-08 11:03:50
- 肖天:
您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刚才说到越南这个问题,中国办青奥会办得好不好,是否国际化,杨书记回答得非常好,实际上是给国际奥委会一个信心,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对2022年中国办冬奥会能不能办成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国际上以往也出现过大型赛事组织筹备工作相对滞后的情况。我想成功的一届南京青奥会,刚刚杨书记在这儿表态,包括中国奥委会、南京市民,我们绝对不会给国际奥委会有这样的担心。2008年的时候中国办过一届夏季,这次又是一届创新改革的青年运动会,反复在国际体育界证明中国办大型赛事的能力,所以南京青奥会成功与否,与2022年京张申办冬奥会有直接的影响。
另外,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最终花落谁家,要看明年7月份马来西亚国际奥委会全会投票。现在国际奥委会有106名委员,要看这些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投票结果。这106个国际奥委会委员很大一部分都要参加南京青奥会的盛会,所以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与否,对申办2022年冬奥会影响非常重大。如果国际奥委会能够投票让中国办一届冬奥会,我相信中国的实力、中国的技术力量,以及我们整个办冬奥会,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老百姓的参与下,一定会奉献一台非常精彩的冬奥会盛宴,像南京青奥会一样。
2014-05-08 11:04:52
-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
新加坡举办了第一届青奥会,请问第一届青奥会有南京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吗?比如说预算,新加坡青奥会的初步预算是最终预算的三倍,南京青奥会这方面的情况如何?
2014-05-08 11:11:16
- 杨卫泽:
从我们申办开始到筹办,到举办,新加坡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很多人在新加坡得到培训,新加坡第一届筹办的人员也多次到南京指导或者授课。南京青奥会的预算将控制在新加坡第一届青奥会实际预算的范围之内,而且要力争节约10%以上。
2014-05-08 11:14:24
- 南京电视台记者:
有问题想问一下杨书记,青奥会提出了“节俭办会”的理念,您也提出35个场馆当中只有一个是新建的,也提出了“能租不买、能借不租”,在筹备过程当中这样的原则和我们办一届精彩的青奥会会有矛盾吗?
2014-05-08 11:16:33
- 杨卫泽:
不矛盾的,所有的事情不等于花钱就能办好事,更不等于花少钱就不能办好事,最主要的是把钱花在刀刃上,最重要的是一分钱要发挥更多的效益,所以我们能省则省。第二个,我们要把一分钱当成两分钱来用,事实上我们也取得了这样好的效果。
2014-05-08 11:17:13
- 肖天:
节俭和办的成功不成功,还涉及到前一个话题,就是国际化不国际化。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就是青年的、节俭的,崇尚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包括这次的青奥会精神也是这样。有种观点认为奥运会要比亚运会高级,亚运会要比全运会高级,全运会要比省运会高级,高级在哪儿呢?就是接待,住的要好、吃的要好,要有车接送等等,如果不体现这些就代表不成功。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节俭不见得不成功,如果你奢华了以后,如果青奥会办的像开一个五星级的商业酒会一样的,那就变味了,不仅是老百姓不满意,而且会受到国际奥委会的批评,所以一定要在赛事的运作上、在规则上,严格按照国际奥委会规定的宗旨去办,这就叫国际化,以此衡量成功不成功。
2014-05-08 11:18:06
- 南京日报记者:
我想问杨书记,我们小时候看奥林匹克运动会时,激励作用都很明显,这次青奥会提出的是激励三代人,在运动会上也是个很新鲜的理念,能不能阐释一下这个理念的内涵?
2014-05-08 11:21:33
- 杨卫泽:
这是因为青奥会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青奥会的主体是15-18岁的人,是未成年人,每个人都有监护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的每一点成长、每一个喜怒哀乐都会受到他父母亲的关注,所以他参加青奥会的所有过程中间,就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父辈。而这些15-18岁的年轻人,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参加大型国际型赛会,第一次到中国,到南京,他们在南京的这段经历将会是永生难忘的,这种经历也必然会直接传承到他的下一代,他会跟下一代讲,我年轻时候,在南京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所见所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激励三代人”,当然我们现在讲正激励、正能量,我相信这一定会是正激励,对三代人的影响将会是深远的。
2014-05-08 11:22:19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有一个关于代表团的问题想问肖局长。刚才说我们参赛人员已经开始选拔了,想问选拔方式是什么?另外,这次青奥会代表团是国家队队员参赛还是从学校基层选拔得更多一些呢?
2014-05-08 11:24:35
- 肖天:
我们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在高水平运动队的体系里,有选拔的办法,这也是多少年的传统。这次青奥会的国家队代表团的组成,大的原则也是按照这个来选拔,就是15-18岁的年龄段,选在竞技水平上最优秀的人去参加比赛。但是由于青奥会受到规则限制,不可能去那么多人,可能还要考虑一些综合因素。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要体现出竞技水平的能力。特别是青奥会还有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可能还要考虑到这方面的要求。所以我们这次的选拔,和传统的奥运会和亚运会的组队是不太一样的,另外同时也要通过这个比赛,达到一些锻炼队伍的目的。青奥会只是新加坡办过一届,南京这场到底来什么人,就像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很多国家是不参加的,所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水平并不是世界大学最高的水平,青奥会来的是什么人,我们也是有一点尝试。
2014-05-08 11:25:16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每一届奥运会都会给举办城市留下一笔丰富的奥运遗产,相信这次青奥会也是不例外的,这次举办青奥会将会给南京带来什么?刚才我看材料里写到,青奥会是一次让世界人民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机会,请杨书记回答一下我们会有做法。谢谢。
2014-05-08 11:29:16
- 杨卫泽:
青奥会留下的遗产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比如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这就是精神的。物质上来说,既有体育的遗产,也有文化和教育的遗产,我们在青奥会申办的报告中就提出“将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给主办城市、给中国,乃至给全世界的青少年留下宝贵的体育和文化教育遗产”。按照这样的承诺,我们将遗产工作自始至终贯穿于青奥会申办、筹办、举办全过程。在确定遗产工作理念中我们提出三个方向,第一是关注青年,青奥会遗产战略重视青年的主体需求,让更多遗产项目为青年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平台、提供机会,促进当地青年和世界青年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引导青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是精神文化遗产。第二个是关注城市,南京青奥会的举办致力于推动城市的发展,要为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留下宝贵遗产,着力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南京。第三是关注可持续发展。我们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办会模式,为今后青奥会的组织者提供可以借鉴的新模式,国际奥委会也要求,希望南京青奥会成为一个样板,为今后青奥会,甚至为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借鉴。
2014-05-08 11:31:15
- 杨卫泽:
所以,举办青奥会给南京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留下的遗产,既是当前的,也有长远的,既是体育的,又有文化教育的,是全方位、全领域的,可以说体现在城市品质功能的改善、市民文化素质的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等各个方面。除了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留下宝贵遗产之外,举办青奥会不仅仅是一次体育和文化的盛宴,也是一次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这将为青年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机会,促进当地青年和世界青年之间的互动,大大提升城市精神文化水平。
从落实遗产项目的角度来看,南京青奥会的遗产分为四大类,其中包括场馆设施遗产、文化教育遗产、人才知识遗产和城市环境遗产。具体的项目有南京青奥体育公园、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南京青年奥林匹克示范学校、南京青奥会的知识管理、南京青奥会人才队伍、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南京青奥会环境管理体系以及城市影响力的研究等等。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在筹办和举办过程中,有众多的文化教育活动,都会充分植入中国的文化,比如说南京的明城墙,我们会诠释好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包括开闭幕式会有很多中国文化元素,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包括未来可能会创造的新的文化,都将会在开、闭幕式上进行全面呈现。
我相信,青奥会将是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中国文化特殊魅力的平台。
2014-05-08 11:35:07
- 郭卫民:
刚才在休息室的时候,肖局长和杨书记都谈到,他们希望大家有机会去南京看看,尤其是一百天以后。我想,南京城市的变化和老百姓的感受,一定会更好地回答大家今天提的很多问题。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4-05-08 11:39:09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4/5/8/2014581399524151484_361.mp4
相关新闻:
- 迎接亚青会青奥会“π组合”带来《青春笔记本》
- 航天晨光高压清洗车将助阵南京青奥会 已投入使用
- 南京市政协建言亚青会青奥会:节约精简 不走豪华路线
- 专访巴赫:是否担心未来青奥会的发展
- 国际奥委会主席访南京 考察青奥会筹备情况
图片大图:
国新办就南京青奥会筹备工作等情况举行发布会
中国网 杨佳
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
中国网 杨佳
中国网做好直播准备工作
中国网 杨佳
新闻发布会现场媒体记者陆续到达
中国网 杨佳
现场众多媒体摄像机
中国网 杨佳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杨佳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
中国网 杨佳
南京青奥会组委会执行主席、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介绍情况
中国网 杨佳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介绍情况
中国网 杨佳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杨佳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杨卫泽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肖天副局长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扬子晚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新华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南京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南京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