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等情况举行吹风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4年5月20日(星期二)下午3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吹风会,请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介绍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进行实时报道,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吹风会。今天我们请来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下面先请祝主任介绍情况。
2014-05-20 15:00:54
- 祝宝良:
各位记者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到国新办来跟大家一起交流当前的经济形势。1-4月份的数据出来了,统计局也作了发布。我们看到,最近国际、国内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很多看法,怎么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最近这一段时间经常去国外交流,国际上对中国经济非常关心,也因为中国经济现在对世界经济影响太大了。到底怎么看当前的中国经济呢?2012年十八大以后,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经济方面的理念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这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阶段,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处于换档期,增长速度从过去10%左右可能降到接近7-8之间;第二个变化,速度下滑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结构调整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过去有一些支撑10%左右增长速度的产能现在有些过剩了,我们要进行结构调整,这就是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还有2008年次贷危机以后的扩张政策,解决当时的经济减慢的政策,成为现在我们产生一些问题的根源,我们把这个叫消化前期政策的后遗症时期。
2014-05-20 15:01:07
- 祝宝良:
这个变化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确定一个速度以后,比如7.5%左右,同时物价确定3.5%左右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定了一个就业率,只要就业不滑出下限,物价不超过3.5%的上限,宏观调控政策基本上就不动了,这就是我们说的保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定力。第二,解决后遗症,我们要通过改革的办法,既要宏观调控,又要通过改革解决问题。同时要保障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稳定最主要的是守住底线。过去一年多,我们在三个方面守住了底线,第一是保障大学生的家庭和无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就业,这个底线守住了,社会就稳定了。二是最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要基本保障,让他的生活有尊严,不会出现社会问题。三是收入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金融风险。守住这三个底线,我们的改革就可以推进下去。这个理念始终贯彻到现在。
2014-05-20 15:01:50
- 祝宝良:
到目前为止,大家都在关心中国的经济,1-4月份,特别是一季度的数据出来以后,我自己觉得,基本的经济增长态势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还是处在调控的范围之内。
第一,GDP的增长速度、工业增长速度来看,略有下滑,但是相对来说一季度的就业还是不错的,全年就业一千万是能够保障的。同时,物价CPI基本上稳定在2%左右,没有超出上限。从就业、经济增长、物价上来看,现在经济基本上是合适的。当然我们也看到,工业品出厂价格,包括综合反映价格水平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还有房地产价格1-4月份还是有所回落的,说明总体的经济偏弱一点,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存在的。
2014-05-20 15:02:06
- 祝宝良:
从结构上说,什么因素导致了经济的下行呢?从三大需求来看,消费增长基本上是稳定的,出口增长速度1-4月份是下降的,但是我们知道,去年1-4月份有一个情况,套利资金很多,6600多亿美元出口里,大概有600多亿美元是套利出口,进口里有400多亿是套利资金,通过出口再进来再出去的,把这600多亿拿掉以后,今年1-4月份的出口增长速度比去年比接近7%,这个速度是不低的。速度下行主要反映在投资上,制造业投资速度降了,但是降下来之后平稳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速度慢了一点点,今年开始逐月在往上回升,唯一下降的是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在下行,同时逐月增长速度也有在下滑,特别是3月份降到了14%左右,4月份略有回升一点点,但是整个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还是下降的。
对应需求结构看我们的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下来的主要是原材料,建材、冶金,特别是跟房地产投资最密切的这些行业。这些行业本身产能过剩,再加上需求不足,行业价格下跌比较大,把工业品价格拉下来了。但是看其他的工业品,包括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基本上是稳定的。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供给的角度上来说,有很多的亮点,比如我们新兴战略性产业服务业一直增长得比较不错的,这些行业的增长往往技术水平比较高一点,所以我们说,经过近三年增长速度放缓,尽管企业经营仍很困难,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企业通过结构调整,通过技术进步,不断地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微观经济的基础是在更加坚实起来,这是我们未来发展希望,所以不能因为速度下来了,就认为中国经济有很大的问题了。
2014-05-20 15:03:36
- 祝宝良:
为什么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包括其他行业的投资增长速度回落了一点呢?我自己总结,短期看有两个原因,从中长期看,就是前期宏观政策带来的一些后遗症的影响。短期看,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我们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清理影子银行和融资平台,整个社会的融资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略有下行。为了完成去年的预算目标,下半年的财政收入增长比较快,而财政支出相应来说慢了一点点,从到位的资金来看,去年下半年是略慢了一点。一般的资金慢下来之后,三个月到六个月就反映到投资上去,投资增长速度就下来了。
2014-05-20 15:04:05
- 祝宝良:
第二个原因,去年下半年,特别是6月份以后,我们出来了一轮一轮的“钱荒”,整个M2的增长速度不是太低,去年下半年资金略有控制,M2增长速度比上半年是放缓了,但是总体看M2的增长速度还是可以的。同时,经济增长速度还比较稳定。另一方面,实际的企业融资成本比较高。我们也感到有点不太理解,从今年3、4月份开始,货币市场上利率有所下降,银行间市场利率一年期的或者低于一年期的债券利率往下降了,降了0.3、0.4个百分点。一年期以上的长期的债券利率还处于比较高的位置上,企业投资是看中长期的利率,因为投资利益是看长期的,特别是房地产,这样一来,实际企业融资成本比较高,也对企业的投资有一定的影响。
长期的利率一直没有下来,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觉得有四个原因影响了贷款利率的高企。第一,部分产能过剩的这些行业,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等行业,占压了大量资金,同时很多地方政府和银行也不希望这些企业发生更大的困难,可能还继续给它提供资金,把资金成本拉上来了。还有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我们现在允许他借旧还新,借长债还短债,导致一部分资金成本在上升。而恰恰是这两个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是影响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问题,也是2008年以后其中的两个后遗症。
第二,银行一些理财产品,还有互联网金融,我是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但是确实缺乏一些监管,因为没有把它像金融企业一样监管,导致银行的融资成本在上升。银行融资成本上升以后,对外再贷款或者再融资成本就上去了。
2014-05-20 15:04:28
- 祝宝良:
第三,利率市场化的初期,大家都知道,利率一定要上升的。利率市场化以前,我们的利率是管制的,一定是低于均衡利率的,把这个管制一放开,均衡利率是往上走的,无论是存款利率其是贷款利率都是往上走的,但是一般上到一年半左右就会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上去。
第四,有一些金融监管的问题,包括银行存贷比的限制,到了月末、季末,各个商业银行肯定拉存款,就把价格拉上来了,这些原因导致融资成本在上升,反过来又对投资特别是房地产的投资影响很大。
我在这里稍微强调一下,制造业的投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投资,对长期利率的敏感性远远小于房地产,房地产价格对利率最敏感的,只要利率一跌,马上价格就会涨,只要利率一升往往价格会跌的,因为这一块带有投资性的东西,所以持续的高融资成本会影响到房地产正常运行。
2014-05-20 15:05:52
- 祝宝良:
最后一个问题,最近国际国内对中国经济有很多的说法,同时我们自己也看到一些理财产品暴露出一些小的风险,预期就会受到影响,对企业的投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这些问题大概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影响了投资的放缓。实际上,对这些问题,中央政府不断地在跟踪预测预警,采取了很多措施,大的措施有五个方面:第一,今年3月份以后,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在加大,特别是3月份以后,投资资金到位率,财政资金的来源增加了。是3、4月份以后,银行的货币政策,大的政策没有调整,微调是有的,反映在M2的增长速度4月份上升了,银行间的市场利率开始下降了,从3%左右降到现在的2.5、2.6%的样子。银行间的市场流动性已经开始好转了,但是这个问题还没有传达到资本市场上去,就是一年期以上的利率上。
2014-05-20 15:06:47
- 祝宝良:
第二,我们陆陆续续推出来一些力度不太大,但是对扩大内需非常有用的政策,比如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关于“三箭齐发”的政策,小微企业减税、棚户区改造的开发性融资、铁路建设的投融资改革,还有关于稳定出口的一些政策,开放了8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允许民营企业进来投资,这些政策陆陆续续开始出来了。同时,对现域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这都是扩大内需的政策。这些政策不是简单的放,我是认为它把长期的效果和短期的效果结合在一起,是带有共性的一些政策。既有利于长期增加供给,同时也有利于短期增加投资,这比纯放货币、纯放投资的影响要更大一点。
第三,最近改革的力度比较大。这一届政府在改革上特别强调两点:去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上特别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是这一届政府开门的第一件大事,我们今年不断下放行政审批权。二是总理报告里面讲过,财税制度改革是我们的重头戏,他把这两项改革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今年以来,财税制度改革还是推得比较快的,刚才提到小微企业的减税、营改增的推进等等。还有金融改革,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加大等等。
2014-05-20 15:07:30
- 祝宝良:
第四,在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上,提出来用短债进行置换,通过发一些长期的低利率的债券置换高利率的债券,另外允许部分地方政府发债融资,公私合营的一些制度,比如基础设施项目拿出来让民营企业进来,来缓解这些债务。
第五,引导社会预期。明确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现在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不要那么快了,我们现在的速度是比较合理的。二是我们都看到风险,产能过剩的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还有房价下跌等等的风险,这些风险我认为基本上都在控制的范围之内。所以通过今年以来的这些政策,我自己的基本看法,下半年的经济应该还是稳定的,上半年基本上就是这样了。我们国家信息中心也有一些监测经济运行的办法,比如说一些先行指标,类似于PMI这些指标,也已经显示出来我们上半年的经济,特别是二季度可能跟一季度差不多。加上我们新出台的一些政策,我估计下半年的经济还是稳定的,不会出太大的问题的。
我就讲这么多,有问题我们可以交流。
2014-05-20 15:10:10
- 主持人 胡凯红:
现在开始提问,提问之前通报一下你所在的新闻机构。
2014-05-20 15:11:33
- 新华社记者:
我想问关于二季度以及下半年CPI走势会是怎样的。另外您刚才提到了今年的财税改革是比较大力度的推进,而且营改增前段时间在《求是》杂志上也有更积极的信号的释放,这一系列的政策对于短期内的价格波动是怎样的,长期来看又是怎样的?
2014-05-20 15:13:59
- 祝宝良:
关于二季度和下半年CPI的走势,我个人认为,物价目前不是影响中国经济的关键因素,它基本上是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从CPI上来看,我们现在一般把它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农产品,前一阵子农产品里面主要是猪肉价格下跌比较大,5月份开始,猪肉价格已经略有上升。还有蔬菜,粮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第二块跟CPI有关系的就是工业消费品。我们一再讲工业消费品的价格现在基本上是供大于求的,这一块的价格暂时还是涨不上来。但是从PPI的角度来看,5月份以后PPI的同比降幅会略有下降,它会传递到工业消费品里面,这一块的涨幅可能略有加大一点点,但是并不对我们的经济形成压力。第三块是服务业。这两年我们很大一部分的就业都在服务业上,服务业的就业、服务业的工资上升速度也比较快,所以服务业的价格一直处于缓慢上升的阶段。所以我个人觉得,4月份的CPI可能是低点了,从5月份开始CPI应该会回升到2.4%左右的水平上,下半年还略高一点点,但决不会超过3%。
2014-05-20 15:15:00
- 祝宝良:
你讲到财税制度改革对短期价格或者长期价格的影响。我们这一次改革,短期的财税制度改革现在我们正在做的主要是营改增。营改增是减税的做法,减税主要的结果使得服务业的价格是在下降的,因为服务业的营业税改成增值税,绝大部分服务业负担是下降的。我们预计全部改完,一年税收减少4000亿。如果GDP是60万亿的话,4000亿除以60万亿,相当于CPI下行0.2、0.3个百分点。在营业税改成增值税降税的同时,包括小微企业的税收改革也降它的价格,同时我们今年开始可能有一些资源税要适当调整一下,我觉得资源税就是调整包括煤炭碳税等等的资源税,增加了以后,我个人觉得它对短期物价的影响会略涨价一般点点,但是低于减税的影响。
税收对价格的影响,它是短期的,等税收调整完了价格的影响对消失掉了,所以它长期对价格没有影响。但是它会影响到相对价格,我们有的行业是减税的,有的行业是增税的,行业之间的相对价格会发生变化。比如说煤炭资源征税,煤炭价格上升,给服务业减税,服务业价格下降,是相对的价格改变,但是对总体价格的影响不大,长期来看,价格不是由税收决定的,而是由货币政策来决定的。
2014-05-20 15:16:37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您刚才提到今年“两会”后,投资的资金,包括政府的资金也在逐步到位,相关政策也在逐步实行。请问这些政策什么时候会真正见效?比如房价下行何时有望出现逆转,还有工业何时会出现增长的回升?谢谢。
2014-05-20 15:17:04
- 祝宝良:
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了大的政策有四个方面:一是货币财政,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略。二是一些扩大内需的政策,刚才讲的保障性住房、铁路建设,还有放开民营投资的一些范围。三是把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适当进行置换,再加上一些改革的政策。改革的政策对短期经济增长很难看得出来,过去我们国家信息中心也做过研究,有些改革是可以量化的。今年以来我们很多改革政策,特别是下放行政审批权,我们很难量化出来,但是这些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对改革还是有效果的。实际上我们去年已经看到的效果是注册企业增加了,马上就反映在投资上了,还有一些改革的政策,像财税,短期对经济影响还不是那么明显。
2014-05-20 15:18:33
- 祝宝良:
可能短期影响最大的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扩大内需的政策,像财政政策,往往两个月就见效,货币政策一般来说是半年见效,到今年下半年,扩内需的这些政策会发挥作用,下半年的经济会稳住。
你还提到工业的回升,只要是投资稳定住了,我个人认为工业基本就能稳得住。房价的下跌跟我们目前刺激内需的政策可能不一定一样,因为现在的政策更多是刺激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稳定一些制造业的投资,短期对房地产的投资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对房价的影响,可能还显现不出来,房价的问题可能还要更好的讨论,我个人认为房价到了一个阶段性的波动当中下行的区别,但是决不会出现房价急剧下行的局面。
2014-05-20 15:19:54
- 祝宝良:
房地产的价格说穿了就是供求关系的问题。我们自己也觉得,今年包括明年可能是房地产出现一个阶段性拐点的时间点,原因在哪儿呢?我们曾经把中国房价的上升的主要原因做过量化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这样,中国房价上升里面40%的原因来自于刚性需求,而刚性需求怎么能度量出来呢?是跟我们年龄平均在23岁的人口有关系,中国第三轮人口高潮是从1981年到1991年,我们出生的婴儿最高达到2500多万人,也就是说1991年到现在就是23岁了,这些人要解决它,大概需要1200多套住房,这是一个需求。但是从今年开始,人口就在慢慢降,今年、明年是个拐点,所以它的刚性需求实际上是在下降的。
第二个跟房价有关系的是,30%源自于土地购置、土地价格的上升。这几年我们土地购置价格一直在上升,上升速度实际上是快于房价的。还有30%的原因带有投资投机性,怎么度量它呢?就是超发的货币跟现在的GDP去掉以后,我们就认为剩下这些货币是用来投资房地产还是股市,这里面一部分影响了我们的房价,大概占30%。如果按这个趋势来分析,中国的刚性需求在下降,2011年以后我们的货币回归到正常以后,超发的货币再去追逐房地产还有,因为货币影响滞后一到两年,滞后到今年,我们就认为它投机性需求不多了,再加上我们去年的限购、限贷政策。还有就是土地的购置面积,土地价格也是滞后两年影响到房价。
2014-05-20 15:20:33
- 祝宝良:
从这个分析,我们就觉得,影响到房价的因素都在导致房价稳中下降,但是短期决不会暴跌。我们现在一年商品房需求量,不包括保障性住房1200万套是差不多的,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就是这23岁的人口,去年我们城市里面23岁的人口大概是1100万,这些人需要的房子,我们估计大概有500-600万套就够了。另外我们还有城市化率提高,我们需要700多万套,700+500,大概是1200万套的概念。还有一部分保障性住房,每年建设500万套保障性住房里面其中60%是棚户区改造,套数不增加、不减少,只是条件改善了。从这个需求上来说,这个量还有,我们现在的供给量基本上跟它平了,甚至略多一点点。我们在建房地产的面积,每年商品房供给量就接近1100多到1200万套了。
2014-05-20 15:21:52
- 祝宝良:
中国还有待售面积大概500万套;还有空置房,到底有多少空置房现在还没有具体数字。但是我们知道,空置率在中国不高,按照国际标准空置率5-10%,中国现在有2.8亿套住房,空置10%的话,可以空出2800万套,买了房子是用于投资出租的。我们估计中国决没有这么多的空置房。我个人估计,中国的住房投资性需求大概是从2006年开始的,到去年我们已经卖掉了5000多万套房子,里面空置投资类需求20%,大约有一千万套空置房,就是买了以后用于出租的,这些短期之内也可以用来增加供给。从这个角度上说,房价可能到了一个阶段性拐点,但是刚性需求是在那儿的,部分城市供过于求了。一些案例也决定了,像北京自主房降30%,大家蜂拥而至就去买,很多地方稍微降降,刚性需求就起来了。但是短期之内,可能受一些预期的影响,会有一些观望,所以房价应该适当降降,但是不会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从2012、2013年,我们一再强调房地产价格要回归正常水平,经过这么两年多的调控,房价开始回归正常水平的时候,我觉得也没必要对这个问题过于紧张。
2014-05-20 15:22:17
-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今年我们的地方债已经进入了集中偿还期,您刚才提到我们允许建立起地方建立融资平台,允许地方借新还旧,借长还短,怎么能保证现在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性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怎么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平衡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规范管理?
2014-05-20 15:23:45
- 祝宝良:
我作为一个研究人员,首先我们讲,中国地方性债务,融资平台的一些债,基本上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这确实是必要的一些投资。今年到期要还款的,地方政府有责任要还的,大概是2.4万亿,财政可以允许一些地方政府发一些债,今年有4千亿的地方债要发行。再加上我们通过借长还短,比如说把原来的期限延长一点的办法,比如说正在建了一半的项目,即使到了还款期,还可以到银行继续借款,把项目想办法完成了,我们通过这些办法把债务的负担往后延,地方政府也好、中央政府也好,杠杆率要上升一点,你现在回过头来看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次次贷危机里面,企业的杠杆率去掉了,可能家庭的杠杆率也在减少,但是政府的杠杆率都在增加,但是那些政府增加的杠杆率是通过大量的社会保障支出等等,我们的杠杆率提高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完了以后,可能杠杆率自然就下来了。除了债务置换以外,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发债的规模,把地方政府跟中央政府的杠杆率适当提高,来防止债务出现违约,这是必要的,因为本身这些债就是政府的责任。此外,可以证券化,公私合营的方法。把债务后延,在债务方高峰期过去以后,只要债务可持续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2014-05-20 15:24:17
- 祝宝良:
1-4月份,中国出口下降了一点几,但是把去年1-4月份的套利资金拿掉以后,1-4月份的出口还是比较正常的。如果按照我们的算法,把去年的出口增长的7.5%里面,把那一千亿去掉以后,去年外贸进出口就变成5%左右了,按照这个基数,今年7.5的目标实现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作为政府部门来说,你是不能这样算这个账的,看起来这个目标任务比较艰巨了。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还是要实事求是的,这并不是商务部的责任,确实是由于国际上的一些套利资金,导致我们的统计数据出现了不准确的问题。
2014-05-20 15:25:14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记者:
今年1-4月份进出口数据双双下降,今年上午商务部发布会时说,要实现今年全年外贸7%的增长目标,就意味着5月份开始每个月平均增长速度要达到11.3%,任务非常艰巨,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之一,如果说出口增长压力比较大,那对总体经济的增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2014-05-20 15:25:38
- 祝宝良:
如果按照去年5%增长算,今年的7.5%我觉得能够保障,而7.5%的速度,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WTO组织的预测,去年的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是百分之二点几,今年估计在4%,如果我们还能够保障7.5%,考虑到技术因素,去年完不成,可能会到5左右。刚才说了,今年的出口按照现在的统计能出口到5%就达到现有的目标了。这个速度,跟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基本上是持平的,甚至略高国际贸易,我认为你在国际市场长的份额是增加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今年并没有下降。但是国际上来看,你的份额没有下降,甚至还是有增加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世界经济的变化、贸易变化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负面影响。
2014-05-20 15:26:34
- 国际商报记者:
你以前形容经济发展形势的时候,说到一个词,叫稳中趋降,您怎么理解稳中趋降?这种趋势还要维持多久?
2014-05-20 15:28:56
- 祝宝良:
我们分析这几年经济增长的时候,确实用了一个词,平稳当中增长速度在放缓。稳中趋降,可以用两个含义来解释,第一个是中长期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进入了中高速,就是潜在增长能力是在下降的。当然大家还有争论,中国长期的可以持续的增长速度现在到底是多少,经过这两三年的实践,我觉得可能就是7-8之间,前两年我们基本上是在7.7,7.7的时候,中国物价CPI大概在2.5左右,房地产价格还比较高。等今年我们降到7.4左右之后,我们看到物价也在往下走。从这个角度来说,潜在增长率在逐渐往下走,我们说稳中趋降,是潜在增长能力造成的。我们能改变的就是靠改革提高我们全要素生产率,把全要素生产率拉上去。
2014-05-20 15:30:33
- 祝宝良:
还有一个解释,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围绕着潜在增长能力,增长速度可能持续低于潜在增长能力,如果高于潜在增长能力的话,往往我们认为经济热了。现在我们说稳中趋降,可能最近这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实际增长速度一直基于潜在增长能力运行,还没有看到一个拐点,说中国经济开始稳定了。当然这个稳定是说它超过了潜在增长能力,引起物价开始上升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可能要发生转向的时候,暂时还没有到这个阶段。我们什么时候可能出现实际经济增长有可能跟潜在增长能力差不多,甚至高于潜在增长能力,从经济增长速度的角度,周期性上升,什么时候能到这样一个阶段。我个人觉得,这个阶段的出现,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把过剩的产能淘汰掉,就是没有过剩的产能了,这时候再拉需求,经济形势就往上走了。现在产能过剩什么时候能够淘汰掉,这次产能过剩主要在重化工业,产量都比较大,投资规模都比较大,我估计至少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来淘汰。我们已经淘汰了两年多了。所以我个人觉得,稳中趋降的趋势,还有可能两年左右的时间。
当然依赖于我们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果说我们就是为了把产能消化掉,也就是说,通过我们进一步刺激,创造出一些需求来,把这些产能消化掉了,而不是淘汰掉了,这也是一种政策策略。这种政策我个人认为不宜实行,因为我们还有其他的改革任务要完成,不能把我们的经济拉上去,改革推不动了。既然很容易就把我们的产能消化掉,那么我们要改革干吗?我们要提高效率干吗?那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我自己一直强调,把经济稳定在适当低于潜在增长能力又不至于低于太多范围之内,可能两年左右的时间,把过剩的产能“出清”,我们就会有一轮新的增长,那一轮新的增长速度是多少?是7.5,甚至比7还低。目前这个阶段,我说要稳中趋降,两个含义都有,目前还不是出现转折点的时候。
2014-05-20 15:35:54
- 农民日报社记者:
您刚才提到CPI中农产品价格的部分,请您对接下来农产品价格是否作出一个预期?尤其是在猪肉价格方面。
2014-05-20 15:40:08
- 祝宝良:
农产品的价格,我们讲农产品跟工业品不一样,往往生产周期很长,当然比它生产周期更长的就是房地产了,调整起来时间就更长一点,工业品瞬间可以生产出来,往往价格的波动不会那么大。
关于农产品价格的问题。中国从整个农业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在讲“紧平衡”的概念,粮食价格逐年往上涨一涨,是正常水平,也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如果粮食真正过剩了,我们可以让地休耕,提高产品的质量,我们现在还做不到。从整个农产品价格上,还是稳中往上走的态势,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
2014-05-20 15:45:43
- 祝宝良:
关于猪肉价格的问题。我们有一个3年左右的猪周期,一年半涨,一年半跌,而且往往上升下降的幅度都比较大。当时一个很重要的解释,除了猪肉生产周期是一年半以外,还有重要的是生产方式,我们大量猪肉养殖是散户养殖比较多,最近散户养殖的比重已经降到了不到20%左右了,猪肉价格波动幅度就下来了。集中养殖也有利于提高产量,这是最近我们这段时间中国猪肉粮价比滑到6以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紧平衡是我们的基本特征,所以价格还是要上升的。
2014-05-20 15:48:02
- 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网记者:
刚才您提到银行间市场利率在下行,也比较稳定,但是企业的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相对较高。您觉得如何解决这样一个局面?另外,目前市场上对降准预期看法不一,您对下一步央行货币政策有何判断?
2014-05-20 15:48:44
- 祝宝良:
这个问题也确实很重要,短期银行间市场利率在往下行,但是一年期以上的利率实际融资成本还很高。我刚才讲了,大概有4个原因导致它出现这种局面,其中一个原因是带有制度性的问题,就是我们产能过剩的一些行业,加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刚才另外一位也提到融资平台如何处置,我还是提到借长还短,地方政府对资金的需求还是在那儿的。由于这两个问题,我们还需要时间去处理,所以长端利率马上要降下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要降到很低的水平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处理产能过剩的问题,还要允许地方政府去融资解决这个问题。
2014-05-20 15:50:54
- 祝宝良:
除了这个原因以外,我刚才也讲了,利率市场化初期,管制利率肯定是低于均衡利率的,一不管制,回到均衡利率,往往冲上去会有一个高点。这两个原因决定了长端利率在短期之内要完全走低难度比较大。
还有另外两个原因导致长端利率比较高,第一个是各种“宝宝”理财产品等,我们最近在监管。应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它确实对利率市场化带来很好的影响。但是既然是金融企业,就要按照金融企业来监管,监管以后可能适当地把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会降一降。第二点,我一直在主张,现在我们有一些关于监管商业银行的办法,也导致利率在上升,比如说月末、季末,大家都在抢存款,因为有个存贷比。能不能取消银行的存贷比限制,而通过其他方面监管商业银行。通过这个办法有可能把银行的融资成本降下来,从而也可以降长端的融资成本。
2014-05-20 15:51:37
- 祝宝良:
当然了,长端融资成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面讲的,如果预期说有风险,肯定就有风险升水,我可以贷给你,就要很高的收益率,这个就把成本涨上来了,这是预期的问题。所以我们一直在强调中国经济问题没有那么大,预期没有那么高的话,融资成本也会低一些。我们就看到,既然货币市场利率下来了,长端利率还很高,这似乎跟货币政策没有什么关系了,完全是一些结构性问题、制度性问题。但改革短期内又不能马上见效,又想让长期利率适当回落,货币政策还是可以起作用的。如果这些都不变,货币供给增加了,利率也就下来了。所以我一再强调,央行的货币政策还是要灵活一点,在基本上维持我们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地灵活一点。必要的时候,适当地降准也是一种办法。比如最近农村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降准了,降准以后,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就降了,毕竟20%的准备金率,利率基本上0.3,银行把资金无偿地放到中央银行里面去。我曾经也建议过一种办法,有没有可能中央银行跟商业银行让点利,把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成“央票”行不行?把央票置换存款准备金,“央票”的利率高一点,我买了你的“央票”,中央银行可以给商业银行三点几的利率,是商业银行可以从这里面拿到一点利益,融资成本也可以降一降,贷款的成本也可以降一降,这些办法短期内还是可以用的。
2014-05-20 15:51:52
- 祝宝良:
当然,我们说只要我们的长端利率适当下行,对经济影响就会好一点,我们也不是说长端利率一定要大幅度下降。如果降到7左右的水平,我们觉得是正常的水平,没有说降到更低的水平。我刚才也讲,4月份以后,一年期的有一些信誉比较好的债券利率已经降到7以下了,4月份以来,央行的这些微调的政策,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
2014-05-20 15:52:07
- 主持人 胡凯红:
吹风会到此结束,谢谢祝主任,谢谢各位。
2014-05-20 15:52:33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4/5/20/20145201400575588812_361.mp4
图片大图:
国新办就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等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郑亮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
中国网 郑亮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胡凯红
中国网 郑亮
国新办就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等情况新闻发布会会场
中国网 郑亮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 郑亮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人民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 郑亮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国际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 郑亮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农民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