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家发改委就“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举行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定于2014年11月14日(周五)上午9:30,在我委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新闻发布会,我委副主任解振华、气候司环资司负责同志,天津市委常委袁桐利、生态城负责同志,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生态城办公室高级司长廖俊文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李朴民: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2014年10月3日,国务院批复了《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新闻发布,向大家介绍《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2014-11-14 08:49:23
- 主持人 李朴民: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先生,天津市委常委袁桐利先生,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先生,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主任徐大彤先生,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生态城办公室高级司长廖俊文先生。
下面,先请解主任简要地介绍有关情况。
2014-11-14 09:22:06
- 解振华:
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中外媒体对国家发改委工作的一贯支持和帮助,也非常感谢媒体对中国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今天,我们主要是发布一下《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是10月3日国务院批复的,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下面,我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2014-11-14 09:22:47
- 解振华:
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但是对中国来说,在绿色发展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因此,我们需要搞试点来进行探索,通过典型引路在全国进行推广。中新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一个重大的合作项目,自2008年建设以来,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在绿色发展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次国务院批复,是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的基础之上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就是要通过试点示范探索一下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有效模式、体制机制,特别在制度上进行创新。通过总结试点的经验,在全国推广,以便能够实现全面的绿色发展。
2014-11-14 09:24:44
- 解振华: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中新生态城建设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生态城时明确要求,“生态城要兼顾好先进性、高端化和能复制、可推广两个方面,在体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等方面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示范”。2013年国务院批复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要求国家发改委、天津市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一个实施方案。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最后编制了《实施方案》。今年10月份,国务院批复了这个方案。
2014-11-14 09:28:05
- 解振华:
国务院对天津生态城的建设要求很高,总的要求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生态优先、改革创新、市场驱动、协同发展的原则,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资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地培育绿色文化,努力把天津生态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区,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示范。
2014-11-14 09:30:12
- 解振华:
国务院的批复还要求,天津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实施方案》实施的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制定配套的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加强与新加坡有关方面的协调合作,确保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还要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工作任务,加强协调指导,在政策实施、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帮助解决《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014-11-14 09:31:37
- 解振华:
各位朋友,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促进绿色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之下,在天津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之下,以及在全社会的支持之下,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一定能够圆满地完成任务。欢迎各位媒体到示范区参观采访,帮助我们的示范能够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2014-11-14 09:32:36
- 主持人 李朴民:
谢谢解主任。下面,请天津市委常委袁桐利先生简要介绍情况。
2014-11-14 09:33:43
- 袁桐利:
尊敬的解振华副主任,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我首先得感谢解主任百忙当中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同时,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天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中新生态城关心支持。下面,我简要地把生态城的情况做一个介绍。
2014-11-14 09:33:59
- 袁桐利:
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一个重大的合作项目,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合作之初,两国政府签订的规划面积是3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5万人,当时预期是10-15年的时间基本建设完成。经过六年的开发建设,目前8平方公里起步区已经成为较成熟的社区,绿色产业初具规模,公共配套也渐成体系,就业居住在那里的人口已经突破2万人。曾经的盐碱荒滩已经崛起一座充满生机、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2014-11-14 09:34:53
- 袁桐利:
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发建设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新加坡的李显龙总理先后考察生态城,对生态城开发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寄予了殷切希望。
2014-11-14 09:36:42
- 袁桐利:
前不久,在中国的苏州召开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上,张高丽副总理强调,天津生态城要以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统领,突出产业发展,突出生态环境,突出改革创新,推动生态城发展再上新台阶。
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内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对天津生态城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寄予了新的期望,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天津工作的支持、关心,也标志着生态城的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14-11-14 09:37:16
- 袁桐利: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好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在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加强组织推动,制定配套措施,与新加坡方面共同合作、共同努力,全面落实好刚才解主任讲的,国务院批准的《实施方案》的各项任务,加快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区。
2014-11-14 09:38:11
- 袁桐利: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天津将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围绕《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组建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有一个领导组织机构负责推进落实这次国务院批准的实施方案。二是要强化政策保障。生态城的建设是开创性、探索性的一项事业,没有很多的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希望国家有关部委将更多的改革创新的试点政策放在天津生态城先行先试,形成推进生态城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推动生态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强化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中新合作的平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体系,打造宜居环境,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创建新的体制机制,力争3-5年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路子,为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
2014-11-14 09:38:56
- 袁桐利:
我简要地介绍这些情况,请我们媒体朋友们抽出时间到天津,特别到生态城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房子应该说是非常低碳、绿色的,而且配套环境也非常好,大家有兴趣可以到那儿买房子,而且价格也不高,不到1万元。谢谢大家。
2014-11-14 09:41:07
- 主持人 李朴民:
谢谢。下面请大家提问,还是我们的惯例,请大家提问的时候,报一下所代表的媒体,希望大家就提一个问题,给其他的记者朋友们也留一点机会。下面请大家提问。
2014-11-14 09:42:20
- 中国环境报记者:
解主任在讲话当中特别指出,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对于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我想请问,国家为什么选择在天津生态城建设第一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天津生态城又将在哪些方面探索经验,提供示范?谢谢。
2014-11-14 09:42:34
- 解振华:
把天津生态城作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考虑:第一,生态城的发展理念与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是完全契合。生态城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区,中新两国政府确定合作建设天津生态城的理念是非常先进的,就是要把生态城区建设成为“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一个生态城区,为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样板。这个使命跟我们要搞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城区搞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完全一致,这是第一个考虑。
2014-11-14 09:43:18
- 解振华:
第二,生态城的选址是在一片荒滩上,完全是盐碱地,如果在这个盐碱地上能够建一座新城,而且这个新城是能够体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能够体现生态文明的理念的,在这样的城区搞这样的示范,有很大的典型意义。如果在这个地区能够建成这样的城市,在中国其他地区建设一个绿色发展的城市或者城区,应该更能够做到。所以,有很重要的典型意义。
2014-11-14 09:45:37
- 解振华:
第三,生态城从规划开始,就体现了绿色发展的要求,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生态城从2008年开始规划建设的,从理念到整个规划设计,从城市建设、产业规划、社区设置建设等等,都完全体现了绿色低碳的理念。大家可以去生态城看看,它的建筑完全是绿色建筑,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也是绿色的,社区的建设完全体现了生态环保的要求。所以,应该说生态城建设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搞绿色发展示范区是有基础的,而且发展得会更快一些。
2014-11-14 09:47:32
- 解振华:
第四,生态城具有比较广泛国际影响力。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已经授予了生态城“全球绿色城市”的称号,把生态城作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有利于发挥这么一个国家间合作的平台,利用它开展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拓展中国与国际上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面的合作。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2014-11-14 09:50:02
- 解振华:
第一,绿色发展的主要任务。实施方案当中明确了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6大任务:一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二是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化;三是城市建设绿色化、智能化;四是资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五是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六是培育绿色文化。这六个方面是我们搞绿色发展示范区的主要着力点,也是未来想在全国推广的六个重要方面。
2014-11-14 09:52:22
- 解振华:
第二,绿色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在这儿进行试点,探索一套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活方式等四个方面28个指标。这些指标,应该说是可以借鉴、可以推广的,也会为我们国家探索绿色发展的评价提供依据和标准。
2014-11-14 09:54:40
- 解振华:
第三,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所以我们想通过在这里示范在制度建设上进行创新,建立一套保障绿色发展的制度,建立一个很好的机制,能够确保绿色发展在我们中国普遍地进行推广。这是我们在天津生态城搞绿色发展示范区的一些主要的考虑和目的。
谢谢大家。
2014-11-14 09:56:29
- 天津广播电台记者:
袁书记,您刚才在讲话中提到天津方面会全面落实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我想问一下,天津具体将会有哪些有效的配套措施来保障这个实施方案的落实。
2014-11-14 09:58:25
- 袁桐利:
国务院批准的《实施方案》,是指导生态城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天津要全面推进,积极地落实好。刚才,我介绍情况的时候有一些措施已经提到了,刚才解主任讲到的,作为天津方主要是围绕实施方案确定的六大任务,就是围绕优化城市布局,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资源节约和高效循环利用,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以及培育绿色文化,围绕这六大任务来具体落实。
2014-11-14 09:58:52
- 袁桐利:
现在,我们将这六大任务分解成120项具体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分解为52项具体任务,配套政策分解为18项具体任务,而且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刚才讲到的天津方面也要成立一个协调领导机构,就是把这六项重大任务具体化,落实责任、落实部门,认真地抓好落实。所以,我们想通过6、7年的时间,也就是到2020年全面落实国家发展绿色示范区的建设任务。
2014-11-14 10:01:30
-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解主任一个问题。11月12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方对此声明有何评价?
2014-11-14 10:03:53
- 解振华:
媒体对中美最近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很感兴趣,我也想借这个机会简单的介绍一下,然后我们还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生态城上。12日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之后,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发布的时间选择得非常好,它是在APEC之后,美国总统访华时,12月初在秘鲁利马即将召开第20次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会议,此时中美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我想有三个方面的考虑和作用:
2014-11-14 10:04:48
- 解振华:
第一,利马会议是为明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做准备的。明年的巴黎会议要争取达成一个2020年之后全球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协议。去年华沙会议要求明年的第一季度,各国都要公布自己的自主决定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在这样一个时机,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应该说是对国际社会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进程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因为中美两国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又是两个最大的经济体,还是两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两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占全球的40%以上,虽然我们发展阶段不同,我们的国情不同、能力不同、历史责任不同,如果中美两国在这个基础上达成共识,共同宣布各自应对气候变化的强有力的行动目标,无疑对整个气候变化的多边进程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表明了两国政府、两国人民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挑战作出了我们自己的贡献。这次宣布之后应该说还是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正面的评价。最近媒体,不光是国内,尤其是国际上的媒体都给了很高的评价。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保护全人类的生态环境、气候环境方面作出的贡献。
2014-11-14 10:07:36
- 解振华:
第二,中美两国虽然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但是我们愿意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除了在多边的进程当中要加强政策对话之外,我们还要加强双边的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在这个《联合声明》当中确定要在过去两国气候变化联合工作组已经确定的七个合作领域的基础之上,再在清洁煤的技术、页岩气的开发、核电和可再生能源、低碳城市、绿色贸易产品等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这是我们确定的一系列要进行务实合作的项目。过去我们在七个领域的合作是务实的、有效的,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在这个基础上又确定了一些开展务实合作的优先领域。真正的应对气候变化不光是停留在口头上,关键是要采取行动。在这些方面中国采取了很多积极有力的行动,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比如节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在“十一五”、“十二五”作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世界银行一个评估报告,从1990年到2010年,全球累计节能量中中国的节能量占了58%,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节能量是通过中国的努力实现的。可见我们国内的节能减排,不光是对国内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国际上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014-11-14 10:13:36
- 解振华:
另外,我们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最近这七年发展得很快,水电增加了2倍,风电增加了60倍,光伏发电增加了280倍,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占全球的24%,2013年的增量当中中国占了37%,可见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还是做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还采取措施,增加森林碳汇,中国的植树造林面积是最高的,而且我们过去承诺到2020年森林蓄积量要增加13亿立方米,现在已经增加了20亿立方米,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做了相当大的努力。此次中美一起宣布了各自2020年后的行动目标,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在2030年左右要达到峰值,而且在声明当中我们表明尽可能早一点达到峰值。第二个目标就是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到2030年达到20%左右。我想这些目标要实现有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必须努力地确保实现这些目标,这表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还是很有力度的。
2014-11-14 10:16:52
- 解振华:
第三,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实际上是中国国内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客观需要、内在要求。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说应对气候变化,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这一点上,也是我们国内自身发展的需要。现在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很多。所以,我们确定这样的目标,实实在在要建立一个倒逼机制,来促进结构的调整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真正进入绿色低碳发展的轨迹当中,使中国能够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14-11-14 10:19:59
- 解振华:
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无论是对国内促进转型升级、促进多边气候变化的进程,还是在促进两国之间的合作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是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个亮点,也表明我们积极推动整个多边进程的决心。我们也在声明当中非常明确地提到,希望2015年如期达成协议,而且这个协议的内容一定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各自能力的原则。应该说,这次联合声明会发挥历史性的作用,我们对这个声明还是给予极高的评价。谢谢。
2014-11-14 10:22:35
- 新华社记者: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又从完善机制体制上作了进一步部署,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请问,国家发改委作为一个综合管理的部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谢谢。
2014-11-14 10:23:59
- 解振华: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国家要实现两个目标,实现“中国梦”确定的一个发展战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和各有关部门一起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根据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我们经过将近两年时间的深入研究、调研,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一个代拟稿,已经报党中央、国务院,经过审议批准之后,中央会对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个整体的部署。在这个文件当中,对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要求都提出了一些落实的政策措施。比如“五位一体”如何落实,“两个优先、一个为主”怎么落实,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如何落实,有哪些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的创新,在这个文件当中都有了一些体现。所以,我们希望这个文件经过审议之后能够对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
2014-11-14 10:24:58
- 解振华:
第二,在中国搞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先例可寻,就像天津生态城搞绿色发展示范区一样,一定要搞试点。所以,我们已经和六个部门联合开展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确定了57个城市和地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并将30多项制度落实到先行示范区。搞这些示范区主要目的是,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从体制机制上、政策上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2014-11-14 10:28:39
- 解振华:
第三,对一些重大问题开展了研究。最近,根据中央经济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部署要求正在深入地研究,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这是我们落实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所做的三项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和有关部门一起做的,有些是和地方政府一起联合开展的。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真正能够步入正轨,实现制度化。谢谢大家。
2014-11-14 10:33:36
- 法国新闻社记者:
我想问一下解振华先生,还是关于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第一,我们都注意到中国提出的目标跟美国有所不同。中国的峰值年目标有一个“左右”的说法,将来你们会提出一个明确的峰值年目标吗?中国现在说的峰值年目标有法律约束力吗?如果现在没有,将来会有吗?第二,您怎么看待欧盟和美国已经宣布的减排目标,您对他们已经作出的承诺满意吗?您觉得欧盟、美国以及其他国家还需要承诺更有挑战性的减排目标吗?谢谢。
2014-11-14 10:36:59
- 解振华:
张高丽副总理作为习近平主席的特使,在9月份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已经就中国的目标做了原则性宣示,到2030年中国的碳强度要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要显著提高,森林蓄积量要显著增加,努力争取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到峰值。这是中国对外宣布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总目标。这次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只宣布了峰值年的目标以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目标。你问为什么是“左右”,因为二氧化碳排放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对我们提出的目标要负责任,制定了就要确保完成。所以,我们提出了“左右”的概念,但是声明里也讲了要努力早日达到峰值,“左右”说明了不确定性,但我们争取做得更好一些。这是体现中国对待这个问题是非常认真的。
2014-11-14 10:40:18
- 解振华:
第二,是不是有法律约束力,我们确定的2020年之前的目标是经过全国人大批准的,是有法律约束力的。我们确定2020年后的目标,要在未来的五年计划当中真正加以落实,所以这些目标也是要经过全国人大审议批准的,一旦批准之后是有约束力的,在这一点上可能跟有些国家是不一样的。你可能有这样的疑问,中国是否希望2015年协议有约束力。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态度一贯非常明确,我们对此持开放的态度。形式服从内容,只要这个协议符合各国的要求,各国达成共识,就可以是有约束力的。但是有一些国家在政治上有困难,最后要根据谈判的结果来确定。
2014-11-14 10:46:34
- 解振华:
目前已经公布2020年后目标的只有中国、美国还有欧盟,欧盟比我们早一点,已经公布了到203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40%,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要达到27%。我们尊重各国的选择,因为按照华沙会议决定的要求,各国应在明年第一季度宣布各自决定的行动目标。但是,最后各国的目标汇总后还要根据把“温升”控制在2度之内的目标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会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哪些国家减排是有力度的,哪些国家还应该进一步做出更多的努力。但是,我们先不说2020年之后,IPCC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之前要减排25%到40%,发达国家并没有做到,发达国家关于资金和技术的承诺也没有做到。各个国家不光是在2020年之后要努力,2020年之前的目标也要真正的兑现,真正的落实,而且要真正的有力度,这是2015年协议的政治互信基础。所以,我们非常希望在今年利马会上发达国家都能够落实已经做出的承诺。谢谢。
2014-11-14 10:50:50
- 记者:
生态城已经建设了六年,其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尤其是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方面有哪些行动?
2014-11-14 10:58:43
- 徐大彤:
非常感谢,我也借此机会向各位媒体的朋友们介绍一下生态城建设的有关情况和取得的一些成效。
首先,生态城自建区之初,一直紧紧把握“三和三能”的理念。“三和三能”就是生态城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在“三和三能”的理念之下,我们紧紧抓“三件”建设,就是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心件”建设。“心件”和绿色文化如出一辙。下面,我想介绍一下生态城在几个方面做出的探索和取得的初步成效。
第一,按照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确立了世界上第一套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一共有26项,这是生态城建设发展的理念、可操作的蓝本,是建设目标的量化。我们采取了“多规合一”的方式,同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实现了不同规划之间的协调,从而确保了生态城的建设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的要求,体现绿色发展的特点。
2014-11-14 10:59:02
- 徐大彤:
第二,大家知道生态城是在一片盐碱荒滩上建设的,是由1/3的盐碱荒滩、1/3的废弃盐田,还有1/3被污染的水面构成的。我们经过六年的努力,彻底治理了积存40多年工业污染的污水库,污染底泥治理技术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完成了330万平方米的景观绿化,探索了一条综合开发利用盐碱荒滩的路径。
第三,我们规划建设了五个产业园。在生态城指标体系中有一条,未来生态城的“职住平衡指数”要达到50%以上。也就是说,生态城的居民有50%在生态城工作。现在,我们已经跟国家文化部共同建设了动漫园,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建设了3D影视园,与新加坡一起建立了生态科技园,正在加快推进生态信息园和生态产业园建设。在30平方公里的区域,有5个产业园支撑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发展也是我们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一个重要要求。
2014-11-14 11:05:55
- 徐大彤:
第四,我们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的“生态小区——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居住模式。在社区层面,统一规划建设一站式、综合化的社区服务中心,形成居民生活便利的500米半径生活圈。什么概念呢?居民在500米半径之内,就可以解决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的问题,以及购物、就医等问题。所以,在500米半径内所涉及到的大部分生活需求问题都解决了。生态城是由一个个生态细胞构成的,400米乘400米的街廓组成一个生态细胞,4-5个生态细胞构成了一个生态社区,4-5个生态社区形成了一个生态片区,整个生态城就是5个生态片区构成。
2014-11-14 11:11:36
- 徐大彤:
第五,在城市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方面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并强制推行,生态城全部建筑都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我们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所有住宅全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绝大部分公共建筑采用地热制冷和制热,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20%以上;我们构建了雨水、再生水、淡化海水为主的非传统水资源利用体系,非传统水利用量超过了30%。同时,生态城的垃圾实行了百分之百的分类,餐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也达到了100%。
2014-11-14 11:20:05
- 徐大彤:
第六,我们有一套非常好的管理体制。我们叫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组建了股份制、市场化、专业化的投资公司和合资公司,采取了政府授权的方式,推动建立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行、管理一体化模式,优化了建设程序,实现了资源共享。这一市场化的、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模式,在今年住建部于安徽召开的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介绍,向全国进行了推广。
总体来说,生态城今年6岁了,起步区8平方公里已经基本建成,城市规模初步形成,入住的居民户数已经超过5500户,2万多居民在这里幸福地生活。所以,我也是借袁书记刚才向大家发出的邀请,代表生态城的全体居民邀请媒体朋友们来生态城看一看,同时也希望大家到生态城居住,成为生态城的居民。谢谢大家。
2014-11-14 11:22:44
- 主持人 李朴民:
由于时间关系,如果大家还有问题可以联系发展改革委新闻办,进行专门的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全部内容是通过中国网来现场直播的,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情况,请大家登录中国网。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4-11-14 11:28:31
图片内容:
国家发改委即将就“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改委就“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主持发布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有关情况。
天津市委常委袁桐利介绍天津生态城建设情况。
中国环境报记者提问。
天津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央视记者提问。
法国新闻社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提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主任徐大彤回答记者提问。
相关新闻:
- 国家发改委:京津冀一体化不会强制疏散人口
- 发改委算账:1个农民工变成市民平均需花8-14万元
- 国家发改委21天批复16条铁路5个机场 发力增长
- 发改委:墨西哥因其国内因素取消中企高铁投标
- 中国经历未富先老 发改委官员:居家养老仍是基础
图片大图:
国家发改委即将就“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董宁
国家发改委就“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董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董宁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有关情况。
中国网 董宁
天津市委常委袁桐利介绍天津生态城建设情况。
中国网 董宁
中国环境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宁
天津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宁
央视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宁
法国新闻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宁
新华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宁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主任徐大彤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