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专题论坛六:全球可持续发展:市场的力量
活动描述
- 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专题论坛六:全球可持续发展:市场的力量定于6月27日14:30在中国大饭店举行。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全球智库峰会专题论坛,我是来自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的主持人张媛。我们今天论坛的核心议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市场的力量”。
2015-06-27 14:06:08
- 主持人:
本场主题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国经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同时由澳大利亚电信特别协办,也得到了中铁四局股份有限公司、智纲智库以及上海第一财经、华夏时报机构等的大力支持。今天的主题论坛分为三场,前两场的巅峰对话是完全由电视来录制,并将在上海第一财经频道《首席评论》当中播出,前两场由我为大家主持。第三场是由华夏时报总编辑、著名财经评论员水皮先生为大家主持。
2015-06-27 14:35:55
- 主持人:
首先进入到我们的首场巅峰对话,有请我的搭档嘉宾主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先生。第一场巅峰对话的主题是“如何利用市场的力量来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参加第一轮巅峰对话的嘉宾是: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先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经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经伟先生,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先生,澳大利亚电信国际总裁陈永正先生,中铁四局集团总经理王传霖先生,以及马来西亚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先生。请各位嘉宾上台落座。
2015-06-27 14:38:44
- 主持人:
各位好,欢迎来到首席评论全球智库峰会的特别现场。从昨天的开幕式一直到今天,我们各个论坛的主题讨论都在围绕着一个大的议题,就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首先我想请教张晓强主任,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为什么此次峰会把这样的一个概念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
2015-06-27 14:40:55
- 张晓强:
我想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是2008年空前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世界多国都在探寻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第二是联合国2000年宣布的千年目标到2015年是截止年,今年9月要在纽约召开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各成员国的政府首脑要共同研究确定新的发展目标。我们国经中心和有关方面认为,可持续发展应该作为一个核心议题。第三是它体现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因为比如说联合国在上世纪90年代确定千年目标的时候,像气候变化这样重大的挑战,当时还没有放到很高的层面,现在大家多方的共识已经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虽然这次突出可持续发展,单纯从名词来讲不新,但是它体现了新需求、新内涵、新趋势。
2015-06-27 14:41:56
- 主持人:
同时也是在探索2015年后的新路径。提到全球经济体,绿色发展和气候变化是一个共同遇到的问题,我想请教李稻葵教授,在过去,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发展过程当中,高耗能、高污染和繁荣这似乎是共生的,因为一旦要发展,可能付出的代价就是环境。现在我们要探索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这是由市场发展的趋势倒逼的,还是说要环境才要发展,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是怎样的?
2015-06-27 14:46:31
- 李稻葵:
的确,在过去的发展经验里,环境保护、可持续跟发展本身往往是矛盾的。我想强调今天这个时代不同,今天整个倒过来,今天可持续、绿色本身就要发展,我们以北京为例,北京大家最关心的一件事,每天早上出来是看空气质量,早上起来看手机,PM2.5是高是低,都关心这个事。关心PM2.5是社会的需求,怎么能够降低PM2.5的指标呢,怎么改善空气的指标呢?靠投资。必须把周边的落后的产能淘汰掉,同时投资于新型的、绿色的产能,这本身是一个增长点。讲得更明白一点,现在的时代跟以前不一样,一是有互联网,在互联网的时代,老百姓心声和需求毫无遮掩的表露在决策者面前。第二是现在不缺技术,绿色技术到处都有,风力发电、太阳能,还有各种绿色的炼钢炼铁的技术。第三是这个世界,至少中国经济本身,不缺储蓄,储蓄是不缺的,资本也许缺,有技术、有储蓄,有老百姓的呼声,这几个搁在一块儿,就告诉我们,增长是解决绿色发展问题的根本。绿色发展离不开增长,所以下一轮中国经济的增长很大一部分的动力来自于绿色增长,来自于环保的和环境的治理。
2015-06-27 14:49:16
- 主持人:
也就是说产业结构调更适合全人类发展的模式,这是大势所趋,提到不缺乏储蓄,不缺乏资本,产业升级需求是强劲的,这时候可能就涉及到整个金融的需求,请教郑行长,刚才我们谈到产业转型升级要迈向中高端的水平,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结果,对我们的“引进来”、“走出去”的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请问我们国开行,中国应该如何来适应整个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变革的趋势?说到“引进来”和“走出去”这两者的关系如何统筹呢?
2015-06-27 14:51:22
- 郑之杰:
我觉得主持人的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当前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过程当中,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应该加速调整,高水平的“引进来”和大规模的“走出去”应该成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特征。
从1992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对外吸引外资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来讲是世界第二。2014年我们吸引外资的水平已经达到了1200亿美元,但是随着中国的劳动力的成本增长,土地的成本增加,过去我们的各种要素的成本都有所上升,同时随着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约束强化,我们再简单靠数量上的引进外资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我们在考虑引进外资数量的同时,还要考虑引进外资的质量。
当前的中国经济面临一个极大发展的机遇,从2002年到2013年我们对外投资的总额应该是平均年增强了40%。2014年我们非金融领域的直接对外投资已经达到1029亿美元。随着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一带一路”的建设推进和区域的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的逐步升温,我觉得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合作意愿应该是不断加强的。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等方面的条件也更加成熟。
关于政策支持方面,一个是继续推进自贸区的建设,完善配套的政策,深化体制改革,推动金融方面的合作。谢谢。
2015-06-27 14:52:58
- 主持人:
好的。您前面提到“一带一路”,特别是2015年整个中国企业“走出去”,包括“ODI”的数据都一直在上升的大的趋势。提到可持续发展和新时期的“走出去”,同时也和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大的战略下密不可分。“一带一路”在中国现在是国家级的战略,这个过程也是全球参与,涉及到全球40%的人口、50多个国家。大家既是利益共同体,又是命运共同体。想请教陈总,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看“一带一路”当中的机遇,企业在这个当中的使命和作用是什么?
2015-06-27 14:55:08
- 陈永正: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因为澳大利亚不在“一带一路”上,事实上在场的很多公司也不在“一带一路”上,大家参与论坛其实要看大家机会在哪里。我个人觉得用中国的话来讲有一个顺势、造势和借势的说法。中国加上其他的国家一起投入,“一带一路”上面的企业和国家肯定有很大的发展。借这个势,我们各种企业在里面都有机会取得发展。比如说我们澳大利亚电信是亚洲最大的海底光缆的网路。我们网路里面的流量肯定因为“一带一路”借势就有增长。
如果看待“一带一路”国家,就像我们中国15、20年前一样。那么未来15、20年区域的发展,对我们来讲就是必须加大在当地的投资,比如说我们跟印尼电信在印尼成立一个合资公司,我们跟菲律宾和其他的地方也在谈合作,我们就加强在亚洲和在“一带一路”上的投资。
最后是造势,很多的业务以前因为网路和交通不够好,没有办法做。未来不光是基础建设、电信、互联网都有成长,在这里面我觉得造势非常重要,我们应探索新的“ICT”的发展和合作。
最后是我们跟中国公司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因为中国公司“走出去”的时候通常遇到问题是不知道和外面的世界怎么样相处。我们在亚洲已经在25个国家有办事处和业务,如果我们能够跟中国合作伙伴一起来联手,强强结合会更好。
2015-06-27 14:57:00
- 主持人:
说得非常好,顺势、造势、借势,反正要搭上这个“顺风车”,提到澳大利亚不是在“一带一路”上,但是你们看到这种机遇,一定要做。另外,请教中铁四局王总,“一带一路”作为中铁四局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整个“一带一路”战略当中也是基础设施先行,这对于企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有挑战,从广大的市场空间来看,您怎么看中铁四局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让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能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您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有哪些故事跟我们分享。
2015-06-27 15:00:28
- 王传霖:
谢谢主持人。作为中铁四局,是一个社会企业,这次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是我们绝好的“走出去”的机会。对“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一次机会。这一次我觉得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是把我们国家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成果与世界各国进行分享。
以施工企业为例,国内3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成就了我们一批施工企业成长,包括设计的实力和施工的实力,包括技术装备的实力。因为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种地质情况和气候都有,比如北方的哈达县是高寒地带,海南岛是热带的,周边的沿海有京沪高铁,西部有高原,包括青藏铁路,包括现在的兰新铁路,到新疆的,穿过隔壁沙漠,现在准备修高铁。我们因为这几十年在国内大量的施建,已经积累了从设计到施工到装备,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且国家已经建立了一些体系和标准,设计标准、施工标准都已经建立。这是我们30年改革开放施工企业所取得的宝贵经验。通过“一带一路”可以把这些经验拿去跟世界各国来分享。
2015-06-27 15:01:58
- 王传霖:
另外,我们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时机非常好,如果在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我们根本就不具备这个能力,而现在我们具备这个能力。十年前我们中国中铁进入世界500强的时候是441名,2014年是86名,全球最大的承包商225家排名,前10名中国有6家,前4名都是中国企业。中国的建筑业是我们国家最具有竞争力的行业。我们这次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利好消息。同时我觉得由于我们施工企业目前的实力,对我们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也是一个强力的支撑。首先我个人认为对我们既是机遇,同时对沿线国家也是一个机遇。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第二,至于“走出去”,我们也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第一点是要立足长远。出去的时候一定不能盲目的跟风,要调研清楚才能出去。第二是合作共赢,行为上一定是要利他的,才能达到我们治理的目的。第三是优势互补,各取所长。原来我们出去的时候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国内带去,现在我们要学习西方的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在全球整合资源,现在我们在非洲用当地的同样的工种,支出只是相当于我们的五分之一、四分之一,我们国内的人工成本已经很高了。必须在全世界来整合资源。
2015-06-27 15:04:53
- 主持人:
谢谢。提到在走出去过程当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比如你提到跟沿线国家要有合作共赢,不能什么都自己带,要向国际的跨国公司来学习,更多地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资源。这可能是很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和当地的国家在合作当中共同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晓强主任,面对像中铁四局面对的问题,您曾经也主管这部分的工作,您对于这一类中国大的央企走出去有什么样的建议?
2015-06-27 15:10:22
- 张晓强:
从我个人的经验和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央企“走出去”,可能有它的优势,但是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因为央企的身份有时候,让当地政府、当地企业感觉到你是中国政府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要准确把握好我是一个企业,是一个市场主体在参与国际的合作与竞争。二是你是一个中国的大型企业还是央企,因此中国的央企在“走出去”的时候以企业、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基本,同时还是要注意发挥好企业的社会责任。三是中国的企业现在“走出去”的越来越多,国有企业,既有中央的也有地方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都在“走出去”,在这种情况下,会有竞争,这是正常的。但是要避免过度恶性的竞争,这几点处理得好,可能对央企的“走出去”就能更顺利一些。
2015-06-27 15:11:42
- 主持人:
确实非常实在,央企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厘清是政府的背景还是企业的身份,这非常重要。特别是当大企业、股份制企业或者民营企业“走出去”过程当中。现在我们能看到充满的不确定性,当下的经济环境当中,企业的步伐相对还是谨慎的,李稻葵教授,您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2015-06-27 15:13:41
- 李稻葵:
首先应该非常明白,我们中国自己的经济环境,我们的政策环境是在全球范围内来看是非常特殊的,所以不能简单的把在中国的成功经营的一些办法简单复制到、扩张到国外去。首先要研究当地的环境,中铁的老总们你们肯定有很多心得,研究当地的法律、当地的文化和当地的潜规则和明规则,都得研究清楚。还有一条必须要把握大势,不能只看到生意,只看到这个地方修一条路现在有需求,但是如果它的整个政局发生了变化,甚至于国界都重新划了,你怎么办,找谁要这个还款,找谁要帮你支持正常的运输的秩序。这个大势要判断,当然这方面需要我们的中央政府跟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一起来做好工作。这种案例非常多,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既然要出去投资,肯定会有打败仗的时候,不可能是常胜将军,你企业也有亏的时候,所以要做好亏损的准备,碰到亏损的时候不必要惊恐,总体的大战略是对的,做好亏小钱的准备。这一点,郑行长的体会肯定非常深。
2015-06-27 15:14:25
- 主持人:
“走出去”了一定会有风险,做好亏损的准备。中铁四局是一个央企,刚刚陈总也提到纯国内的企业和跨国企业的视野不大一样,陈总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回应。
2015-06-27 15:16:26
- 陈永正:
我觉得跨国企业一般来讲,它先是制定一个全球的战略,然后按照全球的战略,来做组织的布局。我觉得国内的企业在国内因为在过去20年发展的过程当中,在发展规划上稍微粗放一些,如果有一个差别,可能这里最大的差别就是如何把全球的战略作为很细的分类规划,找对了市场,找对了你能竞争的地方,按此布局你的人才。其实最重要的,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是靠人才,找到当地的人才和国内能够往外发展的人才,成功的机会会比较大一些。
2015-06-27 15:16:51
- 主持人:
当然不同的背景企业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解决的方案一定会不同,这就是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价值所在。请问杨先生,我们刚刚在讨论整个企业“走出去”,在海外投资的问题上,不管是国有的企业还是跨国企业,他们在面临不同风险的时候,他们应对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想请教您从马来西亚智库的角度如何看待在“一带一路”过程中,这种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走出去”的方式?
2015-06-27 15:17:49
- 杨元庆:
谢谢主持人提的这个问题。我认为中国企业在过去的六年当中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比如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国家,中资的企业已经表现得相当不错,我觉得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做好市场调查,要了解你将进行投资的市场,这样的话能够识别希望找到的合作伙伴,同时要很好地选择合作伙伴,这对于你生意的成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海外。同时还需要知道自己的长短之处,能够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做到强强联合。同时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战略,刚才李教授已经提到,他也说我们要进行市场分析,包括经济和社会的大的趋势。同时我们还要进行评估,知道你和你的产品或者服务相关的一些问题。谢谢。
2015-06-27 15:18:34
- 主持人:
最重要的“走出去”是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同时选择非常可信任或者可以和自身需求匹配的合作伙伴。我大概来把杨先生的观点简单的提炼一下。提到企业家在投资“走出去”过程当中一定是谨慎的,希望把整个的风险降到最小,特别是在不确定性程度比较高的时候。我想请教陈总,您来自香港,香港在整个中国来讲,它的自由程度和国际化的程度是最高的。在新的时期,比如说“一带一路”大的倡议之下,这种香港的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更好地践行自身的国际化特点呢?
2015-06-27 15:20:08
- 陈经纬:
香港目前来讲,是我们中国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地方。我曾经在很多个场合提过,在倡导“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要发挥香港桥梁纽带的作用。因为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在引进外资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近十几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65%是通过香港完成的。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香港发挥的作用是特别大的。因为香港有很多外国的公司,大公司在香港有办事处。香港企业长期与“一带一路”的经济交往比较密切,所以香港对“一带一路”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和法律法规,相对就比较熟悉,“一带一路”建设通过香港这个桥梁纽带,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因为我也提过,中国倡导共生、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自己一家的事情,而是大家一起来做的事情。提出以后,6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当时还有部分的国家缺乏沟通的平台,还存在不少的疑虑,所以我提出应该倡导用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特别是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因为海外华人华侨对当地的情况了解,在当地的政府、企业和政商界的人脉很多,夯实好这个基础,为政府增加一些互信。在这方面要发挥商协会、智库的作用,就是来协助推动国家“一带一路”的规划。
目前来讲,市场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民间的力量也是非常大的。刚才讲到国企、民企,因为我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和中国民营企业交流比较多,我们在吉林长春开常委会,顺便也开了一个论坛,关于企业“走出去”,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很大,而且非常认真。未来来讲,民营、国企“走出去”里面要加强沟通,特别是到海外投资不要发生恶性竞争,国外一些国家妒忌中国的快速发展,存着很多嫉妒心,我们在“走出去”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到国家形象,不要做一些不负责任的事情,让人家找到短处。
2015-06-27 15:21:30
- 主持人:
非常实在,其实就是企业家之间互相的沟通非常有价值。您也提到在这过程中由政府来倡议,由市场的力量践行,建立“共商、共建、共融、共通”这样一个大环境。提到整个“一带一路”战略,它涉及全球53个国家和94个城市,这里面区域的特点和文化的特点,各方面的特点是非常复杂的,下面一个问题想请教杨元庆先生,这其实是一个全球治理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您怎么看“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大战略的意义?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015-06-27 15:25:24
- 杨元庆:
“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倡议,他对于东南亚的国家是非常的重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够加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的建设。我们希望能够加强各国之间的沟通联系,同时还能加强能源的供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使得我们能够帮助很多这样的计划实施,同时随着亚投行的成立,我认为许多在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都可以得到支持。
2015-06-27 15:26:52
- 主持人:
提到了亚投行,亚投行很快就要成立。请教郑行长,在整个国际化“走出去”过程当中,国开行的角色,它跟其他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有什么样的不同?开发性金融应该如何助力“一带一路”这个大的战略呢?
2015-06-27 15:30:25
- 郑之杰:
先说开发性金融和其他商业银行不同,因为开发银行是中国唯一一家开发性金融机构,它的特点非常明显,是以国家信用为依托,以市场化为基本运作模式,以保本微利为原则,以中长期投融资为载体,这就是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特点。再说一下开发银行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的贡献,李稻葵教授说了好几次,说最大。刚才我说了是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也是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的合作银行,也是中国唯一的开发性的金融机构。在这“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作为最有特点的一家金融机构,应该发挥自己的积极和独特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对外投融资的业务已经达到了3100亿美元,全球63个国家都设立了工作组,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业务方面的往来。
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我们已经有400多个项目的承诺的贷款,1567亿,占整个业务的28%。这个比重还是非常大的。我们作为开发性的金融机构,我们主要的做法,一个是以规划先行为引领,第二是以重大项目为抓手,这是我们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一个特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完成和正在开展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类规划有37个,比如说中巴、孟中印缅,中蒙“经济走廊”规划,比如说跟印尼、塔吉克斯坦,和科威特、匈牙利国家的规划合作,同时在规划过程当中,我们储备的大型项目是416个,储备额是2870亿美元,这里面有交通、通讯、制造业,也有基础设施建设,是分类的。我们应该说要继续发挥长期积累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中长期投融资和国际业务方面的经验和优势。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促进“一带一路”区域的长期的繁荣和发展。谢谢。
2015-06-27 15:34:16
- 主持人:
好的。国开行是目前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也提到着眼于整个中长期的一些大的项目,包括提到中巴、中蒙、印尼等等这样大的经济项目的储备。刚才我注意到一个小细节,王总在郑行长发言之时,看了郑行长一眼,中铁四局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们有很多国际的大项目,你们在实际的金融支持过程当中有什么样切实的困难吗?
2015-06-27 15:36:47
- 王传霖:
我们在走向国际的时候有这么几个瓶颈。一是国际项目的风险很大,涉及到社会、经济,有可能是战争,还有可能是宗教文化习俗不一样,国别也不一样。这对我们出去以后风险是特别大的,比国内的影响这个项目的因素太多,有一些还不可控。包括刚才李教授讲的还有一些潜规则在里面。我们难以把握,这可能需要政府层面或者智库给我们多提供一些帮助。
二是现在的国际承包跟以前不一样,以前是投标,现在基本上都是带资承包,需要融资。因为大部分现在是发展中国家,缺资金,希望带资去。这样我们出去就希望能够得到银行给我们的大力支持,我们在前面找项目,把这个项目信息给银行,看这个项目行不行,行的话,给我们提供融资,这个需要给我们提供帮助,我们最迫切的是金融方面。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走出去”。
2015-06-27 15:37:25
- 李稻葵:
在我的右边是咱们开发性金融的“巨无霸”,它的规模比世界银行加亚开行,加非洲开发银行加欧洲开发复兴银行加拉丁美洲银行之和还厉害。每次我见你都说你是“巨无霸”,您这相当于16岁的姚明,个子非常高,身体肌肉可能还不多。在我左边是国际投资的“巨无霸”。我想讲什么,智库的作用非常重要,什么作用?每当我们中铁去搞一个工程,你派一个工程师去,我觉得国家这个层面不仅要知道,而且要做好思想准备,万一你的工程师被绑架了,我们的军队怎么保护你,怎么撤回来,怎么协商,你这边投资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可能GDP的10%,真有可能,你投1块钱,我们后面得跟着1.5元,万一这个国家还不起钱,我们救不救,如果不救的话,血本无归,如果救的话,说不定还可能给它救活,这就是今天美国人、欧洲人碰到的难题,我们也开始碰到了。我们得把每一个项目都记住,给国家做好预案,救不救,怎么营救,军队去救还是资金去救,都得全盘计划,智库是非常重要的。
2015-06-27 15:39:39
- 主持人:
李稻葵教授说得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有它切实遇到的的问题和困难,在这个过程当中,智库可以把所有中间信息的不对称和断层一点一点弥补上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想请教陈总,其实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都面临产业升级,刚才李稻葵教授讲的是整个公司治理,更大的来讲,如果公司够大的话,对于文化、政治、文化的综合和多元化有要求。对于一个全球的企业或者如果说一个16岁的姚明要成熟起来的话,从澳大利亚电信方面来讲,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和经验?
2015-06-27 15:42:29
- 陈永正:
我觉得电信公司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家都知道,微信起来了之以后,大家都不太用短信,所以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同样遇到的问题,就是“OTT”互联网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冲击,为此我们开过好几次的战略规划会,我们重新定位我们公司,如果用一句话来讲,我们希望给每个人提供更灿烂的、更好连接的一个未来。不管什么样的服务你都需要连接,我们产业一定要升级,遇到现在从来未有的挑战,第一是为了更好的连接,我们必须进入云计算。第二是必须进入软件的平台,现在的世界互联网是一个软件的平台,我们是在连接上面,在互联网上面,我们必须要进入软件的平台,我相信任何企业在现在都必须有一个升级的运作。
另外稍微响应一下,刚刚晓强主任和陈主席都讲到,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有一个企业形象,对社会有贡献。我们澳大利亚电信几个做法,首先是每个员工都参与,这是一个态度。第二是我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做数字鸿沟,比如说培训了14万的澳大利亚的老年人,14万对中国很小,比如我们在北京市培训14万个老年人上网,花了1.4亿的澳元,做了偏远地区的接入。另外我们企业还有一个减碳30%的项目。我觉得这是一个企业能做的。我相信如果每个企业都这么做,尤其中国企业出去也这么做,肯定对社会有帮助,对形象有帮助。
2015-06-27 15:45:10
- 主持人:
提到自身的企业,无论是成熟型的企业还是在成长期的企业都会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请教陈总,作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您接触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您前面已经提到需要发挥商会、协会、智库的作用,在整个企业面临升级或者是国际化、全球化这样的问题当中,对于智库,前面李稻葵教授已经提出来,给晓强主任也下了任务,对于智库的要求很大,这里对于智库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呢?
2015-06-27 15:47:17
- 陈经纬:
中国的民营企业国际化刚刚开始,对一些外国的法律法规等等政策还是了解不够,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要知己知彼,用自己的力量能够参与国际化的竞争才可以“走出去”,不是所有的民营都可以“走出去”。刚才讲了商协会,特别是智库的力量,因为智库人才汇聚,国际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行业都有专家在研究,民营企业如果比较大的项目投资,可以请智库做专题研究。对当地的市场、劳工、法律、政府管控、风土人情等等作出一个详尽的研究评估。这样就会减少刚才李教授讲的要准备亏点钱,如果做生意准备亏点钱是太痛苦的事情,如果出去开始赚小钱,以后赚大钱,而亏钱是比较辛苦的。
说到香港要发挥作用,两位大行长也在谈,香港要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从配套资金融资来讲,目前香港国际资金利息比我们国家来说是相对低的,包括国家政府要支持,合起来做一个自有资金,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再去扩大融资到海外投资发展,这一方面也是非常有作用的。我是香港中国商会的主席,在前几年举办了海外投资年会,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讨和研究。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中国企业新一轮发展的重中之重的目标。但是要有很多事要做,要发挥智库和商协会的作用,要多参加这些论坛,多了解世界,多调查国际市场的情况。“走出去”首先我们要有积极性,要有冲动,但更要谨慎“走出去”。
2015-06-27 15:47:49
- 主持人:
非常实在,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走出去”。其实说到市场的力量,其实是内生的力量和外赋的力量共同的作用,是双引擎的作用。比如我们提到企业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适应未来,可是如果转型,对于企业来说直接就是生和死的问题。前面都提到对于智库方面的要求,请教张晓强主任,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去引导和扶植企业技术创新转型来达到它转型的目的?
2015-06-27 15:50:22
- 张晓强:
技术创新的主体还是企业本身,它根据市场竞争、企业发展的战略来主动发挥自己的动力。但是确实也需要政府一定的支持和引导,比如说你通过运用恰当的财税或者是价格政策,可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的投入,可以鼓励企业去发展像新能源或者是新能源汽车,这都是需要政府一定的财税或者是价格政策的支持引导。再比如说,作为很多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遇到困难,这几年我所了解中国政府以创业引导基金的方式带动社会各方资金,为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在它创业的早中期帮一把,让它能够成长起来。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政府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等这样一系列的措施,为企业愿意积极创新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2015-06-27 15:51:40
- 主持人:
确实,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企业的创新来讲目前在整个大的环境之下,对于企业的杀伤力还是很大的。李稻葵教授,当时我们在达沃斯见面的时候您提到政府和市场双引擎的概念,前面张晓强主任提到企业要借助财税方面的政策帮助自己转型,自身还是靠企业自己,在转型过程当中,这里大的企业、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怎么利用好政府这个力量来双方配合,达成转型呢?
2015-06-27 15:52:59
- 李稻葵:
我们还是聚焦于可持续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主要的任务在政府这一边。规则要清楚,游戏规则要清楚,我们就讲污染的问题,讲北京周边的污染问题,如果政府定出非常简单、非常透明的标准。钢铁厂什么样的排污标准是不合格的,马上关掉,这个标准定出来之后,我相信这些企业自然就会得到这个信息,政府去执行。不合格的企业关了之后,产能下降,相关的供给量会下降,价格就上去了,钢的价格上去,因为供给量少了。价格上去之后,新型的、绿色的产能自然就有人投资。现在是什么情况?现在是规则是有的,但是没有人执行。所以很多污染的钢铁厂继续生产,另一边绿色的、高效率的、低耗能的沿海一带,曹妃甸的工厂不敢开工,一开工就亏损,这方面非常明确,政府的责任就是把规则讲清楚,认真的执行,剩下来的企业自然会按照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去运行,剩下的事情市场就搞定。
2015-06-27 15:53:50
图片内容:
- 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专题论坛六“全球可持续发展:市场的力量”即将开始。
- 上海第一财经电视媒体双语主持人张媛主持论坛。
- 第四界全球智库峰会专题论坛六现场。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发言。
-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发言。
- 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郑之杰发言。
- 中铁四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霖发言。
- 澳大利亚电信国际总裁陈永正发言。
-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经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经纬发言。
- 马来西亚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所首席执行官发言。
- 第四界全球智库峰会专题论坛六现场。
数据地址:
- http://webcast.china.com.cn/webcast/created/22266/152_1_0101_desc.htm
图片大图:
-
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专题论坛六“全球可持续发展:市场的力量”即将开始。
中国网 董宁
-
上海第一财经电视媒体双语主持人张媛主持论坛。
中国网 董宁
-
第四界全球智库峰会专题论坛六现场。
中国网 董宁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发言。
中国网 董宁
-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发言。
中国网 董宁
-
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郑之杰发言。
中国网 董宁
-
中铁四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霖发言。
中国网 董宁
-
澳大利亚电信国际总裁陈永正发言。
中国网 董宁
-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经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经纬发言。
中国网 董宁
-
马来西亚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所首席执行官发言。
中国网 董宁
-
第四界全球智库峰会专题论坛六现场。
中国网 董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