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首个“中国航天日”及中国航天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6年4月22日(星期五)下午3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介绍首个“中国航天日”及中国航天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先生,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中国航天日”有关情况,同时也介绍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有关情况。我是国务院新闻办发言人胡凯红。
2016-04-22 15:00:28
- 主持人 胡凯红: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40多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巨大的发展。设立“中国航天日”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是推动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强国的需要,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的需要,是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力量的需要,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进步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为"中国梦 航天梦"。航天日期间,将在全国各地开展系列活动,包括“中国航天日”论坛和科学讲堂、科普展示、航天公众开放日、院士专家进校园等等。
下面请许局长具体介绍一下“中国航天日”及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2016-04-22 15:02:23
- 许达哲: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媒体朋友们见面,非常感谢各位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开创性、奠基性成就。中国政府将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确定为“中国航天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航天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彰显了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展现了中国航天人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坚定信心。我们希望,将“中国航天日”打造成为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主旋律的重要载体,打造成普及航天知识、激励科学探索、培植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使之成为传承航天精神、凝聚强大力量的重要纽带,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重要窗口。
2016-04-22 15:04:46
- 许达哲:
今年恰逢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60年来,一代代航天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航天发展道路,建立了完整配套的航天科研生产体系和富有成效的系统工程管理体系,造就了一支素质高、技术精的人才队伍,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和文化,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实现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的长足发展,为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6-04-22 15:05:20
- 许达哲:
目前,中国空间技术能力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成功实现航天器地外天体月球软着陆,掌握了载人航天各项关键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迈进,遥感卫星分辨率进入亚米级时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发射226次,成功率超过96%,拥有完整的通信、遥感、导航以及技术试验等卫星系列,在轨卫星数量近150颗。中国空间应用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以高分、风云、海洋、资源为代表的遥感卫星,在农业、林业、国土、测绘、水利、住建、环保、减灾、交通、气象、海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信卫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导航定位卫星步入了产业化的发展轨道。各类卫星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为例,已成功发射多颗卫星,18个行业1100多家单位和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高分应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高分数据共享,不断扩大专业化、业务化的应用。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能力和研究水平显著增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取得跨越发展,成功发射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和实践系列卫星为代表的多颗科学试验卫星,空间物理、空间化学、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等空间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空间碎片观测、减缓和防护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空间探测为中国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探索的重要平台。
2016-04-22 15:08:06
- 许达哲:
近期,月球探测面向社会征集了载荷创意设计,得到了青少年和科技爱好者的热烈响应。中国航天国际合作成果丰硕,以三十多个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余项合作协定,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金砖国家航天机构共同推动建设遥感卫星星座,支持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共同构建多任务小卫星星座。“风云”卫星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业务气象卫星系列,“北斗”导航系统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认可的四大核心系统供应商之一。宇航产品出口规模和种类不断扩大,累计实施44次50颗卫星的商业发射,10次搭载发射服务,完成9颗整星出口,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重要标志。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启动建设,嫦娥四号任务全面启动,嫦娥五号进入决战阶段,北斗导航系统加速全球组网,无毒无污染大推力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新一代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发射对接,高分三号卫星、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以及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空间科学新型卫星将实施发射。
2016-04-22 15:09:09
- 许达哲:
“十三五”是中国航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今年将编制《航天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空间科学“十三五”规划》,发布第四版《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航天将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战略引领、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按照以航天工程技术创新为主体,大力推动以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论证和实施新的航天重大工程和项目,做强航天战略型新兴产业,培育“互联网+卫星应用”新业态,取得一批空间科学原创性成果,推动航天立法及航天法规体系建设。2020年左右,也就是从现在起,用5到7年的时间,完成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现有的重大科技专项;2025年前后,全面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推动空间信息应用规模化、业务化、产业化发展;2030年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以航天梦助力中国梦。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宗旨,大力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愿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同谱写和平利用太空的崭新篇章,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2016-04-22 15:09:20
- 主持人 胡凯红:
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通报一下你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6-04-22 15:11:14
- 中国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分三部分。第一,请教许局长,把4月24日定为“中国航天日”有什么样的意义?第二,对中国航天界的重大事件,国际上的反响是怎样的?第三,今年中国首个“中国航天日”将具体安排哪些活动?
2016-04-22 15:11:44
- 许达哲:
谢谢你对“中国航天日”的关心。把4月24日作为“中国航天日”,我刚才的发言里已经做了阐述,因为发射了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拉开了中国人进入太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序幕,这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的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我们把走过的这一甲子的历程,在航天方面树立了三个里程碑,第一个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二个是把中国人送入太空,在轨翱翔,第三个是实现我们千年的嫦娥奔月的梦想。所以把第一个里程碑这个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事件设为“中国航天日”,是很具有代表性和纪念性的。这一点得到了航天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我来国新办之前,我看到已经有三十多个国家航天机构向国家航天局发来了贺信,都非常关注中国政府设立“中国航天日”这个事件。
2016-04-22 15:12:15
- 许达哲:
我以为,设立“中国航天日”有利于传承航天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笔财富,我们有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设立这个日子,有利于接续上述精神,使之发扬光大。
第二个是有利于凝聚中国的力量。我们把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集中国力量。
第三个是有利于培植创新文化。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因为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靠我们自己。所以我走出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条道路。
第四个是有利于促进开放共享。航天工程是个大工程,是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国际合作,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为人类增进福祉,需要我们各国共同努力,特别是大国。我感到,有实现强国意愿的国家,都在航天上加大了投入。我们坚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资源的一贯的宗旨,我们希望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所以前面我说了,“中国航天日”可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窗口,我们也乐意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国际同行的合作。谢谢。
2016-04-22 15:14:15
- 塔斯社记者:
目前您认为航天工业中中俄合作有什么样的成果?你们希望跟俄罗斯开展哪些航天领域合作?
2016-04-22 15:17:13
- 许达哲:
中俄两国有很好的合作机制。4月12日是俄罗斯的航天日,俄罗斯联邦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邀请我去参加,我非常抱歉,没有抽出时间,但是派了代表参加了俄罗斯航天日的活动。明天,俄罗斯航天局原局长,现在是俄罗斯联邦航天集团公司的总经理,要专程来北京与我会谈,并将参加4月24日“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活动。从这个举动来看,我们两国的合作过去是很好的,未来的空间也是很大的。俄罗斯航天走在前面,世界的国际航天日也是以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57年10月4日)而设立的,所以借这个机会,我们来谈中俄合作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有合作大纲,有几十个合作的课题,现在进展也很顺利。最近我们也有关于航天动力方面的合作、航天电子元器件方面的合作。我们携手来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们通过合作来突破更多的空间技术,我们通过合作来更好地利用空间资源,为两国人民乃至全人类增进福祉。这个合作空间非常非常大,谢谢你。
2016-04-22 15:18:16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刚刚听了许局长的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确实有很多亮点,令人振奋,请问如何从整体上评价中国航天发展当前的水平和实力?另外中国航天建设的时间进度和规划目标又是怎样的?下一步我们还有哪些重大工程任务将实施?
2016-04-22 15:20:13
- 许达哲:
中国现在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但走在我们前面的还有美国、俄罗斯;从技术水平来讲,整个欧洲也就是欧空局也是很先进的。我们正在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我们希望通过“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和未来十五年左右的时间,使我们真正跻身航天强国的行列。这就是我对你第一个问题的简要回答。
中国已经发布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里头已经列举了很多航天领域要开展的重大工程项目,我们现在要做的首先是继续实施好已有的航天重大科技专项,把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走好、把探月工程第三步走好、把北斗导航第三步走好,五到七年就能完成,而且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十三五”末完成。下一步,我们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这个规划也已经向世界公布了。在“十三五”规划里头,我们考虑了深空探测与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考虑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明确了要开展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今年正好是一甲子,我们说我们是六十年甲子的收官之战,很多航天发射任务,也是新的一个甲子的开篇之作,所以一进入2016年1月份,我们批准立项了火星探测任务。嫦娥四号将在月球背面着陆,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陆。我们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阶段的立项也批复了。所以这个阶段是我们有着十分繁重的航天工程研制任务的阶段。但我要向媒体朋友说,我作为国家航天局长,脑子里考虑的不仅是航天工程,我在考虑空间科学,考虑空间应用。中国的航天走到现在,很大的一个转变就是应用空间资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为民生增福祉。所以,现在三个系统(遥感、导航、通信)要从扩大应用方向上发展。前面我也谈到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这是个很大的变化。我们也要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所以在空间科学方面,要更多地探索人类的未知,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了解我们地球所处的空间环境。
2016-04-22 15:20:59
- 日本NHK电视记者:
据报道,原来中国空间站建造将在2020年前后完成,但是昨天新华社报道称在2022年前后完成,到底在什么时候完成?如果计划变化的话,原因是什么?您今天说了,2025年前后建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这个设施是什么样的设施?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
2016-04-22 15:24:57
- 许达哲:
中国计划一直是2020年前后建成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我们现在正在实施的是空间实验室的计划,今年要发射天宫二号,要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之对接,要进行一系列的空间试验室的试验。2020年前后,现在你所知道的也是我刚才说的用五到七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是2020年到2022年左右来建成我们的空间站,这个没有大的调整,“前后”嘛,2021、2022年也是差不多的。如果你要问原因,载人航天是最负有挑战性的、最复杂的工程,我们的计划是把2020年前后更明确为2022年完成。当然你也问到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我想你可以在网上查到公布的文件,我们就是要建立好这三大系统,比较完备的导航、通信、遥感三大系统,为诸多领域需求服务,为人类造福,为民生增福祉,这就是我们这个大计划的目的。我说我脑子里现在考虑更多的是怎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好,把应用做好,谢谢你。
2016-04-22 15:26:07
- 中国航天报记者:
最近我们都在沉痛地悼念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梁思礼院士,我们中国航天事业又再一次失去了一位大师,同时在最近关于“钱学森之问”的话题再次被提及,我想问的问题是,在未来我国航天事业将怎样培养顶级人才,有没有什么样的规划和设想?
2016-04-22 15:27:33
- 许达哲:
中国航天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得益于一大批爱国奉献的老一辈航天科技工作者,也得益于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我们看到,很多卫星总师、火箭总师、大工程的骨干,都是年轻人,我印象中有很多国外的要员说,我们对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认可,但更感到中国航天发展的后劲是有一批这样的年轻的人才,因为他们能干很多年。
你问到“钱学森之问”,我想,结合我们设立“中国航天日”来讲,就是想要培植创新文化,营造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我们需要更多的原始创新,我们需要更多的领军人才。梁老我也很熟悉,钱老也曾经是我工作过单位的首任院长,我们也和他谈过这些问题。钱老当然对我们是倍加鼓励了,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比他们在的时候干得更多、干得更好。但是我们确实要注意到,我们需要在培植创新文化上下工夫,需要在鼓励人才、勇于创新上宽容他们的失败,给更多的政策激励,这个很重要。
2016-04-22 15:28:02
- 许达哲:
党和国家设立了荣誉奖励制度,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当然也有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其他方面的人才,都要褒奖。我注意到,我们“两弹一星”23位获得者,有12位是在从事航天事业,这也给一代代航天人以激励。我们搞月球探测创意设计征集活动,也是想让这个创新的火花迸发出来。
我顺便谈一下,前年我访问美国,和美国NASA局长谈,我说航天活动主要目的,第一就是启迪梦想,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是要促进创新;第三是要造福民生;第四是要推动合作。用航天这样重大工程做平台,能够使一些工程技术领军人才、空间科学大家脱颖而出。
“钱学森之问”使我们各方面都应思考,我们将和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各个方面一起,在这方面下更多的功夫,激发大家探索的热情,让“万户飞天”这种古代勇敢探索的精神持续下去。
2016-04-22 15:29:48
- 香港大公报记者:
首先关于中国卫星的,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卫星应用效益的总体情况如何?还有一个航天产业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具体的作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航天产业如何在高投入的背景下实现高效益?您刚才回答记者问题时一直强调航天产业对造福民生福祉的贡献,请你具体举例介绍一下,老百姓可以在航天产业哪些方面受益?
2016-04-22 15:32:23
- 许达哲:
航天产业确实是高投入的产业,但是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对人才的培养的作用还是很大的。要说和我们民生,是非常紧密。我想到一句话,航天飞行器飞得越来越远,航天科技与我们生活越来越近。第一颗卫星只是奏响了东方红乐曲,当时上天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的目的,很多在座的朋友可能也了解这一段历史。但是现在,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和航天技术、和卫星应用息息相关,例如出门要看一下天气预报,我们的气象卫星在国际上也是很有分量的,对全球大气的观测、对气象预报是做了贡献的。我们想去旅游,想出行,现在导航卫星、定位卫星、对地观测卫星都在帮我们的忙。
2016-04-22 15:33:06
- 许达哲:
我们要了解天下的大事,电视直播卫星、广播通信卫星都跟我们联系在一起。甚至偏远地区的远程医疗、远程教育,都在依靠卫星。为什么高分专项发射了两三颗卫星,25个省(区、市)就建立了高分数据与应用的中心呢?那跟我们的衣食住行就太相关了。现在网络上还报重金属污染土地,需要对土地利用、土壤分析,用得上遥感卫星,还有植被的覆盖、矿产的开发、精细的农业、粮食的估产,都会用到我们的卫星。近期厄瓜多尔发生了地震灾害,我们立刻提供了厄瓜多尔地震前后的图像,支援抗震救灾。联合国在中国设立了空间信息减灾平台,所以关联性太大了。如果有三维高程的对比图像对水利、城建都很重要。前两天我们开会研究,怎么把空间资源为精准扶贫服务?这是我们国家的“十三五”规划纲要里的一项重要任务,还有五千多万人需要脱贫。因为卫星资源可以提供一个大数据,利用好这些数据,就能为我们方方面面服务。
2016-04-22 15:38:44
- 许达哲:
嫦娥工程公布的数据,给很多科学工作者研究月球、研究空间环境提供了数据平台。所以大家看到,我们这些投入带来的效益很多是无形的,但是也有人说是1:10或者1比多少的带动力。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应用加强以后,一下子就注册了上百万的用户,因为交通运输需要,渔业生产需要。我们刚刚讲的未来十年国家空间基础设施能够完成的话,将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后通信就是宽带的,固定的、移动的都更方便。
2016-04-22 15:39:04
- 许达哲:
另外,卫星还可以用于社会管理、社会治理,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很多部门特别关注、特别急切,现在我们还在安排卫星观测计划,有时候排不过来。我们还没有完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管理的需要。现在是基本满足,但是还没有完全满足。就是这样的情况。
2016-04-22 15:40:47
- 路透社记者:
有些人批评中国航天计划,说这个计划透明度比较低,可能隐藏一些军事方面的项目,我想知道你们对这些批评有什么意见?另外,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提供一些关于每年航天计划预算方面的细节?
2016-04-22 15:42:10
- 许达哲:
中国航天发展是开放的,我们发展的五大理念就有“开放”这个关键词。现在我们跟很多国家合作,就是秉承这样一个理念。今天政府举办这个新闻发布会,我来回答大家的提问,表明了我们开放的态度。我一口气说了我们今年和未来五年、未来十年这么多项目,向世界发布这些信息,应该说中国的信息越来越公开、越来越透明。
空间资源可以为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服务,我们也在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我们利用空间资源,为维护世界和平、为国防建设服务,这是应有之义。我认为,在这方面,中国是越来越开放了,希望我们的美国朋友注意到这一点,我们也愿意和美国的同行合作,来发展航天的技术。
2016-04-22 15:42:43
- 许达哲:
我看到美国拍的片子《火星救援》,就设想了中美在遇到紧急状况下采取的火星救援活动,就证明美国的同行也特别希望和我们合作。但是很遗憾,由于大家知道的原因,我们现在合作还有些不顺畅的地方。好在去年我们已经又建立了对话机制,计划今年还要继续在这个对话机制上进行沟通。
2016-04-22 15:43:34
- 许达哲:
讲到航天的投入,中国在航天的经费是和国民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在刚刚召开的人大会议上,我们也公布了这个预算,我可以告诉美国的朋友,我们这方面的预算比美国小得多,有美国的同行分析,大体上把我们认为是1/10左右,有一定的准确性。我就说这些,谢谢。
2016-04-22 15:44:04
-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
刚才听您介绍,中国火星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里面的细节。中国载人、探月、北斗以及高分等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还有哪些新的航天工程,也请您介绍一下。
2016-04-22 15:44:28
- 许达哲:
正式批准立项的,要在“十三五”规划的末年,就是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我们做的是想一步实现绕火的探测和着陆的巡视,这相当有难度。火星探测是空间科学界和航天界关注的一个重大方向,1月11日正式批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因为每一个窗口要26个月才能遇到,我们正在严密地制定工程计划,争取在2020年这个窗口发射探测和着陆巡视的火星探测器。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因为现在能够在火星上着陆巡视成功的有美国,着陆的有俄罗斯,我们要能够一步到位,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它可以研究火星的土壤、环境、大气,以及我们关注的像火星上的水,因为研究这些还是要研究人类自己,生命的起源是什么,地球所处的环境是什么,火星在很多方面跟我们还是比较相近,它有一定的大气,和月球又不太一样,这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迈入深空探测,尽管我们的飞行器已经进入了深空,但是在深空进行探测还需要火星探测任务的完成和实现。
2016-04-22 15:45:19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们知道两个星期以前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海上成功回收火箭以后,为人类的航天史书写了重要的一笔,也让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商业航天这件事情上来。除了美国之外,近年来世界上其他主要的航天国家和组织都在大力推进商业航天,包括有越来越多的像和SpaceX这些公司开始争先恐后地进入太空探索事业当中,中国目前商业航天发展到了什么阶段?中国航天的“SpaceX”什么时候能够出现?
2016-04-22 15:47:42
- 许达哲:
SpeceX回收一级火箭,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创举。但是真正要用回收火箭再利用、发射,还有一段路程要走。我们很赞赏SpaceX公司的勇气,但是要低成本发射,降低航天的费用,不仅仅是靠回收技术来完成,还需要我们在工程研制、先进技术研发、以及发射方式等等做文章。降低成本,也是我们工程界应该努力做到的,使得我们的高投入能够降低一些、能够更可承受。我们要学习我们同行在这方面的探索勇气。
2016-04-22 15:49:26
- 许达哲:
关于商业航天,中国实际上已经开展了商业航天,我们刚刚已经说了,和多个国家开展了商业航天发射服务,签订了多个合同。但是,怎么利用好社会资源,使社会资源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航天这个产业中来,这是我们国家政府关心的一件事情。我们是开放的,我们鼓励社会资源加入航天的建设中。我还得说,设立“中国航天日”也是要唤起社会各界对航天的关注,也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种企业,能够积极加入到航天的建设中来。但是航天也是个高风险的产业,需要每个法人、每个企业自己来很好地把握。中国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升和国家战略,也是希望更多的民营资源向国防建设、航天领域投入,所以是持欢迎态度的。我们也将制定更加积极的政策,来促进商业航天发展。
2016-04-22 15:50:58
- 小康杂志社记者:
许局长,您还担任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我的问题跟国家原子能有关系,今年4月初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顺利举行了,近年来核安全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我国又作为核安全大国,在加强自身核安全上的努力和成绩有哪些?希望许局长回答一下。
2016-04-22 15:51:55
- 许达哲:
这个问题和我们今天的主题略有一些偏差,但是我也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核资源也是能够很好的和平利用为人类造福的,但是要使核工业健康发展,一定要注意核安全,一定要把核安全放在首位。中国在核安全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3月底4月初我也到了华盛顿,我们的高浓铀低浓化改造、我们核安保示范中心建设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如果我们把核科学和核医学做好的话,真的和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小康是相联系的。那么,如何把核动力更好地用好,能否安全地使用核动力,使我们到达更遥远的星球,也给我们工程界和科学家出了一个题目。这两个领域都跟安全相关,这两个领域都和民生相关,也和我们经济建设发展相关。宗旨是一致的,我们要和平利用,我们要增进人类福祉。谢谢。
2016-04-22 15:52:26
- 主持人 胡凯红: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许局长。
2016-04-22 15:54:04
- 许达哲:
谢谢媒体朋友们。
2016-04-22 15:54:30
图片内容:
- 国新办就首个“中国航天日”及中国航天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
- 新闻发布会现场资料
- 新闻发布会现场媒体记者陆续到达
-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胡凯红主持发布会
- 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介绍情况
-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
- 胡凯红请记者提问
-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 许达哲回答记者提问
-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 塔斯社记者提问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 日本NHK电视记者提问
- 中国航天报记者提问
- 新闻发布会现场
- 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
- 路透社记者提问
-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 《小康》杂志社记者提问
视频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6/4/22/20164221461317018021_361.mp4
图片大图:
-
国新办就首个“中国航天日”及中国航天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
中国网 杨佳
-
新闻发布会现场资料
中国网 杨佳
-
新闻发布会现场媒体记者陆续到达
中国网 杨佳
-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胡凯红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杨佳
-
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介绍情况
中国网 杨佳
-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
中国网 杨佳
-
胡凯红请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许达哲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杨佳
-
塔斯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日本NHK电视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航天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佳
-
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路透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小康》杂志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