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6年5月23日(星期一)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这个《纲要》非常重要,已经全文发布。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今天很高兴请来科技部部长万钢先生,向大家介绍创新驱动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万部长做介绍。
2016-05-23 15:00:36
- 万钢: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来到这里和大家共同来解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情况。上周,中共中央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我利用这个机会先向各位记者朋友做一个简要介绍。
2016-05-23 15:01:51
- 万钢: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系统阐述,强调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抓好顶层设计和各项任务落实,找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应走的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依靠创新驱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2016-05-23 15:04:08
- 万钢: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国家科改领导小组领导下,科技部会同20多个部门,认真开展了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组织了专题研究和国内外调研,完成了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和科技重大专项中期评估、12大领域未来技术预测等工作,这个过程历时2年,80多位院士和8000多人次国内外专家参加,召开20多次座谈会听取地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各方专家的建议。在广泛达成共识、汇聚各方智慧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纲要》,经党中央、国务院多次研究讨论,审议通过。
2016-05-23 15:04:52
- 万钢:
《纲要》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纲要》明确了未来30多年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是新时期推进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行动指南,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6-05-23 15:05:40
- 万钢:
第一部分是“战略背景”。《纲要》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是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战略,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纲要》从“国家命运所系”、“世界大势所趋”、“发展形势所迫”3个方面分析了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强调创新驱动既是应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困境的必然之策,更是为长远发展打造持续动力的根本之道,是必须长久坚持的战略。
2016-05-23 15:06:24
- 万钢:
第二部分是“战略要求”。《纲要》提出,要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优先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高效率的创新体系支撑高水平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同时提出了“紧扣发展”、“深化改革”、“强化激励”、“扩大开放”四项基本原则。
在“战略目标”方面,《纲要》按照2020年、2030年、2050年三个阶段进行了部署,每个阶段的目标都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目标相互呼应、提供支撑。
2016-05-23 15:07:52
- 万钢:
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2016-05-23 15:08:13
- 万钢:
第三部分是“战略部署”。《纲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进行布局。《纲要》在谋篇布局时突出强调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带动和促进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全面创新,以科技要素集成其他要素,走出一条创新发展新路子。
2016-05-23 15:08:55
- 万钢:
“双轮驱动”就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同步发力,“一个体系”就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六个转变”就是在发展方式、发展要素、产业分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创新群体等方面实现根本转变。
2016-05-23 15:09:41
- 万钢:
第四部分“战略任务”和第五部分“保障措施”是《纲要》的主体部分。在创新布局上,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区域创新、组织创新、军民协同创新、大众创新等进行了系统部署,在任务部署上,既对发展的任务作出了安排,又对长远的制度创新进行了设计。
在战略任务方面,《纲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要求,从创新能力、人才队伍、主体布局、协同创新、全社会创新等方面提出了8个方面的任务。
2016-05-23 15:10:25
- 万钢:
《纲要》的一大亮点是对产业技术体系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要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体明确了9个重点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包括信息、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生态环保、海洋和空间、新型城镇化、人口健康、现代服务业等,这些是我们今后要集中攻关的重点。同时,《纲要》提出要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创造新就业。
2016-05-23 15:11:00
- 万钢:
在保障措施方面,《纲要》提出要围绕建设高效率的国家创新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为战略实施提供保障。具体从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增加创新投入、推进开放创新、完善评价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和品牌战略、培育创新友好的社会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2016-05-23 15:11:22
- 万钢:
贯彻落实《纲要》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一分部署,九分努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切实抓好《纲要》各项任务的落实,为全面建成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简要介绍到这里,全文已经发布,具体的大家从《纲要》文本中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2016-05-23 15:12:57
- 主持人 胡凯红:
谢谢万部长,下面请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6-05-23 15:13:06
-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万部长您好,这次《纲要》中提到要再造科技计划管理体系,要改进和优化国家科技计划的管理流程,目前这方面的进展情况希望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2016-05-23 15:14:23
- 万钢:
谢谢。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的改革和优化科研经费的管理,也就是去年国务院发布的64号文和11号文,是国务院的重大部署。在科技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部门、各地方和广大科技人员通力合作,目前各项工作还是比较顺利。因为是按照中央的要求,要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个平台如果简单的说是“一个制度、三根支柱、一套系统”。制度是指国家科技管理的部际联席会议,有30多个部门参加会议,分别已经召开10次会议,星期五上午还召开今年的第二次联席会议,对“十三五”的科技创新规划、重大科研任务的布局,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实施、重大专项的改革、专业机构的遴选与改建、监督评估体系等一些重大事项做出了部署。特邀咨评委也已经召开了五次会议。
通过竞争择优的办法,按照文件的要求,遴选了7家专业机构开始承接项目管理工作,管理的能力和服务的质量正在接受着科技界的检验和应考答试。全程嵌入式的监督管理体系正在形成而且发挥作用,所有的申报和今后的管理都已经由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有效支撑了统一发布指南、统一受理申报等项目的管理工作。我们要求在整个的过程当中,要真正的做到全程留痕,真正做到可申诉、可查询、可追诉,所谓的“三可”。
2016-05-23 15:15:03
- 万钢:
目前基本形成了新的五类科技计划,原有的100多个科技计划现在已经整合了89项,形成新的计划体系。重点研发计划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方案,在信息、海洋、空间、国家安全等领域率先启动了36个重点专项,现在已经全部发布了指南,开展立项的评审工作。我们力争加快项目的立项和经费的拨款工作。
正在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管理改革,已在宽带移动通信、转基因、新药创制、传染病这四个专项开展试点,年内将在具备条件的重大专项当中全面落实。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已经启动的有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基金,有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的引导基金,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基金。近期还将会同各个区域创新,来实施区域创新引导专项,尽快完成优化整合的任务
2016-05-23 15:18:28
- 万钢:
基地和人才专项优化整合的方案已经制定完成,正在和相关部门协商,力争年内也要完成改革的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纳入到平台管理工作,也有了共识,年内我们即将实施启动。
2016-05-23 15:20:19
- 万钢:
国家科技管理改革的过程当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改革取得这样的进展是广大科技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改变了过去由上而下的布局,而是由下而上的征求意见,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各地方、各部门、重点高校、院所,包括高新区、创新示范区,提出了2600多个建议,我看着这一本本建议的时候,每一个专项建议都有四五千字,真是感到肩上沉甸甸、心里暖和和,科技的计划、体制的改革必须要得到大家共同的支持,与会的30多个部门包括相关的部门收到建议以后,我们也采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了聚焦,和各领域的专家针对各地方提出来的建议进行凝练,光去年就举行了上百场重点专项的研讨会。把这些建议和国家颁布的重大战略进行相互的比照,有上千名专家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聚焦形成了60多个重大专项的建议,经过特邀咨评委认真的评议,提出了优先启动的顺序,也提出了有些专项的凝练不足或者聚焦不够的问题,要求继续完善。
2016-05-23 15:21:56
- 万钢:
整个过程当中,至少有25000多名专家参与了,体现了广大科技人员,各级科技管理工作者对国家科技计划改革的支持。现在进入了新的阶段,目前接到的申报,已经有3000多个申请。这说明了科技人员的参与和努力。参与评审的专家也有1700-1800个,还有各方面科技管理人员。
新的系统当中,科技人员参加不仅在于参与申报和评审工作,还在于对现实碰到的问题进行质疑和提出新的建议。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共同解决。我的感受是,科技创新是一个高度活跃的领域,因此科技体制的改革永远是进行时,需要我们不断地来听取专家的建议,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动力,不断完善工作,推动万众齐心的科技创新的发展。谢谢。
2016-05-23 15:22:42
- 中国冶金报记者:
我们报纸比较关注钢铁等工业方面的消息,我想问一下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钢铁等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现转型发展、国家进行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将起到哪些作用?企业来讲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实现自己的发展?谢谢。
2016-05-23 15:23:23
- 万钢:
钢铁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钢铁产业的发展为我们经济的发展,为改善人民的生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您刚才说的产能过剩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解决产能过剩的方式并不是说把厂都关掉,而是促进这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最近很多专家进行了这方面的讨论,我只能略讲一二,可能行业的专家才是最重要的。我记得大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说提高我们钢铁的质量,减少它的消耗,减少资源的利用,提高它的能效。这是一个总的发展方向。具体来说,比如在建筑业,我们能不能推广钢结构,钢结构是轻型的、回收也比较容易的,发达国家有很多好的经验,我们的产能能不能转到这个方向上提高它的效益。也有的专家提出专业化特钢的概念。其实比如我们很多朋友出国都买刀具,这就是一种特殊的用于这种生活用品的钢,包括锅等等,都有这些按照需求来提高这方面的钢材。当然我们在很多领域都有特殊钢材的要求,钢材的精细化和提高它的质量。
2016-05-23 15:23:59
- 万钢:
要大力发展新材料。比如说新兴的合金钢,最近去了攀枝花考察的时候,钒钛的利用就是一个典型。还需要在工艺流程、炼钢的装备、自动控制、信息化,包括销售渠道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总的说起来还是要提高它的质量和效益。
2016-05-23 15:24:28
- 中新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这次《纲要》里提到“六个转变”,其中有一个转变是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转变,我们想问一下,之所以确定这个转变,它的理由是什么?如何去界定传统的要素向创新要素,您认为在目前看来这个转变的难点在哪儿?怎么解决?谢谢。
2016-05-23 15:25:45
- 万钢:
这个问题可能是各界都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要素驱动往往是讲的资源、环境、人口、投资这方面。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但是在更高的需求面前,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资源紧缺、环境约束矛盾突出,所造成投资回报的边际效应在递减,可投资的领域似乎就少了。这些传统要素驱动要转变它,就要解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的问题,也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面。所以说,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根本上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一方面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地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加产业转型的技术供给,刚才说钢铁行业的时候提到一些。另一方面,不断地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环境,进行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我们叫双轮驱动。一方面是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才能达到。
2016-05-23 15:26:20
- 万钢: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大概有四个方面:第一,要提高要素的生产率,来解决质量和效益的问题。第二,通过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来突破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第三,通过关键技术,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来突破自主可控的问题。第四,动员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的活力,通过全社会的积极性来实现新的发展。
总的说起来,像总书记、总理经常提出来的,创新质量和效益要提高,要推动迈向中高端,所以各行各业都有这样共同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来解决。
2016-05-23 15:27:42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万部长您好,最近国办印发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请您介绍一下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具体的工作。谢谢。
2016-05-23 15:28:21
- 万钢:
最近我们开了关于落实国务院促进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电视电话会,对全系统进行了部署,在科技部网站上已经全文公开。我想提的有几点:第一,去年10月1号以后,由习近平主席亲自签署的修订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正式实施。今年2月,国务院研究讨论批准了和印发《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这个规定实际上就是落实转化法最关键的实施细则。4月21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转化法》《规定》和《方案》这三者形成从修订法律条款,制定配套细则,部署具体任务的三部曲。
2016-05-23 15:28:37
- 万钢:
这个三部曲有一系列的重要安排,一共有八个方面,26项重点任务,不一一介绍。有一点特别重要,科技成果转化首先要激发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当前的重点是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的转移转化。在理顺机制方面,取消审批,给予科研机构、大学有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确定了科技人员最低的50%以上的分配比例。还要培育一批机制灵活、面向市场的转移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同进行成果转化。
2016-05-23 15:30:36
- 万钢:
第二,从实践当中要继续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扩散转移转化的主体。近几年来,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企业对于创新的投入。全社会研发资金去年达到了14000多亿,企业投入占了77%。一批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比如高铁、核电等等包括信息领域的一些产品都对升级改造提供了很好的作用,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走上了世界的舞台。与此同时,企业的技术不断向外扩散,我们国家有一个技术交易市场,这个技术交易市场去年也达到了9800多亿,其中有80%是企业转让、企业吸纳的。也就是说,企业开发的新技术也会在其他的行业当中不断地扩散和应用,起到了带头作用。从77%和80%当中看出,企业正在发挥主体作用。所以这一次我们对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也作出了落实的规定,最近科技部、财政部、国资委就对于国有的科技型企业怎样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也发布了相应的文件,网上已经发布,大家可以去看。
2016-05-23 15:33:14
- 万钢:
第三,完善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支撑服务,做好信息汇交的任务。
第四,发挥地方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作用。
第五,强化科技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优化配置。首先要把国家的科技资源能够开放共享。高校、研究院所有很多很好的仪器设备,也有一批专业化的人才,创新创业又需要用好这些设备,怎么打开这个壁垒,也是科技成果转化当中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要健全多渠道的投入,解决创业投资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以及障碍,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发挥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作用,使一批成果尽快的发挥作用。
2016-05-23 15:35:55
- 万钢:
前些天我也看了一些新闻报道,现在很多研发单位正在和企业紧密结合,创造一些新经验,也希望我们在座的记者朋友们能够到各地采访、吸收包括提出问题,有利于今后的工作。谢谢。
2016-05-23 15:37:50
- 光明日报记者:
万部长您好,我注意到《纲要》中提到坚持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同步发力,这应该是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表述,请问您如何理解这句话?
2016-05-23 15:38:47
- 万钢:
我刚才说了“双轮驱动”的问题,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是双轮驱动。新的技术不会自动变成新的产品,自动去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就是说,前些日子去调研“双创”,有一些年轻人研制了防水的插头,在水下能够连接,但是用的原理完全是新的原理,按照现在的规范标准就很难去检测,需要我们建立新的标准,能够使它进入市场。这是很简单的例子。
从中央的部署上,去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8号文件就是全面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来推动全面创新。这两个轮子是同时在驱动,小到一个小小的插头,大到产业的变革。比如说推动新能源汽车,一方面需要我们及早的部署来确定研发的布局,研发的关键、重点,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推广使用各个方面要做出准备。
2016-05-23 15:39:05
- 万钢:
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在税收优惠制度,在限行限购方面给予放松,在于促进企业去尽这方面的投入,要共同的发力。即使是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个商业模式创新,现在我们很多的分时租赁,很适合年轻人的需求,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到新的产品、感受到新的产品需求,来实现我们产业的转型发展。具体有很多理论性的东西,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我就不一一再说了。
2016-05-23 15:41:10
- 中国报道杂志社中国外文局融媒体中心记者:
我在《纲要》上面看到这样一段话,在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这一部分有一个面向2020年和2030年的表述,面向2020年是“继续加快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推进”,但是面向2030年有一句非常有的表述叫做“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有所为,我们是很容易理解,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里的“有所不为”是指什么呢?谢谢。
2016-05-23 15:41:27
- 万钢:
您提的这个问题很尖锐,什么叫做“有所为”,“为”容易,有什么“不为”,这个比较难。实际上要为的事很多很多,但是国家的重大专项和面向未来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它需要聚焦的是国家重大的战略。比如说我们在本世纪初,2006年颁布的《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当中确定了一系列的重大专项,现在比如说在信息产业领域,我们有对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和基础软件的部署,有助于我们信息生产装备,特别是大家现在都感觉到,在座的记者朋友们不用4G的很少了吧,4G第四代移动通信就是重大专项的一个成果。这就是“有所为”,很多领域还牵扯到水的处理、新药的创制、重大装备等等各方面,像新能源、核电这些领域。在国家科技计划当中,对怎么样把引进的高铁从25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建立自己的系统,建立新的标准体系,实现它的谱系化,比如说“蛟龙号”深潜也是重大的领域,面向未来我们还会在重大的领域当中进行一些部署。
2016-05-23 15:41:49
- 万钢:
有所不为”,首先我们要关注产业转型变革当中它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我们去认真的凝练。对于资源消耗大、环境以及一些领域,这些技术我们要对它进行转型,要替代这些技术。还有一些虽然在国家的重大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当中没有提到,也并不是说“不为”,所谓的“不为”,市场上有很多有关于服务业的转型,有关于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领域的发展,它比较适合于由企业来牵头,通过“双创”来解决,这些并不是“不为”,而是采用普惠式支持的方式,比如说众创空间,我们并不对众创空间里的每一个项目进行支持,而是对于这些众创空间里面它的进入门槛,比如网络、能源的补贴等等,比如创业导师、交流活动、创业大赛,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支持,不一定非得要用项目的方式。还有一些是通过企业创新的办法来支持。
2016-05-23 15:42:53
- 万钢:
今后需要有支持的重要领域就是基础研究、前沿探索,增加我们原始创新的能力。基础研究是从根本上解决一些科学问题,这些科学问题来自于对未来的未知的探索,也来自于创新生产实践当中所凝练出来的科学问题。前沿的探索,需要我们发挥一些创新的能力来对它进行探索。这些研究都可能有风险,也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是如果说起来不成功也是一种探索,所以对于基础研究,当我们企业对于创新投入增加的时候,我们还要更多的投入到基础研究的领域当中去。谢谢。
2016-05-23 15:43:35
- 中国日报记者:
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件,我们这个《纲要》也对创新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请万部长介绍一下,下一步促进“双创”工作的具体措施。谢谢。
2016-05-23 15:44:04
- 万钢: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增强发展新动能、发挥大家积极性、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它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为青年人的创业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带动了许多新的就业。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部署,科技部主要在“双创”的协调机制下,将科技型创新创业作为一个核心任务和长期的工作。我们对于遍布各地的众创空间制定了政策,刚才说了给予普惠性的支持,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等。
我们也在过程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了解情况。比如我们对纳入跟踪统计的498家众创空间进行了一年多的跟踪统计,我们发现社会资金是推动“双创”的一支主要力量,这些众创空间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普惠性支持,总的大概是19.3亿。但是他们在获取社会资本的投入,也就是创业投资带动了352亿。大约有7万多人在这样的众创空间当中发挥着他们的具体作用。通过创新创业大赛,这已经连续进行了四届,近6万家团队和企业参加了比赛,促成了创业投资超过100亿元,银行贷款授信也超过200亿。
2016-05-23 15:44:24
- 万钢:
下一步怎么做?一是推动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的领域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我们鼓励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利用他们的资源优势,打开他们的销售渠道,零部件供应,进行试制产品,检测服务,特别是创业导师创业团队的路演等等方面的服务,来服务于青年创客。由于它是一个专业化的,在各个领域当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这里值得提一提的是海尔的Hope平台,中科院的西安光机所搞的创业平台,东莞的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院和大连机床厂在建立一个众创的自动化的车间,为各地的“双创”企业来提供各方面的服务,起了很好的作用。一方面是带动量大面广的创业创新,另一方面使它能够聚焦于各个专业,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2016-05-23 15:47:17
- 万钢:
二是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来推动科技人员,尤其我们的教授研究人员,带领他们的学生,让毕业的博士生、研究生能够投身于创业活动,给他们很好的支撑,这也有制度性的保障。
三是作为我们政府服务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一批或者支持一批创业导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批公共服务的“双创”平台,开展创业培训,教育部最近在推各个高校都建立了众创空间,使大学生们可以在里面进行尝试,开设了创业培训的课程,这些都是我们共同支持这方面的工作。谢谢。
2016-05-23 15:48:15
- 北京电视台记者:
万部长您好,您刚才有说了关于人才培养方面我们有了一系列的措施,与之前科技人才的付出和获得往往都不太成正比,这次《纲要》有没有一些措施能够激励科技人员形成这种创新创业的方式。谢谢您。
2016-05-23 15:48:56
- 万钢:
这是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纲要》当中对于建立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体系进行了部署。这也是《纲要》的一个任务,我们还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可能要提高各级科技人员的稳定性收入的比例。二是推动科技成果转过过程中,使科技人员能够获得相应收益,带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科研经费当中要给科研人员更多使用自主权。同时对他们对此而付出的创造性劳动要有合理的补偿,但是这一切也是在管好、用好、放开、放活的原则下。最终我们希望年轻人能够有更多的发展才能的空间,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这是最重要的。
2016-05-23 15:49:36
- 万钢:
总的来说,提高科技人员的收入最重要的还是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创造更大的舞台和空间,使他们能够安心长期努力的去攻克一些基础前沿的工作,要做好保障工作,另一方面是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他的社会价值,通过聪明才智来创造自己的财富。
2016-05-23 15:52:52
- 主持人 胡凯红: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万部长,谢谢各位媒体朋友。
2016-05-23 16:04:39
图片内容:
- 国新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情况新闻发布会
- 国新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
- 科技部部长万钢
-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胡凯红
-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 中国冶金报记者提问
- 中新社记者提问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 科技部部长万钢回答记者提问
-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主持发布会
- 中国网对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
-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
视频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6/5/23/20165231463994788420_361.mp4
图片大图:
-
国新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情况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宗超
-
国新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宗超
-
科技部部长万钢
中国网 宗超
-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胡凯红
中国网 宗超
-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宗超
-
中国冶金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宗超
-
中新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宗超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宗超
-
科技部部长万钢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宗超
-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宗超
-
中国网对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
中国网 宗超
-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
中国网 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