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李振盛:用镜头记录汶川历史
活动描述
- 嘉宾:国际著名摄影家 李振盛
时间:2009年6月2日14:30
简介: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上下乃至国际社会都注视着四川灾区重建的进展,大灾之后的人们能否走出心理阴影、他们面对今后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态度?中国网特邀国际著名摄影家李振盛先生共同回访灾区,用镜头记录下震后一周年的四川灾区。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世界对话。刚刚过去的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一年以来,全国上下乃至国际社会都对四川灾区的重建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现在他们的生存状态怎么样?大灾之后的人们能否走出心里阴影?他们面对今后的生活抱有怎样的态度?近期,中国网特别邀请到了国际著名摄影家李振盛先生同我们的记者一起重访灾区,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下灾区的现状。今天我们也特别将李振盛老师请到了演播室,让我们大家一起跟随他的镜头去了解一下四川灾区的现状。
李老师,非常欢迎您的到来。
2009-06-02 14:28:17
- 李振盛:
谢谢。
2009-06-02 14:29:18
- 中国网:
您刚刚从四川灾区回来,去年您也去过四川的灾区,而且当时您说,可能以后就来不了这里了。这次重访灾区心情怎么样?
2009-06-02 14:29:35
- 李振盛:
去年地震以后,我作为新闻媒体的志愿者、一个老新闻人的志愿者自费去四川灾区记录了那个实况,为历史留下一点资料。今年我曾经想有没有机会再去,正好中国网和我联络,说希望能够做一次回访。今年去了以后感觉到心情很不一样,去年是在一种非常悲苦的心境中,看到的是惨状,家园被毁和人民愁苦的状态,我跑了几天。
今年去看了以后,发现情况有很大的变化。一个是人们的居住条件有的地方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有一些正在改善之中。人们的精神状态变化是最大的,这一点给我的影响最深刻。所以能够通过中国网向广大的网友介绍一下我前后两次四川的灾区行,让大家共同分享我的图片。
2009-06-02 14:29:50
- 中国网:
今天见到李老师的时候,觉得您真的被晒黑了很多,可见这次的行程是比较坚辛的。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次到四川的行程?
2009-06-02 14:32:43
- 李振盛:
去年去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交通的问题,是道路不好走,有很多时候车辆赶在夜间行车,我们曾经遇到了0.5秒的生死时速。夜间行车,完全没有灯光,就靠车灯照明,突然发现前面的路断了,当时开车的是救灾英雄陈岩。他一个急刹车,看到离前面的断崖处就3、4米,再有半秒钟就冲下去,下面就是滔滔江水。这种夜半惊魂的事情大家都很后怕。白天行车要随时注意余震造成山上的塌方,埋没车辆和砸毁车辆。今年给我们开车的是一个藏族同胞,他去年在副驾坐着,随时看着旁边山的情况,经过生死线还有警车给我们带路。
今年道路情况好多了,去年我们为了从成都达到汶川,映秀不通车,绕过很多的路,绕两、三天才到。今年很顺畅,路况很好,但是堵车很严重。路通了,车也很多。去年路上看到大量运输救灾物资的车辆,今年是各种车辆都有,有货车、旅游团的车,还有个人的自驾游。这说明路况很好,也给人们的出游提供了方便。
我们去的第一天本来是三个小时的路,从成都到汶川要3个小时,结果用了12个小时,就是堵车。最严重的一段是烧火坪的隧道,隧道才450米,但是我们在那里堵了整整一个小时。现在那里的交通情况很拥挤,而且是我此生见到的最严重的塞车了。
2009-06-02 14:33:15
- 中国网:
比大都市还塞车。
2009-06-02 14:41:28
- 李振盛:
大都市的车总是在动,那里一停下来有的时候是几个小时。中国网的胡迪给我拍的照片,我觉得很能体现塞车的状态。我在半路上的时候,从后备厢拿出电脑,从电脑里拷东西。一般在北京怎么塞车也不可能到后面打电脑,所以我和胡迪说,这个照片是无意之中记录了塞车的严重状况。这次走的路线,把我去年走过的路线又走了一遍,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共同展示一下。
2009-06-02 14:41:41
- 中国网:
您说过一句话:“摄影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记录历史。”这次您一定也拍了很多珍贵的,反映了当代历史的照片,我们请您着重给大家讲述几组特别有历史意义或者特别有故事的照片?
2009-06-02 14:42:05
- 李振盛:
您刚才说得很好,摄影的功能是记录历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我本人是1963年从长春电影学院毕业,在报纸里从事新闻记者的工作。我现在大半生的摄影都以纪实为主,去年能够去灾区也是为了记录中国历史特大的灾难,在历史上是没有的。
2009-06-02 14:42:38
- 中国网:
这也是出于新闻记者的本能吧?
2009-06-02 14:42:56
- 李振盛:
我已经不是新闻记者,后来做了新闻教师,现在又退休了,但是我觉得是一种职业的习惯,觉得应该去记录。今年一周年的重访很有特殊意义,看看这一年的变化是什么样的。下面我用图片展示一下此行的内容,当中把去年和今年的图片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2009-06-02 14:43:21
- 中国网: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009-06-02 14:43:40
- 李振盛:
第一组照片是在萝卜寨,是一个羌族的山寨,据说它有4000多年的历史。从这个图片看,前面的小山村就是萝卜寨,这是今年的照片。去年是这样一个情景,同是一个山村,去年是临时的救灾帐篷,这种帐篷遍地都是。当时救援、应急很有效,能够阵风挡雨,但是不适合居住,夏天里面像蒸笼,冬天又很冷。现在看的这两张照片是去年的情景,远处是萝卜寨的村庄,近处全是蓝帐篷。今年已经变化了,看上去并不美,但是很实用。房顶用黑色的用油毡纸钉起来的,用各种能够遮风档雨的东西修起了临时居住房,这个居住房是夏天也不太热,冬天还挺保暖。
2009-06-02 14:43:55
- 中国网:
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好看,但至少很实用,至少是一个房子了。
2009-06-02 14:45:35
- 李振盛:
至少可以在里面生活了。去年我看的时候,帐篷看着很漂亮,这是去年我拍摄的一个党支部的帐篷,里面有电视、沙发、椅子,但里面空空的,没有人。我问为什么不去看电视?大家说好热。可能到晚上或许好一点。去年灾民的情况是这样的,羌族的女性特别勤劳、特别能干,在搬家,从废墟里面搬出大沙发。这是萝卜寨的情况。这是去年的照片。
我们再看一下今年的照片。这个老婆婆在去年我拍的照片当中她是背着一个背篓,今年背着一个小孙女。
2009-06-02 14:45:47
- 中国网:
前面我们好象有看到这个老婆婆的照片。
2009-06-02 14:46:40
- 李振盛:
对。去年我是这样碰到的,她从萝卜寨的临时住房走过来,背着很多拣到的废纸。当时看到她眼睛上贴着绿色的树叶,觉得很特别,我问她:老婆婆,你为什么贴着树叶?她说很上火,贴这个能够清热去火。今年她变化了,她的背后是一个小孙女。她和我们讲,她有5个儿子,本来是6个子女,有一个去世了,现在有10个孙辈的孩子。
2009-06-02 14:47:07
- 中国网:
她比去年好象长胖一些了。
2009-06-02 14:55:08
- 李振盛:
是的,她的精神状态好多了,去年和今年的状况完全不一样。
2009-06-02 14:55:23
- 中国网:
那种笑容是发自内心的。
2009-06-02 14:55:37
- 李振盛:
现在看一看他们的新居,萝卜寨这个地方规划得非常好,他们把原来的废墟在将来要修建旅游点,不在原地修居住地。我感觉羌族的人们非常热情,这个女士听说我们要到萝卜寨来,她就主动给我们带路。
这是在萝卜寨的街头随便抓拍的照片,一家人很快乐,大人和孩子都很健康、快乐。我想说一句,我们在灾区以外的人们总是想着灾区的人还是生活在痛苦当中,其实不然。那里有一句话是:四川的人们、灾区的人们依然很坚强,依然很快乐,依然很有希望。像这个奶奶和孙子,虽然在临时的帐篷里面居住,但是他们用四川话讲,很安逸。
这是我们进到一家羌民新搬家的房子里面,有一个客厅,有一个沙发,房子的里面是卧室,后面正在盖厨房。这里体现了灾区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很明显,从硬件看,他们的居住条件正在改善,可能以后会越来越好。再往下看一组照片。
2009-06-02 14:55:46
- 中国网:
我觉得刚才看了这组照片,真的是反映出去年和今年的变化,而且很多变化是我们不在灾区的人想象不到的。我是四川人,我今年特别想回四川看一看,在我的想象当中觉得灾区的生活应该是很艰苦的,但是看了您的照片以后我心里放心多了,对老乡们的生活状况放心多了。
2009-06-02 14:56:28
- 李振盛:
作为灾后的重建也有一段艰难的历程。他们现在的生活还是艰苦的,但是比去年更有希望了。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变化是他们觉得更有希望了,走出了阴影,他们相信未来会更美好。通过艰苦的生活才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2009-06-02 14:57:11
- 中国网:
我们接着看下一组照片。
2009-06-02 14:57:36
- 李振盛:
这一组照片是在汉旺拍摄的。那里有一个东汽中学,去年损失特别惨重。这张照片是去年陈岩驾车带领我们看了东汽中学,他指着这个地方说他在这里救出了一个马小松(音)的孩子,去年他救出很多孩子,其中一个女孩就是他从这里救出来的。作为个人来说陈岩是一个救人最多的英雄,他是国家救援队编外的人员,穿着花格子的衬衫和穿红色工作服救援队的人在一起共同救人。在四川他一共救了29个孩子。
2009-06-02 14:57:52
- 李振盛:
这是当时汉旺的楼倒塌的状况。那个时候人们正在清理废墟。这张照片是两个人在废墟上进行清理,后面有一个著名的,在全世界从电视和照片上看到的汉旺大钟楼,这个钟楼在地震的瞬间停止了,钟表永远停在了午后的14点28分。我今年和去年都围绕着钟楼拍了一些照片,这是通过废墟看到的钟楼。大家请注意,原有的大广告板在地震中全部撕裂了,露出了钢板。
这是在民族的第三医院,这是他们当时的宿舍楼。今年已经大变样了。去年我当时很感触的是在这次大灾之中,有一个女士还坐在街边上看书,我就觉得这里面体现了人们如何对待灾难。这么大的灾难来了,人们还在照常生活、工作、学习。我发现这个以后,我觉得这个很说明问题,在这个时候还在那里读书。
2009-06-02 14:58:16
- 中国网:
这是一种心态。
2009-06-02 15:07:37
- 李振盛:
是的,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心态。这张照片是为了表现这个钟楼。去年的时候,任何困难都难不住英勇的中国人民。这是陈岩救孩子的中学,就是东汽中学,陈岩在这里找一些孩子的纪念品。从这张画面看,前面几张看到了钟楼是那么一种环境和惨象,这是今年拍摄的照片。原来是废墟的地方现在竖起了“捐出一片爱心”的广告牌,这个钟楼本来就是汉旺的地标,通过地震以后,这个地标被全世界人民知道了。
2009-06-02 15:07:54
- 中国网:
是的,时间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2009-06-02 15:08:11
- 李振盛:
今年在废墟的地方修出一条路来,通往一个新修的东汽博物馆。去年看到了废墟,今年成为了停车场。去年看到这里的废墟上有一个楼,今年废墟上的楼已经被拆掉了。这说明整个灾区在重建之中。这是钟楼对面的,在汉旺那里有很多楼在等待着拆毁和重建,这个工作需要一段时间。
这是钟楼下面,我们发现很多人在那里远远看竖起的纪念碑,这个纪念碑做得很精致,设计得很好,“5·12汶川之痛、华夏之哀:沉痛悼念遇难同胞”上面记录着2008年农历4月初八,星期一,这是一个整块的石头雕塑出来的碑,它成为人们在钟楼下纪念的景观。
2009-06-02 15:08:23
- 李振盛:
钟楼在现在和将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地标。在钟楼对面的马路上我们发现了人们生活的状态,沿着这个路边、人行道的边上,政府给铺好了水管,在后面的临时居住区里住,人们在这里统一做饭、洗菜。下水就是街边的下水,本来是疏导雨天的雨水,现在成了人们的生活用水疏导管。
人们现在都说我们现在住在这里,很快就搬到统一修建的规划好的小区里面。这个人一边走路,一边打着手机,好象一切都没有变化,就是人们在正常生活着,尽管环境艰苦一些,老年人在这里坐着聊天。这里很有趣,几个人在转呼拉圈。
2009-06-02 15:08:39
- 中国网:
不仅有正常的生活,还有娱乐休闲。
2009-06-02 15:08:58
- 李振盛:
这是在健身,小孩在学习。从照片可以看出灾前和灾后的生活状态是正常的,但是环境是不同的,这一点教会我们的就是怎么样对待灾难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正确对待灾难了,才能够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个人做了一碗肉,他说一个礼拜吃一次肉,后来他自己在锅里面炒。这张照片里的老人生病了,在煎药。这一切好象和我们在北京或其他城市生活的节奏、状态差不多,除了居住条件不同以外,其他好象没有什么差别。这个人也很快乐。我们问他:你的胳膊是不是在地震当中受伤的?他说:是,截肢了。他在弄蚕豆,还让我们过来尝尝。所以这就是人们现在日常的生活状态。这是一个大的居住社区。
这两组是关于人们去年的状态和现在生活的变化,居住条件的变化,有的已经变化了,有的正在变化之中。
2009-06-02 15:09:16
- 中国网:
主要是从硬件上看,大家可以直观的看到一些变化,以前居住的是帐篷,现在至少住进房子了,大家从这些变化当中也能感受到精神和生活上的变化。
2009-06-02 15:09:39
- 李振盛:
接下来我再放一组照片。大家都知道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这场地震叫“汶川特大地震”,也知道地震都会有震中,就是发生地震的中心地带,震中当中还有震源点,大家都知道汶川大地震震中在映秀镇,映秀镇里面的震源点是哪里呢?就是这里。去年没有办法进去,除了央视和中央有关的新闻媒体记者可以进去以外。
去年,我在纽约看到很多关于震源地区的照片,但是这片地方,就是这个灰白色的三角地震,叫牛眠沟。去年看到的照片是站在震源里拍震源,就是拍前面一个大石头,说这个石头像卧牛的样子。后来我们说为什么叫牛眠沟呢,是不是像石头卧倒的像?所以站在这里拍震源不能表现它的全貌。
这次我们站在和牛眠沟的震源点相对应的一块巨大的飞来石拍摄的,当地的朋友和陈岩都说这个表现得很好。大家知道这么一场世纪性的大灾难,就是源自这个地方。我们在这个地方对着拍。这块石头是一块很奇特的石头,在地震的时候,山上的石头崩裂下来,很多石头越过公路,飞到江水里面,前面是闽江。
这一块巨大的石头飞下山来以后,倒插在闽江边上,这不是人工的,这是自然形成的,就是滚下来以后扎到这个地方。现在在这上面刻字,5·12震中映秀,刚才说的牛眠沟在它对面。现在这里已成为一个景点,人们到这里都要在这里留影。
2009-06-02 15:09:55
- 中国网:
很有纪念意义。
2009-06-02 15:10:20
- 李振盛:
我们走在映秀的时候,有一个大的广告牌吸引了我们,这上面写的是“加快恢复重建、尽早搬进新居”。因为是在临时居住的帐篷里面竖的牌子,我们走进去以后和当地的居民聊一下,我发现四川人民和中国各省的人民一样,都很热情、很实在。这个老太太请我们到她家里看,这是他们夫妇给我们讲述他们当时经历的大灾难,他们本来住在山的后面,发生地震以后,他们搬出来和大家一起住。这里的居住条件并不好,是临时房,但是人们生活得很快乐。老太太说我的子女很孝顺,和她的女儿拉着手,可以看出亲情。
这个老太太是一个人,她和儿子、儿媳妇过。我们去的时候本来看到她在门口端着碗吃饭,后来我们问可不可以进去看看,看到桌上摆着四个菜,一个人吃饭,咱们有时吃饭都做不到四菜一汤,她在这里坐着吃。她说她爱好一天喝点酒,就是这个桶里装的,4块钱一斤的酒,打一桶能喝一个月,每餐都喝一点。她手指着玻璃杯上,一天喝一两多。
2009-06-02 15:10:32
- 李振盛:
我当时觉得,一个老太太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还能这样快乐,这样的一种心境真是很难得,城里的老年人有的还得抑郁症呢。你看这个是他们的厨房,有一缕阳光,晚上要开灯,白天靠这个光来做饭。从这个生活状态看,从她的精神面貌看,我觉得灾区是有希望的。这个老太太除了喝酒以外,还要抽烟,她除了低保以外,每天拣塑料瓶。车从他们门前过,一塞车他们就高兴了,因为停的时间越多,她拣的饮料瓶就多了。
我们问他饮料瓶捡完以后怎么卖?她说18个瓶子可以卖9毛钱。我们从她家离开之后不久又碰到了,我问她捡了多少?她说捡了大半筐,不到两公斤,就能卖不到2块钱,把这个钱可以用到自己喝酒和抽烟上面来。《成都日报》的记者递给她一支烟,她很熟练的从自己的衣兜里面拿出打火机,很有意思。这张照片里的还在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玩着小玩具,这些说明在灾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精神状态都很好。
这个照片是一个区域里面摆摊的,他们说一堵车他们就有生意了,不堵车的话车就快速的通过了,就没有人买东西,他主要是卖给过路的客人。堵车的状况是连游客都下车步行。
2009-06-02 15:10:48
- 中国网:
堵车很严重。
2009-06-02 15:11:21
- 李振盛:
是的,车可能一堵就是几个小时。这幅照片是打着旅行团的旗子,游客在下面走,游客走可能看看周边的景观。这个照片是说明这个石头就是从这里下来的,滚过公路来到这里,这是鬼斧神工,是大地震造成的,它成为一个永久性的标志。所以胡锦涛在5·12这天去的就是映秀举办的全国性的追悼和纪念活动。
2009-06-02 15:11:33
- 中国网:
李老师刚才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这方面的情况。接下来您还想给大家展示什么样的照片?
2009-06-02 15:11:45
- 李振盛:
我想说一个我一直都牵挂的王老汉的故事。他住在汶川县雁门乡索桥村,去年我们赶往萝卜寨的时候,在路上乘车看到一个人在公路上走,这是大地震发生不久的时候,人们开着车下山来,他每天提着东西上来。后来我们和他聊起来,把他请到车上来,我们送他回家。我和《深圳特区报》的记者讲,正好咱们载他一段,他也可以带我们一程,到他的小村看一下。
这是去年,那个时候余震不断,我们和他谈话时候就不断的发生余震。他说这些都看惯了,他的脸上好象有忧愁,但是好象已经习惯了。后来我们的车一路和他走,他带我们去他的小山村,这是完全垮塌的。我问他为什么从县城过来?他说:他们住在汶川县的救灾帐篷里面,他每天要步行几十里,回来喂他的两头猪和十几只鸡。这是他家原来居住大院的大门,他自己跨入自己的大门,完全是有框无门,是一片瓦砾。
2009-06-02 15:19:20
- 中国网:
也就是形式上的大门了。
2009-06-02 15:19:47
- 李振盛:
他站在自己家门的院子里面和我们叙述。
2009-06-02 15:20:00
- 中国网:
门也看不出里外,院子也分不出里外。
2009-06-02 15:20:13
- 李振盛:
完全是一片废墟了。透过倒塌的院墙,就可以看到远处的救灾帐篷。他推开门让我们进去,他说很危险,你们要注意安全,因为大梁随时会倒塌下来。这是他的客厅,他在房间说毛主席像也在地震当中毁了。他在厨房里面找出几件餐具来,看看能不能用,其实剩下的都是碎的。
这是他拿着自己的门牌,索桥村一组12号,他在和我们诉说。他的状态是心里很复杂的感情,等于在痛说地震灾难,好好的房子现在毁于一旦。他本人过去当了八年公安武警,我以为他的年龄比我大,后来一聊,他说是1940年出生,一问月份比我小一个月,我原来叫他老哥。今年我们老哥俩第二次相见。
2009-06-02 15:20:24
- 中国网:
您今年又找到他了?
2009-06-02 15:20:37
- 李振盛:
找到他了。将来我会写博客、文章或者灾区行,这个人物是主要的一点,我一直很牵挂他,王金云老汉的故事。
2009-06-02 15:20:46
- 中国网:
他今年生活得怎么样?
2009-06-02 15:20:56
- 李振盛:
他的房子正在建。这是他去年正在喂鸡,他从县城回来在这里做饭。他说这两头猪是他家剩下的唯一的贵重财产,房子都没有了。后来和我们招手再见。
今年我们去那里,拿着去年拍摄的照片给他,他当时正在讲述他的房子被砸毁的状态,村民听说有人来访问这个老汉。我们是5月9日到那里去,他说前一天,去年和我一起去访问的《深圳特区报》的记者也赶来了。去年我把拍到的照片发在网上,他也成为了新闻人物。他的儿子和我们讲,你的照片我们都从网上下载了,放成大照片。我说照片一定是虚的,因为网上的精度不高。他说是,都很模糊的。
今年的状态是他的房子正在修建中,不像原来的木质和泥巴的墙了,现在是砖瓦房了,有很多的水泥,而且房子建得很好,墙也很厚实。这个房子正在建设当中,现在透过房顶和窗子可以看见远山和景物,看到这一切也等于看到了希望。说起来房子的事情,他自己也喜笑颜开,他说:“我在70岁的时候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我很高兴,这也是老来富。”
人们对灾和不幸有不同的看法,旧的房子倒了,有了新房子,他说自己是老来富。这个心态让我很感动。这是他的大儿子,在他爸爸新建的房子里面交谈着,当时他给我们介绍,邻居们要把房子收拾干净,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再建一个房子,把这个地方将来变成耕地。因为在废墟上再建不容易,都在一个小地方建,再把这个地方清理出来,政府要求到明年这里要变成耕地了。
2009-06-02 15:21:07
- 中国网:
还是很有希望的,不仅有自己的房子,还有自己的耕地。
2009-06-02 15:21:40
- 李振盛:
因为农民的土地是有限的,不能无限的扩张房子,那么怎么来耕种和生活呢?现在看这里,不仅是水泥砖瓦房,还有了二层楼,都是小楼房,现在正在建。这是水泥搅拌器,上面在修着。看到这里确实感觉到人们的生活在发生着变化,而且变化是巨大的。
这个羌族妇女做羌绣,现在网上人们说做义卖,支援灾区。我在纽约收到过电子邮件,说是广东组织过义卖活动,我说这次我们可以到现场去了,在那里看一下羌绣。
这是王老汉和他的儿子,在他家原来的大门前诉说着,也在对未来畅想着。这个房子里面现在的状况是房子里面放着两口棺材,是王老汉和他老伴的棺材。因为屋子垮了,现在用油毡纸盖着。他的大儿子的房子已经建起来了,我敲一敲大门,是防盗门,双门的,每个门都有一个猫眼。
2009-06-02 15:21:53
- 中国网:
感觉比地震以前的房子更好了。
2009-06-02 15:22:12
- 李振盛:
当然,这是在废墟上重建的。这是和大儿子交谈,他说我们现在的房子还没有装修起来,里面都是水泥的,里面还要装修,等装修好了以后请你们再来做客。这是一家已经建好的房子,四壁还没有装修,地上已经铺了瓷砖。人们在看电视,电视很清晰。我问他们能收多少台?他们说40多个台。还有家庭影院,人们在沙发上看电视。
所以灾区人民的生活远不像我们灾区以外的人想象的那样很凄惨,包括那些在地震当中有人遇难的家庭现在也都平复了。这是王老汉和他两个儿子的照片。我说这是两个老汉的故事,是王老汉和李老汉的故事。我在纽约的时候,有人说:你这样平实的表现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很有意义,比那些喊口号的好很多。
这是上百年的大槐树,在这个村的前面是著名的垮塌的山景。这是今年的王老汉和去年的王老汉,从他的面部表情看,对比看一下,去年的王老汉只是一念之差,那个时候是地震刚刚发生,他既在恐惧之中,又在忧虑之中。今年完全不一样,他笑逐颜开。
我想和广大的网友说,灾区人民最大的变化是精神面貌的变化,精神状态的变化。后来我们离开他的时候,看到他们人们在打基地,原来打基地是没有水泥的,现在打的非常结实,也用钢筋了。他们说现在的房子非常好,应该不怕地震了。
2009-06-02 15:22:27
- 中国网:
刚才王老汉的两个表情真的反映了很多,第一张大家可能看到的更多的是焦虑、担忧、彷徨的感觉,眼睛里透露出的都是担忧。第二张喜笑颜开,充满着一种幸福的感觉。
2009-06-02 15:22:54
- 李振盛:
我们拍照的时候没给他任何干预,因为我最反对拿起相机对拍摄对象说“笑一笑”,我觉得要表现一种真实,他的悲苦是真实的,他的忧愁是真实的,他的欢乐也是真实的。
2009-06-02 15:23:11
- 中国网:
这张照片感觉都是刚刚说完话,是抓拍的状态,非常的真实和自然。李老师,非常感谢您讲述的您和王老汉之间的故事。除了他以外,您今年还有没有特意回访一些人,或者对您去年在灾区认识的朋友进行拍摄呢?还有没有其他的故事要跟我们讲述的?
2009-06-02 15:23:22
- 李振盛:
这是我们的车子要离开的时候,看到索家村的羌族妇女上山,开始我们不知道她们干什么,以为她们山上干农活,后来知道她们去修路。这条路的畅通和她们的维护有很大的关系,哪里有坑,她们就填平。后来问她们,每天给你们多少工钱?她们说一天50块。我们后来议论,50块不少啊,一个月1500。在北京下岗职工都愿意干啊。
2009-06-02 15:23:33
- 李振盛:
她们的工作也不累,也不是开山。我们看了以后,你看山区道路的畅通,灾民一边是重建家园,一边是维护公共设施,使交通畅通。这个景观是非常重要的,是当年自然之手改变的山河,重塑山河。
现在再看一下别的情况。我们还去过了著名的北川中学,这是去年拍摄的北川县城,今年进不去,因为今年开放的3天只允许当地居住凭身份证进去,媒体都不可以进去。这是去年拍摄的北川中学的现场,那个时候没有栏杆,还可以进到里面,只拉了一个简单的绳子。
2009-06-02 15:24:14
- 中国网:
这是在废墟上纪念亲人的香?
2009-06-02 15:24:37
- 李振盛:
这不是在废墟,而是在废墟上撒了大量的石灰,消毒,防止瘟疫的。去年的照片就是这样。今年北川新城的地方立着大口号的标牌,“牢记总书记嘱托,一定把北川建设好”北川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今年的北川中学加了铁栏杆,就是不让人们走上废墟,后来也加了铁丝网,因为有很多人想进去找找自己孩子的遗物等。因为有很多师生至今都在土堆里面,没有挖出来。
这是从香港来的无国界社工,他们去年来了,今年又来了,他们悼念死难者,帮助失去亲人的家属。这是帮助老太太烧香,他们都含着眼泪,老太太的表情说明灾区人们的悲痛已经深深地埋在心底,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巨大希望。
2009-06-02 15:30:52
- 中国网:
手里拿着一张面巾纸说明刚刚哭过,可是脸上还充满着笑容。
2009-06-02 15:31:06
- 李振盛:
这个很说明问题,不像网上的网友说的,在那里不许笑,其实完全相反。在家里想象的东西是靠不住的。
2009-06-02 15:31:18
- 中国网:
这张照片志愿者也在哭。
2009-06-02 15:31:29
- 李振盛:
志愿者听了他的故事也很悲痛,相互在安慰、勉励。这是胡迪拍的照片,我在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来的情况,他们都是自费过来的,不是基金会出钱的。所以大爱无疆,也是不分海内外,不分种族,除了华人以外,包括一些老外也在这里祭奠。
2009-06-02 15:31:54
- 中国网:
我们看到一周年的时候,还有这么多的人在关心他们,也感受到一种大爱的延续,不是阶段性的,而是持续性的。
2009-06-02 15:32:07
- 李振盛:
另外,在这里烧香烧纸的并不都是失去亲人的人,很多人都在表达一种哀思。
我们这次灾区的回访从出发到回来一共7天的时间,这7天我们赶上两场婚礼,说明在悲痛之中人们又有欢乐,选择这样一个日子或者时段结婚。
我们碰到的第一场婚礼是藏族的康巴汉子,很威武、很英俊。他和一个汉族的姑娘结婚,她说“我是半个汉人”,她的妈妈也是和藏族人通婚,也是汉藏联姻。我们在酒店里面看到他们要举行婚礼,我们说到他们的婚礼场看一下。他们现在的习俗和全国各地一样,就是很多人来祝贺,有礼金和花车,一点都不逊于城里。这是在都江堰的大酒店里举行的婚宴。
下面这个人是去年为我驾车,邀请我去灾区访问的陈岩。
2009-06-02 15:32:24
- 中国网:
就是那位救人最多的志愿者。
2009-06-02 15:32:47
- 李振盛:
他就选择了5月12号举行婚礼,我来访问了他,胡迪拍了录像。他说本来上面指定他要去映秀,就是胡锦涛主席去的纪念大会,因为他是英雄,他要参加。他说我面临着是同总书记见面还是同妻子结婚的选择,最终我决定不能改变我的婚期。我说这点很好,很人性化。如果太政治了,把自己的妻子放在一边,因为是总书记就推迟了婚礼,不好。
5月12号这天,他早上从德阳开车到北川,我们的车子也和他一起走,和他一起去了几十辆车子。路上太挤,用电话联络的时候,他说已经接了新娘,你们往回走吧,我们就回到德阳的宾馆等他。
这次婚礼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救过的很多孩子都参加了,媒体上报道的最著名的孩子都在这个会上出现了。这是他救过的孩子,写着“我们是一家人”,现场摆着照片。他在等待新娘出场的时候说到:我等这一天等了37年。他又说:在座的各位等这个时刻等了3、4个小时,因为堵车。这个婚礼很热闹。
2009-06-02 15:33:00
- 中国网:
婚礼的场面还挺大的。
2009-06-02 15:33:13
- 李振盛:
这是为死难者默哀,也为生者祈福。这是他的新娘叫彭露,用地震灾区旁边的几棵小草编出来的婚戒,她在向大家展示她编好的戒指,戴在手上。这个比佩金带玉好,用灾区的小草记录这场灾难,新娘的表妹就是陈岩给救出来的,但最后还是去世了。他们俩也因此而结缘。这个是最著名的“可乐男孩”,也很阳光,现在就是少了一只右臂。这些孩子有的叫他大哥,有的叫陈叔。
2009-06-02 15:33:32
- 中国网:
感觉到非常的亲,“可乐男孩”的状态也很好。
2009-06-02 15:33:43
- 李振盛:
这是“可乐男孩”和陈岩的妻子。
2009-06-02 15:33:54
- 中国网:
大家也挺熟的。
2009-06-02 15:34:03
- 李振盛:
他们本来就经常在一起聚会。这是陈岩救的一个孩子,腿残疾了,坐轮椅,但是现在到处做轮椅秀,就把轮椅玩得像杂技一样,现场表演各种动作。 这是大家留下自己的手印,记住5·12这一天。
去年陈岩开车往灾区走的时候,还穿了手上拿的这件花格子衬衫,这件衣服非常出名。他救人的时候,当时中央电视台报道说:就是那个穿花格子衬衫的人。今年他把这个衬衫、裤子和鞋子捐给了四川省地震博物馆。
2009-06-02 15:34:33
- 中国网:
当场还进行了捐赠仪式!
2009-06-02 15:34:48
- 李振盛:
对,将来会成为他们重要的馆藏。
2009-06-02 15:35:06
- 中国网:
我觉得这场婚礼非常有意义,在地震当中生存下来的人,在今天又开始他们的新生活,新人生。
2009-06-02 15:35:13
- 李振盛:
是。凡是去过灾区的人们都深刻的感受到这一点。灾难已经发生了,灾区的人民正确的面对灾难,克服困难,进行自救来重建自己的家园,充满了新的希望。
2009-06-02 15:35:37
- 中国网:
而且从这场婚礼我们能看到这么多朋友来参加,举行这么多有意义的活动,大家都没有忘记灾难,在缅怀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希望。
2009-06-02 15:35:53
- 李振盛:
为了明天,为了活着的人。
2009-06-02 15:36:10
- 中国网:
5月12日,你们主要在拍这场婚礼?
2009-06-02 15:36:21
- 李振盛:
13号就回到了北京。
2009-06-02 15:36:33
- 中国网:
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李老师展示的照片就展示到这了。您有没有希望这次去了以后,下次还有机会再去?有没有和王老汉或者是和陈岩做一个约定?
2009-06-02 15:36:43
- 李振盛:
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希望能拍到更多照片。可以看一下这两个照片,去年我们离开北川的时候,我看到路上有这样一个标牌,“欢迎再到北川来”,下面是“北川人民感谢党和全国人民的关心与支持”。那正是在灾难之中。我很感叹,我觉得这次离开北川何日君在来?因为去年我已经是69岁了,很难想象。
这次我在灾区得到一个证实,去年媒体说我是到灾区访问的媒体人中年龄最大的。我觉得不至于吧,可能还有比我年龄大的媒体人也有这种激情。今年证实了,我创了两个“最”,一个是到灾区的媒体人年龄最大的,今年是回访的年龄最大的,当然去年是最大的,今年也保持了。
在今年车快要离开汶川的时候,我说再照一张照片,牌子还是一样,下面少了那个标语,前面多了一些红色的标语。所以你问我有什么打算,会不会办展览,会不会出画册?因为我在国际上被评价说是记录历史的人,我觉得我记录了汶川大地震,又记录了汶川地震一周年的实况,我心里就很踏实了,在我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年份做了这样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
至于能不能办展览、出画册是未来的事情。现在有地方、有兴趣赞成做这个事情,我当然愿意做,但是我明天要飞往广州,那里有一个国际摄影展,里面有和我有关的照片,就是当年我捡回来的几张照片,捐给广东美术馆进行展出。
18号开幕,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2号我就要去香港,香港要举办我的摄影50年的展览。由于我刚刚重访灾区回来,我建议我的策展人把这次拍的照片也用上一张,将来我的跨度是从1956年的第一张照片到2009年,等于我在香港的时候会和他们说,这张照片就是前几天拍摄的。
2009-06-02 15:36:56
- 中国网:
非常感谢李老师今天能够做客中国访谈,在这里我们也要代表中国网以及中国网所有网友对您表示敬意,您已经创造了两个“最”,相信您会创造更多纪录,最后祝您身体健康,希望以后有时间多到中国网做客。
2009-06-02 15:37:10
- 李振盛:
谢谢中国网。
2009-06-02 15:37:39
- 中国网:
谢谢李老师。感谢各位的收看,下期再见。
2009-06-02 15:37:49
图片内容:
- 国际著名摄影家李振盛做客中国访谈,畅谈四川灾区重返见闻
- 访谈现场
- 李振盛老师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 遍布萝卜寨的蓝色应急救灾帐篷(2008)
- 萝卜寨的临时居住房(2009)
- 捡废纸的老婆婆将树叶贴在眼睛上去火(2008)
- 捡废纸的老婆婆幸福的背着小孙女(2009)
- 钟楼(2008)
- 钟楼(2009)
- 震源牛眠沟
- 王金云老汉(2008)
- 王金云老汉(2009)
- 王金云老汉与被地震损坏的家(2008)
- 王金云老汉正在建设中的新家(2009)
- 救人英雄陈岩(二排左五)的婚礼
视频地址:
-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9/879_090515.wmv
相关新闻:
- 汶川地震一周年:震后的卧龙大熊猫保护基地[组图]
- 汶川地震一周年:回访重灾区汉旺镇 生活即景[组图]
- 汶川地震一周年:婚礼见闻——幸福继续着[组图]
- 汶川地震一周年:历史永远铭记[组图]
- 汶川地震一周年:“地震宝宝”周岁喜团聚[组图]
- 汶川地震一周年:5.12 北川中学祭[组图]
- 汶川地震一周年:新生活·新希望[组图]
- 5.12汶川地震一周年特别报道
- 汶川地震一周年:重访索桥村 废墟上的新希望
- 汶川地震一周年:年祭,更催发力量[组图]
- 汶川地震一周年:空中看灾区重建[组图]
- 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摄影展
- 汶川地震一周年:小王容的笑容
- 汶川地震一周年:震不垮的都江堰
- 重建精神家园 第二届汶川古羌节隆重举行[组图]
相关专题:
图片大图:
-
国际著名摄影家李振盛做客中国访谈,畅谈四川灾区重返见闻
国际著名摄影家李振盛做客中国访谈。中国网 胡迪
-
访谈现场
国际著名摄影家李振盛做客中国访谈。中国网 胡迪
-
李振盛老师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国际著名摄影家李振盛做客中国访谈。中国网 胡迪
-
遍布萝卜寨的蓝色应急救灾帐篷(2008)
2008年大地震后,萝卜寨遍地都是蓝色的应急救灾帐篷。中国网 李振盛
-
萝卜寨的临时居住房(2009)
2009年,萝卜寨居民已经从蓝色救灾帐篷住进了冬暖夏凉的临时居住房。中国网 李振盛
-
捡废纸的老婆婆将树叶贴在眼睛上去火(2008)
2008年震后,这位老婆婆靠捡废纸维生,由于上火,在眼睛上贴了树叶来去火。中国网 李振盛
-
捡废纸的老婆婆幸福的背着小孙女(2009)
去年捡废纸的老婆婆今年长胖不少,现在有10个孙辈的孩子。图为老婆婆幸福的背着小孙女在院子里晒太阳。中国网 李振盛
-
钟楼(2008)
钟楼的指针永远的停留在了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2008年震后的钟楼附近成了一片废墟。中国网 李振盛
-
钟楼(2009)
2009年,钟楼附近已经修葺一新,废墟变成了停车场,不远处就是东汽博物馆。中国网 李振盛
-
震源牛眠沟
两座上中间的白色部分是原来的牛眠沟,是震中或者震源,地震时山体滑坡形成了白色的碎石带。中国网 李振盛
-
王金云老汉(2008)
面对始料未及的灾难,王金云老汉眼里充满了悲伤、无奈与担忧。中国网 李振盛
-
王金云老汉(2009)
王金云老汉谈笑风生。中国网 李振盛
-
王金云老汉与被地震损坏的家(2008)
王金云老汉拿着自家的门牌号,背后就是被地震损坏的家。中国网 李振盛
-
王金云老汉正在建设中的新家(2009)
王金云老汉正与儿子为新家的建设而忙碌。中国网 李振盛
-
救人英雄陈岩(二排左五)的婚礼
2009年5月12日,救人英雄陈岩举行了自己的婚礼,图为陈岩夫妇(二排左五、左六)与部分参加婚礼的来宾合影,其中包括那些曾经被他救过的灾民。中国网 李振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