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吴伟:2009法兰克福书展 聚焦中国
活动描述
- 嘉宾: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三局副局长 吴伟时间:2009年9月29日10:30 简介:金秋10月,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将首次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出版业在国外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出版交流活动。我们如何利用法兰克福书展这一平台向全球出版人进行宣传和推广,敬请关注本期访谈。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金秋十月,中国将首次作为主宾国亮相法兰克福国际书展,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出版业在国外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出版交流活动,也是全面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一次空前盛会。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国务院新闻办三局副局长吴伟女士做客中国访谈,就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的相关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欢迎您!
2009-09-27 08:41:48
- 吴伟:
谢谢。
2009-09-27 08:42:46
- 中国网:
吴局长,这个法兰克福书展是世界公认的规模最大,也是版权型的国际书展。国新办列年推出中国图书的推广计划,在这次的书展上,这个推广计划有哪些活动?您觉得中国的主宾国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样的目标呢?
2009-09-27 08:43:00
- 吴伟:
刚才主持人说了,这次法兰克福书展是书业最大的书展,我们都号称法兰克福书展是我们书业的奥林匹克。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展,这是第一次,当然书展组委会很多年以前就邀请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展,中国书业一直在准备着,这一次我们就准备好了。
今年对于中国来说是大年,是我们共和国60周年大喜的日子,各行各业都在为庆祝中国成立60周年做工作,书业当然不能例外。特别是这次法兰克福书展我们是主宾国,我们更加要把书业的风貌展示出来,通过法兰克福书展这个平台展示中国。
2009-09-27 08:43:14
- 吴伟:
刚才您问了三个问题,我先回答第二个,就是法兰克福书展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法兰克福书展是要展示中国书业国际化的进程。中国书业的国际化、中国出版的国际化,到目前为止大致经历了四个层面的工作,或者我们叫做“分四步走”。首先是实物出口,第二是版权贸易,第三是合作出版,第四是在境外直接出版。当然,我们所说的四步不是一步一步的走,而是同时进行,几乎是叠加的,通常不是做完这个再做那个,而是并肩前进的。所以这四个层面的工作一直都在做。
2009-09-27 08:43:24
- 吴伟:
四个层面的工作也应该是取得了很多的成就。比如说实物出口,我们虽然在贸易额上还是逆差,但是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贸易量上已经实现了顺差,基本达到进1出2的水准。版权贸易也是这样,这么多年经过书业同行的努力,大家一致往前走。版权贸易从1999年的进15出1,到2007年已经变成不到5:1。这不仅仅是从量上我们说逆差已经大大缩小,更重要的是质量大大提高。我们现在一个图书版权也能卖出10万美元,也能卖出10万欧元、10万英镑的水准,这样的书我们中国也有了,而不是过去那种只是出口,或者是版权贸易到港澳台、东南亚,现在已经是遍布五大洲。
2009-09-27 08:43:31
- 吴伟:
仅仅是从中国图书推广计划申请资助,并且得到批准的项目上看,现在资助的项目在国外已经超过150家出版社,大概30几个国家,涉及的文种超过20种。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资助了990个项目,1380多种图书。现在这些图书经过外国出版商的出版和发行,已经进入到外国读者的手中。
2009-09-27 08:43:48
- 吴伟:
这次法兰克福书展,我们要通过这个平台向大家展示推广计划的成就。我们除了把图书展示出来以外,重点的与推广计划直接相关的有两场活动,第一场活动是开幕的第一天,就是当地时间10月14日下午2点到3点,是“中外出版商3+3对话”活动,这个活动实际上我们请了3位中国出版商和3位外国出版商。中国出版商一位是中国出版集团的李鹏义先生,一位是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也就是外文局的黄友义先生,还有一位是高教出版社的。外国出版商也请了3位,一位是圣智出版集团的总裁,一位是:哈伯柯林斯的总裁,还有一位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的总裁。三位算是在中外出版界都很有名的人士。通过他们的对话,一方面讲中国出版怎么走出去,另一方面也是借鉴国外的经验。三位外国出版商也是推广计划的外国专家顾问,也许他们会现场给中国出版业如何走出去支招,也欢迎我们中外出版局能够去参加他们的对话。
2009-09-27 08:43:55
- 吴伟:
第二场活动在同一个地方,都在中国主题馆,也是下午14号下午3点30到4点30,是奈斯比特先生和夫人的新作《中国大趋势》德文版的首发式,以及中文版、英文版的宣传推广。这个形式有点像对话,是作者和出版商、读者的对话,也许我也会作为读者参加他们的对话。中文、德文和英文的出版商也会分别做。为什么做这个活动呢?这就是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除了鼓励、资助国外出版商翻译出版中国图书以外,我们非常欢迎外国的知名作家、作者写中国主题的图书。奈斯比特先生因为写《大趋势》而闻名全世界,他又写了《亚洲大趋势》。这次经过三年的精心准备,他为了写《中国大趋势》,专门在天津成立了奈斯比特中国研究院,精心研究、调研以后《中国大趋势》就面世了。9月份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我们已经做了中文版的首发式,反响非常好。这次在德国,德文版本也已经出来了,借助法兰克福书展的平台,我们帮助大家认识这本书。不能说认识,其实奈斯比特我们大家已经很认识他了,很多人可能还没有见过他。上次在中国网奈斯比特夫妇和赵部长已经有过一次对话,我想中国的观众可能通过中国网已经认识了他,还希望通过法兰克福书展能够见过他们。这是两场活动。
2009-09-27 08:48:57
- 吴伟:
我们有什么样的目标呢?我们推广计划的目标应该是在这个书展上能够有更多的图书为外国的读者、出版商所接受,所认识,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
2009-09-27 08:49:25
- 中国网:
吴局长已经介绍了中国出版业近两年的发展情况,也提前告诉大家会在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主宾国的活动,的确书展上的活动非常吸引大家关注。作为主宾国,书肯定是主角。那么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当中,今年会推出哪些特色的图书?
2009-09-27 08:49:33
- 吴伟:
实际上推广计划进行的3年多时间里,我们从开始推出这个计划就一直在朝着这几个方面努力,一个是中国国情,一个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以及科学,朝着这几个方向希望这几个类别的图书能够尽可能的、多多的介绍给世界。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这次法兰克福书展一方面要展出我们已经资助出版的图书,另一方面我们还是要准备需要推介的图书,也能够在这个书展上亮相。在各种场合我都呼吁,一个书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两点:第一是宣传,就是要让人知道你想做什么,并且你都有什么,我们要广而告之。刚才说的两场活动实际上为他们做一个预告。
2009-09-27 08:49:43
- 吴伟:
第二条就是要有产品,我们的产品就是书,并且英文书越多越好。如果将来世界人民学汉语,能够直接读懂中文书,我们就不再强调这一条,但是现在还不行,现在能看得懂中文书、中国字、汉字的还是极少数。所以我们的产品如果能够让世界接受,能够让读者读懂,就是尽可能多的出版外文图书。
2009-09-27 08:49:50
- 吴伟:
这么多年来,国新办一直在做向世界说明中国的一系列推广活动,包括您说的在今年的书展上首发德文版本的奈斯比特先生的图书。我想知道在国际书展上策划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它的初衷是什么?会产生什么样的国际影响?您对它的期待又是怎样的?
2009-09-27 08:49:56
- 吴伟:
应该说图书只是一个载体,就像你刚才说的,我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要的职责就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图书是说明中国的一个手段和载体。为什么要有这些书?为什么要有这些说明?现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不够多。前几天我会见一个法国人,他讲了一句话,我的印象非常深。他说,现在中国的变化非常大,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都是我们感同身受的,但是外国对中国的看法和认识变化很小。这就是说30年前他对你什么看法,可能现在有点变化,但是变化不大。这就是我们做外宣的,作为向世界说明中国工作者的问题,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些,所以我们要用各种方式来向世界说明中国。
2009-09-27 08:50:02
- 吴伟:
我们曾经对了解中国的方式做过调研,世界了解中国的手段大致是三种,一个是电影,一个是报纸,当然报纸指的是地方报纸,第三就是图书。现在电影的情况咱们都知道,中国电影也是越做越好。地方报纸,比如说属地国的报纸,我们会影响他们,但是作用不是很大。无论是报纸也好,电影也好,这都是需要大投入的,但是图书不一样,只有图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我们可能投入不多,但是影响很大。一本书可能经过若干读者然后广为传播,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我们非常看重图书。
2009-09-27 08:50:08
- 吴伟:
刚才说我们策划了这么多的活动,可能今后还会策划更多,特别是能够让世界读者接受的图书面世。
2009-09-27 08:50:17
- 中国网:
既然图书是一种传播和推广形式都非常好、性价比都非常高的载体,中国的出版商就有非常重要的责任在身上。像您刚才介绍的这次出征德国的几个很大的出版商,比如说中国外文局也是其中之一,那么对于中国出版商在国际书展上,他们要呈现各种各样的产品,您对他们有什么期待呢?
2009-09-27 08:50:24
- 吴伟:
中国外文局,也就是中国国际出版局在这几十年来一直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走在前面是应该的,如果外文局走在后面就是一个很不正常的事情。我听说今年外文局为法兰克福书展组织了1000种外文图书,首先是展示外文局的风貌,其次是展示我们中国出版界的风貌,进而展示整个中国方方面面的风貌。我觉得外文局应该在说明中国上面多做贡献。过去已经贡献很大了,今后还应该再接再励,应该做更大的贡献。
2009-09-27 08:51:49
- 吴伟:
因为现在各个出版集团、出版社尽管过去出版外文书比较少,但是因为现在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要让世界知道中国,这个任务在整个出版界都觉得这个事件责无旁贷,所以各个出版集团,特别是地方出版集团很把这件事当成自己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掉以轻心,或者是稍微松懈就有可能落在后面,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外文局始终走在前面,始终成为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排头兵和先锋队。
2009-09-27 08:53:59
- 中国网:
其实可以说现在中国出版在世界出版已经是一个大国了,但是可能与欧美国家相比,它还不是一个出版的强国。请吴局长为我们介绍一下,目前中国出版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什么样的?我们要真正的走出去,目前的效果和我们的期望值还有多远?
2009-09-27 08:54:05
- 吴伟:
你说的极其正确。现在中国每年出版的品种和数量年年都在递增,每一年都和往年的情况不一样。现在年出书品种超过25万种,这在世界上是很少见的。所以我们说中国是出版大国,而且中国也是文化大国,因为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当然是这样。但是我们既不能说我们是文化强国,也不能说我们是出版强国,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传播不够。
2009-09-27 08:54:13
- 吴伟:
美国一个麦当劳、一个好莱坞就风靡全世界,就是因为它的传播力。我们现在为什么这么致力于建设文化软实力,实际就是要建设传播力,我们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来使我们的文化能够传播出去,能够让人们看见、听见、知道、了解。当你的文化,也就是说你的核心价值观被人认识了以后,这个国家才会被人接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怎么样才能被人理解,怎么样才能被人接受?实际是它的文化被人接受,它的核心价值观被人理解了,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才能被人接受。所以我们的任务确确实实是非常非常的艰巨,出版业界的人就要想各种办法来完成我们的任务。
2009-09-27 08:54:41
- 中国网:
就像您刚才说的,传播影响力我们可能有所欠缺,就像前不久在北京国际图博会上有外国专家这样说,“中国的出版要走向世界依然面临着艰巨的挑战,这个挑战不光是语言或文化的障碍,可能更多的是源于中国出版人对西方文化或西方读者习惯上的缺乏,或者是不了解。”您如何看待他这样的说法,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呢?
2009-09-27 08:54:49
- 吴伟:
这个说法我很认可。有时候我们的出版人在策划选题的时候,在家里,在办公室里面想外国人会喜欢什么,外国人会觉得这个选题怎么样,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现在为什么要鼓励、资助外国出版商来翻译出版中国的书,为什么这么欢迎外国的作者来写中国,实际上就是要解决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的问题。
2009-09-27 08:54:56
- 吴伟:
比如说我们特别的强调要合作出版,有中国出版商和外国出版商能够合作的策划选题,能够一块找中外作者合作来写一个题目。为什么?因为如果中外出版商合作策划选题,就不必是你一方坐在家里和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而对方完全不认可的选题。这次奈斯比特夫妇来中国,他们举过一个例子,爱斯基摩人因为成年累月的生活在冰雪天地里,他们对雪花的描写就有30多种,另外生活在沙漠里面的人对沙子的描写也有30多种。如果说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爱斯基摩人和生活在沙漠里的人他们在想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是想不到一起的,一定是没法沟通的。所以要想让对方互相了解,一定是我们坐在一起商量,商量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题目,或者说相互想一想,你们想知道,我们想知道什么,或者我们想说的话通过什么方式能够让读者理解,让读者能够了解,这样做出来的书才会真正的符合人们需求的。
2009-09-27 08:55:18
- 吴伟:
其次就是写书的时候,中国的作者和外国作者的写法是不同的。有时候中国的作者习惯于先写结论,比如说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然后再写市场上有什么东西。外国人通常不会这么做,外国人可能通常写一个老太太早上挎着篮子出门去市场上买东西,看见茄子、辣椒、白菜、黄瓜等等,非常丰富的物品、非常便宜的价格,那么他就会让读者自己得出市场繁荣的结论,他不会上来就写市场繁荣。
2009-09-27 08:55:38
- 中国网:
包括奈斯比特先生写的新书《中国大趋势》,实际上它是讲了新社会的八大支柱。《中国大趋势》对趋势的预测不多,对中国模式的总结占了主要的份量。八大支柱是讲支撑新社会的八个方面,理论非常强,但是用什么来支撑,一个一个鲜活的故事来支撑八大理论。所以我们在邀请外国人写中国主题图书的过程中,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学习他们组织书的结构,他们的话语方式,他们讲故事的方法,这对我们都是非常有启发的。
2009-09-27 08:55:46
- 吴伟:
现在这本书是中国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的中文版,他们在整个运作上,学习了国外的先进营销模式。比如说先出试读本,然后请方方面面的人看,提了意见再出正式版本,这是国外营销图书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2009-09-27 08:55:53
- 吴伟:
也就是说中国出版业在这么多年的摸索中,也从国外借鉴了很多先进的经验,而且要把中国图书推向世界,必须像您说的有一种受众国或者受众国读者的思维模式,让他们读得懂,读的有意思。
2009-09-27 08:56:01
- 吴伟:
否则的话就是鸡同鸭讲。我们现在说你写的东西首先要让人看得懂,看得进,最后是让他们能够接受下来。如果这个东西写的他根本就听不懂,他就没有兴趣再听,听懂之后是听得进,然后才是接受,你才能影响他。否则你说你写了半天,我们过去确实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我们自己觉得不错,我们自己感觉很好,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所以推动和欢迎外国知名作者来写中国,这个工作我们会长期的坚持下去。我们也希望国际出版集团能够在这方面做贡献,同时也希望通过中国网向国内外的业界以及作者有一个宣示,就是我们欢迎外国作者来写中国,特别是那些在国际上有影响,又客观、公正的人来撰写中国,来描述中国,向世界展示一个大家还不很熟悉,甚至是陌生的中国,但是已经是发生了很大变化的中国。
2009-09-27 08:56:27
- 中国网:
我知道吴局长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国图书的对外推广,在这里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在节目的最后请您给大家预测一下,中国图书要真正的走向世界,您觉得还需要多少年的时间呢?
2009-09-27 08:56:36
- 吴伟:
媒体界的朋友们在采访我的时候也喜欢问这个问题,你是不是能够预测我们什么时候算是真正的走出去了?我说我也不是奈斯比特,我不是未来学家,我不能预测。但是我应该通过中国网和业界朋友说一句话,就是路漫漫,中国出版国际化的路是长的,我们现在不过是刚开始。但是我们有信心,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随着外国人对中国兴趣的加大,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路一定会比较顺畅,中国出版国际化的速度一定会加快,比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快很多。所以我们还是要不遗余力,要让中国出版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
2009-09-27 08:56:49
- 吴伟:
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化就是为了向世界说明中国,那么向世界说明中国做什么?实际上是要让中国融入世界。中国如果发展了,是对世界的贡献。如果中国的问题很大,那也是世界的问题。我们要用我们的努力,为世界做贡献,我们不仅希望中国和谐,也希望世界和谐。和谐中国融入的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我们要为这个大的目标做出我们非常具体、非常实在的工作和贡献。
2009-09-27 08:57:08
- 中国网:
今天非常感谢吴局长做客中国访谈,在这里我们也祝福在2009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主宾国的活动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也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出版商和读者在这次书展上与中国图书有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下期节目再会。
2009-09-27 08:58:00
图片内容:
- 文化被人接受,核心价值观被人理解了,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才能被人接受。
- 不能说我们是文化强国,也不能说我们是出版强国,因为我们的传播不够。
- 这次法兰克福书展,我们要通过这个平台向大家展示推广计划的成就。
- 希望中国国情、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以及科学这几个类别的图书能够尽可能的、多多的介绍给世界。
- 出版中要解决不同国家间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的问题。
- 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要让世界知道中国,这个任务在整个出版界都责无旁贷。
- 我们推广计划的目标是能够有更多的图书为外国的读者、出版商所接受、所认识。
- 要向世界说明中国,图书是说明中国的一个手段和载体。
视频地址:
-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zfgy/090924-wuwei.wmv
图片大图:
-
文化被人接受,核心价值观被人理解了,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才能被人接受。
中国网 王锐
-
不能说我们是文化强国,也不能说我们是出版强国,因为我们的传播不够。
中国网 王锐
-
这次法兰克福书展,我们要通过这个平台向大家展示推广计划的成就。
中国网 王锐
-
希望中国国情、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以及科学这几个类别的图书能够尽可能的、多多的介绍给世界。
中国网 王锐
-
出版中要解决不同国家间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的问题。
中国网 王锐
-
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要让世界知道中国,这个任务在整个出版界都责无旁贷。
中国网 王锐
-
我们推广计划的目标是能够有更多的图书为外国的读者、出版商所接受、所认识。
中国网 王锐
-
要向世界说明中国,图书是说明中国的一个手段和载体。
中国网 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