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对话文化部部长蔡武
活动描述
- 嘉宾:文化部部长 蔡武时间:2010年8月23日12:00 简介: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中国在世界经济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在全球是否也具有同样的影响力呢?今后,中国的文化将如何走出国门,中国文化的竞争力究竟在哪儿?中国访谈对话文化部部长蔡武,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这次我们国家确立的对外文化战略是“两条腿”走路,是为什么呢?
2010-08-23 10:59:03
- 蔡武:
实际上文化“走出去”的命题早已经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提出的。我们不断地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但那时候主要是以政府的交流为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和世界上一百四十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交流协定,和近千个文化团体、文化组织有定期的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关系,这些都是政府推动政府和民间的文化交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们整个世界形势发生变化和我们改革开放的进程,发现中华文化“走出去”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只有政府交流性质的是不够的。实际上,在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们的这种文化“走出去”可以更多地利用商业渠道,利用市场化运作来推行。所以,我们现在就提出了,中华文化“走出去”要坚持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贸易两个渠道并重的方针。
2010-08-23 10:59:30
- 中国网:
在强调培育一批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利用自己的政府资源优势来扶持它们呢?
2010-08-23 11:01:24
- 蔡武:
早在2003年,文化部就已经制定了一个支持我们国有院团能够利用商业演出的渠道,增加在国外的商演指导性意见和鼓励的措施,但那时候主要是它们在执行交流任务的前后,能够有一些时间搞一些商业演出,规模也比较小,应当说还不是特别自觉地去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最近一段时间在文化体制改革中间,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除了我们在国内市场中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文化市场主体壮大以外,发现走向国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去年文化部和好几个部委联合制定了一个支持出口文化优秀企业名录。去年,我们奖励了一百一十七家文化企业,用贴息的办法,鼓励的办法支持它们“走出去”。
我们现在考虑文化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因为国际市场是分类别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充分利用政府在对外交流的渠道,在为文化企业“走出去”而提供信息服务,市场细分的服务。比如,在欧美市场应该是怎么样的,在中东市场应该是怎么样的,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另外,对文化企业来说,它们出口的主要是产品或服务,在它们对产品和服务生产制作过程中间,我们要通过在人才支持方面的支持,引进人才,培训人才,使它们出去的产品是能够有竞争力的产品。在营销的渠道,我们要帮助它们利用我们政府在境外设立的文化处、文化中心这种政府商贸机构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渠道,为它们取得合适的营销渠道、合作对象;另外,我们通过出口退税、贴息政策增强它们的竞争力,让它们出去参与竞争;最后我们还鼓励文化企业能够参股、收购、合资,采取各种办法在境外建立它们的实体,比如说前不久我们支持我们国家一个民营文化企业在美国一个城市收购了一个剧场。
2010-08-23 11:01:48
- 中国网:
收购了白宫剧院?
2010-08-23 11:02:18
- 蔡武:
是的。这就是我们支持的项目,类似的项目不仅仅有它一个,还有好几个项目。我们有多种办法支持我们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能够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能够有通畅的输出渠道参与到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中去,能够把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带到世界,成为促进我们文化“走出去”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这是我们的一个考虑。
最近我们在制定“十二五”计划的时候已经明确了我们要坚持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并重的方针。现在看来,一是我们缺乏有实力,又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又有自己品牌的文化企业主体。所以,我们要着力打造这么一批。我们文化部系统最近组建了四个集团公司,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东方演艺集团、动漫集团和文化传媒集团。当然,这是有代表性的,我们要致力于在全国范围里头,通过文化行政部门和其它部门,像商务部、财政部、发改委共同来努力,要尽快地促使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成长,来作为“走出去”的主体。
另外,要为它们打通“走出去”的国际渠道,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刚才讲的,通过在国外的合作对象、营销渠道,对国外市场的信息的掌握来帮助它们,因为我们在这方面还很缺乏经验。
另外,我们的文化人才很多,但我们既有文化,又懂得国际市场的文化、经济、经营运作的人才比较缺乏。所以,我们政府要运用自己的资源在人才培训方面,包括高层次的人才、经营管理的人才、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这些政策来促进、来支持这些企业加强这方面的力量,拓宽市场。
再有,我们要采取各种鼓励的措施,去引导各个方面的企业,包括国有的,也包括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我们用各种奖励和鼓励的办法来调动它们在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积极性,最后形成一个整体的,能够使我们的文化走向国际文化市场,和政府的文化交流作为两个双轮驱动的方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2010-08-23 11:02:35
- 中国网:
我在采访有过“走出去”经历的企业时,它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了方方面面的困难,其中有一个是关于政策配套问题。有一些国家出台的一些“走出去”的优惠政策,它们觉得其中部分政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并不是很适用。比如税务总局出台的一个关于企业在境外的营业收入可以免征营业税,但有的公司在美国的时候,美国税务局就把税给拿走了,这样的政策它享受不着。还有出口报关上的优惠政策也享受不到,造成了很多的麻烦。文化“走出去”已经定位为国家战略,是不是各个部委都要拿出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在这方面有没有考虑?
2010-08-23 11:02:58
- 蔡武:
在这方面实际上是有考虑的。我们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和两方在磋商,一方是和我们相关的主管部门在研究。因为对我们来讲,文化产业是个新的事物,而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和其它产业发展比较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所有的文化企业单位有一个特点,它没有什么固定资产,比较少,主要是无形资产,它的品牌,它的创业,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价值怎么样评估?怎么样形成可以流通?形成流通,可以交易的机制?这些都还是新问题,正在研究落实。
另外,我们文化产品和服务要走向世界,但是作为服务贸易这个方面我们也缺乏经验。我们对国际规则的了解,对国际规则的掌握还存在很大的缺陷,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这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制定适合我们国内自己特点的相应的各种各样的政策,使我们文化企业能解决它融资的渠道,使它能够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熟悉国际规则,引导它们在正确地执行国际规则,执行WTO相关规定方面能够规范地走向市场。所以,你刚才说的情况是现实存在的,我们一直在研究规范这方面的政策。
比如你刚才讲的,在境外,比如在美国,它已经在美国征了税,这涉及到我们和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避免双重征税的协议,有没有?现在还不知道,可能还没有这方面的协议,这是一些新的问题。过去传统贸易中间很多问题可能解决了,但新型服务贸易形态还有很多复杂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不解决,必然会制约我们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和相关的主管部门在紧密地联系。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文化企业有很多,比如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转企改制以后的这些企业。民营企业对我们目前制定的各项政策反响是比较积极的,因为它过去没有享受过这方面的政策,现在我们一视同仁,它就感觉到退税政策、贴息政策都很好。但我们国有的一些企业还有一些传统的思维,它们都希望能够得到拨款,希望得到直接的投入,对贴息兴趣还不是很大,其实这是一种误区。等到它们真正转变观念以后,把自己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来对待的时候,那么这些政策的含金量其实是很高的,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来壮大自己的竞争实力。这也是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
2010-08-23 11:03:26
- 中国网:
这次文化体制改革涉及到文化部最艰难的是院团改革,现在改革进程改掉了全国院团的十分之一。可以想象,推进了这么多年,这样的速度,今年还提速了。
2010-08-23 11:03:53
- 蔡武:
今年快。
2010-08-23 11:04:22
- 中国网:
这个难度您肯定深有体会。这个难度难在哪儿,为什么会阻碍了我们改革的速度?
2010-08-23 11:04:45
- 蔡武:
文化体制改革中间院团改革是一个中心环节,可以衡量我们文化系统中文化体制改革进展的深度,在院团转企改制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它不是全部。另外,它又是一个难点。为什么是难点?这和这个院团发展的历史有关,也和这个文化单位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双重的属性有关,意识形态的属性和产业的属性。双重属性怎么样来妥善处理好院团改革这个关系?应该说文化体制改革从试点以后,从去年到今年加大力度,进展还是比较迅速的。现在全国2400多个国有演艺院团中已经有228个院团转企了,就是十分之一左右。但对于其它的,我们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国有院团必须在一定时间里转为企业,不是的。我们坚持分类指导的方针。比如说有三类院团:
一是中央文化部直属的院团中,代表国家水平,代表民族特色的院团暂时还不具备转企的条件,因为它们是国家的名片,我们还要以相当大的力量来使它真正地提高水平,真正地代表国家。在文化部直属的九大院团中间,东方演艺集团,市场的繁育程度最成熟,所以它率先转了,其它八个院团都不转。
二是需要特殊保护的,包括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院团,现在如果很匆忙地把它们转企了,有可能生存条件会发生变化,有可能会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比如我们的京剧、昆曲,这些院团暂时也可以不直接转为企业。
三是我们现在的一些演艺院团中那些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的,比如交响乐、芭蕾舞、歌剧这些高精尖、高雅的艺术在中国的市场发展还比较小。如果它们冒然转企,很可能也会对它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这个暂时也不转。
这三类不转的团也应该是我们演艺院团中间的少数,甚至说是极少数。要保留这种事业性质的话,还要经过我们体制改革办公室的审核、认可。但即使它要保留事业体制,也要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就是它内部的机制也要改革,它的内部劳务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都要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激发它内部的活力,形成一种内部的竞争关系,形成一种活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对院团的生存和发展提出的要求,增强获利和竞争力。除此之外,其它的一般院团都要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路线图和时间表实行转企改制的任务。
2010-08-23 11:05:11
- 中国网:
在已经划定的可以改革的院团中,您认为最难的部分在哪里?
2010-08-23 11:05:42
- 蔡武:
其实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是人员身份转换的问题。这个领域和我们广大艺术工作者的思想观念状况很有关系。一是大家长期在事业体制下面,他会觉得长期是公家人,突然一下变成企业人了,观念上一时难以接受,这是需要做深入细致工作的。二是可能是他产生对预期的不确定性。比如说转企改制之后,竞争的风险就大了,虽然机遇也大,但风险也大了,到底会不会比转企之前更有活力,或者收益更高,预期不是很确定,就担心自己到最后没有着落了,心里空落落的。很多职工都有这样的想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对职工的身份转换之后的保障,提供了最为优惠的条件,比如说“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一些长期在事业体制下面习惯了的演职人员,在这次转企改制中间,如果他继续在岗位上能够工作的话,身份可以转为企业,但他在退休的时候,可以按照事业体制的要求来转。
但实际上我个人有个看法,如果规范地转企之后,他们的发展肯定会比他过去在事业体制下面的情况要好得多。也许到那个时候,他们退休之后的事企之间的待遇差很可能就没有了,甚至可能倒过来。当然,这只是一种预测。所以,考虑到很多人的这种顾虑,我们这次在政策上采取“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采取了非常稳妥的办法,包括转企改制之后的院团,过去财政对它的支持力度是不减反而要增加,而且还要把我们现有掌握的文化资源向那些改革以后的企业、院团倾斜。早改革的早收益,这个政策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我们的宣传,通过学习领会和思想工作,使大家的认识达成一致,推进转企改制。因为胡锦涛总书记在7月23日的讲话中讲到,我们的实践证明,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一个历史的潮流,是一个到了今天,不深入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就没有办法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要求,所以,改革开放是惟一的出路。至于具体的工作,我们一定按照中央的要求,分类指导,稳步推进,能够使改革的进程是一个非常平稳的,同时又是一个坚决进行下去的过程。
2010-08-23 11:06:04
- 中国网:
谢谢部长!
2010-08-23 11:07:46
图片内容:
- 我们有多种办法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有通畅的输出渠道参与到竞争中去。
- 我们的文化人才很多,但我们既有文化,又懂得国际市场的文化、经济、经营运作的人才比较缺乏。
- 中华文化走向国际文化市场,和政府的文化交流作为两个双轮驱动的方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 等到文化国企真正转变观念以后,把自己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来对待,贴息这些政策的含金量是很高的。
- 院团改革可以衡量我们文化系统中文化体制改革进展的深度。
- 改革的目的是激发它内部活力,形成内部竞争关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对院团的生存和发展提出的要求。
- 转企改制之后的院团,财政对它的支持力度是不减反而要增加。
- 转企改制中间,演艺职业老职工在退休的时候,可以按照事业体制的要求来转。
视频地址:
数据地址:
图片大图:
-
我们有多种办法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有通畅的输出渠道参与到竞争中去。
中国网 郗新蕊
-
我们的文化人才很多,但我们既有文化,又懂得国际市场的文化、经济、经营运作的人才比较缺乏。
中国网 郗新蕊
-
中华文化走向国际文化市场,和政府的文化交流作为两个双轮驱动的方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中国网 郗新蕊
-
等到文化国企真正转变观念以后,把自己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来对待,贴息这些政策的含金量是很高的。
中国网 郗新蕊
-
院团改革可以衡量我们文化系统中文化体制改革进展的深度。
中国网 郗新蕊
-
改革的目的是激发它内部活力,形成内部竞争关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对院团的生存和发展提出的要求。
中国网 郗新蕊
-
转企改制之后的院团,财政对它的支持力度是不减反而要增加。
中国网 郗新蕊
-
转企改制中间,演艺职业老职工在退休的时候,可以按照事业体制的要求来转。
中国网 郗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