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创立60周年。金秋10月,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首次举行。中国图书将借此契机向世界展现一个怎样的新面貌?中国外文局将点燃哪些亮点?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做客“中国访谈”为您解读。欢迎您周局长!
周明伟:你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2009年对中国外文局有着多重意义: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外文局创立60周年。作为对外出版业的国家队,外文局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向祖国献礼?对法兰克福书展举办中国主宾国活动,您是如何理解的?
周明伟:法兰克福书展是一个最大的展览场所,被图书界称为展示的“奥斯卡”,它不仅是各国图书藏品交流的场所、最大的交流图书的场所,也是各国交流的场所,或者更广泛意义的是各国文化交流的场所。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图书,它还在于——我描述为三个主要的形式:第一个,首先是展示,它在展示图书的同时,更广泛的意义上是展示中国的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在图书印刷出版业方面的一个综合表现。而作为主宾国,它有机会更多地展示图书以外的东西,你的艺术、表演、传统和当代文化。
第二个,它是交流的场所。首先它是图书贸易的场所,其次它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各种不同文化的不同理念和表现内容都在这个平台上得以展示。展示的目的不是简单表现,是更多地争取交流。多年来,法兰克福书展的重要传统是它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提供图书之间的交流、作者之间的交流、商人之间的交流。
第三个,法兰克福书展是一个推动我们提高出版水平的非常重要的机会。国际合作伙伴和合作的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会有新的因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对于整体提高中国出版业的水平,对中国出版业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大容量、高密度地来了解国际出版业,对我们外文局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
外文局在中国出版界有最长参加国际书展的历史
中国网:我知道您对法兰克福书展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您连续6届参加了法兰克福书展。我们外文局是从哪一年参加书展的?从您自身参加的过程来看,您觉得规模的变化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今年作为主宾国参展,我们有没有提出一个新的主题或者有更多的亮点和特色?
周明伟:你的第一个问题,它的答案可能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新中国建立以后,图书贸易总公司第一次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国际书展是1952年,当时这是同法兰克福书展一样重要的书展。因此,外文局在中国出版界有最长的参加国际书展的历史,特别是以法兰克福书展为代表的这样一个国际交流场合。改革开放30年来它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发展到几十家甚至是数百家出版社的参与。我们也在扩大。作为法兰克福书展本身,这几年我个人的观察是有长,它在图书设计和印刷、制作、电子书等方面的发展比较快,新的阅读物从内容到形式的展示。它的销也由于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空间大大延伸、扩展。网络的延伸可以使得客户、读者不必到法兰克福就可以得知最新的图书和它的技术。
作为出版商来说,不仅仅是在法兰克福书展得到展示,还有更多多元的展示机会。虽然有一部分展览在萎缩,但是新技术、内容方面,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中国网:也就是说图书有更多新的载体,读者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
我们知道中国外文局是有60年历史的老牌出版机构,每年都要出版很多各式各样的图书,今年参展我们有什么样的好书给国外的读者推荐呢?
外文局的外文图书占中国展区所有外文图书的70%以上
周明伟:我们有几个数字,第一个是外文图书,外文局的外文图书大概占到中国展区所有外文图书的70%以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无论是外文图书的种类还是语种,我们都是排前的。中国展团这次是以前所未有的数量和图书形式出现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将有7600多种图书到书展上去,外文图书也是前所未有的,有500到700种。今年我们带了1300种图书,其中90%是外语图书,包括11种语言的外语图书,这在外文局参加书展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1300多种图书当中有将近400多种图书是去年参加法兰克福书展以后新出版的图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专门为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准备的。除了有400种新书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这几年得到国际出版业认可、有很好的版权,并且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示中国外文局实力、展示中国出版实力的大书和小书、新书。
中国主要的经典名著的翻译,这是大书。我们带的大书中相当一部分是经典图书,例如《本草纲目》。小书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起眼,但是深受读者欢迎和版权交易青睐的语言类教学书,中国文学的教学、中国养生保健医疗类的图书,包括一些小的辞典,这次我们也展示了。
专门为这次法兰克福书展而出的新书《从甲骨文到E-publications——跨越三千年的中国出版》,完整描述了中国从甲骨文出现到最新技术应用的历史。这是我们这次贡献给书展的,能够让国际社会特别是出版界了解中国出版历史的一本难得的好书。还有这几年汉语学应用新技术方面获得新成果的新书,比如说《汉字5000年》,这是多语种介绍中国文化的片子;也包括《环球汉语》,这是外文局同耶鲁大学合作的。像这些图书的内容和形式都包含相当高的新技术运用的成分,我们定义它为互动的、多媒体的图书。
为了配合这次书展,外文局还做了很好的尝试,就是把外文局出版的图书以书目的形式提供给书展,使书目本身成为阅读中国的一个元素。
中国网:听了您的介绍,我们也可以感觉到,无论从参展的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以看出中国外文局在图书方面的进展。大家都知道在国际书展上肯定有一些活动是引人注目的,比如说我们今年就有一个大型的多媒体教材叫做《环球汉语》首发式要亮相法兰克福书展,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将在哪些国家发行?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周明伟:这套书源于外文局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与国外的合作,为的是使我们的书更加符合国外读者的习惯,符合他们的兴趣,符合他们教学进程中的需求。这是同美国耶鲁大学经历了20年合作产生的一套目前为止最好的介绍中国文化的产品,也是和耶鲁大学合作出版丛书系列之后的第二个大产品。这个产品本身融合了你刚才讲到的多媒体的基本应用的形式,使这套教材可以通过网络,通过新的载体传播,不在课堂里就可以学到地道的汉语。
这个新技术的运用,除了本身有很丰富的展示形式,比如说它有视频、音频之外,还有很强的互动功能。这会使他们有长时间学汉语的兴趣和效果。这套书从策划开始就得到了教学界的关注。目前我们通过网络载体,集合电视、电影、音乐、音响等形式,集中到教学形式当中,它是有相当的吸引力的。
扮演教学主角的几个演员,不仅有比较好的语言功夫,对中文和外文,对他们的母语,都有很好的表现,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影视明星,有很好的表现力。从目前的情况看,反应还是比较热烈的。我们有信心先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开始推广这些教材,逐步翻译成多种语言,使得它能够成为覆盖全球的学习汉语的多媒体教学图书之一。我们这次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将要推广这套教材。
中国网:也就是说这套教材更注重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
周明伟:适合青年人或者是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种有完全的视觉效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
《国际汉学当代主题论坛》亮相书展 外文局活动精彩纷呈
中国网:这样学语言很有意思。在书展上我们除了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图书展示,主宾国肯定是有很多的文化交流活动了。比如说今年有一个受到关注的大型活动,就是外文局与孔子学院总部共同主办的国际汉学当代主题论坛。请您介绍一下这个活动的情况?
周明伟:这是我们历次参展以来一个新的形式。我们选择这个题目,首先在于要尽可能地让世界在了解汉语和了解中国的同时,能够推广或者加深他们对中国当代社会的了解。在近200年的汉学史上,我觉得走得比较早的还是对经典作品及文化历史的研究。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当代中国发展本身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已经是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实。但是汉学研究同中国快速的发展,同中国国际化、全球化的过程显然有距离。很多汉学研究的目光还是局限于对中国经典文献的研究,对当代中国,特别是快速发展的中国的了解,显然有一个缺失。因此同一些汉学家讨论之后,我们就想推广中国形象,引起人们对当代中国更多的关注。这个倡议得到了国际汉学家很热烈的响应,尽管他们的学派不一,认同度差异也很大,但是对这个题目的兴趣都很高。这一次接触到四五位有代表性的汉学家,我们也有机会邀请到对国际汉学比较有研究的中国学者,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欧美学者和一般民众从了解中国经典文化向纵深推广,对中国形象、中国当代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我想对中外文化交流是有帮助的。
中国网:我们还有没有其他一些精彩活动的安排呢?
周明伟:这次我们大概还有两类活动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一类是版权的交流活动。在法兰克福书展这个平台上,版权交易是主要的活动形式。全世界的图书商都借这个平台以版权为内容进行交流。外文局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在全国的版权对外交流方面一直走在前头。在过去5年时间里,外文局的版权贸易一直保持着最好的记录。特别是在过去3年里头,我们在版权交易对象方面有了很大的拓展。比如说原先我们的版权交易主要是针对一些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这几年欧美国家的比例在相对减少,越来越多的小语种的国家现在同我们进行了版权交易合作,比如说土耳其、黎巴嫩、越南、印尼。像这些国家,原先它接收外语的空间有限,这几年对汉语和中国文化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而且对我们的图书有越来越好的信任感。我们觉得有很大的本土化空间。所以,这几年小语种、小国家同我们的版权交流呈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势头。今年,我们预计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的版权贸易将在全展区里仍然会成为一个热点。第一天就会有60项版权交易协议签署。预计我们在法兰克福书展达成的版权贸易协议或者意向会超过去年。
周明伟:第二个是和国外合作的形式。因为我们这几年越来越多地发现,同国外图书出版界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版权,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内容的供应商。在提供内容的同时,我们的合作方有更多适合当地阅读习惯的形式,使得我们的内容更加本土化,这几年成为一个新的、很有发展前景的空间,使它能够本土化、多媒体化、新技术化。
因此,今年我们会有一个同德国一个重要的学术机构的合作,他们希望我们每年提供10种图书,他们来本土化。每年提供10种比较优秀的出版物,不是以版权的形式,而是以本土化的形式、合作的方式改写以后成为当地的读物。
新技术的运用对于传统图书出版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中国网:法兰克福书展确实是一个以输出版权为特征的书展,您对今年的预期也是很不错的。但是我这里有一个问题,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您觉得这是否对我们图书出版是一个挑战?外文局应该如何应对呢?
周明伟:这是一个近几年无法回避、也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谈这个话题一般都很沉重,但是按照中国目前的出版业态势来说,我们完全有信心、有热情在迎接新技术挑战,应用新技术的过程当中,赢得很多新的出版机会。
首先,是因为文化传播的空间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第二,现在多元的文化载体,特别是阅读载体的产生,使得文化生产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个也是令我们非常受鼓舞的,因为它的需求在增加。新的形式对出版物的影响及新技术带来的影响,使得传统印刷物的空间得到压缩。我觉得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技术的机遇,这是不能回避的。
有信心的是,中国本身对新技术的敏感是空前的,以一种非常积极的心态在看新技术的应用。现在出版业领头机构相当积极地迎接新技术的挑战。这使得原来单一的版权形式有着更丰富的内容。我觉得这不是一件坏事情,对中国的进步和读者得益是一件好事情。唯有使我们的图书出版业顺应这个形势,找到更加适合我们中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经营模式,在比较好的结合点上顺应技术的发展,运用新技术的成果,为新的阅读需求服务。
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技术的运用首先给经营模式带来挑战。有没有合理的回报或者比较好的回报,在有限的时间和经历中这是一个问号。其次,在新技术的运用当中,我注意到,内容产业在有些方面它反而变成一个弱势群体。因为,现在免费阅读在网络上已经成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方式,收费阅读成为困难的事,而新的移动阅读、通过网络阅读的形式,还在于它的盈利模式有新的空间。但是,资源提供上显然技术方目前占优势,内容方还是某种程度的弱势。在新技术的运用过程中,我觉得还有相当多的技术问题、观念上的问题和运行技术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我相信全球的出版业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我相信会有逐步的明朗的解决方案出来,这样对读者来说是好事,不可逆转。
中国出版要走出去关键在于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中国网: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战略,您觉得出版要走出去,关键是什么?走出去跟国内出版有哪些不同呢?
周明伟:出版作为文化交流的特殊形式或者一个重要形式,它有自己的规律。面向多元文化的形式和内容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简单的翻译能够解决的。中国的出版物要走出去,不仅仅受制于我们的翻译,首先是我们的语言转换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中国读物走出去。这本身,我觉得还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中国运用外语的能力在增强,但是现在的障碍或者挑战不仅仅是语言本身,是跨文化交流。因为,如果没有对受众方文化的精深的了解,没有对他们习惯表达和习惯理解的话语体系的了解,很多简单的翻译实现不了交流的目的。
这几年外文局非常下功夫的事情是,一方面培养我们的翻译队伍,加大翻译队伍对受众国、对翻译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受众习惯的了解,同时花更多的力气加强我们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种输出实际上是跨文化的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简单我给你这个东西我的过程就结束了,这是一个密切的,从一开始就须顾及的跨文化交流。因此,我们的翻译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我们走出去的能力,而我们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图书走出去的效果,这还是需要非常艰苦的努力才能完成的。这个努力,我们肯定要利用更多国际的资源和专业的能力,来帮我们实现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当然,跨文化走出去,首先一个是翻译,第二个在于我们对外推广发行的能力。这是在图书的推广发行,现在在国际社会的分工已经越来越专业,从推广本身的商业形态和物流能力来说都是如此。简单地靠我们走出去的意愿是不行的,目前很有效的办法是结合当地主流的发行机构、专业机构,让出一部分利益,在共同的基础上利用当地的主流发行机构来对我们的产品进行推广发行,可能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使得我们的文化产品能够在国际上有更好的推广和交流空间。我相信这也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中国网:现在离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的召开已经非常近了。外文局现在的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您对此次参展的预期和信心是怎样的呢?
周明伟:这次参展是外文局参加国际书展有史以来图书数量最大的,图书种类、形态上都是最大的,我们的参展代表团也是最大的。我们代表团有几个秘密武器,现在可以公开,因为马上就要同大家见面了。
一个是我们的外文图书,无论是图书数量还是语种上,我们都有相当的优势。
第二个是我们参展团的人员,这次我们邀请了外文局的一位外籍员工,母语是德语,在外文局担任编辑,同时对外文局的作品,就是对我们的出版物有比较精深的了解。他直接参与了图书的编辑过程,对我们的图书非常熟悉,由他来作为中国外文局对外交流的“形象大使”,成为我们外文局展区的多元形象,我相信对把外文图书介绍给当地出版商和读者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两个秘密武器,特别是后面一个,我们请外籍员工参加书展,虽然是第一次,但我相信积累经验以后,会成为制度化的安排,将来我们在参加国际书展时会有更多在我们这里工作的外籍人员的参与。
从我们的准备来说,应该说我们的热情是非常高昂的,工作也是非常努力,我们的目标是争取把工作做到位,不光要做成功,而且要做到精美、完美。相信我们的展区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表现。就图书来说,新出版的400种图书基本可以让预期实现,这是我们非常高兴的事情,挑战非常大。一年之内要完成400种以外语为主、专门为法兰克福书展、为图书版权贸易服务的图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基本可以完成。有相当一部分新书将随着我们的随身行李带到书展去。我们的活动准备目前也是非常充分的,行程虽然非常紧张,安排也非常的紧凑,我相信我们的活动将为整个展区争光添彩。
中国网:听了周局长的介绍,我们对外文局此次的备展情况也有了一个了解。确实,经过60年的发展,外文局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我知道外文局要进行一些改革,改革会有哪些促进作用呢?
周明伟:改革的第一步,我们的出版社将由原来的事业单位性质改成企业形式。只有通过转制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我相信转制会有充分发展的空间。同时转制将会带来更多的出版活力。在中国出版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当中,将会通过转制,通过对长期制约我们这一类出版机构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解决体制上和机制上的问题,来释放出版活力。通过转制,也将进一步深入改变我们的发展模式,由原来比较粗放型的、简单扩张型的发展,逐步逐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变得更加适合市场规律、适合读者的需求、适合出版业本身实现商业利益的需求。能有更多新的运作模式产生,对于我们出版业来说是及其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形成一些比较有竞争性的、好的机制和体制。只有这样一些新的体制、机制的产生,我们才有可能在国际舞台上,同国际出版的大佬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这次转制有可能使得,或者我们有信心使中国的出版业在新的平台上,以新的机制和体制同国际出版业进行合作和竞争。一个竞争的主体,如果它在体制和机制上竞争不过别人,很难说你能在出版上、产品上竞争过别人。
周明伟:因此,这个改制对中国的出版业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影响深远的。当然,这个改制也将会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因为,它不是简单换一个帽子、换一块牌子就能够解决的,深层次的、有竞争性的机制和体制的建立,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我们的出版人或者说经理人,在成为市场主体的过程当中,需要有足够数量、能够引领当代出版业发展、能够同国际出版业竞争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是有充分文化特征的领军人物。他既懂出版,同时又经营市场;既知道价值规律,同时又履行出版本身的责任;既能驾驭大的选题、策划的实现,又能管理现代企业,在融资、资金使用、资本合作、国际合作、国际参与走向国际的过程当中,他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周明伟:当然,我们外文局的信心是建立在60年的努力上的,我们的大部分出版机构有丰富的经历。外文局在海外有16个分支机构,分支机构最长的有20多年的历史,其中有一部分是已经本土化的出版机构。这样的出版机构有三个,在英国、美国和香港,它们的出版物都用当地的语言出版,进入当地的发行机构,利用当地的印刷和制作技术。在下一步改制的过程中,将赋予它们更多的国际化、本土化的职能和要求,相信它们在独立出版和合作方面会有更多的成绩。
我们在海外的发行机构也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比如说我们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分支机构,目前只有两个人,或者说有两个半人,有当地的雇员,非全职的雇员,两个人在若干年来始终保持20万欧元的业绩,去年的业绩是27万欧元,两个人的销售额是27万欧元。我们在英国伦敦的分支机构去年一年的销售业绩是27万英镑。经过转制,赋于它更多功能的话,这些机构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地区的发行中心。这个地区发行中心不光将发行外文局出版的图书,还将为全国图书走出去提供一个窗口和平台。我们将有能力改变目前已经出现的一些低水平的海外市场的竞争,为中国图书走出去找到一个能够融入当地主流市场和商业习惯的机构,成为在地区上能够成为一个多语种的中国图书信息发布中心、图书物流中心、图书客户维护中心,也包括图书的及时印刷。因此,扩大它的功能,汇集更多资源的话,我相信在全球发行方面我们会有更好的业绩。
当然这也仍然是一个挑战,我们的国际发行专业人员在数量上还远远不能满足事业的发展,我们同主流发行机构相比本钱还比较薄弱,机制性的安排现在还远远弱于现在某一些个案图书产品的需求,所以还需要有相当艰苦的努力。但我相信,在改制之后,外文局走出去的能力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将会借助改制在改变观念、解放思想的同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缩短我们同国际同行的距离,发挥我国图书走出去的领军作用。
中国网:非常感谢周局长做客“中国访谈”。法兰克福书展也可以成为一个奥林匹克,可以看出这不仅是一个经验、信心的平台,可能也更是一个国际出版界的竞技场。好的,我们这期节目就到这里结束了,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