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路”泉州缘 ( / 25)
发布时间: 2015-02-09 09:20:59 | 来源: 泉州晚报 | | 责任编辑: 郭素萍
泉州发现的元代印度教两神像与林伽龛状石
众多文化古迹有力印证
刺桐古港内,千帆待发。古时,海船的出行和航程要凭借季风、洋流。秋冬之际吹北风,满载着中国陶瓷、丝绸和茶叶的船只,从刺桐港驶出;第二年的春夏之际吹南风,外面的商船又载着香料和药物进港。每年两次的迎来送往,人们都要去九日山的延福寺举行祈风典礼,祈求神灵保佑一路顺风、平安。
至今在九日山的摩崖石刻群中,有13方记载了南宋官员祈求保佑商船顺风的仪典。最新的一方石刻,是1991年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在考察了泉州之后留在这里的。这次考察,让泉州成为联合国在中国唯一认定的“海丝”起点,并将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确定在泉州。
站立在宋元时扬帆出海进行祈风仪式的泉州九日山上,行走在洛阳古桥上,听一块块镌刻着历史印记的石头诉说千年的远洋梦想:万寿塔、六胜塔等古航标,石湖码头、文兴码头和美山码头等古码头一一浮现在眼前。
1974年泉州后渚发现宋代沉船,是当时我国发现的体量最大、年代最早的海船。这艘泉州制造的福船型远洋货船的考古发掘,震惊了世界。沉船上遗存的尖底造型与龙骨结构、水密隔舱结构、用于操纵尾舵升降的绞车等展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海船制造技术。事实上,许多体形巨大、造型优美的船舶属于“泉州制造”。
文章来源: 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 郭素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