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路”泉州缘 ( / 25)
发布时间: 2015-02-09 09:20:59 | 来源: 泉州晚报 | | 责任编辑: 郭素萍
迪安博士展示当年在泉州考察的影像光盘
多国人才曾来过泉州
孕育于海洋文化的泉州,以其开放与包容,成为外国人来到中国的首选落脚点之一。
意大利人卫匡国,字济泰、西名马尔蒂尼,在顺治三年(1646年)和顺治七年(1650年)两次来到泉州。他对中国的历史、地理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写出了《中国历史》10卷、《鞑靼战纪》《中国新地图集》3部名著。
传教士在泉州行医传教,开设医院,举办西医讲习班,把西方医术、西药以及医疗管理制度、办法、医疗教育传入,促进了泉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西医和护士人才。
清光绪六年(1880年),英国医生颜大辟到厦门,次年初来到泉州南街新花山(今南街礼拜堂),设立施医布道处,向听众讲布“福音”,免费为听众看病治病,并赠送药品,藉以发展教徒。光绪八年,他在连理巷购地建立惠世医院,设病床30张,为福建最早的医院之一。颜大辟医术相当高,有些病西医治疗比中医更见效,医院规模日益扩大。次年在该医院举办西医讲习班,向听众传授西医,边学边协助医院工作,5年毕业后自行开业行医。
此外,明清时期,有一些外国人来泉州采集植物标本。道光元年至十一年(1821-1831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东的茶叶专家,在中国采集许多植物标本寄回英国,其中有几种植物就是在安溪采集的。
外国人的进入,不仅带来了技术,也带来了不同的思想。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一生旗帜鲜明反对封建传统,提倡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正是来自“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南安。南安李贽学术研究会有关负责人认为,李贽出生于泉州,地理因素可能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宋元以来,由于泉州成为同海外交流的交通要地,外国商人在泉经商定居的不在少数。另据史学资料记载,李贽曾三度与意大利天主教徒利玛窦会面,成就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