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全球化所发生的新变化。在新的全球化时代,中国怎么样去意识到外部世界的约束,怎么样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去,这是未来一大挑战。中国碰到了一系列的阻碍,这不是短期问题,是遇到根本性转折的一个信号,就是完全依赖外需促进经济增长这样一个模式得变一变了,必须要扩大内需。[详细]

以论对策

中国在全球治理平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这五年经历了很多的事,金融危机是其中之一,应对得如何应该说现在还有很多问题,但我们至少是从危机中走出来了,而且就是因为跟危机有关系,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也很快。此外,我们在国际社会中特别在全球的治理平台上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详细]
完全依赖外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要变
    这是我们遇到根本性转折的一个信号,就是未来不能太指望外需了,尽管我们还需要一定的贸易份额。而且我们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出现竞争,包括服务业,在发达经济体只有服务业才更有竞争力。这是我们将来应对的挑战,同时跟我们相关的就是必须要扩大内需。[详细]
城乡统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城乡统筹还是起步阶段。我们还有很多农民,没有转出来,保守估计40%的城市化率。城乡差距还是很大,但有所进步,至少近一些年的数据我们看着有进步。城乡统筹实验区,取得了一些成绩,以城带乡,协同发展,但是就全国范围来看的话,障碍还很多。[详细]
防止“成长陷阱”首先要打破垄断
    “中等收入陷阱”类似这些问题,第一要推进市场化,打破垄断,只有打破垄断了,中小企业都进来了,大家都在一起竞争的时候,才能起来。无论是实业还是金融都要打破垄断,我们金融那是虚的,它获得的那些利润都是利差,这样在国际上是没有竞争力的。[详细]

文字直播

在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中国经济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届政府已经迎来第五年任期,这些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巨大的潜力等待开发。那么,中国经济在这五年当中有着怎样的进步,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完成得如何,未来发展还有怎样的空间,观点中国有幸邀请到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进行深入分析解读。

观点中国:您好,张主任!

张晓晶:您好!

观点中国:这近五年当中,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促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为己任,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您如何评价这五年我国所取得的经济成果?

张晓晶:首先经济总量上升很快,超过了日本,这是五年完成的。人均也是比较快的,收入方面有所提高,包括老百姓资产积累提高,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肯定。国际上我觉得也很了不起,这五年经历了很多的事,金融危机是其中之一,应对得如何应该说现在还有很多问题,但我们至少是从危机中走出来了,而且就是因为跟危机有关系,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也很快。此外,我们在国际社会中特别在全球的治理平台上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无论是从“金砖国家”的这种首脑会晤来看,“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新型经济体的这样一个角色,在全球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是在G20这样一个重要的国际治理平台上,中国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还包括人民币国际化,我觉得都是很大的成绩,这是在国际层面上。

观点中国:像企业发展这方面呢?

张晓晶:企业发展的话,应该说包括企业走出去,都有一些进展,但是我觉得这一块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对危机,我们强调动员国家资源,国有力量实际上是在不断增强,对企业市场化的这种发展,还是需要去反思;结构调整方面我们也有进展,无论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还是产业梯度转移,但是由于危机的冲击,我们也放慢了步伐,这一块也需要反思。

观点中国:长期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巨大活力。那么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完成了多少,其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哪里?

张晓晶:体制改革其实有很多方面,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但肯定还是有进展的。

金融方面,金融市场的发展,我觉得多少还是有一些进步的,包括我们现在这些银行在全球500强当中都是排名非常靠前的,比如工商银行。我们的实力在壮大,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很大,在国际上的地位在壮大。金融的市场化往前推进还是有很大空间,或者说发展还是很不足的,利率市场化没有做到,才导致这么多的高利贷。国有银行占有垄断地位,才导致了其它的社会投资或者社会部门信贷严重不足,它只能去借助所谓高利贷这样的部门,所谓非正规系统的信贷体系,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灰色金融、影子银行,它之所以依赖这个,因为正规的金融不能提供。

资源能源方面,我觉得要素价格改革还是在进步,资源税包括资源价格、能源、环保、科技进步、绿色,这一块其实都还是在做,成绩谈不上特别令人满意,包括拉闸限电,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收入分配方面,我觉得还是在改吧,至少是努力在改。最低工资标准在提高,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农民收入在提高,现在农民收入增幅甚至比城镇都高,这都是好的现象。然后国有企业要交的红利又增加了15%,原来是0、5%、10%三档,现在增加15%这一档,这都是进步。我们希望在政府、企业、居民之间要进行重新的调配。另外在支出方面,政府应该更多倾向于民生。

在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块,我觉得它应该更多市场化,尤其垄断企业更多市场化,现在做得还不够。反垄断我们也在提,但做得不好,这是未来重要的内容,不把垄断反掉我们讲这些东西都没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谁搞实体经济,没有人做,因为能做的都被你垄断了,剩下都是不能做的,那就只能去“钱炒钱”,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垄断行业改革没有大的推进。其它方面还有行政体制改革也都是相对比较缓慢。

观点中国:这五年当中,世界遭遇了罕见的金融危机,国际环境异常复杂,新的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形成。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2008年的4万亿投资,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等等。请您具体谈谈这些政策变化目前的成效?

张晓晶:这个应对危机的计划首先很重要,要肯定这个计划坚定了大家的信心,至少在当时经济下滑6%多这么一个状态,大家觉得很悲观,2000多万农民工都回去了,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走出来了,跟4万亿是有关系的,4万亿应该说起到了很重要的恢复经济恢复信心的作用。4万亿是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强调民生、绿色环保、高新科技等等都有,在这些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这么一个大的投资规模,也存在效率比较低、扩张太快的问题。

观点中国:2011年底,中国迎来了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提到入世开放,我们看到了很多成绩,也经历了很多不易,比如说经历了轮胎特保案,还有前些日子WTO裁定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违规,还有包括铁矿石等的国际贸易定价权问题等等,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贸易战纷争、话语权缺失。那么您如何评价这些年中国对此做出的努力,下一阶段还应该采取怎样更好的策略?

张晓晶:对外开放中国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当然也有牺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过去十年,中国的经济是飞速发展的,对外就是说贸易对经济的贡献非常之大,同时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那么在这个中间我们要感谢全球化,感谢开放,因为是全球化这样一个好的时期才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机遇,我们开放成绩的取得是和全球化的繁荣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同时我们要意识到你刚才提到的这么多问题。怎么来的?全球化到今天要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不一定叫逆转,但是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过去那样的全球化可能很难存在了,就是完全有利于中国这样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扩大贸易份额,然后出口大量产品,这个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因为发达经济体是全球化的始作俑者,但是它发现经过这么多年的全球化,它所获得一个是金融危机,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被抢走了,减少了,它不认为这样一种全球化对它有好处,它得改,换一种方式。比如,美国说我们还可以推进贸易,但是你们那种贸易方式不行了,咱们加入TPP,这个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那么这里面它有更高的标准,就是原来你中国那样的出口方式不符合我这个标准了,在我这儿占不到便宜了,在我这儿遇到门槛了,这就意味着,美国人认为过去的这种方式已经行不通了,中国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像过去那样不行了,人家都不愿意了。

这个问题不是短期问题,是我们遇到根本性转折的一个信号,就是在未来我们的外需不能太指望它了,尽管我们还需要一定的贸易份额,但是完全依赖外需促进经济增长这样一个模式得变一变了。而且我们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出现竞争,包括服务业,在发达经济体只有服务业才更有竞争力,所以它服务业出口,所以它希望你服务业领域打开大门,更大一些。这是我们将来应对的挑战,同时跟我们相关的就是必须要扩大内需。

观点中国:我们要更加注重拉动内在力量。

张晓晶:对。而且由于中国巨大的需求,国际层面也对中国抢占国际资源提出异议,国际上还会有新的一些我们讲由霸权国家或者由主要发达经济体所控制的规则。在话语权上一定对我们进行限制。我们石油需求还挺多的,矿石需求也挺大的,定价权却不在我们这,而在人家的交易所,或者说在人家几个大巨头之间。所以这是我们需要应对的,也就是说在新的全球化时代,中国怎么样去意识到外部世界对我们这样一个约束,同时怎么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去,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观点中国:这五年当中,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不断加快。那么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城乡统筹进展到什么样一个阶段呢?

张晓晶:我觉得是一个起步阶段。我们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认为这个也是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我们还有很多农民,没有转出来。现在说城市化率达到了51%,它是把1.6亿农民工加进去了,农民工他还是农民。所以说现在保守估计40%的城市化率,城乡统筹发展还需要很长时间。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城乡差距还是很大的,但是是有所进步的,至少近一些年的数据我们看着有进步。原来城乡收入差距1比3.3,比较高的时候大概前几年,危机之前,去年好像1:3.1左右,这是好事,差距在缩小;农民工的收入我觉得也在提高;然后新农合,就是农村的医疗、养老,一般都有养老金了,一年大概几百块钱,这都是很大的进步。我们的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等方面在覆盖农村,这就是城乡统筹的进步。

另外当然还有很多城乡统筹实验区,重庆、成都我们也都去看过,应该说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以城带乡,协同发展。但是就全国范围来看的话,我觉得这方面的障碍很多,比如户籍制度等等。当然确实存在很多困境,大城市要控制,户籍制度改革还面临着很多障碍,包括农民工身份问题、统一劳动力市场问题,很难做到。都说农民工就业很容易,这是说农民工在哪儿都能够就业,但是他所就业的那些部门都是非常脆弱的部门,都不是正规的部门,他很难有保障。

观点中国:城乡统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种城市化的进程,其实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说留守儿童问题,等等。如何在这当中寻找一个平衡?

张晓晶:城市化的发展,留守儿童,我觉得其实应该说是城乡统筹发展不够的问题,刚才没有讲到这个问题,你让农民工上这儿来打工,六个月以上,孩子为什么不可以来,孩子没有地方教育。一方面农民工说我没有这个钱,私立学校我上不起,还有一个就是农民工的孩子上不了好学校,而一般很差的学校就不应该让它存在,同时民营教育的发展其实也是有问题的,提供不足。所以说城乡统筹方面,你要具备的条件很多,户籍制度打破、劳动力市场统一、教育问题。教育现在分割很厉害,各地方教育资源的垄断,城乡差距太大了,真正是龙生龙、凤生凤,农民的孩子想考名牌大学那简直不可能,而在大城市的人,却可以尽情享受好的条件。教育资源的垄断和城乡分割,这是未来城乡统筹的一个巨大障碍。

观点中国:2004年以来中央每年发布“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农业、农民、农村,那么这五年当中我国的“三农”发展有没有得到一些推进?

张晓晶:“三农”发展应该说有比较大的推进。首先农业基础设施搞得还是不错的,村村通包括电话、用电等等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包括水利,渠道改造,然后土地整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在稳步提高,政府在农民的收入增长方面还是下了一些气力,包括保障粮食价格不下滑,每年保持一个稳步的增长,但是幅度不一定很高,5%左右。去年在粮价比较高的这个情况下,通胀,其实某种程度上农民是得益的,同时我们也是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油价提高,对农民补贴,运输成本上升的时候政府想办法解决。农业发展应该是比较重视的,尤其是粮食,从粮食安全角度,我觉得还是高度重视的吧。对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这一块,劳工成本、运输成本、土地转让成本上升这一方面,我觉得可能还需要政府关注。

观点中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

张晓晶:我觉得这一块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科技创新,绿色革命应该是中国用较少的农民和耕地,养活更多的城里人,那么创新、规模化经营应该是根本之路。

观点中国:中国经济的车轮已快速奔跑了30年,但去年以来,经济增速呈现逐级缓慢下降态势,这一原本经济发展中的平常之事,却引起国内外经济界的广泛议论。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晓晶:宏观经济我觉得比较简单,去年下滑,今年还下滑,在一、二季度可能还是一个下滑的态势,大概2012年年中以后有可能会有一个回升,总体来讲全年不会硬着陆,8%到9%肯定是有保证的。但是我们有下滑的风险,增长方面对中国而言不是最根本的风险,要关注的还是金融风险包括房地产风险等等,要使得它可控。

观点中国:中国社科院此前发布报告称,中国已跻身“中上等”收入国家,但是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后半程中将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那么我们要怎样面对这样一个“成长陷阱”,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张晓晶:如何防止“成长陷阱”,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中等收入陷阱”类似这些问题,我觉得要回到一开始讲的,第一要推进市场化,打破垄断。就是你的产业竞争力从哪儿来,只有打破垄断了,中小企业都进来了,大家都在一起竞争的时候,你才能起来。无论是实业还是金融都要打破垄断,我们金融那是虚的,它获得的那些利润都是利差,坐那儿收钱,食利者阶层,这是典型的,这样在国际上是没有竞争力的。

第二就是创新。创新从哪儿来,不打破垄断怎么创新,我如果坐这儿能挣钱我就不会创新,坐这儿不能挣钱的时候我才琢磨琢磨,这样创新才来,也是打破垄断才有创新。当然我们说国家要支持,但是更多的是要市场激发活力。

第三是收入分配,城乡差距必须解决。这么多年,从来都是“一号文件”强调有关农村的政策,那就是说农民是最弱势群体。你得让农村真正发展起来,包括投票权,包括农民工的身份,真正的权益,真正给农民权利的空间。另外政府要更多地考虑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政府每年那些税收干什么,这一块需要做出平衡,让更多支出属于民生的支出,这是在分配方面可以做贡献的。

第四我觉得在中国的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了很多风险,我们要防止外部冲击。很多最后出差错的情况是外部冲击,一下子给它冲跨了。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这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外部冲击都是导火索。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观点中国:好的,非常感谢张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 [全文浏览]

往期回顾

策划:中国网观点中国 | 责任编辑:戴丽丽 | 设计制作:秦玥 谢冬健 | 内容合作:010-88828225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